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资讯 社保 办事指南 车主关注 旅游 交通 教育 专业 办理指南

北京大学

[切换城市]
北京站> 北京教育> 北京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信息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英文名: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Beijing 简称:“地大”,“CUGB” 所在地:北京 院校代码:11415 类型:文科类/理科类/理工类/工科类/公立大学/211/考研院校/研

211工程教育部直属院校研究生院校研究型大学国防生卓越计划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师资怎么样,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师资好不好

截至2014年10月,学校有教职工13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800多人,高级职称教师400多人,博士生导师200多名,中国科学院院士11名,千人计划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长江学者4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4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25人,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2人。我校现有专任教师中1人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2人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4人获霍英东基金会"青年教师奖", 28人获"中国地质学会青年地质科技奖"
教师杰出人才 
千人计划
董海良、胡晓农、成秋明、Santosh Madhava Warrier
教育部长江学者
尹安、沈 旸、郑有业、朱弟成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王成善、史晓颖、张招崇、李海龙、成秋明、朱弟成、韩贵琳、王赟、姚俊
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
马鸿文、邓军、姜在兴、张招崇、马鸿文
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优秀人才
马鸿文、王成善、史晓颖、邓军、张世红、张招崇、姚长利、王瑜、唐书恒、谭捍东、陈家玮、施光海、郭华明、于翔、李金洪、朱弟成、杨立强、王庆飞、武雄、杨天水、姚艳斌、王旭升、刘艳改、李红谊、夏志国、杨峻玲、吴三忙、欧强、蒋小伟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郭华明、吴怀春、蒋小伟
教学名师
全国先进工作者
王成善
全国优秀教师
王成善
北京市优秀教师
孟小红
王根厚
杨 进
翟裕生
张秀荣
夏柏如
何明跃
茹克叶
王成善
颜丹平
袁 春
廖立兵
张招崇
刘家军
全国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
邓 军
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颜丹平
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马鸿文
颜丹平
王根厚
陈建强
李胜荣
姜在兴
樊太亮
薛春纪
白志民
许 虹
于炳松
北京市人民教师提名奖
王成善

  • 汪新文
  • 出生年月:1962-02-23  职称:副教授  专业方向: 构造地质学  所在院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 王根厚
  • 王根厚,男,1963年7月出生,1986年毕业于成都地质学院地质系地质力学本科毕业,1993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获硕士学位,2000年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攻读在职博士。1997年晋升为副教授、2002年为教授。曾担任中国地质大学基础地质实验室主任。现任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副院长、青藏地质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地质大学工会兼职副主席、北京市构造专业委员会秘书。  多年来,通过对青藏高原变形构造研究,取得以下认识和成果:近几年来,本人追踪构造地质学国内外研究前缘,刻苦钻研,理论联系实际,在区域构造研究领域方面取得一些初步进展。(1)伸展构造制研究方面,通过对青藏高原等地区的伸展构造的沉积、变形方面以及热年代学等方面的研究,将伸展作用分为主动伸展和被动伸展,并强调被动伸展是挤压背景下的产物;提出了造山带核部变形、变质杂岩的概念,并认为造山带变形、变质杂岩出露地表机制多与逆冲推覆作用期后的伸展密切相关,也就是逆冲期后的伸展,并建立了造山带变形、变质杂岩变形及表露地表的模式,为研究伸展构造提供了一种思路和丰富的资料。(2)提出了阿尔金新生代转换构造,并对柴达木盆地北缘的斜向逆冲构造进行了系统研究,这为青藏高原隆升机制研究提供了良好的资料。从更大尺度看,任何大型的平移断层、逆冲推覆构造、伸展剥离构造在自然界中都不是孤立的产出,它们都存在着转换、调节问题。大型平移断层的规模、位移量、延伸等问题一直争论不休,其根本问题就是把平移断层孤立看待,因此,对转换断层的认识是一个地质思维的问题,是一个系统、全面思考还是孤立认识地质现象的问题;(3)对过对青藏高原断裂构造研究,提出青藏高原断裂系统斜向构造十分发育,并对柴达木北缘斜向断裂构造进行了较为系统研究。
  • 刘剑平
  • 男  职称: 副教授  所在院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电话:010-82322790  邮箱:ljping@cugb.edu.cn
  • 张维杰
