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资讯 社保 办事指南 车主关注 旅游 交通 教育 专业 办理指南

北京大学

[切换城市]
北京站> 北京教育> 北京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信息

中国政法大学

英文名: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简称:“法大”,“CUPL” 所在地:北京 院校代码:10053 类型:文科类/理科类/政法类/211/考研院校

211工程985工程自主招生教育部直属院校2011计划中央部直属高校
  • 中国政法大学师资怎么样, 中国政法大学师资好不好

截止2015年9月,学校有教师951人,其中教学科研岗位教师864人,辅导员87人;教学科研岗位教师中教授296人,博士生导师192人、硕士生导师806人,有博士或硕士学位的比例达89.58%。 中国政法大学拥有江平 、陈光中、张晋藩 、应松年等一批久富盛名的法学大家、数十位在国内外 法学研究和法学教育领域具有广泛影响的中青年法学家、大批学术骨干和青年才俊 。其中,中国法学会副会长1人,法学二级学会会长8人,副会长20人,全国性法学学术团体中理事以上115人,全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7人 ,由他们组成了法律史、诉讼法、法治政府、中德法比较、中美法比较等15个学术创新团队。
终身教授---江平,陈光中,张晋藩,李德顺,应松年

  • 董云虎
  • 董云虎,男,1962年12月出生,籍贯浙江仙居,1986年7月参加工作,1985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南开大学哲学系毕业,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现任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  1986年7月至1997年8月在中央党校工作,历任马列所一室副主任、副教授,人权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其间到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挂职任人权研究室主任),马列所副所长、人权研究室主任;1997年8月任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七局局长,中国人权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2009年11月任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  中共十五大代表。1994年起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 魏梅
  • 魏梅 女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69年1月27日 籍贯:山东莱西 户口所在地:北京职称:工程师学位与学历:管理学博士学位,博士研究生学历工作单位:吉利控股集团公司职 务:副总裁通讯地址:杭州滨江区江陵路1760号人力资源部收邮政编码:310051联系电话:15990016666电子邮件:;weim@geely.com学习经历1. 1987年以优异成绩保送入中国海洋大学(原山东海洋学院)管理学院经济管理专业。1991年获管理学学士学位及本科学历证书在校期间,思想活跃,热情参与社会实践,曾参加学校书店的经营管理及大学生富民兴鲁实践活动,并担任校刊《海大青年》主编,创刊院刊《青青潮》等,体现出个人较强的社交能力和组织才能2. 1991年毕业有幸进入了海尔这所企业大学,海尔十九年超常规的迅猛发展令世界瞩目,而她独特的管理更蜚声海内外,十三年的海尔职业经理人生涯使我不仅从一名普通的学生成长为一名国际化大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对管理的认识更从粗浅到深入,从理论到实践,得到了极大的提高3. 1995年曾赴日本日立公司参加电冰箱制造和生产管理的培训,并接受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与中央电视台合作的《现代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电视函授培训4. 对管理浓厚的兴趣和工作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在1996年以在职考试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国海洋大学经贸学院,继续研读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1999年获得研究生学历和管理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斜坡球体论(OEC)与海尔企业成长》因在企业管理界首次提出了“斜坡球体论”,作为新兴的矛盾管理理论的具体实践,得到了专家们的一致好评。5. 1999年至2002年间,因工作需要到意大利梅洛尼公司学习洗碗机制造和工厂管理,并赴德国学习西门子的生产管理、赴奥地利考察小家电的品质管理、赴葡萄牙考察博士公司燃气锅炉的生产制造、赴韩国考察瑰嘟啦米公司、庆东锅炉公司等6. 求知的欲望和对管理学的倾心,于2002年考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攻读管理学博士研究生,脱产学习两年。于2006年获得博士学位及博士研究生学历。毕业论文《企业创新管理的实证研究》,首次提出了企业在现阶段必须进行“链合创新”的理论,引起管理界专家一致好评。7. 2006年参加清华大学经理人领导力培训,获结业证书8. 2007年赴应英国政府之邀赴英考察,全面了解英国汽车产业链的运营情况9. 同年赴美国底特律,举行专场汽车人才招聘会,考察美国汽车业10. 2008年考察日本、韩国造船业及其产业链工作经历1991-1998 海尔集团冰箱.电工本部 综合部部长主要职责:行政管理、文秘、督办、考评、质量体系管理、产品审核、现场审核、服务质量审核、法律与合同管理、财务审计等1999-2002 海尔集团洗碗机事业部 事业部部长主要职责:洗碗机及小家电(电熨斗、吸尘器、燃气热水器、燃气灶、吸排油烟机)的开发、制造、营销、售后服务管理等运营管理2002- 2004 任海尔大学讲师,并脱产攻读管理学博士,于06年获得博士学位、博士研究生学历2004 2007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集团人力资源总监主要职责:福田公司全球4万人力资源规划与控制、人事管理、薪酬福利管理、人才招聘与配置、培训管理, 期间受聘为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2008-2009 杭州中高发动机有限公司 副董事长主要职责: 高层团队建设、项目管理、企业运营管理、集团化管理2009-至今 吉利控股集团 副总裁主要职责:吉利集团人力资源规划与控制、人事管理、薪酬福利管理、人才招聘与配置、培训管理等主要业绩1.主持了海尔“OEC”管理法的创建和推广,此方法被誉为“海尔基因”,在海尔的多元化、国际化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成为一门新兴的管理哲学,为世界瞩目2.在业内首次提出“服务也是一种产品”,建立“服务质量审核”并电话回访等“售后质检”制度,首次组建独立于组织之外的第三方机构“审核队”,从而保证了系统的问题能够及时得到暴露和纠偏3.主持了海尔冰箱公司ISO14001国际环境体系认证,是国内企业第一家通过该项国际认证的企业4.主持了海尔大嫂子餐饮公司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是餐饮业国内第一家通过该项认证的企业5.分管海尔洗碗机、燃气灶、吸排油烟机、吸尘器、干燥消毒柜、电熨斗、燃气热水器、燃气锅炉等小家电的开发、制造和市场推广工作,实现了倍速增长。上述产品从无到有,在短短四年的时间里,洗碗机、吸尘器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油烟机全国第三,燃气灶、燃气热水器全国第四名。洗碗机、燃气热水器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6.在海尔曾被集团多次派出到异地分公司进行管理推进和咨询工作,并为惠州天宝公司、镇江鱼跃公司、徐州公用事业管理局、山东宏昌盛集团、成都双虎家私、浙江帅康公司等做过管理咨询或授课7.入选中国女企业家协会8.加盟北汽福田后任集团人力资源总监期间,主持了福田公司高管薪酬设计、宽带薪酬体系设计、三支核心团队规划和设计等,组建了汽车专业特殊工种技能鉴定福田工作站、博士后流动工作站等,曾荣获全国首届汽车装配工职业技能大赛优秀组织者称号、多次荣获优秀共产党员、“三八”红旗手、“巾帼标兵”等称号9.受聘为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并作为职业教育的专家10. 受邀作为搜狐教育频道的特邀嘉宾主持“行业精英指导高考择业”专题论坛11. 受邀作为《中外管理》杂志社“2007中外管理人力资源发展论坛”特邀嘉宾参与专题发言12. 主持杭州中高-曼合资公司技术引进项目,从零开始创建国内第一家涉足大型船用柴油发动机的高科技民营企业,与世界500强企业德国曼公司协力,从技术引进、厂房建设、供应链体系、营销体系建设、质量及工艺体系搭建、人才队伍建设等各方面建立流程和管理平台,并保证了项目的成功。13. 受聘为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兼职讲师,主要课程为《人力资源管理》及《OEC管理法》,主要授课对象为江浙地区总裁班及各接受培训企业学术成果1. 《中国经济信息》 第13期 发表《关于降价热的思考》2. 《中国工业经济》 1997第10期发表《青岛海尔兼并案例极其产权效率分析》3. 《管理现代化杂志》1998第2期发表《论我国企业集团在兼并扩张中组织机构的调整》4. 《中国商界》 1999第49期发表《冰箱业能否越过技术"生死线"》5. 5项企业管理现代化优秀成果奖获山东省及青岛市奖励:6. 《海尔冰箱系统环境管理体系实施》获一等奖,《工作质量责任价值考核办法》、《“OEM”管理法》、《虚拟股份制》、《1%一条龙工作模式》等获三等奖7. 98年荣获青岛市优秀新产品成果奖(JZ20Y2-B),证书编号:2-128. 实用新型专利12项(厨房电器等)9. 97-98年参与北京大学主持的中国MBA案例库研究,作成海尔案例数例,并赴北京大学作专题演讲。10. 海尔金奖.银奖等十八项11.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 2004年第二期,发表《海尔市场链的运作思路及实施条件》12. 《管理科学》….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2004年11月发表《海尔市场链的运作思路及实施条件》13. 《科研管理》….2004年11月 发表《粘着信息与用户创新工具箱》14.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 2005年第四期,发表《海尔市场链研究与SBU建设解析》
  • 朱勇
  • 朱勇,法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法律史学研究院院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先后师从于陈盛清教授、张晋藩教授。社会兼职:全国法律硕士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法律史学会执行会长。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法律、中国近代法律研究。电子邮件:zhuyong36@sina.com一、教育背景1982年安徽大学哲学系本科毕业,获哲学学士学位。1984年安徽大学中国法制史专业研究生毕业,获法学硕士学位。1987年中国政法大学中国法制史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获法学博士学位。二、主要著作《清代宗族法研究》 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中华帝国的法律》(译著) 江苏人民出版社1993《中国法律的艰辛历程》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三、主要论文“中国古代法律的自然主义特征” 《中国社会科学》,1991.5“冲突与统一──中国古代情与法的关系”《中国社会科学》1996.1“论民国初期议会政治失败的原因” 《中国法学》2000.3“私法原则与中国法律近代化” 《法学研究》,2005.6“习惯法与中国法律近代转型:习惯法在司法审判活动中的作用”(法文)《法律渊源与中国法律改革》文集 Litec 出版社(法国),2003“论传统中国的亲情与法律”(韩文) 《汉城法律评论》(韩国) 2004.3“天人合一、自然和谐与中国传统法律” 《中国法研究》(韩国)2005.5四、承担项目情况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中国近现代司法改革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项目 《中国近现代司法改革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 《中国民法近代化研究》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项目 《中国近现代法律史研究》教育部远程教育振兴21世纪行动计划项目 《中国法制史信息资源库》中国政法大学211工程项目 《中华法系的复兴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 林乾
