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资讯 社保 办事指南 车主关注 旅游 交通 教育 专业 办理指南

北京大学

[切换城市]
北京站> 北京教育> 北京大学> 北京协和医学院信息

北京协和医学院

英文名: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简称:“协和” 所在地:北京 院校代码:10023 类型:理科类/医药类/医科大学/211/985/考研院校/研

211工程985工程研究生院校卓越计划
  • 北京协和医学院师资怎么样, 北京协和医学院师资好不好

院校拥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24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5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2人,国家级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2人,国家级和部委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89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1人、学科评议组成员9人(其中3人为学科评议组组长),在岗博士生导师398人,硕士生导师665人。

  • 郭赛珊
  • 郭赛珊教授,中西医结合临床专家,博士生导师,原中医科主任。  1938年10月24日生于福建莆田。1960年上海第一医学院医疗系毕业。 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内科工作三十余年。  学习履历  1960年 上海第一医学院(现上海医科大学)医疗系毕业。  1960年1970年: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病理教研室(工作)。  1971年~1972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西医学习中医班” (学习)。  1972年~1978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西医学习中医班” (教学工作)。  1979年~1980年:北京高级中医师资格进修班干部(学习)。  1975年~1988年:师从著名中医祝谌予教授,继承整理学术思想及发表论文十多篇。  工作履历:  1976年至今,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研究组组长;  1978年~1985年,北京协和医院中西医主治医师;  1985年~1990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副教授;  1989年~1990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中医科副主任;  1991年~1998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中医科教授、主任;  1996年~1997年:美国圣安东尼奥德州大学汉方医学研究所访问教授;  科研临床研究成果:  1.“血液流交学指标的建立及临床应用”协和医院科技成果三等奖 1990第二位。  2.“治疗糖尿病新药金 降糖片的研究”或卫生部1993年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三等奖,为临床研究主要参加者  3.金 降糖片治疗气阴两虚火旺型糖尿病临床及实验研究 获全国第二届中青年中西医 结合学术会优秀论文  奖获1993年中国中西医 结合学术杂志优秀论文三等奖第二作者。  4.“降脂中药片对高脂血症患者胆固醇”、“甘油三脂”、“6-keto-PGFlα及TXB的影响”1991年中西医结  合优秀论文奖 第二作者。  5.《祝 予临床经验集》世界传统医学大会优秀成果奖(著作)1995第三位。  6.“西医高等院校中医教学改革的尝试”北京市高等教育成果二等奖1998 第二位。  专业特长: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脑血管病、自身免疫性疾病。  主要临床经验:  对糖尿病及其合并症:高粘滞血症、高脂血症、糖尿病的视网腊病变、糖尿病肾病、脑血管病及周围神经病变  有深入的研究和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如:极慢性气管支气管炎、慢性胃炎、溃疡病、肝炎、干燥综合症、  心胸血管病、性功能障碍、妇科病、更年期综合症、骨质疏松、老年性骨关节病、皮肤湿疹及下肢静脉炎、  栓塞等治疗均有显著疗效,并积累了许多有效方药。  代表著作:  1.《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内分泌及代谢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8.5万字)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1  分科主编。  2.《祝湛予临床经验集》祝 予治疗糖尿病的经验与学术思想(0.8万字)中国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联合出版社1993主编之一;于1997年获中国医学科学院医疗成果三等奖。  3.《中药药理与临床研究进展》益气养阴活血方临床研究(0.6万字)中国科技出版社 1992年第一作者。  4.《实用中西药临床治疗手册》新陈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3万字)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3年副主编  《实用中西医结合内科学》
  • 张保中
  • 张保中  基本资料  姓名:张保中  性别:男  学历:博士研究生  毕业院校:山东医科大学  专业:创伤骨科  技术职称:主任医师  导师资格:硕士研究生导师  出诊时间:周一、五上午普通,周一下午特需  教育经历  1982年~1987年:山东医科大学,获学士学位  1987年~1990年: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上海第六人民医院,获得四肢显微外科硕士学位;导师:于仲嘉教授  1990年~2000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骨科,跟随著名的罗先正教授从事骨科创伤专业,尤其是带锁髓内钉治疗四肢骨折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工作  2000 年~今: 北京协和医院骨科,从事骨科创伤工作期间在著名的邱贵兴教授指导下于 2003 年获得博士学位  于2004年3~5月:美国杜克大学医学中心学习学习创伤骨科治疗技术  医、教、研工作  “国人股骨胫骨髓腔的形态学研究及带锁髓内钉的改进” 获1999年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三  “螺纹半针贯穿法治疗不稳定骨折” 获2000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二  “GAMMA钉与滑动加压鹅头钉治疗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比较” 获2000年北京市卫生局优秀论文二等奖,排名第一  “中华通用脊柱内固定装置的研制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 获2004年中华医学科技奖贰等奖,排名第六  行政与社会兼职  现任北京协和医院骨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北京协和医院创伤中心负责人  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创伤学组委员  北京医学会创伤学组委员  《中华创伤杂志》编委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编委  《中国骨伤杂志》编委  《中国医刊杂志》编委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编委  《中华骨科杂志》审稿人  发表论文  张保中 邱贵兴 徐恩常 张嘉 张万利 万新海 高鹏.老年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治疗策略[J].中华医学杂志,2005,85(46):3252-3255.  张保中 邱贵兴.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治疗[J].