  •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62年9月  最终学历:硕士研究生 职称: 电话:010-82320636  学位:硕士 职务:无 传真:无  所在院系: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E-Mail:zhwi@cugb.edu.cn  通信地址(邮编):北京市学院路29号中国地质大学构造地质教研室(100083)  研究方向:构造地质  2(4)-2教学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1、地球科学概论(A),公共基础课,4学时/周,5届(2001、2002、2003、2004、2005年),学生总数约1100人;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1. 周口店野外教学实习,专业教学实习,5周(野外),5届(2001、2002、2003、2004和2005年),学生总数约150人;  2. 地球科学概论课间野外教学实习,公共基础课程野外实习,8学时/课程,5届(2001、2002、2003、2004、2005年),总人数约1100人;  3. 本科生毕业实习及论文指导,1人。  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2004年中国地质大学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  2(4)-3学术研究学术研究项目  1. 2000-2002年, “长江三峡库区(奉节-巴东段)移民工程遥感动态监测”,北京国土资源遥感公司,2000-2002,专题负责。  2. “1:25万河北青龙县幅区域地质调查”,中国地质调查局,2001-2004,主要参加者  3. “青海1:25万仓来拉幅(I46C004003)区域地质调查”,中国地质调查局, 2003-2005年,项目技术负责。  4. “三峡引水工程秦巴段地壳稳定性调查评价”,中国地质调查局,2003-2005年,主要参加者。  学术论文  1. 张维杰、李龙、耿明山,内蒙古固阳地区新太古代侵入岩的岩石特征及时代,地球科学,2000,25(3),221-226  2. 李龙、张维杰、高德臻等,内蒙古临河-集宁深断裂中段韧性剪切带及其构造演化,2000,25(3),227-231  3. 陈志勇、温长顺、张维杰,内蒙古色尔腾山的推覆构造,地球科学,2000,25(3),237-241  4. 谭应佳、张维杰、宋毅盛,内蒙古固阳县乌拉山(岩)群混合岩化作用的机制及演化,现代地质,16(1),31-36
  • 张建平
  • 1978、9~1982、6 南京大学地质系 (本科)  1982、9~1985、7 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 (研究生)  1985、9~1989、4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士)  1989、5~1992、8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讲师)  1992、9~1999、3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室主任)  1999、4-现在 中国地质大学化石鉴定中心主任、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地球与大气科学系客座研究员  2002、4—现在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中国地质大学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调查评价研究中心主任  2003、4—现在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士生导师)  长期从事地层古生物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承担研究生课程“古生态学及遗迹化石”、“专业英语”、“现代古生物学”和本科生课程“古生物学”(双语)、“地层学基础”、“生命起源和演化史”等的教学工作。同时,参与及独立承担了多项包括国家科技部重大基础项目、重点基础性工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重点项目、世界自然基金会、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国土资源部重点专项、北京市教委重点项目及财政部、国土资源部重点项目在内的科研工作。  社会兼职:  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 客座研究员  中国古生物学会教育和普及委员会 委员  中国地层委员会石炭纪分会 委员  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公园研究会 副秘书长  《China Daily, China Geological Environment》,专刊,编委
  • 田淑芳 【女】
  • 职称:副教授  研究领域:自动化技术;工业通用技术及设备;农业经济;  研究方向:资源与环境遥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所在院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 陈建平
  • 陈建平:男,汉族, 1959 年 6 月生于北京, 籍贯 福建闽候。  教授,博士后,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  1976 年 3 月参加工作,  1982 年毕业成都地质学院找矿系获工学学士学位  1988 年毕业于矿产系分理学硕士学位,  1995 年毕业于成都理工学院资源与经济系获工学博士学位。  1995 年进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科学研究,  1996 年曾在法国航天遥感中心“国际地理信息系统学术研讨班”研修与科研合作,  1997 年博士后出站调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国土资源与高新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  国土资源部非传统矿产资源开放研究实验室主任,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国土资源信息研究开发实验室主任,  中国地质学会数学地质与地学信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国际数学地质协会著名讲坛专委会亚太区负责 。
  • 陈永清
  • 陈永清(1960—),男,博士,教授,矿产勘查专业。E-mail:yqchen@cugb.edu.cn
  • 申维
