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资讯 社保 办事指南 车主关注 旅游 交通 教育 专业 办理指南

北京大学

[切换城市]
北京站> 北京教育> 北京大学> 北京协和医学院信息

北京协和医学院

英文名: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简称:“协和” 所在地:北京 院校代码:10023 类型:理科类/医药类/医科大学/211/985/考研院校/研

211工程985工程研究生院校卓越计划
  • 北京协和医学院师资怎么样, 北京协和医学院师资好不好

院校拥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24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5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2人,国家级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2人,国家级和部委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89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1人、学科评议组成员9人(其中3人为学科评议组组长),在岗博士生导师398人,硕士生导师665人。

  • 王任直
  • 王任直,男,神经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现任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常委兼秘书,多种国家和省市基金项目评委。担任《中华医学杂志》、《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现代神经疾病》、《国外医学脑血管病分册》、《Brain Research》等国内、外多家医学专业杂志编委和论文评阅人。  专业特长:从事神经外科工作20余年,尤其擅长于垂体腺瘤、颅咽管瘤、颅底肿瘤、脑干肿瘤、脑血管病、脊髓髓内肿瘤等疾病的治疗。在垂体性疾病、颅咽管瘤及脑血管病等方面有独到之处,开展了内镜辅助扩大经蝶窦入路治疗垂体腺瘤及其他鞍区肿瘤切除术的解剖研究和临床应用。  基础研究方面,在神经干细胞移植及VEGF基因的临床前期研究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部分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垂体腺瘤的基础研究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先后主持多项国家级课题,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国家“863”项目2项、科技部重大基础研究前期专项研究1项等,此外还承担卫生部、教育部以及北京市的多项科研课题。已经在《Clinical Hemorheological Microcirculation》、《brain research》、《Neurological Research》、《Journal Neurosurgery》、《Neurosurgery》、《中华医学杂志》等发表论著100余篇,主编及参与编写医学论著8部。  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发明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一等奖等。
  • 刘暴
  • 刘暴,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1972年出生,1991-1995年就读于哈尔滨医科大学临床系,1995-1996年在北京协和医院实习,1996-1999年北京协和医院外科住院医师。1999-2003年师从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著名的管珩教授并获博士学位,2002-2003年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总值班,2003-2004年任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总值班,2004-2009年北京协和医院主治医师,2008年获得美国血管外科协会颁发的“国际学者奖”赴美学习,2009年赴德国莱比锡大学医院血管外科访问学者,2009年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2010年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硕士生导师。2010年美国血管外科协会会员。发表著述逾40篇,其中在发表SCI文章2篇。目前参与中央保健专项基金、北京市首都发展基金等多项研究,负责北京协和医院重点基金项目一项。  目前从事主动脉及外周动脉疾病的手术和腔内介入治疗。
  • 郑月宏
