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资讯 社保 办事指南 车主关注 旅游 交通 教育 专业 办理指南

北京大学

[切换城市]
北京站> 北京教育> 北京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信息

中国农业大学

英文名: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简称:“中国农大”,“CAU” 所在地:北京 院校代码:10019 类型:综合类

211工程985工程研究生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中管副部级高校
  • 中国农业大学师资怎么样, 中国农业大学师资好不好

据学校官网2016年9月信息显示,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640人,其中教授中农大烟台校区(含研究员)598人、副教授(含副研究员)842人。研究生导师1341人,其中博士生导师778人。学校有中国科学院院士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7人,“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5人,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5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 人选26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47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8人。聘请了包括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获得者、“DNA之父”James Watson 和我国杰出的农业科学家、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在内的一批国内外著名学者担任名誉教授和客座教授。 中国科学院院士(专职)(5人):石元春、李季伦、吴常信、陈文新、武维华 中国工程院院士(专职)(7人):石元春、曾士迈、汪懋华、戴景瑞、李宁、康绍忠、李德发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9人):武维华、彭友良、李保国、李 宁、夏国良、张福锁、康绍忠、叶 德、巩志忠、韩鲁佳、李召虎、沈建忠、李洪文、孙传清、郭 岩、呙于明、王福军、黄冠华、刘金华长江学者讲座教授(6人):朱健康、杨贞标、丁守伟、伍国耀、PS Schnable、张 毅 千人计划(4人):张源辉、伍国耀、卢江、田汉勤(入选,未到岗)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6人):李胜利、段长青、韩建国、曹兵海、杨宁、秦应和 教育部创新团队(10个) 2004年:李保国团队 土壤-作物系统中的过程模型与应用2005年:张福锁团队 作物养分资源高效利用的根际调控机理2006年:康绍忠团队 农业节水与水资源高效利用2007年:刘志勇团队 主要农作物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2008年:沈建忠团队 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检测与控制技术2009年:呙于明团队 安全优质禽肉禽蛋高效生产的饲料营养新技术2010年:彭友良团队 重要作物病害控制的研究2011年:杨 宁团队 畜禽分子育种技术2012年:韩鲁佳团队 农业生物质利用的工程基础2013年:李洪文团队 保护性耕作技术与装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创新群体(6个) 2001年:李德发团队 动物营养学2002年:李 宁团队 畜禽基因组学与分子数量遗传学2004年:武维华团队 植物响应环境胁迫的信号传导及基因表达调控团分子机理2008年:张福锁团队 作物高效利用养分资源的根际调控机理2011年:巩志忠团队 植物响应逆境胁迫的分子调控机理2013年:康绍忠团队 农业水转化多过程驱动机制与效率提升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9人) 1994年:张福锁温家宝来访中国农业大学1995年:彭友良 李晓林 武维华1996年:李德发1997年:李 宁 康绍忠1998年:罗云波2000年:夏国良 张 勤2001年:孟庆翔2002年:杨 宁 杨 定 刘庆昌 巩志忠2003年:崔 胜 李大伟 沈建忠2004年:刘志勇 呙于明2005年:徐明良 谯仕彦2007年:孙传清 赵要风 郑世军2008年:李召虎 彩万志 杨汉春2009年:倪中福 申建波2010年:刘金华 金危危 郭 岩2011年:任东涛 黄冠华2012年:赖锦盛 杨淑华2013年:傅 缨 江正强

  • 陈智忠
  • 性别:男  职称:副教授  学历:博士  专业:植物分子生物学  毕业院校:中国农业大学  陈智忠,博士、副教授、研究生导师。在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是植物抗逆分子生物学。分别在Molecular and Cellular Biology、The Plant Journal等杂志上发表SCI论文6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863项目1项,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课题1项。获得发明专利1项,申请国际专利1项。  学习与工作经历:  1979.9-1983.6,华中农业大学毕业,获学士学位;  1998.9-2001.6,河南农业大学毕业,获硕士学位;  2002.9-2005.6,中国农业大学毕业,获博士学位。  1983.7-2002.8,河南科技大学林业职业学院工作,讲师;  2005年7月起在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副教授、研究生导师。  研究方向:植物抗逆分子生物学  通讯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生命科学研究中心4008室,邮编:100193  电话: 010-62732241  e-mail: chenzz@cau.edu.cn  Zhizhong Chen, Ph. D.  Associate professor, College of Biological Sciences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lant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o.2 Yuanmingyuan Xilu,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193, China  Phone:86-10-6273-2241  E-mail:chenzz@cau.edu.cn  Education  B.S. Agronomy, June 1983,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Wuhan, China  M.S. Agronomy, June 1998,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Zhenzhou, China  Ph. D. Biology, June 2005,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China  Professional Experience  2005- Associate professor, College of Biological Sciences,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1983-2002 Assistant Professor, Henan Forestry school  Researches  Studies on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plant resistant to drought stress with Professor Zhizhong Gong,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lant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he goal of our research is to understand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plant resistant to drought stress.We also hope to design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crops based on the knowledge gained through our research.  学习与工作经历  1979.9-1983.6,华中农业大学毕业,获学士学位;  1998.9-2001.6,河南农业大学毕业,获硕士学位;  2002.9-2005.6,中国农业大学毕业,获博士学位。  1983.7-2002.8,河南科技大学林业职业学院工作,讲师;  2005年7月起在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副教授、研究生导师。  Education  B.S. Agronomy, June 1983,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Wuhan, China  M.S. Agronomy, June 1998,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Zhenzhou, China  Ph. D. Biology, June 2005,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China  Professional Experience  2005- Associate professor, College of Biological Sciences,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1983-2002 Assistant Professor, Henan Forestry school  主讲课程  1、植物生理学  2、植物生理学研究技术  3、植物生理学专题  联系方式  电话:62732241  邮件:chenzz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生命科学研究中心4008室
