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资讯 社保 办事指南 车主关注 旅游 交通 教育 专业 办理指南

北京大学

[切换城市]
北京站> 北京教育> 北京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信息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英文名: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Beijing 简称:“地大”,“CUGB” 所在地:北京 院校代码:11415 类型:文科类/理科类/理工类/工科类/公立大学/211/考研院校/研

211工程教育部直属院校研究生院校研究型大学国防生卓越计划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师资怎么样,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师资好不好

截至2014年10月,学校有教职工13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800多人,高级职称教师400多人,博士生导师200多名,中国科学院院士11名,千人计划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长江学者4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4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25人,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2人。我校现有专任教师中1人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2人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4人获霍英东基金会"青年教师奖", 28人获"中国地质学会青年地质科技奖"
教师杰出人才 
千人计划
董海良、胡晓农、成秋明、Santosh Madhava Warrier
教育部长江学者
尹安、沈 旸、郑有业、朱弟成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王成善、史晓颖、张招崇、李海龙、成秋明、朱弟成、韩贵琳、王赟、姚俊
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
马鸿文、邓军、姜在兴、张招崇、马鸿文
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优秀人才
马鸿文、王成善、史晓颖、邓军、张世红、张招崇、姚长利、王瑜、唐书恒、谭捍东、陈家玮、施光海、郭华明、于翔、李金洪、朱弟成、杨立强、王庆飞、武雄、杨天水、姚艳斌、王旭升、刘艳改、李红谊、夏志国、杨峻玲、吴三忙、欧强、蒋小伟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郭华明、吴怀春、蒋小伟
教学名师
全国先进工作者
王成善
全国优秀教师
王成善
北京市优秀教师
孟小红
王根厚
杨 进
翟裕生
张秀荣
夏柏如
何明跃
茹克叶
王成善
颜丹平
袁 春
廖立兵
张招崇
刘家军
全国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
邓 军
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颜丹平
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马鸿文
颜丹平
王根厚
陈建强
李胜荣
姜在兴
樊太亮
薛春纪
白志民
许 虹
于炳松
北京市人民教师提名奖
王成善

  • 张秀荣
  • 张秀荣,女,1961年1月生于北京,1984年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学位;现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研室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讲授本科生、硕士、博士研究生公共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博士专业课;从事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化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1997 年曾获得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2004年至今多次获得中国地质大学教学优秀二、三等奖;2006年获得中国地质大学师德标兵称号,2007年获得中国地质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张秀荣教授不仅是学校本学科的学术带头人,而且其学术地位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近年来先后承担了全国思想政治工作科学专业委员会特约研究员、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地学哲学委员会理事、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地学哲学委员、北京市高教学会中国革命史研究会第七届理事。  1.2009年11月-12月,参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骨干教师培训,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组织。  2.2008年4月-7月,作为学生事务管理高级访问学者赴英国READING大学访问学习,教育部留学基金委员会组织。  3.2006年4月-5月,参加中组部、中宣部、中央党校、教育部、总政五部委联合举办的第2期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骨干研修班,中央党校等五大部委组织。  4.2009年12月,参加中央党校组办的全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论坛。  二、科研成果  发表论文:  1、《论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发表于《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年5月;  2、《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述评》,发表于《东北师大学报》,2010年5月;  3、《关于金融危机对我校大学生影响的调查报告》,发表于《改革 探索 实践》,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年11月;  4、《关于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问题的调查》发表于《改革 探索 实践》,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年11月;  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发表于《东北师大学报》,2009年第5期;  6、《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时机选择》,发表于《现代学术研究》,2009年8月;  7、《高校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效途径的探讨》,发表于《社科研究》,2009年7月;  8、《以绩效为导向的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发表于《求实》,2008年11月;  