中华创伤杂志,2005,21(8):582-584.  张保中.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进展[J].当代医学,2002,8(1):48-52.  张保中 邱贵兴 等.组合式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骨折[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2,4(4):247-249.  张保中 邱贵兴 等.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髓内钉固定[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2,4(3):192-194,208.  张保中 罗先正 等.带有远端瞄准器的小直径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J].中华外科杂志,2001,39(11):841-841.  张保中 刘长贵.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合并股骨颈及转子间骨折或转子?…[J].中华骨科杂志,2000,20(3):157-159.  张保中 李亚东.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52例分析[J].中级医刊,1998,33(5):24-27.  张保中 罗先正.Gamma钉与滑动加压鹅头钉治疗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比较[J].中华骨科杂志,1997,17(4):237-239.  张保中 罗先正.多发骨折中的内固定治疗[J].中华创伤杂志,1996,12(5):277-279.  专著  《骨科手术学—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高级医师案头丛书-骨科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  《长骨骨折内固定图谱》,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脊柱外科新手术》,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  《髓内钉内固定》,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  联系方式  邮址:北京协和医院骨科 100730  E-mail: zbz9639@sina.com  Tel: 010-88068950  Fax: 010-65296081
  • 翁习生
  • 翁习生  基本资料  姓名:翁习生  性别:男  学历:博士研究生  毕业院校: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专业:骨科  技术职称:副主任,教授  导师资格:博士生导师  出诊时间:每周一、三上午  翁习生个人博客  http://wxs.xieheguke.cn  经历  1981年9月~1986年7月在安徽医科大学医学系学习  1986年7月~1992年8月毕业分配到北京同仁医院外科工作  1992年9月考入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协和医院骨科读硕士研究生  1995年7月毕业后回同仁医院骨科担任主治医师工作  1996年6月调入北京协和医院骨科担任主治医师工作  1998年3月晋升为骨科副教授,同年考入协和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后继续在北京协和医院工作至今  2000年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国北卡大学骨科学习  2004年晋升骨科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医、教、研工作  专长于骨科疾病的诊疗,特别是脊柱侧凸的诊断治疗,曾作为“脊柱侧凸系列研究”的主要完成人,参加了脊柱侧凸协和分型、脊柱矫形内固定器械研发等研究并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近年来侧重于人工关节的临床及相关基础研究,特别是人工髋关节、膝关节、肩关节、肘关节和踝关节的置换术及多种关节周围畸形的矫治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并成功完成了全国首例血友病病人双侧髋关节一期置换,及全国首例骨小梁金属AVN重建棒系统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对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所致关节疾患的外科治疗,以及激素、酒精相关性股骨头坏死,骨肿瘤瘤段骨切除后的关节重建等有着广泛的研究。曾先后完成双髋、双膝、同侧全髋全膝、双髋双膝四关节一期置换术,多种复杂髋关节翻修术及人工关节术后感染病例的翻修,并对关节病变的发病机理,规范诊治,手术干预及并发症的防治等方面在国内首先提出过一些理论与经验,有较大影响,对国内人工关节外科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先后开展了关节软骨退变与骨关节炎发生发展机制及骨关节炎基因治疗的实验研究。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博士点基金、北京市科学研究基金及“九五”“十五”攻关等多项科研课题。目前主要从事人工关节置换及起临床疗效评价,关节假体设计和股骨头坏死病因学的研究。  行政与社会兼职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全国秘书、中国关节外科学组副组长。  发表论文  脊柱侧凸Harrington矫形术后断棍的力学因素分析与治疗 翁习生 仉建国、邱贵兴、金今、林进 中华骨科杂志1998,18(3),131-133  The study on autoimmune pathology in osteoarthritis翁习生 李秉璐、任玉珠、邱贵兴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1998,13(2):116-118  腰椎椎板切除手术后硬膜外粘连的预防 翁习生 邱贵兴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1998,7(5)  髌骨软骨粘弹特性的实验研究 翁习生 仉建国、张嘉、邱贵兴、马洪顺、朱庆三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1999,21(1)  鸡松果体切除术后血清褪黑激素变化及其与脊柱侧凸发生的关系 翁习生 邱贵兴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1999,9(3)173  应用TSRH三维矫形系统治疗脊柱侧凸 翁习生 邱贵兴、沈建雄、赵宏、郑忠、金今、王以朋、田野、林进、仉建国 中华骨科杂志 2000,20(3),142-145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腐蚀现象 翁习生 邱贵兴 中华骨科杂志2000.04.25;20(4)  颈椎间盘突出并发育性椎管狭窄的前后路手术效果比较 翁习生 邱贵兴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00.06.10; 10(3)  Three-dimensional correction of scoliosis using TSRH instrumentation 翁习生 仉建国、邱贵兴、沈建雄、赵宏、金今、王以朋、田野、林进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2001,16(2)98-102  内固定在退变性腰椎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翁习生 邱贵兴 中华骨科杂志2001,21(7),437-439  椎弓根内固定技术的远期疗效评价 翁习生 邱贵兴、张嘉、杨新宇、李书纲、赵宏、金今、沈建雄 中华骨科杂志 2001,21(11),662-665  全髋关节翻修术中骨缺损的重建 翁习生 邱贵兴、李军伟 中华骨科杂志2001,21(12),730-733  退变腰椎间盘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研究 翁习生 沈建中、邱贵兴、杨新宇、李书纲、赵宇 中华骨科杂志 2002,22(1),7-10  全膝关节置换术术中失误及术后早期并发症分析 翁习生 李军伟、邱贵兴、赵宏、金今 