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资讯 社保 办事指南 车主关注 旅游 交通 教育 专业 办理指南

北京大学

[切换城市]
北京站> 北京教育> 北京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信息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英文名: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Beijing 简称:“地大”,“CUGB” 所在地:北京 院校代码:11415 类型:文科类/理科类/理工类/工科类/公立大学/211/考研院校/研

211工程教育部直属院校研究生院校研究型大学国防生卓越计划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师资怎么样,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师资好不好

截至2014年10月,学校有教职工13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800多人,高级职称教师400多人,博士生导师200多名,中国科学院院士11名,千人计划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长江学者4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4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25人,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2人。我校现有专任教师中1人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2人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4人获霍英东基金会"青年教师奖", 28人获"中国地质学会青年地质科技奖"
教师杰出人才 
千人计划
董海良、胡晓农、成秋明、Santosh Madhava Warrier
教育部长江学者
尹安、沈 旸、郑有业、朱弟成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王成善、史晓颖、张招崇、李海龙、成秋明、朱弟成、韩贵琳、王赟、姚俊
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
马鸿文、邓军、姜在兴、张招崇、马鸿文
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优秀人才
马鸿文、王成善、史晓颖、邓军、张世红、张招崇、姚长利、王瑜、唐书恒、谭捍东、陈家玮、施光海、郭华明、于翔、李金洪、朱弟成、杨立强、王庆飞、武雄、杨天水、姚艳斌、王旭升、刘艳改、李红谊、夏志国、杨峻玲、吴三忙、欧强、蒋小伟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郭华明、吴怀春、蒋小伟
教学名师
全国先进工作者
王成善
全国优秀教师
王成善
北京市优秀教师
孟小红
王根厚
杨 进
翟裕生
张秀荣
夏柏如
何明跃
茹克叶
王成善
颜丹平
袁 春
廖立兵
张招崇
刘家军
全国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
邓 军
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颜丹平
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马鸿文
颜丹平
王根厚
陈建强
李胜荣
姜在兴
樊太亮
薛春纪
白志民
许 虹
于炳松
北京市人民教师提名奖
王成善

  • 张金川
  • 张金川,男,1964年11月出生,1986年本科毕业,1999年获石油大学(北京)博士学位,现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教授、博导、能源实验中心主任,中国石油天然气标准化委员会委员、石油经济委员会委员,石油学报、石油勘探与开发、天然气工业编委。  十年来,先后负责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其它纵向研究任务20余项,发表研究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多部,获得教育部、国土资源部等省部级奖励及其他荣誉称号多项。目前主讲本科生《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和研究生《天然气地质与评价》等课程。  目前主要研究及招生领域:  (1)非常规油气地质与油气聚集序列(页岩气、根缘气、序列等)  (2)油气成藏机理与分布规律  (3)盆地流体分析与油气资源评价  电话:010-82322735 邮箱:Zhangjc@cugb.edu.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学院,100083  网站:http://www.cuog.org.cn
  • 王宏语
  • 王宏语,男,1973年12月生;博士,副教授;  1997年本科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勘查”专业;2000年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储层精细描述”研究方向硕士学位;2003年获“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地震勘探”研究方向博士学位。  现主要从事应用沉积学、储层地质学及应用地球物理等方面科研与教学工作;参加或主持多项国家“863”、国家专项以及和国内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油田单位合作的油气勘探开发、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堪查等方面科研项目;2005年、2008年获国土资源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目前主要讲授研究生《油藏描述》,本科生《地震地质解释与软件应用》等课程。  研究生招生方向:(1)油气储层地质与评价;(2)含油气盆地沉积学;(3)油气田开发地质与开发技术;(4)油藏描述与剩余油分布;  地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邮编:100083  电子信箱: wanghy@cugb.edu.cn , whyb20058@sina.com.cn;  电话:010-82323082(O)
  • 肖建新
  • 博士、教授,能源学院副院长。  本科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后在原地质矿产部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曾进修于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又博士研究生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并留校任教至今,1995-1997年兼职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学部。曾任能源学院副院长。  从事含能源盆地沉积学与层序地层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负责或参加的纵向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有机成矿)、中-德合作项目(有机地化)、国家重大专项(煤层气地质)、“973项目”(叠合盆地古地理、沉积盆地二氧化碳埋存潜力)、油气战略远景调查项目(新疆北部地区储层与古地理)。完成横向课题或专题10多个分别来自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研究工作涉及的盆地或凹陷包括:鄂尔多斯盆地、沁水盆地、准噶尔盆地、吐哈盆地、松辽盆地、渤海湾盆地、东海盆地西湖凹陷、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等。涉及的领域包括:储层沉积学、火山岩储层、煤系沉积学等。访问过的国家包括德国、英国、俄罗斯和澳大利亚。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40多篇,部分被美国SCI、ISTP和CA等检索。获地矿部科技成果二等奖一个。北京市教委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一个,北京市青年优秀科技论文二等奖一个。讲授过的课程有:“油藏地球化学”、 “能源地质学”(本科生)。目前讲授的课程有“煤与煤层气地质学”(本科生),“应用有机地球化学”(硕士生)。  代表性论文、著作  Changes of infrared absorption wave number of aromatic-ring C=C bond of vitrinite and their significance,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1998(SCI检索)。Thiophenes in disseminated gold deposits,Jinya,Guangxi Province,China,Mineral deposits: Procsses to Processing, Stanley et al.(eds), Balkema, Rotterdam, 1999 (ISTP检索)。乌什凹陷及东部邻区白垩系层序划分与沉积古地理[J]. 2008,《地学前缘》。鄂尔多斯盆地二叠系山西组及下石盒子组盒8段南北物源沉积汇水区与古地理[J]. 2008,古地理学报。大学教育的两个层面,特色加精品—教育教学改革思考与实践,2003。  招收研究生方向:沉积学、煤层气地质、火山岩储层 专业:矿产普查与勘探  联系方式:电 话:010- 82321381(办)E-mail: xiaojx@cugb.edu.cn
  • 陈永进
  • 陈永进,男,汉族,党员,生于1974年9月,湖北汉川人,副教授  主要从事沉积学、层序地层学、成藏动力学系统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承担课题涉及渤海湾盆地、准噶尔盆地、鄂尔多斯盆地等地区,研究内容包括层序地层学研究,沉积体系分析,储层沉积学研究,成藏动力系统划分,油气成藏条件、成藏作用研究,隐蔽油气藏形成条件及油气分布规律研究等。 为研究生讲授《含油气系统与成藏动力学系统》课程。  代表性论文、著作  1、陈永进等,寻找隐蔽油气圈闭研究的新思路,地学前缘,2001年,第三期  2、陈永进等,运用成藏动力学系统理论寻找隐蔽油气藏的思路和实践,成油体系与油藏动力学论文集,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  3、陈永进等Jason反演技术在隐蔽油气藏滚动勘探中的应用,现代地质,2003年,增刊  4、陈永进等,滦平盆地桑园营子露头剖面沉积层序的Markov链模拟,现代地质,2000年,第四期  主要研究项目  1、 孤北斜坡东部油气成藏动力学系统及勘探目标研究  2、 滋镇洼陷油气资源潜力研究  3、 准噶尔盆地中部区块成藏动力系统研究及勘探目标评价  4、 榆林-神木地区晚古生代沉积体系研究  招生专业:矿产普查与勘探、油气田开发工程  研究方向:  (1)油气沉积学与隐蔽油气藏预测  (2)成藏动力学系统与目标研究  (3)油气储层精细描述  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海淀区学院路29号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学院  邮 编: 100083  电 话:010-82320851(O) 010-82321784(O)  电子信箱:cyj98@263.net
