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资讯 社保 办事指南 车主关注 旅游 交通 教育 专业 办理指南

北京大学

[切换城市]
北京站> 北京教育> 北京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信息

中国农业大学

英文名: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简称:“中国农大”,“CAU” 所在地:北京 院校代码:10019 类型:综合类

211工程985工程研究生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中管副部级高校
  • 中国农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

学校编号:10019 
专业简介:

资源环境科学专业

专业前景  资源环境科学专业针对我国乃至全球水土资源、养分资源、生物资源与环境质量等存在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开展资源环境科学前沿性研究与教学。本专业是我校实力雄厚的骨干专业,所属的土壤学和植物营养学是国家级重点学科、“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在资源高效利用与环境保护日益成为国内外热点问题、国家提出“科学发展观”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创新型国家”的重要背景下,国家对资源与环境领域的投入日益增大,资源与环境科学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趋势,掌握资源与环境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已成为我国资源与环境领域科研人员、行政及企事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骨干和自主创业人员的必备条件。

学科实力  本专业是中国近代土壤学和植物营养学的发源地之一,是首批获准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专业。所属农业资源与环境一级学科在2006、2012年教育部学科评估中均排名第一。现有教授32人,副教授26人,包括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人,国家杰出人才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千人计划”青年人才2人,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13人。本专业拥有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2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近年来主持和承担各类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00余项。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成果和国家发明专利几十项。本专业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德国、荷兰等国的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具有广泛的合作和学术交流,形成了一流的国际研究与教学平台,并多次主办大型国际学术会议,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

培养目标  掌握资源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熟悉我国的水土资源、生物资源与环境质量状况等基本国情;能够进行资源与环境质量的定性与定量分析及评价;掌握提高水分、养分、生物等资源利用效率的理论、技术与方法;学会利用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进行资源高效利用、环境保护及退化防治等管理与决策。

专业特色  本专业培养方案的特色是:厚基础、宽专业、强技能。“厚基础”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数学、化学和生物学基础,具备必要的地学和农学知识,撑握基本的野外调查技术和能力。“宽专业”要求学生掌握提高水分、养分和生物等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的专业基础知识。“强技能”要求学生撑握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专业技术方法和技能,特别是资源环境的生物、化学、信息技术的分析技能。熟悉国家有关资源与环境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具备综合分析和解决资源与环境领域宏观和微观问题的能力。为继续深造和就业、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主干课程  土壤学、植物营养学、土壤地理与调查、土壤-植物-环境分析、养分资源管理、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资源环境系统分析、试验设计与数据分析、资源环境信息技术、资源环境科学进展和资源环境野外大实习等。

所授学位   理学学士

就业方向  资源和环境领域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各级农业、环境、资源和生态等行政和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和技术推广工作;肥料、灌溉和绿色食品等企业,从事技术工作。近几年平均一次就业率在95%以上,代表性的就业单位有:农业部技术推广中心、省(市)农业厅(局)、省级农业科学研究院、环境监测站、北京金土地有限公司等。

深造情况  本学科设有土壤学、植物营养学、土地利用与信息技术、资源环境信息技术等硕士、博士授予点,毕业生也可在生态学、地理学和环境科学等领域进一步深造。每年读研比例在60%以上,部分同学出国深造。

其他情况  本学院设有教育部植物-土壤相互作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华北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在中国农大科学园、北京上庄实验站、河北曲周综合实验站、吉林梨树实验站、建三江实验站等设有野外实验基地。

环境工程专业

专业前景  环境保护是人类经济社会持续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新课题。在新的形势下,国家更需要具有环境污染治理的工艺、技术、设计、工程治理与修复等专业知识的人才和队伍。环境工程专业揭示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生产和生活活动过程使环境产生变异的规律,研究改善和修复这些变化的工艺、技术和工程措施以及相关设备,是一门新兴交叉、边缘学科。本专业旨在解决产业发展和人类生活产生的各种环境问题,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良性循环及环境保护,以保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本专业的发展前景将越来越广阔。

