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资讯 社保 办事指南 车主关注 旅游 交通 教育 专业 办理指南

北京大学

[切换城市]
北京站> 北京教育> 北京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信息

中国农业大学

英文名: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简称:“中国农大”,“CAU” 所在地:北京 院校代码:10019 类型:综合类

211工程985工程研究生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中管副部级高校
  • 中国农业大学师资怎么样, 中国农业大学师资好不好

据学校官网2016年9月信息显示,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640人,其中教授中农大烟台校区(含研究员)598人、副教授(含副研究员)842人。研究生导师1341人,其中博士生导师778人。学校有中国科学院院士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7人,“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5人,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5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 人选26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47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8人。聘请了包括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获得者、“DNA之父”James Watson 和我国杰出的农业科学家、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在内的一批国内外著名学者担任名誉教授和客座教授。 中国科学院院士(专职)(5人):石元春、李季伦、吴常信、陈文新、武维华 中国工程院院士(专职)(7人):石元春、曾士迈、汪懋华、戴景瑞、李宁、康绍忠、李德发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9人):武维华、彭友良、李保国、李 宁、夏国良、张福锁、康绍忠、叶 德、巩志忠、韩鲁佳、李召虎、沈建忠、李洪文、孙传清、郭 岩、呙于明、王福军、黄冠华、刘金华长江学者讲座教授(6人):朱健康、杨贞标、丁守伟、伍国耀、PS Schnable、张 毅 千人计划(4人):张源辉、伍国耀、卢江、田汉勤(入选,未到岗)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6人):李胜利、段长青、韩建国、曹兵海、杨宁、秦应和 教育部创新团队(10个) 2004年:李保国团队 土壤-作物系统中的过程模型与应用2005年:张福锁团队 作物养分资源高效利用的根际调控机理2006年:康绍忠团队 农业节水与水资源高效利用2007年:刘志勇团队 主要农作物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2008年:沈建忠团队 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检测与控制技术2009年:呙于明团队 安全优质禽肉禽蛋高效生产的饲料营养新技术2010年:彭友良团队 重要作物病害控制的研究2011年:杨 宁团队 畜禽分子育种技术2012年:韩鲁佳团队 农业生物质利用的工程基础2013年:李洪文团队 保护性耕作技术与装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创新群体(6个) 2001年:李德发团队 动物营养学2002年:李 宁团队 畜禽基因组学与分子数量遗传学2004年:武维华团队 植物响应环境胁迫的信号传导及基因表达调控团分子机理2008年:张福锁团队 作物高效利用养分资源的根际调控机理2011年:巩志忠团队 植物响应逆境胁迫的分子调控机理2013年:康绍忠团队 农业水转化多过程驱动机制与效率提升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9人) 1994年:张福锁温家宝来访中国农业大学1995年:彭友良 李晓林 武维华1996年:李德发1997年:李 宁 康绍忠1998年:罗云波2000年:夏国良 张 勤2001年:孟庆翔2002年:杨 宁 杨 定 刘庆昌 巩志忠2003年:崔 胜 李大伟 沈建忠2004年:刘志勇 呙于明2005年:徐明良 谯仕彦2007年:孙传清 赵要风 郑世军2008年:李召虎 彩万志 杨汉春2009年:倪中福 申建波2010年:刘金华 金危危 郭 岩2011年:任东涛 黄冠华2012年:赖锦盛 杨淑华2013年:傅 缨 江正强

  • 张美佳
  • 张美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94年毕业于西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系,获农学学士学位;同年被保送到本校攻读硕士学位。1997年分配到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从事大熊猫等野生动物的繁殖生物学的研究工作。2000-2001年在日本九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进行合作研究;2002年考入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博士研究生,2005年毕业,获理学博士学位;工作期间一直从事钠肽系统在卵母细胞成熟及受精中的作用及机理。  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发现在促性腺激素峰到来前,由卵泡颗粒细胞分泌的因子阻滞了卵母细胞的成熟,但是长期以来没有得到证实。2009年7月-2010年9月在美国杰克逊实验室做访问学者,继续从事钠肽系统在卵泡发育中的表达特征以及其对卵母细胞成熟作用机理的研究。期间利用自发基因突变小鼠模型最终证实了卵泡颗粒细胞表达的C-型钠肽(NPPC)与卵丘细胞上的受体NPR2结合,产生cGMP通过缝隙连接进入到卵母细胞内,抑制了cAMP的降解,从而发挥对卵母细胞成熟阻滞的作用。这对于卵母细胞成熟与排卵的同步化以及雌性的正常受精非常关键。