中华骨科杂志 2003,23(2):65-68  椎弓根内固定技术的并发症分析 翁习生 邱贵兴、张嘉、李书纲、杨新宇、王以朋、仉建国、叶启彬、林进、田野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2,24(3)294-297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治疗 翁习生 李连华、邱贵兴、李军伟、田野、沈建雄、王以朋、金今、叶启彬、赵宏 中华外科杂志 2002,40(9)669-672  胸腰椎骨折整复内固定后是否应植骨融合 翁习生 徐宏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02,12(5)328-329  椎弓根螺钉断钉取出器的研制与应用 翁习生 李军伟、李书纲、邱贵兴、李连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03,13(3)183-185  矫形支具对青春期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治疗价值 翁习生 王胜利、徐宏光、邱贵兴 中华骨科杂志 2003,23(3)177-180  构建特发性脊柱侧弯椎间盘终板抑制消减cDNA文库的方法和意义,吴志宏、翁习生、郭树彬、何海龙、刘勇、杨榆、杨新宇、王以朋、邱贵兴、中华医学全科杂志,2003,2(6)7-10  椎弓根螺钉不同翻修方法的生物力学研究 翁习生 邱贵兴、赵卫东、李书纲、李军伟、李连华 中华骨科杂志 2003,23(10)622-626  椎弓根螺钉翻修术 翁习生 邱贵兴、李军伟、赵宏、仉建国、沈建雄、林进中华骨科杂志 2004,24(9)515-519  组合式翻修股骨假体在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中的初步应用 翁习生 李军伟,邱贵兴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4,26(2):182-187  同种异体与自体骨移植治疗脊柱侧凸的前瞻性研究 翁习生 邱贵兴、李军伟、李书纲、金今、王以朋 中华骨科杂志 2004,24(10)577-580  特发性脊柱侧凸后路矫形中尾侧椎应用椎弓根螺钉与椎板构固定的效果比较翁习生 李连华、邱贵兴、王以朋、仉建国、沈建雄、赵宏、林进、金今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05,15(4)207-210  人工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处理 翁习生 继续医学教育 2006,20(12)51-68  2型重组腺相关病毒转染新西兰兔关节软骨细胞的体外研究,翁习生等,中华医学杂志,2006,86(21)1489-1492  高屈曲度假体与全髁型假体早期临床疗效比较 翁习生 王炜、高增鑫、黄志峰、盛林、邱贵兴 实用骨科杂志 2007,13(1)25-27  转化生长因子?1在骨赘发生过程中的基因表达,翁习生等,中国医学科学院,2007,29(4)522-527  An Innovative Broken Pedicle Screw Retrieval Instrument, Weng XSH etl,J Spinal Disord Tech,2007,Volume 20,Number 1,February82-84  血友病性假瘤的临床特点分析,翁习生等,中华医学杂志,2008,88(17)1181-1184  血浆膜微粒与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相关性研究,翁习生等,中国骨与关节外科,2008,1(3)217-223  关节成形术治疗血友病性关节病,翁习生等,中华外科杂志,2008,46(11)809-812  糖皮质激素对血浆细胞膜微粒改变的影响,翁习生等,中华医学杂志,2008,88(15)1017-1021 主要专著  急诊骨科学  骨折病人333个怎么办  髓内钉内固定技术  人工髋关节学  四肢长管状骨折内固定  膝关节创伤及疾病的MRI图谱  联系方式  XSHWENG@medmail.com.cn
  • 王以朋
  • 姓名:王以朋  性别:男  学历:学士  毕业院校:白求恩医科大学  专业:骨科  技术职称:教授  导师资格:博士生导师  出诊时间:周一上午(普通),周三上午(特需)  经历  1982-1989 北京协和医院外科、骨科 住院医师 主治医师  1989-1991 美国肯塔基州立大学医学院 shriner’s hospital 访问学者  1991-1995 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医学院 骨科生物力学实验室 博士后  1995-至今 北京协和医院骨科 副教授 教授  医、教、研工作  技术专长:脊柱侧弯,腰椎退变性疾病(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腰椎滑脱等),脊柱肿瘤,骨质疏松等各种脊柱疾病  “脊柱侧凸症的研究”,卫生部二等奖,(88)2-21  “脊柱侧凸症的研究”,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89年7月(医-3-005-05)  《髌骨软化症的综合治疗》获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第三届学术会议上优秀论文奖,1996年12月18日  “Steffee手术治疗脊柱滑脱、椎管狭窄等脊柱疾病的治疗应用研究”,国家教育委员会三等奖,1997年3月31日(第1完成人,证书号96-669)  “髌股关节疾病的综合研究”,北京市科学进步三等奖,1998年12月(97西-3-42-02)  《前后路一期手术治疗严重脊柱侧凸》,北京协和医院2000年度医疗成果一等奖,2001年2月  《前后路一期手术治疗严重脊柱侧凸》,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0年度医疗成果二等奖,2001年6月  《前后路一期手术和二期手术治疗严重脊柱侧凸临床效果比较》,北京协和医院2000年度科研成果二等奖,2001年2月  《特发性脊柱侧凸的PUMC(协和)分型及其临床价值》获北京协和医院2002年度医疗成果一等奖,2003.1  邱贵兴、王以朋等“幼儿脊柱侧凸治疗的临床研究”获北京协和医院2003年度医疗成果二等奖,2004.3  《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系列研究及临床应用》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2005年2月)(2004医-2-028-01)  《中华通用脊柱内固定装置的研制、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获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叶启彬、王以朋、邱贵兴、张嘉、吴志宏、林进、仉建国、田野、张保中,2005.1.13,(200402024p0903)  《半椎体切除术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仉建国、邱贵兴、王以朋、刘勇、赵宇、于斌,获2004年度北京协和医院医疗成果二等奖,2005.11.20  《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系列研究及临床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邱贵兴、翁习生、仉建国、王以朋、沈建雄、叶启彬、李书纲、吴志宏、林进、田野、金今、赵宏,2005年1月(2005-J-233-2-06-R01)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上胸弯量化分析评分量表的设计》邱贵兴、王以朋、仉建国、于斌、赵宇、余可谊、高增鑫、刘正、刘广源、翁习生、沈建雄,获2006年度北京协和医院医疗成果二等奖  行政与社会兼职  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 2007年至今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秘书,2004年7月  中华医学会骨与矿盐分会委员,2005年  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骨质疏松分会副主任委员,2005年  北京市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委员,2002年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质疏松学组副组长,2005年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脊柱外科学组委员,2005年  华裔骨科学会脊柱外科学组理事,2006年  国际脊柱畸形矫形研究组(SDSG)中国组委员,2007  《临床骨科杂志》第三届编委会委员,2007.8.28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常务编委,2007.11  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08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he trafix instrumentation in correcting scoliosis. 