9、《我国企业行政人员绩效考核的困境及对策》,发表于《求实》,2008年11月;  10、《绩效管理视角下我国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的完善》,发表于《求实》,2008年11月;  1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中国软实力的增强》,发表于《求实》,2008年11月;  12、《解读科学发展观》,发表于《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8年6月;  13、《和谐社会与绿色技术》,发表于《耕耘集》,2007年1月;  1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和谐文化建设》,发表于《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年1月;  15、《生态文明应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发表于《社科研究》,2006年1月;  16、《地学伦理学成为地学科学体系的重要内容》,发表于《地学哲学与构建和谐社会——全国地学哲学委员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地学哲学文库(十))》,2006年1月;  17、《有效政府的基本逻辑》,发表于《科学研究月刊》,2006年1月;  18、《环境问题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威胁和国家干预框架的重构》,发表于《河北学刊》,2006年1月;  19、《毛泽东的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的源头》,发表于《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6年1月;  20、《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课堂若干问题之探讨》,发表于《首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2005年1月;  21、《新时代社会发展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确立》,发表于《首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2005年1月;  22、《科学发展观与教育创新》,发表于《中国地质教育》,2005年1月。  23、《对邓小平发展观的理性思考》,发表于《求实》,2004年1月  著作:  1、2010年9月,《改革 探索 实践》,知识产权出版社;  2、2010年6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热点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2008年7月,《中国体育法律问题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4、2006年6月,《理论创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知识产权出版社。  教材:  1、2010年10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案例选析》,知识产权出版社。  2、2006年8月,《新编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教程》,中央文献出版社。  3、2006年,《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科研项目:  1、《高校群体性事件预防机制研究》,主持,北京市教工委、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课题,正在进行。  2、《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观与中国现代化研究》,主持,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十一五”规划项目,正在进行。  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主持,北京市教工委项目,已完成。  4、《泡沫先导试验区注入产出规律动态研究之胜利油田科研院人才考评体系绩效评估》,主持,中国石化集团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项目,已完成。  5、《保定市民营企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预测分析》,主持,保定市科技局项目,已完成。  6、《荣成市行政绩效系列问题探究》,主持,荣成市石岛管理区管委会项目,已完成。  7、“加强和改进我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研究”,参加,中地大(京)党委组织部项目,正在进行。  8、“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科技人才政策研究”,参加,中国科协技术协会项目,正在进行。  9、“执政伦理基本问题研究”,参加,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项目,正在进行。  10、“矿山开发遥感调查与监测实施效果评估”,参加,国土资源部项目,正在进行。  11、“首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集体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研究”,参加,北京市教工委项目,已完成。  12、“北京市农村科技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途径研究”,参加,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项目,已完成。  1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研究”,主持,校教改项目,2011年9月,正在进行。  三、获奖情况  1、主持编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热点问题》获“2009-2010年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优秀科研成果”专著类三等奖,2010年,北京市教工委颁发。  2、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2008年,共青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委员会颁发。  3、教学优秀三等奖,2008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颁发。  4、中国地质大学优秀共产党员,2007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委员会颁发。  5、学校教学优秀三等奖,2007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委员会颁发。  6、师德标兵,2006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委员会颁发。  7、《毛泽东的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的源头》一文获北京市高教学会政经社建研究会优秀论文二等奖,2006年,北京市高教学会政经社建研究会颁发。  8、《生态文明应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被评为《社科研究》优秀论文,2006年,《社科研究》编辑部颁发。  9、《有效政府的基本逻辑》被评为《科学研究月刊》优秀论文,2006年,《科学研究月刊》编辑部颁发。  10、教学优秀二等奖,2005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委员会颁发。  11、《邓小平发展观若干问题解析》论文或中国地质大学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征文一等奖,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党委宣传部,2004年11月。
