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资讯 社保 办事指南 车主关注 旅游 交通 教育 专业 办理指南

北京大学

[切换城市]
北京站> 北京教育> 北京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信息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英文名: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Beijing 简称:“地大”,“CUGB” 所在地:北京 院校代码:11415 类型:文科类/理科类/理工类/工科类/公立大学/211/考研院校/研

211工程教育部直属院校研究生院校研究型大学国防生卓越计划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师资怎么样,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师资好不好

截至2014年10月,学校有教职工13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800多人,高级职称教师400多人,博士生导师200多名,中国科学院院士11名,千人计划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长江学者4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4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25人,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2人。我校现有专任教师中1人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2人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4人获霍英东基金会"青年教师奖", 28人获"中国地质学会青年地质科技奖"
教师杰出人才 
千人计划
董海良、胡晓农、成秋明、Santosh Madhava Warrier
教育部长江学者
尹安、沈 旸、郑有业、朱弟成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王成善、史晓颖、张招崇、李海龙、成秋明、朱弟成、韩贵琳、王赟、姚俊
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
马鸿文、邓军、姜在兴、张招崇、马鸿文
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优秀人才
马鸿文、王成善、史晓颖、邓军、张世红、张招崇、姚长利、王瑜、唐书恒、谭捍东、陈家玮、施光海、郭华明、于翔、李金洪、朱弟成、杨立强、王庆飞、武雄、杨天水、姚艳斌、王旭升、刘艳改、李红谊、夏志国、杨峻玲、吴三忙、欧强、蒋小伟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郭华明、吴怀春、蒋小伟
教学名师
全国先进工作者
王成善
全国优秀教师
王成善
北京市优秀教师
孟小红
王根厚
杨 进
翟裕生
张秀荣
夏柏如
何明跃
茹克叶
王成善
颜丹平
袁 春
廖立兵
张招崇
刘家军
全国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
邓 军
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颜丹平
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马鸿文
颜丹平
王根厚
陈建强
李胜荣
姜在兴
樊太亮
薛春纪
白志民
许 虹
于炳松
北京市人民教师提名奖
王成善

  • 孙进忠
  • 一、基本情况  技术职称 教授  职务 教研室主任  最高学位 博士  工作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程技术学院土木教研室  通讯地址 北京海淀区学院路29号工程技术学院(100083)  获何学位  1982年7月,武汉地质学院获工学学士学位  1985年6月,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获工学硕士学位  2001年6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获得博士学位  参加何学术团体 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岩石动力学专委会,委员;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技术专委会,副主任;兼职《工程地质学报》编委会委员;《地震研究》编委会委员  二、主要研究成果  1、 北京凹陷地震动超声模拟研究,完成时间:1985年  2、 全波震相分析的研究,完成时间:1989年  3、 地下生命线工程地震反应的超声模拟研究,完成时间:1991年  4、 埋藏基岩断裂对地震波影响的研究,完成时间:1995年  5、 填海造陆地基强夯处理效果的瑞雷波检测研究,完成时间:1998年  在研项目  1、 大姚铜矿深部和外围找矿预测与增储研究——大姚-六苴矿区小河-石门坎地区地震探测,2002年云南省省院省校科技合作计划项目,项目来源:云南省科委;研究时间:2002~2005年。  2、 浙江义乌古月桥石材风化程度的超声波测试研究,项目来源:浙江义乌市博物馆;研究时间:2004年8~10月  三、主要论文与专著  主要论文  [1] 孙进忠, 陈祥, 王余庆. 岩土边坡地震崩滑的三级评判预测. 地震研究, 2004, 27(3): 256~263  [2] 祁生文, 伍法权, 孙进忠. 边坡动力反应规律研究. 中国科学. E辑, 2003, 33(增刊): 28~40  [3] 李连虎, 刘京平, 孙进忠. 用载荷试验及钢筋计测试联合确定一定深度上的桩基承载力. 现代地质, 2003, 17(1): 110~114  [4] 孙进忠. 岩土体动力学体系框架及若干问题的研究与应用.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2, 21(9): 1433~1434  [5] 孙进忠, 蔡新滨, 陈祥. 岩块超声波速测试中的震相分析. 西部环境工程地质研讨会论文集,2002年  [6] Sun Jinzhong, Zhang Hui, Feng Yongge. Application of surface wave detection to the assessment of the weathering situation of stone relics. In: Proceedings of NDRM’ 2002  [7] Sun Jinzhong, Wang Chenghu, Liu Jingru. Explo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seismic phase analysis in the wave velocity test of rock mass in Situ. In: Proceedings of NDRM’ 2002  [8] Sun Jinzhong, Tan Hanhua, Qi Shengwen et al. Frequency analysis of heavy tamping vibration.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2001, 12 (2): 150~154  [9] 谭捍华, 孙进忠, 祁生文. 强夯振动衰减规律的研究. 工程勘察,2001(5):11~14  [10] 祁生文, 郑惜平, 孙进忠. 夯扩异形桩施工振动效应分析. 工程地质学报, 2001, 19 (3): 326~330  [11] 祁生文, 孙进忠, 万智清. 瞬态瑞雷波勘探方法的一点改进.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2001, 20 (4): 466~468  [12] 孙进忠, 谭捍华, 祁生文, 王树理. 强夯振动的频域分析. 岩土工程学报, 2000, 22(4): 412~415  [13] 孙进忠, 谭捍华, 祁生文. 强夯振动研究中震源体边界的确定. 工程地质学报, 2000, 8(增刊): 369~371  [14] 孙进忠, 谭捍华, 祁生文, 慎乃齐. 影响强夯地面振动衰减的因素分析. 现代地质, 2000, 14(2): 230~234  [15] 丁彦慧, 王余庆, 孙进忠, 唐蕴. 地震崩滑预测方法及其工程应用研究. 工程地质学报, 2000, 8(4): 475~480  [16] 丁彦慧, 王余庆, 孙进忠. 地震崩滑与地震参数的关系及其在边坡震害预测中的应用. 地球物理学报, 1999, 24 (增刊): 101~107  [17] 刘起霞, 孙进忠, 张连城 等. 青岛地铁工程爆破振动效应分析.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1999, 19 (4): 118~123  [18] 孙进忠, 祁生文, 郭铁拴 等. 漳州后石电厂工程地基强夯效果的瞬态面波检测. 见: 王汉明, 刘长伶. 建筑工程检测技术论文集. 北京: 冶金工业出版社, 1999. 153~161  [19] 谭捍华, 孙进忠, 祁生文, 杨俊文. 强夯地基处理振动监测与分析. 见: 王汉明, 刘长伶. 建筑工程检测技术论文集. 北京: 冶金工业出版社, 1999. 166~171  [20] 孙进忠, 郭铁拴, 唐文榜, 赵鸿儒. 我国超声地震模型试验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地球物理学报,1997,40 (增刊): 266~274  [21] 赵鸿儒, 孙进忠, 彭一民. 埋藏基岩断裂对地震波动影响的超声模拟研究. 地球物理学报,1994,37 (3): 382~390  [22] 万志清, 孙进忠. 埋藏基岩断层对地震波传播影响的初步研究. 现代地质, 1992, 6 (2): 227~234  [23] 孙进忠, 彭一民, 赵鸿儒, 里宏亮. 地下生命线工程地震反应的超声模拟. 