北京资讯 社保 办事指南 车主关注 旅游 交通 教育 专业 办理指南

北京大学

[切换城市]
北京站> 北京教育> 北京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信息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英文名: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Beijing 简称:“地大”,“CUGB” 所在地:北京 院校代码:11415 类型:文科类/理科类/理工类/工科类/公立大学/211/考研院校/研

211工程教育部直属院校研究生院校研究型大学国防生卓越计划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师资怎么样,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师资好不好

截至2014年10月,学校有教职工13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800多人,高级职称教师400多人,博士生导师200多名,中国科学院院士11名,千人计划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长江学者4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4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25人,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2人。我校现有专任教师中1人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2人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4人获霍英东基金会"青年教师奖", 28人获"中国地质学会青年地质科技奖"
教师杰出人才 
千人计划
董海良、胡晓农、成秋明、Santosh Madhava Warrier
教育部长江学者
尹安、沈 旸、郑有业、朱弟成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王成善、史晓颖、张招崇、李海龙、成秋明、朱弟成、韩贵琳、王赟、姚俊
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
马鸿文、邓军、姜在兴、张招崇、马鸿文
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优秀人才
马鸿文、王成善、史晓颖、邓军、张世红、张招崇、姚长利、王瑜、唐书恒、谭捍东、陈家玮、施光海、郭华明、于翔、李金洪、朱弟成、杨立强、王庆飞、武雄、杨天水、姚艳斌、王旭升、刘艳改、李红谊、夏志国、杨峻玲、吴三忙、欧强、蒋小伟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郭华明、吴怀春、蒋小伟
教学名师
全国先进工作者
王成善
全国优秀教师
王成善
北京市优秀教师
孟小红
王根厚
杨 进
翟裕生
张秀荣
夏柏如
何明跃
茹克叶
王成善
颜丹平
袁 春
廖立兵
张招崇
刘家军
全国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
邓 军
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颜丹平
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马鸿文
颜丹平
王根厚
陈建强
李胜荣
姜在兴
樊太亮
薛春纪
白志民
许 虹
于炳松
北京市人民教师提名奖
王成善

  • 冯传平
  • 男,1963年7月生  山东省潍坊市人  水资源与环境学院 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  联系方式:fengcp@cugb.edu.cn;fengchuanping@gmail.com  重点研究开发电化学污水处理、高浓度养殖废水的厌氧处理、生物法污水处理以及地下水硝酸盐生物修复/电化学反硝化处理等关键技术。发表各类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SCI收录45篇,出版专著1部,申请专利13项(获专利7项),获奖8项。主持和参加相关科研项目17项,其中主持了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小城镇苦咸水源饮用水处理技术研究及设备开发”和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微污染水处理技术研究与装置开发”中的子课题“电化学净化技术研究与设备开发”。目前担任美国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 and Waste Management的编委,担任Water Research, J. Hazardous Materials ,Bioresource Technology, Electrochemistry, Ecological Engineering 以及日本农业施设学会等杂志的论文评审委员。相关新闻报道20次,其中日本18次,光明日报和科技日报各1次。  受教育经历  2011.1-2011.2 国家留学基金委高级访问学者(日本筑波大学)  1994.4-1998.3 日本筑波大学生命环境科学学院,博士  1992.4-1994.3 日本筑波大学生命环境科学学院,硕士  1991.9-1992.3 日本筑波大学生命环境科学学院,研究生预科  1989.4-1990.4 日中农交研修生(日本琦玉县)  1981.9-1985.7 吉林工业大学(现吉林大学),本科,工学学士  工作经历  2005.4-至今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  1998.4-2005.3 日本茨城县科学技术振兴财团 水质净化研究室,研究员  1985.8-1991.9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助理工程师
  • 武雄
  • 武雄,男,内蒙古清水河县人,1973年7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1995.7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获学士学位;1999.7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资源开发工程系,岩土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2002.7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资源开发工程系,岩土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2004年6月,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博士后工作站出站,岩土工程专业;2004.6月-至今,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任教,主要从事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地质灾害、岩土工程方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
