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资讯 社保 办事指南 车主关注 旅游 交通 教育 专业 办理指南

北京大学

[切换城市]
北京站> 北京教育> 北京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信息

中国农业大学

英文名: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简称:“中国农大”,“CAU” 所在地:北京 院校代码:10019 类型:综合类

211工程985工程研究生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中管副部级高校
  • 中国农业大学师资怎么样, 中国农业大学师资好不好

据学校官网2016年9月信息显示,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640人,其中教授中农大烟台校区(含研究员)598人、副教授(含副研究员)842人。研究生导师1341人,其中博士生导师778人。学校有中国科学院院士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7人,“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5人,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5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 人选26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47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8人。聘请了包括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获得者、“DNA之父”James Watson 和我国杰出的农业科学家、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在内的一批国内外著名学者担任名誉教授和客座教授。 中国科学院院士(专职)(5人):石元春、李季伦、吴常信、陈文新、武维华 中国工程院院士(专职)(7人):石元春、曾士迈、汪懋华、戴景瑞、李宁、康绍忠、李德发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9人):武维华、彭友良、李保国、李 宁、夏国良、张福锁、康绍忠、叶 德、巩志忠、韩鲁佳、李召虎、沈建忠、李洪文、孙传清、郭 岩、呙于明、王福军、黄冠华、刘金华长江学者讲座教授(6人):朱健康、杨贞标、丁守伟、伍国耀、PS Schnable、张 毅 千人计划(4人):张源辉、伍国耀、卢江、田汉勤(入选,未到岗)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6人):李胜利、段长青、韩建国、曹兵海、杨宁、秦应和 教育部创新团队(10个) 2004年:李保国团队 土壤-作物系统中的过程模型与应用2005年:张福锁团队 作物养分资源高效利用的根际调控机理2006年:康绍忠团队 农业节水与水资源高效利用2007年:刘志勇团队 主要农作物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2008年:沈建忠团队 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检测与控制技术2009年:呙于明团队 安全优质禽肉禽蛋高效生产的饲料营养新技术2010年:彭友良团队 重要作物病害控制的研究2011年:杨 宁团队 畜禽分子育种技术2012年:韩鲁佳团队 农业生物质利用的工程基础2013年:李洪文团队 保护性耕作技术与装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创新群体(6个) 2001年:李德发团队 动物营养学2002年:李 宁团队 畜禽基因组学与分子数量遗传学2004年:武维华团队 植物响应环境胁迫的信号传导及基因表达调控团分子机理2008年:张福锁团队 作物高效利用养分资源的根际调控机理2011年:巩志忠团队 植物响应逆境胁迫的分子调控机理2013年:康绍忠团队 农业水转化多过程驱动机制与效率提升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9人) 1994年:张福锁温家宝来访中国农业大学1995年:彭友良 李晓林 武维华1996年:李德发1997年:李 宁 康绍忠1998年:罗云波2000年:夏国良 张 勤2001年:孟庆翔2002年:杨 宁 杨 定 刘庆昌 巩志忠2003年:崔 胜 李大伟 沈建忠2004年:刘志勇 呙于明2005年:徐明良 谯仕彦2007年:孙传清 赵要风 郑世军2008年:李召虎 彩万志 杨汉春2009年:倪中福 申建波2010年:刘金华 金危危 郭 岩2011年:任东涛 黄冠华2012年:赖锦盛 杨淑华2013年:傅 缨 江正强

  • 高丽红
  • 性别:女  系别:蔬菜学系  职称:教授  学位:博士  高丽红,女,生于1967年4月,1985—1989在西北农业大学完成大学学习任务,1989年7月毕业;1989—1994在南京农业大学完成硕士、博士课程学习,1994年7月博士毕业,专业领域为设施蔬菜高产栽培及逆境生理。1994年7月—1997年7月在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任教,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1997年7月—1999年4月在中国农业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工作,出站后留校任教。目前是蔬菜系教师,承担设施园艺学、无土栽培学和工厂化育苗等本科生课程和高级设施园艺学、设施园艺新技术等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工作;主要从事温室土壤生物修复、温室黄瓜水肥高效利用原理与技术研究。  办公电话:010-62732825  电子邮箱:gaolh@cau.edu.cn  办公地点:园艺楼636  社会职务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设施园艺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农业工程学会理事等  教学工作  本科教学:  主讲设施园艺学,无土栽培学和工厂化育苗技术3门课程  研究生教学:  主讲设施园艺新技术;参讲高级设施园艺学;  研究方向  设施园艺与无土栽培  1、温室土壤生物修复技术及相关机理研究  2、温室黄瓜水肥高效利用原理与技术研究  3、蔬菜无土栽培技术  课题项目主持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夏季填闲及秸秆还田对连作温室土壤质量修复机理研究(2010-2012)(资助号:30972034)  2.863计划面上项目:“农业生物质转化及菜田土壤地力修复技术研究”,子课题主持(2006AA10Z421)(2008-2010)  3.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资源高效利用型设施蔬菜安全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子课题主持,(2006-2010)(2006BAD07B04)  4.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蔬菜减蒸降耗种植管理节水技术集成与示范;子课题主持(2006-2010)(2007BAD69B06)  5.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都市型设施园艺生产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子课题主持,(2008-2010)(2008BADA6B03)  6.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设施结构提升及环境综合调控技术研究与示范;子课题主持(2007-2010)(2007BAD0005801)  7.现代农业技术体系北京市果类蔬菜创新团队,2009-2013  8.天津市农业成果转化与推广项目:蓟县设施蔬菜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示范与推广(2006-2008)(校方主持)  9.北京市科委项目:有机蔬菜农艺生产关键技术集成及产业化的研究与应用(子课题主持)(2006-2008)(D0706003040291)  10.农业部种植业司项目:设施园艺发展对策研究,2009  11.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都市型设施园艺和无土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子课题主持(2011BAD12B01,2011-2015)  12.水利部行业科技项目:石羊河流域温室节水调质高效灌溉技术研究,子课题主持,(2010-2012)(201001061)  参加课题:  1.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西北旱区特色经济作物节水调质高效灌溉理论与模式研究(2010-2013)(资助号:50939005)  2.973项目:园艺作物对亚适宜环境的代谢适应于调控机制研究(2009-2013)(2009CB11900)  3.农业部行业科技项目:微咸水资源安全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 ,(2011-2015)  论文著作SCI和EI论文  1.Yongqiang Tian,Xueyan Zhang,Jun Liu,Lihong Gao(通讯作者),Summer cover crop, residue management effects on the cucumber growth in intensive Chinese production systems: soil nutrients, microorganisms and nematodes,plant and soil , Publishen online , (2011)339:299-315  2.Yongqiang Tian,Juan Liu ,Xuhui Wang,Lihong Gao(通讯作者),Carbon mineralization in the soils under different cover crops and residue management in an intensive protected vegetable cultivation,《Scientia Horticulture》, (2011)127:198-206  3.Li-Hong Gao, Mei Qu, Hua-Zhong Ren, Xiao-Lei Sui, Qing-Yun Chen and Zhen-Xian Zhang* ,Structure, function, application and ecological benefit of single slope energy efficient solar greenhouse in China, Horttechnology,2010.  4.Tian Yong-qiang, Liu Jun, Zhang Xue-yan, Gao Li-hong(通讯作者), Effects of summer catch crop, residue management, soil temperature and water on the succeeding cucumber rhizosphere nitrogen mineralization in intensive production systems. Nutrient Cycling in Agroecosystems, 2010.88: 429-446.  5.韦彦,孙丽萍,王树忠王永泉,高丽红等,灌溉方式对日光温室黄瓜水分分配及硝态氮运移的影响,农业工程学报,2010年,vol 26(8),67-72  6.Yongqiang Tian,Xueyan Zhang, Jun Liu,Qing Chen, Lihong Gao(通讯作者),Microbial properties of rhizosphere soils as affected by rotation,grafting,and soil sterilization in intensive vegetable production systems. Scientia Horticulture ,2009(123),139-147  7.Yanfei Wu,Lihong Gao et al,Effect of different cultivation patterns on continuous cropping soil environment and cucumber growth,Acta Hort,2007,(761)547~554;  8.Yongqiang Tian, Liming Chen, Lihong Gao, Warren A. Dick*. Composting of waste paint sludge containing melamine resin as affected by nutrients and gypsum addition and microbial inoculation,Environmental Pollution,2012,  9.曹琦,王树忠,高丽红,张振贤等,交替隔沟灌溉对温室黄瓜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农业工程学报,2010年,vol 26(1)47-53  10.范凤翠,张立峰,李志宏,石玉芳,高丽红等,日光温室番茄控制土壤深层渗漏的灌水量指标,农业工程学报,2010年,vol 26(10)83-89  11.李元、高丽红*等,填闲作物对日光温室土壤环境作用效果比较研究,农业工程学报,2008,24(1):224~229  12.高丽,李红岭,王铁臣,孔祥悦,张振贤,高丽红,水氮耦合对日光温室黄瓜根系影响的机理初探,农业工程学报,2012(4)  核心期刊论文(近10年)  1.高丽红,张福墁,陈青君,不同类型黄瓜生长发育与环境因子关系,2000(3)Vol.5,《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高丽红,张福墁,日光温室黄瓜生产中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2000(1),Vol.31《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3.高丽红,陈青君,张福墁,不同黄瓜品种设施栽培生长发育的研究,2001,(1).Vol.16,《华北农学报》。  4.高丽红,陈青君,张福墁,不同类型黄瓜品种设施栽培的适应性研究 2002,(3) 中国蔬菜  5.尚庆茂,高丽红,蔬菜工厂化育苗的发展与技术需求,农业工程学报,2002,vol18(supp)  6.高丽红,张福墁,王绍辉,不同类型黄瓜品种在亚适温弱光下内源激素变化规律研究,农业工程学报,2002,vol18(supp)  7.刘军,高丽红*,黄延楠,日光温室两种茬口下番茄干物质及氮磷钾分配规律研究,中国农业科学,2004,vol37,No.9,1347~1351  8.刘军,高丽红*,黄延楠,日光温室不同温光环境下番茄对氮磷钾吸收规律研究,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4,vol.9,No.2,27~30。  