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资讯 社保 办事指南 车主关注 旅游 交通 教育 专业 办理指南

北京大学

[切换城市]
北京站> 北京教育> 北京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信息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英文名: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Beijing 简称:“中石大”,“CUP”,“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 所在地:北京 院校代码:11414 类型:文科类/理科类/理工类/工科类/211/考研院校/研

211工程985工程教育部直属院校研究生院校自主招生全国重点大学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师资怎么样,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师资好不好

截至2015年11月,学校有教职工1389人,其中教授232人,副教授317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5人,中组部“千人计划”入选者4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9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2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6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新(跨)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8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4人;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1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3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6个。
两院院士
姓名
院士类别
备注
沈忠厚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专职
王铁冠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专职
高德利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专职 中组部“千人计划”入选者:李向阳、郭柏云、钮凤林、李永峰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高德利、肖立志、王尚旭、高金森、邓金根、赵震、邱楠生、曾联波、金衍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高德利、李根生、徐春明、高金森、陈光进、蒋官澄、邱楠生、金衍、刘植昌、张广清、李永峰、王玮 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庞雄奇、王尚旭、李根生、卢春喜、姜汉桥等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柳广弟、高德利、徐春明、张来斌 国家级教学名师:朱筱敏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高金森、王尚旭、陈建义、陈光进、程林松、邱楠生、胡玉峰、周辉、孙长宇、宇波、廖新维、曾联波、金衍、赵昆、董秀成、高杰、万云洋、张鑫、范煜、刘洋、周庆祥、刘坚、姜桂元、张永民、黄中伟、刘蓓、孟祥海、胡瑾秋、王玮、王刚、蓝兴英、姚约东、刘书海等
国家级教学团队
教学团队名称
带头人
获评年份
地质工程专业教学团队
朱筱敏
2008年
石油加工工程及实验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徐春明
2009年
石油工程专业教学团队
张士诚
2010年

  • 王秀宇
  • 姓名: 王秀宇职称: 副教授职务:教育与工作经历:1994-1998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本科1998-2002 大庆油田公司采油二厂 工程师2002-2005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硕士研究生2005-2006 美国Halliburton,北京分公司 工程师2006-2010 美国怀俄明大学 博士研究生2012.3-现在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师个人主页:电子邮箱: wangxiuyu@cup.edu.cn    联系电话: 13811270754  所在系所: 油气田开发工程系研究方向: 油层物理,提高采收率,油藏工程教学情况: 《油层物理》论文著作:[1]X. Wang and V. Alvarado, “Effects of aqueous-phase salinity on water-in-oil emulsion stability: Bottle test determination”, Journal of Dispers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2, 33(2), 165-170, DOI:10.1080/01932691.2010.548689[2]X. Wang and V. Alvarado, “Kaolinite and silica dispersions in low-salinity environments: Impact on a water-in-crude oil emulsion stability”, Energies, 2011, 4(10), 1763-1778; DOI: 10.3390/en4101763[3]V. Alvarado, X. Wang and M. Moradi, “Role of acid components and asphaltenes in Wyoming water-in-crude oil emulsions”, Energy & Fuels, 2011, 25(10), 4606-4613, DOI: 10.1021/ef2010805[4]V. Alvarado, X. Wang and M. Moradi, “Stability proxies for water-in-oil emulsions and implications in aqueous-based enhanced oil recovery”, Energies, 2010, 4(7), 1058-1086, DOI:10.3390/en4071058[5]X. Wang, A. Brandvik and V. Alvarado, “Probing interfacial water-in-crude oil emulsion stability controls using electrorheology”, Energy & Fuels, 2010, 24, 6359-6365, DOI: 10.1021/ef1008874[6]X. Wang and V. Alvarado, “Direct current electrorheological stability determination of water-in-oil emulsion”, J.Phys.Chem.B, 2009, 113, 13811-13816, DOI: 10.1021/jp9030078
  • 隋微波
  • 姓名: 隋微波职称: 副教授职务: 人事处副处长、师资办主任教育与工作经历:1999-2003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本科2002-2005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硕士研究生2005-2009 美国德克萨斯A&M大学 博士研究生2009-现在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师个人主页:电子邮箱: suiweibo@cup.edu.cn    联系电话: 010-89732310  所在系所: 油气田开发工程系研究方向: 渗流力学、数字岩心、智能完井方法、油藏实时监测教学情况: 《石油工程专业英语》、《采油工程》论文著作:[1]Determining Multilayer Formation Properties from Transient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Measurements. Petrole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2[2]基于瞬态温度压力监测的分层测试反模型.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2[3]井下实时温度监测现场应用及理论模型研究新进展. 测井技术. 2011[4]多层合采油藏分层测试新方法可行性分析.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0[5]Determining Multilayer Formation Properties from Transient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Measurements in Commingled Gas Wells. Proceedings of the CPS/SPE International Oil & Gas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 2010[6]New Flow Regimes for Well Near Constant Pressure Boundary. Proceedings of the 69th European Association of Geo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 2007[7]低渗透复杂断块油藏整体压裂参数优化研究.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7在研项目情况:[1]页岩气藏流体运移机理与渗流参数表征方法研究,2012.1-2014.12,负责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2]页岩储层气体运移机理与渗流参数数值表征方法研究,2011.6-2013.6,负责人,中国石油科技创新基金项目[3]页岩气流动机理与产能预测模型研究,2012.01-2014.12,参加人(排名第四),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社会与学术兼职:[1]SPE会员[2]《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审稿人[3]《Journal of Natural Ga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审稿人
  • 黄世军