  • 周训
  • 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63年出生,1982年毕业于武汉地质学院。1992年起任副教授,1997年起任教授,2001年增列为博士生导师。先后为本科生和研究生主讲10余门课程,包括本科生专业基础课“地下水科学概论”和专业主干课“地下水科学专论”等,指导研究生90余名。1999年赴美国Michigan大学访问和从事合作研究。担任美国学术期刊《Ground Water》的 Associate Editor (2001-2005),国内学术期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下水》、《现代地质》、《Geoscience Frontiers》(2010-2011)编委,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IAH)中国国家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地温资源综合利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质协会第七届水文地质专业委员委员,中国能源研究会地热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委员。为《Ground Water》组织的中国学者研究地下水的论文已在该期刊2004年第42卷第4期和2005年第43卷第4期集中出版。 先后参加或主持完成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类科研项目30余项。获省部级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中国青年地质科技奖“银锤奖”和第七届北京青年优秀科技论文一等奖。先后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00余篇,有20篇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上的英文论文被SCI收录,多篇论文被SCI引用,合作出版专著5部,出版教材7部。  现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 100083  电话: 82323428(O),82320674(O),82322281(O),Fax: 82321081  E-mail: zhouxun@cugb.edu.cn  主要研究领域  海岸带地下水,地下热水(温泉),地下卤水、矿泉水,地下水循环及其模拟,地质环境及其演化,水资源与水环境等  近期主要学术进展  提出涌流泉等泉的类型;推导出确定海岸带咸淡水界面位置的一般的基础理论公式;用有限项傅氏级数描述海潮和海岸带地下水位变化;建立包含抑制海水入侵约束条件的海岸带地下水管理模型;提出广西北海市滨海含水层偏酸性地下水的形成机理;提出地下热水的分布类型、资源特征和开采原则;提出温泉附近热水钻井呈自流时可以增加地下热水开采量的观点;对沉积盆地型地下热水系统的压力场和温度场同时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和预测计算;提出深层地下热水钻井动水位升高值的计算方法;分析西北干旱地区额济纳绿洲非饱和带土壤水分、盐份的分布及其对地表植被演变的影响;在三维数值模拟中以边界条件刻画通过越流的激发补给量论证埋藏型地下水源地的保证程度等。
  • 崔亚莉 【女】
  • 1980.9~1984.6武汉地质学院水工系,工学学士,水文地质专业  2000.9~2005.6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工学博士,岩土工程专业  2001.04—2001.09 荷兰HIE 学习、合作  1984.9~现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教师,2004年晋升教授  崔亚莉,女,博士,教授。1980~1984年就读于武汉地质学院,1984~现在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从事水文地质和环境工程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2005年获博士学位,2004年晋升为教授。为本科生和研究生主讲多门课程,指导研究生18名,协助指导研究生9名。获地矿部科技成果二等一次奖和三等奖五次。  先后参加或主持完成地矿部‘七•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家‘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各类项目30余项。科研内容主要涉及地下水资源评价与管理、地下水生态安全、生态规划等方面的研究。先后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近30余篇,参与编写教材1部。
  • 邵景力
  • 性 别:男 出生年月:1959年10月 已婚  1978.3~1982.1,原长春地质学院,工学学士,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专业;  1982.9~1985.6,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学硕士,水文地质专业;  1995.9~2000.6,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学博士,水文学及水资源专业;  2000.7~2000.12,美国加州戴维斯分校,访问学者  1985年~现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教师,1998年晋升教授,博士导师。  兼职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副院长  中国水利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委员  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委员  “资源科学”,编委  “勘察科学技术”,编委
