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资讯 社保 办事指南 车主关注 旅游 交通 教育 专业 办理指南

北京西城区景点

[切换城市]
北京站> 北京旅游> 北京景点> 西城区景点
  • 贤良祠
  • 介绍:贤良祠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始建于清雍正八年。这是一座皇家祠堂,内立清世宗宪皇帝御制贤良祠碑。祠堂坐北向南,共有大门三间,祠内左右各有一座六角攒尖碑亭。再往里是三间仪门,门前左右各有一石狮。再后为正殿、东西庑、5间后屋即东西配殿。这里也是李鸿章最后居住的地方。
    贤良祠内供奉的都是对国家社稷有突出贡献的王公大臣,雍正皇帝亲自题写“崇忠念旧”匾额。祠堂内总共祭祀王侯将相、学士尚书等99人。里面的灵位在八国联军侵华时期散失,只一小部分在故宫内。现在贤良祠属于北京同仁堂,已辟为同仁堂的药店。游客在这里已无法找寻当年作为祠堂的遗迹,只能从这古朴庄严的建筑物略窥当初的辉煌一二。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l03号
  • 中国伊斯兰教协会
  • 介绍: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于1953年成立于北京。协会开办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培养阿訇、毛拉和其他宗教人才。还有北京穆斯林经书用品服务社。编辑出版刊物《中国穆斯林》(汉文、维吾尔文)。该会每年组织穆斯林赴圣地麦加朝觐。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南横西街103号
  • 谭嗣同故居
  • 介绍:原湖南浏阳会馆,是谭嗣同1898年在京时的住所。谭嗣同的生所与死处近在咫尺,谭嗣同的故居简单醒目的坐落在菜市口的边缘。沿菜市口大街西边往南走几十步远,人行道边上的一个土坡之上,便是标识了“谭嗣同故居”牌子的四合院,现在的北半截胡同41号,当年的“浏阳会馆”。红墙灰檐下堆满了杂物,门墩上红漆点染了几道,仿佛斑斑血迹。整条胡同已拆除大半,只剩下这个小院及邻近的几间房舍,立在宽阔的马路边分外扎眼
    浏阳会馆的正房五间现仍存,北面两间为谭嗣同当年所居。前面的院子里被低矮的建筑挤得只剩小道,高大的屋宇仍一望可见,上面蓬草丛生,柱子上漆早没有了,看得见木头的纹路。门户紧闭的北面一间,就是谭嗣同的“莽苍苍斋”。他的屋子在五间西房的北套间,自题为“莽苍苍斋”。他的许多诗文、信札都在这里写成。莽苍苍斋原有一副谭同同自书的门联:上联是“家无儋石”,下联是“气雄万夫”。后改上联为“视尔梦梦,天胡此醉”,改下联为“于时处处,人亦有言”。会馆里还有维新志士开会的里院北屋。他在菜市口的法场上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慈禧发动政变后,搜捕维新志士,国内外友人曾设法营救,劝其逃往国外,谭嗣同坚辞说:“外国变法未有不流血者。中国变法流血请自嗣同始!”决心以身殉法,唤醒国人。1898年9月24日谭嗣同浏阳会馆被捕,继而被杀害于莱市口。浏阳会馆现已有较大的改建,但当时的建筑格局大多尚存。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半截胡同41号(近菜市口大街)
  • 湖南会馆
  • 介绍:清雍正分省之前,湖南在京尚无同乡会馆。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谭嗣同之父谭继洵与几位在京湘籍官员购得北半截胡同官房一所,作为湖南合省公产。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八月,在京湘籍官员又在菜市口朝南的烂漫胡同内购房一所,设“湖南会馆”。在这条烂漫胡同中间西侧,有一所六层院落、数十间房的县馆“湘乡会馆”,该馆由清代重臣曾国藩创建。从“湘乡会馆”南行数十步即为省馆“湖南会馆”。据《北京湖南会馆》载:“馆共三十六间,内设戏台一座、文昌阁楼一座、东厅署、望衡堂、西厅及中庭均横敞,为平时集合之所”。会馆的朱红大门外蹲石狮一对。南房壁上嵌有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长沙徐树均重摹镌刻的苏东坡书《明州阿育王广利寺宸奎阁碑》。会馆另有馆辖公产义园二处、祠堂二处。