研究工作发表在《Science》上(2010, 330:366-369),并被《Science Signaling》和《中国基础科学》转载,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重视。曾获新世纪人才、国家自然基金和科技部973课题的资助。目前正从事原始卵泡形成以及卵母细胞发育成熟分子机理的研究。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在《Science》、《Mol Endocrinol》、《Endocrinology》、《PLoS One》、《Front Biosci》、《Mol Human Reprod》等杂志发表SCI论文20多篇。  学习与工作经历  2011年1月。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教授  2009年7月------2010年9月。美国杰克逊实验室访问学者  2005年12月------2010年12月。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副教授  2002年9月------ 2005年6月。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攻读生理学博士学位。  2000年10月------ 2001年9月。在日本九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从事大熊猫的繁殖、猪卵母细胞的冷冻等合作研究。  1997年7月------ 2002年9月。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从事大熊猫的繁殖科研工作。  1994年9月------ 1997年7月。被推荐攻读本校兽医产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  1989年9月------ 1994年7月。西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本科。  主讲课程  动物生理学  联系方式  电话:62732694  邮件:zmeijia
  • 安晓荣
  • 女,博士,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农业生物技术国家实验室副研究员。  学习与工作经历  1957年4月出生于山东济南。  1989-1994年,在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生物系任科研助理,主要从事胚胎干细胞和转基因小鼠模型的建立工作;  1995年至今,任职于本校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的研究工作;1998-2001年间,曾先后在新西兰AgResearch研究所和澳大利亚南澳发育研究所进修动物转基因和克隆技术。成功的生产了我国首例活着出生的体细胞转基因克隆绵羊和我国首例活着出生的体细胞克隆牛,填补了我国在体细胞核移植领域的一项空白。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15篇,其中4篇被SCI刊物收录,2篇收入国际会议论文集。获得国家专利1项。  研究方向  一、在动物转基因领域,从事基因表达技术及转基因技术平台的建立工作:利用基因打靶和筛选"友好"基因座位以及YAC载体高效表达目标基因体系等技术建立外源基因在动物乳腺定点表达体系;利用体细胞克隆,单精子受精和精子亲和捕捉DNA等转基因方法进行鸡法氏囊病疫苗,鸡干扰素和人血清白蛋白的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的研制,生产具有开发价值的转基因动物。  二、在动物体细胞核移植领域,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分析体细胞基因组的重新编程等分子过程以及通过对体细胞克隆胚胎基因甲基化模式的研究了解体细胞克隆生物学的基本原理,探讨提高核移植效率的技术方法。  目前承担的主要项目  主持: "鸡法氏囊病毒疫苗的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的研制"(国家863重大专项)  "绵羊体细胞克隆胚胎基因甲基化模式的研究" (国家自然基金)  参加:t-PA突变体乳腺生物反应器的制备(国家863重大专项)  研究胞内单精子注射法生产转基因绵羊的研究(北京市自然基金)  奶牛体细胞核移植胚胎基因转录分析(国家自然基金)  联系方式  电话:62733463  邮件:xra
  • 封文海
  • 封文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99年毕业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 (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获免疫学博士学位。随后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Chapel Hill)医学院做博士后,并于2003年留该校医学院工作,从事Epstein-Barr virus(EBV)致病机理及EBV相关癌症基因治疗方法的研究工作。2007年3月应聘为中国农业大学特聘教授,任生物学院微生物及免疫学系及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和博士生导师。  专业方向:分子病毒学与免疫学  学习与工作经历  1982年9月--1987年7月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学士  1987年7月--1990年7月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硕士(传染病)  1990年7月—1993年7月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助教  1993年8月--1995年12月 美国Iowa sate University 硕士(免疫学)  1996年1月--1999年12月 美国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博士(免疫学)  2000年1月--2003年7月 美国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医学院 博士后  2003年8月--2007年3月美国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医学院 Senior Scientist  2007年3月-- 中国农业大学特聘教授  研究方向  微生物学, 分子病毒学与免疫学  主讲课程  免疫生物学;分子病毒学专题  联系方式  电话:62733335  邮件:whfeng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 2 号,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微生物与免疫学系