  • 郑月宏,(郑曰宏),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2008年获主任医师资格。男,43岁,山东蒙阴人。血管疾病治疗专长:主动脉瘤病因和外周疾病诊治。  1986/1991年获山东医科大学外科学学士,1999起师从著名血管外科专家管珩教授,获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血管外科学博士学位。2003年由卫生部晋升为副主任医师资格。2003年评为协和医院优秀临床教师。2003年度赴澳门仁伯爵医院开展血管外科工作。2006获协和医科大学硕士生导师,兼任本科生导师。2007年度再次受邀赴澳门开展血管外科工作并获得“杰出”奖励。担任《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编委,《血管外科》杂志编委,《中华外科杂志》通讯编委,《临床实用杂志》编委等。在核心期刊、SCI发表论著如《复杂主动脉瘤破裂的抢救》、《腹主动脉瘤信号传导相关基因的研究 》、《Surgical resection of the Inferior Vena Cava for Leiomyosarcoma》等50余篇。承担四项科研工作,以外周血管疾病治疗和主动脉瘤病因为研究方向。  自任职以来完成血管外科复杂难度手术。主刀操作胸腹主动脉全置换术、全主动脉弓置换术、主动脉弓病变杂交手术(搭桥结合大动脉支架)、头臂型大动脉炎升主动脉架桥、布加综合征根治术、累及肾动脉腹主动脉瘤切除术、各种外周动脉硬化闭塞症手术和介入治疗、颈动脉手术、椎动脉内膜剥脱手术、下腔静脉取栓或切除手术、门脉高压断流加分流术、内镜筋膜下交通支结扎术。股静脉瓣膜成形术、静脉曲张手术、静脉血栓、脉管炎、动静脉畸形、肾衰透析造瘘、经皮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覆膜支架术等。
  • 李拥军
  • 李拥军,男,博士,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医师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2000年升任血管外科主治医师,2002年任副主任医师。2009年评为主任医师。现主要从事外周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工作,如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糖尿病足,主动脉瘤,外周动脉瘤,静脉血栓等疾病的外科和药物治疗。曾先后两次赴欧、美学习。2002年在德国法兰克福外科中心临床学习两个月,主要从事主动脉瘤的腔内治疗技术的学习和培训,不仅学到了理论知识,也获得了丰富的临床经验。2004年至2006年分别在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和杜克大学医学中心进行博士后培训继续进行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促进缺血肢体新生血管生成的动物和临床实验研究。  现任《中华外科杂志》通讯编委;《血管外科杂志》编委;开始中华医学会会员;美国 血管外科学会会员。  网上预约挂号请登录www.vascular.cn
  • 刘昌伟
  • 刘昌伟,男,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担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组委员;卫生部国家药监局药物评审专家组委员;教育部科技成果评审专家《中华外科杂志》编委;《中国实用外科杂志》编委;《中国微创外科杂志》常务编委;《基础医学与临床杂志》编委;《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编委;《外科理论与实践杂志》编委等多家杂志编委;担任《血管外科杂志》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美国血管外科学会会员(Member of Society for Vascular Surgery)。  1984年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医学系,一直在北京协和医院外科工作,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娴熟的血管外科手术技术和血管腔内介入治疗技巧。分别于1996年和1998年先后两次赴美国进修学习,多次参加国际国内会议并与国外著名学者进行学术交流。特别是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外科手术和腔内治疗方面具有独到之处,经验丰富,曾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外科手术与腔内技术相结合技术,挽救了许多高危患者濒临截肢的肢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腹主动脉瘤的手术和腔内治疗、在急性主动脉夹层的支架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手术和支架治疗以及糖尿病足的血管腔内治疗等方面经验丰富,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先后发表论文近50余篇,多次获得北京协和医院医疗成果奖和科研成果奖、中国医学科学院医疗成就奖等,并获得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临床重点项目支持;参加了多项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项目等。  主要从事各种动脉疾病的手术和介入治疗,经验丰富,技术娴熟,重点包括:  1.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外科手术和血管腔内介入治疗(主髂动脉闭塞、股腘动脉闭塞、膝下动脉闭塞的外科治疗等);  2.颈动脉狭窄的手术和支架治疗(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颈动脉支架植入等);  3.腹主动脉瘤的外科手术和腔内治疗(腹主动脉动脉瘤、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外科治疗等);  4.急性主动脉夹层的血管腔内治疗(急性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外科治疗);  5.糖尿病足的外科手术和血管腔内介入治疗(膝下动脉球囊扩张、下肢动脉旁路重建);  6.锁骨下动脉狭窄的手术和腔内治疗(锁骨下动脉支架、锁骨下动脉架桥等);  7.肾动脉狭窄、肠系膜动脉狭窄等内脏动脉的血管腔内介入治疗;  门诊时间:每周一上午,在协和西院出专家门诊;周五上午在协和西院出特需专家门诊。  刘昌伟主任目前已经开辟“动脉疾病专科门诊”,网上预约挂号请登录www.vascular.cn  联系方式:电子邮箱:liucw@vip.sina.com 或 lcwpumch@gmail.com
