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资讯 社保 办事指南 车主关注 旅游 交通 教育 专业 办理指南

北京大学

[切换城市]
北京站> 北京教育> 北京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信息

北京师范大学

英文名: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简称:“北师大”,“北师”,“BNU” 所在地:北京 院校代码:10027 类型:综合类

985工程211工程珠峰计划教育部直属院校研究生院校自主招生
  • 北京师范大学师资怎么样, 北京师范大学师资好不好

根据2016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北京师范大学现有校本部教职工近3100人,其中专任教师近2000人,具有高级职称、具有博士学位或具有海外学历的教师所占比例居于中国高校前位。现有两院院士8人、双聘院士13人,荣誉教授2人、资深教授4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0人、讲座教授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5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1人、学科评议组成员20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16人和新世纪人才165人,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7人,国家级创新研究群体6个、教育部和外专局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群体4个。

  • 陈锡云
  • 北师大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硕导介绍:陈锡云  陈锡云老师简历  职务: 副教授  二级学科: 自然地理学  学历: 博士  E-mail: chen.xiyun@bnu.edu.cn  地址: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19#,北京师范大学地遥学院  邮政编码:1000875  联系电话: 010-58807454-1686  研究领域:环境地理  生态水文与生物地球化学  非点源污染的水文与生态效应及其控制  教育经历:  博士后  2009.7,加拿大魁北克大学蒙特利尔分校(UQAM)暨麦吉尔大学(McGill)全球环境与气候变化中心(GEC3) , 环境过程模拟(陆地系统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与效应模拟)。合作导师,彭长辉博士,教授;Tim Moore, 教授。  博士  2006.4,挪威生命科学大学植物与环境科学系,环境科学(陆地系统生物地球化学),导师,Jan Mulder博士, 教授  硕士  1999.7,中国科学院, 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土壤物理(SPAC水分传输与调控),导师,刘文兆研究员  本科  1995.7,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工程)  工作经历:  2009年7月: 北京师范大学(BNU)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GEOG), 副教授  2006年7月- 2008年1月: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科院水循环及陆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副研究员  1999年8月–2005年10月: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1997年9月-1998年1月: 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局综合规划处,“全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规划”编制  1995年8月-1996年8月: 甘肃武威滴灌示范基地(以色列Netafim公司合作), 技术员,基地办公室主任  参加(参与)研究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三江平原农业活动胁迫下的区域生态环境过程与安全调控研究”,参与,开展土地开发对土壤有机质影响方面研究。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项目“黄土塬区旱作农田(果树)降水生产潜力研究”,参加,开展果树水分关系与调控方面研究。  加拿大气候与大气科学基金(Canadian Foundation for Climate and Atmospheric Sciences,CFCAS) 项目,负责陆地系统碳、氮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与温室气体(e.g. CO2, CH4, N2O)排放模拟。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创新三期领域前沿课题“海河典型流域非点源污染物水环境效应的机制与模拟”(01/2007-01/2008), 主持(后因出国转由参加人主持)。  中挪合作IMPACTS(Integrated Monitoring Program on Acidification of Chinese Terrestrial Systems,中国陆地生态系统酸沉降综合影响观测)项目(01/2000-12/2004), 参加,承担氮沉降及其水文与生态效应研究部分。  科技部公益性研究专项“林业生态工程水资源影响监测研究” (07/2000 – 07/2004),参加,项目设计与申请书撰写。  国家林业局“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退耕还林(草)试点科技支撑与示范项目” (08/2000 – 08/2002),项目设计与计划书撰写者,任联络员负责项目具体实施。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官厅库区土壤水分承载量及植被恢复机理研究”(10/2001- 10/2005),参加,项目设计与申请书撰写者。  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子专题“水源涵养型林草植被营造与管理技术研究” (01/2001-10/2005),参加,专题设计与申请书撰写者。  国家发改委“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天然林保护工程科技支撑与示范项目” (10/2001- 10/2004),参加,项目设计与标书撰写,担负技术协调。  新型水果――树莓系列产品开发基础研究 (12/ 2000 – 12/2003),参加,项目设计与申请书撰写者。  国家‘九五’攻关项目-----生态林业工程建设信息管理、效益观测与评价技术的重点专题“生态效益数据判别及区域综合评价”(01/1995-10/2000),参加,建立了林业生态工程水文、土壤侵蚀、保水等效应评判指标体系。  中国科学院、中组部“西部之光”项目“陕北黄土丘陵区土壤作物(果树)系统水分传输与优化调控”,参加,承担其中的果树水分关系研究部分。  国家“八五”科技攻关专题“黄土高原南部台塬过渡区(淳化)高产型粮果林发展研究“之“陕西淳化县泥河沟流域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生态与社会经济结构及土地利用布局”项目,参与,开展了流域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物流、能流与价值流与流域内社会经济结构的相互关系调查分析。  