  • 姓名: 黄世军职称: 副教授职务:教育与工作经历:1993-1997 石油大学(华东) 本科2000-2003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硕士研究生2003-2006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博士研究生2006-现在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师2011-2012 美国A&M大学 访问学者个人主页:电子邮箱: fengyun7407@163.com    联系电话: 010-89733218  所在系所: 油气田开发工程系研究方向: 油气田开发工程教学情况: 《油层物理》、《渗流力学》 、《高等渗流力学》论文著作:[1] An Integrated Model Coupling Percolation with Variable Mass Pipe Flow of the Multilateral Well Petrole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0,28(7):677-689 (SCI & EI)[2] 考虑多段流动耦合的鱼骨刺井产能评价研究 中国石油大学(自然科学版),2010,34(2):83-88(EI)[3] 薄互层油藏中阶梯水平井产能评价模型研究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2007,29(3):60-65 (EI)科研教学奖励:[1]特低渗油藏非线性渗流与开发技术,2009年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4[2]特低渗透油藏非线性渗流与开发技术,2010年中国石油和化工联合会一等奖,排名第4社会与学术兼职:
  • 牟建业
  • 牟建业,男,生于1975年1月,副教授,硕导,1998年获得大庆石油学院石油工程系学士学位,2001年获得石油大学(北京)油气田开发硕士学位,2009年获得Texas A&M University 石油工程系博士学位。主要讲授课程:采油工程、酸化增产技术主要研究方向:1、酸化、酸压;2、低渗透、非常规油气藏水力压裂增产改造技术;联系电话:010-89734593  电子邮箱:moujianye@cup.edu.cn  通讯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18号石油工程学院邮政编码:102249近三年代表性论文
  • 陈民锋
  • 姓名:陈民锋职称:副研究员职务:教育与工作经历:1990年9月~1994年7月:石油大学(华东)开发系,本科,油藏工程专业;1995年9月~1998年6月: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系,硕士研究生,油气田开发专业;2000年9月~2003年7月: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系,博士研究生,油气田开发专业。1994年7月~1995年9月,中原石油勘探局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1998年5月~2000年9月,中原石油勘探局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2003年7月~2007年10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提高采收率中心;2007年10月~至今,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美国密歇根大学(安娜堡校区),访问学者。电子邮箱:Cmfllp96@126.com联系电话:010-89733096所在系所:油气田开发系研究方向:油气田开发理论与系统工程;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与应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与应用。教学情况:本科生主讲课程《油气田开发方案设计》、《提高采收率油藏工程设计》、《油藏工程》、《渗流力学》等;研究生主讲课程《油藏工程概论》。论文著作:[1] W. Zheng, H.Q. Jiang, X.S. Zhang, J.J. Li, M.F. Chen, and J. Ma(2011). Offshore Polymer Flooding Optimization Using Surrogate-Based Methodology, Petrole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2] Hanqiao Jiang, Shuangjiang Ye, Zhanxiang Lei, Xing Wang, Guojin Zhu and Minfeng Chen. (2010). The Productivity Evaluation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 For Finite Conductivity Horizontal Wells In Fault Block Reservoirs, Petroleum Science.[3] Wang Changjiang, Jiang Hanqiao, Chen Mingfeng, et al. (2009). Study and Application on the Evaluation Method of Porous Formation for Long-term Water-flooding Sand Reservoir., Engineering Sciences.[4] Bin Yang, Hanqiao Jiang, Shenglai Yang, Minfeng Chen and Yang Fang. (2008).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Comparison of Flooding Schemes to Enhance Recovery of Light/Medium Heavy Oil in an Offshore Oilfield, SPE 118226.[5] 稠油油藏热力—化学复合驱开发规划研究,西南石油大学学报,2011年。[6] 低渗透压敏油藏极限注采井距研究,断块油气田,2010年。[7 ] 基于模糊井位优选的CO2吞吐强化采油技术研究,石油钻采工艺,2009年。[8] 低渗透砂岩油藏注水井压裂增注参数优化数值模拟研究,石油钻采工艺,2007。[9] 基于孔隙网络模型的微观水驱油驱替特征变化规律研究,石油天然气学报,2006。[10] 稠油热力–表面活性剂复合驱数值模拟研究,石油大学学报,2005年。[11] 基于自适应遗传算法的油田产量灰色预测模型,系统工程学报,2003。[12] 超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参数优选及合理开发界限的确定,石油大学学报,2002。科研教学奖励:[1] 《“油藏工程”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第六届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08年。[2] 《石油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改革与建设》,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第五届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07年。[3] 《文东深层低渗透油田开发综合调整配套技术研究》,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2000年。[4] 《文中油田文15块油藏开发调整方案研究》,中原石油勘探局科技进步二等奖,2000年。[5] 《文东油田综合调整部署研究》,中原石油勘探局科技进步一等奖,1999年。
  • 祁大晟
  • 祁大晟,男,生于1951年9月,副教授,硕导,1975年获得新疆工学院地质专业学士学位,2000年获得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硕士学位,2004年获得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博士学位。联系电话:010-89733475电子邮箱:dasheng.qi@163.com  通讯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18号石油工程学院邮政编码:102249授课情况简介:1、主讲《油层物理》,《油藏工程》,《石油工程专业英语》,《石油工程英语科技论文写作》,《石油工程师职场英语沟通》等课程。2、所主讲《油层物理》2009年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2010年被评为国家级(网络)精品课,本人排名第二,已连续主讲7届。3、曾为中国石油多个国际培训班授课(伊朗、苏丹、古巴、厄瓜多尔、尼日利亚、尼日尔、乍得,哈萨克斯坦、伊拉克),用英文讲授《油层物理》,《油藏工程》。研究方向介绍:1、油气田高效开发理论与方法研究2、Upscalling 的理论,方法与应用,Upscalling 是油藏描述与油藏数值模拟的接口技术。3、油气田防砂治砂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近年主要科研成果:1、2008.1–2010.12,负责完成国家油气重大专项专题“采动区动力场、空间场和流动场演化规律与建模”,编号:2008ZX05040-004-02,担任专题长。2、2008.1–2010.12,负责完成国家油气重大专项专题:“影响煤层气产能的地质因素识别和分析”, 编号:2008ZX05034-003-01,担任专题长。3、2010年,参加完成“煤层气产业政策研究”获国家能源局二等奖,本人校内排名第二,总排名第八。4、2008-2009,负责完成了“石南31井区清水河组油藏开发技术政策研究”,本人为项目经理。5、2007-2008,“塔里木大宛齐油田储层精细描述与高效开发关键技术研究”,本人为项目经理。6、2006年,“塔里木东河油田地层防砂研究”,第二负责人。近年发表的代表性论文(国内外发表论文共计30余篇,其中国外杂志SCI论文11篇):1、Q. Dasheng and Z. Suian “The Decreasing Production Pattern for an Oilfield---Illustrated by the Dawanqi Oilfield”, 29: 561--568, SCI /EI,Petrole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12、D. Qi and S. Zhang “Risk assessment of CO2 Geological Storage and the Calculation of Storage Capacity”, 28: 979-986, SCI /EI,Petrole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03、Q. Dasheng “Upscalling Extent vs. Information Loss in Reservoir Upscalling”, ,28: 1197-1202, SCI /EI,Petrole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04、D. Qi and S. Zhang “Major Challenges for Reservoir Upscaling”, 27: 1985-1992, SCI /EI,Petrole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95、Qi Dasheng , Pei Bailin “Physical Experiment Research of Mechanical Sand Control for Tarim Donghe Oilfield”, 27: 952-958, SCI /EI,Petrole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96、Dasheng Qi and Tim Hesketh, “An Improved P-normal Transformation approach in Reservoir Upscaling”, , Vol. 23, Issues 11 & 12, pp. 1291- 1302. SCI /EI,Petrole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57、Dasheng Qi and Tim Hesketh, “An Analysis of Upscaling Techniques for Reservoir Simulation”, Vol. 23, Issues 7 & 8, pp. 827- 842. SCI /EI,Petrole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58、Dasheng Qi, Tim Hesketh “REV Grid Upscaling in