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资讯 社保 办事指南 车主关注 旅游 交通 教育 专业 办理指南

北京大学

[切换城市]
北京站> 北京教育> 北京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信息

中国农业大学

英文名: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简称:“中国农大”,“CAU” 所在地:北京 院校代码:10019 类型:综合类

211工程985工程研究生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中管副部级高校
  • 中国农业大学师资怎么样, 中国农业大学师资好不好

据学校官网2016年9月信息显示,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640人,其中教授中农大烟台校区(含研究员)598人、副教授(含副研究员)842人。研究生导师1341人,其中博士生导师778人。学校有中国科学院院士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7人,“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5人,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5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 人选26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47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8人。聘请了包括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获得者、“DNA之父”James Watson 和我国杰出的农业科学家、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在内的一批国内外著名学者担任名誉教授和客座教授。 中国科学院院士(专职)(5人):石元春、李季伦、吴常信、陈文新、武维华 中国工程院院士(专职)(7人):石元春、曾士迈、汪懋华、戴景瑞、李宁、康绍忠、李德发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9人):武维华、彭友良、李保国、李 宁、夏国良、张福锁、康绍忠、叶 德、巩志忠、韩鲁佳、李召虎、沈建忠、李洪文、孙传清、郭 岩、呙于明、王福军、黄冠华、刘金华长江学者讲座教授(6人):朱健康、杨贞标、丁守伟、伍国耀、PS Schnable、张 毅 千人计划(4人):张源辉、伍国耀、卢江、田汉勤(入选,未到岗)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6人):李胜利、段长青、韩建国、曹兵海、杨宁、秦应和 教育部创新团队(10个) 2004年:李保国团队 土壤-作物系统中的过程模型与应用2005年:张福锁团队 作物养分资源高效利用的根际调控机理2006年:康绍忠团队 农业节水与水资源高效利用2007年:刘志勇团队 主要农作物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2008年:沈建忠团队 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检测与控制技术2009年:呙于明团队 安全优质禽肉禽蛋高效生产的饲料营养新技术2010年:彭友良团队 重要作物病害控制的研究2011年:杨 宁团队 畜禽分子育种技术2012年:韩鲁佳团队 农业生物质利用的工程基础2013年:李洪文团队 保护性耕作技术与装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创新群体(6个) 2001年:李德发团队 动物营养学2002年:李 宁团队 畜禽基因组学与分子数量遗传学2004年:武维华团队 植物响应环境胁迫的信号传导及基因表达调控团分子机理2008年:张福锁团队 作物高效利用养分资源的根际调控机理2011年:巩志忠团队 植物响应逆境胁迫的分子调控机理2013年:康绍忠团队 农业水转化多过程驱动机制与效率提升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9人) 1994年:张福锁温家宝来访中国农业大学1995年:彭友良 李晓林 武维华1996年:李德发1997年:李 宁 康绍忠1998年:罗云波2000年:夏国良 张 勤2001年:孟庆翔2002年:杨 宁 杨 定 刘庆昌 巩志忠2003年:崔 胜 李大伟 沈建忠2004年:刘志勇 呙于明2005年:徐明良 谯仕彦2007年:孙传清 赵要风 郑世军2008年:李召虎 彩万志 杨汉春2009年:倪中福 申建波2010年:刘金华 金危危 郭 岩2011年:任东涛 黄冠华2012年:赖锦盛 杨淑华2013年:傅 缨 江正强

  • 郭 沛
  • 个人简历  教育状况  − 1996-1999: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农业经济管理专业,获得管理学博士学位  − 1993-1996: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农业经济管理专业,获得管理学硕士学位  − 1989-1993:北京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学院农村金融专业,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  − 2009年4月-2009年6月,日本农林中央金库综合研究所 访问学者  − 2007年8月-2008年9月,美国康奈尔大学应用经济系 访问学者  − 2002年11月-2004年5月,参加LEAD-China“环境与发展领导人才”培训项目  − 1996年5月至1997年12月,美国温洛克国际发展协会资助举办的“高级农业经济学博士”培训项目  工作经历  − 2009-至今: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副院长  − 2001-2008: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  − 1996-2001: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  − 赴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荷兰、日本、韩国、泰国、印度、巴西、非洲等多个国家或地区进行学术访问、考察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 1995年9月通过国家注册会计师考试,并于1999年4月获得全国注册会计师执业证书,曾在会计师事务所兼职工作两年  - 2009年被英文期刊Agricultural Finance Review聘为Editorial Advisory Board成员  - 2011年被英文期刊China Agricultural Economic Review聘为Associate Edior  著作论文  著作  − 2012年4月 副主编《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前沿问题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  − 2007年7月 副主编《中日农村金融发展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  − 2006年3月 主编《全球化与中国农业》,中国农业出版社  − 2005年11月 主编 《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案理分析》,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2005年11月 参与撰写《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制度变迁》,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2005年9月 参编《农业经济学》,山西经济出版社  − 2005年8月 参编《经贸与金融英语》,中国农业出版社  − 2005年5月 副主编《统筹城乡发展》, 中国农业出版社  − 2005年3月 副主编《2004年中国农村调研》,中国农业出版社  − 2004年12月 副主编《农村信用社改革操作指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2004年2月 主编《现代货币银行学》并撰写部分内容,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 2003年6月 副主编《证券投资学》并撰写部分内容,中国农业出版社  − 2002年10月 副主编《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与风险管理知识读本》撰写部分内容,中国物价出版社  − 2002年6月 参编《商业银行贷款风险分类与风险操作全书》撰写部分内容,中国民族大学出版社  − 2001年6月 校译《农业多边贸易谈判资料手册》,中国农业出版社  论文  − 2012,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合约交易费用生成机理及治理结构选择——基于威廉姆森的分析范式,农村金融研究,2012年第3期,2/2  − 2012,日本农业法人投资育成制度及对中国的启示,《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前沿问题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年4月,1/1  − 2012,Agriculture and the Wealth of Nations: 2010 CAER-IFPRI annual conference summary, China Agricultural Economic Review, 2011 Vol. 3 Iss: 2, pp.266 - 271, 1/3(通讯作者)  − 2011,贫困地区农村基础教育可及性与农民的主观幸福感,中国人口科学,2011年第5期,3/3  − 2011,中国区域财政支农投入:地区差异的度量与分解,中国农村经济,2011年第8期,3/3  − 2011,中国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影响——基于VAR模型的分析,农业技术经济,2011年第1期,2/2(通讯作者)  − 2010,农村地区小额信贷发放的影响因素分析——以山西省平遥县为例,新疆农垦经济,2010年第4期,2/2(通讯作者)  − 2009,Are the poor really more trustworthy? A micro-lending experiment,Agricultural Finance Review,Volume 69 No. 1  − 2009,Structure and Reform of Rural Finance in China, China Agricultural Economics Review,Volume 1, No.2  − 2008,Evolution of Rural Financial Market in China: An Institutional “Lock in” or Gradualism?,Savings and Development,Vol.4, 2/2  − 2007,农村民间金融组织规范化:基于合会的分析,《中日农村金融发展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年7月  − 2007,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基于内控制度的分析,农村金融研究,2007年第5期,1/2  − 2007,降低市场准入壁垒与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7年第4期, 1/1  − 2007,农村金融市场降低准入壁垒分析,银行家,2007年第5期,1/1  − 2006,Estimation on rural finance,《全球化与中国农业论文集》,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年3月  − 2006,农村市场与三农问题关系研究,《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课题研究报告汇编》,商务部市场建设司,1/1  − 2005,“中国农村金融组织发展与区域农业经济增长的关联性分析”,中国农业经济评论,2005 VOL.3 No. 3,2/2  − 2005,“乡村道路建设中的村民满意度分析”,和谐社会与农村发展(2005年中国青年农业经济学者年会论文集),2/2(通讯作者)  − 2005,“中国农村金融组织空间结构分析”,中国农村观察,2005年第2期,2/2(通讯作者)  − 2004,Enhancing Agrobiodiversity in China”, Proceedings of the 4th Session of the Workshop, Japan FAO Assiciation, 2004年10月20-22日,国际会议论文集,1/1  − 2004,"农村非正规金融规模估算",中国农村观察,2004年第2期,1/1  − 2004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of Rice Production in China", Proceedings of the 3rd Session of the Workshop, Japan FAO Association, 2004年1月21-23日,国际会议论文集,1/1  − 2003,"初探农村非正规金融",中华合作时报合作金融版,2003/11/25与2003/12/02,1/1  − 2003,"Re-thinking of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in China",LEAD巴西国际研讨会宣读论文,2003年11月,1/1  − 2003,"Trans-boundary Water Resource Management: Situation, Issues and Strategies", LEAD泰国国际研讨会宣读论文,2003年9月  − 2003,"农村非正规金融:内涵、利率、效率与规模",《中国农村金融改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3年8月,1/1  − 2003,"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与农村金融服务",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1月,1/1  − 2003,"加入WTO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及其政策建议",《东亚农业技术与合作论坛论文集》,2002年6月,1/1  − 2001,“农业水资源商品化机制研究”,2001年中国青年农业经济学者年会论文集,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07月,1/1  − 2001,"中国贫困农户小额信贷研究",社会科学,2001年第1期,1/1  − 2000,"台湾农会的金融业务及其启示",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0年第9期 ,1/1  − 1999,"小额信贷:直接为贫困人口提供信贷服务的创新方式",中国农村信用合作,1999年第5期,1/1  − 1999,“中国贫困农户小额信贷研究”,中国农业大学博士论文,1999年7月,1/1  科研项目  − 2012,主持教育部基本科研业务费课题“中国农村土地制度与政策研究”  − 2011,主持美国商务部与美国ILS公司委托课题“中国农地登记与发证技术援助研究”  − 2011,主持农业部经管司委托课题“我国县域金融服务的支撑体系研究”  − 2010,主持教育部基本科研业务费课题“中国农地登记的制度需求、操作模式、信息系统与国家战略研究”  − 2010,主持农业部经管司委托课题“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研究”  − 2010,主持国家发改委委托课题“住房制度改革与房地产市场调控”  − 2010,主持国家发改委委托课题“完善我国消费政策研究”  − 2009,主持国家发改委委托课题“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居民消费增长”  − 2009,主持国家发改委委托课题“完善住房制度促进居民消费”  − 2008,主持联合国粮农组织委托课题“中国农村土地登记制度试点项目基线调查分析”  − 2008,主持联合国粮农组织委托课题“中国农村土地登记制度试点项目能力建设研究”  − 2007,主持北京市教委课题“北京农产品商务信息收集及分析”  − 2006,主持商务部市场建设司“农村市场情况采集”项目并撰写调研报告  − 2005,主持科技部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课题“小城镇科技发展重大项目管理运行机制研究”  − 2005,主持农业部农业科技教育软科学研究课题“农业高技术产业化项目管理运行机制研究”  − 2005,主持商务部“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农村市场体系建设与三农关系问题研究”  − 2005,主持商务部市场建设司“农村市场情况采集”项目并撰写调研报告  − 2005,参加商务部“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促进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政策问题研究”  − 2005,参加(研究专家)财政部农业司“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第二阶段研究  − 2004,副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利率市场化对农业信贷供求主体的影响及其政策选择”  − 2004,主持科技部课题“星火计划管理运行机制和模式创新研究”之子课题“星火计划项目动态监测机制研究”  − 2003,参加德国诺曼基金会研究项目"中国农村义务教育投融资体制研究"  − 2003,副主持美国福特基金会研究项目"正规金融机构小额信贷、农民收入和缓解贫困"  − 2002,副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急项目"金融机构经营机制转换对农户融资的影响及其政策选择"  − 2002,副主持农业部软科学课题"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时期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创新研究"  − 2002,副主持北京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京郊农户融资行为实证研究"  − 2001,副主持农业部软科学课题"农户融资中的信用担保行为研究"  − 2001,参加农业部软科学课题"中国与欧盟国家农村金融机构的比较研究"  − 2001,副主持科技部软科学课题"北京市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研究"  − 1999,参加农业部软科学课题"中国农村税制改革研究",主要研究人员  − 1999,副主持农业部软科学课题"不同地区农户借贷行为及借入资金来源结构研究"  − 1998,主持完成美国福特基金会资助的博士研究课题"中国贫困农户小额信贷研究"  教学工作  − 本科生:讲授 “证券投资学”与“金融改革专题”。其中,"证券投资学"于2004年被评为首批“中国农业大学校级精品课"  − 硕士研究生:讲授“金融理论与实践”  − 工商管理硕士(MBA):讲授“金融学”  本科生课程"证券投资学"介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现代证券投资学的基本原理,掌握证券投资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学会用其理论分析现实的经济问题。该课程掌握的重点理论包括股票、债券、投资基金、证券发行和流通、证券交易所、投资的基本面和技术面分析,以及证券投资组合理论。主要内容如下:  前 言 基础知识  第一章 证券投资概述  第二章 股票  第三章 债券  第四章 投资基金  第五章 证券市场  第六章 证券投资基本面分析  第七章 证券投资技术面分析  第八章 证券市场监管  第九章 证券投资组合  第十章 证券投资策略  奖励及其他  所获奖励  − 2011年经济管理学院年终考核结果为“优秀”  − 2011年获得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优秀共产党员  − 2011年获得中国农业大学本科生“百篇优秀毕业论文”优秀指导教师奖  − 2010年获得中国农业大学“优秀教师”称号  − 2010年经济管理学院年终考核结果为“优秀”  − 2009年获得中国农业大学本科生“百篇优秀毕业论文”优秀指导教师奖  − 2006年经济管理学院年终考核结果为“优秀”  − 2006年获得中国农业大学本科生“百篇优秀毕业论文”优秀指导教师奖  − 2005年经济管理学院年终考核结果为“优秀”  − 2005年10月被评为“中国农业大学百年校庆先进个人”称号  − 2005年9月被评为“中国农业大学教育教学优秀教师奖”  − 2004年获得中国农业大学本科生“百篇优秀毕业论文”优秀指导教师奖  − 2001年度被评为中国农业大学“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优秀教师”  − 2000年度被评为中国农业大学“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优秀教师”  − 1999年副主持农业部软科学课题“不同地区农户借贷行为及借入资金来源结构研究”,农业部软科学研究二等奖  − 1998年被评为中国农业大学优秀班主任  社会工作  − 2008年10月被国际农业发展基金聘为国内咨询专家,赴新疆进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检查和支持研究  − 2007年3月及8月被国际农业发展基金聘为国际咨询专家,赴蒙古国进行扶贫项目检查和支持研究  − 2006年9月被联合国项目管理办公室聘为国际咨询专家,赴蒙古国进行扶贫项目评估  − 2006年1月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聘为国家项目主任助理,负责其“中国农村土地登记与发证试点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  − 2005年10月被国务院扶贫办外资项目管理中心聘为国内咨询专家,负责社区主导型发展项目试点研究工作  − 2005年9月被国际农业发展基金聘为国内咨询专家,负责中国农村金融改革项目研究  − 2004年7-9月被国际农业发展基金聘为国内咨询专家,负责四川东北部农业开发项目评估  − 2004年5月被国际农业发展基金聘为国内咨询专家,负责农村非正规金融项目研究  − 2003年9月被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项目”聘为国内长期咨询专家,负责有关消费者信贷和公司信贷的咨询工作  − 2002年4月、2001年1-2月及2000年10月被德国GFA公司聘为国内咨询专家,负责德国经济技术合作部(GTZ)在中国的援助项目“江西省山区可持续开发项目”小额信贷部分在项目区的设计、实施、改进、监控及效果评估等咨询工作  − 2001年3月被非洲开发银行聘为国际咨询专家(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派出),对非洲开发银行拟在赞比亚实施的“农业生产经营多样化”项目中的小额信贷部分提供可行性分析与项目具体设计等咨询工作,撰写的工作报告(英文)受到中国人民银行的好评  − 2000年7月被德国GFA公司聘为国内咨询专家,对GTZ在中国的援助项目“山西大同山区造林项目”进行社会经济分析和效果评估
  • 杨永青
  • 专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  职称:副教授  联系方式  电话:62732030  邮件:yangyongqing  通讯地址:生命科学研究中心1008
  • 韩 青
  • 个人简历  教育状况  1991年9月—1995年7月 山东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本科(获经济学学学位)  1997年9月—2000年7月山东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获管理学硕士学位)  2001年9月—2004年7月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获管理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95年7月—2001年7月 山东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工作(讲师)  2004年8月—2006年12月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  2007年1月—2011年12月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副教授  2012年1月—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教授  著作论文  著作  1、《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传递问题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年12月 专著  2、《中国农民素质报告-新型农民素质调查评估与分析》,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8年8月 参编  3、《中国主要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分析》,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年1月 参编  4、《2005中国农村科技发展报告》,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年7月 参编  5、《2004中国农民素质发展报告》,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年3月 参编  6、《2004中国农村科技发展报告》,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年3月 参编  论文  1. “The consistency of consumer’s stated preference and revealed preference: evidence from agricultural product market in China”, Journal of Faculty Agriculture Kyushu University Vol 57(1),2012 March (第一作者),SCI  2. “消费者对安全认证农产品的自述偏好与现实选择的一致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农村观察》2011年第4期(独立完成),CSSCI  3. “张掖灌区用水者协会参与灌溉管理对农户用水行为的影响”,《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第4期(第一作者),CSSCI  4.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实施对批发市场经营行为影响研究”,《中国流通经济》2010年第5期(第一作者)。  5. “张掖灌区用水户协会参与灌溉管理的节水效应及其影响因素”,2010年中国经济学年会会议宣读论文(第一作者)。  6. “中国不同地区水利建设投入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分析”,《技术经济》2010年第1期(第一作者)。  7. “参与式灌溉管理的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甘肃省张掖地区用水者协会发展的实证研究”,2009 China Agricultural Economic Review国际学术会议宣读论文(第一作者)  8. “京郊现代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经济效益分析”,《水利经济》2009年第6期(通讯作者)  9. “京郊现代农业节水灌溉技术运营绩效探析”,《技术经济》2009年第8期(第一作者)  10. “灌溉管理中的农户参与和激励机制:国际比较与借鉴”,《世界农业》2009年第6期(独立完成)  11. “消费者生鲜食品的质量信息认知和安全消费行为分析”,《农业技术经济》2008年第5期(第一作者),CSSCI  12. “食品消费行为和食品安全意识的城乡差异——基于中国三省市的实证分析”2008年全国中青年农业经济学者年会入选论文(第一作者)  13. “农民工就业培训需求与制度创新——对北京和宁波两地农民工的调查分析”,《中国农业经济评论》2006年Vol.4 No.3(独立完成)  14. “农户灌溉技术选择的激励机制——一种博弈视角的分析”,《农业技术经济》,2005年第6期(独立完成),CSSCI  15. “中国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应用的实证研究”,《中国农业经济评论》,2004年Vol.2 No.2(第一作者)  16. “农户灌溉技术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农村经济》2004年第1期(第一作者),CSSCI  17. “黄河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调研世界》2003年第1期(第一作者),CSSCI  18. “中国食物安全的实证研究”,《农业技术经济》2002年第5期(第一作者),CSSCI  19. “中国畜产品生产统计数据被高估了吗?