  • 李治平
  • 男,汉族,中共党员,四川泸州人,教授(博导),能源学院 分党委书记,分党委委员。  主要学习经历:  (1)1981.9—1985.7,西南石油学院采油工程专业学习,获得学士学位;  (2)1985.9-1988.6,西南石油学院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学习,获得硕士学位;  (3)1995.9-1998.6,西南石油学院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学习,获得博士学位;  (4)1996.6-1996.12,加拿大D&S公司进修气田开发理论与技术;  (5)2000.7-2002.6,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博士后流动站工作,获得博士后证书;  主要研究方向:油气藏工程、非线性渗流力学及特殊井现代试井分析理论、油气田开发理论  主要工作经历:1988年7月参加工作后,在西南石油学院开发系任助教工作,1993年6月晋升为讲师,1996年10月,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9年破格晋升为教授,2000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2003年到北京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学院工作。  在教学方面,先后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和博士生讲授过油气田开发方法的八门主干课课程, 指导博士研究生30人,指导硕士研究生35人,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共100余人。  科研方面,主研973项目、国家项目、部级项目和油田委托项目共30多项,在已鉴定的国家级省部级项目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项目有5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项目有8项,获得省部级奖励的项目有7项,其中,部级一等奖三项,部级二等奖两项,部级三等奖两项。尤其是油气田开发理论、非线性渗流力学理论及特殊井现代试井分析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主持开发了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适合我国油气田的《现代试井分析软件》,《高温高压深井测试设计软件》等,目前正在主持研究国家科技部重大基础研究项目973项目的子课题,已出版专著4部,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国内外核心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的科技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国际学术论文6篇,先后获得优秀毕业生指导教师、四川省优秀博士、四川省优秀专家、四川省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孙越崎优秀青年科技奖和中国青年科技奖等荣誉。  代表性论文、著作、专著:《油气层渗流力学》、《气田与凝析气田产能测试与产能评价》,《气井动态分析与预测》,《现代试井分析理论与应用》  主要研究项目:  变形介质气藏渗流机理、裂缝性气藏变形渗流规律研究、非线性渗流理论与应用研究、高温高压气藏测试技术研究、特殊井现代试井分析理论  主要荣誉:  2002 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青年科技奖  ;2002 年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2001.9 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 ;2001.10 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二) ;2001 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博士; 2000.1 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基金资助;1999年:西南石油学院优秀毕业指导教师称号; 1999年:西南石油学院优秀教师;1999 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999年:中国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二); 1998.5 四川省跨世纪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资助对象;1998年:西南石油学院优秀毕业指导教师称号;1998年 :西南石油学院先进个人;1997.5 中国科技发展基金会孙越崎优秀青年科技奖;1997年 :西南石油学院学术活动积极分子;1995年 :西南石油学院学术活动积极分子;1993年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三);1993年 :西南石油学院学术活动积极分子  指导研究生情况及油田人员培训情况:  已指导博士研究生30人,指导硕士研究生35人,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共115人,指导本科生工程设计300余人,为油田举办各种培训班10余期,共培训人员400多人。  目前主要致力于以下方面的研究:  (1)气藏动态监测新理论与评价技术研究  (2)油气藏工程技术综合研究技术(油藏描述、建模、数值模拟、油气藏工程分析等  (3)用动态资料研究高含水后期剩余油分布规律的研究  (4)低渗气藏及变形介质气藏渗流机理及高效开发的技术研究  (5)非线性渗流理论及特殊井现代试井分析新理论、新技术、新测试方法的研究  (6)油气田开发方案设计与后期方案调整等  招生专业:油藏工程、采油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能源地质  联系方式:电话:010—82320690,13366186931 电子信箱:lzpswpi@163.com
  • 鞠斌山
  • 鞠斌山,男,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从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和油藏描述等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学习经历  学士: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油藏工程专业(1992-1996);  硕士: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1996-1999);博士: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2004-2006);  博士后: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学院(Colorado School of Mines)(2009-2010)。  工作经历  1999-2004: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2006-现在: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研究方向  油气田开发理论及应用;提高采收率原理与方法;油藏描述与数值模拟技术;油气与环境渗流理论及应用;  CO2地质埋存及驱油技术。  招生专业  油气田开发工程;  矿产普查与勘探。  教学工作  为本科讲过《油层物理学》、《渗流力学》、《油藏工程》、《油藏描述与数值模拟》、《工程流体力学》等多门课程;为研究生讲过《渗流物理》、《高等油藏工程》等多门课程。北京市精品课《油藏描述基础》教学团队骨干教师,参编教材2部。  科研概况  主要从事油气田开发、油藏描述和非常规油气渗流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完成各类纵、横科研项目20余项,完成的科研项目涉及油藏数值模拟研究、储层岩石润湿性变化规律及对驱油效率影响油藏数值模拟软件研制、稠油出砂油藏渗流场变化机理及动态预测、调剖井数值模拟计算方法与实现(国家重大专项的专题)、二氧化碳与原油体系相态参数理论计算方法研究(国家重大专项的专题)、油藏精细描述、提高采收率技术等。在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学院留学做博士后期间,在Hossein Kazemi教授(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领导的课题组从事CO2地质埋存及驱油、裂缝油藏数值模拟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已成功开发《变渗流系统物性油藏数值模拟器》、《油藏调剖数值模拟器》、《CO2地质埋存与驱油全隐式非等温组分数值模拟器》3套,软件著作权登记1项。  学术论文与交流  以第1作者署名发表学术论文40篇,被三大检索系统收录19篇(其中SCI检索4篇,EI检索14篇)。多次参加在美国、澳大利亚等国举行由SPE和AAPG等组织的国际学术会议交流,目前为《Energy & Fuels》、《SPEJ》和《Energy》等多个国际学术刊物的审稿人,代表性论著如下:  1. Study on Fluid Flow in Nonlinear Elastic Porous Media: Experimental and Modeling Approaches. 