  • 陈三凤
  •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微生物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微生物学会理事和农业微生物专业委员会委员。一直工作在教学和科研第一线。  在教学方面,主讲本科生的《微生物遗传》、研究生《高级微生物遗传》、《生物工程进展》等课程。获学校教学二等奖。  在科研方面:主要从事生物固氮和生物能源的研究。先后主持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博士点基金,子课题主持973、863、转基因专项,参加支撑计划等总计项目10多项科研项目。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SCI论文40多篇;申请3项发明专利。编写和参编教材4本,其中编写的《现代微生物遗传学》获北京市精品教材和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2名硕士研究生获学校优秀硕士论文。  学习与工作经历  1978,10---1982,8 :山西农业大学植保系获学士学位。  1982,8 --- 1986,8:山西农业大学植物病理系助教。  1986,9---1989,8:南京农业大学植物病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1989,9---1992,7: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病理专业博士研究生。  1992,7 ---现在: 中国农业大学微生物系讲师、副教授、教授。  1995,4---1997,9:先后在墨西哥和日本做分子生物学博士后。  2003,10—2004,5 :美国Arizona University高级访问学者。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是微生物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  主讲课程  1. 本科生《微生物遗传》、  2. 研究生《高级微生物遗传》、  3. 研究生《生物工程进展》。  联系方式  电话:62731551  邮件:chensf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 袁明
  • 袁明博士,生物学院植物科学系教授。  1995年获得国家教委“跨世纪优秀人才基金”,1996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997-2000年度)。  目前任植物科学系系主任、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植物学报》编委,《科学通报》特邀编辑,《植物学通报》副主编。  学习与工作经历  1982年7月毕业于西北大学生物系,获理学学士学位。  1988年7月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生物学院,获理学博士学位。  1990年10月至1995年7月,分别在英国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英国John Innes Institute以及美国Purdue University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1995年7月回国,在生物学院任教。  1998年和1999年两次赴香港大学植物学系进行合作研究。  2001年聘为教授。  主讲课程  本科生《细胞生物学》  研究生《高级植物生理学专题》  联系方式  电话:62733436  邮件:mingyuan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
  • 崔胜
  • 博士,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兼任动物学与动物生理学系主任。主要学术兼职:中国生殖生物学会理事兼副秘书长,动物生理生化学会理事,英国生殖生物学会会员。1990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有“突出贡献的博士学位获得者”,2003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1978年至1989年,先后在甘肃农业大学兽医学系攻读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获动物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专业博士学位。1990年至1993年,在甘肃农业大学兽医学系从事动物生理学以及生殖与发育生物学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1993年至1995年在英国爱丁堡MRC(Medical Research Council,Edinburgh)生殖生物学中心作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动物胚胎期垂体促性腺激素分泌调控机制的研究;GnRH受体的DNA序列分析及核酸探针的合成等研究工作。1996年回国后,先后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青年基金的资助,主要从事动物胚胎期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调节机制的建立和相关机理的研究工作。另外,1999年至2000年在以色列Bar-Ilan大学发育神经生物学实验室进行合作研究,主要研究LIM同源盒基因对神经元增殖和分化过程的调控作用。2005年6月至2006年12月, 在英国MRC人类生殖生物学中心以高级研究学者的身份从事垂体促性腺激素分泌调控机制的研究工作。  目前主要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自然基金和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从事动物生殖发育的细胞和分子机理、动物早期胚胎发育和发育神经生物学的研究工作。