Reservoir Simulation”, Vol. 22, Issues 11 & 12, pp. 1595-1624. SCI /EI,Petrole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49、Dasheng Qi, Tim Hesketh “The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Information Loss in Reservoir Upscaling”, Vol. 22, Issues 11 & 12, pp. 1525-1640. SCI /EI,Petrole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410、Keyu Liu, Lincoln Paterson, Patrick Wang and Dasheng Qi, “A Sedimentological Approach to Upscaling,”, vol. 46, pp. 285-310. SCI /EI,Transport in Porous Media,200211、Qi, D., Wong, P.M. and Liu, K., 2001. “An Improved Global Upscaling Approach for Reservoir Simulation,”, Vol. 19, Issues 7 & 8, pp. 779-795,SCI /EI,Petrole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1近年出版的学术专著与教材:国外出版专著Dasheng Qi, “Upscaling Theory and Application Techniques for Reservoir Simulation” (280000 words), ISBN 978-3-8383-1269-9,LAP Lambert Academic Publishing AG &Co. KG, Germany,20101、祁大晟编著,石油工程师职场英语沟通(Business Communication for Petroleum Engineers),石油教材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2、祁大晟编著,石油工程专业英语应用(English Applications for Petroleum Engineers),石油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山东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103、祁大晟编著,英语科技论文写作---以石油工程专业为例(Technical/Scientific writing in English for Petroleum Engineers ),石油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山东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10
  • 岳湘安
  • 岳湘安,男,生于1957年4月,教授,博导,1982年2月获得大庆石油学院化工机械学士学位,1984年12月获得大庆石油学院油气田开发硕士学位,1993年6月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流体力学博士学位。联系电话:010-89733960(0) 13621210958    电子邮箱:yxa@cup.edu.cn  通讯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18号石油工程学院邮政编码:102249讲授提高采收率基础、提高采收率原理与方法、提高采收率科学与技术进展等课程。研究方向介绍:1. 提高石油采收率理论与技术  (1) 低(特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理论与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从微尺度流动和微尺度物理化学效应入手,揭示油气水在低(特低)渗透油藏中特殊渗流和驱油现象的微观机理;探索低(特低)渗透油藏开采的基本规律和主控因素;建立基于物理模拟实验的低(特低)渗透油藏表征方法及提高采收率技术适应性评价方法;根据基础研究成果建立的技术思路,研发低(特低)渗透油藏提高水驱采收率技术和水驱后提高采收率技术。  近十年来,在“低(特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理论与技术”方向主持完成的重大科研项目有:  ●“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基础理论研究”,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前期研究专项(2002年~2005年)●“注水开采后期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专题(2009年~2010年)  ●“特低渗储层表征方法及开采技术适应性评价”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2010年)  (2) 气驱提高采收率理论与技术  研究的主要技术包括:CO2驱、N2驱、空气驱。  主要研究内容:各类复杂油藏中气体驱油的机理;影响气体微观驱油效率和宏观波及效率的主控因素;根据基础研究成果,研发提高气体驱油效率的方法,研发抑制和治理气窜的新技术;基于物理模拟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优化气驱方案和工艺参数。  近年来,在“气驱提高采收率理论与技术”方向主持完成的重大科研项目有:  ●“CO2驱替过程中多相多组分非线性渗流机理和规律”,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课题(2006年~2010年)  ●“低渗油藏CO2驱深部封窜技术研究”,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专题)(2006年~2008年)  ●“低(超低)渗透油藏气驱窜流抑制技术研究”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专题)(2007年~2009年)  (3) 油藏深部调驱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针对非均质油藏、裂缝性油藏和长期水驱后形成窜流通道的油藏,研究水窜机理和基本规律;研究影响水窜的主控因素;根据基础研究成果,研发治理水窜、提高波及效率的油藏深部调驱技术;基于物理模拟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优化油藏深部调驱方案和工艺参数。  近年来,在“油藏深部调驱技术”方向主持完成的重大科研项目有:  ●“低渗非均质砂岩油藏深部封堵与改造关键技术研究”,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专题)(2004年~2005年)  ●“海上油田聚合物–泡沫复合调驱技术研究”,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专题(2008年~2010年)  (4) 水平井开采物理模拟与堵水调剖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研发不同类型油藏水平井开采过程物理模拟方法和装置;基于物理模拟实验,并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研究水平井开采过程中油水运移和油井水淹规律;水平井堵水调剖技术研究;水平井开采工艺优化。  近年来,在“水平井开采物理模拟与堵水调剖技术”方向主持完成的重大科研项目有:  ●“冀东油田边底水油藏水平井化学堵水技术研究”,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分公司(2006年~2008年)  ●“水平井区中高含水期改善开发效果方法研究”,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2009年)  ●“锦16块水平井化学驱方案优化物理模拟研究”,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分公司(2008年~2009年)  (5)化学驱理论与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化学驱油机理;化学驱技术适应性评价;化学驱油剂的研发与评价;化学驱方案及工艺参数优化;复杂油藏化学驱技术研究。近年来,在“化学驱理论与技术”方向主持完成的重大科研项目有:  ●“化学复合驱过程中的乳化及其对采收率的影响机理”,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专题(2005年~2010年)  ● “聚合物溶液微尺度流动探索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6年~2008年)  ●“龙虎泡油田二元复合驱配方体系优选”,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2009年~2010年)  2. 油气渗流理论与应用  主要针对化学驱、油藏深部调剖中的复杂渗流问题开展研究,如油藏中的多尺度耦合流动理论、油藏孔隙尺度下复杂体系流动及两相微观驱替动力学、基于微观流动的宏观渗流理论、伴有化学反应的渗流理论研究。 近三年主要科研成果:近年来,在相关领域内,主持和完成国家“973”前期研究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课题9项、省部级重点科技攻关课题10余项。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均达到国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已有3项科研成果和研发的新技术在油田应用,取得了重大经济效益。 出版专著3部、教材3部,主编的教材《提高石油采收率基础》获北京市精品教材(2008年)、获2004-2009中国石油高等教育优秀教材奖(2009年);指导的博士生获校优秀博士论1篇,指导的硕士研究生获校优秀硕士论文1篇;截至2010年7月,在《科学通报》、《石油学报》、《Journal of Petroleum Technology》、《化学通报》、《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 Engineering》、《Petroleum Science》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和国际会议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SCI收录12篇、EI收录36篇、ISTP收录6篇。近三年代表性论文:1、润湿性对模拟原油微尺度流动及渗流的影响,石油学报,2010032、Physical simulation of fluid flow and production performance in extra-low permeability porous media,Petroleum Science,2009123、Effect of stress sensitivity on displacement efficiency in CO2 flooding for fractured low permeability reserviors,Petroleum Science,2009094、Influnce of wettability on flow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 through microtubes and cores,Chinese Science Bulletion,2009075、Effect of time lag and stress loading rate on low permeability reserviors,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9076、Stability and water control of nitrogen foam in bulk phase and porous media,Petroleum Science,2009067、氮气泡沫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因素研究,石油学报,2009018、污泥与盐酸在多孔介质中的反应及分布规律,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8099、驱油剂界面特性和流变性对石油采收率的综合影响,应用化学,20080810、Flow characteristics and reaction properties of carbon dioxide in microtubles and porous media,Chinese Science Bulletion,20080611、文13西块油藏岩石形变对采收率的影响研究,岩土力学,20080612、微管中的酸化反应:沉淀及界面效应,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80413、Micro-mechanisms of residual oil mobilization by viscoelastic fluids,Petroleum Science,20080214、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flow characteristics of deionized water in microtubes,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070315、粘弹性和幂律型驱油剂的等效渗透率,石油学报,200701