  • 赵连荣
  • 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公共管理、资源管理
  • 赵立新
  • 赵立新 女 1960年12月生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1983年南开大学历史系毕业,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96年中国政法大学法律专业毕业,获法学学士学位。  赵立新副教授承担多门教学课程,本科生的课程主要有:中国政治制度史、唐宋文化、旅游法规等。研究生的课程主要有:政治学基础、当代政治学研究、中国政治制度、中国公务员制度、中外公务员制度比较研究等。  赵立新副教授主要科研成果有:著作《矿产资源法律制度》、《中华人物史鉴》、《烽火三千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及其案例选编》等。科研项目:2008年“广西百色石斧文化”研究。论文“石油价格变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2009年。
  • 邹世享
  • 邹世享 男,1965,10生,工学博士(在职)、哲学硕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思想政治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校工会兼职副主席。从事专业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行政管理。历年来,先后参与国家级、省部级项目4项、主持省部级项目1项,校内项目5项、参与6项,在国内专业学术刊物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2篇,主编教材1部、出版著作5部(合著、主编、副主编),先后获北京市高校哲学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二项,原地矿部第三届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1997年获学校“师德先进”称号,2007年、2011年两次获校“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2008年获“首都高校社会实践先进工作者”。先后任人文经管学院党总支副书记(1999年—2006年)、人文经管学院分党委书记(2007年—2010年)。  从2003年到2010年9月招收研究生31名,其中已毕业22名。  二、科研情况  发表论文:  1、 《中美高校学生会管理实践的比较与启示》,《2011学生事务管理—应对全球化和提高质量的挑战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259-263),(ISTP)  2、 《美国高校研究生事务管理的启示研究》,《2011学生事务管理—应对全球化和提高质量的挑战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291-295),(ISTP)  3、 《我国农村生态环境调查与科学发展对策探讨》,《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第23期(14481-14483),(CSCD、中文核心)  4、 《关于农村宅基地流转开发的法律制度建设分析》,《资源与产业》,2011年第2期(中文核心)  5、 《以平台机制加强首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集体实践教学建设》,《北京教育(德育版)》,2011年第3期 (北京一级)  6、 《建国初期毛泽东反腐败思想探析》,《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年第2期 (中文核心)  7、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调查分析》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作者,2010年第3期 (CSSCI)  8、 《新时期我国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创新的途径探析》,《求实》2009年第1期  9、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 加强高校党的建设》,《求实》2009年第1期  10、 《高校党员先进性制度建设机制探析》,《求实》2008年第Ⅱ期  11、 《高校党员先进性思想建设机制探析》,《求实》2008年第Ⅱ期  12、 《高校党员先进性组织建设机制探析》,《求实》2008年第Ⅱ期  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和谐社会建设》,《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年增刊(CSSCI)  14、 《试论危机管理中的政府形象塑建》 《社科研究》2006年11期  15、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中国地质教育》2005年6月  16、 《三农问题的哲学思考》 《大道求简论文集》 2004年  17、 《深探教育本质论的哲学基础》,《教育导刊》 1994年第7,8期合刊  18、 《精神生产概念的意蕴及其演变》,《学习》1994年第7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1994年第12期全文转载)  著作:  19、 学 思 行(第一辑)主编(1/3) 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年1月出版  20、 学 思 行(第二辑)主编(1/3) 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年1月出版  21、 改革 探索 实践(第一辑)主编(1/3) 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年1月出版  22、 中国反腐败国际合作研究,合著(1/2) 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年10月出版  23、 《新编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教程》主编(1/2)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6年6月出版  2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案例选析,参编,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年10月出版  25、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参编,北师大出版社,2008年  科研项目:  1、 深化中央公益地质调查人才教育培训体系研究,国家地调局, 2011—2012,负责人之一,经费2万元。  2、 首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集体实践教学平台机制建设研究(2-7-2009-14),北京市教工委,主持,经费0.5万元,2009年  3、 航天三院党建管理体系研究(3-4-2009-162-A),横向项目,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2009-09,经费2万元。  4、 高校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研究 ,校党建基金,主持,经费0.13万元, 2007—2008年  5、 以艰苦朴素、求真务实为特色的地大文化传承模式研究 ,校内基金 ,主持,经费0.4万元, 2006—2009年  6、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 教育部重大委托项目,主要成员 2006—2007  7、 《北京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课程设置的调查与研究》北京市高教学会十五计划项目 主要成员 2003—2004  “大学生非智力素质研究” 原地矿部项目 参与 1999-2000