已在《Journal of Pineal Research》、《Journal of Neuroendocrinology》、《Cell and Tissue Research》、《Histochemistry and Cell Biology》《Brain Research》和《Developmental Brain Research》等国际学术杂志发表研究论文28篇。  学习与工作经历  1978年至1989 先后在甘肃农业大学读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  1989年至1992 年在甘肃农业大学先后任 讲师、副教授  1993年至1995年在 英国MRC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生殖生物学中心做博士后研究  1996年至今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 副教授、教授  其中:1999年至2000年 以色列Bar-Ilan大学发育生物研究所做高级访问学者  2005年6月至-12月在 英国MRC人类生殖与发育研究中心做 高级研究学者  研究方向  研究内容包括动物胚胎期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发生与建立;类固醇激素和同源异型基因族蛋白对神经元增殖、分化的调节;动物生殖活动的神经内分泌调节  主讲课程  动物生理学(本科)  发育生物学专题(研究生)  生理学研究技术(研究生)  联系方式  电话:62733443  邮件:cuisheng  通讯地址: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动物与动物生理学系
  • 何群
  • 何群,教授,博士生导师。2002年获得北京大学博士学位。2006年被聘为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系教授,获得中国农业大学985引进特殊人才计划资助,2007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学习经历:  1999/09 - 2002/07 博士学位 北京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1992/09 - 1995/07 硕士学位 哈尔滨师范大学 生物系  1985/09 - 1989/07 学士学位 哈尔滨师范大学 生物系  工作经历:  2006/03 – 现在 中国农业大学 生物学院 教授  2002/09 - 2006/03 Department of Physiology, UT 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er at Dallas Postdoctoral research fellow  1995/ 07- 1999/09 哈尔滨学院 生物系 讲师  1989/07 - 1992/09 鸡西煤炭卫生学校 助教  研究方向  脉胞菌DNA甲基化  主讲课程  《真菌生物学》  联系方式  电话:62731206  邮件:qunhe  通讯地址: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
  • 李大伟
  • 1964年10月生于河南。  1995年于北京农业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  2003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学习与工作经历  1981.9--1985.7 河南农业大学植保专业 本科生  1985.7--1988.8 河南农业大学植保系 助教  1988.9--1991.7 沈阳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专业 硕士研究生  1991.9--1995.3 北京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专业 博士研究生  1995.12--1997.11 中国科学院遗传所 博士后  1997.12--2002.12 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副教授  1999.11--2002.8 美国University of Colorado Health Sciences Center 生化与分子遗传学系 博士后  2002.12--今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系及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7.3--2007.9 美国Oregon State University的James Carrington教授实验室 高级研究学者  研究方向  目前主要从事分子植物病毒学的基础理论及应用基础研究,研究内容包括:(1) 大麦条纹花叶病毒(BSMV)对不同寄主植物致病性差异的分子机制以及抗BSMV新基因Bsr1的功能分析;建立并完善BSMV诱导的基因沉默(BSMV-based VIGS)载体系统,为小麦、大麦、玉米、高粱和谷子等禾本科作物的基因功能分析提供高效、便捷的工具。(2) 以甜菜黑色焦枯病毒(BBSV)和烟草坏死病毒A(TNV-A)等Necrovirus病毒为研究对象,分析病毒和寄主植物的相互作用以及互作过程中的一些重要蛋白质的晶体结构解析。(3)抗病毒转基因作物新品种(系)的培育。  主讲课程  本科生《病毒学》  联系方式  电话:62733326  邮件:Lidw[at]cau.edu.cn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 邮编:100193
  • 宋渊
  • 男,中国农业大学微生物学系副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农业微生物资源及其应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推荐人。  学习与工作经历  1984年7月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微生物学专业并留校任助教,,在任助教期间,主要从事《普通微生物学》、《发酵微生物学》、《细菌分类学》、《病毒学》和《农用抗生素》的实验课。1990年任讲师,1991年获硕士学位,1996年任副教授,在任讲师和副教授期间,先后讲授过《农业微生物学》、《普通微生物学》、《细菌分类学》、《发酵微生物学》课课程。长期从事微生物发酵工程的研究,自毕业以来一直进行农用抗生素-阿维菌素的研制工作,该研究工作在1999年通过了部级鉴定,并已实现了工业化生产,2001年4月-2002年4月在日本国家食品研究所从事与黄曲霉毒素有关的研究工作。  联系方式  电话:62731329  邮件:84050
