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资讯 社保 办事指南 车主关注 旅游 交通 教育 专业 办理指南

北京大学

[切换城市]
北京站> 北京教育> 北京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信息

中国传媒大学

英文名: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简称:“中传”,“北广”,“CUC” 所在地:北京 类型:综合类

211工程985工程自主招生教育部直属院校111计划
  • 中国传媒大学师资怎么样, 中国传媒大学师资好不好

2015年学校官网显示,该校有教职工2035人,其中专任教师1132人。拥有一批国内外享有盛誉的教授、学者,其中包括:1名双聘院士,2人入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入选“长江学者”讲座教授,4人入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2人入选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入选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2人入选“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荣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奖,3人荣获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14人荣获北京市级教学名师奖。 两院院士
  刘永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
  胡智锋、赵月枝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赵玉明(首届新闻传播学科评议组成员)
  黄升民(第五届新闻传播学科评议组成员)
  仲呈祥(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艺术学科评议组召集人)
  胡正荣(第六届新闻传播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国家级教学名师
  张颂、高晓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吕锐、胡正荣、胡智锋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
  胡智锋、王志

  • 高晓虹 【女】
  • 基本信息 1956.10月生于浙江省杭州市。汉族,北京广播学院电视学院院长,硕士生导师。 中共党员。1982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电视新闻摄影专业,法学硕士。 社会职务有:北京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 讲授的主要课程有:“电视编辑”、“电视专题节目”、“电视广告艺术”等专业课程。工作经历 1975.7参加工作 1982.7年北京广播学院电视新闻本科 1991.1年北京广播学院电视新闻硕士
  • 高鑫 【男】
  • 北京广播学院电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广播电视研究中心广播电视艺术研究所所长。 1938年9月出生,原籍河北省高阳县。 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现代文学专业,师从陈荒煤先生,获硕士学位。 兼任北京电视艺术家协会名誉副主席、中国纪录片研究会理事、中国电视音乐研究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电视艺术》杂志副主编、《现代传播》编委。 早年教学之余,从事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文学创作,常见诸于报刊杂志,且有小册子出版。 研究生毕业后,从事现代文学研究,写作现代作家、作品的评论多篇,亦曾收入某些“论集”。后来,专事电视理论研究。
  • 叶凤英 【女】
  • 笔名叶子,女,汉族,籍贯浙江省宁波市,1938年出生于上海市。中国传媒大学电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1963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电视专业。中国第一批女电视新闻记者。 1979年回校任教,从事“电视新闻”方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是电视新闻专业创建者、学科带头人。 80年代两度赴德国进修、学习,回国后把国际上电视节目创作和教学方法的新观念、新思路融入到教学与科研中。 先后开设了“电视编辑”、“电视采访”、“电视新闻节目研究”等课程,撰写了相关的教材,曾获优秀教材奖,主持及参与国家级、部级科研项目。从事电视采访、电视新闻、电视新闻栏目研究。? 指导新闻学(电视新闻方向)研究生。主讲电视新闻采访、电视新闻栏目研究等课程。曾赴国外学习。 历届“中国新闻奖”、“中国电视新闻奖”评委,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
  • 朱羽君 【女】
  • 基本信息: 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湘乡人。中共党员。 1956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1958年院系合并,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同年到北京广播学院任教至今。 从事电视新闻摄影、电视画面研究、电视纪录片研究等课程教学。社会任职: 中国女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电视纪录片学术委员会理事、《大众摄影》编委、中国新闻摄影家协会学术委员。
  • 隋岩 【男】
  •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系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社会任职:北京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国际关系学院国家安全战略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先后于国际关系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广播学院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