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76(3)2011, 205-211, [SCI检索,影响因子1.065]  2. Experimental study and mathematical model of nanoparticle transport in porous media. Powder Technology 192 (2009) 195–202 [SCI 检索,影响因子:1.745 ]  3. A Study to Prevent Bottom Water From Coning in Heavy-Oil Reservoirs: Design and Simulation Approaches,Journal of Energy Resources Technology, ASME, September,2008,Vol. 130, No. 3., P201-210. [SCI 检索,影响因子:0.512]  4. A New Simulation Framework for Predicting the Onset and Effects of Fines Mobilization,Transport in Porous Media,10,2007 (SCI 检索,影响因子:1.012).  5. Modeling Formation Damage and Wettability Alteration Induced by Asphaltene Precipitation and Their Effects on Percolation Performances During Oil Production, SPE 129803, CPS/SPE International Oil & Gas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 in China held in Beijing, China, 8–10 June 2010. [ (EI检索]  6. 水驱开发油藏原油黏度变化规律及其对开发效果的影响”,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6,(1)99~102, EI 检索)  联系方法:  地址:北京市学院路29号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邮 编:100083  电 话:010-82320972,82322754  电子邮件:jubs2936@163.com
  • 王晓冬
  • 男,汉族,中共党员,博士后,教授,黑龙江延寿人。  经历:  石油大学(北京)石工系博士后(2000);  中科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渗流力学硕士、工学博士(1990,1998);  大庆石油学院开发系采油工程本科(1987)。  教学:  主讲研究生课程:高等渗流力学 现代试井分析 油藏工程进展;  主讲本科生课程:渗流力学;  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04);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学优秀一等奖(2001)、三等奖(2003,2004);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师德先进(2006)。  科研:  完成863—820—07—03、中国科学院渗流力学基金、CNPC开发局、大庆油田、塔里木油田、吉林油田、辽河油田等40余项研究课题;  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1999,2004);  CNPC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1997、1998);  CNPC科技进步三等奖(1996)1项。  学术出版:  著作:《渗流力学基础》,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  代表性论文:  01 水平井水驱开发极限产量问题,石油学报 1993,14(2),Ei  02 水平井产量递减曲线及应用,石油勘探与开发,1996,23(4),Ei  03 复合油藏水平井压力分析,石油学报,1997,18(2),Ei  04 箱式封闭油藏水平井压力分析,应用力学与数学,1998,19(4),Ei  05 分层合采油井产能分析,石油钻采工艺,1999,21(2)  06 两种新的不定常渗流点源函数,石油大学学报,2001,25(2),核心期刊  07 垂直裂缝井产能及导流能力优化研究,石油勘探与开发,2004,31(6),Ei  08 复杂分支水平井产能研究,石油勘探与开发,2006,33 (6),Ei  招生专业:油气田开发工程,矿产普查与勘探  联系方法:地址:北京市学院路29号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邮编:100083  电话:(010)82320863(O) 手机:13366070319  电子邮件:wxd_cug@cugb.edu.cn
  • 李克文
  • 男,教授,博士生导师 。  历任美国斯坦福大学石油工程系高级研究员、斯坦福大学地热研究所经理、长江大学“楚天学者”特聘教授、CNPC石勘院油层物理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曾任SPE REE杂志(为石油工程领域国际权威杂志)副主编、SCA技术委员会委员,目前还担任《国际石油科学与技术》(IJPST)杂志理事以及SPEJ杂志、《多孔介质渗流》(TIPM)、JPSE、《Energy and Fuels》等五个国际专业期刊的技术编辑,教育部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等职务。公开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国外SCI收录论文34篇、EI收录论文62篇,专著两本,并拥有两项专利。1995年被评为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跨世纪学科带头人,1998年获得国际岩心分析协会(SCA)授予的终身会员奖、2003年荣获美国石油工程师协会(SPE)杰出编辑奖、2002、2005及2006年三次荣获国际地热协会(GRC)最佳论文奖。  李克文教授是国际上从事气润湿反转技术研究工作的学术创始人和油田中低温伴生地热发电领域的知名专家,提出了通过气润湿反转技术减少钻完井伤害、堵水、改善酸化压裂效果、提高低渗透气藏及凝析油气藏产量的新方法。在油气藏生产动态预测方面,建立了基于流体流动规律的产量预测新方法,有关公式以李克文教授的名字命名。在多孔介质中多相流理论方面,首次提出了全流度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储层分类的新方法,解决了用渗透率作为分类依据的一些不足之处。在低渗透、特低渗透裂缝性储层岩石的描述方面,建立了新的孔隙大小 分布和毛管压力通用模型,解决了现有方法不能描述带裂缝的储层岩石的数学难题。根据分形理论推导出了电阻率指数与相对渗透率及毛管压力的相关关系,首次建立了三者之间的数学模型。李克文教授还提出了开发已报废油田的热-电-油联产新理论和新方法,丰富了油气田开发理论,这些创新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多年来,李克文教授主持过国内外多项重大科研项目,在油气田开发分形理论、油气田开发实验新方法、油藏非均质性描述、 油气田伴生地热工程及发电、非常规油气田开发及提高采收率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  荣誉  1.荣获美国石油工程师学会2003年颁发的杰出编辑奖  2.荣获美国地热协会2002、2005、2006年度最佳论文奖  3.美国岩心分析家协会于1998年授予终身会员  4.被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于1995年评为跨世纪学科带头人  5.荣获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多项  工作经验  2010-现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教授  2005-2010:北京大学能源与资源工程系,教授  1999-现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资深研究员,SGP研究所经理  1997-1999:美国油藏工程研究所,工程师  1995-1997:法国石油研究院,博士后  1992-1995:北京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CNPC),高级工程师及油层物理室主任  1990-1992: 中国矿业大学选矿系(北京),博士后  学历  1989年:在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研究生部获油田开发工程博士学位  1987年:在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研究生部获油田开发工程硕士学位  1984年:在湖北江汉石油学院开发系获采油工程学士学位  代表性论文  1.Yu, Y. and Li, K.: “Method for Calculating Temperature Profile in Heavy Oil Wells with Injection of Light Oil Diluent”, 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cepted), 2011.  2. Li, K., Liu, Y., Zheng, H., Huang, G., and Li, G.: “Enhanced Production in Gas-Condensate Reservoirs by Wettability Alteration to Gas Wetness: Experimental Studies”,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 DOI:10.1016/j.petrol.2011.08.001, 2011.  3.Li, K. and Guan, Y.: “Effective-Well Method for Matching and Predicting Oil Production,” Transport in Porous Media, DOI: 10.1007/s11242-011-9850-6, 2011.  4.Li, K. and Zhao, H.: “Fractal Prediction Model of Spontaneous Imbibition Rate,” Transport in Porous Media, DOI: 10.1007/s11242-011-9848-0, 2011.  5.Li, K.: “Interrelationship between Resistivity Index, Capillary Pressure and Relative Permeability,” Transport in Porous Media, DOI: 10.1007/s11242-011-9745-6, V. 88(3), P. 385, 2011.  6.Li, K.: “Analytical Derivation of Brooks-Corey Capillary Pressure Model Using Fractal Geometry and Evaluation of Rock Heterogeneity”, 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0), doi:10.1016/j.petrol.2010.05.002.  