  • 楼慧强
  • 楼慧强,男,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9年中国农业大学特聘教授,同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和创新团队”。  主要以真核微生物酿酒酵母(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为模式系统,在基因和蛋白相互作用网络水平探求基因组不稳定性的分子机理,及其与疾病/癌症发生的关系。目前致力于相互作用组学技术构建DNA复制期(即S期)的蛋白质调控网络。代表性论文包括Mol Cell封面文章等。  本实验室欢迎以下基因型青年加盟:  兴趣(由内之外)  兴趣 (从脑到嘴)  兴趣 (由心到手)  兴趣 (从基因型到表型)  肯下笨功夫的聪明人,生命科学的大门为你开启  学习与工作经历  2009.3-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  College of Biological Sciences,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06.8-2009.3 CIRM Senior Research Fellow,  Divisions of Chemistry and Biology,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USA.  2004.8-2006.8 Postdoctoral Scholar,  Division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USA.  1997.9-2004.2 Doctor of Philosophy,  Institute of Microbi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ina.  1992.9-1997.7 Bachelor of Science,  Department of Cell Biology and Genetics, Peking University, China.  主讲课程  研究生课程  《Progress in Microbiology》  《Advanced Progress in Microbiology》  《文献研读》  联系方式  电话:62734504  邮件:lou
  • 袁红莉
  • 袁红莉,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87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微生物学专业,1990年和1995分别在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微生物学系获理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92年10月-1994年11月,作为联合培养博士生在日本名古屋大学农学部学习。1995起在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任教,从事土壤及环境微生物学的教学及科研工作。  研究领域为环境微生物学,主要研究方向为(1)生物质资源的转化及利用,(2)环境的微生物修复。主要致力于水体富营养化机理和水体污染微生物防治,褐煤、纤维素和木质素等生物质的微生物降解、转化和利用,生物质能源、微生物肥料研发等应用基础研究。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其中SCI收录近40篇,EI收录15篇),申请发明专利6项。  主编《农业微生物学及实验教程》、《微生物基础》,参编《资源和环境微生物学》、《农业微生物学》、《生物安全学》等教材。主持的《农业微生物学》课程获得北京市精品课。  学习与工作经历  1983.9-1987.7 北京农业大学 本科  1987.9-1990.7 北京农业大学 硕士  1990.7-1995.3 中国农业大学 博士  1991.10-1992.9 东北师范大学留日预备学校 学习日语  1992.10-1994.11 日本名古屋大学农学部 联合培养博士  1995.4-至今 历任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讲师、副教授、教授  主讲课程  农业微生物学(本科生)  资源和环境微生物学(本科生)  分子微生物生态学(研究生)  高级生物质工程Seminar(研究生)  联系方式  电话:62733464  邮件:hlyuan  通讯地址: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 王贺祥
  • 博士,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食用菌协会会长。1981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微生物专业,1984年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93年任副教授并赴香港中文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在国际著名食用菌学家张树庭教授(Prof. S.T. Chang)的指导下,从事食用菌中生理活性物质的研究,1996年获博士学位并回到中国农业大学工作,1997-1998年在香港中文大学做博士后,与香港中文大学建立了长期稳定的科研合作关系。近年来主要从事食用菌学的教学和食用菌栽培技术及大型真菌中生理活性物质的研究,在真菌凝集素、食用菌多糖和酶以及HIV逆转录酶抑制剂的研究中都取得了进展。2000年以来,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多篇,根据科技部信息研究所对中国科技论文的统计,获得2001和2002年度全国生物领域SCI收录论文数个人第一名,2002年被北京市总工会评为教育创新标兵。2004年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学习与工作经历  1978-1981 北京农业大学 本科  1982-1984 北京农业大学 硕士  1993-1996 香港中文大学 博士  1997-1998 香港中文大学 博士后  1984-至今 历任北京农业大学 讲师、副教授,中国农业大学 教授  主讲课程  食用菌学(本科)  食用菌栽培学(本科)  高级微生物遗传学(研究生)  现代微生物学研究技术(研究生)  联系方式  电话:62732578  邮件:hxwang  通讯地址: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微生物与免疫学系