地震学报,1992,14 (1): 104~110;中日地震学术讨论会,1989年5月28~31日  [24] 孙进忠, 赵鸿儒, 彭一民. 超声模拟在地震研究中的应用及展望. 地球物理进展, 1991,6 (4): 56~63  [25] Peng Yimin, Sun Jinzhong. Some problems concerning geologic structure with double layers in urban  underground lifeline engineering.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1991, 2 (1): 117~112  [26] 赵鸿儒, 孙进忠, 唐文榜. 全波震相分析的应用. 地球物理学报,1990,33 (1): 54~63  [27] 孙进忠, 彭一民, 赵鸿儒. 双层结构场地地震动的超声模拟技术. 地球物理学报,1989,32 (专辑I): 44~53  [28] 孙进忠, 赵鸿儒, 张宽一. 材料Q值的超声波测定方法.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88,23 (6): 699~708  [29] 孙进忠, 彭一民, 赵鸿儒. 北京凹陷地震地面运动超声模拟. 地震学报,1988,10 (1): 98~109; PROCEEDINGS OF FIFTH CANADIAN CONFERENCE OF EARTHQUAKE ENGINEERING, 1987  [30] 彭一民, 孙进忠, 郝宪生. 北京凹陷地震反应的数学物理模拟. 地质学报,1987,61 (4): 308~321  [31] Peng Yimin, Sun Jinzhong. Seismic Response of Basement of Double Layers with Irregular Interface.  In: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SUMPOSIUM ON GEOMECHANICS, BRIDGES AND STRUCTURES, Lanzhou, China, Sept. 1—5, 1987  [32] 孙进忠, 赵鸿儒, 彭一民. 全波震相分析(及其续篇).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85, 20 (4): 352~362; 1986, 21 (6): 638~646  [33] 郭铁栓, 赵鸿儒, 孙进忠. 控制地震模型材料波速的方法. 物探与化探,1985, 9 (6): 442~451  专著  [1] 水工环研究的现状与趋势(第九章 我国岩土工程的理论与实践,约3万字). 北京: 地质出版社, 2001: 81~102  [2] 山的呼唤—工程地质学与可持续发展. 北京: 地震出版社, 1999(副主编)  [3] 工程多波地震勘探. 北京: 地震出版社,1996(排名:5)  [4] 全波震相分析. 北京: 地震出版社,1991(排名:2)  四、教学情况  1、 讲授课程  本科生课程:岩体力学(40学时);土动力学(32学时);工程地震(32学时)  研究生课程:区域地壳稳定性分析(40学时);岩土体动力学(50学时)  2、 指导研究生  已经指导过岩土工程、地质工程、减灾防灾及防护工程方向的研究生30余名,目前在校硕士生10人、协助指导博士生2人。  五、获奖情况  1986,获北京地质学会优秀论文奖  获奖论文:双层结构场地地震动的超声模拟技术  1989,获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首届青年科技奖  获奖项目:埋藏基岩地形对地震地面运动影响的超声模拟研究  1989,获地矿部成果三等奖  获奖项目:二维数值模拟与超声地震模拟实验及其在城市地质中的应用  1991,获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技术委员会第一届科技一等奖  获奖项目:超声地震模拟实验及其在地震波传播特征研究中的应用  1993,获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获奖项目:全弹性地震波场的超声模型实验研究  1994,被评选为北京市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1999,获世界华人重大学术成果  成果项目:埋藏基岩断裂对地震波动影响的超声模拟研究  (成果登记号:231436;登记日期:1999年1月;主持机构:国际经济(香港)评价中心)  2001,获河南省第七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  获奖论文:青岛地铁工程爆破振动效应分析
  • 王贵和
  • 一、基本情况  技术职称 副教授  职务 教研室主任  最高学位 博士  工作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程技术学院土木教研室  通讯地址 北京海淀区学院路29号工程技术学院(100083)  获何学位  1986年,长春地质学院获学士学位  1991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获硕士学位  1998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获博士学位  二、主要研究成果  1.正电性钻井液完井液室内研究,中石化项目,项目负责人,完成时间2001年12月。  2、北京站扩建工程止水帷幕工艺研究,北京矿务局项目,项目负责人,完成时间2003年12月。  在研项目  1、特殊工艺井润滑防卡技术的强化技术研究,中石化项目,项目负责人,2003-2004。  2、宁夏芒硝矿钻探冲洗液技术研究,宁夏伊斯兰工程公司项目,项目负责人,2003-2004。  三、主要论文与专著  主要论文  1、王贵和,磁化水—膨润土浆液流变性实验研究,现代地质,1996, No.4。  2、王贵和,高温地热水泥浆稠化特性实验研究,探矿工程,1998, No.2。  3、夏柏如,王贵和等,端头扩大型土层锚杆技术,地质与勘探,1997, No.3。  4、蒋秋戈,王贵和,管棚超前支护技术在软弱隧道施工中的应用,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7.Vol.8  5、王贵和,SHS涂层技术及其在地勘领域应用展望,探矿工程,1998, No.1。  6、王贵和,离心SHS涂层的组织结构及性能研究,探矿工程,2000, No.5。  7、王贵和,添加剂对离心SHS陶瓷涂层影响的研究,探矿工程,2001,(增刊)。  专著  基础工程施工技术,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副主编  四、教学情况  主讲本科生课程:基础工程施工、地基基础与地基处理、锚固技术与支挡工程等。  研究生课程:地基处理  指导研究生:毕业3名,在校16名
  • 姚磊华
  • 姚磊华,男,生于1964年3月,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程技术学院分党委书记,国家安全生产专家,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防治应急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  1985年08月在长春地质学院(今吉林大学)获得工学学士学位。1990年07月在长春地质学院(今吉林大学)获得工学硕士学位。1995年12月在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获得理学博士学位。2001年06月在中国矿业大学获得博士后证书。 2001年6月起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程技术学院分别任高工、研究员、教授、博导。2004年起任副院长,2007年任分党委书记。2006年10月-2007年10月挂职湖北省恩施州国土资源局任党组成员、副局长。  主要从事地质工程与岩土工程、环境地质、地热工程方面的科研与教学工作。先后承担了国家重大专项、国家自然基金、省部级、博士后基金等十多项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并完成横向课题十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并获得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青年科技奖金奖1项。在水利学报、煤炭学报等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70余篇,三大检索论文30篇,合作出版专著与教材3部。  E-mail:yaolh@cugb.edu.cn
  • 徐能雄