  • 金晓媚 【女】
  • 金晓媚,女,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目前主要从事生态水文地质学方面的理论及应用研究工作。  教育简历  1986-1990,河北地质学院,工学学士,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专业;  1990-199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学硕士,地质工程专业  1996-1999,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学博士,地质工程专业  2004-2009,荷兰Wageningen大学,博士,遥感专业  研究工作经历  1993年-现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教师;  2002年11月-2003年4月,荷兰Wageningen大学访问,学习定量遥感技术;  2007年1月-5月,美国Iowa大学,学习进修;  2010年2月-4月,荷兰UNESCO-IHE学院,学习进修;  2011年7月-9月,荷兰Twente大学,访问交流  Email: jinxm@cugb.edu.cn
  • 胡伏生
  • 胡伏生 (副教授), 男 , 1958年7月6日出生, 安徽人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工程系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 100083  E-maill: wanli@cugb.edu.cn  学历  1993-1997: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文地质专业 博士  1978-1981: 南京大学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 学士  授课课程  1.地下水动力学 (本科课程)  2.渗流力学 (本科课程)  3.水力学 (本科课程)  4.GIS在水文地质学中的应用 (硕士课程)  5.水文地质数值法 (硕士课程)  发表论文  1.三段压水试验 “地球科学” 1995.4
  • 万力
  • 所在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水资源与环境学院  通讯地址:北京市学院路29号  邮 编:100083  电 话:+86-10-8232 3727  传 真:+86-10-8232 1006  E-mail: wanli@cugb.edu.cn  学历  1978~1982年,南京大学,理学学士,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专业  1982~1985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学硕士,水文地质专业,电网络模拟研究方向  1985~1988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学博士,水文地质专业,裂隙水渗流研究方向  经历  1988.07~1990.10,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讲师  1990.10~1992.10,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  1992.10~至今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  2001.01~2001.5,荷兰IHE学院和Wangeningen大学合作研究(中荷西北地下水开发合作项目)  2003.12~2004.4,荷兰Wangeningen大学合作研究(荷兰农业部IAC基金资助)  2006.01~2006.4,美国Alabama大学合作研究(Drummond访问教授)  兼职  中国地质学会第39届理事会理事(兼副秘书长)  中国地质学会水文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  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委  “工程勘察”编委  “地学前缘”编委  “现代地质”编委
  • 李海龙
  • 香港大学水文地质学博士,现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主持和参加17项科研项目,其中7项为第一负责人,2010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近50余篇为SCI检索,30余篇为第一或通讯作者。  现任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IAH)主办国际SCI学术期刊Hydrogeology Journal 副主编(2012年起),《中国科学:地球科学》第十届编委(2013年起)。  主要从事海岸带地下多组分多相流及其生态环境效应方面的研究,代表性成果有如下三方面。  一:通过对海岸带地下水动态水化学变化规律的研究,揭示了砾石和砂砾混合型海滩被原油污染后长期滞留的机理,相关成果在《自然-地球科学》(Nature Geoscience)以第一作者发表,并作为封底介绍;给出了对原油污染的海滩进行生物修复时所需营养液的最佳注入方案;  二:在滨海含水层中海波传播的研究中,完整地考虑了海底淤泥等弱透水层的越流、弹性储量和上下含水层中海波的相互干涉效应,拓展和改进了国际同行的近期工作;  三:定量刻画了海潮引起的滨海包气带中的气水两相流,解释了1999年雨季香港机场路面发生的半径达数米的圆丘状拱起的原因,相关论文被美国地球物理协会选入“Journal Highlights”;从根部呼吸的角度定量描述了前人在《科学》上所报道的潮间带湿地植物总是在潮水沟附近长势最好的机制。  