  • 王宾
  • 教授、博士生导师。实施了世界第一例DNA免疫法治疗艾滋病的临床试验。1992年以来,先后在国际上发表了80多篇SCI论文,同时获得了9项美国和3项中国发明专利  学习与工作经历  1978年入学山东大学生物系,1982年毕业后服务于中科院北京动物所。1984年赴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医学院攻读发育生物学博士学位;1990年在美国Wistar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1992年至1998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任instructor、assistant professor;2000年新疆大学生物学院特聘教授;2003年中国农业大学特聘教授  主讲课程  研究生:分子免疫学专题  联系方式  电话:62733055  邮件:bwang3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 2 号,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 李颖
  • 教授、博士生导师  电话:62733751  邮件:69015@cau.edu.cn
  • 陈忠周
  • I, Zhongzhou Chen, was born in 1974. I majored in protein crystallography.  The structure jmjd2a is the first solved structure of a histone demethylase which has enzymatic activity.  Recently, we sloved the structure of PHF8, jmjd2a and trimethylated H3K36, abscisic acid receptors and so on.  I published papers on CELL, PNAS, JOC, JPCA and so on.  陈忠周,男,1974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 2007年教育部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主要是利用X-射线方法研究蛋白质的晶体结构,如所解的jmjd2a结构是世界上第一个具有活性中心的组蛋白去甲基化酶  (Histone demethylase)家族的结构. 我们最近解出其它的组蛋白去甲基化酶和一些植物激素受体结构.  作为第一作者曾经在cell, PNAS, 和化学著名的期刊JOC, JPCA等发表多篇高质量论文。  学习与工作经历  Working Experience:  2002—2007 Research Associate in Dept. of Immunology  National Jewish Medical and Research Center, USA  2007—Present Professor in College of Biological Sciences  Interest: Protein crystallography  Education:  1997--2002 Ph. D. School of biological science,  Tsinghua University, China  1992--1997 Bachelor of Science, Dept. of Chem.  Tsinghua University, China  1994--1997 Bachelor of Economics Enterprise  Management,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Tsinghua University  1992-1997 清华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及仪器分析专业理学学士  1994-1997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理学学士  1997-2002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化学生物学专业 理学博士  2002-2007 美国国立犹太人医学研究中心免疫系  2007-目前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全职)  研究方向  蛋白质晶体学  主讲课程  Introduction to structure biology 结构生物学概论  molecular biology 分子生物学  seminar 高级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seminar  联系方式  电话:62734078  邮件:chenzhongzhou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生命科学研究中心2071房间
  • 韩建永