  • 申 维,教授,博士生导师,出站博士后,国际数学地质协会终身会员. 数理统计专业(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1997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数学地质与遥感地质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并获博士学位.1997年至1999年在长春科技大学综合信息矿产预测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是综合信息矿产预测基本理论和非线性科学(分形,混沌和非线性回归模型)理论的研究及其在地质学中的应用.1999年至2002年在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从事第二期博士后研究工作. 2003年至2004年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访问教授,博士后研究人员.现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作, 中国科学院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武汉理工大学、长春地质学院(现吉林大学)客座教授。主要从事综合信息矿产预测、资源评价、"3S"技术应用和非线性地质学的科研与教学工作, 在国内外SCI,ISTP或EI等引用的知名(顶级)学术期刊和大型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八十多篇,其中有多篇在国际核心杂志发表(Mathematical Geology 和 Computers & Geosciences, SCI 检索),独自出版专著2本,并多次被他人引用.作为项目负责人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73”与“863”计划项目(专题)、省部委科技项目课题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多项. 其中《非线性地质学研究及其应用》研究报告被专家评委会评为国际先进水平.培养研究生四十多名.  Tel:+86 10 82320213(O)(校内201免费电话),13001934985.办公室地址:教学2楼114号.  Email: shenwei@cugb.edu.cn; shenweihome@sina.com
  • 王功文
  • 职称:副教授;  研究领域:地质学;矿业工程;工业通用技术及设备;  研究方向:资源定量评价与3S技术的科研工作  所在院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 彭志坚
  • 长期从事无机非金属材料、机械工程材料、高技术陶瓷材料、复合材料、材料表面强化、无机化学、耐磨地质机具研究工作。主持或参加国内外以及国际合作项目10余项。多次担任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组织者、国际顾问或分会主席,为国内外十几家重要学术期刊审稿专家。硅酸盐学会会员,机械工程学会工程陶瓷专业委员会理事。国际中文期刊《材料科学》和国际期刊《New Journal of Glass and Ceramics》编委,国际期刊《Geomaterials》主编、编委。
  • 付志强
  • 付志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清洁能源材料制备及应用、真空镀膜设备及工艺、减摩耐磨涂层,希望考生的本科专业为材料物理、金属材料、材料加工工程等。  e-mail:fuzq@cugb.edu.cn。
  • 于翔
  • 于翔,男,1969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7.08—1991.08 济南大学无机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硅酸盐工程专业,本科学习,获工学学士学位  1991.09—2001.08 山东威海市瓷厂研究所,工程师、实验室主任  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程技术学院表面工程研究室进行合作研究工作。  2001.09—至今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表面工程研究所/工程技术学院机械工程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1.09—2007.06 硕博连读获工学博士学位  2007.07—2007.12 留校任讲师  2008.01—2009.06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2009.06—至今 教授、博士生导师  期间  2006.04-2007.03 香港城市大学机械制造与工程管理系 访问学者  2008.4-2009.1 香港城市大学机械制造与工程管理系 高级访问学者  2011.6-2011.12 德国Fraunhofer IST 国家公派高级访问学者  长期从事地质工程和机械工程等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机械工程材料、摩擦学表面工程、钻探机具表面强化和气相沉积。主持和参加科技部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等科研项目20余项;申报国家专利20余项;主编国际专著1部,参编国际专著2部;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30余篇为SCI收录,30余篇为EI论文。多次担任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组织委员或分会主席,为国内外十几家学术期刊审稿专家。现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表面工程分会特种薄膜与涂层专业委员会委员和中国地质学会非开挖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博士学位论文获2009年度“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和2008年度“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研究成果获第十一届青年地质科技奖—金锤奖(2008年)并在2008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  Email: yuxiang@cugb.edu.cn
  • 杨义勇
  • 杨义勇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程技术学院副院长。  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获得工学博士学位。曾主持完成国家科委国家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项目鉴定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主持或作为主研人员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科技攻关项目9项,各类科研合作和国际合作项目25项。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SCI/EI/ISTP等收录刊物论文50多篇,学术专著6部,第一发明人国家发明专利9项。现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会员,中国康复医学会员。  获“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我心中最优秀的专业课教师”、校“优秀共产党员”等。  长期从事机械工程、地质工程装备的相关科学研究。