学科实力  本专业由传统的土壤农业化学、农业环境保护等学科发展而来,也是近20年环境工程专业在本科人才培养经验和学科建设与发展形成的。该专业设立在国内农科大学少有的同时按照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范畴内招生、培养和授予工学学位的教学单位,同时拥有本科、硕士(学术型硕士和工程应用硕士)和一级博士学位授予权。现有教授14人,副教授13人,讲师2人。依托的国家级重点学科有土壤学和植物营养学。本专业拥有国家甲级资质证书的环境质量影响评价中心和绿色环境中心。近几年来主持和承担各类国家、省部级以上以及国际合作科研项目30余项,总经费超过3500万元,在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废水处理与资源化、有机食品、土壤污染修复和环境质量评价、环境功能材料和地球环境化学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在污染防治与废物资源化利用工程技术、土壤污染与生物修复、区域和企业建设项目的环境监测和环境影响评价方面形成了特色和优势。设有国家级环境质量影响评价中心(甲级资质)。本专业与国内外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有广泛的学术交流,曾获农业部和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发明专利等10余项。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水和废水、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大气污染控制、农业生态环境污染防治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技能,能够胜任污染防治、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管理、工程设计和规划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以及能在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等从事管理、教学、研究和开发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特色  根据社会发展和环境科学的特点,在加强学生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强化专业实践教学,重点培养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技能和环境管理工程设计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特殊专业技能和科研素质,使毕业生具有较强的择业竞争能力及较宽的就业适应能力。

主干课程  工程制图、工程力学、流体力学、环境化学、化工原理、环境微生物学、环境监测、清洁生产、环境毒理学、环境污染与修复、水处理工程技术、大气污染控制、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给排水工程、工程设计、AutoCAD、环境质量评价、环境管理与规划、环境工程设计等。

所授学位   工学学士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到与环境监测、管理、工程设计等相关的教学、科研、行政和企事业单位工作。近3年有代表性的就业单位有:各级环保局、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环境工程企业、水业集团、市政管委等。

深造情况  本院设有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硕士点,以及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点,环境工程博士授权点和农业资源利用一级博士授权点,每年考研和出国深造比例70%以上。

其他情况  本专业实习基地有北京市六里屯、阿苏卫和南宫等多座垃圾处理、处置厂,高碑店、清河和肖家河等多处污水处理厂,昌平区北郎中农牧业循环产业园以及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实验站。

应用气象学专业

专业前景  随着气候变化和天气对人类影响程度的增加,大气科学类专业受到的社会高度关注。应用气象学专业是大气科学应用和服务于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分支学科。本专业主要研究天气和气候与城市、农村及各个产业,特别是农业生产的相互关系,也研究气候对自然生态系统和各产业部门的影响,研究气候变化的减缓与适应对策,根据大气科学原理和大气探测结果进行针对各产业的专业天气与气候预测、灾害预警、评价和服务,旨在充分利用有利的天气和气候资源,减轻天气气候灾害对农业及其他行业的影响。天气和气候影响着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应用气象学专业在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保障和支撑作用。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许多政府决策和咨询机构、企事业与产业部门对应用气象学科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本专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学科实力  本专业已有60年历史,是中国农业气象教育的发源地,已培养本科生1170余人,研究生280余人,毕业生在国家气象、农业及相关行业科研、教育、业务和管理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学科现有3个硕士点和1个博士点,在职教师中有教授5人、副教授5人、讲师3人,90%以上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十二五”期间主持和参加国家支撑计划课题、“97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行业公益(气象)专项十余项,还有其他省级、横向和国际合作项目,负责项目的科学研究经费2000余万元。2000年以来主持和参加的科技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和三等奖4项以上,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荷兰等国家及国内相关机构有着广泛密切的联系、合作和交流,在高校应用气象学尤其是农业气象方向的教学和科研中具有重要地位。