  • 马新仿
  • 马新仿,男,生于1972 年 8 月,副教授,硕导。国际石油工程师协会会员(SPE)、中国石油学会会员。1996年7月毕业于西安石油学院石油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1999年7月获石油大学(北京)油气田开发硕士学位,2002年7月获石油大学(北京)油气田开发博士学位。2009年1月-2010年1月,赴美国德州农工大学(Texas A&M University)石油工程系做访问学者。2008年获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校级先进教师称号。讲授课程:本科生:采油工程、油气田开发与开采、大学计算机基础等。研究室:油气井增产技术。联系电话:010-89734593  电子邮箱:maxinfang@cup.edu.cn  通讯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18号石油工程学院邮政编码:102249主要研究方向:1、采油工程理论与技术;2、低渗透油气藏水力压裂增产改造技术;3、油藏数值模拟方法。近几年主要科研成果:近几年来作为第一完成人或主要完成人先后参与完成的科研项目20 余项,其中国家“973”项目子课题1项,“863”项目子课题1项,其他重大科技项目多项。作为项目负责人负责的重大项目有:国家重大专项“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专题 “酸液滤失模式和蚓孔发育模拟模型研究”(2008ZX05017-003-02-01),国家科技支撑项目“低渗-超低渗油田高效增产改造和提高采收率技术与产业化示范”二级子课题“油层系统保护与油藏整体改造技术”(2007BAB17B03)。作为项目主要完成人参与的项目有:国家重大专项“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专题“海上稠油油田压裂充填开发技术研究” (2008ZX05024-003-17);国家“863”子课题“深层低渗透油气藏压裂改造关键技术”(2006AA06Z226)。另外还有各油田等横向课题多项。在《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天然气工业》、《石油钻采工艺》等国内重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其中EI收录多篇。近3年发表的论文:1、水力压裂参数优化的解析方法.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第1期2、凝胶作为人工隔板材料的实验研究.油田化学,2011年第1期3、裂缝非达西渗流对气井水力压裂设计的影响.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0年第5期4、气井压裂裂缝参数优化设计.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8年第5期5、气井压裂选井选层的一种新方法.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8年第4期6、非达西渗流微观描述及对低渗透油田开发的影响. 特种油气藏,2008年第3期
  • 董平川
  • 董平川,男,生于1967年1月,教授,博导,1986年获得昆明理工大学资源开发专业学士学位,1989年3月东北大学资源开发专业硕士学位,2000年7月获得东北大学资源开发专业博士学位,2000年7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做博士后。联系电话:010-89734337 电子邮箱:dpcfem@163.com  通讯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18号石油工程学院邮政编码:102249研究方向介绍:1、油气渗流理论与应用 建立了油气藏流固耦合理论、油气藏多场耦合理论及其数值模拟方法,其成果已用于低渗透油气藏、裂缝性及缝洞型油气藏、深层异常高压油气藏的开发中。储层应力敏感性研究及其在油气藏产能评价中的应用。  2、油气田开发理论与系统工程  针对低渗透油气藏、裂缝性及缝洞型油气藏、深层异常高压油气藏、凝析气藏等复杂油气藏开发问题,主要研究:复杂油气藏开发机理与油藏工程研究;复杂油气藏数值模拟技术;复杂油气藏开发方案与方案调整研究、油气藏工程软件开发等等。  3、油气藏勘探开发一体化研究针对油气藏勘探开发一体化问题,主要研究:油藏精细描述与三维地质建模技术;井震结合的三维地质建模技术;油藏精细描述与剩余油分布及其数值模拟技术;油气藏勘探开发一体化软件开发技术。  4、高含水期油藏开发与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主要研究:高含水期油藏精细地质特征及其三维地质模型;高含水期油藏剩余油分布及其富集区;高含水期油藏精细数值模拟与调整对策;高含水期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  5、储层地应力与裂缝预测研究主要研究:储层地应力的测试技术与数值模拟技术;储层裂缝的定量描述与识别;储层裂缝的数值模拟技术;裂缝对油气藏开发的影响研究等。  6、有限元方法计算机仿真及其应用研究主要研究地下渗流与多相流体流动的有限元数值仿真技术和油气藏出砂的有限元数值仿真技术。近年来主要科研成果:作为第一负责人,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十五”攻关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等国家级多项,油田合作项目多项。主要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裂缝性油气藏流固耦合渗流基础研究”和“深层高温高压油气藏多场耦合非线性渗流研究”2项,国家“十五”攻关项目“超高压、裂缝性储层凝析气藏压力敏感性研究”等。 大庆油田公司项目“三元复合驱动态变化规律注采参数及效果分析研究”、“两驱条件下水驱开发指标变化规律及稳定产液量技术研究”、“树322区块扶杨油层精细油藏描述研究”、“葡南油田葡31区块扶余油层井震结合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研究”(获2007年CNPC股份公司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海拉尔盆地贝中次凹2007年初步开发方案及2008年整体开发方案”及“新站油田葡萄花油层有限元储层裂缝预测方法研究”;塔里木油田公司项目“吉拉克带油环的底水凝析气藏管理方法研究”、“地层条件下西七二凝析气藏油气、油水相渗分析”、“塔中I号坡折带碳酸盐岩储层渗流规律研究”、“塔中志留系复杂油藏提高开发效果机理研究”,胜利油田公司项目“深层低渗砂砾岩体油藏开发技术界限研究”等。  作为第一作者在《石油学报》、《石油勘探与开发》、《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等国家级学术期刊与国际SPE学术会议、国际流体力学大会等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其中被SCI、EI、ISTP等国际三大索引收录20余篇。编写《有限元方法》教材一部。  主要社会兼职: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岩体物理数值模拟专业委员会委员近三年代表性论文:1、低渗复杂断块油藏开发方式研究,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0,29(1)2、层次分析法优化五点水平井井网,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0,29(3)3、储层裂缝识别和预测方法,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0,29(2)4、低渗透率油藏水平井经济极限研究,石油学报,2009,30(2)5、油藏多相渗流的面向对象有限元程序设计,岩土力学,2009,30(4)6、特低渗透断块油藏井网优化研究,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9,28(1)7、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测井响应与储层识别,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9,28(4)8、利用岩石的Kaiser效应测定储层地应力,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28(s)9、地层条件下凝析气藏的多相渗流特性,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27(11)10、异常高压气藏应力敏感性研究,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27(10)11、多条件约束储层随机建模技术研究,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8,27(4)12、储层相对渗透率评价方法,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8,27(6)13、储层水敏实验及其形成机理研究,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8, 27(5)
  • 姚约东