  • 一、基本情况  技术职称 副教授  最高学位 博士  工作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程技术学院土木教研室  通讯地址 北京海淀区学院路29号工程技术学院(100083)  何时何校获何学位  1998年07月,湖北工学院,工学硕士;  2002年07月,中国矿业大学,工学博士  参加何学术团体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会员兼职  二、主要论文与专著  主要论文:  1、徐能雄,何满潮.褶皱岩体三维构模技术及工程应用. 岩土工程学报,Vol.25,NO.4,2003(EI收录)  2、徐能雄,何满潮等. 基于GIS的地热资源与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制,地质与勘探,Vol.38,No.3,2002  3、徐能雄,何满潮. 层状岩体三维构模方法与空间数据模型,中国矿业大学学报,Vol.33,No.1,2004  4、徐能雄,何满潮. 岩体结构三维构模技术及其可视化系统研制,岩土工程学报,Vol.26,No.2,2004  5、徐能雄,何满潮. 断裂岩体三维可视化构模技术及应用,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Vol.23,No.5,2004  6、何满潮,徐能雄,李春华.天津地热信息系统的研制.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Vol13(1),2003年3月:P21~26  7、何满潮,刘斌,徐能雄.工程岩体三维可视化构模系统的开发.中国矿业大学学报,Vol.32(1),2003年1月:P38~43  8、何满潮,任红艳,徐能雄.具有GIS功能的地热信息管理系统研制与开发.中国矿业大学学报,Vol.31(2),2002年3月:P116~119,EI收录  9、Manchao He, Nengxiong Xu, Xuchun Wang. Computer application to geothermal resources of Tianjin city, Computer applications in the minerals indus- tries, A. A. Balkema, 2001: P597~600, ISTP收录  专著:  中国中低焓地热工程技术,科学出版社,2004  四、教学情况  本科生:结构力学,48学时;钢结构,48学时  研究生:高等岩土力学,48学时;三维地质建模技术,48学时;  硕士研究生招生方向:岩土工程、岩土信息工程、地质工程;  五、获奖情况  1、2003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2002年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3、2004年获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三届青年科技奖银奖
  • 张彬
  • 张彬,副教授,博士  专业方向:工程力学  所在院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程技术学院
  • 刘红岩
  • 刘红岩,讲师,博士  专业方向:工程力学  所在院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程技术学院
  • 夏柏如
  • 一、基本情况  技术职称 教授,博导  职务 校211办主任、研究生院副院长  最高学位 博士  工作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研究生院、“211工程”办公室  通讯地址 北京海淀区学院路29号工程技术学院(100083)  何时何校获何学位  1981年12月 武汉地质学院 工学学士  1984年12月 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 工学硕士  1988年6月 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 工学博士  参加何学术团体 中国地质学会探矿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兼职地质学会探矿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评估专家、《探矿工程》《地学前缘》编委  二、主要研究成果  1.金刚石钻进(3),教育部博士点基金,1988年完成  2.金刚石最优化钻进原理(3),地矿部科技项目,1990年完成  3.真空熔烧复合材料涂层应用技术研究(3),博士后基金,1994年完成  4.地质灾害监测治理工程技术发展研究(1),地质大调查项目,2001年完成  5.环境调查取样钻探设备及机具(3),地质大调查项目,2002年完成  6.岩溶地区水文水井钻探冲洗液技术(1),地质大调查项目,2003年完成  7.近平衡钻井工艺技术理论及应用软件开发(1),大庆油田项目,2004年完成  在研项目  1、钻掘工程设计软件开发(1),地质大调查项目  三、主要论文与专著  主要论文  1.我国滑坡地质灾害检测治理技术,探矿工程  2.频率域中的桩基完整性定量分析,现代地质  3.软弱土层的自钻式锚固技术,地质与勘探  4.水井结构计算机设计软件的开发,探矿工程  5.The Application of Drilling Fluids in High Temperature Geothermal Drilling ,Geothermal Resources Council 2000 Annual Meeting, GRC Transactions, Volume 24,2000.5  6.Investigation on Mud Pump Cylinder with Composite Coating in Terms of Vacuum Fusion Sintering,  7.节理岩体中锚索加固作用分析,探矿工程  8.振冲法加固地下古河道软弱层的实践,探矿工程  9.一种扩大头型土锚的试验研究,现代地质  10.端头扩大型土层锚杆技术,地质与勘探  11.地下工程领域软件研究趋势,探矿工程  12.Approximatetely-Balanced Drilling in Daqing Oilfield,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Volume 15 No.1 March 2004  专著  《膨润土应用技术》副主编,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1  四、教学情况  主讲过本科生专业课:钻探工程、基础工程施工技术、地基处理  主讲过研究生专业课:现代钻掘工程、地质工程进展  五、获奖情况  1.地矿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金刚石最优化钻进原理(3)  2.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真空熔烧复合材料涂层应用技术研究(3)  3.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4.北京市优秀教师
  • 杨甘生
  • 1963年出生于湖南衡阳,1983年毕业于成都地质学院探矿工程专业。2005年获工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分别在地矿部勘探技术研究所、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中心从事钻探设备设计、钻探工艺研究、科学钻探工程管理等工作。历任地矿部勘探技术研究所设备工程室副主任、新技术研究室主任,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中心工程部副主任、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现场指挥部钻井技术室主任等职。参加或主持完成国家重大科技工程项目、973计划项目、科技部及国土资源部科研项目共26项。2005年来校任教。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土资源部科技成果一等奖2项、地矿部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地矿部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地矿部科技成果三等奖1项。  现从事科学钻探技术、非常规油气资源(页岩气、页岩油、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超深钻探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与开发工作。
  • 吕建国
  • 1985年北京化工大学橡胶机械专业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1988年北京化工大学化工机械研究生毕业,获工学硕士。1988至1996在首钢工学院实验中心和力学教研室工作,历任实验室主任、教师、教研室主任。1996调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程技术学院力学教研室从事教学工作,1997年晋升副教授,1998至2002任中国地质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力学教研室主任,2002年至2011年任中国地质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副院长兼力学教研室主任,主管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和实验室建设工作。2008地质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2003年晋升教授。2011年至今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程技术学院力学教研室教师,目前从事地质工程、安全工程、固体力学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 葛克水