论文:  博士论文 (英文) : 升高的大气氮沉降下中国南方典型亚热带森林流域的氮状况与动态(Nitrogen status and dynamics of selected subtropical forested catchments in south China under elevated atmospheric nitrogen deposition )  博士考核报告:中国淡水资源的未来:环境挑战与选择 (Future of Freshwater in China: Environmental Challenges and Options)  硕士论文:黄土丘陵区苹果树水分反应综合研究  本科毕业实习报告:从全息观点看黄土高原农林复合流域生态系统的能流、物流与价值流  期刊文章与译著:  Xi Yun Chen, Changhui Peng, Sami Ullah, Tim Moore, Changsheng Li. Modeling trace gas fluxes from soils along slope transects in selected deciduous forest ecosystems in eastern Canadian. Manuscript.  Xi Yun Chen and Jan Mulder, 2006. Different factors control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s of in situ soil nitrogen transformations in subtropical forest ecosystems in south China. EST, in revision.  Yunting Fang, Per Gundersen, Rolf D. Vogt, Keisuke Koba, Fusheng Chen, Xi Yun Chen, Muneoki Yoh. 2011. Atmospheric deposition and leaching of nitrogen in Chinese forest ecosystems, Forest Research, In press.  Jun Xia, XingYao Pan, Xi Yun Chen & Yu Liu, 2007. A Review of Soil Water Resourc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in China. In Nick V. D. G., Xia J., Dan R., Yoshihiro F. (Editors), Changes in Water Resources Systems:Methodologies to Maintain Water Security and Ensure Integrated Management, IAHS Publ.315: 215-220  Xi Yun Chen, Jan Mulder, 2007, Indicators for nitrogen status and leaching in subtropical forested catchments, south China. Biogeochemistry 82:165-180  Xi Yun Chen and Jan Mulder, 2007. Atmospheric deposition of nitrogen at five subtropical forested sites in south China. Science of Total Environment, 378:317-330  Jan Mulder, Xi Yun Chen, Dawei Zhao & Renjun Xiang, 2005, Elevated nitrogen deposition in subtropical Chinese forest ecosystems, dominated by Masson pine: Nitrogen fluxes and budgets at the plot and catchment scale, 637-643. In Zhaoliang Zhu, Katsu Minami and Guangxi Xing, the 3rd international N conference --- contributed papers, Oct.12-16, 2004 Nanjing, China. Sciences Press USA Inc., Monmouth Junction, USA.  Xi Yun Chen, Jan Mulder, Dagang Tang & Espen Lydersen, 2004, Increased N deposition and its impacts on subtropical forested catchments in South China--- a brief introduction from the Sino-Norwegian IMPACTS project (Abstract), Geophyical Research Abstracts, 6, 3985, EGU04-A-03985  Xi Yun Chen, Jan Mulder, Yanhui Wang, Dawei Zhao & Renjun Xiang, 2004, Atmospheric deposition, minerliaztion and leaching of nitrogen in subtropical forested catchments, south China, Environmental Geochemistry and Health, 26:179 –186  Thrjon Larssen, Jan Mulder, Yanhui Wang, Xi Yun Chen, Dawei Zhao and Jingsong Xiao, 2001, Nitrogen deposition and leaching from two forested catchments in southwest China---preliminary data and research needs. The Scientific World, 1: 520-526  Xiaoquan Zhang, Xi Yun Chen, Qinghua Zhang and Chaoshu Song, 2001,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Effects of Land Use Changes on Carbon Storage in Wutai Mountain of Shanxi Province, P.R.China, 2001, Proceedings of the 6th International Carbon Dioxide Conference, Vol.I: 576-579. 1-5 October, 2001, Sendai, Japan  王彦辉, 于澎涛,陈锡云, 土壤水分承载量及植被恢复机理国内外研究进展,见王彦辉等 著, 北京官厅库区森林植被生态用水及其恢复,p 19-33,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  Pentti Hakkila, Vtt Energy (著), 郭明春(译),陈锡云(校),北欧国家林业工作的变化, 见 金普春,张久荣等主编 IUFRO 第21届世界大会论文选编,p 230-235,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  Ingrid Kissling-Naf (著), 郭明春(译),陈锡云(校),新公共管理方法(NPM)和林业体制改革, 见 金普春,张久荣等主编 IUFRO 第21届世界大会论文选编, p 223-229,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1  Wolfgang Schaaf (著), 陈锡云 (译),程瑞梅(校),褐煤矿区森林生态系统发育的时间序列研究,见 金普春,张久荣等主编 IUFRO 第21届世界大会论文选编,p 251-256,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  Etienne Dambrine 等 (著),陈锡云 (译),程瑞梅(校),森林长时段营养平衡:时间序列研究的结果, 见 金普春,张久荣等主编 IUFRO 第21届世界大会论文选编,p 257-263,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  陈锡云,王彦辉,张小全,水资源短缺对西北地区生态建设的影响与对策,见:中国林学会编 《西北生态环境论坛》林业出版社,2001,197-202  陈锡云, 刘文兆,半干旱黄土丘陵区果园水分蒸散特征研究, 水土保持学报 2000 14(3):67-70  陈锡云,刘文兆, 黄土丘陵区果树根层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西北农学报 1999 8 (6): 55-57  