王以朋等,Chin Med Sci J, 2002,17(1):52-56  Corrective surgery of congenital scoliosis with type II split spinal cord malformation.王以朋等, Chin Med Sci J, 2006,21(1):48-52  Outcome of posterolateral fusion versus circumferential fusion with cage for lumbar stenosis and low degree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王以朋等, Chin Med Sci J, 2002,21(1):41-47  脊柱侧凸前路矫形固定术后椎间角的变化及下融合椎后滑移。王以朋等,中华骨科杂志,2005, 25(6):353-358  前路松解术在重度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治疗中的价值。王以朋等,中华外科杂志,2004,42(2):77-80  撑开复位固定系统的研制及其在治疗腰椎滑脱中的临床应用。王以朋等,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1,23(3):277-280  TRAFIX 内固定系统在特发性脊柱侧凸矫正中的临床应用。王以朋等,中华外科杂志,2001,39(11):866-868  The distraction reduction fixation system and its application in spondylolisthesis。王以朋等,Chin Med Sci J, 2001,16(2):93-97  Surgical treatment of metastatic spinal tumor。徐宏光,王以朋等,Chin Med Sci J, 2002,17(3):183-188  脊髓纵裂30 例诊治分析。于斌,王以朋等,脊柱外科杂志,2004,2(5),263-266  颈胸腰椎骨髓瘤的外科治疗。徐宏光,王以朋等,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6),1118-1120  两种脊柱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轻度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比较。费琦,王以朋等,中华外科杂志,2005,43(8):486-490  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脊髓纵裂的手术治疗。于斌,王以朋等,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4,14(10):594-597  腰椎管狭窄症伴不稳定性腰椎退变性滑脱的手术治疗。徐宏光,王以朋等,中华外科杂志,2002,40(10):723-726  中华通用脊柱内固定装置的研制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叶启斌,王以朋等,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5,13(23):1787-1791
  • 于健春
  • 于健春 女 1962年出生 医学博士学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北京协和医院普外科 主任医师 教授 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现任北京协和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兼任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外科营养支持学组副组长、北京医学会肠外内营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临床营养学会常委、北京医学会理事、北京医师协会理事、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委员及9种专业杂志编委等。曾赴日本、德国、美国等研修消化道肿瘤、临床营养、临床药理及腹腔镜技术等。  主要从事普外科与肠外肠内营养的有关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工作:胃癌手术及综合治疗、胃肠肿瘤化疗与免疫营养,手术创伤与营养,胃肠手术与减肥治疗,肠外肠内营养营养与胃肠动力研究。承担高教部博士点基金、人事部留学回国基金、国家863科技攻关项目、北京市科委继续教育项目、卫生部保健项目及卫生部内分泌重点实验室科研项目等。主编《临床实习医师手册:外科》、《临床肠内营养及置管新进展》(2009版,2010版)。曾获国家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二等奖、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二等奖、北京市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医学科学院优秀教师、北京协和医院优秀教师等。  临床方面主要从事普外科,特别是对胃肠道肿瘤、炎性肠病、消化道瘘的诊治,肠内肠外营养治疗及微创手术治疗,如:腹腔镜胆囊切除、腹腔镜胃肠肿瘤微创手术(双镜联合-保留贲门及幽门的胃间质瘤切除、早期胃癌切除、小肠间质瘤切除等)、腹腔镜胃束带减肥手术、经皮内镜下胃造口营养置管/或空肠营养置置(PEG-J),以及甲状腺良恶性疾病等诊治,取得良好效果。
  • 何小东
  • 何小东、男、协和医院基本外科主任医生、教授、主任医师 硕士研究生导师  1979年-1984年就读于上海医科大学医学系;1984年协和医院外科工作至今。1986年-1989年就读于中国医学科学院研究生院;1992年-1995年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医学中心交流学者;1999年聘为研究生导师;2000年晋升为协和医院基本外科主任医师、教授。  在外科领域多年学习和实践中,对多种疑难病症进行深入研究:在肝胆系统中对肝内外胆管结石、先天性胆道囊肿和畸形、肝血管瘤、肝囊肿和高位胆管癌、胆道狭窄、胆囊癌、胆管损伤等一系列肝胆复杂疾病进行大量探讨;对胆囊结石和胆囊息肉提出新的治疗适应症和策略。对胃肠道肿瘤和甲状腺疾病,甲状腺癌进行广泛实践,在提高肿瘤的切除率、提高生存率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基础研究中,重点研究肝胆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在上述研究领域中在已发表数十篇论文。  现任中华医学会胆道学组委员。
  • 邱辉忠
  • 邱辉忠,男,基本外科主任医师,外科学教授,基本外科专业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主任,擅长胃肠肿瘤、尤其是结肠和直肠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医学系,分配到北京协和医院外科工作。历任北京协和医院外科住院医师、总住院医师,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主治医师,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主任医师、外科学教 授。1990年曾赴日本九州大学医学部任访问学者。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工作和研究重点倾向于胃肠肿瘤,尤其是结直肠肿瘤的诊断和治疗。1990年在国内首先研究和开展了经肛门括约肌径路的直肠外科手术(Mason手术)。此后在国内较早(1994)开展了双吻合器技术在直肠癌术中的应用、结肠-肛管吻合(Parks术)技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研究。近年来又相继开展了腹腔镜技术在大肠癌术中的应用研究、生物降解吻合环在肠吻合术中的应用研究、经盲肠回肠置管造口预防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应用研究、中下段直肠癌术前化放疗(新辅助治疗)的应用研究、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TEM手术)在结直肠早期癌和良性肿瘤中的应用研究、经前会阴超低位直肠前切除术(APPEAR手术)的应用研究。  从医三十多年间在国内外各种医学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参与编写著作三部。荣获北京协和医院多项医疗成果奖和科研成果奖。现兼任北京抗癌协会胃肠专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结直肠肛门病学组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学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外科杂志,中华普通外科杂志、中华胃肠外科杂志,国际外科学杂志,中国肛肠病杂志、癌症进展杂志等编委.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常务编委。