7.Li, K., Nassori, H., and Horne, R.N.: “Experimental Study of Water Injection into Geothermal Systems,” Transport in Porous Media, DOI: 10.1007/s11242-010-9579-7, 2010.  8.Li, K.: “More General Capillary Pressure and Relative Permeability Models from Fractal Geometry”, Journal of Contaminant Hydrology, doi: 10.1016/j.jconhyd.2009.10.005, 2010.  9.Li, K. and Horne, R.N.: “Method to Evaluate the Potential of Water Injection in Naturally Fractured Reservoirs,” Transport in Porous Media, DOI 10.1007/s11242-009-9473-3, 2009  10.Stacey, R., Li, K., Horne, N.: “Investigating 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 as a Technique for Real-Time Saturation Monitoring,” SPEJ, March, 2009.  11.Li, K. and Horne, R.N.: “Experimental Study and Fractal Analysis of Heterogeneity in Naturally Fractured Rocks,” Transport in Porous Media, DOI: 10.1007/s11242-008-9295-8, 2009.  12.Li, K. and Horne, R.N.: “Estimation of wettability in gas-liquid-rock systems,” Geothermics (2008), doi:10.1016/j.geothermics.2008.03.002.  13.Li, K. and Horne, R.N.: “Numerical Simulation without Using Experimental Data of Relative Permeability,” 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doi:10.1016/j.petrol.2008.03.002, 2008.  14.Li, K.: “A New Method for Calculating Two-Phase Relative Permeability from Resistivity Data in Porous Media,” Transport in Porous Media (2007), DOI 10.1007/s11242-007-9178-4.  15.Li, K. and Horne, N.R.: “Modeling of Oil Production by Gravity Drainage,” 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doi: 10.1016/j.petrol.2007.06.002, 2007.  16. Chen, C.Y., Li, K., and Horne, R.N.: “Experimental Study of Phase Transformation Effects on Relative Permeabilities in a Fracture,” SPEREE, pp. 514-526, Oct., 2007.  17.Li, K. and Horne, R.N.: “Systematic Study of Steam-Water Capillary Pressure,” Geothermics, 36 (2007) 558–574, doi:10.1016/j.geothermics.2007.08.002.  18. Zhou, Z., Wang, X., Xu, Y., Zhao, Z., and Li, K.: “New Formula for Acid Fracturing in Low Permeability Gas Reservoirs: Experimental Study and Field Application,” 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doi:10.1016/j.petrol.2007.04.007, 59/3-4 pp. 257-262, 2007.  19.Li, K. and Williams, W.: “Determination of Capillary Pressure Function from Resistivity Data,” Transport in Porous Media (2006), DOI 10.1007/s11242-006-0009-9.  20.Li, K. and Horne, R.N.: “Generalized Scaling Approach for Spontaneous Imbibition: An Analytical Model,” SPEREE (June, 2006), 251-258.  21. Li, K. and Horne, R.N.: “Comparison and verification of production prediction models,” 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06), doi:10.1016/j.petrol.2006.08.015.  22.Li, K., Chow, K., and Horne, R.N.: “Influence of Initial Water Saturation on Recovery by Spontaneous Imbibition in Gas-Water-Rock Systems and the Calculation of Relative Permeability,” SPEREE (August, 2006), 295-301.  23.Li, K., and R. N. Horne (2006): “Comparison of methods to calculate relative permeability from capillary pressure in consolidated water-wet porous media,” Water Resour. Res., 42, W06405, doi:10.1029/2005WR004482.  24.Li, K.: “Scaling of Spontaneous Imbibition Data with Wettability Included”, Journal of Contaminant Hydrology (2006), doi: 10.1016/j.jconhyd 2006.09.009.  25.Li, K. and Horne, R.N.: “Fractal Modeling of Capillary Pressure Curves for The Geysers Rocks,” Geothermics, 35 (2006), 198-207, doi: 10.1016/j.geothermics.2006.2.001.  26. Li, K. and Horne, R.N.: “Computation of Capillary Pressure and Global Mobility from Spontaneous Water Imbibition into Oil-Saturated Rock,” SPEJ (December 2005), 458-465.  27.Li, K. and Horne, R.N.: “An Analytical Model for Production Decline Curve Analysis in Naturally Fractured Reservoir,” SPEREE (June 2005), 197-204.  28.Li, K. and Horne, R.N.: “Experimental Study of Gas Slippage in Two-Phase Flow,” SPEREE (December 2004), V.7 (6), 409-414.  29.Li, K. and Horne, R.N.: “An Analytical Scaling Method for Spontaneous Imbibition in Gas-Water-Rock Systems,” SPEJ (September 2004), 9(3), 322-329.  30.Li, K. and Horne, R.N.: “Steam-Water and Air-Water Capillary Pressures: Measurement and Comparison,” J. of Canadian Petroleum Technology (July 2004), V.43, No. 7, 24-30.  31.Li, K. and Horne, R.N.: “An Experimental and Analytical Study of Steam-Water Capillary Pressure,” SPEREE (December 2001), p.477-482.  32.Li, K. and Horne, R.N.: “Characterization of Spontaneous Water Imbibition into Gas-Saturated Rocks,” SPEJ (December 2001), 6(4), p.375-384.  33. Li, K. and Firoozabadi, A.: “Experimental Study of Wettability Alteration to Preferential Gas-Wetness in Porous Media and its Effect,” SPEREE (April 2000), 139-149.  34.Li, K. and Firoozabadi, A.: “Phenomenological Modeling of Critical Condensate Saturation and Relative Permeabilities in Gas Condensate Systems,” SPEJ (June 2000), V.5 (2), 138-147.  代表性著作  1.李克文,沈平平:<<原油与浆体流变学>>,中国石油工业出版社,ISBN7-5021-1246,1994  2.沈平平,李克文等:<<油层物理实验技术>>,中国石油工业出版社,ISBN7-5021-1367,1995  知识产权  1.李克文:新型多功能毛细管流变仪,专利号:91226706.2,1991  2.李克文:新型水煤浆/粘稠流体液位计,专利号:91226707.0,1991  招生专业  油气田开发工程 ;有机化学(化学合成)、高分子化学、纳米材料科学等  研究方向  1.非常规油气田(特低渗透、高含水、稠油催化裂化)提高采收率、储量、产量预测理论与方法  2.油田伴生地热发电方法与技术  联系方式  电子邮件:likewen@cugb.edu.cn  通信地址:北京市学院路29号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学院 邮编:100083