朱清科,朱金兆,沈应柏,陈锡云,论黄土区农林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结构与发展,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1998,4 (4):72-76  会议报告(墙报)  Xi Yun Chen, Changhui Peng, Sami Ullah, Tim Moore, Changsheng Li, 2008. Modeling Trace gas fluxes from selected forest sites in Canada use Forest-DNDC ---- Model calibration. Oral presentation on Workshop on Forest Sector Greenhouse Gas Measurement and modeling in Canada, 2008.8.21-22. McGill, Montreal, Canada (口头报告)  Xi Yun Chen, Changhui Peng, Tim Moore, Sami Ullah, Dan Pennock, Changsheng Li, 2008. Modeling trace gas fluxes from soils along slope transect in eastern Canadian forested ecosystems. Poster on the Centre Day of Global Environment and Climate Change Centre (GEC3). April. 30, McGill New Residence Hall, Montreal, Canada. (墙报)  Xi Yun Chen, 2007. Model parameter estimation with PEST: an introductive communication. 11th, Dec. ECO-MCS,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 Sciences, University of Quebec at Montreal. (口头报告)  Xi Yun Chen, Changhui Peng, Tim Moore, Sami Ullah, 2007. Trace gases emission from Canadian forest soils ---- model simulation. Workshop on trace gas fluxes from Canadian forest soils. 8-9, June, Global Environment and Climate Change Centre (GEC3),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McGill University, Montreal, Canada. (口头报告)  Xi Yun Chen, 2007. Reactive nitrogen and its impacts on forest ecosystems: efforts of quantification. Biogeochemistry research Communication Group (BRCG) Seminar. 12th march, Global Environment and Climate Change Centre (GEC3),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McGill University, Montreal, Canada. (口头报告)  Xi Yun Chen & Jan Mulder, 2006. Elevated nitrogen deposition in subtropical Forested Catchment sin South China: indicators for Nitrogen Status and Leaching. 23th, November, IGSNRR, Beijing, China. (口头报告)  Xi Yun Chen & Jan Mulder, 2005. Elevated nitrogen deposition in subtropical Chinese forest ecosystems, dominated by Masson pine: inorganic nitrogen dynamics in soil. 14-16, September, Uppsala, Sweden. (口头报告)  Xi Yun Chen, Jan Mulder, Dawei Zhao & Rejun Xiang, 2004. Role of nitrogen in the acidification of selected subtropical Chinese forest ecosystems---a summary report from N study of IMPACTS. The final conference of China-Norwegian Cooperative projects, 29-30, November. Beijing, P.R.China. (口头报告)  Jan Mulder, Xi Yun Chen, Dawei Zhao & Renjun Xiang, 2004. Elevated nitrogen deposition in subtropical Chinese forest ecosystems, dominated by Masson pine: II. Nitrogen fluxes and budgets at the plot and catchment scale. The 3rd N internationl conference, 12-16, October. Nanjing, P.R.China. (口头报告)  Xi Yun Chen, Jan Mulder, Renjun Xiang and Dawei Zhao, 2004. Elevated nitrogen deposition in subtropical Chinese forest ecosystems, dominated by Masson pine: I. Indices for nitrogen status and leaching. The 3rd N internationl conference, 12-16, October. Nanjing, P.R.China. (口头报告)  Xi Yun Chen, Jan Mulder, Dagang Tang and Espen Ledessen, 2004. Elevated N deposition and its impacts on subtropical forested catchments in South China - a brief introduction from the China-Norwegian IMPACTS project, European Geosciences Union (EGU) 1st General Assembly, 25 - 30 April, Nice, France. (口头报告)  Xi Yun Chen, Jan Mulder, Yanhui Wang, Dawei Zhao, Renjun Xiang & Lei Duan, 2002. Nitrogen deposition, nitrate pollution and acidification in subtropical forested catchments, south China.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il Quality Evolution Mechanisms and Sustainable Use of Soil Resources. November, Suzhou, P.R. China. (口头报告)  技术报告  陈锡云, 王彦辉, 2000. 生态林业工程防止土壤侵蚀效能数据判别与分析,国家 “九五”科技攻关重点子专题“生态效益数据判别及区域综合评价”技术报告之四, 国家林业局科技司。  陈锡云, 徐德应,王彦辉, 2000. 林业生态工程蓄水效能数据判别与分析, 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子专题“生态效益数据判别及区域综合评价”技术报告之五, 国家林业局科技司。  陈锡云, 周文权,王彦辉, 2000. 林冠截持数据判别与分析,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子专题“生态效益数据判别及区域综合评价”技术报告之九, 国家林业局科技司。  陈锡云, 徐德应, 王彦辉, 2000. 生态林业工程水文效应研究总评. 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子专题“生态效益数据判别及区域综合评价”技术报告之十二, 国家林业局科技司。