  • 赵玉沛
  • 赵玉沛,北京协和医院院长,兼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副院校长。著名外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任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全国胰腺外科学组组长;北京医师协会副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华外科杂志》总编辑、《美国外科年鉴》(ANNALS OF SURGERY)(中文版)主编及十余种外科杂志的名誉总编和副总编;前任亚洲外科学会主席。  赵玉沛教授从医近30年,一直工作在普通外科临床、科研和教学第一线,对胰腺癌进行了全面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取得了系统性和开创性成果。他医术精湛,治学严谨,尤其擅长疑难重症的外科处理,高度重视诊疗技术改进,努力为患者减轻病痛和经济负担,深受百姓信赖。荣获中国医师奖、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首届周光召临床医师奖、北京市医德标兵及英格兰皇家外科学院“Honorary Fellowship”称号等殊荣。  作为临床外科专家,他带领他的团队通过艰苦的努力,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提出“胰腺癌高危人群”概念,有效促进高危人群尽早就诊和医务人员减少误诊。提出并建立“胰腺癌诊治绿色通道”,规范了胰腺癌诊治流程,通过多科协作建立了胰腺癌可切除性评估体系,对于减少不必要开腹、合理利用医疗资源、提高手术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完善手术适应证、规范手术切除范围和强化围手术期处理,使胰腺癌切除手术死亡率及胰瘘发生率明显降低。创立了经空肠胃造瘘术,其创伤性小,操作简单,避免了留置胃管所带来的多种并发症,明显改善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开展胰腺癌介入化疗,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使胰腺癌患者生存质量明显改善。他领导的课题组对胰腺内分泌肿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进行了系列的临床研究,成功完成了我国首例经腹腔镜胰岛素瘤摘除术,明显减轻了剖腹手术给患者带来的创伤,缩短了手术和住院时间。  赵玉沛教授大力倡导建立胰腺疾病诊治中心和胰腺外科专业队伍。针对胰腺癌诊治中的难点问题进行了相关基础研究,引领全国胰腺外科同道,共同推动了全国胰腺外科的进步和发展。牵头制定了中华医学会胰腺癌诊治指南和卫生部胰腺癌诊治的国家行业标准。带领全国16家胰腺外科中心,承担了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胰腺癌综合治疗体系的建立”,就胰腺癌诊治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开展前瞻性临床研究,搭建了全国胰腺癌诊治技术平台。他先后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20余项,发表论著160余篇,获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一等奖、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二等奖以及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他常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培养硕士、博士及博士后50余名,主编主译专著4部,主编的《胰腺病学》被评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  赵玉沛教授积极引导中国普通外科的学术发展和交流,成功举办了2007中国外科周和第十六届亚洲外科大会,获得了国内外广泛赞誉。组织中国外科医生投稿并参加美国外科医师年会(ACS),有力推动了我国外科整体学术水平的提高。2009年主导了英国皇家外科学院和香港外科医师学院与北京协和医院联合,在内地建立了首家普通外科医师培训基地,按照国际标准培训中国外科医师,对于我国外科医师队伍水平的不断提高具有划时代意义。
  • 朱预
  • 朱预教授 男 生于1927年,祖籍江苏苏州。1947年考入国立浙江大学医学院,1953年毕业分配到北京协和医院任住院医师,以后历任主治医师、副教授、教授、外科主任。1984年任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1985年任院长,1987年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988年被中央卫生部评为全国优秀院长。1988年任博士生导师,1992年院长卸任后任医院顾问迄今,曾培养博士生7名,硕士生4名。  1982年赴美国宾夕文尼亚大学研究胰岛移植。从事外科工作50年,知识渊博,手术高超,经验丰富,善于处理疑难复杂临床病例。曾完成全国第一例腹膜后巨大嗜铬细胞瘤连同肝下下腔静脉、肾静脉切除及自身肾移植手术。20世纪80年代,在国内首先开展经股静脉插管检测甲状旁腺激素对甲状旁腺腺瘤进行定位诊断,在国内首先开展经股动脉插管造影为胰岛细胞瘤定位,在当时为这些疑难疾病的临床诊断提供了重要工具。对胰岛素瘤、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诊治,一直处于全国前列,亲自处理的原发性甲亢手术达200多例,为亚洲之冠,是中国内分泌外科的学术带头人之一。90年代初引进腹腔镜外科手术,成功完成国内第一例肾上腺腺瘤摘除,带动了泌尿外科在此领域的进步。  勤于写作,先后发表论文100余篇,内容涉及胰岛素瘤、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异位甲状旁腺腺瘤、消化道类癌、颈动脉体瘤、胰腺内分泌肿瘤、多发内分泌肿瘤、外科营养等。先后参加《黄家驷外科学》、《水电解质平衡》、《临床外科手册》、《急诊医学》、《外科临床指导》等著作编写,主持编写《临床内分泌外科学》、《人工胃肠》等著作20多种。相关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次,卫生部二等奖2次,三等奖2次,北京市二等奖2次,1991年被批准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曾任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主任委员,现为名誉主任委员和中华医学会咨询工作委员会委员。曾任《中华外科杂志》总编及《中华普外杂志》副总编10余年。曾任国际外科学会中国国家代表10年,曾任卫生部国际交流中心理事,中华医学基金会理事等。曾赴日本九州大学医学院外科、美国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克利夫兰医学中心等处作学术报告,2001年被香港中文大学外科学系聘为客座教授。现任北京协和医院顾问、博士生导师、并被聘为香港外科学会名誉院士。现仍活跃于普外临床和国内的学术活动中。
  • 邱贵兴