  • 林乾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法律史学研究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典志组专家、中国法律史学会理事。电子邮箱:Linqian001@tom.com一、 教育背景1983年吉林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获学士学位1987年获东北师范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1999年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毕业,获博士学位2002年攻读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博士二、主要著作1、《中国古代权力与法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出版,独立 专著 25万字2、《康熙惩抑朋党与清代极权政治》,台湾正展出版有限公 司2003年8月出版,独立 专著 30万字3、《百年法律省思》,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与赵晓华合著,23万字4、《清通鉴·康熙朝》,山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出版,独立 专著 90万字5、《中国司法制度史》,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7月出版。合著,撰写清朝、近代部分11万字。6、《清代衙门》,中华书局,2006年8月7、《中国历史·元明清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出版,主要作者三、主要论文(除注明者外均为独立署名发表)1、《讼师对法秩序的冲击与清朝严治讼师立法》,《清史研究》2005年第3期。2、《清朝以法治边的历史得失》,《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5年第3期。3、《从“法与天下公”论传统中国法权与君权的关系》,《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春季号。4、《五朝清会典的修订与清朝行政法制》,《西南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5、《清代旗、民法律关系的调整——以“犯罪免发遣”为核心》《清史研究》2004年第1期。6、《户部则例与清代民事法律探源》,《比较法研究》2001年第1期,与张晋藩先生合著。7、《清会典、则例的性质及其与律例的关系》,《政法评论》2001年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8、《康熙第六次南巡前后的皇、储矛盾》《文史》2001年第3期,中华书局出版。9 《〈户部则例〉的法律适用——兼对几个问题的回答》,载《〈崇德会典〉·〈户部则例〉及其他》,与张晋藩先生合著,第一作者。法律出版社2003年7月出版10、 《户部则例》法律适用的再探讨,《法律史学研究》第一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6月出版11、《沈家本与满汉一法》 载《沈家本与中国法律文化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1月出版。12、《中国古代权与法关系的历史省察》,《中国与以色列法律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出版13、《清史的构架及其志书编纂》,《清史体裁体例讨论集》,2004年4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4、五朝《清会典》纂修述论,《故宫博物院八十华诞暨国际清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紫禁城出版社2006年11月15、论清代前期澳门民、番刑案的法律适用,澳门研究,2007年第6期,澳门大学主办,澳门基金会出版2007年6月16、清朝宫廷管理法制化初探,《明清档案与历史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华书局2007年 3月17、《清代旗人特权法的确立及其限制》 韩国汉城大学《法学》杂志2004年第2期18、《学科体系、研究方法及突破》,《法律史学科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19、《满族形成时期的二元文化特质与清的统一》,《民族研究》1996年第3期。20、《近十年来明清督抚制度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1991年第2期。21、《论中国古代廷议制度对君权的制约》,《社会科学战线》1992年第2期。22、《论明代的总督巡抚制度》,《社会科学辑刊》1988年第2 期。23、《咸丰后督抚职权的膨胀与晚清政局》,《社会科学战线》1989年第1期。24、《诉讼案件所再现的文书类型——以“淡新档案”为中心》 原作者为滋贺秀三,译文载《松辽学刊》2001年1期25、《崇德会典之我见》,原作者为岛田正郎,载《〈崇德会典〉·〈户部则例〉及其他》,法律出版社2003年7月。26、《关于崇德会典》,原作者为神田信夫 ,载《〈崇德会 典〉·〈户部则例〉及其他》,法律出版社2003年7月出版。四、承担项目情况1、《中国古代权力的法律规制》,教育部人文社会重大课题,主持人,2006年10月立项2、《满族法制史》,国家社科基金《中国少数民族法制通史》子课题,主持人,2001年立项3、《北京历史文化古迹法律保护研究》,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 主持人,2007年7月结项。4、《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21世纪行政法治》司法部重点课题,主要参加人,2007年12月结项。5、《中国刑罚执行研究》,司法部重点课题,主要参加者。五、获奖情况1、《清会典、则例的性质及其与律例的关系》,获2001年度中国政法大学优秀论文奖2、《清通鉴》,获2000年中国图书奖
  • 李鸣
  • 李鸣,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教授。中国儒学与法律文化研究会理事。电子邮箱:liming524@163.com一、 教育背景1982年1月西南师范学院中文系本科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1986年6月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研究生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1999年6月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毕业,获法学博士学位。二、主要著作1、《法制古文的阅读》(独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2、《中国古代法学文选》(副主编),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年出版。3、《中国古代法学名篇译著》(副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4、《读例存疑校注》(合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5、《法律实用写作》(合著),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6、《国学通览》(合著),群众出版社1996年版。7、《中国法制通史》(合著),法律出版社1998年。8、《唐明律合编》(点校),法律出版社1999年。9、《明代土地法制研究》(独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年。10、《羌族习惯法》(合著),重庆出版社2000年。11、《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法治》(主编),重庆出版社2000年。12、《中外法学名著指要》(合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0年。13、《青蓝集》(主编),法律出版社2002年。14、《中国司法制度史》(合著),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15、《中国少数民族法制通史》(羌族卷)(独著),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三、主要论文1、《〈逍遥游〉寓意探微》,《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86年第2期。2、《关于美国、德国及欧共体执行法律样式》(合译),《法学译丛》1992年第2期。3、《中国“法治”思想的历史考察》(独著),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1998年第1期。4、《依法治国与传统法文化的几点启示》(独著),《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5、《明代救荒立法述略》(独著),《现代法学》2004年第4期。6、《先秦肉刑源流刍议》(独著),《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0年第9期。7、《明代土地租佃的法律调整》(独著),《现代法学》2002年第5期。8、《西夏司法制度述略》(独著),《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年第6期。9、《羌族继承习惯法试析》(独著),《政法论坛》2004年第3期。10、《周公法律思想述评》(独著),《法律史学研究》2004年第1期。11、《羌族婚姻习惯法的历史考察》(独著),比较法研究2004年第4期。12、《羌族家庭习惯法试析》(独著),《法制史学科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2006。四、承担项目情况1、司法部“七五”科研项目“读例存疑校注”,已出版。2、国家“八五”科研项目“中国法制通史”已出版。3、国家“八五”科研项目“中国少数民族法制通史”(羌族卷),已出版。五、获奖情况1、《法制古文的阅读》,获四川省1992年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2、《中国古代法学名篇译注》,获重庆市1994年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 张德美