学习经历  1999.09 - 2003.02: 博士(水文地质学),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  1988.09 - 1991.07: 硕士(应用数学),复旦大学数学系,  1984.09 - 1988.07: 学士(应用数学),复旦大学数学系,  工作经历  2009.04 ~ 至 今: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  1999.08 ~ 2009.03: 鞍山师范学院 教授;  1998.07 ~ 1999.08: 鞍山师范学院 副教授;  1994.10 ~ 1998.07: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副研究员;  1991.07 ~ 1994.09: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学术经历  1996.10 ~ 1997.10: 德国慕尼黑慕尼黑工业大学公派访问学者;  1999.04 ~ 1999.06: 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访问学者;  2003.09 ~ 2003.12: 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访问学者(外方出资);  2004.01 - 至 今: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特聘客座教授;  2004.01 - 至 今: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兼职博士导师;  2004.05 ~ 2004.11: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环境工程学院访问学者(外方出资);  2005.07 ~ 2005.09: 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访问学者(外方出资);  2006.06 ~ 2009.03: 美国Temple University土木与环境工程系博士后(外方出资)。  曾经教授课程:  地下水动力学、地下水溶质运移理论及模型、水文地质专业英语、Fortran语言、地下水数值模拟、微分方程数值解、计算方法、常微分方程、高等数学等。  培养博士、硕士生20多名。
  • 郭华明
  • 所在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水资源与环境学院  通讯地址:北京市学院路29号  邮 编:100083  电 话:+86-10-8232 1366  传 真:+86-10-8232 1081  E-mail: hmguo@cugb.edu.cn  工作经历  2009~现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4~2008,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  2004~2006,卡尔斯鲁厄大学(德国),洪堡学者;  2002~2004,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博士后;  学历  1997~200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博士学位;  1993~1997,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学学士;  获奖/称号  1、2012年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  2、2012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基金  3、2012年度“朱训青年教师奖”  4、2012年中国地质大学本科教学优秀奖三等奖  5、2011年北京市教育工会“教育先锋教书育人先进个人”  6、2009入围Scopus “未来科技之星”环境科学领域十强  7、2008年青年地质科技奖“银锤奖”;  8、2007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9、2007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五四奖章”;  10、2004年获德国洪堡基金的研究基金奖励;  11、2003年“湖北省优秀博士论文”;  学术兼职  1、Applied Geochemistry副主编  2、Chemie der ERDE-Geochemistry副主编  3、国际地球化学学会会员  4、德国洪堡学会终身会员  5、中国地质学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  6、第十届北京市青年联合会委员
  • 王广才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刊物“Ground Water”副主编,国内刊物“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煤田地质与勘探”编委,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流体地球科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震学会地下流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  研究领域: 同位素水文学与水文地球化学;地下水污染评价理论和方法;地下水与地震;矿区水资源评价和矿井突水预测预报;地下热水(地热)资源及矿山热害模拟评价;放射性环境地质;活断层地球化学探测的理论和方法等。主持完成了国家工业性试验项目、联合国资助项目和多项部委项目(课题),发表论著40多篇(部),获部级以上科技奖3项。
  • 刘菲 【女】
  • 女,1969年生于河北省。1992年7月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应用化学系,获工学学士学位,1995年6月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分析化学专业理学硕士学位,2002年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获水文学与水资源专业博士学位,2002.9~2003.3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访问学者。现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从事水环境中污染物,尤其是有机污染物的化学和生物降解、转化与就地处理技术的科研与教学工作。  近几年来,在地下水污染控制和环境分析技术方面投入了主要的科研精力,特别是在地下水污染治理的率先开展渗透反应格栅技术方面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于2006和2009年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40572146,40972162),中科院文献中心的查新报告表明,利用工厂的废弃铁屑、颗粒镍/铁和铜/铁双金属、纳米铁和纳米级镍/铁、铜/铁双金属,对氯代脂肪烃脱氯,在国内研究中,未见公开相同文献报道;在国外研究中,未见采用纳米级铜/铁双金属作为渗透反应格栅对氯代烃脱氯的相同公开文献报道,此项治理技术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前缘性。  