  • 董卫华
  • 北师大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硕导介绍:董卫华  董卫华老师简历  职务: 讲师  二级学科: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学历: 博士  通讯地址: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邮编: 100875  E-mail: dongweihua@bnu.edu.cn  研究领域:  地图自动综合与多尺度表达、地理空间认知与地理本体、网络与移动 GIS 等  教育经历:  2005.9 — 2008.7 博士 武汉大学 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专业  2002.9 — 2005.7 硕士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专业  1995.9 — 1999.7 本科 武汉大学(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专业  工作经历:  2008.7-至今 北京师范大学 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2009.1-2009.12 香港理工大学,Reseach Associate  获奖情况:  • 2007 年,武汉大学“王之卓创新人才奖”(一等奖)  • 2007 年,CPGIS“最佳学生论文奖”  • 2007 年,中国测绘学会“青年优秀论文”(二等奖)  • 2004 年,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优秀研究生奖”  科研经历:  1 .空间数据的多尺度压缩与网络渐进传输关键技术,国家 863 资助项目(2007AA12Z212),项目子课题负责人: 2008 — 2010  2 . 本体驱动的地理信息检索与服务技术,国家 863 资助项目(2007AA12Z215),主要参加人员:2008 — 2010  3 . 面向移动导航的示意性地图自动综合研究,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负责人:2009 — 20010  4 . 基于网格的多粒度地理信息服务技术的研究;地理空间信息工程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B2616),项目负责人:2007 — 2008  5 . 地理空间数据渐进式综合的最优化算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571133),主要参加人员:2006 — 2008  6 . 中财办电子财经信息系统,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项目,项目负责人: 2007 — 2008  7 . 中国电子政务空间辅助决策示范工程,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课题(2002BA 105A -01),主要参加人员:2002-2005  8 . 政党外交地理信息服务综合应用平台,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项目,主要参加人员:2005 — 2007  主要发表的论文:  1 . Dong Weihua, Guo Qingsheng, Liu Jiping. Schematic Road Network Maps Progressive Generalization Based On Multiple Constraints. Journal of Geo-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 Vol 11(3):1-4, September, 2008.  2 . Dong Weihua, Liu Jiping, Guo Qingsheng. Using Ontology For Map Personalization Visualization Applicatio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arth Observation Data Processing and Analysis. Wuhan University . 2008.  3 . Dong Weihua, Liu Jiping, Guo Qingsheng. Visualizing Schematic Maps Through Generalization Based On Adaptive Regular Square Grid Model. XXI Congress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Photogrammetry and Remote Sensing (ISPRS 2008). Vol. XXXVII. Part B2:379-384. Beijing 2008.  4 . Dong Weihua, Liu Jiping, Guo Qingsheng. Schematic Transportation Network Maps For Wayfinding In Urban Environments. Geoinformatics′ 2008. July 28-29, Guangzhou , 2008.  5 .董卫华 , 郭庆胜 , 刘纪平 , 吕秀琴 . 道路网示意性地图的渐进式综合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07,32 ( 9 ) :829-832.  6 . Dong Weihua, Liu Jiping, Guo Qingsheng. Generating Effective Schematic Maps Through Generalization for MobileGIS, the 4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LBS & TeleCartography, 2007, Nov.8-10,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 Hong Kong , China .  7 . 董卫华 , 刘纪平 , 郭庆胜 . 基于 .Net 平台和 Web Service 技术的政府 GIS 的构建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 26 ) 5 : 664-667.  8 . Dong Weihua, Guo Qingsheng, Liu Jiping. Research on Schematic Road Network Map Generalization in Mobile Environments, XXIII International Cartographic Conference, 2007, Aug.4-10, Moscow , Russia .  9 . Dong Weihua,Guo Qingsheng,Liu Jiping. Schematic Road Network Map Progressive Generalization based on Spatial Cognition, Geoinformatics′ 2007,2007,May.25-27,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 China : 6751-09.  10 . Dong Weihua , Liu Jiping , Guo Qingsheng. Research on Spatial Information Service System of E-Government Based on Web Service, IEEE International Geosciences & Remote Sensing Symposium(IGASS2006), Jul.31-Aug.4, Denver , USA .  11 .董卫华 , 郭庆胜 , 刘纪平 . 面向矢量空间目标的全域拓扑关系推理 , 中国测绘学会九届三次理事会暨 2007 年学术年会 ,2007,11 月 13-16 日 .