培养目标  着重于研究型教学,培养具备宽厚的数学、物理学、生物学和地学基础,掌握大气科学特别是应用气象学理论,能从事应用气象学教学和研究,胜任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小气候和设施环境控制、大气探测与天气预报、应用气象业务、气候变化影响与适应、防汛抗旱与农业减灾、生态环境建设和其他有关领域科研、业务与管理工作,具有研究潜力、创新能力和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行业领袖型人才。

专业特色  将宽基础与强专业有机结合,通过扎实严谨的科学理论素养和动手能力训练,使毕业生具备大气科学和生物科学两方面宽广坚实的理论基础,突出农业气象学和生态气象特色,掌握大气探测、天气预报、气候评估理论与方法,熟悉农业与气象仪器应用、环境监测调控的原理与技术、现代信息技术方法,具备从事气象业务、应用气象学及相关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及管理能力。应用气象学专业与国内外相关单位特别是气象系统有广泛联系,是本校具有较高升学率和就业率的专业。

主干课程  气象学原理与气候学、大气物理学、大气探测学、天气学原理、农业气象学原理与方法、应用气候学、小气候学,地质与地貌学、土壤学、植物生物学、植物生理学、作物栽培学、应用气象统计与数学方法、计算机模拟基础、应用气象业务基础、地理信息系统、遥感与卫星气象学、应用气象学专论、动力气象学基础、气象信息传播与影视制作、农业灾害学等。

所授学位   理学学士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气象、农业部门和大学从事天气及应用气象领域的业务、管理、科研或教学工作;也可在水利、民航、军队、高新技术企业、其他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从事气象业务、农业设施环境调控、环境保护、防汛抗旱与农业减灾、农业区划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建设、信息技术应用、军事气象等工作,近五年平均一次就业率在95%以上。近3年本学科本科毕业生多以升学为主,直接就业的少数毕业生的代表性就业单位有:北京市气象局、陕西省气象局、贵州省气象局及其下属单位等。绝大部分本科毕业生考取了重点大学和国家级院所的研究生,从本学科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工作的岗位有:国家气象中心、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山东省气候中心、陕西气象局、北京市气候中心、天津市气候中心、海南气象局、东北林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贵州大学等单位。

深造情况  本学科设有大气科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包括气象学专业、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专业2个二级学科)和农业气象学博士点,毕业生可攻读大气科学、地理科学、农业资源利用等学科专业研究生,近3年研究生平均考取率高于85%。除本校外,近年免试推荐和考入研究生的院校和科研单位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兰州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等气象相关专业,有部分学生出国留学深造。

其他情况  设有农业部武川农业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本专业地面观测和天气预报实习基地有北京市、内蒙古、山西省、河北省、河南省等省市区气象局气象台及其下属市区局气象台站。

 

生态学专业

专业前景  生态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渗透的、与人类、生物生存息息相关的新兴前沿学科。它着重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各种关系,特别是生态系统在人类活动干预下的各种运行机制及变化规律,现代生态学注重解决全球面临的生态环境重大问题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众多生态问题。生态学在世界走向可持续发展的今天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国家对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这进一步展示了生态科学与工程专业发展的美好前景。

学科实力  中国农业大学生态学研究和教学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以辛德惠院士为代表的老一辈生态学工作者运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开展了区域水盐运动调控、中低产田改造、区域农业发展及国家农业发展战略等研究,开创了国内生态学研究与实践探索之先河,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杰出成就。