9.刘军,高丽红*,黄延楠,日光温室不同茬口番茄对钙镁吸收分配规律的研究,华北农学报,2004,vol.9,No.2,27~30。  10.魏敏芝,张凯,高丽红*,陈青云:不同育苗基质对黄瓜穴盘苗质量的影响,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4第6期  11.刘军,高丽红*,黄延楠,两个番茄品种日光温室栽培养分吸收规律,中国蔬菜,2005(4),12-14  12.陈劲憬,曹之富,高丽红*等,不同基肥对日光温室土壤肥力、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6 vol 37(3),409-413  13.李元,高丽红*,吴艳飞等,夏季填闲作物对日光温室土壤环境的影响,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6 vol 37(3),531-534  14.吴艳飞,高丽红,李红岭,司力珊,李 元,张雪艳,连作温室夏季不同利用模式对黄瓜产量及土壤环境影响,中国农业科学,2006 vol39,No. 12  15.陈劲憬,曹之富,任华中,高丽红*,张福墁,长期施用不同基肥对日光温室土壤环境影响的研究,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7,15(1):37~41  16.刘军,曹之富,黄延南,高丽红*,日光温室黄瓜冬春茬栽培氮磷钾吸收特性研究,中国农业科学,2007,40(9),2109~2113  17.吴艳飞,张雪艳,李元,魏文杰,高丽红*,不同栽培模式对连作土壤环境和黄瓜产量的影响,园艺学报,2008,35(3):357~362  18.张雪艳,田永强、刘军,高丽红*,不同栽培制度下温室黄瓜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变化,应用生态学报,2009,20(4):829-835  19.张雪艳, 田永强, 刘军, 高丽红*. 不同栽培制度温室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群落的动态变化. 中国农业科学,2009,42(11):3972-3979  20.田永强,曹之富,张雪艳,郭文忠,梅秀云,高丽红(通讯作者),不同农艺措施下温室土壤酶活性的动态变化及其相关性分析,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9, 15(4):857-864  21.王实娟,王永泉,王树忠,张振贤,高丽红,水氮处理对日光温室不同茬口黄瓜风味品质的影响,华北农学报,2010,25(3):153-158  22.王晓卓,王永泉,王仲,徐凯,佟二建,高丽红* 不同水分管理对双根和单根嫁接黄瓜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中国蔬菜,2010(21):32-37  23.张雪艳,田永强,高艳明,高丽红*.温室黄瓜不同栽培制度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结构的影响,园艺学报,(2011)38(7):1317-1324.  24.刘娟,田永强,高丽红,夏季填闲作物及秸秆还田对日光温室连作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群落的动态变化,中国蔬菜,(2011)8: 12-16  25.张利东,高丽红,眭晓蕾(通讯作者),交替隔沟灌溉与施氮量日光温室黄瓜光合作用、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应用生态学报,2011,22( 9) : 2348-2354  26.杨志刚,崔世茂,陈之群,孔祥悦,高丽红(通讯作者)灌溉下限与嫁接方式对温室黄瓜根系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灌溉排水学报,2011,30(4):61-64  奖励情况学术方面获奖情况:(近10年)  (1)日光温室黄瓜优质高产理论基础和栽培技术研究,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第2名,2006年。  (2)蔬菜全覆盖栽培根层灌溉节水关键技术及配套设备集成研究与示范,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7名,2009年  (3)蔬菜产业化发展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获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进步2等奖,第5名,2010年;  (4)蔬菜高效灌溉施肥技术研究与推广,获2010年全国农牧渔业丰收2等奖,第3名  (5)“资源高效利用型设施蔬菜安全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2011年农业部神农中华农业科技1等奖,第5名  获得的荣誉:(近10年)  2001年,获得中国农业大学优秀教师称号;  2003年,获得中国农业大学优秀教师称号;  2004年,获得中国农业大学杰出教师称号;  2008年,获得中国农业大学师德标兵;  2009年,获得北京市教学名师;  2007年,主讲的《设施园艺学》获得北京市精品课程;
  • 郭仰东
  • 性别:男  系别:蔬菜学系  职称:教授  学位:博士  个人简历  2004-09 / 0000-00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2002-09 / 2004-08 日本农业研究院,日本学术振兴会研究员(JSPS)  2000-05 / 2002-09 TURKU大学,生物系,博士后研究学者  1996-03 / 2000-05 TURKU大学,生物系,研究助理,获哲学博士学位  1995-09 / 1996-03 HELSINKI大学,作物育种系,硕士课程  1994-11 / 1995-12 芬兰农业研究中心,育种研究所,研究学者  1990-07 / 1994-11 北京市海淀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实验室,助理农艺师  1986-09 / 1990-07 北京农学院,园艺系,本科学习,获学士学位  联系方式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邮编100193  办公室电话: 010-6273,4845(园艺楼 733 室)  电子邮件: yaguo@cau.edu.cn ; guoyangdong2004@sina.com  社会职务  科技部“十二五”农村领域科技计划评审专家  科技部重大国际合作项目评审专家  教育部、北京市、山西省科技奖评审专家  国家出版基金、中国政府出版奖评审专家  人事部留学回国基金评审专家  内蒙古农业大学兼职教授  中国植物学会种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委员会理事  中国作物学会种子分会理事  教学工作  主讲课程:  (1) 蔬菜生物技术 (研究生)  (2) 植物生物技术导论及实验 (本科生)  (3) Crop Applied Biotechnology(国外留学生英文课程)  (4) Sustainable Horticulture (中国-荷兰国际班英文授课)  (5) Modern Horticultural Sciences and Biotechnology (英文授课)  教材、著作:  (1) 郭仰东(主编),植物细胞组织培养实验教程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ISBN 978-7-81117-879-1(2009-12),24万字(2011年获得北京市精品教材奖励)  (2) 郭仰东(参编),植物细胞组织培养 (刘庆昌主编)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ISBN 978-7-81117-907-1(2010-01),52万字  (3) 郭仰东(参编),牧草倍性育种原理与技术 (周禾、王赟文主编)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ISBN 978-7-5655-0241-5 (2011),44万字  (4) 赵冰、郭仰东(主编),黄瓜生产百问百答,中国农业出版社 ISBN 978-7-109-12926-9(2008),25万字  (5) 赵冰、郭仰东(主编),新农村有机蔬菜生产实用手册,人民出版社,ISBN 978-7-01-008176-2(2009),31万字  (6) Pulli S, Guo Y-D (2003) Doubled Haploid Production In Crop Plants, A Manual. Maluszynski M, Kasha KJ, Forster BP, Szarejko I (eds) ISBN 1-4020-1544-5,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 The Netherlands (Chapter 2.22 and 2.26)  指导研究生:  目前指导博士、硕士研究生10余名。  每年招收博士、硕士研究生4-5名。欢迎有理想、勤奋好学的同学报考。  研究方向主要开展蔬菜、草坪草等园艺作物品质调控、逆境生理相关生物技术研究。迄今在“Journal of Pineal Research”, "New Phytologist”、“Plant Physiology”、“中国农业科学”等刊物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 SCI 收录3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9项。  (1) 重要蔬菜生长发育逆境生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  (2) 重要蔬菜品质相关生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  (3) 种子萌发生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  (4) 草坪草和能源草逆境生理及分子生物学研究。  (5) 开展油酰卵磷脂基因及转化研究。  科研项目:  目前主持、参加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项目、863项目、科技支撑项目、转基因重大专项、行业科技专项、博士点基金、北京市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等。  论文著作  回国后发表的文章(部分)  1) Zhang N, Zhao B, Zhang H-J, Weeda S, Yang C, Yang Z-C, Ren S and Guo Y-D * (2012) Melatonin promotes water stress tolerance, lateral root formation and seed germination in cucumber (Cucumis sativus L.). Journal of Pineal Research ( Doi:10.1111/j.1600-079X.2012.01015.x. Correspondence author ) ( IF=5.9 )  2) Qin Y, Huang YY, Pulli S, Guo Y-D * (2012) Comparison of anther and microspore culture in androgenic embryogenesis and regeneration of broccoli (Brassica oleracea var. italica) African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 (Accepted)  3) Ren SX, Li H, Whitehead B, Guo Y-D *, Atalay A, Parry J(2012)Salt tolerance in soybean WF-7 is partially regulated by ABA and ROS signaling and involves withholding toxic Cl- ions from aerial tissues. Plant Cell Reports (Accepted, Correspondence author)  4) Ren SX, Weeda S, Akande O, Guo Y-D *, Rutto L, Mebrahtu T (2011) Drought tolerance and AFLP-based genetic diversity in purslane. Journal of Biotech Research, 3:51-61 (Correspondence author)  5) Fu QS, Zhao B, Wang XW, Wang YJ, Guo Y-D *.(2011)The responses of morphological trait, leaf ultrastructure, photosynthetic and bi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tomato to differential light availabilities.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10 (12): 1887-1897 (Correspondence author)  6) Fu QS, Cheng L, Guo Y-D, Turgeon R. (2011) Phloem loading, xylem water transport, and the evolution of herbs. Plant Physiology 157:1518-1527(IF=6.5)  7) Liu L-S, Li R, Zhao Y-Q, Wen C-L, Guo Y-D. (2011)High efficiency regeneration and genetic stability analysis of somatic clones in Gynura bicolor DC. African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 10 (51) 10380-10386 (Correspondence author)  8) Niu JH; Guo QX; Jian H; Chen CL; Yang D; Liu Q; Guo Y-D (2011) Rapid detection of Meloidogyne spp. by LAMP assay in soil and roots. Crop Protection. 30 (8): 1063-1069  9) Fu Q.S., Zhao B., Wang Y.J., Guo Y.