  • 姓名: 姚约东职称: 教授职务:教育与工作经历:1991-1995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本科1995-1997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硕士研究生1997-2000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博士研究生2000-现在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教师2011-2012 美国Colorado School of Mines大学 访问学者个人主页:电子邮箱: yaoyuedong@163.com    联系电话: 010-89732216  所在系所: 油气田开发工程系研究方向: 油气田开发工程教学情况: 自从教以来,一直从事油气田开发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为石油工程和地质工程等专业开设《油藏工程》、《油层物理与油藏工程》、《气藏工程》和《油气田开发》等课程,其中《油藏工程》课程为北京市精品课程。指导研究生30多人,参与编著的博士生教材《现代油藏渗流力学原理》被北京市教委评为精品教材。连续获得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第六届和第七届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11被评为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优秀指导教师,所指导学生的参赛作品获得二等奖。论文著作:近期发表的主要论文:[1] 动静态结合预测调整井地层压力的方法. 石油钻探技术, 2009[2] CO2地下埋存及驱油效果影响因素. 新疆石油地质, 2009[3] 注水开发小型断块凝析气藏大方法及适应性. 天然气工业, 2009[4] 正韵律底水油藏水平井开发技术界限研究. 特种油气藏, 2009[5] 油藏埋存二氧化碳影响因素Box-Behnken法优化研究.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 2009[6] 低渗透裂缝性油藏渗吸过程影响因素研究.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2009[7] Effective Design of CO2 Flooding for EOR & Sequestration in Tight Reservoirs. Journal of Shaan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2010[8] A Quick Evaluation Model for CO2 Flooding and Sequestration. Petroleum Science, 2010[9] 打开不完善井的合理产能评价. 石油钻探技术. 2010[10] Box-Behnken法研究二氧化碳驱油效果影响因素. 断块油气田, 2010[11] 低渗油藏CO2驱中注采方式优化设计.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12] 砂砾岩油藏采收率的影响因素与预测.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10[13] 秦皇岛32-6稠油油田北区开发效果评价. 中国石油和化工, 2010[14] 稠油掺稀开采井筒内温度分布规律.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0[15] Exact Solution of Nonlinear Diffusion Equation for Fluid Flow in Fractal Reservoirs. Special Topics & Reviews in Porous Media, 2010[16] Some Unsteady Flows of a Second Grade Fluid Over a Plane Wall. Nonlinear Analysis: Real World Applications, 2010[17] A Quick Evaluation Model for CO2 Flooding and Sequestration. Petroleum Science, 2010[18] Seepag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Production Deep Water Reservoirs. Physical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2010[19] Characteristics of non-Darcy flow in low-permeability reservoirs. Petroleum Science, 2011[20] A quick evaluation model for horizontal well development in bottom water reservoir.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2[21] The mechanical analysis of tubing in deep gas wells in volcanic reservoirs.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2012[22] Flow Model for Well Test Analysis of Low-Permeability and Stress-Sensitive Reservoirs. Special Topics & Reviews in Porous Media, 2012[23] Seepage Features of Non-Darcy Flow in Low-Permeability Reservoirs. Petrole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2科研教学奖励:[1] 复杂气藏高效开发理论与应用: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07[2] 《油藏工程》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第六届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8[3] 优秀指导教师,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2011[4]《油藏工程》课程研究型教学与探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第七届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11社会与学术兼职:
  • 檀朝东
  • 姓名: 檀朝东职称: 副研究员职务:教育与工作经历:1986-1990 华东石油学院 本科1992-1995 石油大学(北京) 硕士研究生1998年3月-6月 在加拿大CORELAB公司 学习CIDA项目2000-2003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博士研究生2003-现在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教师个人主页:电子邮箱: tantcd@126.com联系电话: 13801331255、010-69706536  所在系所: 油气田开发工程系研究方向: 油气田开发工程 采油气工程 石油工程软件 物联网教学情况: 讲授《复杂结构井开发与开采》、《修井工程》、《油气藏完井工程理论与方法》、《海洋石油工程》、《现代油气钻采工程》、《气液两相流》、《油气田工程应用软件概要》等课程。论文: [1] Increase of Oil Production Yield in Shallow-Water Offshore Oil Wells in the Dagang Oilfield via Machine Learning,World Oil, 2010[2] 发展低矮抽油机和柔性杆配套技术的几点思考,石油矿场机械,2009[3] 基于综合诊断的油井变频控制系统技术的研究,石油矿场机械,2011[4] 直线电机抽油机运动规律及载荷分析研究,中国石油和化工,2011[5] 利用最小二乘法对抽油机井示功图自动分类及故障诊断,数据采集与处理,2010[6] 潜油电泵系统发热对稠油粘度的影响,石油矿场机械,2011[7] 大位移水平井完井管柱力学分析研究,石油矿场机械,2008[8] 基于三维井眼轨迹的多级管柱组合设计研究,全国石油钻采装备技术发展研讨会论文集,2008[9] 斜井抽油系统优化设计技术研究和应用,石油机械,2006[10] 钢丝绳杆泵抽油系统优化设计方法及现场应用,石油学报,2005[11] 油井在线监控计量分析系统技术研究及应用,工业计量,2008[12] 油水井远程监控液量自动计量及分析系统,石油矿场机械,2007[13] 油气田开发仿真教学实验室建设及实践效果分析,中国石油和化工,2011[14] 油田生产安全教育软件系统的开发与培训,职业教育研究,2009[15] 油气生产物联网功能设计研究,中国石油和化工,2011专著:[1] 钢丝绳抽油杆抽油技术理论及应用,石油工业出版社,2007[2] 修井工程,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10科研教学奖励:[1] 油井生产实时分析优化技术研究与应用,国家能源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2011[2] 油水井实时诊断与优化技术研发与应用,北京企业评价协会科技创新成果–等奖,2011[3] 油井生产实时分析优化专家系统PES,中国石油和化学行业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010[4] 油井生产实时分析优化技术研究及应用,中国质量评价协会科技创新成果优秀奖,2010[5] 油水井工况采集分析优化系统装置,中国质量评价协会科技创新产品优秀奖,2010[6] 油水井远程监控液量自动计量及分析优化系统,中国石油和化学行业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007[7] 油井远程在线计量优化分析系统技术在大港油田的应用,中国石油和化工自动化行业科学技术优秀科技论文奖二等奖,2008社会与学术兼职:《中国石油和石化》杂志学术委员会委员
  • 谢传礼
  • 姓名:谢传礼职称:副教授 博士 硕士生导师教育与工作经历:1978-1982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本科1982-1986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教师1987-1988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访问学者1989-199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教师1992-1995 同济大学 硕士研究生1995-1998 同济大学 博士研究生1999-200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博士后2001-现在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师电子邮箱: xiechuanli@vip.sina.com联系电话: 13501151179,18611218449所在系所:石油工程学院石油工程系研究方向:油气田开发工程教学情况:主讲课程:《油气田开发地质学》《油气田开发基础》《古湖泊学》《地层学》《地史学》《古生物学》《微体古生物学》论文著作:[1]F.M.Swain,Xie Chuanli.Some Lower Cretaceous Ostracoda from Florida and Northeastern Spain. Revista Espanola DE Micropaleontologia. 1991:23(1), 75-118.[2]Xie Chuanli,F.M.Swain.Jurassic and Lower Cretaceous Ostracoda from Cost Atlantic Wells,Western Atlantic Ocean. Revista Espanola DE Micropaleontologia.1991:23(3),57-98.[3]范方显,李守军,谢传礼,古生物学,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1994.[4]Swain,F.M.,Xie Chuanli.Some Cretaceous ostracods from Nigeria. Some Cretaceous ostracods from Nigeria. Revista Espanola DE Micropaleontologia.1995:27(2),41-65.[5]Xie Chuanli, Jian Zhimin, Zhao Quanhong, Wang Pinxian.Paleogeographic Maps of the China Seas at the Last Glacial Maximum.Produced by UNESCO Western Pacific Subcommission,1996:35-38.[6]谢传礼,翦知泯,赵泉鸿,汪品先.末次盛冰期中国海古地理轮廓及其古气候意义:第四纪研究,1996.1,1-11.