  • 屈永华
  • 北师大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硕导介绍:屈永华  屈永华老师简历  职务: 硕士生导师  专业: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学历: 理学博士  通讯地址: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邮编: 100875  E-mail:qyh@bnu.edu.cn  教育经历:  2002 — 2005 博士 北京师范大学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定量遥感方向  1997 — 2000 硕士 中国矿业大学 古生物与地层学专业,地质专家系统方向  1993 — 1997 本科 中国矿业大学 煤田地质勘探专业  科研情况:  一正在主持项目  1 典型地物波谱库地质应用服务技术研究,863子课题,隶属于重点项目“宽幅高光谱小卫星载荷关键技术研究”  2 陆表特征参数产品分发系统设计,863子课题,隶属于重点项目“全球多源对地观测数据集成研究”  3 地表参数知识库与遥感参数混合反演方法,973子课题,隶属于973项目“陆表生态环境要素主被动遥感协同反演理论与方法”  二已经结题项目  1 地表参数混合反演方法研究与验证,自然科学基金,2007-2009年度  2 地表参数高效反演算法研究,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006-2007年度  3 地表参数混合反演高效算法与验证,中国博士后基金,2006-2008年度  三 参加项目  1 “中国地震数字观测网络”中的活断层数据管理课题,地震局项目,2006-2007年度  2 中国典型地物标准波谱数据库,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2002-2005年度  3 地球表面时空多变要素的定量遥感理论及应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2002-2005年度  4 大型矿业基地环境变化遥感监测系统开发与示范研究,国土资源部项目,2002-2004年度  5 小城镇信息化公共信息资源库建设关键技术研究,科技部攻关项目,2003年度。  6 遥感土地覆盖/利用分类系统规程,863计划,2005-2006年度  部分发表论文情况(2002-2008):  1 . Yonghua Qu, Jindi Wang, Huawei Wan, Xiaowen Li and Guoqing Zhou, A Bayesian network algorithm for retrieving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land surface vegetation, 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 112 (2008), NO. 3, 613-622.  2 . Yonghua Qu, Jindi Wang and Suhong Liu, Uncertain data mining from spectra library under Bayesian network model,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 Inc., Piscataway, NJ 08855-1331, United States, 2004, p.^pp. 2428-2430.  3 . Yonghua Qu, Suhong Liu, Jindi Wang, Peijuan Wang, Xiang Zhao and Yanjuan Yao, The construction of j2ee-based spectrum knowledge base system for typical object in china,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 Inc., 2003, p.^pp. 3787-3789.  4 . Jinling Song, Yonghua Qu, Jindi Wang, Huawei Wan and Xiaoqing Liu, Canopy brf simulation of forest with different crown shape and height in larger scale based on radiosity method, SPIE, Bellingham WA, WA 98227-0010, United States, 2007, p.^pp. 67521.  5 .Jiao Sihong, Qu Yonghua, Liu Zhigang, Feng Quanxian, Ren Jie and Chen Xiangdong, Webgis application based on real-time traffic flow network analysis, SPIE, Bellingham WA, WA 98227-0010, United States, 2007, p.^pp. 67542.  6 . Dong Weihua, Liu Jiping, Guo Qingsheng. Generating Effective Schematic Maps Through Generalization for MobileGIS, the 4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LBS & TeleCartography, 2007, Nov.8-10,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 Hong Kong , ChiSihong Jiao and Yonghua Qu, Knowledge discovery from databas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remote sensing inversion,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Optical Engineering, Bellingham WA, United States, 2006, p.^pp. 642015.na .  7 . Yanjuan Yao, Guangjian Yan, Jindi Wang, Peijuan Wang, Yonghua Qu and Kaiguang Zhao, Leaf area index inversion using multiangular and multispectral data sets,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 Inc., 2003, p.^pp. 3869-3871.  