主讲《机械设计》、《数控机床与数控加工》、《机械系统动力学》、《现代控制理论》、《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合讲《地质工程进展》(博士生,讲座)、《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  在“机械工程(机械电子工程)”、“地质工程(钻掘工程与钻掘机械)”等方向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  在“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工程应用技术”方向招收、培养博士生。  目前正开展国家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课题研究,参加国际合作重大项目研究,开展多项横向科研合作研究。  现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程技术学院副院长,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常务副主任,机械工程教研室主任。
  • 杨运强
  • 杨运强 湖南宁乡人。1965年5月生,博士,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程技术学院教授。  专 业: 焊接(本科)、焊接(硕士)、材料加工工程(博士)、机械电子工程(博士后)  研究方向: 机电一体化技术、智能机械、测试技术与仪器、电力电子技术、焊接过程自动控制与逆变焊接电源研发  工作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程技术学院机械教研室  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16篇被EI收录,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天津市自然科学三等奖一项、国土资源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  研究生按一级学科招生 :机械工程。所从事的二级学科 :机械电子工程。研究方向:机电产品的研究与设计、测试技术与故障诊断。  联系电话:(010)82322625(办公室)  电子邮箱:1、meyyq@cugb.edu.cn 2、meyyq@163.com 3、meyyq@qq.com 4、meyyq@sina.cn  简 历:  · 1973年3月-1978年7月,小学  · 1978年9月-1981年7月,初中。  · 1981年9月-1983年6月,高中。学校:湖南省宁乡四中。  · 1983年9月-1987年7月,大学本科。学校:湘潭大学。院系:机械系。专业:焊接。  · 1987年9月-1990年3月,硕士研究生。学校:天津大学。院系:机械系。专业:焊接。  · 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曾在湘潭大学机械学院、株洲工学院电气工程系等单位工作。  · 1999年9月-2002年7月,博士研究生。学校:天津大学。院系:材料学院。专业:材料加工工程。  · 2002年-2004年,博士后研究工作。北京工业大学机械设计与理论博士后流动站,北工大机电学院。  · 2004年-现在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程技术学院机械教研室工作。
  • 刘宝林
  • 1959年出生,男,汉族,教授,博士生导师。地质超深钻探技术国家专业实验室主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程技术学院副院长。探矿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1982年7月,长春地质学院获工学学士学位。1985年7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获工学硕士学位。主要从事科学钻探、环境科学钻探、计算机自控钻进和钻进新技术新方法等方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学科专长是钻探设备和机具研制、钻进过程自动控制和优化钻进原理等。  招收研究生方向:钻探机具与钻探机械自动化、地质工程、钻井工程等。  二、主要研究成果  1. 环境地质调查取心取样设备和方法研究,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负责人,完成时间2002年12月。  2. 交流变频CD-2B型钻机的研制,国土资源部项目,负责人,完成时间2001年2月。  3. 湖泊钻探施工技术研究,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项目,负责人,完成时间2002年8月。  4. 松嫩平原环境科学钻探,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项目,负责人,完成时间2004年9月。  5. 科学钻探国家专业实验室的研建,教育部项目,技术骨干,完成时间1996年。  6. 冰冻取样技术研究,国土资源部项目,第2负责人,完成时间2002年。  7. 大陆科学钻探侧壁补心技术研究,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负责人,(待验收)  在研项目  1. 复杂条件下钻井技术基础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点项目,负责钻柱振动及其功率传递规律研究专题,2003-2006。  2. 新型液动锤配流系统及无密封件双向液缸研制,中原油田项目,负责人,2004-2005。  三、主要论文与专著  主要论文  1. 刘宝林 桂暖银,中国大陆科学钻孔钻进规程合理控制问题的探讨,探矿工程,2001增刊,P.242-244  2. 刘宝林 桂暖银,钻机采用交流变频驱动实现升降钻具机械化,探矿工程,2000 ,No.3,P.42-45  3. 刘宝林 桂暖银,自控钻进中的优化钻进原理,地质与勘探,1999,No.6, P.88-90,93  4. 刘宝林 桂暖银,新型交流变频钻机的研制,探矿工程,1999年增刊,P249-253  5. 刘宝林 何跃文 司敬成,湖泊环境科学钻探施工技术,探矿工程,1999,No.2,P.47-49  四、教学情况  主讲电测技术、电机与拖动、大陆科学钻探,现代钻掘工程学等课程,年均学时>300学时/年。指导硕士研究生3-5名/年。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3-5名/年。
  • 周辉峰
  • 职称:讲师;  研究领域:地质学;矿业工程;金属学及金属工艺;  研究方向:钻探设备、基础工程施工机械等教学与科研工作  所在院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程技术学院
  • 周琴 【女】
