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资讯 社保 办事指南 车主关注 旅游 交通 教育 专业 办理指南

北京大学

[切换城市]
北京站> 北京教育> 北京大学> 北京电影学院信息

北京电影学院

英文名:Beijing Film Academy 简称:“北电” 所在地:北京 院校代码:10050 类型:文科类/理科类/艺术类/考研院校

省部共建大学
  • 杨远婴详细资料

姓名
杨远婴
性别
--
生日
--
院系
--
专业
--
导师类别
--
职称
--
邮箱地址
--
电话
--
人物简历
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
电影学系主任、《北京电影学院学报》主编。
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理事
中国电影音乐学会理事
中国世界电影研究学会会员
中国港台电影研究学会会员
一、个人简历
  1982 年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世界文学专业毕业,获文学硕士。
  1982 年秋至 1984 年春,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研究所工作。
  1984 年春至 2002 年春,在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工作。
  1987 至 1988 年,在俄国莫斯科电影学院电影学系学习。
  2000 年,在英国伦敦大学 Goldsmith 学院传播学系访学。
  2002 年春至今,在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系工作, 任电影学系主任,《北京电影学院学报》主编。
 二、主要研究方向:
  电影史
  电影作者
  电影理论
  开设课程:
  中国电影研究
  女性电影研究
  主持《当代学术前沿讲座》
 三、主要著作:
《当代中国电影》(合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9 年出版。《外国电影理论文选》(主编),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5 年出版。《她们的声音》(编著),中国社会出版社, 1996 年出版。《华语电影十导演》(主编)浙江摄影出版社, 2000 年出版。《九十年代的第五代》)(主编)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0 年出版。《新中国电影 50 年》(主编),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0 年出版。《 WTO 与中国电影》(主编),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2 年出版。《电影作者与文化再现——中国电影导演谱系研寻》(专著),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5年出版。《中国电影专业史研究:电影文化卷》(主编),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6年出版。
四、主要译著:
《疯癫与文明》米?福柯 著 (与刘北成合译),北京三联书店, 1999 年版。《规训与惩罚》米?福柯 著 (与刘北成合译),北京三联书店, 1999 年版。
 五、主要论文:
《电影的自觉――新时期电影论》,《当代电影》, 1986 年第 6 期。《从符号学到精神分析学》,《当代电影》, 1989 年第 4 期。《苏联电影的三次革命》,《当代电影》, 1989 年第 6 期。《女权主义与中国女性电影》,《当代电影》, 1990 年第 3 期。《历史与记忆》,《电影艺术》, 1991 年第 2 期。《爱森斯坦及其蒙太奇学说》,《当代电影》 1991 第 6 期。《外国电影理论的发展轨迹》,《当代电影》, 1995 年第 1 期。《在电视符号的背后》,《当代电影》, 1995 年第 5 期。《阅读香港电影》,《当代电影》 1997 年第 3 期,被同年《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女性文化语境中的中国大陆女性电影》,《第一届国际华语电影学术研讨会论文 集》,台湾财团法人国家电影资料馆, 1999 年版。《现代性、文化批评与中国电影理论》,《电影艺术》, 1999 年第 1 期。《世纪之末回看华语电影》,《文汇电影时报》, 1999 年 11 月 19 日。《中国电影中的乡土想象》,《电影艺术》, 2000 年第 1 期。《 90 年代的“第五代》,《当代电影》, 2000 年第 4 期,被同年《新华文摘》以《 90 年代中国电影“第五代”导演》的题目全文转载。《百年六代 影像中国》,《当代电影》, 2001 年第 6 期《当下电影文化语境与青年导演的位置》,《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2001 年增刊。《中国电影入世的话语表达》,《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2002 年第 2 期。《郑正秋——社会伦理范式》,《当代电影》,2004年第2期。《市民电影的滥觞》,《新京报》,2004年9月9日。《孙瑜:别一种写实》,《当代电影》,2004年第6期,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影视艺术》(2005年第2期)全文转载。《中国电影导演的代群结构》,《中国电影年鉴电影百年特刊》,中国电影年鉴出版社,2005年《以农民的名义》,《中国电影专业史研究?电影文化卷》,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年