几年来一直承担“中国地质调查局-地下水现场测试方法和数据质量控制研究”项目,对野外采样和现场测试进行方法研究和指导培训,建立了从野外采样到室内分析完整的质量控制链,为全国地下水有机污染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数据质量奠定了基础,并对全国各典型区地下水中典型的有机污染物进行筛选研究,为地下水监测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作为子课题二负责人参加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地下水源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共性技术研究与示范(2009ZX07424-002),进行地下水污染原位修复技术的示范研究。  作为项目负责人完成科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水资源调查用标准物质的评价”,该项目从整体上肯定了分析测试方面的成果,从而介入到了标准物质的生产和评价当中,每年的标准物质评价比对实验将分析测试水平提高了国家的层面,溯源到国际比对的水平;作为项目负责人圆满完成的项目主要有中石油的科研项目“水质稳定剂研究”和科技部的科技攻关项目“水中痕量有机污染物富集方法研究”,项目成果得到项目主持单位的肯定,尤其是半透膜模拟生物富集的采样方法具有创新性,其室内和野外研究成果对毒理学研究和环境整体性评价具有指导意义。同时作为主要参加者完成北京市产学研项目和科技部的国际合作项目,在石油污染场地治理和风险评价方面进行研究。作为主要参加者完成了“苏锡常有机污染调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下水中氯代烃的生物活化和共代谢降解研究”。  共计发表论文70余篇,以第二作者身份在中国计量出版社出版译著1部,该书是中国政府和欧盟的便捷基金项目(本人翻译10万字);参与编写了“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规范”,负责测试方法和质量部分。于2006年获得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二等奖(排名第三),申报国家发明专利3项。  010-82321027  feiliu@cugb.edu.cn
  • 文宝萍 【女】
  • 性别:女  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  通讯地址:北京海淀区学院路29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  邮编:100083  E-mail: wenbp@cugb.edu.cn  办公室:教一楼201  学习简历  1980.9- 1984.7 成都地质学院(现成都理工大学) 工程地质/本科  1986.9 - 1989.8 西安地质学院(现长安大学) 工程地质/硕士  1999.1 – 2002.12 香港大学 地球科学系 工程地质/博士  工作简历  1984.7 – 1986.8 国家电力公司西北院 助理工程师  1989.8 – 1998.12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1994.3 – 1994.10 日本地质调查所 特别研究员  2003.1 – 2003.10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高级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2003.4-2005.4 清华大学水利系 博士后  2005.4-至今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 教授  研究领域/研究方向  地质灾害: 滑坡形成机理、预测预报;山地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地质灾害危险性及风险评价  岩土体工程性质:土体变形破坏理论、土体微观结构  社会兼职  1.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sortium on Landslides, "Landslides" (SCI收录刊物)编委  2.《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副主编  3. 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调查专家  4. 教育部应急管理专家
  • 于青春
  • 目前职位: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TEL: 82322271(O);Email:yuqch@cugb.edu.cn  受教育简历:  1981 - 1985 本科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系  1985 - 1988 硕士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系  1996 - 2000 博士 日本京都大学土木工程系(教育部公派博士)  工作简历:  1988 - 1994 助教、讲师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系  1994 - 1996 副教授(地质矿产部破格),中国地质大学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系  2000 - 2003 软件工程师, 日本软件工程公司  2003 - 现在 教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  讲授课程:  水文地质学基础(本科)  岩土工程数值方法(硕士)  水文地质学新进展(博士,教授和讲)  兼职: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书记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委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废物地下处置专委会委员  教育部归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评审专家
  • 何庆成