  • 管珩
  • 管珩,教授。1963年上海第一医学院毕业。1992年晋升为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教授,1995年获得博士生导师资格,并享受有突出贡献专家的国家政府津贴待遇。  管珩教授曾任中华医学会血管外科学组副组长,北京血管外科学会主任,协和医院首届血管外科中心主任,《中华外科杂志》编委,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及北京协和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现任中央保健专家。卫生部国家药物评审专家委员会成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及协和医院博士生导师,医科院学位评审委员会委员,及协和医院血管外科中心首席专家。  从事外科工作47年(基本外科年限长达24年,开展血管外科24年),专业为腹部外科和甲状旁腺外科,在赴美学习血管外科技术后,于1986年筹建协和医院血管外科,协和医院首届血管外科主任,承担大量医疗、教学、科研任务。研究工作逐步从细胞水平深入到分子水平课题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已取得初步结果。现有科研课题四项。  1995年参加首批临床药理试验培训,取得资格。承担7种药物临床试验工作。其中6次是作牵头人。如安步乐克,诺保斯泰,。德纳,德纳与抵克力得作多中心单盲,随机对照研究,文章已发表在Current Therapeutic Research杂志。速辟林浓缩剂型与常规剂型的随机对照试验。  2003年参加了亚洲国际PAD-research流行病学调研工作,中国方负责牵头,文章已发表(中华糖尿病杂志)。通过我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审批准许在国内上市。  带领全科多次获协和医院医疗成果一等奖,获中国医学科学院医疗成果奖一次,科研成果奖一次,卫生部科技进步奖一次,优秀论文奖一次。参编《现代血栓病学》等专著3部,发表论文90余篇。曾荣获卫生部科技进步奖、优秀论文奖各1项。培养博士生17名,硕士生2名。
  • 王友彬
  • 王友彬  职称:副教授 副主任医师 硕士研究生导师  1997年开始从事整形外科临床工作。长期从事小儿先天性畸形的手术治疗研究。擅长唇腭裂及唇裂术后口鼻畸形修复,瘢痕及瘢痕疙瘩的手术治疗,黑痣、疣状痣、血管瘤、皮肤癌等体表良恶性肿瘤的诊断治疗,并精于隆鼻、重睑、除皱、吸脂及自体脂肪移植、瘦脸瘦小腿等美容手术。发表论文二十余篇,编著美容科普专著两部。
  • 刘志飞
  • 刘志飞  职称:副教授 副主任医师 硕士研究生导师  1990年毕业于湖南医科大学。2008年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在日本医科齿科大学工作学习。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美容分会学术组委员。  主要擅长面、颈部常见手术,如:重睑、下睑袋切除、隆鼻、隆颏和面部除皱等美容手术;各种外伤或烧伤后所致大瘢痕的整形治疗;耳、鼻、唇部等先天性畸形的矫正;常见的隆乳、巨乳缩小术以及男性乳房肥大畸形的矫正等乳房美容手术;躯干和四肢的美容(如吸脂术);男性外生殖器整形与美容,以及难治性创面、溃疡创面和糖尿病足的整形外科治疗。对扩张器的在整形美容外科的应用、微晶磨削和激光在微创美容外科的应用有独到的研究。曾主持和多次参加卫生部和院校科研基金的多项课题研究。在国内外发表文章30余篇,主编整形美容百问系列从书的二个分册。
  • 赵茹
  • 赵茹  职称:教授 主任医师 硕士研究生导师  教育背景:1987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2006作为访问学者在香港中文大学威尔斯亲王医院工作学习一年。  主要擅长:男性秃发及各种头皮病变的治疗;乳房和乳头乳晕的整形美容及再造;眉、眼及睫毛的整形与再造;各种瘢痕(烧伤、外伤、手术及溃疡创面)及体表肿物和肿瘤(皮肤基底细胞癌、磷癌、血管瘤、黑毛痣、脂肪瘤、皮脂腺囊肿等)的治疗;身体各部位吸脂;妇科整形。  文章与获奖:发表文章20余篇;副主编专著1部;乳头内陷矫正器获专利1项;获协和医院临床科研成果奖3项。
  • 黄渭清