-D *. (2010) Stomatal development and associated photosynthetic performance of capsicum in response to differential light availabilities. Photosynthetica 48:189-198 (Correspondence author)  10) Liu XW, Liu LY, Guo Y-D, Ren HZ (2011) Alleviating Effect of Exogenous Nitric Oxide in Cucumber Seedling against Chilling Stress. African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 10: 4380-4386  11) Niu JH, Jian H, Xu JM, Guo Y-D, Liu Q (2010) RNAi technology extends its reach: Engineering plant resistance against harmful eukaryotes. African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 9: 7573-7582  12) Yu Y, Zhao YQ, Zhao B, Ren S, Guo Y-D * (2011)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of hyperhydricity of in vitro regeneration in Brassica oleracea var. italica. Canadi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 91:1-7 (Correspondence author)  13) Yu Y, Liu L-S, Zhao Y-Q, Yang P, Zhao B, Guo Y-D *(2010)A highly efficient in vitro plant regeneration and Agrobacterium-mediated transformation of Brassica oleracea var. botrytis. New Zealand Journal of Crop and Horticultural Science 38: (4) 1-11 (Correspondence author)  14) Xing Y., Yu Y., Luo X., Zhang J.-N., Guo Y.-D. *(2010)High efficiency organogenesis and analysis of genetic stability of the regenerants in Solanum melongena. Biologia Plantarum 54 (2): 231-236 (Correspondence author)  15) Guo Y-D, Hisano H, Shimamoto Y, Yamada T (2009) Transformation of androgenic-derived Festulolium plants (Lolium perenne L. x Festuca pratensis Huds.) by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Plant Cell, Tissue and Organ Culture 96: 219-227  16) Yuan AP, Hou AB, Zhang FY & Guo Y-D * (2008) Inheritance and effects of the photoperiod sensitivity in foxtail millet (Setaria italica P. Beauv). Hereditas 145:147-153 (Correspondence author)  17) Qin Y, Li HL, Guo Y-D* (2007) High-frequency embryogenesis, regeneration of broccoli (Brassica oleracea var. italica) and analysis of genetic stability by RAPD. Scientia Horticulturae 111: 203-208 (Correspondence author)  18) Qin Y., Gao L.H., Pulli S., Guo Y.-D.* (2006) Shoot differentiation, regeneration of cauliflower and analysis of somaclonal variation by RAPD. Hereditas 143: 91-98 (Correspondence author)  19) Guo Y-D, Mizukami Y, Yamada T (2005) Genetic characterization of androgenic progeny derived from Lolium perenne x Festuca pratensis cultivars. New Phytologist 166: 455-464  奖励情况 日本学术振兴会( JSPS )研究计划(2002-2004)  中国农业大学校聘特聘教授启动计划(2005-2007)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5-2008)  中国农业大学优秀班主任(2006)  中国农业大学优秀教师(2007,2009)
  • 李志芳
  • 性别:女  系别:蔬菜学系  职称:副教授  学位:博士  个人简历  1995-2008任中国农业大学讲师、副教授。  1986-1990年于原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学习。本科教育。  2000-2002年于意大利地中海农业研究院获理学硕士学位。  2003-2008年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获理学博士学位。  2003年9月德国柏林欧盟食品安全控制机制研讨会。  2006年11-12月 意大利地中海农业研究院有机农业技术远程培训研讨。  2005年7月-10月 德国霍恩海姆大学 有机农业土壤肥力,访问学者。  2007年2月-12月德国霍恩海姆大学 有机农业土壤肥力,访问学者。  2007年6月德国施拜尔食品安全检测研究所访问,  2007年8月法国根际研究第二届国际研讨会。  2007年12月-2008年2月奥地利Boku 大学根际研究方法 访问学者。  联系方式Tel: ++86(10)62733923  Fax:++86(10)62733830  E-mail:zhifangli7@cau.edu.cn  教学工作  蔬菜栽培学概论,稀特蔬菜栽培学,蔬菜品质学,蔬菜栽培生物学观察与栽培技术训练。  研究方向:有机农业土壤肥力恢复,有机蔬菜栽培生理,蔬菜安全生产保障体系。  课题项目  1、植体覆盖生态效应研究。  2、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  3、密云水库集雨区常规果园向有机果园转换。  4、有机认证与HACCP结合的食品加工质量控制体系建立。  论文著作  1.李志芳.意大利南部有机冬小麦地三叶草植体覆盖技术研究,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Vol. 24 No.12 2003。  2.李志芳.有机农业能否养活全世界、意大利西西里岛的一个有机农场,中华合作时报,2003年9月  3.李志芳.世界有机农业发展现状,农业环境与发展,Vol.1,2002  4. 李志芳.有机农业土壤氮素流失与防止措施,农业环境科学学报,Vol.21 No.1 2002  5.李志芳.蕨菜高产优质栽培,农业新技术,2002  7.李显军,吴文良,李志芳.中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中国农业科学,2005  8.New eco-compatible technologies of durum wheat production: a case study on winter wheat living mulch by sub clover in Southern Italy. CIHEAM-IAMB. (Database: AGRIS 2003/10-2004/06).  9.李志芳, 朱春茂, 吴文良, 隋新华. 2008.白三叶草根瘤菌基因型共生固氮的潜力及干旱限制因素.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8 接收.  10.Schlegel I., Zhifang L., von Schenck zu Schweinsberg-Mickan M., Schulz R., Müller T.2006. Purchasable and on farm produced plant based organic fertilisers: I. N-turnover and net N-mineralisation in incubation experiments. VDLUFA Kongressband 2006 Freiburg. 62/2007:409-412  《稀特蔬菜种类与栽培技术》,2000年 中国林业出版社。主编。  《有机认证与HACCP结合的食品加工质量控制体系》 李志芳 郭春敏 李显军主编 2006年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地中海地区水资源-面向21世纪的主要挑战》。2008年。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李志芳 胡茜 高尚宾主译。  奖励情况  优秀班主任
  • 曲梅
  • 性别:女  系别:蔬菜学系  职称: 副教授  学位:博士
  • 石正强
  • 性别:男  系别:蔬菜学系  职称: 副教授  学位:博士
  • 眭晓蕾
  • 性别:女  系别:蔬菜学系  职称:副教授  学位:博士  个人简历  1991.9~1995.7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本科  1995.9~1998.7中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蔬菜系硕士研究生  2003.9~2006.6中国农业大学蔬菜系在职攻读博士  1998.7~2006.12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蔬菜系讲师  2006.12~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蔬菜系副教授  联系方式  电话:(010)62734371(O)/4373(L)  E-mail: sui-office@cau.edu.cn suixiaolei2006@sina.com  通讯地址:北京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100193)  中国农业大学(西区)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蔬菜系  社会职务  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大白菜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园艺学会,会员  教学工作  本科生学位课程《园艺植物栽培学》,专业选修课程《稀有蔬菜生产与食用》;研究生学位课《高级蔬菜生理学》。  研究方向  设施果类蔬菜光合作用对非生物逆境响应的分子机理研究;  设施果类蔬菜光合产物合成、运转及韧皮部卸载路径及其分子机制,与质外体卸载相关的单糖、双糖转运蛋白基因克隆与功能解析等研究。  课题项目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72169)、转基因专项子课题(2009ZX08009-064B);参加973项目,农业部行业科技项目,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等。  论文著作  (自2007年,*通讯作者)  1.Huang HY, Wahng ZY, Chen JT, Zhao WC, Li X, Wang HY, Zhang ZX, Sui XL*. An efficient cucumber (Cucumis sativus L.) protoplast isolation and transient expression system. Scientia Horticulturae, 2012, 在线.  2. Sui XL, Meng FZ, Wang HY, Wei YX, Li RF, Wang ZY, Hu LP, Wang SH, Zhang ZX. Molecular cloning, characteristics and low temperature response of raffinose synthase gene in cucumis sativus L. Journal of plant physiology, 2012, 169:1883-1891  3. Zhang LD, Gao LH, Zhang LX, Wang SZ, Sui XL*, Zhang ZX, Alternate furrow irrigation and nitrogen level effects on migration of water and nitrate nitrogen in soil and root growth of cucumber in solar-greenhouse. Scientia Horticulturae, 2012, 138: 43-49  4. Sui XL,Mao SL, Wang LH, Zhang BX, and Zhang ZX. Effect of low light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hotosynthesis and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during leaf development of sweet pepper.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formerly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2012,11(10),1633-1643  5. Sui XL, Sun JL, Wang SH, Li W, Hu LP, Meng FZ, Fan YY, Zhang ZX. Photosynthetic induction in leaves of two cucumber genotypes differing in sensitivity to low-light stress. African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 2011, 10(12):2238-2247.  6. Wang SH, Sui XL, Hu LP, Sun JL, Wei YX, Zhang ZX , Effects of exogenous abscisic acid treatment cucumber seeds on seedling growth and water stress tolerances,New Zealand Journal of Crop and Horticultural Science, 2010, 38(1): 7-18  7. Zhao WC, Wang SH, Li X, Huang HY, Sui XL, Zhang ZX. Molecular clon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light-regulation and circadian-rhythm of the VDE gene promoter from zingiber officinale. Plant Cell Rep, 2012, 31: 1381-1392  8. Gao LH, Qu M, Ren HZ, Sui XL, Chen QY, Zhang ZX, Structure, function, application and ecological benefit of single-slope, energy- efficient solar greenhouse in China. HortTechnology. 