    北京湖南会馆为湖南学子进京赶学安歇之处,民国后逐渐成为湖南同乡、学子赴京求学或谋生的旅居之所。
    据闻,毛泽东亦普在北京湖南会馆居住过一段时间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烂缦胡同101号
  • 民国国会议场
  • 介绍:民国国会议场(旧址)在西城区宣武门西大街57号。1911年建,是国会开会和办公的场所。现存有国会礼堂,建筑面积约2100平方米。礼堂北面是国会力、公室,东侧是国会图书馆。因国会在此,当年这里的胡同称作国会街。旧址为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宣武门西大街57号
  • 邵飘萍故居
  • 介绍:邵飘萍故居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魏染胡同30号,是近代著名新闻工作者邵飘萍1920年后在北京的住所。邵飘萍是《京报》的创始人,这里既是邵飘萍故居也是京报馆旧址。邵飘萍大力提倡新闻救国,利用报刊来唤醒人民的觉悟。1926年遭反动军阀杀害。
    故居是座中西合璧的两层小楼,坐东朝西,大门口两侧是典型的欧式石柱,门口上方建有观光阳台。楼正门上方“京报馆”三个大字是当年邵飘萍亲笔题写。邵飘萍就是在此立下了“必使政府听命于正当民意之前”的誓言,并成为“铁肩辣手”的著名报人。
    如今的小楼已经有些残破了,楼后的小院里也建满了临时建筑,我们只能从古旧的窗棂和斑驳的石柱上揣摩过去的岁月了。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魏染胡同30号
  • 东煤厂胡同
  • 介绍:东煤厂胡同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恭王府东侧,南北与毡子胡同相连,中间延伸一段连接前井胡同。在恭王府北面还有一条西煤厂胡同。东煤厂胡同形成于清乾隆时期,当时叫“东煤厂”,据说是因为胡同内有加工煤炭的作坊,故得名。
    胡同全长321米,从地图上就可以看出它蜿蜒曲折,走向多变,尤其是北端拐了好几个弯,中间还有岔道。东煤厂胡同11号曾是中央民族乐团团址,后为职工宿舍;13号是中央戏剧学院职工宿舍,居住者一般都是剧院重量级人物。话剧《龙须沟》的导演金犁与其夫人贺键就在这里住过。西煤厂胡同则是一条具有革命历史的街巷,1927年共青团北京市委机关就设在西煤厂胡同。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恭王府东侧
  • 顺城公园
  • 介绍:顺城公园位于西二环的东侧从复兴门立交桥至管园路口,全长1500米,平均宽度近30米,绿地总面积约7公顷。绿地的设计以金融为主题,采用现代的涉及手法,广场与绿地相结合,以中心广场为景观高潮,利用喷泉、雕塑、坐凳、灯饰及小型水景反映金融的历史,畅想未来金融的发展方向。种植设计上以金花、金叶、金枝、金果为基调,配以银杏、栾树、金枝槐、金叶女贞河黄月季。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二环东侧(复兴门立交桥至管园路口)
  • 龚自珍故居
  • 介绍:龚自珍故居位于宣武门外上斜街50号,是晚清思想家、史学家。龚自珍在此住过5年,离开时将这座宅院卖给广东番禺人潘仕成,潘将其赠给番禺在京同乡会,院子被改为广东番禺会馆。宅院的大门以及后花园、戏台、假山、亭子都已不存,现仅剩西厢房和两幢北房,均改作民居。此处已被辟为宣武区文物保护单位。
    西城区手帕胡同21号,龚自珍在京住地之一。故居坐北朝南,三进院落,另有东西跨院。前院有北房3间,两侧耳房各两间,东西厅房各3间。院内当年曾有道光御笔“福”字匾及“耕读堂”匠。故居基本保持原状。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手帕胡同21号
  • 北京快雪堂书法博物馆
  • 介绍:快雪堂书法博物馆建于清乾隆11年,由“澄观堂”、“浴兰轩”、“快雪堂”组成。初建时仅有澄观堂和浴兰轩两进院落。后由于乾隆皇帝得到浙赣总督献来的历代法书石刻数十方,龙心大悦,在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又增建了后面一进院落,贮存石刻法书。因首列为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遂命名为快雪堂。
