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资讯 社保 办事指南 车主关注 旅游 交通 教育 专业 办理指南

北京大学

[切换城市]
北京站> 北京教育> 北京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信息

中国农业大学

英文名: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简称:“中国农大”,“CAU” 所在地:北京 院校代码:10019 类型:综合类

211工程985工程研究生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中管副部级高校
  • 张龙详细资料

姓名
张龙
性别
--
生日
--
院系
--
专业
--
导师类别
--
职称
--
邮箱地址
--
电话
--
人物简历
性别:男
  系别:昆虫学系
  职称:教授
  学位:博士
  个人简历
1994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 获博士学位
  1994年-今中国农业大学
  1996年晋升副教授
  2003年晋升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6年意大利比萨大学合作研究
  2004年1月-3月美国Texas A&M University 合作研究 联系方式农业部生物防治重点实验室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100193, 中国
  电话:010-62731303
  传真:010-62731048
  Key Lab for Biocontrol of Pests of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o. 2, Yuanmingyuanxilu,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193, China
  Tel: +86-10-62731303
  Fax: +86-10-62731048
  Email: locust@cau.edu.cn
  社会职务
2009年国际直翅目昆虫学大会组织委员会委员(土耳其)
  2004年担任第15届国际植物保护学大会蝗虫防治学术讨论会分组讨论会的主席
  国际生物防治组织会员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生物防治委员会委员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科普委员会委员
  《植物保护学报》编委
  国际直翅目昆虫学家协会中国及朝鲜(韩国)地区代表 教学工作主讲
  《害虫生物防治理论与实践新进展》(硕士研究生课)
  《高级生物防治》(博士研究生课)
  《草地昆虫学》(本科生)
  《园艺昆虫学》(本科生)
研究方向(1)害虫生物防治(Biological Control)
  蝗虫(locust and grasshoppers)是严重威胁我国农牧业生产的重大害虫。在蝗虫生物防治技术研究中,重点研究蝗虫疾病流行学(Epizootiology)中病原/昆虫生命系统中二者在分子、细胞、个体和种群等水平上的相互作用,以及其它环境条件对疾病流行的影响等,并以此为基础,研制蝗虫生物防治新技术。目前研究的蝗虫病原有蝗虫微孢子虫(Nosema locustae)、蝗虫霉(Entomophothora spp.)、绿僵菌(Metarhizium spp.)、白僵菌(Beauvaria spp.)。
  在苹果园(apple orchard pests)害虫防治中,深入研究果园种植覆盖作物对于果树、害虫、天敌(Natural enemies)相互间的种群密度、营养、化学信息、空间等相互关系的影响,探讨果园中植被多样化(biodiversity)控制害虫的机理,以及人工操纵(Manipulation)自然天敌,增强(Augmentation)自然天敌控制害虫能力的技术。
  (2)昆虫感受化学信息的机理(Mechanism of Chemoreception)
  昆虫诸多行为,如取食、交配、聚集、产卵等都与受到外界刺激所引起的适应性反应有关,而其中最为主要的刺激是化学信息。研究昆虫接受化学信息的分子、细胞和行为等机制是当前生物学中热门领域之一。在教育部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东亚飞蝗触角感觉器中的气味分子结合蛋白质”资助下,首次从蝗虫中纯化分离、克隆表达出了3个蝗虫的气味分子结合蛋白质(Odorant Binding Protein),并且发现了15个新的化学感受蛋白质(Chemosensory Protein),对该类蛋白质的表达特征、与气味分子结合的特点、三维结构、结合位点等方面开展了系统地研究。采用单细胞电生理技术较为详细地研究了飞蝗毛形感器嗅觉神经元对气味的编码特征。
  现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支持下在分子、细胞水平上探讨动物接受化学信息所产生的行为机制。
  课题项目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蝗虫微孢子虫疾病传播途径与扩散规律”和科技部成果转化基金“蝗灾可持续治理技术体系”、教育部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飞蝗触角气味分子结合蛋白质”、科技部十五国家攻关项目子课题多项、云南省校合作项目“苹果绵蚜综合防治”、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蜡蚧轮枝菌疾病在白粉虱种群中的流行规律”等。
  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主持国家"863"计划1项,主持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1项。 论文著作1. Quan-Yong Jiang, Wei-Xuan Wang, Ziding Zhang, Long Zhang* 2009 Binding Specificity of Locust Odorant Binding Protein and its Key Binding Site for Initial Recognition of Alcohols. Insect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39:440-447.(SCI, IF=3.1)
  2. Shuhui Zhou, Shangan Zhang and Long Zhang* 2009 The chemosensilla on tarsi of Locusta migratoria (Orthoptera: Acrididae): distribution, ultrastructure, expression of chemosensory proteins. Journal of Morphology, 1359-1363 (SCI, IF=1.6)