  • 雷平
  • 雷平,男,博士后/副教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人文经管学院公共管理教研室主任、硕士生导师,致公党中央经济与技术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城市经济,资源经济。独立或第一作者身份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其中SSCI检索1篇,EI检索8篇,ISTP检索1篇,核心期刊24篇(其中CSSCI检索15篇),出版专著4部,其中3部是独立或第一作者。  受教育背景  1988年—1992年,复旦大学,本科/理学士  1998年—2001年,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工商管理硕士  2001年—2005年,北京大学,研究生/区域经济博士  研究工作经历  2005年—至今,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人文经管学院,公共管理教研室主任、区域与城市规划研究所所长  2006年—2009年,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  2010-年—2011年,UIUC, REAL,1年期访问学者  代表性学术著作  [1] 雷平. 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区位决策研究[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3.  [2] 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中心课题组. 中国主体功能区政策研究[M].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7.(参著一章)  [3] 雷平,施祖麟,刘勇,徐春骐. 外资对我国高技术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M]. 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1.  [4] 雷平. 中国制造与城市经济发展战略[M]. 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7.  代表性学术论文  [1] Ping Lei. Long-lasting Effects and Welfare Costs of Fluctuations [J]. Tourism Economics, 2011, 17(4): 933-942. (SSCI检索)  [2] 雷平.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集聚经济效应的实证检验[J]. 统计与决策,2009,21:100-102.  [3] 雷平. 中国外国游客入境旅游景气指数的编制与应用[J]. 旅游学刊,2009,11:36-41.  [4] 雷平. 我国信息产业制造业集聚效应与区域根植性——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研究[J]. 软科学,2009,10:12-16.  [5] Ping Lei. The Scope, Scale and Agglomeration Economies of China’s Provincial Electronic Information Manufacturing Industry[C].in 2009 WAS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omputer Society Press, 2009: 385-389.(EI检索)  [6] Ping Lei. The Scope & Agglomeration Economies of China’s Provincial Information Industry[C]. in 2009 International Forum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s(IFITA), The American Scholar Press,2009: 282-284. (EI检索)  [7] Ping Lei. The Study of Products’ Basis of E-commerce[C]. in 2009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ducation and Computer Science, Computer Society Press, 2009, 395-398. (EI检索)  [8] Ping Lei. The Innovation of the Operating Model of E-commerce and Enterprises[C]. in 2009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ducation and Computer Science, Computer Society Press, 2009: 409-414. (EI检索)  [9] Ping Lei. Study on the Provincial Panel Data of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in China’s Information Industry[C]. in Recent Achievement on Merging Supply Chain and E-commerce in China, Aussino Academic Publishing House, 2009: 164-169. (EI检索)  [10] Ping Lei. A Discussion on the Utilization of Foreign Investment and Technology Transfer in China’s Household Appliance Industry[C]. in Recent Achievement on Merging Supply Chain and E-commerce in China, Aussino Academic Publishing House, 2009:251-257. (EI检索)  [11] 雷平. 基于多变量序列分量方差分析模型的国内旅游需求影响因素研究[J].软科学,2008,8:14-17.  [12] 雷平,施祖麟. 中国制造与城市制造业发展战略[J]. 经济体制改革,2008,3:145-148.  [13] 雷平,施祖麟. 企业数量、规模与区域经济增长[J]. 经济经纬,2008,2:101-104.  [14] 雷平. 都市制造还是都市创造-以北京市制造业为例[J]. 改革与战略,2008,1:111-114.  [15] 雷平. 创新与集聚:城市制造业发展的战略路径[J]. 经济地理,2007.12增刊:55-58.  [16] 雷平. 对城市制造业发展战略的思考[J]. 经济体制改革,2007.11增刊:18-21.