  • 黄渭清  职称:教授 主任医师 博士研究生导师  1996年毕业于协和医科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协和医院整形外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分会全国委员;北京医学会整形外科分会委员,北京医师协会整形外科分会常务理事,美国Aesthetic Plastic Surgery 杂志审稿专家。中华临床杂志(电子版)特邀审稿专家。1992-2003年曾在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工作历任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导师等职务.1998年作为访问学者曾在日本东京顺天堂大学医学院专修面颈部美容整形及面瘫的整形外科修复,日本秋田大学医学院专修肿瘤的整形外科修复.2011年作为高级访问学者赴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麻省总医院研修乳房整形及肥胖体型的综合整形。  主要擅长重睑眼袋整形术;假体或自体软骨隆鼻,隆颏术,鼻头肥大整形;面颈部除皱术及面瘫的整形,摘颊脂垫及肉毒素瘦脸,产后腹壁瘢痕和松驰整形;处女膜修补阴道紧缩小阴唇整形术;脂肪抽吸术和自体脂肪隆乳和局部凹陷充填术;假体隆乳,乳房英杰尔法乐注射物取出,悬垂乳整形术,乳房再造;招风耳等畸形矫正;唇腭裂,尿道下裂,上睑下垂矫正;创伤烧伤爪形手修复;腋臭小切口微创根治术;各种顽固瘢痕和体表色素痣,粉瘤,疣状痣,血管瘤良恶性肿瘤的整形治疗.  主持和参加研究的课题曾获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院和整形外科医院科研基金多项。在国内发表文章50余篇,副主编专著一部,参加编写和翻译专著1部;两项研究工作分别获得中国医学科学院科研成果二等奖及三等奖;1篇论文获得整形外科医院第一届科学年会三等奖,1篇论文获“爱惜康”外科奖学金三等奖,1篇论文获中国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优秀论文一等奖.2002年曾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08年获协和医院科研成果三等奖;2004年及2011年分别获协和医院医疗成果三等奖。
  • 王晓军
  • 王晓军  职称:整形美容外科副主任 教授 主任医师 博士研究生导师  从1985年起既在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从事整形外科临床工作,并于1996年取得了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整形外科专业博士学位,2000年至2002年在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做博士后研究。现任北京协和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协和医院整形外科副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分会及中华医师协会整形外科分会全国委员。实施整形美容外科手术数万例,有丰富的整形美容外科临床实践经验。擅长外耳再造以及各种耳廓畸形的治疗;面部除皱及微创美容外科;下颌角去除;颧骨修整,颌面部肿瘤的治疗;先天颅面畸形的治疗;瘢痕治疗;腹壁会阴整形、吸脂隆胸等,已发表论文40余篇.
  • 孙强
  • 孙强教授,北京协和医院乳腺外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微循环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外科内分泌乳腺学组委员,中国老年协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研究生院,曾赴美国霍金斯大学进修。  孙强教授从1988年起专业从事乳腺疾病的诊治和研究,对乳腺疾病诊治有丰富经验,累计主刀乳腺癌手术2000多例,近年来每年乳腺癌手术量超过300例,改进了手术方法,基本可在30分钟内完成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擅长采用隐秘切口进行乳腺癌的保乳手术,并自创了环乳晕切口的保乳手术,大大提高了保乳的美容效果。一贯倡导重视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宣教工作,90年代初在国内率先开展了X线与B超定位临床不可触及乳腺病变活检手术,大大提高了乳腺疾病的诊断治疗水平。主持和承担多项国家重点科技项目,已经完成“隐匿性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乳腺肿瘤影像学诊断”、“从基因水平研究中国妇女乳腺癌的易感性”、“人类重要功能基因编码蛋白质研究及重大疾病遗传资源的收集”中乳腺癌遗传资源的大规模收集和“家族性乳腺癌的遗传资源收集”等多项乳腺癌相关课题,目前正在主持承担国家“十一五”支撑项目“基于社区的乳腺癌筛查方案的比较与评价”和北京市科委科技计划重大项目“乳腺癌筛查的技术方案和诊断规范化流程的建立”等多项有关乳腺癌研究的课题。
  • 卢欣
  • 卢欣,男,副教授 副主任医师 硕士研究生导师,1996年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获博士学位。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国内外杂志发表多篇文章,担任多部国家核心杂志的编委。目前担任肝脏外科副教授,对肝胆系统疾病有很高造诣,擅长肝胆系统良、恶性肿瘤、肝内外胆管结石等疾病及肝胆系统疑难杂症的诊治。
  • 毛一雷