    快雪堂为纯金丝楠木建造,非常珍贵。快雪堂院内有一太湖石假山,假山石上,“云起”两字很是显眼,是乾隆御笔。博物馆长长的游廊上,满墙石刻镶嵌在玻璃窗内,上集晋、唐,下集宋、元,有历代书法家王右军、颜真卿、米芾、黄庭坚、赵孟頫等人的书法真迹,值得一看。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文津街1号北海公园九龙壁(后门)附近
  • 烂缦胡同
  • 介绍:烂缦胡同位于北京城城南,南起南横西街,北达广内大街,算是南城的一条大胡同。烂缦胡同旧称“烂面胡同”,清人赵吉士在《寄园寄所寄》中提到:“京师二月淘沟,秽气触人,烂面胡同尤甚,深广各二丈,开时不通车马……”
    据考证,这条胡同是五代至辽代的护城河。清朝末年,改了比较优雅的名字“烂缦胡同”。胡同内从北往南数,昔日有湖南会馆、汉中会馆、湘江会馆、东莞会馆、常熟会馆,现在只有湖南会馆还保存着。
    胡同内有一建于明朝的莲花寺,现仅存一进院落。清代汉学学者洪亮吉获罪戍边曾在此居住;民国年间,学者画家姚茫父在此长期居住。而与湖南会馆几乎一墙之隔的胡同是南半截胡同,鲁迅先生曾在那里居住过七年,著名的《狂人日记》就是在此诞生的。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南横西街与广内大街之间
  • 拈花寺
  • 介绍:拈花寺位于西城区大石桥胡同61号。明万历九年(1581)为西蜀僧徧融建,名千佛寺。千佛寺后楼下层为念佛堂,上层为千佛阁,千佛阁内有明代所铸的古铜佛“毗卢世尊莲花宝千佛”,在佛座周围的千朵莲花上有千佛旋绕,千佛大小一样,高4寸左右,故名千佛寺。清雍正十二年(1734)重修,名拈花寺。寺坐北朝南,建筑面积6432平方米,房屋184间,分三路,各五进院落。
    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解放后被人民大学印刷厂占用。2014年2月,完成人民大学印刷厂厂房腾退工作,并启动60年来首次大修,随后重新恢复为宗教场所。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大石桥胡同61号
  • 九湾胡同
  • 介绍:北京市转弯最多的胡同是九湾胡同,它位于宣武区东部,东口与铺陈市胡同相连,西口从校尉营胡同通出,全长约390米,弯曲之处不下于13处,堪称北京城弯道最多的胡同。九湾胡同,顾名思义,以拐弯多著称。从东到西不过三百八十多米的长度里,直弯、急弯、斜弯、缓弯比比皆是。人们通常用“弯连弯、弯套弯”来形容这条胡同的拐弯变化。
    从珠市口西大街绕道铺陈市胡同,九湾胡同就隐藏在其中的一个分岔路口内。进入胡同,古老斑驳的墙壁直观地告诉游客,这是一条老北京胡同,胡同内的建筑都还保存着历史原貌,偶尔还能在严重风化的木门上看到若隐若现的诗词,据其中的住户介绍,门上的这些字从他们来到这里就已经存在,早已经不知道具体刻上的时间。从东口进入九湾胡同,胡同两侧略显宽敞,与一般胡同无异。越往西走,胡同越发窄小,胡同西端最窄处只能容一人勉强通过。有人统计表示,从东到西直弯有九个,而斜弯、缓弯有四个,其他细小的微弯忽略不计,共达十三个之多。
  •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珠市口西大街
  • 南半截胡同
  • 介绍:南半截胡同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北与北半截胡同相连,南抵南横西街。南半截胡同原与北半截胡同统称为“绊脚胡同”。据说是因为菜市口是刑场,为防止抢劫刑场,在各街口部署兵力,有“即使你截了刑场,进了北半截,进不了南半截,过不了南横西街之说。”
    南半截胡同里有座当年名闻京城绍兴会馆,当初鲁迅先生曾居住于此。鲁迅在此居住过七年之久,当初他住在会馆“补树书屋”中,在此期间先后写出了《狂人日记》、《孔乙己》、《药》、《一件小事》等著名作品。如今的鲁迅故居成了居民住宅。
    南半截胡同东边是烂缦胡同,旧称“烂面胡同”,曾是五代至辽代的护城河。烂缦胡同101号是湖南会馆所在地;而北边的北半截胡同则有谭嗣同故居。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南横西街北侧
  • 峰尚弓社射箭俱乐部
  • 介绍:峰尚射箭俱乐部”地处西二环西直门南小街北京青年宫地下一层,交通便利。配备包括国家队队员在内的专业教练团队,为俱乐部会员提供日常指导,及少儿、成人射箭培训。俱乐部与多家国内知名弓箭运动器材批发商均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能为会员提供专业弓箭器材销售、调试、维修一条龙服务,价格合理,方便快捷。