  3. Xin Jin, Shangan Zhang and Long Zhang* 2006 Expression of odorant-binding and chemosensory proteins and spatial map of chemosensilla on labial palps of Locusta migratoria (Orthoptera: Acrididae). Arthropod Structure and Development. 35 (2006)47-56. (SCI, IF=2.0)
  4. Zhangyan Shi, Mei Li and Long Zhang* 2006 Effects of nutrients on germination of Verticillium lecanii (=Lecanicillium sp.)conidia and infection of greenhouse whitefly, (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 Biocontrol Science and Technology,16:599-606. (SCI, IF=0.8)
  5. Yanxue Yu, X. Cui,Q. Jiang, X. Jin, Z. Guo, X. Zhao, Y. Bi and L. Zhang* 2007 New isoforms of odorant-binding proteins and potential semiochemicals of locusts. Archives of Insect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 65:39-49. (SCI, IF=1.6)
  6. S. Zhou, J. Zhang, S. Zhang and L. Zhang* 2008 Expression of chemosensory proteins in hairs on wings of Locusta migratoria (Orthoptera: Acrididae). Journal of Applied Entomology, 132:439-450. (SCI, IF=1.0)
  7. A. Chen, Z. Shi and L. Zhang* 2008 The effects of some storage conditions on viability of Lecanicillium lecanii to whitefly (Homoptera: 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 Biocontro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8:267-278.(SCI, IF=0.8)
  8. X. Jin A. Brandazza, A. Navarrini, L. Ban, S. Zhang, A. Steinbrecht, Long Zhang* and Paolo Pelosi 2005 Expression of odorant-binding and chemosensory proteins in locusts. Cellular and Molecular Life Sciences, 62: 1156-1166. (SCI, IF=5.9)
  9. Yu F., S. Zhang, Long Zhang and P. Pelosi 2009 Intriguing similarities between two novel odorant-binding proteins of locusts. 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 365:369-374. (SCI, IF=2.7)
  10. L. Ban, A. Scaloni, C. Ambrosio, Long Zhang, Y. Yan and Paolo Pelosi 2003 Biochemical characterisation and bacterial expression of an odorant-binding protein from Locusta migratoria. Cellular and Molecular Life Sciences, 60:1658-1676. (SCI, IF=5.2)
  奖励情况
1996年教育部科技进步奖3等奖(第六完成人)
  2002年全国高校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第二完成人)
  2000年教育部骨干教师
  2000年中国农业大学新世纪人才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称号
  2001年首届全国植物保护学会青年科技奖
  2004年中国农业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
  2004-2005年中国农业大学优秀教师
  2006年昭通市农业技术推广科技一等奖
  2006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蜡蚧轮枝菌的大量培养技术)(第一发明人)
  2006年获得国家软件著作权2项(蝗虫发生采集信息系统,蝗灾防治指挥决策辅助信息系统,排名1,2)
  2007年获得云南省科技进步奖3等奖(第2名)
  2007年获得教育部科技成果证书(第1名)
  2008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飞蝗化学感受蛋白及其编码基因与该蛋白的表达方法)1项
详细地址
  • 详细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17号
  • 电话:
    %u0030%u0031%u0030-%u0036%u0032%u0037%u0033%u0037%u0036%u0038%u0032
相关推荐
西南大学师资好不好,西南大学师资怎么样 西安美术学院师资好不好,西安美术学院师资怎么样 云南民族大学师资好不好,云南民族大学师资怎么样 四川师范大学师资好不好,四川师范大学师资怎么样 四川理工学院师资好不好,四川理工学院师资怎么样
相关专题
[查看更多]
其他地区 热门标签 常见问题

本文内容和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公开信息,如有侵犯您的版权或著作权请速与我们联系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或给我们发邮件(1078189145@qq.com)), 我们承诺核实后工作时间1小时内删除;2、本文内容、观点以及数据是根据网站大数据算法得来,仅代表本站观点,我们不保证其绝对真实和数据可靠,仅做参考,勿引用做其他用途, 否则因此产生的一切损失和法律后果本站概不承担。3、本文排序、排版、内容组成、设计的知识产权(版权)为城帮网city12580.com所有;转载、引用本文数据内容、排序结果请注明来源“城帮网”, 且要有来源链接指向本文。全文转发或抓取、抄袭本文内容,我们将提起法律诉讼保障本网站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