  • 汤赛君
  • 专业:植物科学系  职称:副教授  联系方式  电话:62731328
  • 孙庆忠
  • 2001年获中山大学人类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社会心理学研究。2003年任教于中国农业大学社会学系,主要从事人类学、民俗学和社会心理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曾发表研究论文、读书评论等40余篇。  讲授课程  本科生课程:1.中国民俗学引论;2.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研究  研究生课程:1.社会心理学专题;2.人类学与中国社会研究  研究领域  1.民俗学与人类学理论方法 2. 中国文化与健康心理  3.乡土社会与农业文化研究 4. 民间社会组织研究  代表论文  1.《庙会、香会与村落记忆:都市村民的生活经验》  (《应用心理研究》(台湾),第45期,2010春)  2.《京郊四村八十年:乡民社会的历史图景与现实处境》  (《当代中国史研究》,2010年第6期)  3.《离土中国与乡村文化的处境》  (《江海学刊》,2009年第4期)  4.《乡土社会转型与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  (《中州学刊》2009年第6期)  5.《农业文化的生态属性与乡土社会的文化格局》  (《农业考古》,2009年第4期)  6.《人类学追踪调查的虚与实——重访南景村的思考》  (《思想战线》2007年第1期)  7.《海外人类学的乡土中国研究》  (《社会科学》2005年第9期)  8.《近二十年来人类学汉族社会研究述评》  (《民族研究》2005年第2期)  9.Metropolitan Village: Nanching—Following C. K. Yang’s Footsteps,  Chinese Sociology and Anthropology,Vol38,2005-6,pp58—76  10.《都市村庄:南景——一个学术名村的人类学追踪研究》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11.《都市化与农民的终结——广州南景村经济变迁研究》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农业经济导刊》2003年第10期)  12.《乡村都市化与都市村民的宗族生活——广州城中三村研究》  (《当代中国史研究》2003年第3期)  13.《口述历史的制作与口述传统的开掘》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14.《都市村庄研究的实践与反思》  (《民族研究》2002年第5期)  15.《〈广东族群与区域文化研究〉评析》  (《民族研究》2001年第1期)  16.《跨越人文类型的空间阻隔——社会人类学的观察方法及互联网时代的文化沟通》  (《世界民族》2001年第5期)  17.《论杨庆堃先生的中国宗教观》  (《中山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  18.《林耀华教授和他的凉山彝族研究》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0年第6期)  19.《人类学:东西方文化沟通的纽带和桥梁》  (《广西民族研究》2000年第4期)  20.《边际性社区的宗族生活——广州南景村个案追踪研究》  (《岭南学报》(香港)新第2期2000年10月)  文化随笔  1.《黄淑娉与畲族民族识别》  (《老照片》2010年总第73辑)  2.《妙峰山:民间文化的记忆与传承》  (《文史知识》2008年第4期)  3.《花会组织与村落记忆》  (《艺术评论》2007年第6期)  4.《杨庆堃与南景村的尘封逸事》  (《老照片》2010年总第55辑)  5.《学术名村:南景》  (《读书》2003年第1期)  教学研究  1.《民俗学教学与生活教育》  (《文化学刊》2009年第3期)  2.《本科生研究性教学的教育关怀》  (《中国农业教育》2008年第1期)  3.《社会学专业训练的“成年仪式”——乡村社会调查的教育价值》  (《中国德育》2007年第9期)  联系方式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社会学系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17号(邮编100083)  Email:QZ_Sun@163.com
  • 陈立群
  • 陈立群,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0年获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理学博士学位,2004年9月起在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植物科学系从事植物发育生物学的科研工作和细胞生物学的教学工作。  学习与工作经历  1987-1991年 哈尔滨师范大学生物系 理学学士  1991-1994年 哈尔滨师范大学生物系 理学硕士  1997-2000年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理学博士  1994-1997年 哈尔滨师范大学生物系 助教 讲师  2000-2002年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2002-2004年 清华大学生物与科学技术系 博士后  2009-2010年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生物系 访问学者  2004-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 副教授  主讲课程  《细胞生物学》  联系方式  电话:62734837  邮件:chenliqun  通讯地址:北京市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
  • 陈其军
  • 陈其军,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学习与工作经历  2002年取得中国农业大学理学博士学位;  2004年9月起在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植物科学系从事教学及科研工作。  主讲课程  植物生理学  联系方式  电话:010-62733369  邮件:qjchen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
  • 朱启臻
  • 朱启臻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任社会学系主任、人文与发展学院副院长等职,现任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是北京社会学会理事,中国农村社会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农村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合作经济学会特邀理事,中央广播电台“乡村之声”顾问。  朱启臻教授长期从事“三农”问题研究,先后主持国家和省部级有关“三农”研究课题30多项,发表论文和调查报告100余篇,出版教材和学术著40多部。特别是对农业社会学、农村社会学、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文化、农民组织与农民教育等领域取得丰厚成果,为决策部门和实践部门提供依据。  主要研究领域:乡村文化建设、乡村教育、职业农民培育、农民参与、农村土地、农民组织;  主要代表著作:《中国农民社会心理研究》、《中国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农村社会学》、《农业社会学》、《农民为什么离开土地》等  主讲课程:农村社会学、农业社会学、组织行为学、社会心理学、社会问题分析等课程。其中主讲的“农村社会学”课程是国家级精品课。  