  • 长期从事爆破工程、地下建筑工程教学工作,所从事的多项科研工作,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  一、基本情况  技术职称 副教授  职务 教研室副主任  最高学位 硕士  工作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程技术学院土木教研室  通讯地址 北京海淀区学院路29号工程技术学院(100083)  何时何校  获何学位  1985年06月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获学士学位  1994年06月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获硕士学位  社会职务 北京工程爆破学会理事兼职  二、主要研究成果  1、爆破高压水巷道掘进实验研究(矿产资源部95科研项目),项目负责人,编号:95054044。  三、主要论文与专著  主要论文  1、 葛克水 黑火药开采石材的研究,第四届全国坑探工程会议论文集1997  2、 葛克水 322国道全州段露天控制大爆破,第四届全国坑探工程会议论文集1997  3、 葛克水、陈庆寿 济太高速公路第二合同段K18+417通道桥基础爆破拆除第二届北京工程爆破学术会议论文集 1999  4、 葛克水 降低露天大爆破危害程度之措施 1997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5、 葛克水、陈庆寿 、济太高速公路下龙山包深孔控制爆破设计 现代地质 2000 No.4  6、 葛克水、陈庆寿 济太高速公路中的抬炮设计 西部探矿工程2000 No. 5  7、 葛克水、刘京平、 陈庆寿、济太高速公路第二合同段K18+200 通道桥台爆破拆除 探矿工程 2000 No.3  8、 葛克水、陈庆寿 济太高速公路中的振动控制 探矿工程 2000 No.1  9、 葛克水、刘京平、 吴新民 河北省李家沟公路隧道设计 探矿工程 2000 No.5  10、 葛克水 努力提高工科专业课教学效果 中国地质教育 2000 No.2  11、 葛克水 、陈庆寿 济太高速公路中有关爆破若干问题探讨 西部探矿工程2001 No. 4  12、 葛克水 、陈庆寿 地质条件在爆破工程实践中的重要影响 西部探矿工程2001 No. 1  13、 葛克水 、陈庆寿 现场简易快捷测爆速法—导爆管法 探矿工程 2001 No.1  14、 葛克水 、防治矿山巷道底鼓之方法 探矿工程 2001 增刊  15、 葛克水 、陈庆寿 高速公路爆破中破碎块度控制的研究 探矿工程 2002 No.5  16、 葛克水 、陈庆寿 济太高速公路毫秒挤压爆破设计 西部探矿工程2002 No. 3  17、 葛克水、宋铁明 天津西斯尔石矿爆破振动控制设计 第三届北京工程爆破学学会议论文集2003、10  18、 葛克水 、陈庆寿 猛炸药用于石材开采的研究 西部探矿工程2003 No. 5  19、 葛克水 爆破振动计算方法初探 探矿工程 2003 增刊  20、 葛克水 、陈庆寿 道路台阶爆破施工中的控制爆破参数的研究探矿工程 2003 No.5  21、 葛克水 爆破工程课程教学的几点体会 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教育教学改革思考与实践 2003  四、教学情况  目前所教本科生的课程:  1、爆破工程  2、地下建筑工程施工  3、道桥工程  4、地下工程规划与设计  5、市政工程  研究生课程:  1、爆破工程原理及设计  2、地下建筑施工与设计  五、获奖情况  1、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度教学二等奖
  • 李国民
  • 从事岩土钻掘工程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是钻探设备与机具,钻探工艺方法,岩石破碎理论,非开挖技术,基础工程和施工等领域。  一、基本情况  技术职称 副教授  最高学位 博士  工作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程技术学院科学钻探实验室  通讯地址 北京海淀区学院路29号工程技术学院(100083)  获何学位  1982年07月于长春地质学院获工学学士学位  1992年07月于长春科技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  1999年07月于长春科技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  2002年10月于东北大学获得博士后证书  参加何学术团体 探矿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兼职  二、主要研究成果  1.油压夯管锤的研究,项目主要完成人,完成时间2000年12月完成。  2.轻便取样设备与工艺的研究 地调局项目 项目主要完成人 2003年3月完成  3.冰冻取样技术 国土资源部项目 项目负责人 2002年12月完成  4.侧壁取样技术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子课题 主要完成人 2004年12月完成  5.车载取样机具的研究 中国人民解放军63653部队 项目技术负责 2004年完成  6.松嫩平原取样项目, 中国科学院项目 项目负责人 2004年8月完成  在研项目  1.PDC钻头橡胶模具成型及烧结工艺技术研究 项目参加人 在研  2.新型液动冲击器的研究 横向项目 项目负责人 在研  3.新型液动锤配流系统及无密封件双向液缸的研制 横向项目 在研  三、主要论文与专著  主要论文  1、 李国民等 冰冻取样技术 ,岩土钻掘工程,2003年  2、 油压夯管锤施工技术 岩土钻掘 2002年  专著  四、教学情况  岩土钻掘工程,钻探新方法、岩石破碎学、超硬材料与机具、CAD制图
  • 马孝春
  • 一、基本情况  技术职称 副教授  最高学位 博士  工作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程技术学院勘察教研室  通讯地址 北京海淀区学院路29号工程技术学院(100083)  获何学位  1990年07月获长春地质学院钻探专业学士学位  1993年07月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钻探硕士学位  2003年06月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工程专业博士学位  二、主要研究成果  1. 地矿部人事管理系统,地质矿产部人事司,1997,排名第1  2. 石油勘探事故预测分析及安全管理辅助决策方法的研究, 华东石油局,1997-1999,排名第2  3. 上海浦东钢铁有限公司一二三级危险源事故预防及应急措施研究, 上海宝钢集团浦东钢铁有限公司,2001,排名第2  4. 大连凯飞危险源预控与应急救援信息系统, 大连凯飞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2002.9-12,排名第2  5. 改善钻柱工作性状及孔底载荷有效控制方法的研究, 地质矿产局科技司,1996, 排名第5  6. 石油工业安全多媒体辅助培训系统研究与开发, 华东石油局,1999,排名第8  7. 地质钻机新型电驱动系统的研究, 地质矿产部科技司, 1996, 排名13  三、主要论文与专著  主要论文  1. 天然气水合物的赋存条件及判据, 西部探矿工程, 2002/05, 马孝春,黄盛仁  2. 地质工程安全效益分析及模型研究,地质科技情报,2001/09,Vol.20,黄盛仁,马孝春,罗云  3. 用计算机求解岩石的压入硬度与塑性系数,探矿工程,2000/5,马孝春,薛军  4. 未来的数字钻探技术,探矿工程,2000/4,马孝春,刘宝林  5. 岩石多次全过程压入硬度的测试试验,探矿工程,1999/04, 薛军,马孝春  6. 岩石II型裂纹初裂及后继破坏机理研究,岩石力学及工程学报,1998/6, 第17卷第3期 P286~291,刘大安 黎立云 马孝春  7. 全面迭缩式不提钻换钻头技术应用于中国大陆科学钻探的前期研究,探矿工程,1998/2,薛军 何德成 马孝春  8. 新一代计算机控制的岩石材料试验机,探矿工程,1994/6 ,马孝春  教材  1. 勘察及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材,1999/7,马孝春,郑秀华,夏柏如  四、教学情况  讲授课程:  1. 勘察工程专业英语  2. 非开挖施工技术  3. 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  4. 钻井工程  5. 多媒体技术  五、软件产品及专利  软件  〈岩土工程电子手册查询软件〉v1.0,软著登字第0008239号,登记号2001SR1306,中国国家版权局批准日期2001年5月10日。  专利  炮眼切槽器,设计人:薛军,专利号:ZL97216513.4,专利申请日:1997/5/9,排名第6
  • 孙春岩
  • 姓名:孙春岩 性别:女 职称:教授(博导)  电话:010-82321761 邮编:100083  Email:suncy@cugb.edu.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程技术学院  孙春岩,女,1952年出生。1976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物探系石油物探专业,1988年在长春地质学院获勘查地球化学专业硕士学位,1994年晋升为副教授,2005年晋升为教授,2007年评为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程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地震波理论和油气及海洋天然气水合物资源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技术方法的理论与应用技术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自“九五”起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了16项国家863计划、973计划,自然科学基金和多项国家三大石油公司研究型、研究应用型和生产性课题。在地球物理理论与物化探应用实践结合上有所专长,在海洋油气资源和天然气水合物综合勘探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果。近年来年致力于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地球物理识别标志,海洋沉积物酸解烃、甲烷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伴生碳酸盐与天然气水合物的关系、不同形态物质的碳同位素分馏等地球化学效应的研究工作;带领团队,专心于地球化学样品前处理、地球化学指标高精度探测、船载地球化学快速高精度探测技术的研究工作,成功地研发了具有高技术水平的海上地球化学快速探测系统以及一系列样品处理和现场探测仪器,提高了我国海上快速地球化学勘探的技术水平,在国内相关专业领域具有较大的影响,得到同行专家的认可。  近年来公开发表论文74篇,其中SCI检索15篇;专著7部。已培养硕士33人,博士4人。  