  • 张德美,法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专职研究人员,兼任中国广告协会法律咨询委员会委员。 E-mail:zhdm365@yahoo.com.cn.一、教育背景1991年河北师范学院历史系本科生毕业,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94年河北师范学院历史系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历史学硕士学位。2002年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获法学博士学位。二、主要著作《探索与抉择——晚清法律移植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版三、主要论文1.《关于法律多元论的反思》,《政法论坛》,2003年4月。2、《清末司法移植略论》,《诉讼法学研究》第4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年。3、《晚清检察厅的制度设计与实践》,《诉讼法学研究》第7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年。4.《论道德法律化》(第一作者),《法律适用》,2004年7月。5.《略论中国古代诉讼的证明标准》,《诉讼法学研究》第10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年。6.《法律移植在中国的神话与现实》,《清华法治论衡》第7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7.《对于理性的省思——读〈从黎明到从黎明到衰落:西方文化生活五百年〉札记》,《政法论坛》,2007年5月。四、承担项目情况中国政法大学校级人文社会科学项目《清末北洋之际诉讼制度转型研究》,项目号:020429
  • 谭秋桂
  • ]谭秋桂,1968年8月出生,湖南衡山人,副教授。1990年获学士学位;1995年获硕士学位,2000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获博士学位。研究方向:民事诉讼法学。现为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专职研究人员,主要从事民事执行法学、民事诉讼法学、仲裁法学研究与教学工作。[主要社会兼职及科研奖项]《民事执行原理研究》获得2002年度司法部法学教材和法学科研优秀成果优秀奖及全国第五届中青年诉讼法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民事执行法学》获得司法部第二届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二等奖。[主要学术观点]主张建立独立的民事执行法学。民事执行权不同于司法权,民事执行行为不能简单地视为法院行使审判权的行为。民事执行与民事审判在目的、任务、价值、功能、程序等方面存在重大差别,因此,民事执行法可以也应当从民事诉讼法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部门法。与此相应,在我国应建立独立的民事执行法学,专门研究民事执行理论、立法及实践问题。即使 独立的民事执行法暂时不能出台,理论工作者也应提前进行深入的研究,高等法学院校可以开设专门的课程,为立法提供理论依据和舆论基础。  民事执行权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处于行政权和司法权之间的边缘性权力,既不是一种纯粹的司法权,也不是一种纯粹的行政权。我国民事执行机关的设置以及民事执行程序的设计,都必须考虑民事执行权的性质与定位。  完善我国民事执行法,首先应当考虑的是建立和完善执行救济程序和制度。缺乏救济程序和救济制度是我国目前的民事执行法存在的最大缺陷。[主要学术成果]著作:1.参著:《商事仲裁与诉讼——商事权利救济的基础理论与操作实务》,人民法院出版社,1999年12月版;2.参编:《法学综合知识》(全国公证员资格考试指定教材),2000年。3.专著:《民事执行原理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10月版。4.《民事诉讼原理》(参著),法律出版社2003年4月出版;5.工具书:《租赁合同、融资租赁合同实务指南》,知识产权出版社2003年5月出版6.《民事诉讼法学》(合),法律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论文:1.《如何界定国有企业破产财产》,载《中国商贸》,1998年第5期;2.《论司法公正》,载《民事诉讼机制的变革》,人民法院出版社1998年11月版;3.《破产法的价值取向与破产制度的完善》, 98北京“中美破产法国际研讨会(司法部、外国专家局主办)”交流;4.《民事诉讼法学的20年》,载《政法论坛》,1998年第5期;5.《对民事诉讼证据概念与分类的再思考》,载《法学评论》,1999年第1期;6.《试论支付令的既判力问题》,载《北京经济瞭望》,1999年第6期;7.《法/美/德/日四国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比较》,载《求索》,2000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资料复印中心全文复印。8.《依法治国与法院执行行为》,载《诉讼法学研究》(第一集),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年11月版。9、《对”债权凭证”制度的冷思考》法制日报2002年3月。10.《民事执行立法:程序构建与规则设定》,载《湖南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11.《我国民事上诉审续制的完善》,载《法制日报》2003年6月26日;12.《敢于创新,与时俱进,切实解决民事执行难问题》,载《诉讼法学研究》第5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年6月出版。13.《民事执行权的定位问题探析》,载《政法论坛》2003年9月。
  • 顾永忠
  • ]顾永忠,河北省人,1956年2月5日出生,当过下乡知青、工人、刑警,1978年起上大学、读研究生,先后获哲学学士、刑法学硕士、诉讼法学博士学位。自1985年起从事刑法、刑事诉讼法学教育、研究工作,其间从事专职律师工作10年(1994-20003)。现为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社会兼职及科研奖项]中国法学会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秘书长;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刑事业务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司法考试命题委员会委员。[主要学术观点]1、针对1996年刑事诉讼法修改后律师阅卷权受到的影响,于1999年撰文提出律师依法有权到检察机关阅卷,以保障辩护律师充分履行辩护职能。2、针对1996年刑事诉讼法修改中引入对抗制因素及我国证人出庭率极低的现状,于1999年撰文主张所有证人都出庭作证既不可能也无必要,我国应当建立关键证人出庭作证制度。3、围绕司法公正的涵义问题,于2001年、2002年撰文指出个案之间的相互比较与协调是刑事司法实体公正的重要方面,刑事审判活动应当高度重视这一问题。4、针对理论上和实践中、立法上和司法中围绕刑事辩护特别是审前程序中辩护制度存在的问题,撰文指出,辩护权从根本上说是每个公民的权利;辩护不仅指实体辩护,还包括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刑事诉讼过程中的人身权利和诉讼权利不受侵犯,故指出“从审判中的辩护走向侦查中的辩护”。5、针对我国刑事侦查活动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通过积极组织并参与建立讯问犯罪嫌疑人律师在场、录音、录像制度的试验活动,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亟需在一定范围内建立讯问犯罪嫌疑人律师在场、录音、录像制度。6、结合从事刑事辩护律师实务的经历,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和联合国有关刑事司法准则,对我国刑事辩护制度的现状进行了全面分析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革、完善我国刑事辩护制度的系统思考和主张,其中包括加强对死刑案件辩护的具体意见和建议。[主要学术成果]一、 论文1、《试论辩护律师的阅卷权》,载《诉讼法论丛第一卷》,法律出版社,1998年4月2、《关于证人出庭作证问题的思考》,载《依法治国、司法公正——诉讼法理论与实践(1999年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4月3、《关于刑事审判中若干问题的思考》,载《诉讼法学新探》,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5月4、《刑事辩护中的问题与对策》,载《中国律师》,2000年第11期5、《关于刑事证据制度立法的初步设想》,载《中国律师2000年大会论文精选》,法律出版社,2001年9月6、《司法公正和效率若干问题辨析》,载《诉讼法理论与实践(2001年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7、《控辩职责与建立刑事证据展示制度探究》,载《司法公正与律师辩护》,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5月8、《浅析个案间量刑的失衡》,载《人民司法》,2003年第2期9、《程序化:完善中国取保候审制度的思考》,载《保释制度与取保候审》,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年8月10、《我国侦查程序中犯罪嫌疑人权利保障之检讨与改造》,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3年第2期11、《正义的代价与选择》,载《正义的诉求》,法律出版社,2003年9月12、《“迟到的公正不是公正”辨析》,载《法制日报》,2004年7月22日13、《从审判中的辩护走向侦查中的辩护》,载《诉讼法学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年5月14、《关于辩护权的主体归属及存在根据的再认识》,载《中国司法》,2005年第1期15、《侦检一体化:理想与现实》(与李晓合作),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16、《日本近期刑事诉讼法的修改与刑事司法制度的改革》(与他人合作),载《比较法研究》,2005年第2期17、《关于兼职律师制度存废之我见》,载《中国司法》,2005年第4期18、《关于建立侦查讯问中律师在场制度的尝试与思考》,载《现代法学》,2005年第5期19、《检察官在刑事诉讼中的客观义务》,载《人民检察》,2005年第5期20、《中国辩护制度的现状与改革》(日文),载日本《立命馆法学》,2004年第6号21、《中国辩护制度的现状与改革》(中文),载《中国律师和法学家》,2005年6月22、《刑事辩护的国际标准与我国刑事辩护制度的修改完善》,载《刑事法评论》第16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3、《关于加强死刑案件辩护的若干问题》,载《法学家》,2006年第4期24、《死刑核准权回归后被告人辩护权的行使与保障》,载《中国司法》,2006年第5期二、 论著、教材1、《刑事上诉程序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年10月2、《中国名律师辩护词代理词精选》,法律出版社,1999年1月3、《中国律师办案全程实录——刑事诉讼》,法律出版社,2005年4、《侦查讯问程序改革实证研究》(共同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5、《刑事审前程序改革实证研究》(合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6、《中美刑事辩护技能与技巧研讨》(主编),中国检察出版社,2007年5月7、《法律论辩》(主编)(全国高等法律职业教育教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8、《刑事诉讼法学》(作者)(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法律出版社,2004年10月
  • 陈卫东