近五年发表的论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动力分析——论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革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6/1  移民村庄自组织现象成因探析 农村经济 2006/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新型农民培养 未来与发展 2006/9  新农村建设与失地农民补偿——农地发展权视角下的失地农民补偿问题 中国土地2006/4  自组织视角下的农村社区合作组织 理论导刊2006/9  对我国深山区移民扶贫成本的社会学分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2006/03  整村搬迁移民扶贫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6/03  新农村特点与新农村建设 林业经济2006/12  国外小额贷款发展的成功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世界农业 2007/02  关于新型农民分类培训的思考 教育与职业 2007/09  农业的公共产品性与农业服务体系建设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7/01  农民工生存状况实证分析——对南昌市897位样本农民工的调查与分析 中国农村观察 2007/01  论农业的公共产品性 调研世界 2007/04  农业的公共产品性与政府的作用 安徽农业科学 2007/12  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在于培养新型农民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7/04  农村劳动力流失与新农村建设 调研世界 2007/10  17. 专业化生产条件下农民技术教育的有效性研究 成人教育 2008、9  98、农业特性的社会学思考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8、1  99、企业主导型测土配方施肥运作模式的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8.3  100. 农村社区精英的发展创新及动力分析 青年研究2008.2  101 企业主导型测土配方施肥服务体系的创新与启示 农业经济问题 2008.4  102. 论农民专业合作社产生的基础和条件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8.7  103.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后发型农村社区发展动力研究 农业经济问题 2008.8  103.农民专业合作发展的必要条件分析 中国合作经济2008.8  104.经验判断≠科学结论 文史博览 2008.4  105.工业反哺农业的经济社会分析 林业经济 2008.11  106. 农地承包关系永久不变与双层经营体制创新 探索 2008.12  106.土地养老支持程度的调查与思考 探索 2008.11  107关于农业社会学的几点思考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9-03-15  108农村能源结构与农村社会变迁相关研究——以河南省农村为例 农村经济2009-02-25  109给农民工一个讲述的窗口 广告人2009-04-15
  • 何慧丽
  • ●2005.1至今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  ●1997.7-2004.12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社会学系助教、讲师  ●2008.12.8-14 香港城市大学亚洲及国际学系访问学者( Research scholar from China,a research project on “Rural Development and Governance: An Participatory Model”)  ●2008.9至今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农林经济管理博士后  ●2006.9.3-25 美国 “国际访问者计划”项目参与者(The three-week visiting scholar grant offered by the Government of United States )  ●2007.11至今 河南省兰考县县委常委(挂职)  ●2005.11-2007.10 河南省开封市禹王台区副区长(挂职)  ●2003.8-2005.10 河南省兰考县副县长(挂职)  ●2007年7月,获法学博士;专业方向:城乡社会学;  博士论文题目:《农民合作的结构与过程——L县农民合作的社会学干预研究》;  论文指导教授:马戎;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大学  研究方向:  农村社会学、农民合作与城乡合作、县级治理与乡村建设  教学领域:  社会学概论、农村社会学、经济社会学、中国社会学名著导读  主持课题项目:  当代中国的农民合作与乡村改良,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09JS60  后税费时代的县乡关系与乡村治理问题,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2008年度“中国深度研究”跨学科学术工作坊项目,项目编号:IAS-FudanXSGZF08004.  参与课题项目(部分):  新农村建设的目标、重点和政策建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项目编号:06AJY003  主要论文著作:  何慧丽,2010,“留守群体 留守学术——兼评叶敬忠等著《阡陌独舞》、《静寞夕阳》、《别样童年》”,《开放时代》,第7期  何慧丽 赵晓峰 魏程林,2010,“后税费时代的县乡关系与乡村治理问题”,载《中国社会科学辑刊》(夏季卷),邓正来主编,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胡跃高 何慧丽,2010,“兰考县农民合作经济发展调查报告”,《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期  何慧丽,2010,“兰考试验:外部力量、农民精英和当地政府结合增强农民发展合作社的主体意识”,载《中国新农村建设报告》,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何慧丽等,2009,“城乡链接与农民合作”,《开放时代》,第9期  何慧丽,2009,“低碳乡建的原理与试验”,《绿叶》,第11期  何慧丽,2009,“小农困境的突破和‘平湖经验’的机制创新”,《中国合作经济》,第10期  何慧丽,2008,“乡级农民生产合作联社的使命及其可持续发展”,《调研世界》,第11期  何慧丽,2008,“百年乡恋的历史背景与人生抉择”,《中国合作经济》,第10期  何慧丽,2008,“我在兰考的乡村建设实验”,“李村老年人协会:农村社群文化行动的表达”,“人民艺术源于劳动实践”,载《乡土中国与文化研究》,薛毅编,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何慧丽,2008,“农民合作社研究(下)——农民的经济合作与文化合作”,载《中国农民问题研究报告》,朱启臻主编,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何慧丽 温铁军,2008,“新农村建设在村庄层面上是农民全方位的合作”,《农村.农业.农民》(B版),第1期  温铁军 何慧丽 周立等, 2007,“健康农业 文明消费 公平贸易 城乡和谐——关于城乡互助合作社的对话与争锋”,《中国合作经济》,第10期  He Huili, 2007,Experiments of New Rural Reconstruction in Lankao,Chinese Sociology & Anthropology,Summer.  何慧丽,2007,“农民合作统购的经验”,《贵州社会科学》,第6期  何慧丽,2007,“农民合作的结构性力量之形成”,《学习与探索》,第3期  何慧丽,2007,“农民合作统销与村庄经济人之间的冲突和调适”,《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期  何慧丽,2007,“美国合作社印象(上)”,《中国合作经济》,第3期  何慧丽,2007,“美国合作社印象(下)”,《中国合作经济》,第4期  何慧丽,2007, “探索‘文化本位’的新农村建设”,载《三农中国》,贺雪峰主编,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第2期  王勇 何慧丽 姜柏林等,2006,“重塑农业合作社”,《中国供销商情》,第5期  何慧丽,2006年,“兰考乡村纪事”,《决策》, 第5期
  • 张 蓉