2010,20: 626-631  9. Li W, Sui XL, Gao LH, Ren HZ, Zhang ZX, Effect of Rapid Dehydration on Photosynthetic and Fluorescent Properties of Cucumber Leaves Detached from Low Light Treated Seedlings, 2009,European Journal of Horticultural Science. 2009,74 (5). 210–217.  10. Hu LP, Meng FZ, Wang SH, Sui XL, Li W, Wei YX, Sun JL, Zhang ZX. Changes in carbohydrate levels and their metabolic enzymes in leaves, phloem sap and mesocarp during cucumber (Cucumis sativus L.) fruit development. Scientia Horticulturae, 2009 (121) 131-137  11. Guan QZ, Guo YH, Sui XL, Li W, Zhang ZX, Changes in photosynthetic capacity and antioxidant enzymatic systems in micropropagated Zingiber officinale plantlets during their acclimatization, photosynthetica, 2008,46(2):193-201  12. Meng FZ, Hu LP, Wang SH, Sui XL, Li W, Wei YX, Sun JL, Zhang ZX. Effects of exogenous abscisic acid (ABA) applications on cucumber seedling leaf carbohydrate metabolism under low temperature. Plant Growth Regulation, 2008, 56:233–244  13. 张利东,高丽红,张柳霞,王树忠,眭晓蕾(通讯作者),张振贤. 交替隔沟灌溉与施氮量日光温室黄瓜光合作用,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应用生态学报,2011, 22( 9) : 2348-2354  14. 眭晓蕾、朱莉、高丽红、范艳艳,王芳,王树忠、张振贤. 京郊主要蔬菜产品器官硝酸盐与亚硝酸盐含量评价与分析,食品科学,2011, 32(4):167-173  15. 肖文静、孙建磊、王绍辉、孙惠慧、王虹云、眭晓蕾(通讯作者)、张振贤等. 适度水分胁迫提高黄瓜幼苗光合作用弱光适应性,园艺学报,2010,37(9):1439-1448  16. 眭晓蕾,毛胜利,王立浩,李伟,张宝玺,张振贤. 辣椒幼苗叶片解剖特征及光合特性对弱光的响应,园艺学报,2009,36(2):195-208  17. 司力珊,高丽红,于恩晶,孙丽萍,眭晓蕾(通讯作者). 整枝方式对日光温室甜椒(彩色)光合特性及干物质分配的影响,中国蔬菜,2009 (14) : 33 – 3  18. 眭晓蕾,毛胜利,王立浩,李伟,张宝玺,张振贤. 失水胁迫下辣椒幼苗离体叶片光合作用对弱光的响应,园艺学报,2008,35(7):987-994  19. 眭晓蕾,毛胜利,王立浩,李伟,张宝玺,张振贤. 低温对弱光影响甜椒光合作用的胁迫效应,核农学报,2008,22(6):880~886  20. 于恩晶,司力珊,范艳艳,王芳,眭晓蕾(通讯作者). 日光温室不同彩色甜椒品种比较试验,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8,26(5):471-473  21. 眭晓蕾,毛胜利,王立浩,张宝玺,张振贤. 弱光条件下辣椒幼苗叶片的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特性,园艺学报,2007,34(3):615-622  22. 眭晓蕾,张宝玺,张振贤,毛胜利,王立浩等. 不同品种辣椒幼苗光合与呼吸对弱光的响应.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7,15(2):
  • 张小兰
  • 性别:女  系别:蔬菜学系  职称: 副教授  学位:博士  个人简历  2011.02 - 今,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蔬菜系,副教授, 博士生导师  2007.09 - 2011.02 美国加州理工大学生物系,博士后  2002.08 - 2007.08 美国佐治亚大学植物生物系,博士  1999.09 - 2002.07 中国农业大学蔬菜系,硕士  1995.09 -1999.07 中国农业大学蔬菜系,学士  联系方式  Telephone: 010-62732102  Email: zhxiaolan@cau.edu.cn  社会职务  教学工作  2012年春季-今, 中国农大国际学院, Biology, 155人,本科生,纯英文教学  2011年春季-今, 中国农大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蔬菜专业英语, 25人, 研究生  研究方向:蔬菜分子发育学  课题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HANABA TARANU (HAN) 调控植物茎尖与花发育的分子机理研究 (31171399),2012-2015,50 万元, 主持人, 进行中  [2]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黄瓜的分子发育学研究(NCET-11-0190), 2012-2014, 50 万元, 主持人, 进行中  [3] 国家“973”计划项目(2012CB113900):主要蔬菜重要品质性状形成的遗传机理与分子改良, 2012-2016,94万元, 参加,进行中  [4] 中国农业大学人才引进科研启动项目:利用激光显微切割技术和RNA-SEQ研究黄瓜杂种优势的分子机理, 2011-2014,50万元, 主持人,进行中  [5]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资助:黄瓜性别决定的分之机理(2011JS067),2011-2012,10万元, 主持人, 进行中  论文著作  1. 谭 峥,郭 芳,杨福强,刘丽英,张小兰,任华中. (2012). 拟南芥中异源过表达黄瓜CsTRY 基因对表皮毛的抑制作用. 园 艺 学 报39 (1):91-100.  2. Roeder, A.H.K., Tarr, P.T., Tobin C., Zhang, X., Chickarmane V., Cunha A., Meyerowitz E.M. (2011). Computational morphodynamics: integrating development over space and time. Nature Reviews Molecular Cell Biology 12, 1-8.  3. Brooks, L., 3rd, Strable, J., Zhang, X., Ohtsu, K., Zhou, R., Sarkar A., Hargreaves, S., Elshire, R.J., Eudy, D., Pawlowska, T., Ware, D., Janick-Buckner, D., Buckner, B., Timmermans, M.C., Schnable, P.S., Nettleton, D., and Scanlon, M.J. (2009). Microdissection of shoot meristem functional domains. PLoS Genet 5, e1000476.  4. Zhang, X., Madi, S., Borsuk, L., Nettleton, D., Elshire, R.J., Buckner, B., Janick-Buckner, D., Beck, J., Timmermans, M., Schnable, P.S., and Scanlon, M.J. (2007). Laser microdissection of narrow sheath mutant maize uncovers novel gene expression in the shoot apical meristem. PLoS Genet 3, e101.  该文入选美国Maize GDB网站2007年7月的“Hot Paper”推荐  5. Ohtsu, K., Smith, M.B., Emrich, S.J., Borsuk, L.A., Zhou, R., Chen, T., Zhang, X., Timmermans, M.C., Beck, J., Buckner, B., Janick-Buckner, D., Nettleton, D., Scanlon, M.J., and Schnable, P.S. (2007). Global gene expression analysis of the shoot apical meristem of maize (Zea mays L.). Plant J 52, 391-404.  该文入选2007年的Faculty of 1000 Biology推荐:  6. Henderson, D.C., Zhang, X., Brooks, L., 3rd, and Scanlon, M.J. (2006). RAGGED SEEDLING2 is required for expression of KANADI2 and REVOLUTA homologues in the maize shoot apex. Genesis 44, 372-382.  7. Zhang, X.,* Li, X.,* Marshall, J.B., Zhong, C.X., and Dawe, R.K. (2005). Phosphoserines on maize CENTROMERIC HISTONE H3 and histone H3 demarcate the centromere and pericentromere during chromosome segregation. Plant Cell 17, 572-583. *: 共同一作  该文入选美国Maize GDB网站2007年7月的“Hot Paper”推荐  8. Dawe, R.K., Richardson, E.A., and Zhang, X. (2005). The simple ultrastructure of the maize kinetochore fits a two-domain model. Cytogenet Genome Res 109, 128-133.  9. 于红梅 , 龚元石, 李子忠 , 张小兰. (2004). 不同水氮管理对苋菜和菠菜的产量及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10 (3) : 302  奖励情况  2011年入选教育部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006年:最佳学术报告一等奖“Laser microdissection-microarray analyses of maize meristems implicate hormonal and signalling networks during NARROW SHEATH1 Function”,美国佐治亚大学植物系。  2006年:Palfrey Research Grant “Laser microdissection-microarray analyses of maize leaf developmental mutants: narrow sheath1”, 美国佐治亚大学植物系。
  • 赵冰
  • 性别:男  系别:蔬菜学系  职称:副教授  学位:博士  赵冰,男,1969年4月出生于山西太原,1991年7月毕业于山西农业大学园艺系蔬菜专业,获得农学学士学位;1994年7月毕业于山西农业大学园艺系蔬菜专业,获得农学硕士学位,导师为张述英教授;1994年9月进入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系攻读博士学位,导师为国内著名的植物营养学家毛达如教授(中国农业大学首任校长)和长江学者张福锁教授,1997年6月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获得农学博士学位。  2001年9月任中国农业大学蔬菜系副教授,2007年12月任中国农业大学蔬菜系一级副教授。2007年至2010年兼任德国洪堡大学欧盟项目DOCUMAP副教授。1994年至1998年参加国家杰出人才基金“专一性根分泌物在植物适应营养胁迫中的作用”,1998年至2001年参加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作物根层氮素动态及其生物调控机理的研究”等研究工作。  近年来先后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题“穴盘苗工厂化关键技术研究(2007~2010)”, 主持天津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项目“山药新品种引进及无公害高效栽培示范体系的建立(2005-2007)”。主要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参加农业部结构调整重大技术研究项目1项,参加欧盟国际合作项目Asia-Link Programme1项。至今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发明专利7项,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中国农业科学等国内核心刊物发表论文20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篇,第一作者或主编、副主编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技术性专著36部(本人撰写480万字)。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证书号:2009-J-251-2-13-R05),这也是山药领域成果首次获得国家奖,同时创造了中国农业大学园艺学科自1995年合校以来在国家三大科技奖上的历史最好成绩。  近年来,也积极进行蔬菜低温干旱弱光等逆境生理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工作,如对青花菜脯氨酸脱氢酶的基因进行了克隆及功能鉴定,对影响花椰菜农杆菌介导转化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对具有重要农业经济价值的蔬菜纤维素合成酶基因的氨基酸序列进行了系统的进化分析。  联系电话: 62734095(办)  电子邮件:zhaocau@163.com , zhaobing@cau.edu.cn  教学工作主讲:蔬菜栽培学各论(面向全院本科生)  主讲:素食文化(面向全校本科生以及学院路共同体)  研究方向:蔬菜栽培学,蔬菜育种学 课题项目:目前主持和参加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项目 论文著作 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3篇  奖励情况 都市型设施园艺栽培模式创新及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五,这是山药领域成果首次获得国家奖,也是我校园艺学科目前在国家奖上的历史最好排名。