  • 范洪富
  • 男,1965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87年毕业于西南石油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分配至大庆石油学院工作,其间1992年获西南石油大学应用化学硕士学位,2002年获大庆石油学院油气田开发工程博士学位;1993年晋升讲师,2000年晋升副教授,2003年破格晋升教授,  2005-2008期间享受大庆石油学院一级教授津贴。2008年8月调入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学院。目前主要从事油田化学理论与技术、油气层保护及提高原油采收率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一、主要教学工作:  承担石油工程本科生、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油田化学》、《高分子化学》、《油气井工作液化学》、《表面活性剂化学》、《油气井化学增产技术》、《胶体与表面化学化学》、《提高原油采收率》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二、主要科研工作:  以项目负责人身份主持和完成了以下科研工作:  1、驱油用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研究,2003-2005,黑龙江省教委;  2、稠油水热裂解反应机理研究,2003-2004,黑龙江省科委;  3、油田含聚合物污水处理,2003-2005,黑龙江省教委;  4、化学辅助热力井下改质降粘开采稠油技术研究,2005-20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5、离子液体对稠油改质降粘研究及作用机理,2006-200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6、离子液体对稠油改质降粘,2005-2007,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中青年创新基金;  7、离子液体处理油田含油污水,2007-2009,教育部重点项目  三、科研获奖情况:  1、2004年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  2、2005年获黑龙江省高校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3、2005年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4、2005年获大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5、2006年获黑龙江省高校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6、2006年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7、2006年获黑龙江省获第九届自然科学技术成果三等奖;  8、2006年大庆市获二十届自然科学技术成果一等奖;  9、2006年获大庆石油学院“十五”期间杰出青年科技工作者。  四、主要论文、论著  1、油田应用化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年  2、石油工程化学,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7年  3、石油工程HSE风险,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年  4、石油石化工业污水分析与处理,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年  5、Studies the Synergetic Effects of Mineral and Steam on the Composition Changes of Heavy Oils. Energy & Fuels. 2001,15(6),1475-1479 (SCI、EI收录)  6、The Study on Composition Changes of Heavy Oils during Steam Stimulation Process. Fuel, 2002,81(4),1733-1788(SCI、EI收录)  7、The effect of hydrogen donor additives on the viscosity of heavy oil during steam stimulation. Energy & Fuels. 2002,16(4),1475-1479(SCI、EI收录)  8、Downhole catalyst upgrades heavy oil. Oil & gas Journal 2002, March. 63-65(SCI、EI收录)  9、The effects of reservoir minerals on the composition change of heavy oil during steam stimulation. Journal of Canadian Petroleum Engineering,2003, March.( (SCI、EI收录)  10、Liaohe Extra-heavy crude oil underground aquathermolytic treatments using catalysts and hydrogen donors under steam injection conditions,SPE84863,2004年油田化学国际会议。  11、The effect of hydrogen donor additives on the viscosity of heavy oil during steam stimulation., Energy & Fuels,2003,16(4)(SCI、EI收录)  12、The catalytic effects of minerals on aquathermolysis of heavy oils,FUEL,2004,(SCI、EI收录)  13、Upgrade of heavy oil by aquathermolysis.2005, 230th 美国化学学会,(SCI、EI,ISTP收录)  14、稠油在水蒸汽作用下组成变化研究.燃料化学学报 2001,29(3),269-272(EI收录)  15、金属盐对辽河稠油水热裂解反应影响研究.燃料化学学报.2001,29(5),430-433(EI收录)  16、蒸汽开采过程中金属盐对稠油粘度及平均分子量影响燃料化学学报.2003,31(5) (EI收录)  17、离子液体对稠油改质降黏实验研究燃料化学学报,2007年第1期,EI收录  18、离子液体在石油工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油田化学,2007年第1期  19、离子液体对有机污水处理研究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五、招生方向:  1、提高原油采收率  2、油田化学理论及技术  3、油气层保护技术  联系方式: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电话:010-64754803,15010568518,13936913561  电子邮箱:fanhongfu@126.com
  • 沙景华
  • 一、基本信息  沙景华,女,中共党员,1952年1月29日出生于北京。原人文经管学院经济学教研室主任、教授兼高级经济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是区域经济学、资源产业经济、投资与理财。  E-mail: shajinghua@163.com  电话:86-10-82322078  二、个人经历  ·1976年9月毕业于河北地质学院(现石家庄经济学院)地球物理探矿系,留校任教,历任助教,讲师;  ·1986年9月至1988年2月在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学习,取得研究生同等学历;  ·1991年元月调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任教,曾兼任校财务处处长。  三、教学与科研经历  沙景华教授已培养硕士生42人,其中已毕业29人;培养博士生8人。  参与科研项目:  1. 2010年12月至今,国土资源部发展规划项目《鄂尔多斯盆地矿产资源技术评价》(G1100303);  2. 2009年9月至今,国务院重大研究项目《国家可持续发展国土资源战略》的子项目之一《地质工作发展战略》(GT20090103-3-1);  3. 2009年5月至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矿业城市经济转型制度变迁的差异性及可持续发展机制研究》(08JA790124);  4. 2009年5月-2010年5月,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地质调查成果经济社会价值研究》(200963);  5. 2007年至2009年,世界银行项目子课题《加快青海省新型工业化进程研究》(K07108);  6. 2007年至2009年,国土资源部地质大调查项目子课题《地质大调查项目投入产出效益分析》(E90027);  7. 2007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资源环境管理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首都经济圈水资源循环经济研究》(REM06011)  8. 2007年11月-2008年11月,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地质科技进步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研究》(2007GXQ4B111);  9. 2006年至2008年,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项目《激励首都科技人才自主创新的策略》(06BaJG0034);  四、学术成果  代表性专著:  1. 《投资学》:教材,市场出版社,2005年  2. 《首都经济圈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专著,地质出版社,2007年  3. 《资源环境经济学》:教材,地质出版社,2007年  4. 《西部十二省矿业投融资环境研究》:专著,地质出版社,2009年  5. 《京津冀都市圈水资源循环经济机制研究》:专著,地质出版社,2010年  共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EI收录 6篇,CSSCI收录 5篇,核心期刊收录27篇,其他非核心期刊10余篇。