  • 个人简历  77.3-79.2,北京市昌平县上苑公社插队  79.2-83.1,北京农业大学分校园艺系学习  83.2-84.9,北京农业大学校园委工作  84.9-86.7,清华大学学习  96.7-现在,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工作  教学领域:  社会学系副教授,社会学系硕士生导师,主讲社会学研究立法、社会统计软件、农村社会学、家政学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有社会学研究方法,农村妇女家庭和农民问题  获奖情况:  《当代中国农民社会心理研究》获北京市社会科学理论著作出版基金资助  《观念的转型》获美国科学协会颁发的成就证书  “大学生择业意向偏差的分析与对象”获北京市教学会二等奖  “人文素质的提升是改变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念二关 ”获“高校纪念 50周年优秀征文”  “农科学生人生价值观与人文素质二提升研究”获得二等奖  课题项目:  北京市现日“京郊三村社会经济调查”(副主持)  国际合作项目“加强华北地区妇女对农村发展二参与”(主要参加)  合作项目“北京地区农民外系工作高校”(副主持)  “农村春节及闲暇时间利用的调查”(副主持)  “农村社会保障调查”(副主持)  “九五”社科基金课题“社会转型期中国农民态度倾向与社会心理研究”(子项目负责人之一)  中国社会科学院“十三村经济追踪研究”(对华西村的调查研究)  中华农业科教基金项目“中国农民职业教育发 展战略与模式研究”(主要参加)  学校项目“社会学专业设置及改革研究”(主持)  “大学生综合素质二构成及培养”(主持)  “农科学生人生价值观与人文素质的提升观念”(副主持)  北京市社科基金十五大规划项目“北京市农业结构调查的法律问题研究”(主要参加)  自选课题“中国农业制度改革与农地立法研究”(副主持)  论文著作:  《现代家政》二人合著 中国农业出版社  《温馨二港湾——职业女性理家之道》主编 农村读物 出版社  《观念的转变》三人合著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当代中国农民社会心理研究》副主编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农村社会学》参编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农村社会学》主编 (中国社会学实用系列教材之一)中国社会出版社  论文:  “家政推广是促进农村妇女发展的有效手段”《当代农村妇女发展与对策》中国妇女出版社2/2 95.6  “大学生择业心态研究”《北京农业大学学报》95 2期 2/2  “对农科大学生择业行为的调查与思考”《教学研究与系统》95 2期 2/2  “大学生择业意向偏差分析与对象”《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分配改革工作15 》2/2  96  “试论家政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南京师大学报》96增刊2/2 96.12  “关于农民医疗保障的调查”《中国农民》96.10期 3/4  “进城农民心态与观念的研究”《农村社会经济学刊》96 4期 2/5  “大学生眼中的综合素质”《中国农业人文学院》2001 增刊 1/4  联系方式:  电 话:62732781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邮政编码:100094
  • 侯健
  • 侯健,博士,副教授。现于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动物生理系和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科研教学工作。  学习与工作经历  2001.7-至今:中国农业大学, 讲师,副教授  1998.9-2001.7:中国农业大学,博士  1991.9-1998.7:内蒙古农业大学,本科,硕士  主讲课程  基因打靶  克隆动物与转基因动物(部分)  联系方式  电话:62733355  邮件:houjian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 熊春文
  • :  2010、11-至今,中国农业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人文社科处处长  2007、12-至今,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  2006、6-2010、11,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社会学系,副系主任;  2005、7-2007、12,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社会学系,讲师;  2005、6,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社会学博士,社会学理论方向  研究兴趣:  社会学理论、教育社会学、城乡社会问题  教学课程:  古典社会学理论;现当代社会学理论;教育社会学;西方社会学名著导读;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生)  主要科研经历:  2010年11月至今,“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编号(2010JS064)“北京市流动儿童就学经验的个案研究”课题主持  2009年10月-2010年5月,受“中国农业大学青年教师成长工程国内外研修计划”资助,在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访学。  2008年5月至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批准号08CSH001)“教育发展与社会公平研究”课题主持。  2008年3-9月,北京市教委资助课题,“面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人才支撑体系研究”子项目负责人。  2008年7月-8月,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校区)、芝加哥大学、哈佛大学等大学短期访学。  2007年3-7月,中国农业大学“985”项目“中国乡村状况调查”项目主要研究人员。  2006年7月-2006年12月,福特基金“林业改革及其监测研究”课题江西组的主要研究人员;  2005年12月-2006年12月,主持“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教育问题研究”(中国农业大学青年基金项目)。  2005年11月-2006年3月,“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课题主要人员,《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主要作者之一。  2005年10月19-26日,随农业部有关领导赴江苏、湖北进行农村科技教育现状及问题调查;研究报告提交向农业部科技教育司。  2005年9月至今,教育部“高等农业院校研究性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示范”课题的主要研究人员。  2005年6月5日-7月18日赴江西参与“国务院扶贫办扶贫项目中期评估课题”研究,研究报告提交国务院扶贫办,为国务院的相关政策提供理论和经验支持。?  2004.5 参与《社会理论》(原《国外社会学》)杂志的创刊与编辑工作。  ? 2004.7 参加第36届世界社会学大会工作,并参与相关专题的讨论。  主要科研成果:  《直面“诸神纷争”的世界——从<意识形态和乌托邦>看曼海姆与韦伯的思想关联》,《社会学研究》(0.8万字),2004年第3期;  《身份社会的“终结”》(0.6万字),《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4年第1期;  《教育经济功能的一个制度学解释》(0.8万字),《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年第1期;  《传统与变革:中国大学教学模式研究》(0.8万字),《中国大学教育》,2002年第1期(人大复印转载);  《今日的文化多元性》(译文,1.5万字),载《国外社会学》,2002年第6期;  《教育与社会转型:一个导言》(译文,6万字),载《国外社会学》,2003年第4-5期;  《三农问题的新途径——江西无土安置移民模式的经验研究》(1万字),“乡土中国研究的新视野”国际社会学研讨会,2005年9月;  《启动农民科技培训“五个一”工程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主体保证——赴江苏、湖北农民科技培训调研报告》(0.6万字),《农业科技管理》,2005年第6期;  《实质民主与形式自由——对民初蔡元培教育思想的知识社会学解读》(3.5万字),《社会学研究》2006年第1期,第77-113页;  《乡村-政府之间的合作》(译文,3万字),《中国乡村研究》(第四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农村教育改革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5万字)《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过渡时代的思想与教育——蒋梦麟早期教育思想的社会学解读》(2.6万字)《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年第2期;  《自由的社会学——<社会学十大概念>读后》,《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年第2期;  《以理性复兴中国、以学校组织社会——对梁漱溟乡村建设及乡村教育思想的社会学解读》(1.8万字)《社会》,2007年第3期;  《社区教育及其作为》(0.8万字),《探索》,2007年第4期;  《论教育公平与社会公平》,(1万字)《中国教育学刊》,2007年第7期;  《农业社会学:渊源、发展及其主要理论问题》(1.6万字),《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年第1期。  《“文字上移”: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中国乡村教育的新趋向》(3.1万字),《社会学研究》2009年第5期。  《见证中国社会学重建30年:苏国勋研究员访谈录》(2.5万字),《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第2期。  《发展社会学》(第二章 撰稿人,4万字),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年版。  《社会科学的新哲学》(主译10万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教育民主主义的兴起——民初教育精神的知识社会学研究》(博士论文,20万字),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5年5月;  《教育片论》(译著,27万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生态移民的环境社会学研究》(撰稿人,2.7万字),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  联系方式  电话: 86-10-62734149(O)  E-MAIL: xcwen@cau.edu.cn  工作地址: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社会学系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17号,100083;  中国农业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人文社科处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100193