  • 生年月日: 1962年10月1日  出生地: 江西鹰潭  政治面貌: 中共党员  学历: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硕士(中国)  水文学硕士(荷兰) 水文学及水资源博士(中国)  工作单位: 中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院  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邮政编码:100081  E-mail: heqc@public.bta.net.cn  职务及职称: 研究室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兼职及其它: 中国地质学会环境地质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CCOP海岸带计划区域工作专家组成员  CCOP海岸带计划中国国家协调员  国际地学环境指导委员会通讯委员  美国水质协会网络会员  国际地下水协会网络会员  国际交流经历:先后考察了澳大利亚、荷兰、法国、英国、瑞士、比利时、德国、捷克、奥地利、美国、加拿大及东南亚等近三十个国家和地区的水文学研究、盐碱地治理、水文地质、环境地质、水质处理和海岸带工作,并主持了三项重大的国际合作项目,积累有丰富的国际交流经验。  具体研究领域:地下水污染及其治理  地下水形成及演化  土壤盐碱化与地下水关系  RS和GIS在沿海地区地质环境变迁之应用  获奖情况: 1997年中国地质学会第六届青年地质科技奖“金锤奖”(中国青年地质科技最高荣誉奖)  1999年东亚及东南亚地球科学规划协调委员会(CCOP)海岸带计划“杰出成就奖”  简历: 1974.9-1977.1 江西鹰潭二中学生  1977.3-1978.8 江西鹰潭一中学生  1978.9-1982.7 长春地质学院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系  1982.8-1985.8 江西地矿局环境地质大队  1985.9-1988.7 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生部  1988.7-1992.9 地矿部环境地质研究所  1992.10-1993.9 荷兰国际水文与环境工程学院(IHE)  1993.9-1994.6 荷兰国家应用科学研究组织(TNO)  1994.6- 1998.10 地矿部环境地质研究所  1998.10- 中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院
  • 张焕祯
  • 男,教授,1959年10月出生,环境工程博士,2005年曾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到荷兰Wageningen大学进修。现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教学部副主任。历任河北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河北科技大学科技处处长等职。兼任全国高校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河北省政协常委、河北省环境科学学会副会长。  自从1982年以来一直从事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曾先后为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工程设计》、《废水污染控制工程》、《环境监测》、《环境管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课程,已指导毕业研究生8名。  先后在国内外刊物公开发表论文78篇。其中:SCI收录2篇,EI收录1篇,ISTP收录3篇,重大国际会议宣读4篇,国外刊物上发表6篇,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43篇。先后主持完成11项政府立项的科研课题,13项企业污染治理项目。有6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教学成果)奖。主持完成52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作为专家组长曾上百次评审环境影响报告书。  主要研究方向:水处理技术;废水处理与资源化;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
  • 刘大锰
  • 男,博士,教授,博导,地大研究生院副院长(主持工作)。  1965年10月生,1994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获工学博士学位。1994年6月-1996年6月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士后流动站工作。1998年10月-1999年10月以访问学者身份赴美进修一年,从事煤中有害物质及环境污染研究。  负责和参与完成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着重于烃源岩油气生、运、聚及成藏分析,以及储层综合评价,研究油气来源及成藏规律,预测生储盖发育规律和时空展布。近年来,拓展到大气环境有机污染、油田采出污水及焦化废水的深度处理研究。先后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论著70余篇,合著专著3部。据不完全统计,其中4篇进入SCI、14篇进入EI、16篇进入Chemical Abstracts、25篇进入GeoRef等国际检索系统。1997年获地矿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1999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00年获国家煤炭工业局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目前主要讲授本科生课程《油田化学》、硕士研究生课程《有机岩石学》及《表面分析技术及应用》、博士生课程《能源开发与环境研究进展》。目前主要从事烃源岩有机岩石学、油气成藏地球化学、储层精细描述与评价、环境有机污染物评价与治理等课题研究。  招生专业:1、矿产普查与勘探(博、硕):研究方向(1)储层精细描述与评价;(2)油气成藏地球化学。  2、能源地质工程(博):研究方向(1)储层精细描述与评价;(2)油气成藏地球化学。  3、油气田开发工程(博):研究方向(1)采油化学;(2)油田环境污染评价与治理。  4、分析化学(硕):研究方向(1)环境化学。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研究方向:(1)烃源岩生烃潜力评价;(2)环境污染评价与治理;(3)环境分析化学  E-mail :dmliu@cugb.edu.cn  Tel: 010-82320892(O)/010-82321836(O)/010-82323222(H)
  • 黄文辉