  • 崔山
  • 性别:男  系别:观赏园艺与园林系  职称: 副教授
  • 马男
  • 性别:男  系别:观赏园艺与园林系  职称:副教授  学位:博士  学历  1997年—2001年,中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系,本科/学士  2001年—2006年,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系,研究生/博士  职历  2006年—2009年,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园艺学科,博士后  2009年至今,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系,讲师、副教授  Tel: 010-62732787; 01062733115  Fax: 010-62733603  Email: ma_nan@cau.edu.cn  教学工作  观赏植物生理实验,本科生,主讲  观赏植物采后生理与技术,本科生,参讲  研究方向月季花朵开放品质形成与维持的激素调节生理  课题项目  1)月季切花乙烯受体Rh-ETR3转录后调节机制解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2010.01-2012.12,主持。  2)月季乙烯受体Rh-ETR3在花朵开放中的转录调节模式分析。中国博士后基金,2006.01-2008.12,主持。  3)月季花朵开放品质形成与保持的乙烯调控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12.01-2016.12,主要参加。  论文著作  Ma N, Xue J, Li Y, Liu X, Dai F, Jia W, Luo Y, Gao J. 2008. Rh-PIP2;1, a rose aquaporin gene, is involved in ethylene-regulated petal expansion. Plant Physiol 148: 894-907.  Ma N, Tan H, Liu X, Xue J, Li Y, Gao J. 2006. Transcriptional regulation of ethylene receptor and CTR genes involved in ethylene-induced flower opening in cut rose (Rosa hybrida) cv. Samantha. J Exp Bot 57: 2763-2773.  Ma N, Cai L, Lu W, Tan H, Gao J. 2005. Exogenous ethylene influences flower opening of cut roses (Rosa hybrida) by regulating the genes encoding ethylene biosynthesis enzymes. Sci China C Ser 35: 434-444.  奖励情况  月季采后花朵开放及其调节的分子生理机制,2011,教育部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第二完成人。  《观赏植物采后生理与技术》本科生课程,2010,国家精品课程,第七参讲人。  北京奥运会颁奖礼仪用花工作荣誉个人,2008,北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北京花卉协会、北京奥运花卉配送中心。
  • 刘青林
  • 性别:男  系别:观赏园艺与园林系  职称:副教授  学位:博士  个人简历  1979-09 / 1982-07 就读于陕西省农林学校林业专业  1982-07 / 1993-08 在陕西省西安植物园工作  1986-06/ 1986-12 在日本京都府立植物园进修  1989-09 / 1992-07 在北京林业大学攻读园林植物专业硕士研究生,获农学硕士学位  1993-09-00 / 1996-07 在北京林业大学攻读园林植物专业博士研究生,获农学博士学位  1996-09-00 / 1998-07 在中国农业大学园艺学部做博士后研究  1998-07-00 / 2006-04 在中国农业大学园林园艺与园林学系工作  2000-01 在以色列参加现代花卉生产培训  2001-07 / 2001-12 在瑞典、丹麦、法国、比利时、荷兰等国考察,并在比利时根特大学参加百合生物多样性学术研讨会  2005-09 参加国际园艺学会在美国加州召开的第4届国际月季研究与栽培学术研讨会  电话/传真:010-62733545  电子邮件: liuql@cau.edu.cn qinglinliu@hotmail.com  通讯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100094  办公地点: 中国农业大学西校区科研楼938号  社会职务  中国园艺学会命名登录委员会委员(秘书)  中国花卉协会梅花蜡梅分会常务理事  北京园林学会园林植物专业委员会委员  国际园艺学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会员  教学工作  1. 讲授《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56学时,本科必修课)  2. 讲授《高级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32学时,研究生学位课)  3. 主讲《园林植物分类学》(32学时,本科选修课)  4. 主讲《园林植物品种分类学》(32学时,研究生选修课)  研究方向  1. 园林植物遗传资源及其多样性  2.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  3. 园林植物组织培养与分子育种。  课题项目1. 主持 农业部专题——百合新品种DUS测试技术及标准(编号95农-11-02-09,1999-2003)  2. 主持 科技部863课题——四倍体刺槐、二乔刺槐苗木组培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编号2001AA244071,2001-2003;编号2003AA244070,2004—2005)  3. 主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月季ETR1基因的转化及其抗衰老切花种质的创新(编号30371012,2004—2006)  4. 主持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无花粉重瓣百合种质创新的分子途径(编号6042015,2004—2006)  论文著作  1. 刘青林,李莲梅.鹅掌楸苗期生长过程分析.西北植物学报,1988,8(5):98~99  2. 刘青林,田砚亭,吴涤新. 花卉的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2,14(2):90~97  3. 刘青林.植物园的现代化之管见.见:张治明主编.中国植物园(第1期).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5~17  4. 刘青林,刘西俊,王淑燕.中国花卉育种的进展.中国植物园(第1期).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73~77  5. 吴涤新,刘青林.几种自然干花花材品质的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4,16(1):110~113  6. 刘青林,吴涤新,田砚亭. 鸢尾体细胞无性系的建立与变异.西北植物学报,1994,14(4):267~272  7. Liu Qinglin, Wu Dixin, Tian Yanting. Preliminary report on induced mutation of iris somaclones. Acta Horticulturae,1995, 404: 91~94  8. 刘青林,陈俊愉.发展有中国特色的花卉业.见:中国花卉协会编.抓住机遇,共创明天─1994年海峡两岸花卉发展交流研讨会论文精选.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93~99  9. 刘青林,陈俊愉.梅的研究进展.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5,17(增1):88~95  10. 刘青林.梅花起源与品种演化问题初探.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6,18(2):78~82  11. 刘青林,陈俊愉.观赏植物花器官主要观赏性状的遗传与改良—文献综述. 园艺学报,1998,25(1):81~86  12. 刘青林,冯颖.园林植物多样性与首都绿化梅花.北京园林,1998,(1):19~20  13. 刘青林,赵会恩. 试论观赏植物品种分类的标准与单位.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8,20(2):67~71  14. Liu Qinglin, Chen Junyu. Effect of pollen mentor, growth regulator and embryo culture on interspecific hybridization of Prunus mume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9,21(2):54~60  15. 刘青林,陈俊愉.RAPD在梅花亲缘关系研究中的应用.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9,21(2):81~85  16. 刘青林,陈青华,陈俊愉.梅花愈伤组织培养研究初报.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9,21(2):100~105  17. 刘青林,白双义.观赏植物采后育种的理论、方法与进展.见:高俊平,姜伟贤主编.中国花卉科技20年.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127~132  18. 刘青林,陈俊愉.梅花研究的现状与展望.见:高俊平,姜伟贤主编.中国花卉科技20年.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574~585  19. 郑玉梅,刘青林.微型月季的离体培养与快繁.见:陈俊愉主编.中国花卉(I)--首届中国花卉种苗(球)繁育推广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96~101  20. 黄海帆,刘青林.影响樱花离体培养不定芽发生的因素.见:陈俊愉主编.中国花卉(I)--首届中国花卉种苗(球)繁育推广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106~110  21. 刘青林. 陈俊愉与梅花.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1, 23 (特刊): 11~15  奖励情况:授权专利:刘青林,白双义
  • 任华中
  • 性别:男  系别:蔬菜学系  职称:教授  学位:博士  个人简历  1986年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系蔬菜专业,获农学学士学位;  1989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蔬菜系,获农学硕士学位;  2003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获工学博士学位;  1989年7月,于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与蔬菜系工作至今。  办公电话:62731009  E-mail:renhuazhong@cau.edu.cn  单位: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蔬菜系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邮编:100094  社会职务  中国园艺学会设施园艺分委员会理事  中国绿色食品协会 理事  教学工作  本科生课程:  园艺植物栽培学  蔬菜栽培学  西甜瓜生产与鉴赏  研究生课程:  蔬菜学Seminar  蔬菜学专业英语  研究方向:黄瓜遗传育种与栽培生理  课题项目  北方设施蔬菜高效节能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科技支撑,2011-2015)  园艺作物对设施环境变化的应答机理与生长发育调(973项目, 2009-2013)  北京市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北京市农业局, 2010-2011)  黄瓜优良雌性系育种技术研究与新品种选育(科技支撑, 2007-2010)  都市型设施园艺生产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科技支撑, 2007-2010)  资源高效利用型设施蔬菜安全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科技支撑,2006-2010)  优质多抗专用黄瓜育种技术研究及新品种选育(科技支撑,2006-2010)  都市蔬菜产业水肥高效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都市农业学科群建设项目,2007-2009)  设施蔬菜生产管理技术培训(北京市农业局项目, 2007-2008)  黄瓜等级规格(农业部行业标准制定项目,2006-2008)  观光蔬菜新品种引进与示范(北京市招标项目, 2006-2007)  温室果菜水分运移规律研究(北京市农业局项目,2008-2010)  利用抗性砧木嫁接防治番茄根结线虫病技术试验与示范(北京市农委项目,2006-2007)  出口型黄瓜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无公害生产关键技术的研究(农业部重大专项,2006-2008)  园艺作物连作障碍综合控制技术研究与示范(科技攻关,2003-2005)  设施蔬菜现代化栽培技术体系研究与产业化示范(科技攻关,2003-2005)  包头市九原区现代蔬菜产业规划(包头市九原区政府项目,2007)  论文著作  Xingwang Liu, Lei Wang, Liying Liu, Yangdong Guo and Huazhong Ren. Cloning and Expression Analysis of Glutathion Reductase Gene from Cucumber(Cucumis sativus.L.) Treatment by Exogenous Nitric Oxide in Response to Low Temperature Stress. African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 2012( in press)  谭峥, 张小兰, 郭芳, 杨福强, 刘丽英, 任华中. 