—来自中国六省的畜产品消费调查”,《中国农村经济》2001年第1期, CSSCI  20. “我国蔬菜市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食物与营养》2000年第4期(第一作者)  21. “我国蔬菜批发市场建设初探”,《农业经济》2000年第11期(第一作者)  科研项目  三、科研项目  1、 《三网融合背景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科技远程教育需求与应用研究》,国家软科学研究项目 2010.05月-2011.06 主持  2、 《北京城乡居民生鲜品牌畜产品消费行为和消费趋势研究》,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 2011.01-2012.12 主持  3、 《农民的科技需求研究》,科技部星火计划,2010.05-2011.06 主持  4、 《中国参与式灌溉管理的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中国农业大学青年教师科研项目 2010.10-2011.06 主持  5、 《减贫的战略、经验与方法》综述与编译 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委托项目 2010.01-2010.10 主持  6、 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 2010.01-2013.12 参加  7、 《中国农田水利运营机制-基于区域差异的比较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2007.01-2009.12 主持  8、 《农产品质量信息传递效率研究》,2007.01-2008.06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前期专项主持  9、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实施效果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委托课题 2008.10-2009.10 主持  10、《都市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效益评价与运营机制研究》,北京市科委科技计划课题 2007.01-2009.06 主持  11、《新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研究》,农业部软科学研究课题 2005.01-2005.12主持  12、《农民科技创业知识读本》编写 科技部委托课题 主要负责人  13、《北方地区农业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影响因素与政策研究》,2003.06-2004.06农业部农业科技教育软科学课题 参加  14、21世纪30年代中国食物安全战略研究》,科技部委托课题 2002.01-2002.12参加  15、《中国城乡居民畜产品消费研究》,农业部畜牧局委托课题 2000.06-2001.06 参加  教学工作  讲授《发展经济学》、《公共财政学》、《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  奖励及其他  中国农业大学2007届本科生“百篇优秀毕业论文” 指导导师奖
  • 李秋艳
  • 专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  职称:副教授  联系方式  电话:62732334
  • 何秀荣
  • 个人简历  教育状况:1991年毕业于德国HOHENHEIM大学,获博士学位(农业经济);1985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系,获硕士学位(农业经济);1982年毕业于浙江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系,获学士学位(农业经济)  工作经历:现为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馆长,中国农业大学农产品市场研究中心主任,全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ALIS)农学文献信息中心主任、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山东农业大学)。1997-2001年任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1996-2001年兼任中国农业大学农产品市场研究中心副主任;1995-2000年兼任神内中国农牧经营研究中心副主任;1995-1997年任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1993-1995年任北京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学院农产品贸易系系主任;1976-1978年浙江省临安县插队知青。  著作论文  著作:  1、何秀荣 主编:中国农村政策要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何秀荣 主编:中国农业六十年大事记(1949-2009),《神农之魂 大地长歌》,金盾出版社,2009  3、柯炳生、何秀荣、田维明、陈洁等:WTO与非关税措施简明读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4、何秀荣、贾丁:欧盟农业政策支持体系及其政策含义,载:国外农业支持政策,秦富等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5、柯炳生、何秀荣、田维明 等:WTO与中国农业简明读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1月  6、何秀荣等译、田维明等校:FAO-农业多边贸易谈判手册,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译著)  7、何秀荣、王秀清、李平:非洲农产品市场和贸易,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8、何秀荣 