  • 吴惠芳
  • 教育经历:  2004-2008 管理学博士 中国农业大学农村发展与管理专业  2004-2005 德国多特蒙德大学SPRING中心“区域发展规划与管理”研究生班学习  1999-2002 社会学硕士 在中国农业大学社会学专业  1995-1999 法学学士 中国农业大学社会学专业  工作经历:  2010年起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  2006-2009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社会学系讲师  2002-2005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学系助教  教学课程:  发展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农村社会学  研究方向:  农村留守人口研究,农村妇女问题,发展干预与社会转型  论文著作:  1. “丈夫外出务工对农村留守妇女的心理影响分析”,《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年第1期  2. “留守妇女与宗教信仰”,《农村经济》,2010年第1期  3. “流动的丈夫留守的妻”,《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  4. “丈夫外出务工对留守妇女婚姻关系的影响”,《中州学刊》,2009年第3期  5. “农村留守妇女研究综述”,《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  6. “农业女性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农业技术经济》,2009年第2期  7. “Moving to the Fore: Study Focus on China’s Left-behind Population Group”,《Women of China》,2009年第3期  8.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视角的管理民主”,《中国农村观察》,2008年第3期  9. “贫困山区农户生计创新的社会整合分析”,《农村经济》,2008年第1期  10. “21世纪乡土研究的新挑战(译文)”,《中国农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11. “湖南省怀化市农民职业教育的调查与思考”,《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增刊  12. “中国农业经营制度创新与农民利益问题”,《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年第3期.  13. 《阡陌独舞:中国农村留守妇女》,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  14. 《留守的童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  15. 《爸爸妈妈,你们知道吗?——留守儿童书信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  16. 《组织行为学》,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年  参编著作和教材:  1. 《社会心理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年  2. 《社会心理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5年  3. 《贫困不是命》,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  4. 《性别与发展教程》,中国农业大学版社,2001年  5. 《新编社会心理学原理及其应用》,中国社会出版社,2000年  6. 《农民抵制乱收费护身符》,改革出版社,1999年  7. 《贫困山区综合发展的理论和实践》,海潮出版社,1999年  主持研究课题:  1. “农村留守妇女的婚姻关系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2010-2012  2. “劳动力流动与农村社会性别关系变迁研究”中国农业大学科研启动基金项目,2009-2011  参与研究课题:  1. “中国农村留守人口干预研究项目”,德国EED基金会,2007-2010  2. “中国环境、健康与发展研究”,美国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2008-2010  3. “县级发展规划中的公民参与研究”,福特基金会,2007-2009  4. “中德财政合作湖南省造林项目影响研究”,湖南省林业厅,2007-2008  5. “参与式新农村政策研究”,德国EED基金会,2008-2011  6. “农村社会学精品课程建设”,中国农业大学教改项目,2004-2005  7. “中国农业的多功能性研究”,FAO,2001-2002  联系方式:  电话:010-62731192  传真:010-62731027  E-mail:wuhf@cau.edu.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 刘佳利
  • 博士,副教授。现于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动物生理系和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科研教学工作。  学习与工作经历  2009.1-2010.1:意大利比萨大学细胞与发育生物学实验室,访问学者  2008.1-至今 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  2005.7-2007.12:中国农业大学, 讲师  2000.9-2005.7: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博士  1995.8-2000.7:辽宁省沈阳生物技术研究所 研究实习员  1991.9-1995.7:北京农业大学,本科  主讲课程  动物生理学  动物生理学实验  生理学大实验及实验设计  联系方式  电话:62732277  邮件:liujiali
  • 蒋爱群
  • 个人简历  1978年进入北京农业大学兽医学习,1983年毕业,获农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86年在北京师范管理系读第二学位。1987年起调入北京农业大学人文教研室(现中国农大人文与发展学院)工作至今。目前为中国农大人文与发展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社会兼职:  北京市家政研究会会员、副会长  中国家庭婚姻研究会理事  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理事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家政学科主编  教学领域:  家庭社会学、家政学、农业推广  研究方向:  家庭社会学、家政学、农业推广  获奖情况:  1994年获农大优秀青年教师教学成果奖  1996年获法国罗纳普朗克公司农大奖教金  2000年承担农业部科技公司和中国农业继续教育协会课题“农村妇女家政培训研究”获三等奖。  课题项目:  2001-2002 农业部课题:“农村可再生能源项目社会影响评价指标研究”,课题主持人。  1999-2000 农业部科技司课题“农村妇女家政教育研究”,课题主持人。  1997-2000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应用家政推广进行农村妇女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主持人。  1997-1999 国家“幸福工程”组委会委托课题:“‘幸福工程’组织实施方法和管理模式研究”,课题主持人。  1998-1999 教育部点课题“扫盲后继续教育研究”,子课题“脱盲人员学习兴趣的激励机制研究”负责人。  项目咨询  2002年 澳大利亚援助中国项目“河北省水资源和农业管理”专家组成员。  2001年 受国际扶贫组织Action Aid 聘请,负责“河北省怀安县扶贫”项目的社区参与专家。  2000年 作为亚洲发展银行(ADB)技术援助项目的农村社会学专家,对中国农业部“农业废物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进行可行性研究。  1999年 受国家科技部、外经贸部交流中心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聘请,担任科技部UNDP项目参与式专家。  