拟南芥中异源过表达黄瓜CsTRY 基因对表皮毛的抑制作用. 园艺学报, 2012,39(1):91-100  郭芳, 谭峥, 刘兴旺, 刘丽英, 任华中. 黄瓜Cs-ppc基因的组织表达分析及光强对其在叶片中转录水平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11,26(5):21-24  米国全, 刘丽英, 金宝燕, 张振贤, 任华中. 两种生态型黄瓜幼苗光系统I抗氧化酶对弱光的响应. 华北农学报, 2011, 26(4):86-90  Xingwang Liu, Lei Wang, Liying Liu, Yangdong Guo and Huazhong Ren. Alleviating Effect of Exogenous Nitric Oxide in Cucumber Seedling against Chilling Stress. African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 2011, 10(21):4380-4386  米国全, 刘丽英, 金宝燕, 张振贤, 任华中. 弱光对不同生态型黄瓜幼苗光合速率及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11, 26(1):146-150  Li-Hong Gao, Mei Qu, Hua-Zhong Ren, Xiao-Lei Sui, Qing-Yun Chen, and Zhen-Xian Zhang. Structure, Function, Application, and Ecological Benefit of a Single-slope, Energy-efficient Solar Greenhouse in China. HortTechnology, 2010, 20(3): 626-631  王磊, 刘兴旺, 金宝燕, 陈明远, 张雷, 任华中. 水杨酸提高黄瓜低温耐受性的生理及CATmRNA基因响应机制. 华北农学报, 2010,25(3):92-96  LiYing Liu, LiuSheng Duan, ZhaoHu Li, JiaChang Zhang, GuoQuan Mi, ZhenXian zhang, Huazhong Ren. Cucumber (Cucumis sativus L.) Over-expressing Cold-induced Transcriptome ICE1 Exhibits Changed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and Enhances Chilling Tolerance. Scientia Horticulturae, 2010, 124:29-33  W. Li, X.L. Sui, L.H. Gao, H.Z. Ren, Z.X. Zhang. Effect of Rapid Dehydration on Photosynthetic and Fluorescent Properties of Cucumber Leaves Detached from Low Light Treated Seedlings. Europ. J. Hort. Sci., 2009, 74 (5):210-217  杨福强, 李琳, 李明远, 刘丽英, 任华中. 中国刺瘤型黄瓜种质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的AFLP分析. 西北农业学报, 2009, 18(6):205-211  李琳, 杨福强, 王树忠, 赵景文, 任华中. 常规灌溉条件下两种生长型黄瓜灌溉水分配及利用效率的研究. 华北农学报, 2009, 24(Supp):281-285  G.Q. Mi, L.Y. Liu, J.W. Dang, Z.X. Zhang, H.Z. Ren. Identification of low-light induced genes in cucumber (Cucumis sativus) seedlings by 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 Scientia Horticulturae, 2008, 117:89-94  陈小燕, 王璐, 王永泉, 孙奂明, 任华中. 常规灌溉条件下嫁接和增施氮肥对温室黄瓜耗水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08, 19(12):2656-2660  陈小燕, 王璐, 司力珊, 王树忠, 赵景文, 任华中. 常规灌溉条件下自根和嫁接黄瓜灌溉水分配的研究. 灌溉排水学报, 2008, 27(3):41-44  陈小燕, 陈怀勐, 王璐, 王树忠, 任华中. 嫁接和自根黄瓜灌溉水分配和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 西北农业学报, 2008, 17(6):130-135  王璐, 陈小燕, 张力, 陈怀勐, 任华中. 不同因素对黄瓜未受精子房胚状体诱导的影响. 西北农业学报, 2008, 17(4):267-270  袁丽萍, 司力珊, 张力, 陈怀勐, 米国全, 任华中. 水氮耦合供应对温室番茄果实硝酸盐累积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08 (5):33-35  袁丽萍, 米国全, 赵灵芝, 任华中. 水氮耦合供应对日光温室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08 (2):69-72  陈怀勐, 葛春生, 王立府, 张雷, 陈文才, 任华中, 张振贤. 日光温室大蒜越冬栽培关键技术. 中国蔬菜, 2008 (6) : 43-44  李元, 司力珊, 张雪艳, 田永强, 郭瑞英, 任华中, 高丽红. 填闲作物对日光温室土壤环境作用效果比较研究. 农业工程学报, 2008, 24(1):224-229  邓莲, 赵灵芝, 刘丽英, 任华中. 抗南方根结线虫不同番茄砧木田间综合评价. 中国蔬菜, 2007(6):13-16  陈劲憬, 曹之富, 任华中, 高丽红, 张福墁. 长期施用不同基肥对日光温室土壤环境的影响研究.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7, 15(1):37-41  尤彩霞, 陈清, 任华中, 郝洁, 林志超, 袁承前. 不同有机肥及有机无机配施对日光温室黄瓜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土壤学报, 2006, 43(3):521-523  尤彩霞, 陈清, 王真, 张福墁, 任华中. 不同有机肥对日光温室黄瓜土壤氮运移影响的研究. 土壤肥料, 2006 (2):52-55  奖励情况  “观光蔬菜景观创意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获中国农学会2009年“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三等奖(第3完成人)  “日光温室黄瓜优质高产理论基础和栽培技术”获北京市2007年科技进步三等奖(第3完成人
  • 沈火林
  • 性别:男  系别:蔬菜学系  职称: 教授  学位:博士  个人简历  1982.9—1986.6 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蔬菜专业,获学士学位  2004,2010 获硕士、博士学位  1986.7—至今 北京农业大学蔬菜系,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  1996 —至今 中国农业大学蔬菜系主任  2006 --至今 中国农业大学寿光实验站站长  联系方式:010-62732831  Email:SHL1606@cau.edu.cn  社会职务  中国园艺学会理事  2004-XX,年绿色食品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北京蔬菜学会常务理事  2005-XXX,无公害食品专家咨询委员  《中国瓜菜》常务编委  全国蔬菜标准化委员会委员  教学工作  主讲本科生《园艺植物育种学》  主讲研究生学位课《高级蔬菜育种学》、《园艺植物育种理论与实践》  研究方向辣椒、番茄、芹菜、甜瓜等蔬菜遗传育种与生物技术应用研究  课题项目  目前主持项目:  1、主持人,自然基金项目“利用非对称性融合获得芹菜胞质雄性不育系的研究”,2005年,项目号30471179  2、主持人,农业部结构调整重大项目专项“出口型蔬菜新品种选育及其配套无公害关键技术的研究”,04-06-02B,2004-2006  3、主持人,农业部948项目“芹菜特异种质资源引进”,项目编号: 2003-Z28B-11, 2004.1-2007.12  4、参加人,北京市农委项目“绿色保健型蔬菜新品种试验示范”,已结题(2002年6-2004年6月),编号20020202  5、副主持,北京市农委项目“芦笋品种筛选及种株快速繁殖技术示范”,2004-2005,编号20040204  6、主持,横向合作项目“蔬菜新品种选育及其产业化研究”。  7、主持,天津市校合作项目:耐贮运硬果型番茄品种种子国产化与产业化技术开发,2006年7月-2009年7月,50万,编号0604100  8、主要参加,上海市登山计划重大项目:优质安全青菜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项目编号06DE19104,子课题经费50万,2006年-2008年。  9、参加“十一五”支撑计划,优质多抗专用蔬菜育种技术研究及新品种选育  10、参加“十一五”863项目:茄果类蔬菜作物抗病、优质多基因高效聚合技术研究  11、主参,海淀区科学技术委员会项目“甜瓜利用雌性系选育杂交种及其配套技术研究”,2008年 1月至 2010 年 6 月,编号k2008094  12、主持,北京市教委项目,都市蔬菜新品种选育关键技术研究,2008年  13、参加,甜椒雄性不育育种技术研究与新品种选育,2008BADB1B04,2008-2010  14、主持,甜瓜雌性系杂交品种中试与示范,科技部农业成果转化资金项目,2009GB23600508, 2009-2011年  15、参加,支撑计划:设施专用甜辣椒高效育种技术研究与新品种选育,2009BADB8B01  16、主持国家自然基金:辣椒育性恢复基因诱导表达的重要候选基因克隆与功能分析,2011-2013,31071806。  17、主持国家自然基金“辣椒PRF-PPR基因对育性调控机理的研究”31171972,2012-2015。  18、现代农业产业创新体系北京市果类蔬菜创新团队岗位专家。  论文著作  一、论文(2001年以来)  14、利用雄性不育选育农大082辣椒新品种,中国蔬菜,2005,(10/11):43-44  15、番茄叶片生长发育过程中糖代谢,华北农学报,2005,20(Suppl):135~139  16、高温胁迫对不结球白菜幼苗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华北农学报,2005,20(5)  17、胞质雄性不育和核雄性不育辣椒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华北农学报,2006,21(1)  18、芹菜耐寒性初步鉴定.中国农学通报,2006,22(2):316~319  19、鲜食番茄果实中番茄红素含量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遗传,2006,28(4)  20、番茄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糖的代谢,华北农学报,2006,21(3):51-56  21、高温胁迫对芹菜幼苗生长用生理指标的影响.中国农学通报,2006,22(5)  22、防御酶活性、木质素和总酚含量与辣椒抗CMV的关系,中国农学通报,2006,22(5)  23、果实成熟过程中细胞壁多糖的变化. 北方园艺,2006(5)  24、番茄耐高温胁迫能力鉴定方法的研究. 西北农业学报,2006,15(6):114-120  25、黄瓜花叶病毒诱导辣椒抗病性的生化研究. 西北农业学报,2006,15(6):221-224  26、不结球白菜品种耐高温胁迫与内源激素的关系. 江苏农业科学,2006(6)  27、芦笋嫩茎增殖培养对生根影响的研究,华北农学报,2006,21(增):46-49  28、芹菜胚性愈伤的诱导及高频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中国蔬菜,2006(11):6-9  29、辣椒果实成熟过程中硬度及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 华北农学报,2006,21(6)  30、胡萝卜黄色突变体遗传及表现研究,园艺学报,2006(4):856-858  31、辣椒DH群体果实性状的分离及与F2群体的比较.中国农学通报,2006(12)(已接收)  32、辣椒花药培养单倍体育种技术研究进展.辣椒杂志,2006(3):1-5  33、利用悬浮系获得芹菜原生质体并再生完整植株的研究.园艺学报,2007,34(3)  34、大葱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花药和花粉发育的细胞学比较研究,中国瓜菜,2007(2  35、不结球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成胚影响因素的研究.华北农学报,2007,22(5)  36、不同辣椒品系果实发育过程中糖含量和蔗糖代谢酶活性的变化.华北农学报,2007,22(增):82-85  37、不结球白菜小孢子胚成苗及倍性变异研究.华北农学报,2007,22(增):200-203  38、番茄分子标记开发进展,分子育种进展,2007,5(6):130-138  39、胡萝卜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生理生化特性的比较分析,中国瓜菜,2008(1)  40、果实成熟软化过程中主要相关酶作用的研究进展,北方园艺,2008(1)  41、不同硬度辣椒品系果实组织结构与细胞壁物质含量测定,西北农业学报2008,17(1):150-156  42、Changes in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Related to Firmness during Fruit Development of Pepper (Capsicum annuum L). European journal of horticultural science,2008,73(4):155-161,ISSN 1611-4426(SCI)  43、辣椒胞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内源激素含量的比较.西北植物学报,2008,28(9)  44、Genetics of flesh color and nucleotide sequence analysis of hytoene synthase gene 1 in a yellow-fruited tomato accession PI114490. Scientia Horticulturae, 118 (2008) 20  45、辐射花粉授粉诱导厚皮甜瓜单倍体的研究,华北农学报, 2008(增):1-6  46、芹菜与CMS胡萝卜原生质体非对称性融合的初步研究,园艺学报,2009)  47、辣椒离体植株再生及其变异的SSR检测,中国蔬菜,2009)  48、厚皮甜瓜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中国瓜菜,2009(5)  49、用雌性系配制的甜瓜新品种‘寿研1号’及其指纹图谱,园艺学报,2009年  50、辣椒CMS育性恢复相关基因cDNA文库构建,园艺学报,2009年  51、Genetic variation in tomato populations from four breeding programs revealed by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nd simple sequence repeat markers.Scientia Horticulturae 122 (2009)  52、Sources for Heat-Stable Resistance to Southern Root-Knot Nematode(Meloidogyne incognita) in Solanum lycopersicum.