  • []陈卫东,男,1960年7月生于山东省蓬莱市,1977年高中毕业后进入山东省蓬莱市酿酒厂,从事文秘工作。1979年考入中国政法大学(原北京政法学院),1983年7月毕业,获法学学士学位,同年考取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诉讼法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师从张凤桐、陈士正教授,1986年7月毕业,获法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88年晋升为讲师,1993年晋升为副教授。1997年破格晋升为教授。1995年考取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诉讼法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师从程荣斌教授。1998年获法学博士学位,并被批准为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诉讼法教研室主任,诉讼制度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主任,全国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法学会理事,北京市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主要社会兼职及科研奖项]陈卫东教授兼任河北大学、湘潭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学院、国家检察官学院、上海大学、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兼职教授或客座教授。受聘担任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检察院、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检察院、北京市公安局、深圳市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2000年获"第二届全国高校优秀教师奖"。[主要学术成果]著作:1.《自诉案件审判程序论》(个人专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2.《检察监督职能论》(二人合著),群众出版社1989年版;3.《刑事特别程序的实践与探讨》(二人合著),人民法院出版社1992年版;4.《刑事普通程序》(二人合著),人民法院出版社1994年版;5.《刑事二审程序论》(个人专著),方正出版社,1997年版;6.《中国刑事诉讼法》(个人专著),香港三联出版公司1997年版;7.《司法文书写作》(个人专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8.《刑事审判监督程序论》(个人专著),法律出版社2001年2月版。代表论文:1、《论刑事强制措施的立法完善》,《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6年第2期2、《论立案管辖的立法完善》,《政法论坛》1996年第2期3、《论律师在刑事诉讼中的作用》,《法学家》1996年第5期4、《论不起诉制度》,《中国法学》1997年第1期5、《论涉台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7年第2期6、《我国刑事诉讼中法官司法调查权的变化》,《法学评论》1998年第2期;7、《正当程序的简易化与简易程序的正当化》,载于《法学研究》1998年第2期8、《关于死刑复核程序的现状及存废的思考》,《中国法学》1998年第5期9、《侦检一体化模式研究》,载于《法学研究》1999年第1期10、《实然与应然--侦检权是否属于司法权的思考》,载于《法学》1999年第6期11、《被告人诉讼权利与程序救济论纲》,载于《中外法学》1999年第第3期12、《刑事申诉制度改革研究》,载于《法学家》1999年第4期13、《中国刑事审判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中国律师》2000年第2期14、《21世纪中国刑事诉讼法学前瞻》,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15、《刑事诉讼中的司法资源配置》,载于《中国法学》2000年第1期16、《刑事再审一审终审制之改造》,《法学家》2000年第4期17、《我国公诉方式的结构性缺陷及其矫正》,《法学研究》2000年第4期18、《谁有权力逮捕你》(上、下),《中国律师》2000年第9、10期19、《论侦查权的司法控制》,载于《政法论坛》2000年第6期20、《法院主动提起审判监督程序之研究》,《中国刑事法杂志》2001年第5期21、《刑事二审全面审查原则质疑》,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22、《关于完善我国刑事证明标准体系的若干思考》,《法律科学》2001年3期23、《控辩式庭审方式的制度保障》,《刑事法判解》第3卷,法律出版社2001年2月24、《中国共产党与新中国刑事司法制度的创立、发展及其完善》,《法学家》2001年第3期25、《公诉的价值冲突与衡平论略》,《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26、《论检侦一体化改革与刑事审前程序之重构》,《刑事法评论》第8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27、《司法公正根植于法官的职业道德》,《南通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
  • 孙长永
  • 【】孙长永,男,1964年8月生,安徽寿县人。法学博士。现任西南政法大学教授,《现代法学》杂志主编。[ 主讲课程 ]:《刑事诉讼法学》、《证据法学》、《外国刑事诉讼法学》等。[ 主要研究兴趣 ]:刑事诉讼法、证据法、国际人权法。[ 受教育和工作经历 ] 1985年7月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政教系,获法学学士学位。 1988年7月毕业于西南政法学院研究生部,获法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93年12月破格晋升为西南政法大学法学副教授。 1995年8月受原国家教委派遣,以访问学者身份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进修,1998年1月回国。1998年10月至2001年8月,先后出访比利时、法国、德国、英国、美国,进行学术交流和实地考察。 1998年9月起,在职攻读西南政法大学诉讼法专业(刑事诉讼法方向)博士研究生。2001年7月获得法学博士学位。2000年12月,晋升为法学教授,2000年度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01年10月起,任西南政法大学诉讼法学博士生导师。 2001年11月,受聘担任湘潭大学法学院教授。2003年10月,受聘担任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主要社会兼职及科研奖项】担任兼职孙长永教授为中国法学会会员,中国法学会刑事诉讼法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检察出版社特邀编审,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获奖情况 1.《审判中心主义及其对刑事程序的影响》,独著,2000年8月获司法部“优秀论文奖”。2.《刑事诉讼法学》(上、下),主要参加人,2000年8月,获司法部优秀法学教材一等奖。3.《刑事诉讼法学教材与教学方法改革》,主要参加人,2000年12月重庆市社会科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4.《论建立无证拘留制度》,独著,四川省法学会1994年诉讼法学论文一等奖。5.《中国审判理论研究》,国家“七五”期间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课题,主要参加人,1994年获重庆市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6.《侦查程序与人权—比较法考察》,2001年7月获中国法学会“中青年诉讼法学优秀科研成果”著作类一等奖 。7.《沉默权制度研究》(博士论文),2003年6月获教育部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8.《沉默权制度研究》,2002年9月获司法部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主要学术成果】著作:1.《日本刑事诉讼法导论》,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3出版2.《侦查程序与人权——比较法考察》,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0年出版3.《沉默权制度研究》,博士论文,西南政法大学与英国“英中文化协会”资助课题,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年出版4.《刑事诉讼证据与程序》,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年4月版5.《中国审判理论研究》(合著,王洪俊教授主编),国家“七五”期间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课题,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年出版6.《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研究》(合著,陈光中教授主编),北京· 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出版7.《刑事诉讼、行政诉讼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研究》(合著,孙洁冰教授主编),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0年出版论文:1.《无罪案件的附带民事诉讼应当如何处理》,《法学天地》1990年第6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法学》全文转载2.《刑事诉讼中的抗诉效力三议》,《现代法学》1991年第3期3.《日本起诉犹豫制度及其借鉴意义》,《中外法学》1992年第6期。收入《检察论从》第一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0年出版4.《刑事审判双重目的论》,《法律科学》1993年第6期5.《日本起诉状一本主义研究》,《中国法学》1994年第1期6.《论建立无证拘留制度》,《现代法学》1994年第2期7.《日本刑事证据法研究》,《外国法学研究》1995年第1、2期连载8.《抑制公诉权的东方经验》,《现代法学》1998年第6期9.《审判中心主义及其对刑事程序的影响》,《现代法学》1999年第4期。2000年8月获司法部“优秀论文奖”10.《美国刑事诉讼中的证据开示》,载陈光中、江伟主编《诉讼法论丛》第3卷,法律出版社1999年出版11.《英国刑事证据开示制度的改革》,《四川大学法律评论》1999年卷12.《沉默权制度的基本内容研究》,载陈光中、江伟主编《诉讼法论丛》第4卷,法律出版社2000年出版13.《中国内地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权利》(中英文),(香港)《中国法律》2000年第4期14.《沉默权与中国刑事诉讼》,《现代法学》2000年第2期15.《美国答辩交易制度及其比较法考察》,《法学评论》2000年增刊第2期16.《当事人主义刑事诉讼与证据开示》,《法律科学》2000年第4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00年10月全文转载17.《刑事辩护人会见权浅论》(合写),《云南法学》2000年第1期18.《沉默权的是非之争与正当根据》,《现代法学》2001年第3、4期连载19.《提起公诉的证据标准及其司法审查比较研究》,《中国法学》2001年第4期20.《侦查关系论》,载《浙江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卷21.《试论普通程序简化审》,《学术研究》2001年第12期22.《刑事庭审方式改革的新生问题评析》,《中国法学》2002年第3期23.《刑事庭审中的沉默权》,载陈光中主编《沉默权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版。24.《意大利刑事庭审中的证据调查程序评析》,载《现代法学》2002年第6期。25.《英国刑事上诉制度研究》,载《湘潭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26.《正义无价,如何“上市”?》,载陈光中主编《辩诉交易在中国》,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年3月版。27.《珍视正当程序,拒绝辩诉交易》,载《政法论坛》2003年第1期。28.《当事人主义刑事诉讼中的法庭调查程序评析》,载《政法与法律》2003年第3期。29.《要不要豁免“污点证人”》,载《检察日报》6月12日。30.《刑事证据开示的理论与趋势》,载《人民检察》2003年第8期。教材 1.《刑事诉讼法学》,教育部全国高等法学教育指导委员会审定教材,主编,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版。2.《刑事诉讼法学》(修订本上、下),合编(徐静村教授主编),法律出版社1999年出版。3.《刑事诉讼法学》,合编(廖俊常教授主编),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