  • 毛一雷,宁波人,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卫生部肝癌规范诊疗专家组专家。1990在澳大利亚Modbury医院做住院医训练;1997年获瑞典隆德大学(Lund University)外科博士学位,师从欧洲科学院院士、国际肝胆胰外科协会主席 Stig Bengmark;1999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完成博士后训练;同时在美国麻省总医院(MGH)肿瘤外科完成临床培训。  2001年获美国“Li-foundation Heritage Prize”杰出成就奖,成为该年度生物医学界唯一获奖者;曾连续三次(第五、第六、第七届)获全国普外科中青年优秀论文一等奖,成为该奖项唯一一个连续三次获一等奖者;从2000年至今多次获北京协和医院医疗成果奖和优秀论文奖。2010年和2011年先后荣获卫生部第十届医药卫生青年科技论坛一等奖、中国国家癌症中心研究论文一等奖。主持美国CMB基金、国家863项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项目。在国际、国内著名杂志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SCI收录的期刊中发表的论文总分超过40分。任国内11家核心杂志的副主编和编委。有国家专利一项。目前主持的“GP73肝癌早期诊断”和“GSA肝脏三维立体肝功能评估”的项目处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地位。  社会兼职有:中华临床营养杂志副主编,HBPD INT(SCI)、中华普通外科杂志、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中华消化外科杂志、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中华临床医师杂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基础医学与临床 、中国现代医生杂志等多家杂志的编委,是国家自然基金同行评议专家、卫生部全国肿瘤规范化诊疗专家委员会原发性肝癌组成员、北京哈佛校友会(二、三、四届)理事。
  • 桑新亭
  • 桑新亭,男,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肝脏外科副主任。擅长肝、胆疾病的诊断和外科治疗,尤其是肝胆系统疑难杂症的处理。1986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获医学临床学士学位;同年到协和医院外科工作;1993年至1995年于瑞典Karolinska学院做访问学者。2007年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获博士学位。  历任基本外科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肝脏外科副主任医师,一直在临床一线,并主管病房工作,完成各类手术2000余例,并指导主治医师、住院医师临床工作和手术,建立肝脏外科实验室,组织合作单位开展科研项目,主持多项国家级基金项目,并在国内医学分会担任多个委员。
  • 黄洁夫
  • 黄洁夫  职称:教授 主任医师 博士研究生导师  黄洁夫教授为蜚声中外的肝胆外科专家,现任北京协和医院肝脏外科主任,他同时为卫生部副部长,兼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国内第二次肝脏移植高潮中,他是公认的推动者和当之无愧的学科带头人,目前为国家器官移植委员会(OTC)主任委员,美国器官移植协会(ASOT)的终身会员。  黄洁夫教授早年毕业于中山医学院医疗系,后获外科学硕士学位,1984-1987年在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医学院作高级访问学者,研修肝胆外科并成为澳洲国立肝脏移植中心外科骨干医师,获得该院授予的“荣誉教授”称号。回国后,黄教授专心致志把国外的外科新技术运用到临床和研究中,并结合中国的国情不断予以创新。  30多年来,他主要致力于普通外科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工作,尤其对肝脏、胆道外科包括肝移植和肝脏胆道恶性肿瘤外科治疗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先后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医学杂志上发表论文260多篇,主编外科学方面的专著11部,参编外科专著5部,还完成和承担了10多项国家、省部级及国际合作科研项目,获得8项省、部、厅级以上科研成果。他对肝动脉栓塞、二期切除肝癌、全肝血流隔离肝切除术、肝内结石的分型、胆管癌的外科治疗等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首先在国内使用新型的肝动脉阻断器对不可切除的肝癌作反复暂时性去动脉化治疗,取得良好的疗效。他组织了一支以中青年归国学者为主体的肝移植队伍,进行了大量的肝移植工作,主编了我国第一本肝移植专著,为推动我国肝移植外科的发展,努力解决肝移植的关键问题,如尸体多器官切取、体外静脉转流、供肝的保存、小儿肝移植、减体积肝移植、排斥反应的早期诊断等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黄洁夫教授在肝胆外科取得的成绩,得到了国内外医学界前辈和同行的充分肯定,他多次被邀请为国际会议的主席和副主席,先后被香港中文大学、美国南伊尔诺州大学(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和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聘为外科学客座教授,并成为国际医学教育指导委员会的中国委员、亚洲肝胆胰外科协会中国委员,另外还担任了《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外科杂志》、《中华普通外科杂志》、《中华肝胆外科杂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等国内外十多种杂志的主编、副主编和常务编委工作。  由于黄洁夫教授在医疗、科研、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突出成绩,先后获得卫生部授予的“全国卫生系统优秀留学人员”、“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国家教委、人事部授予的“全国有突出贡献的优秀留学人员”、“广东省白求恩式先进工作者”、“全国百名公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 钟守先