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2009, 8(6): 697-702  53、辣椒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华北农学报,2009,24(增):62-67  54、辣椒育性恢复相关基因消减文库的质量分析,华北农学报,2009,24(6):161-164  55、芹菜黄化突变体的遗传及生长表现研究.华北农学报,2010,25(增):119-122  56、辣椒恢复基因SSR标记定位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中国瓜菜,2010,23(5)  57、辣椒花器官发育MADS-box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园艺学报,2010,37(10)  58、丝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SSR 与SRAP 分析,中国瓜菜,2010(2):1-4  59、Discovery of intron polymorphisms in cultivated tomato using both tomato and Arabidopsis genomic information.Theor Appl Genet,2010, 121  60、采用indel和SSR标记分析番茄品种基因组DNA多态性.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1,16(2):34-42  61、Expression Analysis of Restorer Alleles-Induced Genes in Pepper.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2011.10(7): 1010-1015(SCI)  62、Genetic diversity in Apium graveolens and related species revealed by SRAP and SSR markers. Scientia Horticulturae,129 (2011):1  奖励情况  1、“农大40号新品种推广”,1994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  2、荣获中国农业大学1994、1998-1999年度先进工作者  3、中国农业大学2003-2004、2010年度优秀教师  4、第九届中国农学会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004年  5、授权发明专利2项  6、农大99-23辣椒通过山西省品种审定,2003年  7、农大082辣椒通过山西省品种审定,2005年  8、“硬果型耐贮运番茄新品种的选育”,2006年通过教育部主持的成果鉴定,结论为“国内领先水平”, 鉴字[教SW2006] 第 026 号  9、农大308番茄品种通过山西省品种审定(2007年)  10、农大503辣椒品种通过山西省品种审定(2008年)  11、“甜瓜雌性系选育及利用研究”2--8年通过教育部主等的成果鉴定,结论为“国际选进水平”。  12、农大508甜椒,2009年通过山西省审定(2009)  13、农大610甜椒,2009年通过山西省审定(2009)  14、农大9921辣椒,2009年通过山西省审定(2009)  15、农大723辣椒、农大818辣椒于2010年通过山西省品种审定  16、“辣椒雄性不育种质创新与中寿12号新品种选育”2010年4月20日通过教育部主持的成果鉴定,结论为“国际先进水平”鉴字[教PP2010]第006号。
  • 杨文才
  • 博士, 教授  办 公 室:园艺楼735, 电话:010-62734136  实 验 室:园艺楼737, 电话:010-62731841  传 真:010-62733404  电子邮箱:yangwencai@cau.edu.cn  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蔬菜学系  邮 编:100193  学习经历  1990年, 江苏农学院(现扬州大学农学院)农学系, 农学学士。  1993年,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作物所, 农学硕士。  2000年, 美国Auburn大学农学与土壤系, 博士。  工作经历  1993.07-1996.08,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实习研究员。  1996.09-1997.03,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2000.06-2001.06, 美国Rochester大学生物系, 博士后。  2001.06-2005.11, 美国Ohio州立大学园艺和作物科学系/OARDC, 博士后, Research Associate。  2005.12-2007.12,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蔬菜学系, 副教授。  2008.01-,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蔬菜学系, 教授。  社会职务  北京蔬菜学会理事  教学工作  讲课:  本科生课程 —《分子生物学导论》、《蔬菜育种各论》。  研究生课程 —《高级蔬菜育种学》、《蔬菜科学研究进展》、《蔬菜学研究专题》。  学生培养:  本科生科研训练/毕业实习 — 每年2-3名, 欢迎有志于科研的同学来本实验室开展探索性的研究工作。  研究生招生与培养 — 每年招硕士和博士生各1-2名, 考生必须具有较好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知识和熟练的分子操作技能, 优先考虑能针对下面的研究方向提出自己的研究兴趣及研究计划的考生。  研究方向  以番茄等蔬菜作物为研究对象, 重点研究抗病性分子遗传和果实品质形成的分子机理, 并建立分子标记辅助聚合育种体系。具体内容包括:(1)番茄疮痂病抗性分子机理及调控机制;(2)番茄果实外观和营养品质形成的分子机理;(3)其它优异基因的鉴定、分离和功能分析;(4)分子标记辅助聚合育种;(5)蔬菜基因组学。  课题项目  在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973、863、北京现代农业体系等  论文著作  近五年发表的论文和书稿(*通讯作者)  番茄作物:  2012年(含已接受)  1. Wei JL(研究生), Hu XR, Yang JJ, Yang WC*. 2012. Identification of single-copy orthologous genes between Physalis and Solanum lycopersicum and analysis of genetic diversity in Physalis using molecular markers. PLoS ONE 7(11): e50164.  2. Wang YL, Yang WC, Zhang W, Qing H, Feng M, Shen HL. 2012. Mapping of a heat-stable gene for resistance to southern root-knot nematode in Solanum lycopersicum. Plant Mol Biol Rep (online)  3. The Tomato Genome Consortium. 2012. The tomato genome sequence provides insights into fleshy fruit evolution. Nature 485:635-641.  4. Hu XR, Wang H, Chen J, and Yang WC*. 2012. Genetic diversity of Argentina tomato varieties revealed by morphological traits, simple sequence repeat, and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markers. Pak J Bot 44(2):485-492.  5. Pei CC(研究生), Wang H, Zhang JY, Wang YY, Francis DM, and Yang WC*. 2012. Fine mapping and analysis of a candidate gene in tomato accession PI128216 conferring hypersensitive resistance to bacterial spot race T3. Theor Appl Genet 124:533-542.  2011年  1. 孙会军, 刘小茜, 李文慧, 杨文才*. 2011. 番茄材料LA1589抗疮痂病T3小种基因初步定位.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34(6):65-69.  2. 孙会军, 张洁云, 王园园, Jay W. Scott, David M. Francis, 杨文才*. 2011. 番茄疮痂病T3小种抗性的QTL分析. 园艺学报 38(12):2297-2308.  3. Wang H (研究生), Hutton SF, Robbins MD, Sim SC, Scott JW, Yang WC, Jones JB, Francis DM. 2011. Molecular Mapping of Hypersensitive Resistance from Tomato cv. Hawaii 7981 to Xanthomonas perforans race T3. Phytopathology 101:1217-1223.  4. Sun WY (本科生), Zhao WY, Wang YY, Pei CC, Yang WC*. 2011. Natural variation of Pto and Fen genes and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for resistance to bacterial speck in tomato. Agric Sci China 10(6):827-837.  5. Robbins MD, Sim SC, Yang WC, Van Deynze A, van der Knaap E, Joobeur T, and Francis DM. 2011. Mapping and linkage disequilibrium analysis with a genome-wide collection of SNPs that detect polymorphism in cultivated tomato. J Exp Bot 62 (6): 1831-1845.  6. 申璐(本科生), 沈火林, 柴敏, 王银磊, 杨文才*. 2011. 采用InDel和SSR标记分析番茄品种基因组DNA多态性,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16(2):34-42.  2010年  1. Wang YY(研究生), Chen J, Francis DM, Shen HL, Wu TT, and Yang WC*. 2010. Discovery of intron polymorphisms in cultivated tomato using both tomato and Arabidopsis genomic information. Theor Appl Genet 121(7): 1199-1207.  2. Hutton SF, Scott JW, Yang WC, Sim SC, Francis DM, Jones JB. 2010. Identification of QTL associated with resistance to bacterial spot race T4 in tomato. Theor Appl Genet 121(7):1275-1287.  3. Shen L(本科生), Shen HL, Chai M, Wang YL, and Yang WC*. 2010. Genomic DNA diversity in tomato varieties revealed by Indel and SSR markers. HortScience 45(8):S183. (Abstr.)  2009年  1. 张晓敏(研究生), David M. Francis, 杨文才*. 2009. 我国部分番茄主栽品种抗疮痂病评价和标记辅助选择, 华北农学报 24(4):183-187.  2. Wu WW(本科生), Shen HL, and Yang WC*. 2009. Sources for heat-stable resistance to southern root-knot nematode in Solanum lycopersicum. Agric Sci China 8:697-702.  3. Chen J(研究生), Wang H, Shen HL, Chai M, Li JS, Qi MF, Yang WC*. 2009. Genetic variation in tomato populations from four breeding programs revealed by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nd simple sequence repeat markers. Sci Hortic 122:6-16.  4. Mueller LA et al. 2009. A Snapshot of the Emerging Tomato Genome Sequence. Plant Gen. 2:78-92.  5. 裴成成(本科生), 汪晓峰, 杨文才*. 2009. 水胁迫对不同番茄品种种子萌发的影响, 种子 28(2):71-73.  2008年  1. Yuan DJ(研究生), Chen J, Shen HL, and Yang WC*. 2008. Genetics of flesh color and nucleotide sequence analysis of phytoene synthase gene 1 in a yellow-fruited tomato accession PI114490. Sci Hortic 118:20-24.  2. Darrigues A, Yang WC, and Francis DM. 2008. DNA-microarray detection of molecular markers for improving color and nutritional quality in tomato. Acta Hort. 789:241-248.  其他蔬菜作物: 2009-2012年:中文11篇, 英文3篇。  奖励情况  1. 中国农业大学本科生“百篇优秀毕业论文(设计)”优秀指导教师(2008届、2011届)  2. 2008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  3. 教育部成果鉴定两项(2008、2010年)  4. 中国农业大学2012年度优秀教师