  • 首席专家 邱贵兴  基本资料  姓名:邱贵兴 性别:男  学历:研究生 毕业院校: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专业:骨科 技术职称:教授  导师资格:博士生导师 出诊时间:周二下午普通门诊、周四下午特需门诊  经历  ?1960.7-1968.7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八年制医学系 本科  ?1980.7-1982.7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研究生 硕士(导师 王桂生教授)  ?1986年曾赴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市民医院骨科,作为访问学者工作一年  ?1988年任北京协和医院骨科副教授  ?1993年任北京协和医院骨科教授  ?现任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外科学系主任、骨科主任,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及香港大学脊柱外科中心主任,任职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医、教、研工作  ?擅长脊柱外科及关节外科。较早地引入并积极推广CD、TSRH、CDH系统等脊柱固定器在临床上的运用,尤其在脊柱侧凸方面进行了长达20余年临床基础研究,并针对国际上现有各种特发性脊柱侧凸分型的不足,在国际上首次提出脊柱侧凸的中国分型方法(PUMC协和分型),对指导脊柱侧凸的诊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并受到了国内外广大同行的高度关注,使我国的脊柱侧凸治疗达到国际水平。他所领导的课题《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系列研究及临床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关节外科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熟练地完成了大量全膝、全髋关节置换术,使许多股骨头坏死、股骨颈骨折、髋关节创伤、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严重类风湿关节炎、严重骨关节炎引起的关节疼痛及功能丧失的患者恢复了日常生活。  ?作为项目负责人开展了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协和(PUMC)分型及其临床应用研究、特发性脊柱侧弯相关基因的研究、老年骨关节炎的临床分期及优化防治等7项国家级、7项省部级科研课题,另外还有多项院内课题。  ?主编、主译《骨科手术学》、《高等医药院校八年制规划教材-外科学》等近30部专著。在国内外各种杂志发表论著386篇,曾荣获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二项、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国家教委三等奖、卫生部二等奖等奖项,并多次获得院内医疗成果奖及科技成果奖,获授权专利5项。  ?曾被评为中国科协先进个人(2006年)、中央保健工作先进个人(2000年,2005年)、北京市总工会经济技术创新标兵(2001年)、中华医学会优秀工作者(2005年)等。  行政与社会兼职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第十一届政协全国委员会科教文卫体委员会委员  ?中国工程院院士  ?获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  ?兼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第23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北京医学会第17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中华骨科杂志、中华关节外科杂志、中国骨与关节外科杂志主编、中华外科杂志、Journal of Orthopaedic Surgery(APOA)、Spine等杂志副主编、编委  ?中欧骨科学术交流委员会中方主席  ?国际脊柱畸形矫形研究组(SDSG)中国部主席  ?国际脊柱功能重建学会(SAS)中国分会主任委员等职  主要专著  著作名称 作者 出版社  骨科手术学(第三版) 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脊柱侧弯外科学 主编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高级医师案头丛书骨科学 主编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脊柱外科新手术(第二版) 主编 北医大协和医大联合出版社  髓内钉内固定 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骨盆与髋臼骨折 主译 人民卫生出版社  奈特简明骨科学彩色图谱 主译 人民卫生出版社  脊柱外科学 副主编 人民军医出版社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诊断及治疗 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 苗齐
  • 苗齐 主任医师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简历: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在北京协和医院外科完成住院医师、总住院医师培训。历任北京协和医院心脏外科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现任心外科教授、科主任、博士生导师。任职期间曾在日本、美国、德国等著名心血管外科中心研修学习。目前任北京医学会心血管外科分会秘书、中国体外循环杂志编委、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编委。?主持多项科研项目、在核心期刊及国外专科杂志发表数十篇论著。  专业:  -- 成人心脏手术:冠脉搭桥,各种瓣膜置换/成形,风心病二尖瓣成形,自体心脏移植,房颤消融手术,心内膜炎瓣膜手术,心脏肿瘤,左心室室壁瘤切除左室成形,主动脉根部手术,主动脉弓部手术,全降主动脉手术,心脏辅助。  -- 婴幼儿先心病: 各种常见先心病,完全心内膜垫缺损,右室双出口,单心室矫治(全腔或双向格林)。
  • 李单青
  • 李单青  职称:胸外科主任 外科学系副主任 教授 主任医师 硕士研究生导师
  • 李宏军
  • 李宏军,辽宁省开原县人,泌尿外科医学博士,男科学博士后,北京协和医院泌尿外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导师。《中华医学杂志》、《中华泌尿外科杂志》特约审稿专家,《中国男科学杂志》、《生殖医学杂志》编委,《中华男科学杂志》副主编,北京协和医院生殖医学伦理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学分会委员,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专家。  从事男科学临床工作21年,诊治数万名男性科患者,在健康性咨询及心理咨询、男性不育(包括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慢性前列腺炎、勃起功能障碍、早泄、不射精症、逆行射精、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男性性腺发育不良、与男性有关的早期习惯性流产的诊治、男科疑难杂症等方面有独到的见解。承担各级研究课题并获奖多项。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主编《前列腺炎》(1版及2版)、《男性不育症》、《男科病诊治学》、《男性更年期综合征》、《检验与临床诊断:男科疾病分册》、《实用男科学》等多部专著,主编科普著作十余部,发表科普文章数百篇。个人主页:lihongjun.haodf.com
  • 毛全宗
  • 毛全宗,男性,籍贯山东,教授 主任医师 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共党员,医学博士。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医学系,就职北京协和医院泌尿外科。现任北京协和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教授。2005年赴美从事博士后研究。毛全宗医师一直从事泌尿外科专业,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技术精湛,热忱高,为人质朴、诚恳。每周一、四上午出普通专家门诊,每周一下午特需专家门诊。