  • 男, 1961 年 9 月生,理学博士、教授 、博导。现任能源学院分工会主席,兼任地质试验中心化学分析实验室主任。  1993年到1997年以国家公派留学身份到德国攻读博士学位, 1997年2月毕业于德国爱尔兰根-纽伦堡大学并获理学博士学位,1997年至1999年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0年曾到英国曼彻斯特学习有害物质实验室检测技术,2003年以高级访问学者身份在德国格丁根大学从事环境地球化学研究。  曾参加 "安徽北部煤田煤成气资源评价、中、下扬子地区二叠纪岩相古地理研究"、"德国南部地区上侏罗统碳酸盐岩碳氧稳定同位素研究 "、"德国南部上侏罗统碳酸盐岩系列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研究" 、"中国东部富硫煤中有害物质赋存规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科研工作;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煤中有害微量元素有机亲合性研究"和回国人员科研资助计划项目"中国中下扬子地区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研究"研究工作,同时参加国家地调局"西北地区煤成气资源综合评价;和"华北地区煤成气资源综合评价"项目的研究工作。荣获首届"教育部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资助。现正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煤矸中有害物质在表生作用下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环境效应",同时正在开展有关碳酸盐岩储层特征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领域有:环境地球化学、煤地球化学,碳酸盐岩储层地质学等。  讲授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主要课程有“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 ICP-MS)原理与应用”,“环境地质学”,“化石燃料环境科学进展”,“岩石室内研究”等。以中文、英文和德文在《地质学报》、《ACTA GEOLOGICA SINICA》,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Engineering》和《Erlanger Beitraege zur Petr.& Min.》等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著有自然科学基金优秀成果《中国煤中微量元素》专著一部。  招生专业:矿产普查与勘探、地球化学  招收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1、碳酸盐岩储层地质和碎屑岩储层地质;  2、沉积地球化学;  3、环境地球化学。  E-mail: huangwh@cugb.edu.cn  Tel.: (010)82320861(O),(010)82321058(Lab)。
  • 侯读杰
  • 男,1964年11月生,河南唐河县人,博士,教授,博导,石油地质教研室主任,沉积盆地能源地质实验室主任。  1984年毕业于江汉石油学院石油地质专业,1990年江汉石油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1998年在石油大学(北京)取得博士学位。1996年破格晋升副教授,1998年底破格晋升教授。侯读杰同志98年被评为湖北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99年被评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99年获孙越崎优秀青年科技成果奖。现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从事油气油地球化学研究工作。近期主要侧重于油藏地球化学和开发地球化学,天然气地球化学及油气运移等领域的研究工作。  近年来,侯读杰教授积极承担国家和油田委托课题多项。完成科研成果十余项,其中有一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成果获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出版专著5部,《陆相油气地球化学研究》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出版。《松辽盆地石油地球化学新进展》《油藏及开发地球化学导论》《实用油气地球化学图鉴》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与人合著《低熟油气形成机理与分布》中英文版在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同时在《科学通报》、《地质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并讲授了《油藏地球化学描述》、《应用地球化学》、《生物标志物地球化学》、《油藏及开发地球化学》、《石油地球化学新进展》等课程。  致力化石燃料生物标志化合物的基础研究, 先后于1995和1997年,在我国发现了甲藻甾烷和C31甾烷,鉴定其分子结构,讨论其地质应用,成果论文两次在《科学通报》中、英文上发表,并将其分子地球化学和有机地球化学方法研究事件地层学,开拓沉积地球化学和沉积环境研究的新领域。  近些年来,分别完成了油藏地球化学方面的研究报告有:《辽河盆地冷东地区油藏地球化学研究》、《渤海海域沙垒田凸起—沙东南构造带油气性质差异原因分析及成藏期次研究》、《油藏地球化学在涠12-1、文昌13-1、文昌13-2油田地质研究中的应用》、《惠民凹陷夏502地区油藏地球化学应用研究》、《柯克亚油藏油气运移方向研究》、《应用油藏地球化学方法分析珠三坳陷及神弧隆起的油气运移及油层连通性研究》等研究报告。  在天然气地球化学研究方面,完成的研究成果有:《地层水的化学成份与天然气的成藏关系研究》、《不同类型母质成气机理及有效性评价》、《丽水凹陷天然气特征及成因判识》、 《白云凹陷北坡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等成果。  联系电话:010-62937248 13810004929  E-Mail地址: geochem@263.net
  • 黄海平