  • 陈桂明
  • ]陈桂明教授,生于1961年,江苏海安人,现任《中国法学》杂志总编,博士生导师,同时兼任司法部中国国际高级法律人才培训中心(北京)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法学会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会长,贵州省委、省政府科教顾问,国家法官学院、北京工商大学、华东政法学院、上海大学、湘潭大学、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贵州大学、贵州民族学院等多所高等院校兼职教授。 陈桂明教授1984年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获法学学士学位;1987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专业,获硕士学位;1995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专业,获博士学位。[主要学术兼职及科研奖项]陈教授1993年被评为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学科带头人,1995年入选北京市跨世纪理论人才百人工程, 1996年由美国德克萨斯州州长授予"荣誉公民"称号,1997年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1999年被评为中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 陈桂明教授在教学和科研中勤于耕耘,硕果累累,其论著曾获北京市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993年),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中青年优秀成果奖(1994年),司法部优秀论文奖(1993年、1996年),全国中青年诉讼法学优秀科研成果(专著类)一等奖(1997年),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研究类)二等奖(1998年),全国中青年诉讼法学优秀科研成果(论文类)一等奖(1999年)。[主要学术观点]陈桂明教授主张:1、重视和强化对民事纠纷的合意解决方式,从立法上完善仲裁制度和调解制度,着眼于诉讼中的契约性因素完善相关诉讼制度;2、诉讼程序除具有宣示司法正当性的形式功能外,还具有对司法公正的保障作用,应着眼于此,优化诉讼程序的设计;3、司法审判方式应当建立在以文化传统、法官素质、经济文化状况等为内容的基本国情的基础之上,走中国特色之路。  陈教授参与了民事诉讼法、仲裁法、律师法等法律的起草或立法论证工作,主持和参与了民事诉讼程序结构与制度完善研究、司法审判方式改革与法官培训研究、中国诉讼制度研究等多项研究项目,多次在内地、台湾、香港、美国等地参加国际、国内的重要学术会议,并曾先后到美国联邦司法委员会、中美关系委员会、印地安那大学、爱荷华大学、杜肯大学和一些美国法院访问。陈教授还曾作为访问学者在香港城市大学进行了六个月的研究工作。[主要学术成果]1、《民事诉讼原理与实务》,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2、《政法评论》(2001年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3、《证据学论坛》(第四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版4、《民商法前沿》(2002年第1、2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5、《法律基础知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6、《诉讼法与律师制度》,(2001年律考指定用书),法律出版社7、《国家司法考试辅导用书》(2002年版第三卷),法律出版社8、《诉讼法理论与实践》(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 王敏远
  • []王敏远,男,汉族,1959年11月出生于浙江杭州;1978年-1982年在西南政法大学法律系就读,获法学学士学位;1982年-1985年在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师从张子培等教授,学习刑事诉讼法学,获法学硕士学位;1985年-1987年在全国人大法制工作委员会工作;1987年至今,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从事编辑和研究工作。[主要学术兼职及科研奖项]兼任中国法学会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等职务。有多项学术成果获奖,如:《对刑法中的因果关系理论的反思》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一届)青年优秀成果(论文)二等奖;《刑事被告人权利研究》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著作)二等奖。[学术研究代表作]:1.《刑事司法理论与实践检讨》,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2.《刑事被告人权利研究》,载夏勇主编《走向权利的时代》,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出版;3.《论人民检察院的法律监督》,《中外法学》2000年第2期。4.《对刑法中的因果关系理论的反思》,《法学研究》1988年第4期。
  • 曹义孙
  • 曹义孙,教授,男,1957年生。获厦门大学哲学学士学位,中南政法学院(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硕士学位。现任中国政法大学法学教授、硕士生导师、法学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主任、《中国法学教育研究》执行主编、《比较法研究》杂志编委会委员、全国西方法律思想史学会副会长、民盟中国政法大学支部主任委员、民盟北京市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盟中央法律工作委员会委员、民盟中央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地税局特约检察员、国土部国土资源监察专员。2008年当选为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在全国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领域: 哲学、法理学和法教育学。主要研究成果: 著作:《漂泊的思:现代性视野下的法学与教育》,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年10月出版。《法律教育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主编。《中南政法学院史稿》,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参编。《高校教学管理通论》,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主编。《中国法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参著。 论文:1“教育科学的概念、对象和构成”,《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7年增刊,独撰。2“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种种观念用其悖论”,《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3期。3“简论现代启发式教学法”,《南方冶金学院学报》,1999年第5期,独撰。4“法律教育学的性质、对象和体系”,《中国监狱学刊》,2000年第1期,独撰。5“论教育目的的性质和层次”,《煤炭高等教育》,2000年第1期,独撰。6“柏拉图论治国人才的教育”,《比较法研究》,2005年第2期,独撰。7“教育理想的形式与人的全面发展”,《政法高等教育》(内刊),2000年第1期,独撰。8“论教学管理的特性和概念”,《中国法学教育研究》(内刊),2002年第1-2期,独撰。9“论教育的性质、本质和规律”,《中国法学教育研究》(内刊),2005年第3期,独撰。 主持科研项目及获奖情况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组织国际科研项目2项;参与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参与市级项目1项。获省部级教学科研优秀成果奖四项;院校级教学科研成果奖五项。
  • 梁文永
  • 梁文永,男,1967年生,江西泰和人,民盟盟员,副教授(中国政法大学)、研究员(贵州民族学院),高级律师,法学硕士(中南政法学院1996)、管理学博士(华南农业大学经管学院2004),法学博士后(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2006)、财政学博士后(财政部财科所2008),北京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2007)。先后师从小国际私法代表人物张仲伯教授,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广东省政协副主席、民盟广东省委主委温思美教授,原社科院法学所所长夏勇教授,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教授。现任中国政法大学法学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副主任,兼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领域: 经济法学、财政法学,法教育学、教育管理与评估,法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主要社会活动(曾任或现任):民盟北京市昌平区工委副主委、广州市荔湾区第十四届人大代表、民盟广东省委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卫生厅特邀监督员、广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特约监督员、广东省劳动与社会保障厅特约监督员、广州市律师协会金融专业委员会委员、广州市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财税法学教育研究会理事、广东省监察学会理事,民盟中南政法学院支部支委(宣传委员)、民盟广东省委科技与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民盟广东省委直属法律支部副主任委员、广东直属单位民主评议行业作风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广东省直医疗卫生单位“行风回头查”活动指导组组长、广东省纪委、监察厅特约监察员,广州金融法学研究会秘书长,南方电视台(TVS-5)“说法看法”栏目特邀法律顾问,新快报“良律说法”栏目专栏主持,广东新华教育学院法律系系主任(兼)。