  • 纪志刚
  • 纪志刚,男,46岁,1986年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泌尿外科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泌尿外科副主任,党支部书记,外科学系工会主席;中华医学会北京移植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审评专家;《Transplantation》中文版编委;《中华外科杂志》通讯编委;《中华医学杂志》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审稿专家;已从事泌尿外科临床24年,擅长泌尿外科复杂疾病的诊治工作,深受患者好评,尤其在以下疾病诊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1.泌尿系肿瘤:包括肾脏、肾上腺、膀胱及前列腺肿瘤;2.泌尿系疾病的微创治疗:腹腔镜、输尿管镜、经尿道电切技术等;3.肾脏移植:已主管我科肾脏移植工作12年,人/肾存活率居全国先进水 平,累计完成肾移植540余例。  已经完成的科研工作:  1.“针刺消融技术治疗BPH的研究”(中国医学科学院青年科研基金,项目负责人)  2.“前列腺TZI与BPH的相关性研究”(北京协和医院科研基金,项目负责人)  目前进行的科研工作:  “腹腔镜亲属活体肾脏移植的相关研究”(北京协和医院科研基金,项目负责人)  “CsA及FK506对移植肾受者淋巴细胞免疫基因调控的研究”(卫生部器官移植科研基金,项目负责人)  发表文章:  第一及通讯作者22篇;  第二作者以后40篇;  参加?器官移植学?编写工作。  获奖情况:  1.“应用腹腔镜技术成功切除肾上腺腺瘤”获1995年度中国医学科学院医疗成果二等奖(参加者);  2.“成功进行SLE患者肾脏移植”获2001年度北京协和医院医疗成果三等奖(第2名);  3.“活体亲属肾脏移植” 获2002年北京协和医院医疗成果二等奖(第2名) ;  4.“安全开展1000例腹腔镜手术”获2006年度北京协和医院医疗成果一等奖;  5.“危重肾上腺肿瘤围手术期处理”获2007年度北京协和医院医疗成果一等奖;  6.分别于2000年和2002年二次获协和医院先进个人奖;  7.获2003年度中国医学科学院精神文明先进个人奖;  8.获2008年度北京协和医院优秀党务工作者奖及中国医学科学院先进基层党组织奖。  9.获2010年度中国医学科学院“群众心目中的好党员”称号。
  • 李汉忠
  • 李汉忠教授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泌尿外科主任、学科带头人。90年代曾赴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长老会医学中心及康奈尔大学泌尿外科进修做访问学者。长期在北京协和医院从事泌尿外科基础及临床工作。目前担任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腔道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北京泌尿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北京泌尿外科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分会常务委员、中华性学会理事,中国抗癌协会泌尿外科分会常务委员、《中华泌尿外科杂志》常务编委、《中华外科杂志》编委、《国外医学移植与血液净化分册杂志》常务编委、《现代泌尿外科杂志》编委等职务。  从医三十多年来潜心研究泌尿外科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对诸多泌尿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有着独到见解,手术技术精益求精,具有很高的造诣。特别是在肾上腺外科疾病、腔道泌尿外科、肾移植、泌尿男生殖系肿瘤、前列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治疗了大量疑难病例,取得了良好效果。  在肾上腺外科领域有深入研究。尤其成功应用腹腔镜手术技术进行了两千例以上的各种泌尿外科手术,其中包括嗜铬细胞瘤及肾上腺皮质的各种肿瘤和肾上腺皮质增生等超过1000例,制定了肾上腺功能性肿瘤的围手术期处理的规范化,具有协和特色的诊治常规,1993年首先在国内开展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并在中华外科杂志上发表相关论著。处理并成功手术百余例高危嗜铬细胞瘤,包括心脏、胸腔、纵隔、下腔静脉周围、大体积肿瘤等各种疑难病例。成功进行过肾上腺皮质带血管自体移植和组织埋藏。在异位ACTH的疑难病例诊治方面有独到的方法和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临床研究,并且在国际SCI收录的杂志发表相关论文。指导博士研究生进行了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良恶性功能状态的各种基础研究,并在国内外杂志发表有关论文数十篇。  近年来,在前列腺癌的研究方面进行了大量工作,初步建立了前列腺癌的数据库,在国内最早引进了前列腺癌近距离治疗系统,并且进行了数百例成功手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提出前列腺分区密集穿刺活检方法,提高了早期前列腺癌诊断水平,并且在国内较早应用腹腔镜技术进行前列腺癌根治术。指导研究生开展了多项前列腺癌基础研究,使协和医院的前列腺癌诊治工作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  具有娴熟的泌尿外科内腔镜技术,主刀完成五千例以上经尿道前列腺增生和膀胱肿瘤电切手术,并进行了激光治疗前列腺增生和膀胱肿瘤。应用腹腔镜进行肾癌根治、前列腺癌根治、全膀胱切除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膀胱肿瘤,肾癌等重要泌尿系肿瘤诊治方面有独到的经验和学术见解。开展了大量保留肾单位的肾肿瘤手术并取得良好效果,应用低温体外循环技术成功解决了肾癌伴下腔静脉大面积瘤栓的手术治疗。  1985年开始进行同种异体肾移植工作,在移植免疫的临床研究,肾移植手术技术改进等方面有突出成绩,使得500例以上肾移植手术的成功率达到95%左右,一年移植肾成活率在90%以上。近年来,成功开展了一些亲属活体肾脏移植,用成功的病例来证实亲属供肾的优越性,直接推动了亲属移植工作的广泛开展。  先后承担或协作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十一五”科技攻关、省部级、院内、院校等科研项目,均取得了良好的研究结果;曾经获得三项卫生部科技进步奖,二项国家专利局发明专利,数十项院校医疗成果奖;在国内外专业杂志发表专业论文200余篇。2006年被评为“首都十大健康卫士、首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 ,2007年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
  • 马文斌
  • 马文斌,男,神经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专业特长:开展恶性胶质瘤的综合治疗,对恶性胶质瘤/转移瘤的化疗,分子靶向治疗,耐药复发及基因治疗研究有较深入研究;在微创神经外科领域,开展影像引导下-术中电生理检测下-唤醒麻醉下重要皮层及白质纤维束功能区病变切除,并对多模式影像学融合(如PET/CT,fMRI, MRI, CT)神经导航有所心得。  现任中华外科杂志通讯编委,中华神经外科杂志及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审稿专家。  在国外研修期间,对垂体瘤的克隆分析研究颇深,在著名杂志《CANCER》上首先报道多激素分泌性垂体泌乳素腺瘤大多数起源于单克隆,并在《Hormone Research》杂志上发表有关垂体TSH腺瘤合并增生的临床及基础研究结果;上述研究对垂体腺瘤的发生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此获日本东北医学会特别奖,获中华医学会联合主办中青年奖学金优秀论文二等奖。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自杀基因疗法治疗脑胶质瘤的实验研究”,的研究,部分成果在第三届中-日-法国际神经外科会议上宣读。负责开展恶性胶质瘤化疗的临床药物实验。  在《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十余篇,作为编者参与编写《脑肿瘤的化学治疗》,《垂体腺瘤手术图谱》,《神经外科诊疗常规》,《临床内分泌外科学》,做为副主译参与翻译《神经外科手术学》,《垂体腺瘤临床治疗指南》,做为译者参加翻译《神经外科学》,《威廉姆斯内分泌学》,《帕金森并及运动障碍疾病的手术治疗》。