主要代表论文:  1. The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Mining Industry Competitiveness of Xinjiang in China. Energy Procedia. 2011(5): 158-162. EI  2. Research on Water Resource Problems of Capital Economic Circle Based on Circular Economy. 2010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informatics and Biomedical Engineering. ICBBE, 2010  3. Research on Water Resources Problems of Beijing Based on Circular Economy,Proceeding of 2008 Conference on Regional Econom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2008,ISTP  3. 基于创新行为的人才动力模型研究. 科技与经济. 2010年06期, CSSCI  4. 矿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环境保护,2008年2B期,总第390期,CSSCI  5. 土地环境成本理论探讨,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年 04期,17卷,CSSCI  6. 天津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研究,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6/06,CSSCI  7. 首都经济圈水资源经济问题的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年 01期,16卷,CSSCI  五、主要奖励  《资源环境经济学》获2007年度北京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奖;获2008年校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07年校教学优秀三等奖;主编《投资学》教材获2004年校级优秀教材三等奖;指导项目《浙江金华——智达中小企业管理咨询》获第三届“挑战杯”首都高校大学生创业设计竞赛三等奖。
  • 杜国银
  • 职称:副教授  学历:博士  研究方向:资源环境经济学、矿产资源经济  联系方式  电话:82322078  邮箱:dugy@cugb.edu.cn
  • 晏波
  • 晏波,男,汉族,1968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副教授,研究领域:矿产资源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电子信箱:yanb @cugb.edu.cn,办公电话:010-82322078  ♦ 主要教育、工作背景  1985年9月—1989年6月,在湖北师范学院物理系学习,获理学士学位;  1989年7月—1992年8月,任湖北省襄阳县第一中学高中物理教员;  1992年9月—1995年6月,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科技哲学专业学习,获哲学硕士学位;  2004年9月—2010年1月,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与资源学院资源产业经济专业在职学习,获工学博士学位;  1995年7月——1999年8月,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人文经管学院马列教研室教员;  1999年9月至今,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人文经管学院经济学教研室教员。  ♦ 主讲课程  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十多年里,主讲过专科生的微积分、统计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本科生的统计学,硕士生的自然辩证法,博士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等课程。现主讲课程主要有本科生的初级、中级宏微观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和硕士生的高级宏微观经济学、博弈论。  ♦ 科研项目、学术成果、教学成果情况等  主持在研科研项目一项,在中文核心期刊等发表论文十数篇,参译著作两部,参编教材一部。  主要科研项目(项目名称、负责人姓名、项目来源、起止时间)  矿业权市场中的私序研究,晏波,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011年10月——2014年12月。  主要论文  晏波.The Surplus Value in the Theory of the Firm. 载于Proceedings of 2004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408-413 ISTP  晏波. “科教兴国”的制度基础.学术前沿,2005,(9):93-97  晏波.科教兴国与法治.中国行政管理,2006,(2):58-59  晏波.竞拍人风险规避时矿业权拍卖设计.中国煤炭,2007,33(2):28-30  晏波,安琼伟.政府声誉与采矿权价值.中国矿业,2007,16(7):21-23,27  晏波.矿业权不同转让方式比较.中国矿业,2008,17(5):9-12  晏波.The Characteristics of Mining Rights and the Selection of Its Transaction Modes In: The Conference Papers of 2008 Conference on Regional Economic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Jinan, China,2008,12:934-938  晏波.矿业权交易效率与矿业权交易中心角色定位.中国矿业,2009,18(1):25-28  晏波.矿业权交易特殊性及其市场培育. In曹和平主编、何亚斌副主编. 中国产权市场发  展报告(2009-2010).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年,385-393  晏波.政府规制矿业权交易对矿业权市场的影响.中国矿业,2010,19(11):30-33,51  著作、教材(著作、教材题目、作者姓名、出版社、出版时间  参译十五国家重点图书《剑桥欧洲经济史(第四卷)》,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  参译十五国家重点图书《剑桥欧洲经济史(第二卷)》,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  参编《经济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 马洪云
  • 马洪云,男,1972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矿产资源经济,产业经济。经济学教研室副主任,人文经管学院分党委委员。mahy@cugb.edu.cn,010-82322078.  ♦ 主要教育、工作背景  1991.09-1995.07 中国人民大学 农业经济 本科  1995.09-1998.07 中国人民大学 农业经济 硕士  2001.09-2004.07 中国人民大学 企业管理 博士  1998.07至今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人文经管学院教师  ♦ 主讲课程  经济学原理、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产业组织学等。  ♦ 科研项目、学术成果、教学成果情况等  先后主持及参与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30多篇,出版及参编著作、译著、教材等6部。  主要科研项目(项目名称、负责人姓名、项目来源、起止时间)  [1]全球化视野下中国煤炭产业有效竞争市场格局的构建,负责人:马洪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编号:2011YYS104,2011.10-2014.9。  [2]北京市低碳产业发展与经济结构调整路径研究,负责人:何永强,北京环境二期项目:GEF余款利用北京市低碳发展研究,项目编号:TF024121-CHA,2010.10-2011.01,北京市21世纪议程办公室。  [3]城市(群)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研究,负责人:黄启,项目编号:1212011088020,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环境检测院,2010.11-2015.12。  [4]矿业城市经济转型制度变迁的差异性及可持续发展机制研究,负责人:汪安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项目编号:08JA790124),2008.11-2010.10。  主要成果  *论文(作者姓名、论文题目、期刊名称、发表时间  [1]Ma Hongyun, Steven S. Shwiff. Analysis of Mining Dependence in Texas at the County Level[A]. Proceedings of 2009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936-943(ISTP: BOD35)  [2]马洪云, 汪安佑. 发达国家矿业城市经济转型模式研究[J].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06(5):18-20  [3]张峰,马洪云,沙景华. 基于情景分析法的2020年我国铜资源需求预测[J]. 资源与产业,2012,14(4):30-35  [4]马洪云,汪安佑. 北京市激励企业推进自主创新的政策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08(3):26-27  [5]何大义,马洪云. 碳排放约束下企业生产与存储策略研究[J].资源与产业,2011,13(2):63-68  [6]张峰,马洪云,沙景华. 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问题探讨[J].煤炭经济研究,2010(5):8-10,36  [7]毛欣欣,马洪云,沙景华. 长株潭区域投资环境竞争力评价[A]. 王方华,朱有志,李友志.2008中外都市圈发展报告[C]. 