六、主要译文:
《空间与节奏》,《世界电影》, 1985 年第 4 期。《电影和声学》,《世界电影》, 1985 年第 6 期。《第三涵义》,《当代电影》, 1989 年第 2 期。《理论家及其研究对象》,《当代电影》, 1989 年第 2 期。《左派激进主义电影理论的蜕变》,《当代电影》, 1990 年第 1 期。《电影衰落了吗?》,《世界电影》, 1990 年第 2 期。《电影话语与叙事:两种考察陈述的方式》,《当代电影》, 1990 年第 5 期。《电影修辞问题》,《电影文化》, 1991 年第 4 期。《电影语言和符号学问题》,《世界电影》, 1992 年第 1 期。《〈菊豆〉:跨文化释义的阐释学读解》,《当代电影》, 1989 年第 2 期。
七、影视评论:
《评〈城南旧事〉的导演风格》,《电影文化》。 1983 年第 1 期。《评影片〈夕照街〉》,《电影文化》, 1983 年第 4 期。《评青年题材影片创作》,《当代电影》, 1984 年第 2 期。《一种有意味的形式——评〈黑炮事件〉》,《当代电影》, 1986 年第 3 期,同年《评论选刊》转载。《关于女导演创作的随想》,《中国文化报》, 1986 年 6 月 22 日。《王朔电影随想》,《中国电影周报》, 1989 年 3 月 2 日。《评〈疯狂的代价〉》,《当代电影》, 1989 年第 2 期。《评〈本命年〉》,《当代电影》, 1989 年第 6 期。《评〈都市牛仔〉》,《光明日报》, 1989 年 5 月 18 日。《成熟及其缺憾——有感于滕文骥的新作〈黄河谣〉》,《中国电影周报》, 1990 年 4 月 5 日。《娱乐与教化的双重变奏》,《当代电影》, 1991 年第 1 期。《城市与人——评〈四十不惑〉》,《中国电影周报》, 1992 年 8 月 13 日。《民族风格的新创作——评音乐作品〈磐〉》,《中国文化报》, 1992 年 7 月 8 日。《海峡两岸电影理论交流札记》,《中国电影周报》, 1993 年 2 月 18 日。《〈葛老爷子〉的意义》,《中国电影周报》, 1993 年 4 月 22 日。《电视与电影不同的声画感知经验》,《音乐周报》, 1993 年 8 月 27 日。《历史:记忆与叙述——〈海上旧梦〉感想》,《〈海上旧梦〉文集》, 1993 年《民族寓言的音响幻化——论赵季平的电影音乐创作》,《中国电影周报》, 1994 年 1 月 27 日。《文化冲突下的影视艺术》,《文汇电影时报》, 1994 年 10 月 29 日。《两种电影两道风景——新都市电影的启示》,《中国电影周报》, 1994 年 10 月 6 日。《老调子何时唱完?》,《中国电影周报》, 1994 年 11 月 3 日。《少儿世界中的当代英雄》,《中国电影周报》, 1994 年 12 月 8 日。《主旋律的通俗化——评电视连续剧〈情结千千〉》,《中国电影周报》, 1995 年 4 月 20 日。《评电视剧〈下海的日子〉》,《中国电影周报》, 1995 年 4 月 27 日。《电影的明天》,《艺术世界》, 1995 年第 4 期。《明星的诞生》,《演艺圈》, 1995 年第 2 期。《画面中的故事》,《演艺圈》, 1995 年第 2 期。《银幕上的性和暴力》,《演艺圈》, 1995 年第 6 期。《眺望历史彼岸——谈影视互动》,《电影新作》, 1996 年第 1 期。《没有阴影的家园——薛芳芳和她的音乐电视》,《人民日报》, 1996 年 6 月 12 日。《何处〈安居〉》,《中国电影周报》, 1997 年 9 月 11 日。《波德诺尼——电影童年的迷幻》,《中国电影周报》, 1997 年 11 月 20 日。《家庭影像与历史记忆》,《中国广播影视》, 1998 年第 2 期。《一个族群的影像》,《当代电影》, 1998 年第 3 期。《历史与隐喻――看电视连续剧「蓝色三环」》,《中国电影报》 1999 年 1 月 28 日。《一起走过从前――评电视连续剧「一年又一年」》,《中国电影报》 1999 年 9 月 23 日。《活着的幸福――评电视连续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中国广播影视》 1999 年第 4 期。《 Hollywood UK-- 好莱坞英国》,《中国电影周报》, 2001 年 1 月 4 日。《「刮痧」与好莱坞》,《文艺报》, 2001 年 3 月 3 日。 《 2002 :处女作电影印象》,《当代电影》, 2002 年第 5 期。《建起大众文化场》,《电视艺术》, 2002 年专刊。《评说谢晋》,《当代电影》,2004年第1期。《评说李行》,《当代电影》,2005年第1期。《评说陈凯歌》,《当代电影》,2006年第1期。《评说谢飞》,《当代电影》,2006年第2期。
八、艺术对话录:
《与何平谈电影》,《电影通讯》, 1994 年第 4 期。《与吴子牛谈电影》,《电影艺术》, 1994 年第 6 期。《与周晓文谈〈二嫫〉》,《中国电影周报》, 1994 年 8 月 18 日。《与李少红谈〈红粉〉》,《演艺圈》, 1994 年第 8 期。《与王好为谈电影》,《演艺圈》, 1995 年第 5 期。《与王西麟谈音乐》,《国际人才》, 1995 年第 6 期。《与张和平谈文化工业现实化问题》,《当代电影》, 1996 年第 2 期。《与赵季平谈电影音乐创作》,《当代电影》, 1996 年第 5 期。《与谢飞谈电影》,《谢飞研究文集》,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3 年。《我的这五年——与谢飞谈教育与创作》,《当代电影》, 2006 年第 2 期。