    俱乐部建筑面积500平方米,设施完备,环境优雅,拥有8条10米箭道,7条18米箭道。特设吧台卡座,提供各类茶水饮料和无线网络,是集健身、休闲为一体的时尚室内运动场所。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68号青年宫B1楼
  • 北京音乐厅
  • 介绍:北京音乐厅前身为中央电影院,后更名为北京音乐厅,长年都会举办大型文艺演出活动。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新华街1号
  • 掌扇胡同
  • 介绍:掌扇胡同位于宣武区东北部。东起前门大街,西至煤市街。
    它是由“张善家胡同”谐音而来。
    掌扇胡同位于宣武区东北部。东起前门大街,西至煤市街。
    它是由“张善家胡同”谐音而来。明代成书的《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上记为“张善家胡同”。据久居此地的人传说,在明代这条胡同居住一户姓张的大户,经常施舍为善,夏天炎热舍暑汤,冬天寒冷开粥场,舍棉衣。所以,人称此胡同为“张善家胡同”。 清代乾隆京城全图上改名“掌扇胡同”。此地名沿用至今。
  •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东北部
  • 兴华胡同
  • 介绍:兴华胡同位于北京什刹海西侧,东边是龙头井街,西边是德内大街。它形成于明代,是什刹海地区最老的街巷之一。胡同全长600米左右,一条通向定阜街的夹道把它一分为二,西边的街道两边种满了古老的槐树,郁郁葱葱,为这胡同增添了无限的韵味;东边是一水儿的灰色筒瓦房,精美的砖花、古朴的影壁墙凝聚着老北京的味道。
    兴华胡同13号是一座典型的老北京四合院,中国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辅仁大学的第一任校长陈垣曾在此居住了33年。胡同西侧有清朝重臣赫舍里·索尼的旧居。据说从25号开始,有好几个院子都曾经是索尼的房产。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龙头井街与德内大街之间
  • 毡子胡同
  • 介绍:毡子胡同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恭王府东边那条巷道就是。毡子胡同北到大翔凤胡同,南到前海西街,中间与南官房胡同、东煤厂胡同相连。毡子胡同,形成于清代初期,属于镶黄旗,曾叫“厂门口”,据专家考证早年这里是慈恩寺旧址。这里曾是皇家仓储之地,故称“厂门口”,宣统年间改为“毡子房”。
    毡子胡同全长92米,南段为南北走向,因胡同西侧有阿拉善府,在府的北侧胡同顺势变成东西走向,然后向北拐,直抵大翔凤胡同。这个胡同西侧是阿拉善府的大墙,东侧才是四合院,全胡同就十个院。
    毡子胡同7号为阿拉善王府,有红学家认为阿拉善王府和恭亲王府为曹雪芹笔下《红楼梦》中的宁、荣二府,恭王府花园为大观园。解放后,毡子胡同7号曾为苏联专家住所,后为公安部职工宿舍。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恭王府东侧
  • 一尺大街
  • 介绍:一尺大街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是北京最短的一条胡同,现在已并入杨梅竹斜街。曾有个谜语:“一尺大街打一个成语是什么”谜底就是“微不足道”。这条叫“大街”的胡同在杨梅竹斜街西段,桐梓胡同北口至樱桃胡同北口之间,长度只有二三十米,取名“一尺大街”,是形容它很短,的确微不足道。
    别看它短,它至少已有70余年的历史,清末进士陈宗蕃所著《燕都丛考》中写道:“自杨梅竹斜街而西曰一尺大街,又西曰琉璃厂。”当年这条胡同里一共只有6家店铺,北边三个门脸,全是刻字店;南边三个店铺:西边大酒缸、中间铁匠铺、东边理发店,是北京胡同的缩影。
    许多喜欢猎奇的人,会把北京最特别的胡同都找一遍,包括最长的东交民巷、最宽的灵境胡同、最窄的小喇叭口胡同,当然还有这条最短的一尺大街。要是你坐老北京胡同游的三轮车经过这里时,师傅就会给你指一下,讲讲这条街的故事。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杨梅竹斜街西段,桐梓胡同北口至樱桃胡同北口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