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9. 392-400  [8]马洪云,雷涯邻.家族企业继承问题研究[A]. 传承与创新:家族企业国际研讨会文集[C], 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9]雷涯邻,马洪云.美国家族企业存续中的职业生涯规划[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2(11):8-10  *著作、教材(著作、教材题目、作者姓名、出版社、出版时间  [1]经济学原理:高洁、李贤海主编,参编第五章《产业组织理论初步》,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8。  [2]家族企业社会化研究:马洪云、吴晓梅编著,北京:地质出版社,2010.7。  [3]资产评估学教程(第二版):乔志敏、张文新主编,宋斌、马洪云副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9。  [4]小企业管理——创业之门(第12版):郭武文等译,马洪云执笔翻译了该书第三编,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11  ♦ 学术、教学成果获奖、指导学生科研等情况  由汪安佑负责,雷涯邻、沙景华、马洪云、檀学燕共同参与建设的《资源环境经济学》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程”,2007.6。  由汪安佑负责,雷涯邻、沙景华、马洪云、檀学燕共同参与建设的《资源环境经济学》被评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精品课程”,2007.12。  主持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1年教学改革项目《西方经济学CAI课件设计与制作》被评为2002年校级优秀成果。  2001年当选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十位“我最喜爱的老师”之一。
  • 林文
  • 林文、男、汉族、出生年月:1963年9月、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领域:综合评价、发展战略、项目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教研室主任,linw@cugb.edu.cn,010-82321403  ♦ 主要教育、工作背景  学业经历:  1982年9月——1986年7月 郑州大学数学系本科 基础数学专业  1990年3月——1991
  • 黄启
  • 职称:副教授  学历:博士  研究方向:矿产品国际贸易、矿业融资与投资  联系方式  电话:82322078;82322190  邮箱:huangqi@cugb.edu.cn
  • 刘慧芳 【女】
  • 刘慧芳,女,汉族,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经济学教研室主任,生于1964年,致公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国际投资。  办公室电话:010-82322078  email:ddliuhuifang@sina.com  ♦ 主要教育、工作背景  1986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获得理学学士学位  1992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数量经济专业,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  2006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系国际贸易专业,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  1986—1994年,山西财经大学基础部数学教师  1995—1997年,山西财经大学贸易系国际贸易专业教师  1997—至今,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人文经管学院经济学专业教师  ♦ 主讲课程  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学  投资决策分析、计量经济学、国际经贸理论前沿  ♦ 科研成果  近年来共参与或主持各级科研项目25项,其中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12项,社会项目7项,教改项目6项;共出版著作6部,其中独立出版专著2部,独立出版教材1部,参编教材1部,参编工具书2部;以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公开发表论文38篇,其中3篇为独立发表的国外期刊论文,6篇为CSSCI收录论文,16篇为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篇为EI收录的国际会议论文。  著作:  (1)《跨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研究》 刘慧芳著 中国市场出版社 2007年2月  (2)《我国矿产资源供给保障研究》 刘慧芳编著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0年9月  (3)《国际贸易理论政策与实务》 刘慧芳编著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5年9月  (4)《世界贸易组织教程》 参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年1月  (5)《国际经贸理论通鉴》 参编,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 2006年12月  (6) 《资源科学技术名词》 参编, 科学出版社 2008年10月  项目:  (1) 国家软科学项目子课题:“十二五”时期我国大宗战略资源贸易方式转型,2009.  (2)商务部项目子课题:中国软件出口基地建设报告, 2009.  (3)国土资源部油气中心:国内外页岩气对比研究,2011.  (4)中国地质调查局:鄂尔多斯能源化工矿产技术经济评价,2011.  (5)国土资源部经研院:鄂尔多斯盆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社会效益评价,2011.  (6)中国地质调查局:鄂尔多斯盆地矿产资源综合评价,2011.  (7)国土资源部项目:地质调查成果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研究,2009.  (8)国家软科学计划项目:地质科技进步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研究,2008.  (9)国家211工程建设项目(教育部项目):编写《国际经贸理论通鉴》,2005.  (10)中国社会科学院项目:编写《世界贸易组织教程》,2003.  (11)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激励首都科技人员自主创新能力研究, 2006.  (12)国土资源部“十一五”项目:地质大调查的社会化服务效益分析,2006.  (13)长庆油田公司:实现“三低”油气藏规模开发的技术创新管理研究 , 2011.  (14)国家开发银行项目子课题:兴岛开发建设投资公司股权投资分析,2009.  (15)国家开发银行项目:长兴岛开发建设投融资规划,2009.  (16)资源环境开放实验室项目:北京市旅游资源出口竞争力及效益分析,2007.  (17)抚松县人民政府:抚松县城资金运行及融资平台体系建设,2008.  (18)北新房屋有限公司:住房产业化及其对中国经济贡献度研究,2006.  (19)资源环境实验室项目:我国矿产品贸易国际价格运行规律研究 ,2006.  (20)国际贸易与金融模拟实验室方案设计,2002.  (21) 国际贸易实务模拟案例设计, 2004  (22) 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措施研究, 2007.  (23) 国际贸易精品课程设计, 2008  (24) 西方经济学网络课件设计, 2002.  (25) 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2004.  主要论文:  (1)我国稀土出口贸易中利益相关方博弈分析,财贸经济,2011年9月第9期  (2)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三层次综合分析模型,财贸经济,2006年12月第12期  (3)Discussion on Theoretical Model of Enterprise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China—USA Business Review,2006年9月第9期  (4)The Competitive Force of FDI and its Elements,Canadian Social Science ,2006年10月第5期  (5)The Theory Basis on Location Choice in FDI of th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 Canadian Social Science,2006年12月第 6期  (6)以新的评价指标认识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国际贸易,2006年第11期  (7)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开放的条件与利弊权衡,经济问题,2002年增刊  (8)发展服务贸易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山西大学学报,2007年增刊  (9)国际金融危机对北京市入境旅游的影响分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年第5期专刊  (10)Analysis of Enterprises’ Decision-Supporting System for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国际会议EMS2009  (11)谈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效应的影响,商业时代,2011年第5期  (12)石油行业上市公司绩效与产业整合实证分析,企业经济,2006年第10期  (13)“十二五”时期我国铁矿石贸易战略转型分析,现代商业,2010年第8期  (14)“十二五”时期我国粮食贸易转型研究,当代经济,2010年第2期  (15)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全国商情,2009.6  (16)我国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措施,社科研究, 2005年第9期  (17)环北部湾经济圈合作与开发的对策建议,科学研究月刊,2005年12  (18)我国企业在东盟自由贸易区内直接投资的优劣势分析,社科研究,2005.10  (19)加强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措施探讨,现代高等教育,2007.11  (20)中国加大投资澳大利亚铁矿石资源的现实条件分析,当代经济,2008.11  (21)煤矿型城市产业结构转型问题研究—以山西省煤矿型城市为例,社科研究,2006.8  (22)启发式教学方法探讨,当代教育研究与探索,2007.11  (23)开发“体验北京乡村生活”入境旅游的思路和建议,当代经济,2011年第7期  (24)基于投入产出表的中国金融业产业关联分析,当代经济,2011年第5期  (25)中国旅游服务出口国际竞争力探析,中国经贸,2006.11  (26)在国际贸易教学中加强学生主动参与的措施,中国科技纵横,2010年第10期  (27)解析中国企业的防反倾销策略,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 2005.1  (28)校企品牌的国际化模式解读,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5.4  (29)市场与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资源·产业,2002.6  (30)我国铜矿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分析,科学决策,2008年第11期
  • 孟磊
  • 孟磊,男,汉,出生年月:1972年10月,中共党员、硕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领域:行政法学、资源法学、财税法学,法学教研室主任,M engl@cugb.edu.cn,010-82322383  ♦ 主要教育、工作背景  1991.9-1995.7 阜阳师范学院化学系 化学教育 本科  1995.9 -1997.7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 法学 第二学士学位  2001.9 -2004.7 北京大学法学院 经济法学 硕士  1997.7 –至今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人文经管学院法学教研室,现任法学教研室室主任  ♦ 主讲课程  行政法学、行政诉讼法学、经济法学、土地法学、税法学。  ♦ 科研项目、学术成果、教学成果情况等  先后主持、参与完成省部级4项、发表论文10多(篇)、著作1部。  主要科研项目(项目名称、负责人姓名、项目来源、起止时间)  《小型矿山管理及立法研究》,负责人杜国银, 国土资源部矿法修改项目, 2003-2004年;  《自然科技资源共享政策法规研究 》,负责人雷涯邻,科技部项目,2004-2005年;  《我国资源税费改革研究》,负责人孟磊,学院青年基金项目, 2006-2008年;  《矿产资源税费改革与利益分配研究》,负责人丁志忠,国土资源部矿法修改项目,2008-2009年;  《我国矿产资源税费改革与实现路径研究》,负责人孟磊,教育部预研项目,2012-2014。  主要成果  刘文涛 孟磊:《股东民事责任浅析》,《法学杂志》2000年第6期;  孟磊:《浅谈可持续发展基本法的有关立法问题》,《资源产业》2002第6期;  孟磊:《依法理财初探》,中国财税法网;  孟磊:《论税法的私法基础》,中国财税法学教学研究会2006年年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财税法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  孟磊:《小康社会与环境立法》, 《中国矿业》2004年第6期;  孟磊:《浅谈法学本科教育的三个面向》,《北京教育》2005年第4期;  孟磊:《高校行政侵权救济研究》,《北京教育》2006年第11期;  孟磊:《税收司法救济模式的比较与选择》,《和谐社会与税收司法改革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6年5月;  孟磊:《税法与私法的冲突及其解决途径》,《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孟磊 贾兴:《欧洲绿色税收改革研究》,《中国矿业》2008年第7期;  李男 孟磊:《我国矿产资源权利金制度构建研究》,《经济师》2008年第12期。  ♦ 学术、教学成果获奖、指导学生科研等情况  曾获“我爱我师——我心目中最优秀的老师”称号、院校级教学优秀奖、中国财税法教育研究会优秀论文奖;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科技活动和暑期实践活动。  ♦ 兼职工作等  北京广霁律师事务所兼职律师。
  • 王丽艳 【女】
  • 女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合同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联系方式  电话:82323059  邮箱:lywang@cugb.edu.cn
  • 张凤麟
  • 张凤麟,女,汉族,1966年1月生,党员,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领域: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行政法学,重点研究矿产资源法。电子邮箱:zhangfl@cugb.edu.cn  ♦ 主要教育、工作背景  1983.9-1987.7 安徽大学经济系管理专业 学士  1996.9-1998.7 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法学第二学位 学士  2001.9-2004.6 北京大学法学院经济法学专业 硕士  2006.9-2009.6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资源产业经济专业 博士  1992.1-1999.12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管理干部学院经济管理教研室  2000.1-至今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人文经管学院法律教研室  ♦ 主讲课程  《国际经济法》、《商法》、《国际商法》(法学专业本科)  《国际环境法》(法学硕士学位课程)  ♦ 科研项目、学术成果、教学成果情况等  主要科研项目  国外石油天然气安全战略比较研究,国土资源部,2001.2 -2002.5,参与人  能源战略跟踪研究,地调局发展研究中心,2003 -2004,参与人  矿山环境保护立法研究,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校内基金项目,2004-2005,负责人  国土资源大调查社会化服务评估研究,国土资源部,2006-2010,参与人  中国煤层气产业发展政策研究,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资源环境管理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2008,负责人  页岩气对比研究,国土资源部油气中心,2011,参与人  绿色矿山建设示范,国土资源部,2011-2012,参与人  公开发表的论文  张凤麟.吸引外商投资,促进西部经济可持续性发展.资源产业,2002(6)  张凤麟.对西部大开发经济优惠政策的思考.环境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2002,ISBN7-80670-130-310-1  张凤麟.《国际经济法》教学改革初探.特色加精品,地质出版社,2003,ISBN7-116-03889-2  张凤麟.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中国矿业,2004,13(12)  张凤麟.发达国家矿地复垦保证金制度及对中国的启示.中国矿业,2006,15(9)  张凤麟.矿山环境审计浅析.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6,19(10)  张凤麟.论我国煤层气产业发展的条件.中国矿业,2009,18(3)  张凤麟.论煤层气资源开发与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9,22(3)  张凤麟.煤层气开发综合经济评价模型研究.中国矿业,2009,18(4)  张凤麟. 我国煤层气资源开发利用的财政政策评析. 资源产业,2011 ,13 (2)  著作及教材  副主编《矿业税费制度》,地质出版社,1998  参编《经济全球化与国家油气安全战略》,2003  张凤麟.《中国煤层气产业化研究》(专著),地质出版社, 2010  副主编《国外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研究》,中国大地出版社,2011
  • 郝举
  • 男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  民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联系方式  电话:82322383  邮箱:haoju@cugb.edu.cn
详细地址
  • 详细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 电话:
    %u0030%u0031%u0030-%u0038%u0032%u0033%u0032%u0033%u0036%u0038%u0038
相关推荐
四川美术学院师资好不好,四川美术学院师资怎么样 宁夏大学师资好不好,宁夏大学师资怎么样 新疆农业大学师资好不好,新疆农业大学师资怎么样 石河子大学师资好不好,石河子大学师资怎么样 西安石油大学师资好不好,西安石油大学师资怎么样 甘肃农业大学师资好不好,甘肃农业大学师资怎么样
相关专题
[查看更多]
其他地区 热门标签 常见问题

本文内容和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公开信息,如有侵犯您的版权或著作权请速与我们联系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或给我们发邮件(1078189145@qq.com)), 我们承诺核实后工作时间1小时内删除;2、本文内容、观点以及数据是根据网站大数据算法得来,仅代表本站观点,我们不保证其绝对真实和数据可靠,仅做参考,勿引用做其他用途, 否则因此产生的一切损失和法律后果本站概不承担。3、本文排序、排版、内容组成、设计的知识产权(版权)为城帮网city12580.com所有;转载、引用本文数据内容、排序结果请注明来源“城帮网”, 且要有来源链接指向本文。全文转发或抓取、抄袭本文内容,我们将提起法律诉讼保障本网站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