1999年 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全委会聘请,担任“第三界亚洲国家扫盲论坛”组委会中方专家。  1998年 受荷兰援助“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城建学院DSO项目”邀请,作为国际“性别与发展”问题专家,为项目提供有关培训和咨询。  1997年 作为德国CIZ公司聘请的性别问题专家,对德援“江西山区可持续发展项目(SMD-JP)”进行评估,并为项目提供咨询意见。  1994-1995年 参加由福特基金资助的“促进华北地区妇女对农村发展的参与”项目。  1994年 参加CIAD“华北地区妇女对农村发展的参与程度研究”项目。  论文著作:  已发表(出版)的主要文章和著作  《贫困山区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黄龙寺个案研究》,海潮出版社,1999年出版  《现代家政》,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年出版  《农村家政学》(第二作者),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年出版  《动人的风采——职业女性形象设计》,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年出版  《鉴赏美学》(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出版  “农村妇女教育、培训中的社会性别视角”, 《“中国妇女五十年”研讨会论文集》,妇女出版社,1999。  “贫困山区自然、社会和人力资源开发初探”, 《98国际山区资源开发与保护研讨会论文集》P97,1998  “贫困山区贫困的成因及反贫困”(第二作者), 《‘98国际山区资源开发与保护研讨会论文集》P97,1998  “国外的小金额信贷与妇女发展”(编译),《中国工商报》1998年5月8日月转“人口控制与社区发展”,《人口与计划生育》1998年第1期()  “请关注她们的健康——农村妇女健康状况调查”,《中国农民》,1997年第4期  “龙村人的一天——对山区家庭生活的个案调查”,《中国农民》,1997年第2期  “试论家政学在中国的发展”《南京师大学报》,1996年社科版  “面对孩子的提问”,《法制日报》,1996年11月10日  “农村社区,人口流动有差异”,《中国青年报》1996年6月8日部分转载  “农村妇女干部基本状况调查”《中国农民》,1996年第3期  “宁晋县妇女对家政知识需求的调查分析” 《妇女与农村发展》,经济出版社 (《中国妇运》1996年1月转载)  “论美育在高校教育中的作用”,《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0年社科版  联系方式:  电子信箱:jiangaiqun @sina.com  电话:010-62731514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邮政编码:100094
  • 李德文
  • 李德文、男、汉族,1956.6出生,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普通生物学等数门本科生必修、选修课程的教学工作。曾连续多年深入生产一线开展池塘养鱼、加温养殖甲鱼的技术研究,比较精通水产养殖的理论知识和生产技术。多年来,一直业余自由开展经络养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深谙经络养生之道  学习与工作经历  1974.12~1976.12 密云县太师屯人民公社太师屯生产大队社员(插队)。  1977.1~1978.9 密云县沙河农机厂工人。  1978.10~1982.7 厦门大学生物系学生。  1982.7至今中国农业大学教师。其间:1983.5~1983.6在福建师范大学进修动物行为学;1986.7~1990.8在北京农业大学畜牧系动物营养专业读在职硕士研究生。  主讲课程  普通生物学  课程简介:普通生物学主要介绍生命的基本特征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原理。生物体的化学物质组成、各种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及功能活动原理,各种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适应性特征。依照生物系统发育顺序和亲缘关系远近,概要介绍各大生物类群的主要生物学特征,了解和掌握一些辨识身边各种常见生物的主要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生态分布主要特征的基本常识。简要介绍一些生命演化和生命活动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主要生命活动规律,及各种规律的生物学意义。各种生物都生活在它们与之相适应的环境之中,对环境有着各种各样的需求,同时也对环境产生着各种各样的影响。本课程还将介绍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的概念,论述维持生态平衡的意义及重要性。根据各专业对普通生物学知识的需要程度不同,本课程将分三个不同类型进行讲授:普通生物学Ⅰ,80学时;普通生物学Ⅱ,56学时;普通生物学Ⅲ,24学时。  淡水养鱼学  课程简介:渔业生产是我国大农业中的一个重要生产部门,同其它产业如粮食生产、畜牧生产、食品加工等部门关系密切。养鱼生产同我校的许多学科之间有着广泛的联系,是我们能够有所作为的一个领域。养鱼可发展生产创造价值;养鱼可美化环境愉悦身心;观鱼可舒畅心情陶冶情操;钓鱼可锻炼身体强健体魄;食鱼可品尝美味、营养身体、治疗疾病。学一点养鱼知识,可完善你未来农业科学家的知识结构。本课程主要讲授鱼类的基本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特征;养鱼生产活动的基本原理;养鱼生产的基本技术内容。在讲课过程中,将不失时机地指出养鱼生产同我校有关专业的联系和可能结合点,以开阔听课同学的视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渔场养食用鱼,服务社会创造财富;居室养观赏鱼,美化环境,陶冶情操,生活更规律、科学、严谨,有益健康。  动物分类学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为一些非动物生产类专业学生开设的选修课,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动物的各种生命现象,了解生物多样性同环境多样性的关系;了解动物对生活环境的基本需求和一般影响,以及各种动物对其生活环境的完好适应。常见动物是人类生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这些动物本身和它们同人类之间的利害关系多几分了解,将会使我们的生活更加舒适、工作更加顺利。本课程将按照动物进化的顺序,以典型动物为例,依次介绍各大动物类群的基本生物学知识,并注意介绍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动物的生物学常识。。使同学们在听课的过程中了解:如何与我们身边的动物和睦相处,如何科学合理地保护和利用动物资源,如何有效地防止或减少动物可能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  动物生态学  课程简介:动物生态学,讨论动物个体或它们的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如何利用它们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行为活动适应它们的生存环境。动物需要从环境得到它们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各种物质条件,动物环境中的各种生态因子是不断地在进行着周期性或无规律地变化。各种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适应各种环境变化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基础、及各种各样的生存策略,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和考验,使它们的种族得以一代一代的不断的繁衍下去。本课程除了讲授动物适应环境的一般生命活动规律外,还将讲授一些生活在特殊生活环境中的典型动物,如何以特殊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生活策略适应特殊的生活环境,以使同学们能够更深刻的理解适者生存的生物学原理,并能在此基础上对以往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融会贯通、加深理解。  联系方式  电话:62732579  邮件:lidewen
  • 盛 荣
  • 个人简历  1996-中国农业大学  1993-96 南开大学社会学系  教学领域:  社会学概论  中国社会思想史  研究方向:  村务管理、农村住房、农村土地制度  课题项目:  1、村民自治条件下村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机制研究,副主持人,欧盟村务管理应用研究资助,2004-2005  2、农村土地制度变革中的农民权益保护,主要参加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04-2006  3、小城镇现代服务业技术研究与开发,参加人,国家科技攻关大项目课题, 2003-2005  4、中国村庄的可持续性前景研究,参加人,欧盟FP5项目,2003-2005  5、农村住房文化及其生活方式现代化变迁研究,主持人,中国农大两课研究基金,2002-2004  论文著作:  1、中国农村土地实行国有租赁制度的探索性分析,湖北社会科学,2004.11  2、农民工农村土地置换城市社会保障的改革探析,理论观察,2004.5  3、关于农村公共产品与服务研究的思考,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4、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探索,国土资源,2004.10  5、美国农村住房扶助政策及其启示, 农村经济, 2003.11  6、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迅速启动农村住房体制改革”农村经济 2003增刊  7、浅谈经济适用房的供给对象定位及供给模式创新”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  8、我国城市化进程中若干问题的思考”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  联系方式:  Shengrong@cau.edu.cn