8 . Peijuan Wang, Suhong Liu, Xiang Zhao, Yonghua Qu, Qijiang Zhu and Yanjuan Yao, The study on the method of monitoring and analyzing mineral environment with remote sensing images,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 Inc., 2003, p.^pp. 2465-2467.  9 . Huawei Wan, JinDi Wang, Yonghua Qu, Hao Zhang and Ziti Jiao, Further understanding and a case of three-scale spectrum of the winter wheat,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 Inc., Piscataway, NJ 08855-1331, United States, 2005, p.^pp. 1647-1650.  10 . Xiang Zhao, Suhong Liu, Peijuan Wang, Qing Li, Xinghui Liu and Yonghua Qu, A study on the remote sensing information model about the water pollution caused by mine tailings,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 Inc., 2003, p.^pp. 2483-2487.  11 .屈永华, 王锦地, 刘素红, 万华伟, 周红敏,林皓波, 贝叶斯网络支持的地表参数混合反演模式研究, 遥感学报 (2006) NO.1,6-14.  12 . 屈永华,王锦地, 遥感地表参数反演中的一种不确定性知识处理方法,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NO. 3, 250-254.  13 . 屈永华, 刘素红, 王锦地,焦思红, Matlab和C语言集成下的oracle spatia空间插值方法研究,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4), NO. 22, 165-167,176.
  • 张吴明
  • 北师大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硕导介绍:张吴明  张吴明老师  学历: 博士  电子邮件:wumingz@bnu.edu.cn  电话:86(010)58807472-1454  教育情况:  1999.9-2004.7 北京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  1994.9-1999.7 北京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士  研究领域:  三维信息数字化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  遥感信息处理及遥感反演  科研工作经历:  2004.6-2006.6 北京师范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中心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博士后  主要教学课程:  本科生:数字摄影测量  主要奖励:  国家专利"测量物体三维表面轮廓的方法及系统" 钟约先,李仁举,张吴明等  2001 第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  参加的主要科研项目:  2005.7- 北京师范大学遥感与GIS中心  三线阵立体相机数据处理研究(国家天文台合作项目) 项目联系人。  2004.5-2005.6 北京师范大学遥感与GIS中心  机载多角度多光谱成像技术在电力系统应用的研究(国家863项目)主要参加人。  发表论文情况:  源刊:  张吴明,钟约先,袁朝龙. 仿视觉过程的相位展开方法 [J]. 光学技术,2005,31(2):256-258.  张吴明,钟约先,袁朝龙. 板料变形的投影栅三维快速测量技术研究 [J]. 塑性工程学报,2005,12(1):5-9.  张吴明,钟约先. 基于改进差分进化算法的相机标定研究 [J]. 光学技术, 2004,30(6):80-83.  张吴明,钟约先. 结构光编码的MATLAB程序优化设计 [J]. 光学技术, 2003,29(4):109-111+113.  张吴明,钟约先,由志福,李仁举,龙玺. 基于结构光编码的相展开方法 [J]. 光学技术, 2002,28(5):20-22.  正式刊物:  彭荣华,钟约先,张吴明. 人体三维无接触测量系统的研究 [J]. 计量技术, 2004,(2):36-38.  彭荣华,钟约先,张吴明. 三维无接触测量中多摄像头拼接技术 [J]. 机械设计与制造, 2002,(5):64-65.  会议论文:  Zhang Wuming, Yan Guangjian, Li Qiaozhi, Wang Ning, "Photogrammetric power line inspection system," 3r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Future Intelligent Earth Observing Satellites, Beijing, 2006. (oral)  Wang Ning, Zhang Wuming, Yan Guangjian, Li Qiaozhi, "An Improved Method for Stereo Orthoimage Pair Generation," 3r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Future Intelligent Earth Observing Satellites, Beijing, 2006.  Ma Yinchi, Zhang Wuming, Yan Guangjian, "Preliminary Attempt for 3D-Thermal Distribution Reconstruction Using Multi-angle Thermal Infrared Images," 3r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Future Intelligent Earth Observing Satellites, Beijing, 2006.  Li Qiaozhi, Zhou Guoqing, Zhang Wuming, Yan Guangjian, "Simulation Study of Satellite-borne Three-line CCD images," 3r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Future Intelligent Earth Observing Satellites, Beijing, 2006.