  • 男,1962年5月出生,江苏无锡人,留英博士,教授。  1985年毕业于江汉石油学院石油地质专业,1988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硕士研究生毕业,2004年在英国University of Newcastle upon Tyne取得博士学位,导师Steve R Larter教授,论文题目“Effects of biodegradation on crude oil compositions and reservoir profiles in the Liaohe basin, NE China”。1994年破格晋升副教授,1998-1999被国家教委选派到英国University of Aberdeen进修一年,2002年底晋升教授,现正在与加拿大Calgary大学从事联合研究。主要研究方向:石油与天然气生成动力学,含油气系统评价及模拟,油气运移和成藏机理及油气藏分布规律,油气成藏后的次生变化及模拟,非烃地球化学,油气田开发地球化学。  完成课题:参加完成了‘八.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1项,‘973’国家重点攻关1项及横向协作10余项,负责完成国土资源部青年地质行业基金1项,国际合作2项,横向协作近10项。正在进行课题: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辽河冷东油田原油生物降解作用机理研究及降解速度定量表征(批准号40373022)(2004-2006);与加拿大Calgary大学国际合作1项:石油生物降解气和生物气的地质、地球化学评价(2004-2008);参加加拿大Calgary大学科研1项(Bacchus II,2004-2007)。  获奖情况:分别获地质矿产部和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科技成果三等奖各1项,北京市职工技协先进工作者称号1项,中国地质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中国地质大学‘九五’以来优秀科技论文三等奖1项。主要讲授课程:石油与天然气地球化学,储层(油藏)地球化学。  研究生情况:已培养硕士研究生10余名,并可与加拿大Calgary大学联合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详见:http://www.geo.ucalgary.ca/petroleum/people/hh  论文发表情况:在国际核心期刊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0余篇,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1999年在《Organic Geochemistry》上发表的一篇论文引用次数已在10次以上,2003年在《Organic Geochemistry》上发表的论文很快被《Nature》引用,在国际同行中产生较大的影响。  代表性论文:  1.Huang HP, Yang J, Yang YF, Du XJ, 2004. Geochemistry of natural gases in deep strata of the Songliao Basin, NE Chi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 58(4):231-244.  2.Huang HP, Larter SR, Bowler BFJ, Oldenburg TBP, 2004. A dynamic biodegradation model suggested by petroleum compositional gradients within reservoir columns from the Liaohe basin, NE China. Organic Geochemistry 35 (3):299-316.  3.Huang HP, Larter SR, Love GD, 2003. Analysis of wax hydrocarbons in petroleum source rocks from the Damintun depression, eastern China, using high temperature gas chromatography. Organic Geochemistry 34 (12): 1673-1687.  4.Huang HP, Jin GX, Lin CS, Zheng YB, 2003. Origin of an unusual heavy oil from the Baiyinchagan depression, Erlian basin, northern China. 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 20 (1): 1-12.  5.Huang HP, 2000. The nature and origin of petroleum in the Chaiwopu Sub-basin (Junggar Basin), NW China. Journal of Petroleum Geology 23 (2): 193-220.  6.Huang HP, Pearson MJ, 1999. Source rock palaeoenvironments and controls on the distribution of dibenzothiophenes in lacustrine crude oils, Bohai Bay Basin, eastern China. Organic Geochemistry 30 (11): 1455-1470.  近期发表论文  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邮编:100083  电话:010-82320603;13522847795  电子信箱:hhp@cugb.edu.cn 或 hhp58@163.com
详细地址
  • 详细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 电话:
    %u0030%u0031%u0030-%u0038%u0032%u0033%u0032%u0033%u0036%u0038%u0038
相关推荐
石河子大学师资好不好,石河子大学师资怎么样 西南林业大学师资好不好,西南林业大学师资怎么样 云南财经大学师资好不好,云南财经大学师资怎么样 甘肃政法学院师资好不好,甘肃政法学院师资怎么样 西安工业大学师资好不好,西安工业大学师资怎么样 重庆邮电大学师资好不好,重庆邮电大学师资怎么样
相关专题
[查看更多]
其他地区 热门标签 常见问题

本文内容和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公开信息,如有侵犯您的版权或著作权请速与我们联系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或给我们发邮件(1078189145@qq.com)), 我们承诺核实后工作时间1小时内删除;2、本文内容、观点以及数据是根据网站大数据算法得来,仅代表本站观点,我们不保证其绝对真实和数据可靠,仅做参考,勿引用做其他用途, 否则因此产生的一切损失和法律后果本站概不承担。3、本文排序、排版、内容组成、设计的知识产权(版权)为城帮网city12580.com所有;转载、引用本文数据内容、排序结果请注明来源“城帮网”, 且要有来源链接指向本文。全文转发或抓取、抄袭本文内容,我们将提起法律诉讼保障本网站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