主编: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农林经济管理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9、何秀荣、潘素文、李平:市场营销,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  10、毛达如、梁振兴、王树安、Marschner:北纬40℃机械化条件下冬小麦-夏玉米高产高效生产系统,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6,(第六部分执笔)  11、何秀荣、甘立平、任晋阳:农村信贷与税收,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5  12、何秀荣、张勤、李平、柯炳生:农场畜牧研究----方法与经济分析,美国温洛克国际农业发展协会、加拿大国际发展研究中心,1995(译著)  13、合作编纂:汉德农业词汇,科学出版社,1994  14、He Xiurong: Untersuchungen zur Betriebsgroessen von Getreidebaubetrieben der Provinz Jiangsu in der VR China,德国PETER LANG出版公司,1992(德文)  15、合作编纂:德汉农业词典,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2  论文:  1、何秀荣:公司农场:我国农业微观组织的未来选择?中国农村经济,2009No.11  2、Suwen Pan, Roderick M. Rejesus, Xiurong He:Does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Development Increase Per Capita Income in Rural China,China & World Economy,2009Vol.4. pp72-87  3、何秀荣:2009年我国经济动向的基本判断,中国禽业,2009No.5  4、何秀荣:中央一号文件为何强调“稳粮”?,时事报告,2009No.03 独立作者  5、Zhongyi JIANG & Xiurong He: The Rural Cooperative Medical System in China: Background, Development, Achievement &. Problems, China Agricultural Economic Review, 2008Vol.1  6、何秀荣:都市农业的发展、特征和成效,蔬菜,2008.06  7、何秀荣:现代农业中的农民与市场对接,载《求索中国特色现代农业之路》,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04  8、何秀荣:《中国农产品市场发育研究》书评,农业经济问题,2008No.02  9、Suwen Pan, Mark Welch, Samarendu Mohanty, Xiurong He:Distortions of Sino-US and Sino-EU Safeguard Agreements: Effects on World Textile Markets,China & World Economy,2007No.08 (SSCI收录:IDS Number: 195LI)  10、何秀荣、常莉萍、李梅、李冬梅、张红:研究生选拔制度设计与选拔质量,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增刊  11、何秀荣:评《入世以来中国农业发展与新一轮谈判》,经济研究,2006 No.10  12、何秀荣、郝媛媛:食品安全:差距有多大?,大生,2006 No.07  13、何秀荣:中国食物问题展望,日本农林统计调查[日文],2006 No.02  14、何秀荣:关于新农村建设的一些看法,通讯,2006 No.02  15、何秀荣:China's Grain Prospect in the near Future,日本农经学会2005年论文集,2005.07  16、何秀荣、祝宏辉:2004年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分析及对2005年的判断,调研世界,2005No.7  17、何秀荣:对华反倾销与非市场经济地位,农业经济问题,2005No.3  18、何秀荣、肖海峰、朱启荣、李鹏:中国国家层面的食物安全评估,中国农村观察,2004No.6 (收录于《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5No.2)  19、肖海峰、何秀荣、李鹏:中国城乡居民粮食安全的态度、风险承受能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农村经济,2004No.01 (收录于《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4No.3)  20、何秀荣、李平、张晓涛:阿根廷大豆产业发展与政府政策, 农业技术经济, 2004No.01  21、何秀荣:中国农业经济学会2003年学术研讨会综述,农业经济问题,2004No.01  22、何秀荣:发展农业对我国农民增收究竟有多大作用?---- 历史角度的观察和思考,人民网,2003.11.13 (中国乡镇企业2004No.01转载)  23、He Xiurong, Xiao Haifeng, Li Peng &. Zhu Qirong: China's Food Security, FAO Research Report, 2003.10 (研究报告)He Xiurong: Tropic Fruits Market, FAO report, 2003.09  24、Xiao Haifeng, He Xiurong &. Li Peng: Urban and Rural People's Attitude, Affordability towards Food Security Risks and Determinants in China,China Agricultural Economic Review, 2003.07  25、翟雪玲、何秀荣:日本农业支持水平与结构,调研世界,2003.06  26、何秀荣:美国、巴西、阿根廷大豆产业发展与政府政策,载:中国大豆产业发展研究,夏友富主编,中国商业出版社,2003.04  27、何秀荣: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研究方面的问题及建议,农业经济问题,2003.02  28、何秀荣:我国大豆的战略发展不能片面地强调普通大豆,中国农业展望,2002.08  29、何秀荣、Thomas Wahl: 中国农业贸易:最近二十年的变迁,中国农村经济,2002.07  30、何秀荣、Thomas Wahl、陈永福:中日农产品贸易争端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农业经济导刊,2002.07  31、He Xirong &. Thomas Wahl: China’s Agricultural Trade: From 1980 To 2000, working paper, 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 April 2002  32、He Xirong, Thomas Wahl & Chen Yongfu: Political Economic Analysis on Agricultural Trade Dispute betweeen China and Japan, working paper, 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 January 2002  33、何秀荣: 欧盟农业补贴政策,北京农村经济研究,2001.11