学科于1992年设立了生态学硕士点,1996年建立了生态学博士点,2002年招收生态学本科专业学生,形成了包括本科、硕士、博士(含博士后)三个层次在内的完整的教育教学体系。学科于2003年被评为北京市重点学科,得到“211工程”、“985工程”、北京市重点学科和都市农业学科群建设项目连续资助。现有教职工23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8人,讲师2人,高级实验师1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有22人,是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高水平的教学与研究队伍。本专业有广泛的国际交流,已经与美、荷、以、德、法、日、英等国有着长期的实质性合作关系。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基础生态学、农业生态学、生态工程、生态管理、化学生态、分子生态、土壤与微生物生态、生物多样性、景观生态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方法,能够从事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及生态农业、绿色食品、生态产业的开发和经营管理,能够从事区域生态系统分析、评价、规划和设计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专业特色  按照研究型大学培养创新型大学生的要求,构建了“基础+应用+管理”的生态学课程体系和以人为本个性化培养模式,以促进学生掌握生态学基础性内容、了解生态学研究的前沿进展,培养学生实践性技能,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既能深入进行生态学科学研究,又能适应国家经济发展需要对生态环境问题解决的实用人才培养的需要。

主干课程  课程设置体现了资源环境和生物学方面宽厚的理论基础及严格的科研基本功训练。除设有数、理、化、外语、计算机、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微生物生物学等基础课程外,以“基础生态学”、“生态工程”和“生态管理”3门课程为核心,把生态学研究方法、野外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农业生态学、污染生态学、土壤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和生态规划等分支课程分解到基础生态、应用生态和生态管理3个课程群中,从总体上形成了理论+技术+管理的三位一体的课程设置和教学体系。同时设有资源环境大实习、农业生态学、生态工程实习等专业实践课程,以及绿色食品与有机食品、固体废弃物堆肥处理、经济生态学等专业选修课和人文社科类课程。

所授学位   理学学士

就业方向  本专业培养具备生态学科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政府相关部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企业及其它相关的部门或单位从事生态建设与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农业与区域发展、循环经济与模式、生态规划与设计、生态成果推广与开发、资源环境经营与管理、绿色有机食品生产经营与管理、生态学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复合型科技人才。学生毕业后,主要进入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从事基础研究;进入公司和企业从事应用研究、高新技术开发以及企业管理等工作。

深造情况  本学科有生态学硕士点、博士点,毕业生可推荐免试或考取生态学硕士研究生,也可攻读硕博连读研究生;也可以报考或免试推荐本院其他11个硕士点和7个博士点的研究生,还可报考生物科学、地理科学、农业资源利用等一级学科各专业的研究生;每年读研比例在60%以上,部分同学出国留学深造。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历届分数情况

中国农业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专业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地区 文理分科 平均分 最高分 录取批次
2019 广西 理科 617 0 本科一批
2019 湖南 理科 616 0 本科一批
2019 山东 理科 625 0 本科批
2019 浙江 综合 649 0 平行录取一段
2019 内蒙 理科 611 0 本科一批
2018 福建 理科 601 0 本科一批
2018 内蒙 理科 623 0 本科一批
2017 甘肃 理科 571 575 一批
2017 广西 理科 576 584 一批
2017 新疆 理科 559 559 一批
详细地址
  • 详细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17号
  • 电话:
    %u0030%u0031%u0030-%u0036%u0032%u0037%u0033%u0037%u0036%u0038%u0032
相关推荐
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免疫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运动医学 中国科学院大学金融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指挥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北京指挥学院军事情报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口腔临床医学
其他学校相关专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武汉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浙江工商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沈阳化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大连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相关专题
[查看更多]
其他地区 热门标签 常见问题

本文内容和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公开信息,如有侵犯您的版权或著作权请速与我们联系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或给我们发邮件(1078189145@qq.com)), 我们承诺核实后工作时间1小时内删除;2、本文内容、观点以及数据是根据网站大数据算法得来,仅代表本站观点,我们不保证其绝对真实和数据可靠,仅做参考,勿引用做其他用途, 否则因此产生的一切损失和法律后果本站概不承担。3、本文排序、排版、内容组成、设计的知识产权(版权)为城帮网city12580.com所有;转载、引用本文数据内容、排序结果请注明来源“城帮网”, 且要有来源链接指向本文。全文转发或抓取、抄袭本文内容,我们将提起法律诉讼保障本网站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