研究方向:  1、地震波传播理论与孔隙介质反演方法理论研究;  2、海洋资源(石油和天然气水合物)以及固体矿产资源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综合探测技术研究;  3、系列地球化学快速探测系统技术和仪器研制。  学科类别:  勘查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勘探  承担主要科研项目情况: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南海北部陆缘张裂的关键时段与构造转折过程的深部约束”;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单元体组合原理的固体型弹性孔隙流体介质理论研究”;  3、国家863计划“海洋天然气水合物流体地球化学探测技术”;  4、国家863计划“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原位地球化学探测技术 ”;  5、国家863计划“海洋油气芳烃烷烃船载原位富集与高精度探测技术”;  6、“十五”国家863资源环境领域,探索性课题“海洋非烃气资源的判别技术”;  7、“十五”国家863资源环境领域“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地球化学探测技术” 子课题;  8、“十五”973项目,承担“天然气水合物的成矿机理和资源潜力研究”子课题;  9、“十五”国家863资源环境领域,探索性课题“中国近海前新生代残留盆地油气勘探技术研究” 子课题;  10、“九五” 863计划820主题“海上油气资源的地球化学快速勘查技术”;  11、“九五” 863计划820主题,探索性课题“激光单原子高技术应用于海上油气资源勘探” 子课题;  12、“九五” 863计划820主题“海上油气资源的地球物理综合勘探技术”子课题;  13、中石化研究项目“胜利探区CO2资源物化探综合勘探技术研究”;  14、中石化:“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缘I区块油气资源地球化学勘探”;  15、中石化:“六盘山盆地油气资源面积地球化学勘探”。  代表学术著作:  1、《位移函数地震波在界面的广义散射》,北京:地质出版社.2010年5月.书号:ISBN978-7-116-06646-5.牛滨华,孙晟,孙春岩。  2、《位移位函数地震波在界面的广义散射》,北京:地质出版社.2008年2月.书号:ISBN978-7-116-05645-9,牛滨华,孙晟,孙春岩。  3、《黏弹性介质与地震波传播——半空间均匀各向同性》,北京:地质出版社.2007年1月.书号:ISBN978-7-116-05110-2.牛滨华,孙晟,孙春岩。  4、《固体弹性介质与地震波传播——半空间均匀各向同性》,北京:地质出版社.2005年12月.书号:ISBN7-5021-116-04680-1/P?2637.牛滨华,孙春岩。  5、《半空间介质与地震波传播》,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年10月.书号:ISBN7-5021-3765-3/TE?2748.牛滨华,孙春岩。  6、《各向同性固体连续介质与地震波传播》,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年9月.书号:ISBN7-5021-3899-4/TE?2818.牛滨华,孙春岩,李明。  7、《石油天然气物化探技术及吉林东部油气勘探》,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6年10月.书号:ISBN7-81020-916-7/P?044.牛滨华,孙春岩。  主要代表论文:  【1】Sun Chunyan et al. Acidolysis Hydrocarbon Characteristics and Significance of Sediments Samples from the Drilling Legs of Gas Hydrate in the ODP. Geoscience Frontiers. 2011.  【2】孙春岩,牛滨华,郭继亮等.饱水石灰岩骨架和流体弹性参数估算.地球物理学报. 2011.  【3】张艳,牛滨华,孙春岩等.骨架、流体信息反演统计方法应用.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1 .  【4】邹荃,牛滨华,孙春岩等.饱水石灰岩骨架和流体弹性参数的估算.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1.  【5】徐银河,孙春岩,竺玮煌等.协同克立格法在广西林旺金矿化探数据处理中的应用.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11.  【6】贾冀辉,牛滨华,孙春岩等.水合物密度的数值计算及储层识别.现代地质.2011.  【7】刘思思,牛滨华,孙春岩等.饱水白云岩临界点、骨架和流体弹性参数的数值计算 .现代地质.2011 .  【8】张艳,牛滨华,孙春岩等.基于典型饱水砂岩样品的多维空间多元统计密度反演方法.现代地质.2011.  【9】牛滨华,孙春岩,闫国英,杨维,刘畅. 含气介质临界点、流体和骨架弹性参数的数值计算方法.地球物理学报.2010.  【10】牛滨华,孙春岩,闫国英,杨维,刘畅. 含气介质临界点、流体和骨架弹性参数的线性数值计算方法(英文). Applied Geophysics.2009.  【11】蒲燕萍,孙春岩,陈世成,罗伟,孙艳,张海东.南海琼东南盆地-西沙海槽天然气水合物地球化学勘探与资源远景评价.地质通报.2009.  【12】李天成,牛滨华,孙春岩,慕洪涛. 跨孔电阻率法有限元数值模拟及反演.地质与勘探.2008.  【13】李天成,牛滨华,孙春岩,刘国庆,秦文英. VTI介质中P-SV波转换点与各向异性参数关系.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7.  【14】孙春岩,吴能友,牛滨华,孙艳,崔义,罗伟,陈剑平.南海琼东南盆地气态烃地球化学特征及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远景预测.现代地质.2007.  【15】牛滨华,孙晟,孙春岩,黄新武,李佳. Biot介质密度参数的容差密度表达. 现代地质.2007.  【16】李天成,牛滨华,孙春岩,赵丽.2D电阻率正反演成像在水平和垂直模型上的异常响应研究.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7.  【17】牛滨华,文鹏飞,温宁,符溪,孙春岩,李佳,孙晟.基于BSR的AVO正演估算水合物含量方法的研究.地球物理学报. 2006.  【18】王宏语,孙春岩,张洪波,牛滨华.西沙海槽潜在天然气水合物成因及形成地质模式.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5.  【19】孙春岩,牛滨华,王宏语,赵克斌,吴能有,苏新.西沙海槽研究区天然气水合物地球化学勘探及成藏模式研究.地学前缘.2005.  【20】牛滨华,孙春岩.地震波理论研究进展——介质模型与地震波传播.地球物理学进展.2004.  【21】王维熙,孙春岩,杨慧,王海,牛滨华.海洋油气勘探中高灵敏度气态烃现场探测系统的研制.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4.  【22】孙春岩,牛滨华,文鹏飞,黄永样,王宏语,黄新武,李佳.海上E区天然气水合物地质、地震、地球化学特征综合研究与成藏远景预测.地球物理学报.2004.  【23】孙春岩,肖桂义,牛滨华,王宏语.芳香族分子示踪在海洋油气勘探中的开发和应用.地学前缘.2004.  【24】孙春岩,王宏语,牛滨华,黄新武.西沙海槽研究区天然气水合物地球化学勘探.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4.  【25】孙春岩,黄新武,章明昱,牛滨华.天然气水合物及其地球物理识别方法的研究.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4.  【14】孙春岩,章明昱,牛滨华,黄新武.天然气水合物地震似海底反射现象AVO正演模型研究.现代地质.2003.  【26】孙春岩,章明昱,牛滨华,黄新武.天然气水合物微观模式及其速度参数估算方法研究.地学前缘.2003.  【27】孙春岩,黄新武,章明昱,牛滨华.天然气水合物及其地球物理识别方法的研究进展. 现代地质. 2003.  【28】孙春岩,王维熙,牛滨华,王宏语.气态烃快速探测系统在海洋油气勘探中的应用.地质与勘探. 2003.  【29】王宏语,孙春岩,黄永样,牛滨华,吴亚东.海上气态烃快速测试与西沙海槽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查.现代地质.2002.  【30】孙春岩,牛滨华,李明,郭萍,王宏语,黄新武,沈操.井中油气化探等多元信息模式识别与应用.现代地质.2001.  获奖情况:  1、2008年国土资源科技二等奖,“天然气水合物探测技术”;  2、2005年国土资源科技二等奖,第一获奖人,“海底矿产资源的地球化学快速探查系统”;  3、2002年10月,获九五以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科技项目贰等奖。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  4、2001年4月,获甘肃省科技进步贰等奖;  5、2001年11月,获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颁发的 “国家八六三计划十五周年突出贡献先进集体奖”;  6、1990-1995曾获地质矿产部科技成果三等奖5项。  获得专利:  1、发明创造:一种便携式气态烃测定仪,专利证书号:第322942,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局,2007年5月。  2、发明创造:船载提取海地沉积物中烃类气体的方法及设备,专利证书号:第322946,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局,2007年5月。  3、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天然气水合物地球化学术据处理系统V1.0,编号:软著登记第BJ2260号,登记号:2005SRBJ0563,2005年。  4、申请发明专利:一种海水中甲烷浓度原位探测系统,申请号:201110196474.4,发明人:孙春岩、张志冰、竺玮煌、庞云天。