  • 苟克勉
  • 1969年生于甘肃省。1997年从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繁殖学专业毕业,获得农学博士学位。1997-1999年,在军事医学科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1999年,被中国科学院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分子发育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聘为副研究员,从事异种器官的基础研究和哺乳类动物卵母细胞激活机理的研究。同年底,调入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聘为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教授,主要从事哺乳动物受精机理、动物转基因和克隆技术的研究,是我国首例克隆牛和转基因克隆绵羊的骨干研究人员。2000年5月至9月,到新西兰AgResearch国立研究所进修动物克隆技术。同年,应邀到韩国忠州大学参加学术交流。2002年4月至12月,分别到澳大利亚SARDI研究所和Monash研究所进修动物克隆和干细胞技术。  目前,担任十五863重大专项课题“法氏囊病疫苗和人血清白蛋白产品的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研制”副主持人;主持国家自然基金和北京市自然基金各一项。在国际、国内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10余篇。  学习与工作经历  1999.12-至 今: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副教授, 博士生导师  2002.08-2003.12: (澳大利亚)Monash大学生殖与发育研究所, 博士后  2000.05-2000.09: 新西兰AgResearch研究所合作研究  2002.04-2002.08: 澳大利亚SARDI研究所合作研究  1999.01-1999.11: (中国科学院)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客座副研究员  1997.08-1999.01: (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博士后  1988.09-1997.07:北京农业大学,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  联系方式  电话:010-62733353  邮件:goukm
  • 郑红娥
  • :  2006、12-至今,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  2006、8-2006、11,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社会学系,讲师;  2004、7-2006、7,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后流动站  2004、6, 获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学博士,消费社会学方向  研究方向:  消费社会学、城市社会学、城乡社会问题  教学课程:  消费社会学与质性研究;城市社会学;宗教社会学;中国社会研究专题  主持和参与的课题:  对一个城中村的消费生活研究,经费3万,中国农业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青年教师项目,编号为2009-1-67  禽流感的爆发对亚洲小规模养殖户的社会经济影响,国际发展中心项目,编号为21147013  新中国以来的消费政策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批准号06CSH012  对一个40多年的消费账本的研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三十六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二等资助金,编号为2004036031  中国乡村状况调查,中国农业大学2007年度“985”项目  主要科研成果:  郑红娥,奢侈品在中国:何以可能与何以可为,《装饰》,2010年第12期  郑红娥,私人消费政策的变迁:基于制度性理性选择理论的分析,《广东社会科学》,2010年第1期  郑红娥,新公平与效率观:消费社会下中国消费政策变革的选择,《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  李小云、汪力斌、郑红娥、于乐荣,《发展与风险:禽流感疫情的社会经济影响》,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出版  郑红娥,新农村建设与农村消费方式的变革,《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8年第2期  郑红娥,论系统信任,《江淮论坛》,2008年第1期  郑红娥,能挣会花的生活方式,《大地》,2007年6月15日  郑红娥,理解消费社会,《学术研究》,2007年第5期  郑红娥,《社会转型与观念变革:中国居民消费观念的演变》,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  郑红娥,消费社会:人类千禧王国的到来还是新一轮困厄的开始,《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第10期  郑红娥,消费社会理论反思,《南京社会科学》,2006年第7期  郑红娥,消费观念的演变:中国生活政治的变革,《河南社会科学》,2006年第4期  郑红娥,新节俭观与节约型社会的创建,《学术探索》,2006年第2期  郑红娥,消费社会研究综述,《哲学动态》,2006年第4期  郑红娥,消费发展观:社会发展的新范式,《学术界》,2006年第2期  郑红娥,冲突与革命:中国生活政治的嬗变,《社会科学研究》,2006年第3期  郑红娥,大众传媒的历史演变与中国青年消费文化的嬗变,《中国青年研究》,2006年第1期  郑红娥,消费社会理论的反思与中国消费社会的建构,《天津社会科学》,2006年第6期  郑红娥,中国的消费主义及其超越,《学术论坛》,2005年第11期  郑红娥,发展主义与消费主义:发展中国家社会发展的困厄与出路,《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4期  郑红娥,消费视野中的社会发展,《社会学》,2005年第1期  郑红娥,在“中国式离婚”背后,《社会学家茶座》,2004年第4辑  郑红娥,人类中心主义之争——一个虚假的问题,《哲学动态》2003年第9期  郑红娥,传统与转变——读戴维斯的<中国城市消费革命>,《二十一世纪》2003年第4期  郑红娥,对环境伦理学的再思考,《学术交流》2003年第3期  郑红娥,学术自由及其控制——古典学术自由批判,《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  郑红娥,什么是发展——对当代发展观的反思,《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郑红娥,健康教育:中国当今最大的社会问题,《市场与人口分析》2003年第9期  郑红娥,经济学视野中的社会转型理论——厉以宁的转型发展理论述评,《生产力研究》2003年第5期  郑红娥,论发展的前提批判,《湖南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  郑红娥,国民健康:中国当今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社会》2003年第3期  郑红娥,国民健康:最大的社会问题,《中国教育报》2003年8月22号  郑红娥,幻象?贫困?颠覆——读波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月刊》2002年第7期  联系方式  电话: 86-10-62736096(O)  E-MAIL: zhenghonge@cau.edu.cn  工作地址: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社会学系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17号,100083;
  • 陈文峰