[7]谢传礼.山东莱阳盆地莱阳组生物地层特征及其时代讨论.地层学杂志, 1997.3.[8]谢传礼.胶莱坳陷晚中生代莱阳组露头层序研究及其石油地质意义.层序地层学研究论文集,1997,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9]谢传礼,陈荣华,翦知泯.冲绳海槽南部表层沉积底栖有孔虫.同济大学学报,1997.3.[10]谢传礼.莱阳组层序地层学分析与郯庐断裂活动,“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论文集1997.[11]谢传礼,房殿勇.末次盛冰期古反照率变化及其对气侯的影响.“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论文集.1997.[12]谢传礼.综合地层学在山东中生代地层研究中的应用.“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论文集.1997.[13]谢传礼.陆相含油盆地陡坡扇三角洲沉积模式分析-以单家寺油田为例.石油实验地质,1999:21(3).[14]含油盆地古水深计算方法-以胜利油田东营洼陷沙河街组三段为例.石油实验地质,1999:21(3).[15]谢传礼.靖边油田长6段古湖泊学研究.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16]谢传礼.长庆气田奥陶系马五段碳酸盐岩裂缝发育规律研究.天然气勘探开发,2005:28(3).[17]谢传礼.靖边气田马五段碳酸盐岩层序地层研究.断块油气田,2005:13(1).[18]Xiechuanli,et el.Alluvial fan facies and their distribution in the ower Talang Acar Formation,North Betara Oilfeild,Indonesia.Petroleum Science.2007:4(2).[19]吕毓刚,谢传礼,李玉胜,李钢.河北舍女寺油田女12一女20断块孔二段沉积微相与油气聚集关系研究.地层学杂志.2009:33(3):268-276页.[20]李玉胜,谢传礼,邓兴梁,郭华清.英买力34、35井区志留系海相砂岩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中国地质.2009:36(5):1087-1098.[21]李钢,谢传礼, 刘德华.低渗透砂岩油藏水驱特征分析,内蒙古石油化工.2009:34(19):85-86.[22]谢传礼,李钢,吕毓刚,李玉胜.文南油田沙一下亚段沉积微相及其与油气的关系.地层学杂志.2010:34(1): 69-76.[23]谢传礼,涂乙,涂辉,臧真霞.我国煤成气开发对策及前景展望分析.天然气与石油.2011:29(6):40-45.[24]涂乙,谢传礼,李武广.煤层对CO2、CH4和N2吸附/解吸规律研究.煤炭科学技术.2012:40(2):70-73.社会与学术兼职:中国石油学会会员,中国地质学会会员
  • 吴亚红
  • 吴亚红,女,生于1966年10月,高级工程师,硕导,1989年7月获得江汉石油学院测井专业学士学位,1998年6月获得西北大学(北京)石油地质专业硕士学位,2002年6月获得石油大学(北京)油气田开发专业博士学位。联系电话:010-89731719  电子邮箱:wuyahong66@126.com  通讯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18号石油工程学院邮政编码:102249研究方向介绍:油气田开发工程,主要研究油气田采油方案设计优化、压裂数值模拟方法、压裂产能预测方法、试油试井技术和采油工程技术等研究。近三年主要科研成果:近三年作为第一完成人先后完成和承担了“十一五”和“十二五”国家重大专项,中石化和中石油集团公司先导科研项目和油田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等30多项目的研究工作。在低渗凝析油气藏压裂设计优化、压裂选井选层和效果预测方法、试井方法分析应用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理论创新和应用效果。国内外重要期刊及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0余篇。发表专著《低渗透油气藏整体压裂技术》一部。近三年代表性论文:1、Enhanced Heavy Oil Recovery from Fractured Vuggy Carbonated Reservoir of Tahe Oilfield with N2/CO2 Gas Mixtu,2010,SPE, 132247,2010,7,beijing2、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储层改造人工裂缝特征研究,石油天然气学报,2010,第3期3、Methods Study and Appliance of Forecast Acid Fract,2009 Asia-Pacific Power and Energy Engineerin,2009年5月wuhan4、低渗储层敏感性实验方法及评价研究,钻采工艺,2009年,第152期5、特低渗透储层敏感性实验研究,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9年,第4期6、复杂断块稠油油藏剩余油发布规律研究,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 王新海
  • 姓名: 王新海职称: 教授职务:教育与工作经历:1979-1983 中山大学 本科1986-199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硕博连读1983-2009 长江大学 教师2009-现在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师1995-1996 美国怀俄明大学 访问学者个人主页:电子邮箱: wwxxhh618@126.com    联系电话: 010-82753225  所在系所: 油气田开发工程系研究方向: 油气藏工程、 油藏数值模拟、试井分析、储层损害评价论文著作:[1]Mechanism of Increasing Production of Coalbed Gas for Pinnate Horizontal Well and Sensitivity Effect of Parameters on Gas Production,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05[2]A Simple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Radius of Investigation for Non-Newtonian Fluids and Other Non-Ideal Systems,SPE37410,1997[3]Relation Between total Skin Factor and Individual Layer Skin Factor in Well Test of Multilayered System,Chinese Science Bulletin,1996[4]Study on the Mechanism and Establishment of Mathematical and Parameteric Models of Polymer Flooding,Chinese Science Bulletin,1993[5]低渗非达西渗流煤层气羽状井开发机理研究,地质学报,2008[6]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煤层气羽状水平井开采数值模拟研究,石油学报,2006[7]煤层气羽状水平井开采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增产机理,科学通报,2005[8]多层合试总表皮系数与分层表皮系数之关系,科学通报,1995[9]聚合物驱油机理和应用,石油学报,1994[10]聚合物驱数学模型、参数模型的建立与机理研究,科学通报,1992[11]井格块等效半径与视表皮系数的计算,石油勘探与开发,1991[12]聚合物驱数值模拟主要参数的确定,石油勘探与开发,1990科研教学奖励:[1]变形介质油气藏工程实用软件开发与应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2010[2]煤层气经济开采增产机理研究,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9[3]储层损害试井定量评价方法研究和软件开发,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6[4]特殊油气藏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和软件开发,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5[5]测试资料的非常规解释方法研究,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3[6]井下储集层含油气性早期评价技术研究,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3[7]深井测试技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技术创新二等奖,2004[8]裂缝性砂岩储层产能评价方法研究及应用,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11[9]变形介质油气藏工程计算预测方法和应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三等奖,2007[10]江汉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与应用,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7。[11]利用地层测试资料对油藏进行早期评价的研究及应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1999[12]水力深穿透用于近井带改造技术,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7[13]中西部山前带油气分布规律及勘探方向,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8[14]低渗透油层早期压力恢复曲线的解释方法及软件,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1994[15]资源勘查工程品牌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2009
  • 高旺来