  • 茹克叶
  • 性 别: 女  职 称: 教 授  学 历: 硕 士  专业方向: 英 语  电子邮箱: rukiya@cugb.edu.cn  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民族教育学会理事,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委员,外语系主任。1987年至1990年在新西兰维多利亚大学语言学院学习,并获文学硕士学位,2008年8月至2009年5月在美国做高级访问学者。长期从事英语教学,并于2006年获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2008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00年以来主持并参与国家以及校内课题多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以及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读论文三十余篇并出饭教材及译著。
  • 吴学玲 【女】
  • 性 别: 女  职 称: 副教授  学 历: 硕 士  专业方向: 英 语  电子邮箱: wxlsddd@163.com  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会员、山东省翻译协会会员  1994年毕业于烟台师范学院外语系,获英语语言文学学士学位;1997年于山东大学外语学院获得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2008年8月至2009年5月,赴美国Texas A &M University—Commerce 作访问学者,主要从事英美文学和英语语言学的研究。于2009年5月参加了美国文学研究会第20届年会,提交并宣读了论文。  自1997年以来,一直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外语系从事英语教学工作,曾担任的课程有:本科生精读,研究生写阅,研究生听力,英美女性作家作品研究,二十世纪美国小说等。  近年来主持过两项校内科技基金项目。在国内杂志上先后发表过十余篇专业学术论文和翻译作品。多次参加国内文学和英美文化类的学术会议。  2005年晋升为副教授,2007年开始招收英美文学方向的硕士研究生。
  • 杨会兰 【女】
  • 性 别: 女  职 称: 副教授  学 历: 硕 士  专业方向: 英 语  电子邮箱: yhlan@163bj.com  1982年获英语专业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随后三年修完文学硕士学位所有课程。后到美国留学并获教育系硕士学位。在二十多年教学和科研中,已发表论文、出版教材及主持课题数十种,如:现代英语教学法、高职高专英语系列教材(北京高教精品,十一五规划教材)、英语写作指南等。目前主要研究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兼文学。教授写作,批评性阅读,语言学,二语习得课程。敬业负责精神和对语言的把握获得学生认可及喜爱,多次荣获“我心目中最优秀的专业老师”称号。
  • 朱蔓 【女】
  • 性 别: 女  职 称: 副教授  学 历: 硕 士  专业方向: 英 语  电子邮箱: zhuman2002@vip.sina.com  1990年本科毕业于辽宁大学外语系,并被保送为本校研究生。1993年以优等生的成绩毕业于南京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同年获得辽宁大学外语系硕士学位。 1993年至今一直从事英语专业教学,先后任职于辽宁大学、东北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所教课程有基础英语,高级英语,口译,写作,语音等。教学态度认真负责,方法生动活泼,为人正直热情,广受学生好评。2002年晋升为副教授。在省级以上学术杂志发表文章15篇,出版教材、词典、译著及专著14部。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两项,主持和参与校级科研立项3项。对口笔译实践兴趣浓厚。曾出版译著两部,在辽宁大学外语系首开口译课,并长期担任辽宁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沈阳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和美国驻沈阳总领事馆兼职口译员。
  • 任进
  • 男  职称: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专业特长及近期研究方向:首饰设计  所在院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珠宝学院
  • 周怡 【女】
  • 男  职称: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专业特长及近期研究方向:首饰史与首饰文化、首饰材料与工艺  所在院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珠宝学院
  • 何雪梅 【女】
  • 女  职称: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专业特长及近期研究方向:宝石学  所在院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珠宝学院
  • 白峰
  • 男  职称: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专业特长及近期研究方向:宝石材料学  所在院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珠宝学院
  • 王鼐
  • 男  职称: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专业特长及近期研究方向:美术学  所在院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珠宝学院 艺术设计教研室
  • 郭颖 【女】
  • 男  职称: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专业特长及近期研究方向:宝石色度学、矿物学、变质岩岩石学  所在院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珠宝学院
  • 施光海