主要科研成果: 著 作:(专著3本,合著及主编、参编若干)1.《立法学》,参编,负责编撰第十二章“立法技术”,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2.《专业银行商业化经营法律保障机制》,合著,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年版。3.《银行风险的法律防范》,担任执行编辑,负责全书统稿工作,中国经济出版社1997年版。4.《银行法律实务》,合著,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5.《网点负责人应知应会》,编委,负责法律一章,建设银行系统内部发行,1998年版。6.《商业银行法律难点问题释疑》,合著,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年版。7.《经济法学》,副主编,法律出版社2005年9月版,“21世纪全国高等学校法学系列教材”。8.《构建和谐广东的法律思考---WTO规则与广东依法治省的新课题》,副主编,群众出版社2006年11月第1版,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02D65)。9.《税法学》,参编,法律出版社2007年6月第1版,“21世纪全国高等学校法学系列教材”。10.《中国法学教育状况》,参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11.《中国法学教育状况(2006)》,参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12.《中国的法制建设》,参编,国务院新闻办主编,外文出版社,2008年2月。13.《人权与税权的制度博弈》,独著,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年3月第一版。14.《归零集:行走在经济法学与法学教育之间》,独著,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年第一版。15.《解构与重构:微观经济法学的体系问题研究——兼论农业经济法的体系构建》,合著,第一作者,西北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第一版。 论 文:1.《论按揭法学的创立》,首届按揭法律问题研讨会大会宣读论文,获论文一等奖,1997年,广州。2.《加入WTO对我国金融保密工作的影响及其法律应对措施》,获中共中央保密工作委员会、国家保密局“全国保密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一等奖,大会宣读论文,1999年,北京。3.《论巴塞尔协议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及其对策》,中南政法学院硕士学位论文,1996年。4.《权力、权利腐败与权利制约》,合著、第二作者,载《廉政机制建设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版5.《辩诉交易的制度逻辑——基于法经济学的研究范式》,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04年优秀博士论文。6.《劳动侵权隐性化现象的成因、特征及其对策研究》,合著、第一作者,获广东劳动学会、广东省人力资源管理协会举办的“2005年度广东和谐劳动关系论文评选”二等奖。7.《“红包”的法律问题》,《人民日报》2002年11月4日第十九版。8.《“洋垃圾”的法律界定》,《人民日报》2003年1月27日第十九版。9.《中德两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比较及对我国的借鉴》,获中国财税法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暨第四届海峡两岸财税法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二等奖,参http://www.cntl.cn/show.asp?c_id=597&a_id=4866中国财税法网。10.《论人权与税权——基于法经济学的考察》,获中国财税法学教育研究会2006年年会暨海峡两岸财税法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一等奖,载《河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参http://www.taxlaw.net.cn/show.asp?c_id=621&a_id=6017中国财税法网。11.《人权与税权的制度博弈——以个人所得税为切入点》,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博士后研究报告。12、《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制约因素探析——以广东省为例的实证研究》,合著、第二作者,载《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13、《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制度绩效分析》,合著、第二作者,载《中小学教师培训》2007年第7期;14.《2006年法学教育研究综述》,合著、第二作者,载《中国法学教育研究》2007年第1期。15.《法学教育评估理论问题评述》,合著、第一作者,载《中国政法大学教育文选》第4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16.《法学专业评估的制度演进及其趋势分析》,载《中国政法大学教育文选》第5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第1版。17.《工会及其领导应当自觉维护组织公信力》,载《民营经济报》2007年6月28日,第A6版。18.《教育评估制度的财政法解释——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制度为切入点》,载《中国法学教育研究》2007年第2期,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第1版。19.《人权与税权的制度逻辑》,独撰,载《比较法研究》2008年第2期。20.《德国转移支付制度的特色》,合撰,第一作者,载《中国财政》2008年第4期。21.《构建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现实路径》,合撰,第一作者,载《中国财政》2008年第6期。22.《法治是检验法学教育的惟一标准》,独撰,载《法制日报》2008年3月2日第11版。23.《关于法学院官方网站建设状况的评估报告》,合撰,第一作者,载《中国法学教育研究》2008年第1期。24.《女性法学教师职业倦怠调查与分析》,独撰,载《教育研究》2008年第7期。25.《公共财政视野下高等教育评估的流程再造》,独撰,载《管理世界》2008年第9期。26.《律师询问技巧在法庭辩论中的运用》,合撰,第一作者,载《演讲与口才》2008年11月刊。27.《比较、反思与展望:1977-2008年我国高等教育评估政策的情景分析》,独撰,载《中国政法大学教育文选》第7集 光 盘:1.《中国金融变革的基本历程及其未来趋向》,建设银行广东省辖区系统内发行。2.《加入WTO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及其对策》,同上。3.《思想政治领域的几个基本问题——关于中国共产党两代领导集体有关重要论述的学习》,同上。4.《现代管理学的几个问题——管理概论、计划与领导、系统思想与战略思维》,同上。参政议政:1.《关于制定〈广东省金融从业人员资格基本规定〉的建议》(1998年省级提案)2.《加强管理,规范秩序,建立“广东金融安全区”》(1999年省级政协大会书面发言)3.《建立“广东金融安全区”的建议》(1999年省级提案)4.《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的立法建议》(2001年由民盟广东省委推荐给民盟中央选用的提案)5.《立法引进竞业避止制度,规范人才市场竞争秩序》(2001年省级提案)6.《关于加强我省反倾销组织协调工作的建议》(2002年优秀提案)7.《关于制定<病人道德公约>的建议》(2003年省级提案)8.《保护外来工合法权益,促进和谐广东建设》(2006年省级提案)9.《关于建立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建议》(2003年省级提案)——主要课题:(1)主持国家人事部“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课题:《财政法视野下高等教育本科教学工作水平的制度反思与流程再造》 ,编号:20080430344,进行中。(2)主持国内法学院校官方网站建设状况的综合评估项目,中国政法大学课题,已结项。(3)参加国家教育部课题:《中国法学教育状况》白皮书(1949年-2005年)及《中国法学教育状况(2006)》白皮书,主持人徐显明教授,已结项。(4)参加教育部“法学教育政策改革课题组”,主持人徐显明教授,已结项。(5)参加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分类评估方案项目,主持人钟秉林教授(北师大校长)、石亚军教授,进行中(参教育部《关于成立“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分类评估方案”课题组和“全国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系统”课题组的通知》(教高司函[2008]188号))。(6)参加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02D65),《构建和谐广东的法律思考---WTO规则与广东依法治省的新课题》,主持人张富强教授,已结项。(7)参加中国的法治体系问题研究,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共建项目建设计划科学研究与科研基地建设项目,主持人徐显明教授,,进行中。主要获奖1.中共中央保密工作委员会、国家保密局“全国保密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一等奖;证书日期:2000年10月;论文题目:《加入WTO对我国金融保密工作的影响及其法律应对措施》。 2.中国建设银行总行“2000年中国建设银行系统保密论文特等奖”;证书日期:2001年1月;论文题目:《加入WTO对我国金融保密工作的影响及其法律应对措施》。 3.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曾宪义法学教育与法律文化基金会颁发的“第一届中国法学教育研究成果奖二等奖”;参与徐显明教授主编的《中国法学教育状况》编撰工作,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4.广东金融学会第二届优秀金融科研成果三等奖;证书日期:2001年6月。5.华南农业大学2004年优秀博士论文;证书日期:2004年6月;论文题目:《辩诉交易的制度逻辑——基于法经济学的研究范式》。6. 广东劳动学会、广东省人力资源管理协会举办的“2005年度广东和谐劳动关系论文评选”二等奖;证书日期:2005年12月;论文题目:《劳动侵权隐性化现象的成因、特征及其对策研究》7.中国财税法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暨第四届海峡两岸财税法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二等奖,论文题目:《中德两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比较及对我国的借鉴》。8.中国财税法学教育研究会2006年年会暨海峡两岸财税法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一等奖,论文题目:《论人权与税权——基于法经济学的考察》。9、2008年5月获北京大学访问学者精诚合作奖,北京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财政法专业,导师:刘剑文教授。10、2006年10月—2008年3月参加国务院新闻办主持的《中国的法治建设》白皮书撰稿工作,负责撰写“普法与法学教育”一章。中国法学会代表国务院新闻办于2008年3月3日向中国政法大学发出感谢信。