  • 陈默 【男】
  •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199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文艺美学硕士 1995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获西方哲学博士学位 主讲课程:电视文化学、影视美学、媒体批评管理等
  • 郭镇之 【女】
  • 中国传媒大学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 1951出生,北京广播学院研究员,担任硕士生和博士生导师。江西省吉安市人,中共党员。 1978年春考入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本科。 1979年成为研究中国广播史的研究生,研究延安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史、上海民营广播电台史。 1982年获文学(新闻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1985年9月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师从中国新闻史专家方汉奇教授,研究中国电视史。 1989年1?月获法学(新闻学)博士学位。 1988年至1994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从事新闻学、大众传播学与广播电视学的研究工作。 1994年至今,在中国传媒大学电视系任教,主要讲授新闻传播史、广播电视史和外国广播电视课程。曾在加拿大、美国、韩国作学术研究。发表研究文章逾百万字。
  • 何苏六 【男】
  • 何苏六,1965年2月11日出生,浙江义乌人。中国传媒大学电视系教授,硕士生导师。在读博士生。 中国纪录片学会副秘书长,国际纪录片协会会员,中国电视金鹰奖评委,中国电视纪录片学术奖评委,中国视协行业电视委员会纪录片评委,1998年第6届(法国)国际青年电视节评委会副主席,纪录片学术网站《纪录?中国》www.chinadocu.com创办者、负责人,(北京)国际科学纪录片展评研讨会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
  • 刘宏 【男】
  • 1960年10月出生于北京。籍贯北京。政治面目群众。 1973年至1979年,在北京第35中学读书;1980年至1986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读本科和研究生,获学士和硕士;1986年至2000年,在人民日报担任记者和编辑,期间曾经在市场报和新闻战线杂志担任记者和编辑。1996年到1997年考取英国政府志奋领奖学金公派赴英国威尔士大学卡迪夫学院新闻系攻读硕士,获得该校的硕士学位。回国后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攻读在职博士,2000年获得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闻学博士学位;2001年至今,在中国传媒大学电视系任教,担任硕士生导师。
  • 刘燕南 【女】
  •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曾经在华中理工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学习,先后获工学学士学位和法学硕士学位。 主要从事传播理论与方法、视听率研究、受众与传播效果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 任远 【男】
  • 男,中国传媒大学电视系教授,硕士生导师,上海人。 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本科,195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本科。 社会职务:北京电视艺术家协会理事、理论委员会主任;历任四川“金熊猫”国际电视节、广东“金龙”华语国际电视节评委。 1975年5月以“荣誉嘉宾”及唯一一位学术报告人身份出席芝加哥“风城”国际纪录片节。
  • 宋家玲 【女】
  • 宋家玲,北京广播学院电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940年出生,原籍辽宁省东港市。 1963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 社会任职: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和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
  • 徐舫州 【男】
  • 1951年出生,汉族,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系硕士研究生毕业,现中国传媒大学电视系教授、电视文化研究所所长,硕士研究生导师。 承担《电视解说词写作》、《电视文化学》、《电视节目策划》等课程的教学。 多年来主要从事电视艺术理论研究和电视节目的策划工作,是我国电视界有广泛影响的著名学者和策划人。
  • 张雅欣 【男】
  •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广播学院电视新闻专业学士。 日本成城大学美学艺术学专业硕士。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民俗学专业博士。 主讲课程:中外纪录片比较,中外电视比较,电视概论,电视文化传播等。
  • 胡克 【男】
  • 中国传媒大学电影美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电影理论专业硕士生导师。 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电影评论学会理事,中国台港电影研究会理事、副秘书长,夏衍电影学会理事,《当代电影》杂志编委。 1982年1月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获学士学位,1984年12月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文艺理论专业获硕士学位。同年到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从事电影理论研究工作至今。  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影理论,中外电影理论发展,中国电影(包括台湾香港电影),电影剧作理论。
  • 周月亮 【男】