  • 黄新武
  • 1994年毕业于江汉石油学院物探系勘探地球物理(物探)专业,199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博士毕业于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系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2000年11月进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从事资源勘查技术方法理论与技术应用的科学研究。2003年6月顺利通过博士后研究的评审与答辩。博士后出站后,留校于工程技术学院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2004年3月被推选为工程技术学院勘查党支部书记。2004年7月晋升为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有地震波成像、多次波压制、近地表校正及综合地球物理研究。曾参与了多项油田横向课题和部级纵向课题,并独立完成一项横向课题。目前正负责国家“十五”863青年基金课题一项。已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十几篇(含录用稿),其中第一作者论文13篇,并有1篇第一作者论文被SCI收录,2篇第一作者论文被EI收录。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已有4篇国际会议论文发表。  一、基本情况  技术职称 副教授  职务 党支部书记  最高学位 博士  工作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程技术学院勘察教研室  通讯地址 北京海淀区学院路29号工程技术学院(100083)  获何学位  1994年07月在江汉石油学院获学士学位  1999年07月在石油大学(北京)获博士学位  2003年06月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获得博士后证书  参加何学术团体 国际SEG学会会员兼职  二、主要研究成果  1、 国家“863”课题(2001AA602018/*)-虚反射和变周期鸣震压制技术,2001.12-2003.12,子课题副组长  2、 国家“863”课题(2001AA602011/*)-时移地震数学模型研究,2001.12-2003.12,主要研究人员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9974028)-TI介质中与自由表面有关多次波的产生与衰减,2000.12-2002.12,主要研究人员  4、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重点项目-地震资料特殊处理在任丘雾迷山组油藏剩余油研究中的应用,1997.4-1999.5,主要研究人员  5、 石油大学(北京)与辽河油田勘探局物探公司合作项目-π型地震观测资料成像处理,1997.12-1999.3,主要研究人员  在研项目  1、国家“863”青年基金课题(2001AA616010)-滩浅海地区高精度静正方法研究,2002.12-2004.12,项目负责人  三、主要论文与专著  主要论文  1、 Huang Xinwu, Wu Lu, Niu Binhua. Radon projection 3-D pre-stack depth migration, CPS/SEG International Geophysical Conference, 2004.  2、 拉东投影法三维叠前深度偏移,2004, 《地球物理学报》,47(2): 321-326. 本论文被SCI收录  3、 HUANG Xin-wu, WU Lu, SONG Wei. 3-D Pre-stack depth migration with Radon Projection.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Acta Geophysica Sinica),2004, 47(2): 360-366.  4、 拉东投影法三维叠前时间偏移2003,《石油地球物理勘探》,38(4):387-391;本论文被EI收录  5、 抛物线拉东变换中的参数采样与假频,2003,《石油大学学报》,27(2):27-31;  6、 基于抛物线拉东变换的地震道重构,2003,《中国矿业大学学报》,32(5):534-539;  7、 三步法三维叠前拉东投影偏移,2003,《地球学报》,24(sup):241-246;  8、 Xinwu Huang, Wu Lu. 3-D pre-stack Radon projection depth migration: A case history,2003, 73rd Ann. Internat. Mtg., Soc. of Expl. Geophys.: 1098-1101.  9、 Xinwu Huang, Wu Lu, Binhua Niu. Radon projection 3-D pre-stack time migration for vertical inhomogeneous media,2002, 72th Ann. Internat. Mtg., Soc. of Expl. Geophys.: 1372-1375  10、约束加权克希霍夫法VSP资料反射成像,1998,《石油地球物理勘探》,33(2): 222-229,本论文被EI收录  11、Huang Xinwu, Wu Lu. Nonlinear Parametric Decomposition of VSP Wave-field,1998, CPS/SEG/EAEG International Geophysical Conference. Expand abstract: 453-456,  四、教学情况  1、2004年秋,主讲本科生课程《弹性力学》,32学时。  五、获奖情况  1、1996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孙越崎”科技教育基金优秀奖
  • 王树理
  • 一、基本情况  技术职称 副教授  最高学位 博士  工作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程技术学院土木教研室  通讯地址 北京海淀区学院路29号工程技术学院(100083)  获何学位  1986.7武汉地质学院工学学士学位  1992.7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程技术学院获工学硕士学位  2003.7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程技术学院获工学博士学位  参加何学术团体 岩石力学学会会员 探矿工程学会会员兼职  二、主要研究成果  1.“岩体不连续面的利用与加固技术研究”中“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子课题”负责人, 原地质矿产部,国内先进, 1999.10完成  2.“石油工业安全多媒体辅助培训系统研究与开发”中“05C1部分数据建库” 负责人,原石油部,1999.10完成  3、“拉伸聚能成型爆破研究”,项目负责人, 海军1206,2003  在研项目:  4、“勘探坑道掘进施工技术设计软件研究与开发”项目负责人,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2001-2004  5、“钻掘工程设计软件研究与开发”,项目负责人,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2002-2004  6、“节理化岩体聚能拉伸成型爆破”,第二研究人员,海军某作战部,2002-2004  三、主要论文与专著  主要论文  1、王树理,勘探坑道掘进施工技术辅助设计软件的开发, 矿业工程, 2004,No.1  2、王树理,地下工程领域软件研究趋势, 探矿工程,2003年增刊  3、王树理, 拉伸聚能成型爆破在国防工程中的应用, 探矿工程,2003年增刊  4、王树理, 硬质合金钎头胎体表面渗硼强化实验研究, 探矿工程, 1998,No.5  5、王树理, 导爆索水压劈裂爆破开天花岗岩石材, 探矿工程, 1999,No.2  6、王树理, 塑料插扳堆载预压排水固结法在深圳湾处理填海区软基础中的应用, 探矿工程, 2000,No.4  7、王树理, 用导爆索水压劈裂爆破开采花岗岩石材, 西部探矿工程, 2000,No.4  8、王树理, 立交桥排水顶管工程施工工艺,探矿工程, 2000,No.5  9、王树理, 矿用牙轮钻头大跑道材料表面处理分析, 探矿工程2000,No.5  10、王树理, 滑坡稳定分析与治理措施,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7,No.3  专著  工业安全卫生基本数据手册,罗云等主编,中国商业出版,编委,1997.5  四、教学情况  为本科生主讲:1.《混凝土结构》; 2.《土木工程进展》  六、获奖情况  荣获:中国地质大学第三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优秀奖
  • 郑秀华