  • 杨义
  • 杨义,男,神经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现任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脊柱脊髓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北京市神经外科专家会员会委员。  专业特长:擅长颅内肿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尤其是垂体腺瘤、颅咽管瘤、听神经瘤、脑膜瘤的手术治疗。  1985年青岛大学医学院医疗系本科毕业,1990年考入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研究生,毕业后留北京协和医院工作工作至今。2004年晋升为主任医师。发表论文50余篇。
  • 苏长保
  • 苏长保,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曾任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会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评审专家,国家科技鉴定委员会评审专家,卫生部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央保健委员会会诊专家,《中国脊柱脊髓杂志》和《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编委。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熟练掌握神经外科专业基础理论和专科技术,具有较强的解决疑难病症和正确处理危重病人的抢救和并发症的能力,能成功施行颅内和脊髓各种高难手术,擅长显微神经外科。在国内首先发表“空蝶鞍合并垂体腺瘤的诊断和治疗”,在国内外首次系统报道“无功能垂体微腺瘤的诊断和处理”,为推动我国垂体瘤外科方面做了应有的贡献。在癫痫的外科治疗、颅内各部位脑膜瘤、听神经瘤、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脊髓型颈椎病、先天性枕大孔区畸形、脊髓空洞症等的手术治疗方面经验丰富。  1939年12月出生于广西北海市。1964年毕业于广州中山医科大学医疗系本科,毕业后分配至北京协和医院。1986年4月至1987年4月以访问学者身份赴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市民医院神经外科进修学习,并得到世界著名的神经外科医师、现代经蝶显微外科创始人Hardy教授的指导。1997年赴日本国立癫痫中心研修癫痫外科治疗。多次参加国际会诊、出国访问,进行学术交流。  临床、科研、教学工作经验丰富。在临床方面,迄今主刀经蝶垂体瘤切除术约1000例,在手术数量和各型垂体瘤手术疗效方面居国内领先,达国际先进水平,是国内知名的垂体外科专家。在科研方面,主攻颅内肿瘤尤其垂体瘤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作为主要的成员参加了协和医院多科协作的重大研究课题“分泌性垂体腺瘤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的临床部分研究,该课题获1991年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92年评为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腺病毒介导络氨酸羟化酶基因治疗垂体泌乳素腺瘤的试验研究”,在国首先开展垂体瘤的基因治疗研究。承担“八?五”、“九?五”、“十?五”有关脑血管病攻关课题分题的研究,其中,“CT导向立体定向高血压脑出血的血肿排空和溶栓”获国家科委三等奖。承担和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教部博士点资助课题有关脑血管病和脑胶质瘤的基础研究工作。教学意识强,长期担任神经外科教学负责人,承担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和护理学院的授课、见习和巡诊。已培养和协助培养多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在《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等全国性杂志和地区、全国性和国际会议上发表和宣读有关论文60多篇,参加专著编写5部。
  • 任祖渊
  • 任祖渊,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曾任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外科学系主任,北京协和医院外科教研室主任,神经外科主任,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常委,中国医学会北京市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神经科学专业委员,北京协和医院学术委员会常委。《中华神经外科杂志》常务编委,《中国现代外科》杂志,《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学术顾问,《中国耳鼻喉颅底外科》杂志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和《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编委,《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特邀编委,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学基金,中国卫生科技成果鉴定,国家医药管理局医疗器械评委和药审专家等评审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专业特长:擅长颅脑肿瘤、颅脑外伤、脑血管病和椎管内疾病的外科治疗和功能神经外科等疾病的诊治,尤其擅长垂体腺瘤的综合治疗。  主持和参加国家"八?五" "九?五" "十?五"攻关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委博士点和博士后基金以及卫生部基金等资助研究课题,参加《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垂体瘤的诊断和治疗》、《协和内分泌和代谢学》、《协和医学词典》和《内分泌腺外科学》等书籍的编写,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培养博士生硕士生和博士后10余名。
详细地址
  • 详细地址:
    北京市东单三条9号 北京协和医学院教务处
  • 电话:
    %u0030%u0031%u0030-%u0036%u0035%u0032%u0039%u0035%u0039%u0036%u0034/%u0030%u0031%u0030-%u0036%u0035%u0032%u0034%u0039%u0034%u0034%u0032
相关推荐
甘肃政法学院师资好不好,甘肃政法学院师资怎么样 西安财经学院师资好不好,西安财经学院师资怎么样 云南财经大学师资好不好,云南财经大学师资怎么样 昆明理工大学师资好不好,昆明理工大学师资怎么样 贵州财经大学师资好不好,贵州财经大学师资怎么样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师资好不好,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师资怎么样
相关专题
[查看更多]
其他地区 热门标签 常见问题

本文内容和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公开信息,如有侵犯您的版权或著作权请速与我们联系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或给我们发邮件(1078189145@qq.com)), 我们承诺核实后工作时间1小时内删除;2、本文内容、观点以及数据是根据网站大数据算法得来,仅代表本站观点,我们不保证其绝对真实和数据可靠,仅做参考,勿引用做其他用途, 否则因此产生的一切损失和法律后果本站概不承担。3、本文排序、排版、内容组成、设计的知识产权(版权)为城帮网city12580.com所有;转载、引用本文数据内容、排序结果请注明来源“城帮网”, 且要有来源链接指向本文。全文转发或抓取、抄袭本文内容,我们将提起法律诉讼保障本网站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