  • 陈文峰,男,博士,副教授。  科研方面主要从事根瘤菌多样性、系统发育、基因组学及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进化的研究。  教学方面主要从事微生物生物学、农业微生物学、微生物生理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学习与工作经历  1992.9 ~ 1996.7 河南师范大学生物系 本科  1996.9 ~ 1999.6 云南大学微生物所 硕士  1999.9 ~ 2002.6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 博士  2002.10 ~2005.12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 讲师  2006.1至今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主讲课程  农业微生物学、高级微生物生理学、微生物生物学等课程。  联系方式  电话:62734009  邮件:chenwf
  • 李鲁平
  • 个人简历  2002.10-至今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外语系 副教授 教授  1998.5-2002.10 中国农业大学基础课部外语教研室 讲师、副教授  1997.1-1998.5 南京大学大学外语部 讲师  1985.7-1997.1 郑州轻工业学院基础部外语教研室 助教、讲师  2000.9-2003.12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硕士  1990.3-1991.10 郑州大学英语语言学研究生课程班 结业  1981.9-1985.7 广州外国语学院(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系 本科  教学领域  历任大学英语教学、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  研究方向  大学英语教学与教师研究、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心理学与语言教学  获奖情况  1993年“采取高效管理措施,提高外语教学质量” 河南省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1995年“大学英语教学视听结合 – 听力课的改革”郑州轻工业学院院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1996年“郑州市高校英语讲课比赛” 市级职工技术选拔赛一等奖  2003-2004年度中国农业大学校级优秀教师  2004年 “2002级大学英语教学” 中国农业大学校级教学成果三等奖  课题项目  2004.4-2006.6 大学英语校级精品课程建设 主持人 中国农业大学  2004.4-2005.4 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项目副主持 中国农业大学校级教改立项项目  2004.9-2005.7 大学英语网络教学的多维比较研究 项目主持 教育部项目  2004.3-2005.2 大学英语网络教学改革试点项目 项目副主持 教育部项目  2001年度 中国年轻流动人口HIV/STD预防研究 参加者 美国NIH(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1998.9-2000.12 全面培养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教学模式探讨与实践 项目主持人 中国农业大学校级教改立项项目  1995.11-1997.1 大学英语教学与测试的新思路 项目主持人 郑州轻工业学院院级教改立项项目  1993.9-1995.7 大学英语教学视听结合 – 听力课的改革 项目主持人 郑州轻工业学院院级教改立项项目  主要论著  1.大学英语教师的知识结构及自我发展 河南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2.大学英语中翻译教学的探讨 语言学研究与应用 2004年第1期  3.内隐学习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山东外语教学,2003年第6期  4.汉英语言比较与翻译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  5.“启发-创新”模式与大学英语教学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2年第4期  6.开设口语课,提高口头交际能力 北京市高教大学英语研究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 2001  7.高校学生学业管理改革探讨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 1999年第4期  8.大学英语教学之我见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教育教学研究专辑) 1996年第3期  9.大学英语听力课音像结合的探讨 大学外语教学与测试 1995年第2期  10.《大学英语(全新版)教学辅导》(4册) 总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11.《大学英语学习与考试词典》 编者 东方出版社 2005  12.《大学英语教程》第六册(学生用书及教参)副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13.《全国英语等级考试第五级阅读与知识运用教程》 编者 商务印书馆 2003  14.《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与治疗》译者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2  15.《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全卷题集详解》 副主编 清华大学音像出版社 2002  16.《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全卷题集详解》 编者 清华大学音像出版社 2002  17.《大学核心英语读写教程课文辅导》 1、4册副主编,2、3册编者, 中国致公出版社 2001  18.《新题型 –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辅导》 副主编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5  19.《大学英语听力指导》(1-4册) 主编 校际交流 1995  联系方式  电话:62736528
  • 刘庆洪
  • Ph.D. Associate professor  学习与工作经历  Education  09/1999-07/2004 Ph. D. student, Dept. of Microbiology in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09/1986-07/1990 B. Sc. student, Northwester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Employment History  01/2007– present Associate professor,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07/2004–12/2006 Lecturer,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10/1996–08/1999 Agronomist, Agricultural Bureau of Luanxian County, Hebei  08/1990–09/1996 Assistant Agronomist, Agricultural Bureau of Luanxian County, Hebei  主讲课程  1. cultivation of mushroom(for undergraduate)  2. edible mushroom (for undergraduate)  3. mushroom lectin purification(for graduate)  联系方式  电话:62732578  邮件:qhliu  通讯地址: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
详细地址
  • 详细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17号
  • 电话:
    %u0030%u0031%u0030-%u0036%u0032%u0037%u0033%u0037%u0036%u0038%u0032
相关推荐
西南民族大学师资好不好,西南民族大学师资怎么样 海南师范大学师资好不好,海南师范大学师资怎么样 广西中医药大学师资好不好,广西中医药大学师资怎么样 长安大学师资好不好,长安大学师资怎么样 甘肃中医药大学师资好不好,甘肃中医药大学师资怎么样 西安理工大学师资好不好,西安理工大学师资怎么样
相关专题
[查看更多]
其他地区 热门标签 常见问题

本文内容和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公开信息,如有侵犯您的版权或著作权请速与我们联系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或给我们发邮件(1078189145@qq.com)), 我们承诺核实后工作时间1小时内删除;2、本文内容、观点以及数据是根据网站大数据算法得来,仅代表本站观点,我们不保证其绝对真实和数据可靠,仅做参考,勿引用做其他用途, 否则因此产生的一切损失和法律后果本站概不承担。3、本文排序、排版、内容组成、设计的知识产权(版权)为城帮网city12580.com所有;转载、引用本文数据内容、排序结果请注明来源“城帮网”, 且要有来源链接指向本文。全文转发或抓取、抄袭本文内容,我们将提起法律诉讼保障本网站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