  • 一、基本情况  技术职称 副教授  最高学位 博士  工作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程技术学院勘察教研室  通讯地址 北京海淀区学院路29号工程技术学院(100083)  何时何校获何学位  1987年07月于吉林大学(原长春地质学院)获工学学士学位  1990年07月于吉林大学(原长春地质学院)获工学硕士学位  2001年12月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获工学博士学位  二、主要研究成果  1.1986-1990:参加原地质矿产部“七五”科技攻关项目“多工艺空气钻进技术的开发研究”(编号86019)的子项目“空气钻进介质的研究”课题,先后完成其专项(1)“CDT-813泡沫剂的研制”,1990年8月通过原地质矿产部科学技术司鉴定,本人为“CDT-813泡沫剂的研制”专项的主要完成人,负责泡沫剂的研制工作,排名第二;  2.“钻井泡沫剂性能评价方法的研究和模拟试验装置的研制”,1990年8月通过原地质矿产部科学技术司鉴定,本人为该专项的主要完成人之一,排名第三;  3.“空气泡沫钻进工艺”,1991年5月通过原地质矿产部科学技术司鉴定,本人为该专项主要完成人之一,排名第六。 课题“多工艺空气钻进介质的研究”1990年8月通过原地质矿产部科技司鉴定, 1993年获原地质矿产部科技成果二等奖。  4.1988-1990:参加了课题“刘房子膨润土改性工艺的研究” 1990年8月通过原地质矿产部科学技术司鉴定,本人为课题的主要完成人之一,排名第三。  5.1990-1995:参加国家“八.五”重点科技项目“大中型天然气田形成条件、分布规律和勘探技术研究”,为其二级专项“煤层气井压裂液及支撑剂的研究”的负责人之一,排名第二。该项目1996年通过鉴定。  6.1999-2000:承担了国土资源部地质调查两个项目:“岩溶地区水文水井钻探冲洗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和“地质灾害监测治理技术发展研究”,本人为项目负责人之一,项目已分别于2002年和2003年通过鉴定。  7.2001-2002:承担了大庆油田“近平衡钻井工艺技术理论研究与应用软件”。  8.2001-2004:承担了地质调查项目“钻掘工程设计软件的研究与开发“,负责人。  9.2004-2005:承担了地质调查项目“固体矿产与水文水井可循环微泡钻井技术的研究”。  10.2003-2004:校内基金项目,“浅层岩土热物性参数测量仪的研制”负责人。  在研项目  1. 2001-2004:承担了地质调查项目“钻掘工程设计软件的研究与开发“,负责人。  2. 2004-2005:承担了地质调查项目“固体矿产与水文水井可循环微泡钻井技术的研究”,负责人。  3. 2003-2004:校内基金项目,“浅层岩土热物性参数测量仪的研制”,负责人。  三、主要论文与专著  1. 钻井液优化设计系统,2004.8,《探矿工程》岩土钻掘与工程  2. 钻井液流变参数计算方法的分析及流变模式的优选,2004.7,《探矿工程》岩土钻掘与工程  3. ”Approximately-Ballanced Drilling in Daqing Oilfield”, J. China Univesrity of Geosciences, 2004, 15(1):128-132  4. “The Feasibility and Technology to Develop the Chinese Potential Market of Geothermal Source  Heat Pump Systems”, 27.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for Geothermal Energy in the Americas, Sep. 2003  5. “空气钻井水力学的研究与应用”,国际水文水井钻井和成井新技术研讨会, 2003年8月  6. “地源热泵技术应用及施工方法的研究“,《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04,3  7. “地下闭式循环热交换系统-一种新型地热发电系统“,《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04,1  8. 世界地热资源开发应用现状,2001.1 ,《探矿工程》  9. 魔芋胶液性能及其应用的试验研究研究,2000.5,《探矿工程》  10. 3型天然气保压取芯装置,2000.4,《探矿工程》  11. The Application of Drilling Fluids in High Temperature Geothermal Drilling,Geothermal Resources Council 2000 Annual Meeting, GRC Transactions, Volume 24, P99-101。  12. 12.水泥-水玻璃浆材在灌浆工程中的应用,2000.2,《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  13. 静压管桩在广州黄埔某建筑中的应用,2000.5, 《探矿工程》  14. 水井结构计算机软件的开发, 2000.5, 《探矿工程》(岩土钻掘与工程)  15. 一种新的潜孔锤钻进系统,2002,3, 《西部探矿工程》  专著:  1.《膨润土应用技术》,第1作者,中国地质出版社,2001年  2.《地质灾害与治理技术》,中国地质出版社,第3作者,2002年  四、教学情况  本科教学:先后承担7门课程,包括:(1)《钻孔冲洗与护壁堵漏》;(2)《石油钻井工程》;(3)《特种钻探工艺学》;(4)《机械制图与AUTO-CAD》;(5)《流体矿产钻采技术》;(6)《菲迪克条款与项目管理》;(7)《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英语》。  本科教学实践:每年指导毕业设计6名左右,为生产实习和教学实习主要指导教师之一。  研究生培养:现独立指导5名硕士研究生,同时协助夏柏如教授指导若干名。任《研究生专业英语》课程教员。  五、获奖情况  1.1998年被评为“北京市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2.1998年所在教研室被评为北京市教育工会“师德建设优秀群体”。  3.1999年被评为“中国地质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 罗云
  • 罗云 性别 男 出生日期 1956.9  教授,博导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安全研究中心主任  安全工程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家安全生产理论专家组成员;  全国总工会劳动保护专家顾问组组长;  公安部安防协会专家成员;  国家民航总局安全专家;  国家安监总局培训指导委员会专家;  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理事;  世界安全联合会会员(World Conference on Safety Science);  中国少儿基金会“安康计划”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市安全生产专家;  《中国安全科学》、《劳动保护》、《现代职业安全》、《当代矿工》、《安全》、《安全环保学报》、《安全环境工程》等杂志编委。
  • 程五一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程技术学院安全教研室主任,1987年07月中国矿业大学获学士学位;1994年04月中国矿业大学获硕士学位;1998年09月东北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00年12月北京科技大学获得博士后证书。主讲校本科生《工程流体力学》。安全工程专业本科生《可靠性工程》,《防灾工程技术》,《通风方程工程学》,《安全工程科学技术新进展》,《环境检测与控制》等课程。安全工程专业研究生课程《可靠性理论》,《地下工程安全学》。成果简介:①1996年-2000年,负责承担国家“九五”攻关课题《煤层区域突出三因素的分布规律及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方法的研究》和《交叉钻孔扩孔预抽煤层瓦斯工艺技术及装备的研究》部分承担的辽宁省项目《用地质动力区划方法确定地层应力分布的研究》;②1998年以来承担和参加部基金项目《交叉孔塑性裂隙扩展的数值模拟研究》,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煤成气矿藏开采中水—煤成气两相流体渗流理论的研究》,博士后基金项目《煤与瓦斯突出冲击波作用机制的研究》等10余项。③1997年以来负责承担各种横向项目10余项。
  • 樊运晓
  • 樊运晓,中国地质大学安全工程教研室副教授,博士,澳大利亚科廷科技大学访问学者,从事系统安全管理与风险评价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 胡应模
  • 胡应模,工学博士、教授,1964年12月出生于湖北省通城县。1986年7月毕业于吉林大学化学系高分子材料专业,获得理学学士学位;同年就读于湖北省化学研究所高分子化学专业,1989年6月获得高分子化学专业理学硕士学位;从1995年12月留学日本国立三重大学,于2000年3月在日本国立三重大学获得材料科学专业工学博士学位。  先后在武汉工学院(现武汉理工大学)、日本Mektron株式会社技术开发本部、中国海洋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共发表论文近60余篇,其中SCI及EI收录15篇以上。  教学与研究生培养  主讲高分子化学、高分子材料基础、复合材料、环境材料概论、有机化学、高等有机化学(研究生)、现代科学进展(研究生,合讲)、材料科学进展(博士生,合讲)、高分子物理、材料制备实验、仪器分析(合讲)等课程。负责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化学、材料制备实验及仪器分析等课程建设。  指导本科毕业论文25人,其中1人获得校优秀毕业论文  培养研究生13人,其中已毕业8人,在读5人。  教改  2007年负责高分子化学精品课程的建设,2009年获得校级精品课程  科学研究  现在的研究方向有:  1.环境降解高分子材料的开发及利用  2.矿物材料的表面改性及其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3.有机高分子耐高温材料的开发  4.精细化学品的合成及其应用  目前主持的研究课题:  1.淀粉/乳酸接枝共聚反应的研究及其复合材料(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费 培育项目)  2.电气石的改性及功能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研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面上项目)  3.