  • 一、基本情况  技术职称 副教授  最高学位 博士  工作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程技术学院机械教研室  通讯地址 北京海淀区学院路29号工程技术学院(100083)  何时何校获何学位  1992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探工系获学士学位  1999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院获硕士学位  2004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院获博士学位  二、主要研究成果  1. 教学研究项目  1) 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革工程图学教育模式实现图学教育的现代化,第五,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2) 工程图学(非机类)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的培养,第二,获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  3) 建筑制图基础教学插播软件研制,第二,获省电子课件二等奖。  4) 机械制图立体化教材建设,主要成员。  2. 科学研究项目  1) 履带自行式全液压大功率大口径工程钻机,获江西省一九九六年第二批重点新产品开发项目奖(主要研制人员),部级横向项目。  2) 高压旋喷钻机研制(主要研制人员),省级横向项目,1997年  3) 自动控向垂钻系统地研制(主要研制人员),部级重点项目,2000年  三、主要论文与专著  1.论文  1)自动控向垂钻系统的纠斜原理和液压技术的实现,《石油机械》(核心),2003年第12期  2)自动垂直钻进系统的液压系统设计,《矿山机械》(核心),2003年第10期  3)垂直钻进液压系统可靠性的模糊预测,《矿山机械》(核心),2003年第12期  4)全液压钻机设计的可靠性预测,《机械设计与制造》 (核心)99年第4期  5)钻探设备可靠性的模糊预测,《计算机研究与应用》99年第1期  6)《机械制图习题及解答》CAI课件的研制开发与思考,《现代高教研究》99年4期  7)工程教育改革与并行式教育,《现代高教研究》2000年第3期  8)《机械制图》课程的建设,2002,《图学教育研究》  9)工程制图课件设计中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  10)创新人才培养与基础课的课程体系改革,《中外教坛》(核心)2003年第6期  11)Application of Drawing CAI in Teacher,《CADDM》99年第9期,第二作者  2. 教材  1)《计算机绘图教程》,主编,校内公开出版,1998年  2)《机械制图习题及解答》(光盘),副主编,高教出版社出版,1999年  3)《机械工程图学学习辅导系统》,副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2000年  4)《机械制图》,副主编,高教出版社出版,2003年  5)《机械制图习题集》,副主编,高教出版社出版,2003年  四、教学情况  承担工程制图、机械制图、计算机辅助设计、人机工程学、计算机绘图、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金工实习、毕业设计等课程。  在教学工作中始终本着教书育人的思想,以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为目的,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努力探索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改革,特别是在教学方式和手段等方面,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果。教学效果良好,受到同行的肯定和学生的好评。  五、获奖情况  1)2004年校青年教师优秀教学奖  2)2002年校青年教师优秀教学奖  3)2001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4)2004湖北省教学成果三等奖  5)2001年系优秀共产党员  6)2000年省电子课件二等奖  7)1999年第四届全省高校电教二等奖  8)1999年湖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
  • 李伟青
  • 李伟青,女,主要承担《机械制图》、《工程制图》、《计算机绘图》、《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课程的教学工作。编写过1本相关教材,发表过多篇论文,主持校级教学研究项目2项,教学效果好,获得2003年教学优秀奖。
  • 慎乃齐
  • 1982年武汉地质大学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专业本科毕业,1996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专业研究生毕业,获工学硕士。1982至1991在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水利工程工建筑系工程地质教研室任教。1992年调入中国地质大学先后在环境科学系工程地质教研室、工程技术学院土木工程教研室从事教学工作及岩土实验室工作。1993年晋升副教授,2004年晋升教授。
详细地址
  • 详细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 电话:
    %u0030%u0031%u0030-%u0038%u0032%u0033%u0032%u0033%u0036%u0038%u0038
相关推荐
西南民族大学师资好不好,西南民族大学师资怎么样 陕西科技大学师资好不好,陕西科技大学师资怎么样 西安石油大学师资好不好,西安石油大学师资怎么样 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师资好不好,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师资怎么样 重庆大学师资好不好,重庆大学师资怎么样 新疆农业大学师资好不好,新疆农业大学师资怎么样
相关专题
[查看更多]
其他地区 热门标签 常见问题

本文内容和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公开信息,如有侵犯您的版权或著作权请速与我们联系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或给我们发邮件(1078189145@qq.com)), 我们承诺核实后工作时间1小时内删除;2、本文内容、观点以及数据是根据网站大数据算法得来,仅代表本站观点,我们不保证其绝对真实和数据可靠,仅做参考,勿引用做其他用途, 否则因此产生的一切损失和法律后果本站概不承担。3、本文排序、排版、内容组成、设计的知识产权(版权)为城帮网city12580.com所有;转载、引用本文数据内容、排序结果请注明来源“城帮网”, 且要有来源链接指向本文。全文转发或抓取、抄袭本文内容,我们将提起法律诉讼保障本网站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