  • 夏朝晖
  • 专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  职称:副教授  联系方式  电话:62732576
  • 吴玮
  • 专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  职称:副教授  联系方式  电话:62732672
  • 任立明
  • 专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  职称:副教授  联系方式  电话:62734282
  • 戴蕴平
  • 专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  职称:副教授  联系方式  电话:66365342/1188
  • 赵毅强
  • 专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  职称:副教授  联系方式  邮件:yiqiangz
  • 侯云先
  • 个人简历  教育状况/工作经历  1981.09-1985.07 河南大学数学系本科  1985.07-1988.08 河南农业大学任教助教  1988.09-1991.07 河南农业大学农业工程系读硕士  1991.09-1991.10 河南农业大学任教助教  1991.11-1995.10 河南农业大学任教讲师  1995.11-1997.08 河南农业大学任教副教授  1997.09-2000.07 中国农业大学博士  2000.11-2002.11 上海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博士后  2002.12-2005.12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  2006.1-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著作论文  著作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3主编  《战略产业博弈分析》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8ISBN7-111-14741-3/F.2215 专著1/2  《预测方法与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8月ISBN7-04-017644-0教材 3/4  《小城镇现代服务业技术研究与开发》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10月ISBN7-5017-7134-0/F.5722专著(参编)  《现代企业管理概论》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5年2月ISBN7-81066-781-5教材(参编)  《“十一五”规划战略研究》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10月ISBN7-5304-3230-3专著(参编)  《应用数学》河南科技出版社 1993年教材(副主编)  《高等数学》河南科技出版社 1993年教材(参编)  《灰色系统理论及应用》中国科技出版社 1998年专著(参编)  《经济-管理-数学的结合与发展》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0年专著(参编)  论文  1.规划与博弈混合多层次模型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 2003年7月 1/2 (EI收录)  2.新兴产业保护中的两产品关税谈判模型 .系统工程学报 . 2004年10月 1/2  3.幼稚产业中市场价格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1年第6期 1/3  4.关税保护与非关税保护的定量研究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2) 1/3  5.WTO下的幼稚产业适度保护体系研究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2年2月 1/2  6.关税负效应的研究——海关与走私商博弈分析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1999(4) 1/5  7.博弈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数理统计与管理 . 2000年42/2  8.WTO下的幼稚产业适度保护体系研究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2年2月 1/2  9.两国产业保护非合作博弈分析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2年5期 1/3  10.走私抑制效应及反抑制效应分析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1年10月 1/2  11.确定配额下贸易保护的非合作博弈分析 .温州大学学报, 2002年4月 1/2  12.企业战略反应系统的研究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1年10月 2/2  13.关税抑制与反抑制效应博弈分析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年6期 1/2  14. Combinatorial Forecast Model For Development Needs Of Main Transportation Of Henan In 2000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Pte. Ltd. TCOTA'95,1994,1157-11611/2  15.中国粮食问题的现状与解决对策 .农业工程学报.1995年3期1/3  16.用改进的分解法预报玉米产量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1995年5期 1/1  17.产量预报中滑动平均法的改进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994年4期 1/3  18.用蒙特卡洛模拟分析及预测气象灾害对区域农业的影响 .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993年3期1/3  19.农业气象灾害定量指标研究 . 河南农业科学.1994年12期1/2  20.中观层次经济系统中的对策论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1994年VOL.10.SUPP 1/4  21.高等数学教学软件模块结构设计.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995年VOL.29.SUPP1/2  22. Study On Differential Grey Model ,ICIK95. DALIAN MARITIME University Publishing House.1995,875-8812/2  23.