九、专栏主持:
《第五代:十年纪?十年祭?》,《演艺圈》, 1994 年第 4 期。《从〈渴望〉到〈过把瘾〉:长篇电视剧创作得失谈》,《演艺圈》, 1994 年第 9 期。《中国电影的现状》,《演艺圈》, 1994 年第 10 期。《如何培养影视观众的艺术品位》,《演艺圈》, 1994 年第 11 期。《大陆、香港、台湾三地电影的互动关系》,《演艺圈》, 1994 年第 12 期。 《中国电影国际得奖正反说》,《演艺圈》, 1995 年第 1 期。《“第六代”电影评说》,《演艺圈》, 1995 年第 6 期。《当代城市电视剧解析》,《演艺圈》, 1995 年第 8 期。《“知青”题材电视剧面面观》,《演艺圈》, 1995 年第 9 期。《影视现状弊端说》,《演艺圈》, 1995 年第 11 期。《 1995 年国际影坛回顾》,《演艺圈》, 1996 年第 1 期。《西班牙电影的历史与现状》,《演艺圈》, 1996 年第 2 期。《法兰西电影的魅力》,《演艺圈》, 1996 年第 6 期。
十、研究生教学工作:
  从 1994 年起,开始承担硕士研究生导师职务,负责指导电影历史与理论方向的研究生。
十一、学术活动:
1986 年,到加拿大参加中国电影展映与交流工作。1992 年,到台湾参加首届“海峡两岸电影理论”学术研讨会。1993 年,到广西参加电影音乐研讨会。 1993 年,在北京参加全国美学理论研讨会。1994 年,到上海参加“世纪之交的电影理论”研讨会。1996 年,到香港参加“首届世界华语电影”研讨会。1996 年,在北京参加国际“亚洲电影收藏与保存”研讨会。1996 年,在北京参加《东方时空 - 生活空间》栏目优秀节目评审工作。1997 年,到意大利参加默片电影节。 1998 年,到台湾参加“华语电影历史与类型”研讨会。1998 年,到重庆参加金鸡百花奖“改革开放 20 年的中国电影”学术研讨会。2001 年,到浙江参加金鸡百花奖“中国电影:传统文化与全球化趋势”学术研讨会。2003年, 到韩国考察韩国电影创作和教学现状。2003年, 到法国参加“中国电影回顾展”活动。2003年,到爱沙尼亚参加“黑夜电影节”。2004年,到日本完成“当代日本女导演研究”的科研项目。2005年,到美国纽约大学、费城天蒲大学、华盛顿国会图书馆、加洲大学洛杉基分校、南加大进行学术访问。2005年,到日本横滨参加国际学生电影节及“全球化背景下的中日电影教育研讨会”。2005年,到上海参加国际电影节“中国电影百年论坛”。2005年,在北京参加“纪念中国电影一百周年国际论坛”。
十二、影视实践:
1995 年与中央电视台海外专题部合作的专题片《跨世纪的和声-电影与高科技》。1996 年与广东电视台合作 20 集艺术专题片《中国音乐人》。1996 年为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翻译俄国经典影片《丑八怪》。
十三、主要获奖作品:
1995 年为中央电视台制作的专题片《跨世纪的和声-电影与高科技》一片获中国广播电视学会文化类一等奖。论文《现代性、文化批评与中国电影理论》获 1998 年“金鸡百花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奖。论文《中国电影中的乡土想象》获 2000 年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三等奖。论文《百年六代 影像中国》获 2001 年“金鸡百花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奖。
详细地址
  • 详细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4号
  • 电话:
    (%u0030%u0031%u0030)%u0031%u0036%u0030%u0036%u0036%u0030%u0030
相关推荐
昆明理工大学师资好不好,昆明理工大学师资怎么样 西北工业大学师资好不好,西北工业大学师资怎么样 桂林理工大学师资好不好,桂林理工大学师资怎么样 长安大学师资好不好,长安大学师资怎么样 西南科技大学师资好不好,西南科技大学师资怎么样
相关专题
[查看更多]
其他地区 热门标签 常见问题

本文内容和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公开信息,如有侵犯您的版权或著作权请速与我们联系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或给我们发邮件(1078189145@qq.com)), 我们承诺核实后工作时间1小时内删除;2、本文内容、观点以及数据是根据网站大数据算法得来,仅代表本站观点,我们不保证其绝对真实和数据可靠,仅做参考,勿引用做其他用途, 否则因此产生的一切损失和法律后果本站概不承担。3、本文排序、排版、内容组成、设计的知识产权(版权)为城帮网city12580.com所有;转载、引用本文数据内容、排序结果请注明来源“城帮网”, 且要有来源链接指向本文。全文转发或抓取、抄袭本文内容,我们将提起法律诉讼保障本网站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