  • 1958年生人,1996年教授,文学博士,北京广播学院博士生导师,被全校学生选举为首届北广“十佳教师”。教学与科研的主要方向:一、影视艺术,出版了《电影现象学》、《日本战后电影史论》(译著),另有《中国电影美学》《电视剧艺术文化学》待出版。二、中国文化与管理哲学,有《孔学儒术》《水浒智局》《王阳明内圣外王的九九方略》《中国古代文化传播史》等。三、古代文学,有《近世文学论稿》《儒林外史与中国士文化》《历代大儒传》等。在各种类型的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百余篇、随笔数百篇。
  • 李鉴增 【男】
  • 李鉴增,男,四川荣经人。中国传媒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传媒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院长,现任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委有线电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广播影视技术学会理事、中国广播电视学会技术分会理事。 1969 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 1981 年在首都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 1982 年到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工作。先后在工程基础部、广播技术研究所和信息工程学院从事本科《大学物理》、硕士生《有线电视技术》、《宽带网络技术》和博士生《光通信》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 沈琴 【女】
  • 沈琴,中共党员、硕士导师。1942年4月出生福州市,1965年毕业于福州大学物理无线电系 。分配国防科委二十一基地,从事核试验研究工作,现役军人,后转业到福建省广播器材厂任技术员。1976年调入中国传媒大学,任专业技术基础课教学至今。任教期间编写大量教材,发表了十几篇学术论文。曾兼任电视工程系党总支书记、专业技术基础部主任。曾任学校工程技术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电子学与通信学学科组成员;兼任北京市高教学会电子线路研究会理事、北京市电子学会电子线路分会理事、北京市高校电工研究会理事等职。
  • 李栋 【男】
  • 李栋,男,1940年4月生,中共党员,中国传媒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带头人,中国老教授协会通信与信息技术委员会理事,《世界广播电视》杂志社编委,曾任广播学院电子工程系主任、广播电视技术研究所所长等职。
  • 逯贵祯 【男】
  • 逯贵祯,1957年8月出生,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通信工程系主任、中国电子学会电波传播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子学会微波学会电磁兼容委员会委员、广播电视技术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1982年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物理专业,获理学学士。 198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固体物理专业,获理学硕士。 2001年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工学博士。 1984年12月分配到中国传媒大学工作,从事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的教学研究工作。 主要教学课程包括: 泛函分析、小波变换、移动通信、电磁场理论、微波技术、电波传播。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 1)电磁兼容理论与技术。在电磁兼容方面从事电磁兼容测量的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发表了有关 学术论文和出版了一本专著,目前正在从事混波室测量技术的研究工作。这项研究工作对于国内电子产品的电磁兼容测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2)电波传播与频率规划。在电波传播方面主要开展了电波通过电离层的理论研究工作,电波在对流 层传播的理论与试验研究工作。参与了中国数字电视标准的频率规划研究工作和粤港边界地区的数字电视频率规划工作。 3)计算电磁学。主要开展了矩量法、时域电磁学的理论研究。承担了总装预研基金项目的研究任务,并按时完成研究工作。 4)与黄志洵老师合作开展了反常色散区群速超过真空光速c的实验研究工作,在国内首次完成了有关实验工作。目前正在探索新的实验方法。 5)新型水平极化接收天线的研究。这项研究工作是为了适应数字电视移动接收的需要而提出的一项研究可以。目前已经完成初步的设计工作,正在进一步开展实验研究工作。
详细地址
  • 详细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1号
  • 电话:
    %u0030%u0031%u0030-%u0036%u0035%u0037%u0037%u0039%u0033%u0037%u0030/%u0030%u0031%u0030-%u0036%u0035%u0037%u0037%u0039%u0032%u0035%u0036
相关推荐
西南财经大学师资好不好,西南财经大学师资怎么样 昆明理工大学师资好不好,昆明理工大学师资怎么样 西安工程大学师资好不好,西安工程大学师资怎么样 云南艺术学院师资好不好,云南艺术学院师资怎么样 塔里木大学师资好不好,塔里木大学师资怎么样 西藏大学师资好不好,西藏大学师资怎么样
相关专题
[查看更多]
其他地区 热门标签 常见问题

本文内容和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公开信息,如有侵犯您的版权或著作权请速与我们联系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或给我们发邮件(1078189145@qq.com)), 我们承诺核实后工作时间1小时内删除;2、本文内容、观点以及数据是根据网站大数据算法得来,仅代表本站观点,我们不保证其绝对真实和数据可靠,仅做参考,勿引用做其他用途, 否则因此产生的一切损失和法律后果本站概不承担。3、本文排序、排版、内容组成、设计的知识产权(版权)为城帮网city12580.com所有;转载、引用本文数据内容、排序结果请注明来源“城帮网”, 且要有来源链接指向本文。全文转发或抓取、抄袭本文内容,我们将提起法律诉讼保障本网站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