  • 教授,博士生导师,珠宝首饰实验教学中心主任  Guanghai Shi is a Professor of Geology in the School of Gemology at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He received B.S. in Geology from Chang'An University at Xi'An, M.A. degrees from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at Wuhan, and a Ph.D. degree in Geology from the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He worked as Postdoc at the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Geo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during 1999-2002, and guest scientist at the Ruhr University Bochum in 2002.  His current research largely focuses on fluid-rock interactions within subduction-zone, using field, petrographic, mineralogical and geochemical observations from subduction-related metamorphic rocks as records of fluid processes, element redistribution.  His other research includes geochronology (SHRIMP zircon, Ar/Ar, Re-Os), fluid inclusions, mineralogy, microstructure, isotopes as tracers of geochemical cycling and rock magnetism on rock samples formed under very low-pressure-temperature to high-pressure-temperature conditions (including mantle rock), and gemology as well.  He teaches college students the “Inclusions in Gemstones and Minerals”and postgraduates the "Modern Gemology"  Address: School of Gemology, Chinese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100083, China  Tel: -86-10-82322173; Fax: -86-10-82322227  E-mail: shiguanghai@263.net.cn or shigh@cugb.edu.cn
  • 何明跃
  • 何明跃,男,汉族,1963年4月生,浙江省湖州市人。1988年7月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理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珠宝学院院长。  1980年9月至1985年7月武汉地质学院地质系地质专业、岩矿专业(学士)。1985年9月至1988年7月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矿物学专业研究生(硕士)。2000年9月至2003年7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在职研究生(博士)。  1988年7月至现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作。1995年4月至1998年12月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矿产系系副主任、系工会主席。1999年1月至2000年12月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副院长。2000年11月至现在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珠宝学院院长。  现任全国首饰标准化技术委员,中国黄金协会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五届委员,国家珠宝玉石质量检验师,全国珠宝玉石质量检验师考试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资产评估协会珠宝首饰艺术品评估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黄金珠宝首饰营业员营销技能大赛评委。  主要科研成果:  1、对我国特色宝石品种山东蓝宝石的矿物学及局部高压氧化气氛和多循环扩散改色工艺的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深入研究蓝宝石呈色机理的基础上,经改色后蓝宝石的透明度提高,明亮度增加,颜色变浅,而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提高了我国有限宝石资源的美学价值和经济价值。该成果的发表获得1997年中国地质大学青年教师出版基金奖。  2、对湖南锡矿山锑矿床硅化作用与锑矿化关系、主要矿物石英和辉锑矿的矿物标型特征研究具有创新性,通过矿床地质研究及综合分析得出的硅化蚀变作用模式,对为分析该锑矿床的形成过程及机制和找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且得到了石英和辉锑矿的成因矿物学和找矿矿物学标型特征,对矿床成因分析和找矿提供重要依据。尤其是对石英结晶度指数测量方法及其地质意义的研究,继美国、俄罗斯等学者的研究有较大进展,并已应用于解决金矿成矿热液动力学问题,具有广泛的地学运用前景。  3、在新疆西昆仑克里阳研究工作区以内,通过矿物学、岩相学、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研究,与赵磊教授等共同首次发现和确定了钾镁煌斑岩体,这一发现为寻找含矿钾镁煌斑岩提供了重要线索。  4、通过对和田玉的找矿标志及成矿规律的研究,明确找矿方向,扩大老矿点及矿区外围找矿。再一步对和田玉进行详细的宝玉石学研究,已建立一套完成的物性及光性参数,为和田玉的鉴别和评价提供依据,并成功地进行了玉石品质改善,提高了玉石的净度和白度,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这对我国目前进行西部资源开发,发展西部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项目“国家岩石化石标本库”已取得重要进展,已收集模式化石、中国典型的岩石矿物标本,为国内外同行专家提供上网服务,达到资源的最大共享。