  • 朱维究
  • 朱维究,教授,女,1944年生,河北省人。 1966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原北京政法学院)。1983年起历任中国政法大学讲师、教授、比较法研究所所长、《比较法研究》主编等教学和行政职务。现为中国政法大学法学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教授,台湾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生院教授、诉讼法学博士生导师;从事行政法、行政诉讼法教学、公共管理与公法的比较研究及一国两制法律问题之研究。兼任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常务理事兼学术副秘书长、曾任最高人民检察院特约检察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民革北京市委副主任委员。现任中共纪律检察委员会暨国家监察部特约监察员、全国人大法制工作委员会行政立法研究组成员、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建设顾问、全国台湾问题研究会理事、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中国老教授协会政法专业委员会主任。2006年被国务院聘为国务院参事。主要著作有:著作: 1.《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程》(监察干部岗位培训系列教材)(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2.《行政法学总论》(合著),工人出版社1985年12月版,3.《行政诉讼法原理》(主編),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88年8月第1版4.《行政法行政诉讼法教程》(主編),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89年5月第1版。5.《海峡两岸关系政策与法律研究》(独著),海峡学术出版社92年10月版;6.《政府法制监督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监督机制》(主编),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7.《行政行为的司法监督》(独著),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1月第1版8.《中国民主政治法律化研究》(独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2月第1版。9.《新中国行政管理简史》(合著),人民出版社2002年2月版10.《行政法在中国》(合著),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11.《与领导干部谈中国行政法治》(主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12.《中国民主政治法律化探究》(独著) 2003年4月版13.《政府权力运筹学》,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14.《海峡两岸关系与政策法律研究》,海峡学术出版社,2003年10月15.《大陆公法学精要》,海峡出版社,待出版论文: 1.《略论我国行政法的法源》,载于《 北京政法学院学报》(现《中国政法大学学报》),1983年第1期2.《行政法学理论基础问题探讨》,载《中国政法大学学报》1983年第2期3.《试论我国的行政诉讼》,载《法学研究》 1984年第4期4.《行政行为过程性论纲》,载《中国法学》1984年第4期5.《行政司法刍议》,载《中国法制报》1986年11月5日6.《行政管理手段与行政法律管理》,载《政治学研究》,1988年第1期7.《简论行政诉讼制度在我国的确立与发展──在北京大学法律系纪念行政诉讼法颁布五周年理论研讨会上的书面发言》,载《行政法学研究》1994年第4期8.《意大利的行政程序立法与行政处罚制度》,载《法学杂志》1994年第2期9.《谈谈我国的〈国家赔偿法〉》,载《中国律师》1994年第7期10.《论中央行政立法的权限──对宪法第89条规定的理性思考》,载《行政法学研究》1995年第3期11.《五年成就回顾与改善执法环境》,载《行政法学研究》1995年第4期12.《行政法的理念:服务、管理、法制监督》,载《中外法学》1996年第5期13.《行政行为司法审查监督的范围》,载《行政法学研究》1996年第1期14.《“两个根本转变”与政府管理观念、管理依据及管理手段──抓住《行政处罚法》实施的契机,深化行政改革》,载《中国行政管理》1996年第12期。15.《司法裁量权与我国司法审查监督的范围》,载《行政法学研究》1997年第4期。16.《程序行政行为初论》,载《政法论坛》1997年第3期17.《行政行为过程性论纲》,载《中国法学》1998年第4期18.《台湾当局“涉及两岸关系立法”之研究》,载《比较法研究》1999年 Z1期。19.《政府法制监督论》,1999.6中国法学会346号要报20.《西方宪政背景下行政法概念的比较研究》,载《比较法研究》2000年第1期。21.《中国的法律监督与政治民主监督》,载于《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  22.《论建立防止“公仆”变“主人”的法律机制》,载《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 。23.《全面把握,依法治国》,载《中国机构》2000年第7期24.《对我国行政法法典化的思考——兼论行政法实体规范与程序规范的统一》,载《中国行政管理》2001年第4期。25.《略论有序化监督与纪检监察工作》,载《中国监察》2001年第16期26.《行政程序法与行政法法典化-兼论行政法律规范的制定规则》,载《法制日报》2001年7月22日。27.《略论有序化监督与纪检监察工作》,载《中国监察》2001年第16期28.《合并处罚权与减少“大盖帽”》,载《法学》2002年3月10日29.《行政执法的法理思考——城市“大盖帽”如何依法减?》,《法制日报》理论版,2002年30.《北京市依法行政调研》,载《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5期31.《行政法概念的语境化阐述》,载南方周末2003年11月13日第3版32.《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制度文明》,新世纪党政干部理论学习文献.先进文化卷33.《关于“依法治国”与“依法行政”的几个理论问题》,新世纪党政干部理论学习文献.法制建设卷34.《转变法治观念,推进依法行政》,《团结 》2002年第4期35.《行政审批改革的法理思考》,国务院法制办依法行政理论研讨会论文集第四卷。36.《应然状态的公共危机管理——SARS袭击后的学理反思》,中共中央统战部内部决策咨询。37.《关于我国立法中注意“西化倾向”的建议》,中共中央统战部内部决策咨询建议38.《行政法概念的语境化阐释——兼论美国行政法概念的沿革及我国行政法的时代任务》,《比较法在中国》第二卷,2002年。
  • 刘坤轮
  • 刘坤轮,1979-11-17,中国政法大学讲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科研成果:  中文独著类   独著:《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衔接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埃利希:无主权的秩序》,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译著(独译及第一译者类):  《迈向新法律常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一译者  《最差的情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独译《谈判致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独译  论文(均为独撰)  1.《论差别原则》(10 000字),载《政治与法律》2008年第4期 《人民大学书报资料(法理·法制史)》2008年第8期全文转载。  2.《法律服务生态样式与区域法学教育》(10 000字) ,载《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3. 《未完成的规训》,(17 000字),载《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人民大学书报资料(法理·法制史)》2010年第10期全文转载。  主持科研项目: 1. 2010年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中国法律伦理教育考察(项目编号:10YJC820075)”2.2012年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青年项目“北京市人民调解制度研究”(项目编号:12FXC028)3. 2009中国政法大学校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法学教育教学法之流变及其未来走向”(项目编号:10809224)4.2012年中国政法大学教学改革项目“我国法律职业伦理教育考察——以中国政法大学为例”(项目编号:201243)获奖类:1.论文“行政后撤与调解前伸——基于人民调解的宏观与微观分析”获第6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征文一等奖。2. 论文“中国法学教育:进步与不均衡”获得“中国法学教育研究成果奖三等奖”3.专著“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衔接问题研究”获得“第一届孙国华法学理论优秀青年学术成果奖”著作类二等奖。
  • 李慧敏
  • 李慧敏,女,副教授,教育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中国妇女研究会妇女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北京市法学会教育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政法大学法学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评估所执行所长;讲授教育社会学、高等教育法、社会心理学等课程。主要研究领域: 法律社会学,法学高等教育学,教育社会学等主持课题:1.我校“教育社会学”课程教材编写与修订、选用改革研究,(校级教改项目),2011年度。2.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构建模式国外调研,北京市哲社规划重点项目子课题,2010年度。3. 同等学力人员学位质量分类研究,(首都高等教育基地项目),2009年度。4. 我校专业结构与布局研究(校级教改项目),2007年度。5. 我国高校法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建设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2007年度。著作:1.《中国法学教育状况2010》,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71.《法学教育的自我认同》,现代教育出版社,2009年5月版。2.《北京市高校重点学科群发展战略研究》,科学出版社,2007年6月版。 3. 《社会转型时期的自我认同与教育—以吉登斯自我认同理论为视角》,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0月版 。主要论文:1.我国硕士同等学力与专业学位教育发展研究,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9期。2.美国“全国大学生认同感调查”的战略抉择,中国高等教育,2009年第21期。3.自我认同理论的缺失,社会科学论坛,2009年第8期。4.跨国公司与我国高校联合研发中的主要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北京教育,2009.45. 硕士研究生导师期望值研究,现代教育管理,2009年第2期。6.美国“全国大学生认同感调查”的启示,中国高等教育,2008年第20期。 7. 自我认同:解读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新视角,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48.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蔡元培的教育思想简说,光明日报(理论版),2008年4月20日。9.法学教育与民族精神——以自我认同为视角,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10.北京市高校重点学科建设研究,中国高教研究,2006年第6期。11.由“教化”到“内生”的教育,教育研究与实验,2006年第1期。12.社会转型时期教育的转型,教育探索,2006年第1期。13.选择与自恋—现代性条件下自我认同的机制,河南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 张 锋