  • 钟守先,男,浙江绍兴人。1934年2月出生于上海。1952年-1954年就读于南开大学生物系,1960年毕业于前苏联哈尔科夫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回国后在北京协和医院外科就职,历任外科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教授、教授;1981年任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副主任,1983任基本外科主任、外科学系副主任;1986年6月至1987年10月在美国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约翰?霍普金期大学医学院及罗马林达医学院外科学习;1988年晋升为外科教授并任学系主任;1993年成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华医学会会员,国际外科学会会员,中华医学会北京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全国胰腺外科学组副主任委员,中华普通外科杂志、中华医学杂志、中华肿瘤杂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肝胆胰外科杂志、和临床医学杂志等十多种专业杂志的副主编、编委、顾问等。  钟教授是我国外科界的前辈,四十多年来一直在临床第一线工作,对腹部外科疾病有坚实而广泛的理论基础,同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手术技术精湛。善于解决腹部外科的各种疑难杂症及术后的各种严重并发症;在肝胆胰外科上的造诣尤其深,在半个世纪的外科实践中,钟教授创造了许许多多外科手术学上的奇迹,在专业界传为美谈,对我国外科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钟教授医德高尚,目前虽身负中央保健重任,但对普通的患者还是一如既往的尽心尽力,显示了老一辈医学家的崇高风范。  钟教授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对肝癌的外科治疗进行研究,开展了各种肝叶、肝段的切除,包括肝三叶、肝中叶切除,取得满意的效果。为解决梗阻性黄疸病人的诊断和减黄,在国内较早开展PTC和PTBD。在胰头癌的治疗上,与病理科合作,对按照传统的Whipple术式切除的标本进行分析后,提出了扩大Whipple手术的必要性及其切除范围;尤其为降低Whipple手术死亡率做出了努力,在1985年就创作了连续51例手术无相关死亡的成绩,属当时世界先进水平;在国内首先应用保留幽门的Whipple术式,并提出了其术后生活质量优于Whipple手术的论据;创用了胰管空肠吻合胰残端套入法,使Whipple手术胰瘘的发生率下降到2.5%(3/118),并且避免了胰管口狭窄的并发症。  多年来作为协和医科大学的教授和院教育委员会成员积极进行教改,为提高教学质量与国际接轨努力工作,并培养了十余名博士硕士生,体现了严谨的治学风格。多次主办全国肝胆外科学习班以提高中青年外科医师的医疗水平。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综述等文章80余篇,并参与《现代胃肠病学》、《临床胰腺病学》、《腹部急诊学》、《肝胆胰外科进展》、《外科手术方法改进》等十余部专著的编写工作。主编著作有《胰腺外科学》等。获得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并享有国家特殊津贴待遇。
  • 龚志毅
  • 龚志毅,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临床麻醉工作,对各类病人及不同种类手术的麻醉潜心研究,对合并各种内科疾患病人的麻醉有浓厚兴趣。在内分泌疾患手术病人麻醉,特别是嗜铬细胞瘤手术麻醉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注重手术前的麻醉评估,强调麻醉及手术期间循环稳定,不断改善病人围术期的预后,提高麻醉的管理质量。  近年来开展疼痛的诊断和治疗工作,对一些顽固性疼痛的诊断有独到的见解。在顽固性疼痛的药物治疗,如严重带状疱疹疼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开展临床药物治疗研究,取得一定的疗效。根据临床需要进行研究工作,并将研究结果用于临床,参加并完成多项临床药物试验,先后发表各类文章30余篇。
  • 赵晶