  • 余晓艳 【女】
  • 女  职称: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专业特长及近期研究方向:宝石学、矿物岩石学、材料科学  所在院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珠宝学院
  • 吴瑞华
  • 女,1947年生,吉林省通榆县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珠宝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评估协会ASA资格,国家注册珠宝玉石检验师,国家实验室评审委(CNAL)注册技术评审员。兼任北京地大宝石检验中心主任,中国宝玉石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早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化学系,后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获硕士、博士学位。1983年被分配到地矿部北京宝石研究所专门从事宝石鉴定和宝石颜色改善研究。1993年2月由于地大创办宝石学专业的需要,调回母校任教,历任材料系宝石教研室副主任、珠宝学院副院长,主管教学、科研。宝石学专业作为高校新办专业一切需从零做起,包括专业申请,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的制定、编写、反复修改等,并且大专班二年制、三年制、本科班四年制必须分别进行编写设置,同时还需要组织研究生中期筛选、毕业答辩工作,组织青年教师上岗前试讲,青年教师教学大奖赛,对本专业青年教师授课检查和听课,聘请国内珠宝界知名专家到校作专题报告等,在建立新专业和管理方面化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1996年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教学成果一等奖。  现兼任北京地大宝石检验中心主任,在一无资金二无仪器设备的情况下,组织教师兼职创收,加大公共积累,使中心实现固定资产60多万。并组织完成了该中心的计量认证与国家实验室的认可工作,使该中心成为北京市乃至全国有影响的宝石检验中心和教师与研究生的校内实习基地。
  • 张贵宾
  • 通讯地址:北京海淀区学院路29号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  邮编:100083  办公室:校园教五楼218室  电话:86-10-82321929(O), 13651014587  E-mail:gbzhang@cugb.edu.cn  张贵宾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学位,地球物理专业,民盟盟员,现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  1982年1月毕业于吉林大学(原长春地质学院)地球物理系,1985年和1990年在该校分别获工学硕士学位和工学博士学位。1993—1995年在法国Clermont第二大学地球物理系做博士后研究,1998—1999年由皇家学会资助,在英国Durham大学地球科学系做为期一年的访问研究,2004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地球与空间科学系做为期六个月的访问研究。  主要研究领域:地球物理反演、重磁学与重磁勘探,电法勘探、构造数值模拟,基于GIS的数据库等。  目前正在从事的研究方向:(1)以勘探为目的的航空重力测量、资料处理和反演解释方法研究;(2)流体矿(油气、地热、地下水等)井地三维电阻率成像方法研究;(3)断层及相关盆地演化机制的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  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与法国Clermont第二大学地球物理系合作,利用自然电场法勘探火山岩地区地下水资源,以及通过反演自然电位异常研究火山地区地下热液活动。  2、研究了重磁震联合反演方法以及重磁异常解释技术,联合反演解释了中国几个含油气区重磁震异常资料。  3、根据欧亚大陆(20°-170°E, 15°-75°N)区域均衡重力异常和岩石圈厚度计算了该区域上地幔小尺度对流模式,进而解释了欧亚大陆地区板块内部岩石层动力学问题。  4、研究了利用磁暴时的三分量地磁变化场探测地壳上地幔垂向电性结构的地磁梯度测深理论和应用。  5、在皇家学会资助下,与英国Durham大学地球科学系合作,完成一个有限元构造模拟软件包FEVPLIB。利用它模拟了断层及相关的伸展盆地与前陆盆地的演化过程,为解释既窄又深的欧洲型前陆盆地是如何形成的提供了一种可能的理论,这种前陆盆地不同于较宽的西加拿大型前陆盆地。
详细地址
  • 详细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 电话:
    %u0030%u0031%u0030-%u0038%u0032%u0033%u0032%u0033%u0036%u0038%u0038
相关推荐
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师资好不好,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师资怎么样 昆明医科大学师资好不好,昆明医科大学师资怎么样 四川理工学院师资好不好,四川理工学院师资怎么样 兰州交通大学师资好不好,兰州交通大学师资怎么样 贵州师范大学师资好不好,贵州师范大学师资怎么样 西安工程大学师资好不好,西安工程大学师资怎么样
相关专题
[查看更多]
其他地区 热门标签 常见问题

本文内容和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公开信息,如有侵犯您的版权或著作权请速与我们联系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或给我们发邮件(1078189145@qq.com)), 我们承诺核实后工作时间1小时内删除;2、本文内容、观点以及数据是根据网站大数据算法得来,仅代表本站观点,我们不保证其绝对真实和数据可靠,仅做参考,勿引用做其他用途, 否则因此产生的一切损失和法律后果本站概不承担。3、本文排序、排版、内容组成、设计的知识产权(版权)为城帮网city12580.com所有;转载、引用本文数据内容、排序结果请注明来源“城帮网”, 且要有来源链接指向本文。全文转发或抓取、抄袭本文内容,我们将提起法律诉讼保障本网站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