  • 一、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高级律师三、北京市“六·五”及“八·五”社科课题组成员,国家七·五重点课题《国家赔偿制度研究》课题组成员。参加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等30多部法律、法规的起草、论证工作。我国第一个行政法教研室的创建人之一。二、代表论文1、《论制定我国的国家赔偿法》《中国法学》(获司法部优秀论文奖)2、《论立法法中的授权立法》(系三等奖)《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3、《再论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的划分标准》《政法论坛》4、《依法行政中的问题与对策》《中国司法》5、《行政诉讼证明责任初探》《河北法学》6、《澳门的律师管理制度》《中国律师》7、《行政法上的授权与委托》 《政府法制建设》8、《企业维权的最高形式》《中国工商》9、《试论行政法规的立法权限》《特区法制》 10、《行政机关的派出机关与派出机构》《法制建设》 11、《澳门行政程序立法比较研究》收入《依法治国新视点》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12、《论行政强制措施的几个问题》收入《公法律师业务理论与实务》法律出版社出版 同时收入《中国行政法的崛起》北京大学出版社三、代表著作、教材1、《行政争讼制度概论》(与江必新、周卫平合著,宁夏人民出版社)2、《中国行政法学》(合著,法大出版社)3、《中国行政诉讼法学》(副主编,时事出版社)4、《审计行政法》(合著,司法部统编教材,中国人事出版社)5、《中国律师办案全程实录—行政诉讼分册》(独著,法律出版社)6、《行政法学教程》 (合著 中央党校出版社) 7、《行政许可法问答》(主编 公安大学出版社 ) 8、《行政诉讼法学》 ( 合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9、《国家赔偿法概论》(合著 海洋出版社)10、《行政法学》  (合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11、《“二五”普法简明教程》(副主编 中国人事出版社)12、《中国现实国家赔偿制度》(课题成果 专著 人民法院出版社)13、《行政诉讼法学新论》(合著 时事出版社)14、《行政法学教学案例》( 合著 法大出版社 )15、《行政处罚法条文要释》(副主编 长春出版社
  • 吴 平
  • 女,吉林省长春市人,1963年11月出生,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宪法与行政法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1985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获法学学士学位,留校任教至今,2004年至今攻读中国政法大学宪法与行政法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曾出版个人专著担任本科生、双学士、法学硕士研究生的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国家赔偿法学的教学工作,曾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师、中国政法大学优秀教师。参与农业部、科技部、水利部、北京市委等多项课题研究,主要是《农村法制问题研究》、《自然科技资源共享条例》、《水利行政许可制度研究》、《北京市依法治市评价指导体系》等。在部分课题中作为主持人或主要参与人。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多次为北京市区、县法制宣传作讲座。研究成果《建立公益诉讼促进行政诉讼制度的完善发展》《对高校依法制校的解读》《行政裁决制度研究》《建立公益诉讼完善行政诉讼制度》《我国公员务权利保障法律制度评析》《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完善》
  • 张莉
  • 一、基本情况 张莉,女,1974年3月生,中共党员。现为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副教授 二、求学经历 1.- 1991年9月-1995年7月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学习,获得法学学士学位。2.- 1995年9月-1999年7月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学习,获得宪法、行政法专业法学硕士学位。3.- 1997年3月-1997年10月参加首届“欧洲法”培训项目,获得法国巴黎第一大学颁发的结业证书。4.- 1999年9月-2001年9月在法国巴黎第一大学法学院学习,获得法国公法学硕士文凭(D.E.A. de droit public interne)。5.- 2001年9月至2007年2月在法国巴黎第一大学法学院学习,获得法国公法学博士学位。 三、主要科研成果1.- 译作:戴尔玛斯-马蒂(M. DELMAS-MARTY)《迈向欧洲统一刑法》(Vers un droit pénal européen commun)一文,刊载于《刑法论丛》第3卷,1999年12月,法律出版社,第464-479页。2.- 译作:戴尔玛斯-马蒂《欧洲法官在共同法复兴中的作用》(Le rôle du juge européen dans la renaissance du jus commune)一文,刊载于《法学家》,1999年第4期,第112-118页。3.- 《法国行政诉讼法典化述评》,刊载于《法学家》,2001年第4期,第118-122页。4.- 《试论法国宪法委员会的司法性》,刊载于《欧洲法通讯》第一辑,2001年3月,法律出版社,第71-109页。5.- 《法国行政诉讼十五年若干新发展》,刊载于《欧洲法通讯》第三辑,2002年7月,法律出版社,第109-147页。6.- 参与国家行政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联合组织的“宪法监督”课题组的研究工作,并提交了题为《法国宪法委员会制度》的论文,收录于《各国宪法监督制度》(国家行政学院内部交流版),2002年4月,第71-107页。7.- 参与北京大学“人民代表大会与议会研究中心”主持的“国外议会及其立法程序”课题,并提交了题为《法国议会立法程序》的报告,收录于蔡定剑、杜钢建主编的《国外议会及其立法程序》,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6月版,第222-254页。8.-《〈欧洲人权公约〉和欧洲人权法院对法国法的影响》,刊载于《欧洲法通讯》第五辑,2003年12月,法律出版社,第11-34页。9.- 《法国政务公开述评》,刊载于《行政法学研究》,2004年第2期,第132-139页。10.- L’évolution récente du contentieux administratif en Chine (avec M. LI Chuangdao), in Gazette du Palais, numéro spécial ‘‘La Chine et le droit en 2004, vers une légalité renforcée’’, n° 196-199, pp. 17-20. 《中国行政诉讼最新发展》,与复旦大学李昌道教授合作,刊载于法国最高法院出版的《法院评论》2004年7月的“中国法特刊”,第17-20页。11.- 参与中国人民大学国家级重点学科“宪政与行政法治研究中心”课题,撰写了《法国宪法修改若干问题评析》一文,收录于《宪政与行政法治发展报告》(2003-2004年卷),2005年5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415-435页。12.- 参与由德国阿登纳基金会资助、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主持的“违宪审查制度比较研究”课题,撰写了《法国违宪审查制度的历史发展及特征》论文,载于《违宪审查的理论与实践》(莫纪宏主编),法律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80-241页。13.- 参与由荷兰政府资助、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及荷兰乌特勒兹大学联合主持的“促进就业机会平等,建立和谐社会”课题,撰写了《法国反歧视制度与实践》研究报告,载于《海外反就业歧视制度与实践》(蔡定剑、张千帆主编),中国社科出版社,2007年6月,第125-160页。14.- 参与由欧盟委员会资助,英国瑞慈人权合作中心、法国巴黎政治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联合主持的“中欧公众参与民主理论与实践”项目,撰写题为《法国公众参与制度与实践》的研究报告,项目成果即将出版。15.- 翻译巴黎第二大学R.夏普(R. CHAPUS)教授所著的《行政诉讼法》(Droit du contentieux administratif)第1-253页。该项目由法国文化部资助,将由中国法律出版社出版。16.- 2007年9月10-11日参加在越南河内召开的“国家赔偿责任”国际研讨会,并作题为《中国国家赔偿制度理论与实践》的大会发言,会议论文集即将出版。
详细地址
  • 详细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 | 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27号
  • 电话:
    %u0030%u0031%u0030-%u0035%u0038%u0039%u0030%u0039%u0031%u0032%u0032/%u0030%u0031%u0030-%u0036%u0039%u0037%u0034%u0033%u0039%u0032%u0034
  • 邮编:
    海淀校区:100088 昌平校区:102249
相关推荐
西安交通大学师资好不好,西安交通大学师资怎么样 重庆邮电大学师资好不好,重庆邮电大学师资怎么样 西南民族大学师资好不好,西南民族大学师资怎么样 伊犁师范学院师资好不好,伊犁师范学院师资怎么样 甘肃政法学院师资好不好,甘肃政法学院师资怎么样 西安体育学院师资好不好,西安体育学院师资怎么样
相关专题
[查看更多]
其他地区 热门标签 常见问题

本文内容和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公开信息,如有侵犯您的版权或著作权请速与我们联系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或给我们发邮件(1078189145@qq.com)), 我们承诺核实后工作时间1小时内删除;2、本文内容、观点以及数据是根据网站大数据算法得来,仅代表本站观点,我们不保证其绝对真实和数据可靠,仅做参考,勿引用做其他用途, 否则因此产生的一切损失和法律后果本站概不承担。3、本文排序、排版、内容组成、设计的知识产权(版权)为城帮网city12580.com所有;转载、引用本文数据内容、排序结果请注明来源“城帮网”, 且要有来源链接指向本文。全文转发或抓取、抄袭本文内容,我们将提起法律诉讼保障本网站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