  • 刘志刚
  • 北师大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硕导介绍:刘志刚  刘志刚老师简历  学历: 博士  Email: zhigangliu@bnu.edu.cn  联系电话: 86(010)58807472-1435  研究领域:  遥感影像分类算法  高光谱遥感数据处理与信息提取  教育情况:  2000.9 ~ 2004.6 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 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 博士  1997.9 ~ 2000.6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 硕士  1993.9 ~ 1997.6 江西师范大学资源环境科学系 地理学专业 学士  科研工作经历:  2006.8 - 今: 北京师范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中心 副教授  2004.7 - 2006.7: 北京师范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中心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博士后  2003.6 - 2003.10: 香港理工大学 助理研究员  主持与参加的主要科研项目: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基于主动支持向量机的遥感影像分类研究(40701101)(2008.1-2010.12),主持人  863项目:饮用水安全评价与预警中的低空艇载高分辨率遥感技术(2006aa12z145)(2006.12-2009.12),主持人  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基于主动支持向量机的遥感影像分类研究(WKL(07)0103)(2008.1-2009.12),主持人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村镇地理信息采集技术与设备开发子课题——多尺度、多源遥感信息的自动配准与融合(2006BAJ09B01)(2006.9-2009.8),主持人  博士后基金:基于支撑向量机的高光谱遥感影像分类算法研究(2005037317)(2005.7-2006.7),主持人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子课题(KZCX-SW-338):水质遥感监测中偏振信息研究,主要参加人  马来西亚航空遥感(MARS),主要参加人  发表论文情况:  学位论文:  博士论文:支撑向量机在光谱遥感影像分类中的若干问题研究(2004).指导老师: 李德仁(院士), 秦前清(教授), 史文中(教授)  硕士论文:基于面向决策行为的CA方法的城市时空扩展模型的研究(2000).指导老师: 陈晓玲(教授), 杜道生(教授)  期刊论文:  Wei Su, Jing Li, Yunhao Chen, Zhigang Liu,Jinshui Zhang, TSUEY MIIN LOW, INBARAJ SUPPIAH and SITI ATIKAH MOHAMED HASHIM. Textural and local spatial statistics for the object-oriented classification of urban areas using high resolution imager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 Vol. 29, No. 11, 10 June 2008, 3105–3117. (SCI)  周冠华,刘志刚,柳钦火,田国良.水色遥感中偏振信息研究进展. 遥感学报. 2008, 12(2): 322~330.  刘志刚, 周冠华.太阳耀光的偏振分析.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2007, 26(5): 362~365. (SCI).  王圆圆,刘志刚,李京,陈云浩.珊瑚礁遥感研究进展. 地球科学进展. 2007, 22(4):396~402.  陈蜜, 易尧华, 刘志刚, 李德仁, 秦前清. 基于分块特性的高光谱影像波段选取方法的研究. 测绘通报. 2006,3.  Zhigang Liu, Wenzhong Shi, Deren Li, Qianqing Qin. Partially 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 - Based on Weighted Unlabeled Samples Support Vector Machin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ata Warehousing and Mining. 2(3),2006,42-56.  刘志刚, 史文中, 李德仁, 秦前清.一种基于支撑向量机的遥感影像不完全监督分类新方法. 遥感学报. 2005, 9(4): 363~373.  Xiaoling Chen, Yok-Sheung Lia, Zhigang Liu, Kedong Yin Zhilin Li, Onyx WH Wai and Bruce King. Integration of Multi-source Data for Water Quality Classification in the Pearl River Estuary and its adjacent Coastal Waters of Hong Kong. Continental Shelf Research. 24 (2004), 1827-1843. (SCI)  刘志刚, 李德仁, 秦前清, 史文中. 基于特征空间中类间可分性的层次型多类支撑向量机.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工程科学版). 2004, 29(4): 324~328. (EI)  刘志刚, 李德仁, 秦前清, 史文中. 支持向量机在多类分类问题中的推广. 计算机工程与运用. 2004, 40(7): 10~13.  刘志刚, 秦前清, 李德仁, 王新洲. 基于混合核函数的支撑向量机及其在遥感影像土地利用分类中的应用. 测绘信息与工程. 2003, 28(5): 1~3.  刘志刚, 潘和平, 李德仁. 智能主体主要理论的综述与分析. 计算机运用研究. 2002(7): 1-5.  Xiaoling Chen and Zhingyong Yin, Lei. Chu and Zhigang Liu. GIS Based Reconstruction of the Palio-Morphologic Surfaces since the Late Tertiary in the North Jiangsu Region. 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 Technologies and Their Application, WTUSM Press, 1998,12: 676-771  会议论文:  Zhigang Liu, Jun Wu Haisheng Yang, Bo Li, Yun Zhang, Shengtian Yang.Developing Unmanned Airship Onboard Multispectral imagery System for Quick response to Drinking Water Pollution.SPIE Six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ultispectral Image Processing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30 October–1 November,2009, Yichang, China.  