  • 姓名: 高旺来职称: 副研究员职务:教育与工作经历:1986-1990 石油大学(华东) 本科1995-1998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硕士研究生个人主页:电子邮箱: gaowanglai@139.com gwlwyl@cup.edu.cn    联系电话: 13701354210所在系所: 油气田开发研究方向: 油气田开发教学情况: 《油层物理》、《油层物理实验》、 《油气田开发实验》、《油气田开发物理模拟与数值模拟》、《C语言》、《采气工程》论文著作:[1] 陕京输气管线地下储气库生产管理信息系统, 天然气工业,2008 ,28 (5) :123-124 ,第一作者[2] 苏里格气田气井短波无线数据采集系统,微计算机信息,2008,4-1:127-128,合著,第一作者[3] 覆膜支撑剂长期导流能力评价, 天然气工业, 2007,27(10):100-102,合著,第一作者[4] 迪那2高压气藏岩石压缩系数应力敏感评价,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07,21(1):75-76,合著,第一作者[5] 一种树脂覆膜砂支撑剂的研究及现场应用, 油田化学, 2006,23(1):39-41,合著,第一作者[6] 一种新型覆膜砂支撑剂导流能力室内评价研究,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6,11:101-102,合著 ,第一作者[7] 不同闭合压力下包衣支撑剂导流能力变化特征的试验研究,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06,28(5):125-126,独著[8] 预固化树脂覆膜砂的研究, 石油学报, 2006,22(2):75-80,EI收录,合著[9] 应力敏感及液锁对煤层气储层伤害程度实验研究, 天然气工业, 2006,26(3):90-92,合著[10] 低渗透储层垂直缝延伸规律研究,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5,24(5):24-26,合著[11] 塔里木深层气藏渗透率应力敏感性研究, 天然气工业, 2004,24(6):93-94,合著[12] 应力敏感裂缝性双区复合气藏压力动态特征,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4,28(2),34-36,合著[13] 安塞低渗透油田孔隙结构对渗流特征曲线的影响, 石油勘探开发2003,20(1),79-80, EI收录,独著[14] 克拉2异常高压气藏孔隙压缩因子与压降特征关系,试采技术,2003,24(1) ,独著[15] 克拉2异常高压气藏开采压力变化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特种油气藏,2002,9(4):69-71,独著[16] 净围压对低渗储层渗流特征曲线测定的影响, 低渗透油气田,2002,7(1) ,独著[17] 常规岩心夹持器在低渗储层渗流特征曲线实验中的局限性, 特种油气藏,2001,8(2):79-80,独著[18] 安塞油田低渗透储层岩石物性特征实验研究, 特种油气藏,1998,5(4):51-55,独著科研教学奖励:[1]安塞特低渗透油田王窑区油藏工程综合研究,石油大学科技进步二等奖,1998[2]油层物理网络教育国家精品课程,2010社会与学术兼职:
  • 裴柏林
  • 裴柏林,男,生于1959年12月,副教授,硕导,1982年1月获得西南石油学院油气田开发学士学位,1995年1月获得西南石油学院油气田开发(课程学习)硕士学位,1997年1月获得中国科技大学流体力学博士学位。讲授油藏工程概论,油藏工程基础,油藏工程课程设计等课程。联系电话:010-69724002  电子邮箱:wpblya@yahoo.com.cn  通讯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18号石油工程学院邮政编码:102249研究方向介绍:1、油气井防砂研究特别是水平井防砂工艺研究油气井防砂是国内外油田、特别是海外油田和中国海洋油田开发遇到的重大问题,出砂极大地影响油田的开发经济效益。针对油气井特别是水平井防砂工艺问题,主要研究:出砂预测、油气井出砂机理、防砂方法、防砂工艺、防砂设计参数优化、防砂过程中的防堵措施;防砂方法的技术经济评价研究等,通过这些研究使使油气田达到高产稳产和高的投资回报率。在此方面建立了有特色的防砂实验室,设备齐全,并具备相应的防砂设计软件。曾承担的科研项目有:《东海春晓气田群水平井出砂预测及防砂工艺研究》,《东海春晓气田群出砂预测及防砂工艺研究》,《南海东部番禺30-1气田防砂工艺研究》,《南海东方1-1气田水平井参数优化研究》,《南海东方1-1气田防砂技术研究》,《渤海秦皇岛32-6油田生产制度和酸化对出砂的影响》,《海洋油气田防砂管选择方法研究》等。2、水平井渗流理论研究针对水平井的渗流理论,主要研究:从产量、成本等方面对水平井长度等参数进行优化设计。优势是具有国内外独特的实验室并有先进的数值模拟软件。3、水平井完井工艺研究针对水平井完井工艺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问题,主要研究:根据油藏特点选择合理的水平井完井管柱结构等,通过水平井完井参数和完井工艺步骤的优化,达到产能的优化。4、油藏模拟(包括物理模拟和油藏数值计算分析)针对不同油藏的复杂特点问题,主要研究:通过对单井或整个油藏井网进行静态或者动态模拟,找出底水锥进及边水等影响因素的分布规律,实现其井网优化、产能优化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等。优势是具有国内外唯一的可扫描的三维大油藏模型装置。近三年主要科研成果:在近三年的科研工作中,研制的三维油藏物理模拟方面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且先后承担了海洋石油、南海、江苏油田、塔里木油田等单位的油气井防砂研究和水平井参数优化等10多个科研项目,并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其研究成果为我国石油工业特别是海洋石油工业在防砂技术和水平技术以及完井技术方面提供了相应的技术支持。发表论文4篇,发明专利2项。近三年代表性论文:1、砾石充填井堵塞机理实验研究2、水平井物理模型及其试验3、番禺30-1气田水平井井壁力学稳定性实验研究4、水平井防砂网合理孔径确定实验研究5、试井物理模拟装置6、层网等压板及渗流模拟实验装置(已授权)
  • 张遂安
  • 张遂安,男,生于1957年7月,教授,硕导,1982年1月毕业于山东科技大学地质专业学士学位。研究方向:煤层气开发理论与技术联系电话:010-89643301 13901129720 电子邮箱:sazhang@263.net通讯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18号石油工程学院邮政编码:102249社会工作:1、《中国煤层气》杂志副主编2、中国煤炭学会煤层气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3、中国煤炭学会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4、中国地质学会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5、国土资源部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技术专家主要论著:1、《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03)》,中国计量出版社,2003年,作者之一2、《中国煤层气产业政策研究》,煤炭工业出版社,2003年,第二作者3、《中国煤层气地质与资源评价》,科学出版社,2002年,第三作者4、《煤层气及其勘探开发》,地质出版社,1996年,第五作者5、《中国的煤层甲烷》,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年,第二作者6、《中国主要煤田的浅层煤成气》,科学出版社,1990年,作者之一7、《煤层气含量测定方法》,国家标准,第二作者8、《煤的高压等温吸附实验方法(容量法)》,国家标准,第二作者获奖与荣誉:1、“煤层气压裂工艺技术研究”获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第二名2、“有利区块煤层吸附气开发研究”获煤炭部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一名3、“典型煤矿区煤层气地面开发评价及技术研究”获煤炭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一名
  • 赵仁保
  • 赵仁保,男,生于1971年9月,副研究员,硕导,1994年7月获得河南大学化学化工学士学位,1997年7月获得中国科学院新疆化学研究所有机化学硕士学位,2006年7月获得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田开发博士学位。1997年7月至2000年2月中石化中原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采收率所做助理工程师,2000年2月至2003年9月中石化中原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采收率所做工程师,2009年8月至2010年8月美国斯坦福大学能源资源工程系做访问学者。 讲授提高采收率基础和提高采收率原理与方法等课程,近三年已完成并验收各类横向研究项目15项,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完成国家973前期研究专项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课题1项,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4篇。研究方向:提高采收率与采油化学主要研究领域:提高采收率的方法及其机理联系电话:13520622736  电子邮箱:zhaorenbao@vip.sina.com  通讯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18号石油工程学院邮政编码:102249近三年代表性论文:1、Enhanced Heavy Oil Recovery from Fractured Vuggy Carbonated Reservoir of Tahe Oilfield with N2/CO2 Gas Mixture,SPE(会议论文),2010  2、二氧化碳埋存对地层岩石影响的室内研究,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10 3、Stability and water control of nitrogen foam in bulk phase and porous media,Petroleum Science,2009  4、CO2对硅酸钠-丙稀酰胺溶液聚合行为及产物性质的影响,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95、氮气泡沫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因素研究,石油学报,20096、氮气在水饱和岩心中的渗流规律,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9  7、淀粉接枝/硅酸钠复合凝胶体系的制备及封堵性能评价,精细化工,20098、污泥与盐酸在多孔介质中的反应及分布规律,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8  9、Flow characteristics and reaction properties of carbon dioxide in microtubules and porous media,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08  10、微管中的酸化反应: 沉淀及界面效应,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8
  • 李相方