  • 王倩
  • 性别:女  系别:蔬菜学系  职称: 教授  学位:博士  个人简历  1984年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系蔬菜专业,获农学学士学位;  1989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蔬菜系,获农学硕士学位;  2002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获农学博士学位;  1996年6月,于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与蔬菜系工作至今。  办公电话:62732823  E-mail:wangq@cau.edu.cn  单位: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蔬菜系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邮编:100094  教学工作  本科生课程:  田间技术实验  蔬菜良种繁育  研究生课程:  蔬菜研究专题  研究方向:蔬菜栽培生理
  • 张振贤
  • 性别:男  系别:蔬菜学系  职称:教授  学位:博士  联系方式  Tel:010-62731952(O)  Tel:010-62734373(L)  E-mail:Zhangzx@cau.edu.cn;或Zhangzx56@sina.com  地址:北京圆明园西路2号(100193),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Addrss:  Department of Vegetable Science,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AU)  No.2 Yuanmingyuan Xi Lu, Haidian District,Beijing 100193,P.R.China  研究方向  1、蔬菜生理与分子生物学  2、设施蔬菜逆境生理及其调控
  • 高俊平
  • 性别:男  系别:观赏园艺与园林系  职称:教授  学位:博士  学 历  1978-09/1982-07: 山西农业大学园艺系,本科  1982-09/1985-07: 西北农业大学园艺系,硕士  1987-10/1991-09: Graduate School of Natural Sciences, Okayama University, Japan, 博士  职 历  1985-08/1993-11: 西北农业大学园艺系,助教  1993-12/1997-11: 原北京农业大学观赏园艺系,副教授  1997-12/至今: 中国农业大学观赏园艺与园林系,教授  国际合作  1999.11-2000.11,Plant Pathology Lab,Life Science Faculty,Bar-Ilan University,Israel,访问学者  2002.01-2002.11,Lab of Postharvest Agriculture,Faculty of Agriculture,Okayama University,Japan,特别研究员(日本学术振兴会邀请)  2007.06-2007.12,Genetics and Development of Horticultural Crops, Boyce Thompson Institute for Plant Research,Cornell University,USA,高级访问学者  联系方式办公室电话:010-62733848(Office);010-62732787(lab)  电子邮件:gaojp@cau.edu.cn  传真: 010-62732641  社会职务  1)中国园艺学会  1997,11-2001,10 中国园艺学会第8届理事会,副理事长  2001,11-2005,10 中国园艺学会第9届理事会,副理事长  2005,11-2009,10 中国园艺学会第10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2)农业部  1997,10-2002,12 农业部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花卉专业委员会组长  2001,11-2005,05 农业部首届植物新品种复审委员会花卉牧草组组长  2005,06,13-至今 农业部第二届植物新品种复审委员会观赏等植物组组长  2001,11-至今,农业部花卉管理办公室专家组组长  3)中国花卉协会  1998,05-至今 理事  4) 北京花卉协会  2005,08-至今 副会长  5)中国生态文化协会  2008.10-至今,常务理事  6)园艺学报编委  1995-至今  7)日本园艺学报海外编委  2002,04-至今  8)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编委  2011,01-至今  教学工作  本科生必修课主讲:  观赏植物采后生理与技术,国家级精品课程  园艺产品采后生理与技术  硕士生学位课:  高级观赏植物采后生理  博士生课程:  观赏植物生理生态研究进展  研究方向:观赏植物采后与逆境生理  1 采后生理研究:  ①切花开花衰老机理  月季切花乙烯生物合成、乙烯受体以及信号转导基因的克隆和时空表达;乙烯信号下游基因调控网络。  ②切花失水胁迫机理  月季切花响应失水胁迫的基因调节网络,影响花朵开放的关键基因筛选和功能鉴定。  2 采后技术开发:  主攻切花远途节能运输综合保鲜技术。  课题项目  1)主要切花育种、栽培和采后技术开发、集成与示范,2009-2013,财政部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首席专家  2)月季花朵开放品质形成与保持的乙烯调控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12-2016,主持  3)主要花卉节本增效精准化生产技术的引进与创新,农业部948重点滚动课题,2011-2015,主持  3)切花月季、菊花、百合育种关键材料和技术引进及高效育种技术平台建立,农业部948重点滚动课题,2008-2010, 主持  4)植物抗旱关键基因高通量筛选及其功能验证,科技部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2009-2010,主持  5)响应乙烯影响月季花瓣扩展的重要转录因子的筛选和功能分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1-2013,主持  论文著作近5年论文  [1] Jingqi Xue, Yunhui Li, Hui Tan, Feng Yang, Nan Ma and Junping Gao. 2008. Expression of ethylene biosynthetic and receptor genes in rose floral tissues during ethylene-enhanced flower opening.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 59: 2161-2169  [2] Nan Ma, Jingqi Xue, Yunhui Li, Xiaojing Liu, Fanwei Dai, Wensuo Jia, Yunbo Luo, and Junping Gao. 2008. Rh-PIP2;1, an aquaporin gene, is involved in ethylene-regulated petal expansion in roses (Rosa hybrida). Plant Physiology, 148: 894  奖励情况  1)月季采后花朵开放及其调节的分子生理机制,2011,教育部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2)一种切花保鲜运输方法,2008,北京市发明专利奖三等奖,第一完成人。  3)切花综合保鲜技术研究与应用,2005,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4)切花综合保鲜技术研究与应用,2005,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5)《观赏植物采后生理与技术》,2009,北京市精品教材。  6)《观赏植物采后生理与技术》本科生课程,2010,国家精品课程。  7)科技部科技奥运先进个人,2008,科技部。
  • 洪波
  • 性别:女  系别:观赏园艺与园林系  职称:教授
  • 孟祥彬
  • 性别:男  系别:观赏园艺与园林系  职称:教授  学位:博士  个人简历  1982-09 / 1986-07 就读于北京林业大学园林系园林设计专业。  1986-09/ 1996 就职于林业部林产工业规划设计研究院,从事工业总图及运输规划设计专业的工作。  1996/ 2001 在韩国庆熙大学研究生院造景学科学习,先后获得硕士、博士学位。  2001 / 2004 就职于中国农业大学园林系,副教授  办公室电话 010-62732474  办公室电话 010-62733603(fax)  电子邮件 xiangbinmeng123@sina.com  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100094)
  • 李险峰
  • 性别:男  系别:观赏园艺与园林系  职称:教授  学位:博士  学习培训经历:  1989.9/1991.7:湖北美术学院,专科  1992.9/1994.7:湖北美术学院,本科  1998.9/2001.7:湖北美术学院,雕塑硕士研究生  2001.3/2001.5:中央美术学院与法国巴黎高等美术学院合办的“材料与造型环境”高级研修班  2005.9/2010.7:中国农业大学,博士  2009.9/2010.9: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访问学者  工作经历:  1986.7/1991.8:湖北省浠水师范学校,教师  1991.9/1992.7:湖北省浠水一中,教师  1992.8/2001.6:湖北省黄冈师范学院,助教,讲师  2001.7/2011.12:中国农业大学观赏园艺与园林系,讲师,副教授  2012.1至今:中国农业大学观赏园艺与园林系,教授  办公室电话:010-62733352  传真:010-62733352  电子邮件:fineart@cau.edu.cn  xianfengly@126.com  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观赏园艺与园林系,100193  社会职务  中国雕塑学会会员  教学工作  本科生课程:  中外美术史概论  园林平面、立体和色彩构成  钢笔风景画  钢笔风景画实践  水彩风景画  水彩风景画实践  园林综合studio I  研究生课程:  环境艺术设计  研究方向  1)公共艺术的创作及与环境关系的研究  2)雕塑艺术的创作与研究  课题项目一、参展情况  国际展览  •首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中国美术馆,中国北京,2003.10  •奥林匹克艺术之梦:2007北京国际城市雕塑艺术展,中国北京,2007.5  •雕塑与城市的对话:迎世博上海国际雕塑年度展,中国上海,2007.6  •活的中国园林--从幻想到现实,德累斯顿博物馆, 德国德累斯顿,2008.10  •中瑞双城(北京-马尔默)互动•中国当代雕塑,中国北京,瑞典马尔默,2008.10  国家级展览  •全国雕塑作品精品展,银河公园,中国天津, 2003.11  •中国•想象:中国当代雕塑展,杜伊勒里公园,法国巴黎,2004.6  •移植的风景--中国当代雕塑展 ,肯尼迪艺术中心,美国华盛顿,2005.10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展,中国北京,2006.12  省部级展览  •亦山亦水--大陆当代艺术展,台湾台北,2009.12  其他展览  •人文•平衡:第一届光华国际•CBD艺术街开放空间雕塑展,中国北京,2005.7  •众声喧哗:第四届宋庄艺术节雕塑展,中国北京,2008  •黄天厚土雕塑大展,中国北京,2005.8  二、设计项目  •包头市南海景区景观规划设 2005-2007  •山西老爷山景区规划设计 2006-2007  •湖北黄梅县文化宫广场周边地区城市设计 2009  •北京朝阳区阳光上东C9商业区景观设计 2010-2011  论文著作近5年论文著作:  1)用空间凝固生命的记忆——包头“11•21”空难“平安未来”纪念广场设计.中国园林,2007.6  2)园林空间与雕塑——以包头南海景区北入口广场设计为例.中国园林,2009.3  3)园林雕塑观赏视点场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9.4  4)雕塑公园规划设计研究.美术研究,2009.8  5)塑造公共艺术视野中的城市空间——湖北黄梅县文化宫广场周边地区城市设计.华中建筑,2010.2  6)空间中的文化抒写——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公共艺术之再审视.美术研究,2011.5  7)景观设计符号应用状况.北京农学院学报,2011.7  8)储藏风景-园林材料的时间语言.中国园林,2012.3  近5年出版教材和著作:  1)《园林景观美术精学精练系列教材——雕塑与平面造型艺术》,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9  2)《雕塑园林——包头市南海景区景观设计》,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详细地址
  • 详细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17号
  • 电话:
    %u0030%u0031%u0030-%u0036%u0032%u0037%u0033%u0037%u0036%u0038%u0032
相关推荐
重庆大学师资好不好,重庆大学师资怎么样 四川美术学院师资好不好,四川美术学院师资怎么样 重庆医科大学师资好不好,重庆医科大学师资怎么样 西南林业大学师资好不好,西南林业大学师资怎么样 成都体育学院师资好不好,成都体育学院师资怎么样 昆明医科大学师资好不好,昆明医科大学师资怎么样
相关专题
[查看更多]
其他地区 热门标签 常见问题

本文内容和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公开信息,如有侵犯您的版权或著作权请速与我们联系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或给我们发邮件(1078189145@qq.com)), 我们承诺核实后工作时间1小时内删除;2、本文内容、观点以及数据是根据网站大数据算法得来,仅代表本站观点,我们不保证其绝对真实和数据可靠,仅做参考,勿引用做其他用途, 否则因此产生的一切损失和法律后果本站概不承担。3、本文排序、排版、内容组成、设计的知识产权(版权)为城帮网city12580.com所有;转载、引用本文数据内容、排序结果请注明来源“城帮网”, 且要有来源链接指向本文。全文转发或抓取、抄袭本文内容,我们将提起法律诉讼保障本网站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