  • 韩建永,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2006获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2006-2010年于新加坡基因组研究院从事干细胞与发育生物学科研工作;2010年提升为研究员;2011年进入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工作,入选中组部第三批“青年千人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学习与工作经历  1993.9-2000.7 河北农业大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本科硕士  2000.7-2006.9 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助教、讲师、副教授  2003.9-2006.7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  2006.10-2010.4 新加坡基因组研究院博士后,助理研究员  2010.4-2011.3 新加坡基因组研究院研究员  2011.3-至今 中国农业大学特聘教授  研究方向  利用体细胞核移植(克隆)以及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PSCs)结合基因组水平测序和分析等分子生物学技术手段和方法研究体细胞重编程机理以及iPSCs效率和质量影响因子。  一方面利用小鼠模型,用小鼠胚胎干细胞和诱导多能干细胞为材料,探讨体细胞重编程为多能干细胞的信号途径和调控机理,分析iPSCs诱导效率和质量的影响因子,最终建立适合临床级别应用的多能干细胞质量鉴定标准。  另一方面,利用小动物获得的结果和理论,进一步在大动物如猪、牛等上开展干细胞研究,以期获得家畜和大动物高效分子育种的材料和方法以及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服务于我国农业和人类医学。  主讲课程  《发育生物学》  《生化与分子生物学》  联系方式  电话:62734382  邮件:hanjy@cau.edu.cn
  • 胡晓湘
  • 姓名:胡晓湘  性别:女  职称:教授  学历:博士  专业:动物遗传育种  出生日期:1971  毕业院校:中国农业大学  学习与工作经历  1993年 本科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畜牧系动物遗传育种专业  1998年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硕士毕业  2001年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博士毕业  2001年 至今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 讲师、副研究员、教授  2003-2004年 法国国立农业研究院 博士后  主讲课程  研究生:分子遗传学进展  本科生:基因工程概论  联系方式  电话:62733394  邮件:huxx
  • 李赞东
  • 女,教授,博士生导师  联系方式  电话:62732144  邮件:lzdcrc
  • 孔宁
  • 姓 名:孔宁 性 别:女  系 别: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系 职 称:副教授  学 位:经济学学士  通信地址:100083 北京市清华东路中国农业大学(东校区)思想政治教育学院  学习及工作简历  1968年陕西农村插队,知青;  1974年回京工作,机关干部;  1979年高考录取中国人民大学国民经济计划专业学习,学生;  1983年北京市政府机关(发改委)工作,公务员;  1985年至今中国农业大学任教,教师。  教学工作  必修课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曾开选修课程——货币银行和金融市场概论。  研究方向  马克思主义理论;宏观经济和社会管理。  科研项目  曾参加蒋爱群教授主持的科技部农村社会学部分项目;参加所在教研室集体项目。(略)  代表论文及著作  论文——《跨世纪时期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法人产权制度是构造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石》,《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等。  高等农业院校教材——中国农大出版社《政治经济学教程(资本主义部分)》第一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程》第一主编。等等。
  • 刘国琴
  • 生物化学教授。指导研究生进行植物细胞骨架蛋白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学习与工作经历  1974-3—1978-2 河北省行唐县连家庄公社民办教师  1978-3—1981-12 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农学专业 毕业  1982-2-1984-12 植物生理生化专业 硕士  1991-1—1994-6 生物化学博士  1985.1-1992.12 北京农业大学生物化学助教、讲师  1993.1-1997.12 北京农业大学生物化学副教授  1997.12.8至今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教授  主讲课程  生物化学 50学时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  蛋白质生物化学实验技术  联系方式  电话:62733438
详细地址
  • 详细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17号
  • 电话:
    %u0030%u0031%u0030-%u0036%u0032%u0037%u0033%u0037%u0036%u0038%u0032
相关推荐
宁夏医科大学师资好不好,宁夏医科大学师资怎么样 四川美术学院师资好不好,四川美术学院师资怎么样 陕西师范大学师资好不好,陕西师范大学师资怎么样 海南师范大学师资好不好,海南师范大学师资怎么样 成都理工大学师资好不好,成都理工大学师资怎么样 广西民族大学师资好不好,广西民族大学师资怎么样
相关专题
[查看更多]
其他地区 热门标签 常见问题

本文内容和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公开信息,如有侵犯您的版权或著作权请速与我们联系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或给我们发邮件(1078189145@qq.com)), 我们承诺核实后工作时间1小时内删除;2、本文内容、观点以及数据是根据网站大数据算法得来,仅代表本站观点,我们不保证其绝对真实和数据可靠,仅做参考,勿引用做其他用途, 否则因此产生的一切损失和法律后果本站概不承担。3、本文排序、排版、内容组成、设计的知识产权(版权)为城帮网city12580.com所有;转载、引用本文数据内容、排序结果请注明来源“城帮网”, 且要有来源链接指向本文。全文转发或抓取、抄袭本文内容,我们将提起法律诉讼保障本网站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