  • 姓名: 李相方职称: 教授教育与工作经历:1978.3-1982.1 石油大学 本科1985.9-1988.12 石油大学 硕士研究生1989.9-1992.11 石油大学 博士研究生1982.1-1989.9 石油大学(华东)教师1992.11-现在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师1999.5-1999.10 The Agricultural and Mechanical College of Texas 访问学者电子邮箱: lxfang@263.net;lxf@cup.edu.cn    联系电话: 010-89734951办公室:中油大厦北楼612房间通讯地址:北京市昌平区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邮编:102249所在系所: 油气田开发工程系研究方向: 天然气藏开发(常规天然气藏、致密气藏、煤层气藏、页岩气藏);油藏工程;井控安全;油气井测试教学情况: 本科生《气藏工程》课,硕士生《气液两相流理论》课、博士生《多相流理论》课论文著作: 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共发表论文近300篇专著(主编与参编)[1]《非常规油气勘探与开发》(上、下册),石油工业出版社,2011年[2] 《石油工业通论》,石油工业出版社,2011年[3] 《凝析、低渗气藏流体相态与渗流机理》,科学出版社,2010年[4] 《高温高压气井测试技术》,石油工业出版社,2007年[5] 《钻井工程理论与技术》,石油大学出版社,2000年论文一、天然气藏开发[1]Pressure behavior of a coupling model with variable permeability effect,: 2012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Materials,2012[2]The analysis of gas well producing water and liquid loading,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ic Information and Control Engineering,2011[3]A prediction of water breakthrough time in low-perm gas reservoirs with bottom water,Society of Petroleum Engineers - SPE Asia Pacific Oil and Gas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 2011,2011[4]A new deliverability testing method for gas condensate wells,Society of Petroleum Engineers - International Oil and Gas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 in China 2010,2010[5]水驱凝析气藏地层压力计算方法 ,石油学报,2012[6]考虑非达西渗流的底水锥进临界产量计算模型 ,石油学报,2012[7]凝析气藏不同开发阶段的合理生产压差探讨,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8]凝析气相变微观孔隙模型实验研究,工程热物理学报,2006[9]凝析气藏合理生产压差的确定,石油学报,2006,[10]考虑流动边界影响的气井非达西效应评价,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11]凝析气藏高速多相渗流机理与数值模拟研究,工程热物理学报,2005二、非常规气藏开发[1]Transport mechanism of desorbed gas in coalbed methane reservoirs,Shiyou Kantan Yu Kaifa/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2012[2]Production data analysis in Eagle Ford Shale gas reservoir,SPE/EAGE European Unconventional Resources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 2012,2012[3]Material balance method for calculating the reserves of unsaturated coal-bed methane reservoirs,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ic information and control engineering,2011[4]煤层气降压解吸扩散渗流机理再认识,石油勘探与开发,2012[5]考虑煤层气藏地解压差的物质平衡储量计算方法 ,煤田地质与勘探,2012[6]考虑压裂裂缝的煤层气藏井网井距确定方法,煤田地质与勘探,2011[7]煤层气典型曲线产能预测方法,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1[8]考虑煤自调节效应的煤层气藏物质平衡方程,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10三、油藏工程[1]A computational method for reservoir pressure of water-drive condensate gas reservoir,Shiyou Xuebao/Acta Petrolei Sinica,2012[2]A model for calculating critical production rates of water coning with consideration of non-Darcy flow,Shiyou Xuebao/Acta Petrolei Sinica,2012[3]The analysis of gas well producing water and liquid loading,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ic Information and Control Engineering,2011[4]A prediction of water breakthrough time in low-perm gas reservoirs with bottom water,Society of Petroleum Engineers - SPE Asia Pacific Oil and Gas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 2011,2011[5]Pressure behavior of a coupling model with variable parmeability effect,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2012[6]凝析油临界流动饱和度确定新方法,石油学报,2010[7]低渗油藏CO_2驱中注采方式优化设计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8]低渗透油藏非达西渗流视渗透率及其对开发的影响,钻采工艺,2006[9]溶解气驱油藏流入动态关系,油气井测试,2011[10]注采井网生产井含水率解析计算方法 ,石油学报,2010[11]具有组分梯度的挥发性油藏组分分布规律,新疆石油地质,2010五、井控安全[1]基于模糊数学钻井井喷概率计算模型研究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2[2]计算机优化压井开环控制软件系统研究及应用 ,石油钻探技术,2011[3]溢流期间气体沿井眼膨胀规律研究,工程热物理,2009[4]凝析气井井筒流动压力分布计算方法 ,工程热物理学报,2010[5]深水钻井井筒气液两相溢流特征及其识别方法 ,工程热物理学报,2011[6]普光气田高含硫气井溢流压井期间井筒超临界相态特征,天然气工业,2010[7]深水钻井井筒气液两相溢流特征及其识别方法,工程热物理学报,2011[8]深水井喷顶部压井成功最小泵排量计算方法,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六、油气井测试[1]An optimization design for the well completion test technology,Shiyou Xuebao/Acta Petrolei Sinica,2011[2]油气完井测试工艺优化设计方法,石油学报,2011[3]井口硫化氢气体扩散及检测方法研究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4]考虑各向异性的电缆地层测试产能预测方法,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5]毛管力影响电缆地层测试压力的校正新方法,西南石油大学学报,2007[6]Measurement techniques for multiphase flow in productivity evaluation in petroleum industry,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ic Information and Control Engineering,2011[7]泡沫钻井岩屑迟到时间计算,石油勘探与开发,2009[8]高精度全压力全温度范围天然气偏差系数解析计算模型,石油钻采工艺,2011[9]直井气侵后气液两相参数分布数值模拟,科学技术与工程,2010科研教学奖励:[1]七组分多相流动计算技术及应用,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9[2]复杂气藏高效开发理论与应用,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007[3]复杂气藏高效开发理论与应用,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07[4]塔里木盆地深油井复杂条件波谱分析录井技术开发及应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2002社会与学术兼职:[1] 中国石油学会天然气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石油学会理事兼石油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多相流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专家”[2]《石油学报》、《石油知识》、《中国石油大学学报》、《Petroleum Science》、《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JOURNAL OF HYDRODYNAMICS》、《天然气工业》、《石油钻采工艺》、《石油钻探技术》、《油气井测试》、《中国海上油气》、《油气藏评价与开发》与《录井工程》学术刊物编委
  • 李春兰
  • 李春兰,女,生于1965年10月,高级工程师,硕导,1986年获得华东石油学院采油工程学士学位,1993年3月获得石油大学(北京)油气田开发工程硕士学位。讲授渗流物理、油层物理、油气田开发实验等课程,近三年作为主要贡献者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中青年基金项目1项,油田横向课题9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新型实用专利一项,目前负责中青年创新基金项目一项。 研究方向:1、油藏工程研究,主要包括稠油油藏、低渗透油藏、海上油田开发2、提高采收率理论及实验3、水平井开发理论及实验 联系电话:010-89734811  电子邮箱:lichunlan1022@163.com通讯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18号石油工程学院邮政编码:102249近三年代表性论文:1、水平井井筒周围局部脱气时产能计算方法,新疆石油地质,2006  2、鱼骨型水平井产能计算公式推导,西南石油学院学报,2005   3、气顶底水同时存在的油藏直井开采最佳射孔位置和最佳射开厚度确定方法,中国海上油气,2004  4、一种新型的产能递减曲线研究,西南石油学院学报,2003
详细地址
  • 详细地址:
    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18号
  • 电话:
    %u0030%u0031%u0030-%u0038%u0039%u0037%u0033%u0033%u0032%u0034%u0035
相关推荐
成都体育学院师资好不好,成都体育学院师资怎么样 西南政法大学师资好不好,西南政法大学师资怎么样 西北师范大学师资好不好,西北师范大学师资怎么样 西南林业大学师资好不好,西南林业大学师资怎么样 青海师范大学师资好不好,青海师范大学师资怎么样 海南医学院师资好不好,海南医学院师资怎么样
相关专题
[查看更多]
其他地区 热门标签 常见问题

本文内容和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公开信息,如有侵犯您的版权或著作权请速与我们联系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或给我们发邮件(1078189145@qq.com)), 我们承诺核实后工作时间1小时内删除;2、本文内容、观点以及数据是根据网站大数据算法得来,仅代表本站观点,我们不保证其绝对真实和数据可靠,仅做参考,勿引用做其他用途, 否则因此产生的一切损失和法律后果本站概不承担。3、本文排序、排版、内容组成、设计的知识产权(版权)为城帮网city12580.com所有;转载、引用本文数据内容、排序结果请注明来源“城帮网”, 且要有来源链接指向本文。全文转发或抓取、抄袭本文内容,我们将提起法律诉讼保障本网站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