灰色多目标规划研究及应用 .灰色系统研究新进展.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102/2  24.河南省交通运输发展对策研究——交通运输发展对策研究预测专题报告 . 河南省交通运输发展对策研究.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1 3/4  25.河南省交通运输发展对策研究——结构分析与优化配置专题报告 . 河南省交通运输发展对策研究.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1  26.河南省交通运输发展组合预测 .河南省首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1/4  27.河南省交通运输系统综合分析与优化配置 . 河南省首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2/4  28.关税负效应的研究---海关与走私商博弈分析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1999年4期1/3  29.管理运筹学课程教学改革“3+2”模式研究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年12月 1/1  30.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技术壁垒攻守战略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 . 2004.2 1/3  31.小城镇政府管理信息化战略 .中国当代思想宝库 .工人出版社. 2004.7 2/3  32.战略产业演变机理及产业培育可行性分析 .资源产业.2005年2月ISSN1673-2464,CN11-3726/TD 2/4  33.A Grey-Markov-based model for forecasting the export volume of aquatic products in China2005年4月ISBN7-111-03973-4,11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MANAGEMENT, VOLS 1 AND 2 -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MANAGEMENT IN THE GLOBAL ECONOMY : 626-628, 20051/4(ISTP收录)  34.A hybrid model for forecasting aquatic products short-term price integrated wavelet neural network with genetic algorithm2005年8月ICNC2005,LNCS3611,ADVANCES IN NATURAL COMPUTATION, PT 2, PROCEEDINGS 352-360, 2005 3/5 (SCI,EI,ISTP收录)  35.WTO下战略农产品适度保护博弈分析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2005年8月ISSN1001-0068,CN23-1158/S1/4  36.我国小城镇发展综合评价实证分析/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8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河海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 2/4  37.我国小城镇产业聚集成因及问题分析.资源产业.2005年10月ISSN1673-2464,CN11-3726/TD2/4
  • 刘毅敏
  • 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职称:副教授
  • 陈丽梅
  • 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职称:副教授  联系方式  电话:62734687
  • 章家长
  • 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职称:副教授  联系方式  电话:62732838
  • 石师林
  • 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职称:副教授  联系方式  电话:62733771
  • 闫红
  • 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职称:副教授  联系方式  电话:62732654
  • 刘海虹
  • 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职称:副教授  联系方式  电话:62733081
  • 贾君镇
  • 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职称:副教授  联系方式  电话:62733081
  • 杜中
  • 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  职称:副教授  联系方式  电话:62733541
  • 王宝青
  • 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  职称:副教授  联系方式  电话:62732579
详细地址
  • 详细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17号
  • 电话:
    %u0030%u0031%u0030-%u0036%u0032%u0037%u0033%u0037%u0036%u0038%u0032
相关推荐
陕西师范大学师资好不好,陕西师范大学师资怎么样 四川理工学院师资好不好,四川理工学院师资怎么样 西南石油大学师资好不好,西南石油大学师资怎么样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师资好不好,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师资怎么样 伊犁师范学院师资好不好,伊犁师范学院师资怎么样
相关专题
[查看更多]
其他地区 热门标签 常见问题

本文内容和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公开信息,如有侵犯您的版权或著作权请速与我们联系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或给我们发邮件(1078189145@qq.com)), 我们承诺核实后工作时间1小时内删除;2、本文内容、观点以及数据是根据网站大数据算法得来,仅代表本站观点,我们不保证其绝对真实和数据可靠,仅做参考,勿引用做其他用途, 否则因此产生的一切损失和法律后果本站概不承担。3、本文排序、排版、内容组成、设计的知识产权(版权)为城帮网city12580.com所有;转载、引用本文数据内容、排序结果请注明来源“城帮网”, 且要有来源链接指向本文。全文转发或抓取、抄袭本文内容,我们将提起法律诉讼保障本网站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