煤矿液压支架用绿色乳化油研制及其产业化(横向项目)  4.洗煤污水强化絮凝处理专用化学剂研究及其产业化(横向项目)  5.聚合物于层状硅酸盐矿物层间插层复合作用过程的微观作用机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青年科学基金)  6.阻尼材料及其应用研究(横向项目)  近期主要论文及专利:  氧化锌催化淀粉/乳酸接枝共聚物的制备与表征  王清岭,胡应模,边静  应用化学, 2012, 29( ), 印刷中.  氢氧化钠催化淀粉/乳酸接枝共聚物的合成  王清岭,胡应模,朱建华,杨雪,边静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12, 28( ), 印刷中.  月桂酰氯对电气石的表面改性及其结构表征  边静,胡应模,杨雪,王清岭,朱建华,刘洋  硅酸盐通报, 2011, 30( 4), 印刷中.  铝酸酯对电气石的表面改性及其表征  胡应模,熊佩,杨雪,边静,朱建华,王清岭  高校地质学报, 2011, 17(3), 印刷中.  二(p-氨基苯氧基)二甲基硅烷的合成及其聚酰亚胺  胡应模,沈乐欣,朱建华,刘洋,杨雪  化工新型材料, 2011, 39(8), 印刷中.  Studies on Lauroyl Chloride Modified Tourmaline Powder  Yingmo Hu, Jing Bian, Xue Yang,Qingling Wang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1, 287-290, 245-248.  Studies on Grafting Copolymerization of Lactic Acid onto Cornstarch Catalyzed with Sodium Hydroxide  Hu Yingmo, Wang Qingling, Zhu Jianhua, Liu Yang, Yang Xue, Bian Jing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1, 233-235, 1906-1910.  淀粉/乳酸接枝共聚物的研究进展  王清岭,胡应模,朱建华,刘洋,杨雪,边静  材料导报网刊,2011, 6(1), 21-24.  三元共聚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的合成及应用  刘洋,胡应模,沈乐欣,朱建华,杨雪,周风山  精细化工, 2011, 28(3), 280-283.  Span60对电气石粉体的表面改性及表征  杨雪,胡应模,朱建华,刘洋  矿产综合利用,2011, 1, 14-17.  聚丙烯酸-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二甲胺乙酯共聚物水性颜料分散剂的合成及应用  胡应模,张鹏, 蔡泱,庞雪,吴颐颖  涂料工业,2011, 41(2), 6-9,13.  电气石粉体表面改性的研究进展  杨雪,胡应模,刘洋,朱建华  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2010, 86(6), 18-21.  阳离子型水性丙烯酸树脂的合成及成膜机理探讨  胡应模,伊洋  中国科技信息, 2010,20, 40-42.  可聚合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其性能  胡应模  应用化学,2010, 27(4), 409-412。  含硅聚酰亚胺的合成与应用  沈乐欣,胡应模,伊洋,朱建华,刘洋  广州化工,2009,37(8),21-24,37。  阳离子型水性丙烯酸树脂合成工艺研究  伊洋,胡应模,沈乐欣,朱建华,杨雪  上海涂料,2009, 47(6), 19-21。  新型含氟系列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  胡应模  应用化学,2009, 26(9), 1104-1107。  二(p-氨基苯氧基)二甲基硅烷的合成  朱建华,胡应模,沈乐欣,杨雪,伊洋  热固性树脂,2009, 24(3), 7-9。  阳离子型水性丙烯酸树脂的合成及表征  伊洋,胡应模,沈乐欣,朱建华,杨雪  广州化工,2009,37(1),56-58。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quaternized chitosan/poly(acrylonitrile) composite nanofiltration membrane from epichlorohydrin ceoss-linking  Rui-hua Huang, Guo-hua Chen, Ming-kun Sun, Yingmo Hu, Cong-jie Gao  Carbohydrate Polymers, 2007, 70, 318-323.  可聚合聚氨酯型表面活性剂的制备与性能  宋志超,胡应模,刘在美  涂料工业,2006,36(12),21-23,27。  Nano-sized coupled photocatalyst (Sn0.25,Ti0.75)O2 powders synthesized  by a low temperature molten salt method  Hua Tian, Junfeng Ma, Xiang Huang, Lijin Xie, Zhongqiang Zhao, Jun Zhou,  Pingwei Wu, Jinhui Dai, Yingmo Hu  Materials Letters, 2005, 59, 3059 – 3061.  A Low-Temperature Molten Salt Synthesis of LiNiVO4 Cathode Material for Lithium Ion Batteries  Zhongqiang Zhao, Junfeng Ma,w,z Lijin Xie, Hua Tian, Jun Zhou, and Yingmo Hu  J. Am. Ceram. Soc., 2005, 88(9), 2622-2624.  立体拥挤二苯基卡宾分子结构的电子效应  胡应模, 平井克幸, 富冈秀雄  化学物理学报 2002, 15(1), 11.  二(2, 6-二甲基-4-甲氧基)苯基卡宾的产生和反应  胡应模, 平井克幸, 富冈秀雄  化学学报 2002, 60(11), 2056.  Spectroscopic and Product Studies of the Effects of para Substituents on the Reactivity of Triplet Bis(2, 6-dimethylphenyl)carbenes  Yingmo Hu, Yui Ishikawa, Katsuyuki Hirai and Hideo Tomioka  Bull. Chem. Soc. Japan, 2001, 74(11), 2207.  三线态二苯基卡宾的动力学稳定效应  胡应模, 平井克幸, 富冈秀雄  化学物理学报 2001, 14(4), 397.  二苯基卡宾反应性的取代基效应  胡应模, 平井克幸, 富冈秀雄  化学学报 2000, 58(11), 1332.  Effect of para Substitutents on the Reaction of Sterically CongestedTriplet Diphenylcarbenes  Yingmo Hu, Katsuyuki Hirai and Hideo Tomioka  Chem. Lett., 2000, 94.  Effect of para Substituents on Molecular and Electronic Structures of Sterically Congested Triplet Diphenylcarbenes  Yingmo Hu, Katsuyuki Hirai and Hideo Tomioka  J. Phys. Chem. A, 1999, 103, 9280.  高性能石墨制品注凝成型工艺  申请专利号,CN200510042359.6 公开(公告)号,CN1657494  一种涂覆磨具用改性脲醛树脂胶黏剂的制备方法. 受理号: 201110077556.7.  欢迎具有化学、应用化学、材料学及相关专业背景的学生报考。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邮政编码:100083  办 公 室:测试楼304  联系电话:010-82320151  Email:huyingmo@cugb.edu.cn
详细地址
  • 详细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 电话:
    %u0030%u0031%u0030-%u0038%u0032%u0033%u0032%u0033%u0036%u0038%u0038
相关推荐
重庆医科大学师资好不好,重庆医科大学师资怎么样 贵州大学师资好不好,贵州大学师资怎么样 重庆理工大学师资好不好,重庆理工大学师资怎么样 陕西师范大学师资好不好,陕西师范大学师资怎么样 西南科技大学师资好不好,西南科技大学师资怎么样 青海师范大学师资好不好,青海师范大学师资怎么样
相关专题
[查看更多]
其他地区 热门标签 常见问题

本文内容和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公开信息,如有侵犯您的版权或著作权请速与我们联系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或给我们发邮件(1078189145@qq.com)), 我们承诺核实后工作时间1小时内删除;2、本文内容、观点以及数据是根据网站大数据算法得来,仅代表本站观点,我们不保证其绝对真实和数据可靠,仅做参考,勿引用做其他用途, 否则因此产生的一切损失和法律后果本站概不承担。3、本文排序、排版、内容组成、设计的知识产权(版权)为城帮网city12580.com所有;转载、引用本文数据内容、排序结果请注明来源“城帮网”, 且要有来源链接指向本文。全文转发或抓取、抄袭本文内容,我们将提起法律诉讼保障本网站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