  • 赵晶,医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 1995年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年被北京协和医院聘为麻醉科副主任至今。1999年、2000年前往加拿大和德国进修。2005年获得美国加州行医执照,被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聘为副教授进行临床和科研工作。  1999年起担任WFSA出版委员会委员,现任北京麻醉学分会中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世界疼痛医师协会中国分会常委。担任《麻醉与镇痛》中文版编委、《中华麻醉学杂志》通讯编委、《临床麻醉学杂志》编委、《医学参考报麻醉学频道》编委、《Chinese Medical Journal》和《基础医学与临床》特约审稿专家、《今日麻醉》负责人。主要科研方向包括围术期过敏反应、肌松药物和吸入麻醉药物作用机制等。  赵晶教授具有较丰厚的教育背景和扎实的理论基础,善于思考和总结经验。在临床工作中对重症患者和复杂病情患者围术期管理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重视对患者并存疾病的充分了解和术前优化,针对病情设计个体化麻醉方案,以患者的优良转归作为指导临床麻醉的核心指标。在慢性疼痛的治疗方面以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为基础,尤其在癌痛和神经痛的治疗方面临床效果和患者满意度较高。
  • 叶铁虎
  • 叶铁虎教授,浙江淳安人,出生于福建长汀。1970年毕业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科大学,之后作为一名外科医生深入基层参加临床工作,几年后重返协和医科大学攻读麻醉学专业硕士学位。1983年获得硕士学位后留在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工作至今。1985年至1988年赴美国加州南加州大学,作为访问学者在生物医学工程系及南加州大学医疗中心参加研究及医疗工作。1995年至1996年在美国俄亥俄州州立大学医学院临床药理系任客座教授,并获美国HAH协会BLS证书。  1993年晋升为协和医院麻醉科主任医师、教授,并批准为博士生及博士后导师,1996年始任麻醉科副主任,2003年任协和医院临床药理研究中心主任。任国家医药管理局药品评审专家及药理研究中心评审专家。中华医学会麻醉分会全国常委、中华医学会北京麻醉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市临床麻醉和疼痛治疗质量改进中心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麻醉学杂志》、《临床麻醉学杂志》、《麻醉与镇痛杂志》、“Anaesthesia and Analgesia”中文版杂志等的常务编委、编委、顾问等职。  自北京协和医科大学毕业后近40年来一直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工作在临床第一线,具备丰富的外科及麻醉科临床经验,善于处理各种疑难重症病例,尤其对于复杂合并症的危重高龄病人、罕见疑难病例的麻醉有较深的造诣,如各类心脏手术、器官移植手术、罕见内分泌疾病包括嗜铬细胞瘤、垂体瘤、胰岛细胞瘤及其他危重病人包括严重脊柱侧弯矫形术、卵巢癌减灭术、复杂肝胆胰及老年病人手术的麻醉等。  在从医生涯中,长期从事麻醉药临床药理学研究及围手术期创伤与保护方面的研究,取得较好的成绩。是最先在国内倡导静脉靶控输注(TCI)、推广TCI静脉麻醉的专家之一。并完成多项新麻醉药物在临床的推广应用及临床药理学研究及围术期创伤与保护方面的研究课题。承担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项目及中央保健局基金项目。经常参加国内外专业学术会议与同行进行交流。积极开发推广国内外本学术领域中的新概念、新技术、新药品,使它们尽早合理地在国内使用普及,为提高我国麻醉学的地位,积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作出了一定贡献。  在从事麻醉学教学中一直勤耕不辍,诲人不倦,每年在国内外不同层次的授课及讲学都很多。已培养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人才数十名。  发表有关研究论著100余篇,著书数部。获奖数项。在麻醉生理学及麻醉临床药理学领域有较深的造诣,是麻醉学术界的知名专家。
详细地址
  • 详细地址:
    北京市东单三条9号 北京协和医学院教务处
  • 电话:
    %u0030%u0031%u0030-%u0036%u0035%u0032%u0039%u0035%u0039%u0036%u0034/%u0030%u0031%u0030-%u0036%u0035%u0032%u0034%u0039%u0034%u0034%u0032
相关推荐
西藏藏医学院师资好不好,西藏藏医学院师资怎么样 喀什大学师资好不好,喀什大学师资怎么样 四川理工学院师资好不好,四川理工学院师资怎么样 延安大学师资好不好,延安大学师资怎么样 海南医学院师资好不好,海南医学院师资怎么样 重庆大学师资好不好,重庆大学师资怎么样
相关专题
[查看更多]
其他地区 热门标签 常见问题

本文内容和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公开信息,如有侵犯您的版权或著作权请速与我们联系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或给我们发邮件(1078189145@qq.com)), 我们承诺核实后工作时间1小时内删除;2、本文内容、观点以及数据是根据网站大数据算法得来,仅代表本站观点,我们不保证其绝对真实和数据可靠,仅做参考,勿引用做其他用途, 否则因此产生的一切损失和法律后果本站概不承担。3、本文排序、排版、内容组成、设计的知识产权(版权)为城帮网city12580.com所有;转载、引用本文数据内容、排序结果请注明来源“城帮网”, 且要有来源链接指向本文。全文转发或抓取、抄袭本文内容,我们将提起法律诉讼保障本网站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