Zhichao Sun, Zhigang Liu, Suhong Liu, Yun Zhang, Bing Yang. Active Learning with Support Vector Machines in Remotely Sensed Image Classification. 2009 2nd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Image and Signal Processing.17-19 October 2009, Tianjin, China.  Wu Jun, Haisheng Yang, Zhigang Liu. Automatic Registration of High-resolution Multispectral Imageries from Band-reconfigurable Imaging System on Board Unmanned Airship. Fif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mage and Graphics (ICIG 2009),Sep.20-23, 2009, Xi'an, China.  Zhigang Liu, Zhichao Sun. Active one-class object-based classification of remote sensing image.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arth Observation Data Processing and Analysis, 2008,Wuhan, China.(EI)  LIU Zhi-gang, LI Jing, LIM Boon-leong, SENG Chung-yueh, INBARAJ Suppiah, and SUN Zhichao. Local Spatial Statistics for Remotely Sensed Image Classification of Mangrove.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Photogrammetry and Remote Sensing 3-11 July 2008 Beijing, China.(EI)  Zhigang Liu, Jing Li, Boonleong Lim, Chungyueh Seng, and Inbaraj Suppiah. Object-based classification for mangrove with VHR remotely sensed image. The 1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eoinformatics. Nanjing, China, 25-27 May 2007.(EI)  Zhigang Liu, Jing Li, Roslinah Samad, Xiaowen Li. Remote Sensing Spectral Reflectance for Coral Reef Habitats Discrimination. The 9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hysical Measurements and Signature in Remote Sensing (ISPMSRS). Beijing, China, 17-19 Oct. 2005.  Zhigang Liu, Wenzhong Shi, Deren Li, Qianqing Qin. Partially 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 - Based on Weighted Unlabeled Samples Support Vector Machine. Advanced Data Mining and Applications: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ADMA 2005, Wuhan, China, July 22-24, 2005. Proceedings. Editors: Xue Li, Shuliang Wang, Zhao Yang Dong. (SCI)  Liu Zhigang, Shi Wenzhong, Qin Qianqing, Li Xiaowen, Xie Donghui. Hierarchical Support Vector Machines.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Symposium, 2005. IGARSS '05. Proceedings. 2005 IEEE International, Volume: 1, 25-29 July 2005, Pages: 186 - 189. (EI)  Yujie Huang, Guangqian Wang, Lihong Su, Zhigang Liu. An automatic recognition system for soil erosion based on knowledge and support vector machine.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Symposium, 2003. IGARSS '03. Proceedings. 2003 IEEE International, Volume: 6, 21-25 July 2003, Pages: 3444 - 3446. (EI)  Xiaoling Chen, Yok-Sheung Lia, Zhigang Liu, Zhilin Li, Onyx WH Wai and Bruce King. Water Quality Management in the Estuary of Pearl River and Hong Kong's Coastal Waters based on SeaWiFS, Landsat TM Sensor Data and in situ Water Quality Sampling Data. Proceedings of SPIE -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Optical Engineering, v 4892, 2003, p 589-599. (EI)  Xiaoling Chen, Pengxin Wang, Xiuzhi Bao, Feipend Li and Zhigang Liu. Research on the Land Use and Land-cover Changes in the East China based on Remote Sensing and GIS. The Global Chang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Southeast Asia: A Regional Science-Policy Conference, to be held in Chiang Mai, Thailand on 17-19 February 2001
  • 黄大全
  • 北师大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硕导介绍:黄大全  黄大全老师简历  学历: 博士  性别:男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  专业:人文地理  职称:副教授  主讲课程:土地评价与土地管理、城市规划与房地产研究  电话:13911890939 (M)  010-58807454-1654  E-mail:huangdaquan@bnu.edu.cn  hdqsm2002@163.com  研究领域:  · 城市与区域规划  ·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 土地经济与土地评价  · GIS应用与开发  主要科研项目:  1. 参加《中原城市群国土规划》,2010年  2. 参加《吕梁土地整治规划》,2010年  3. 参加全国土地整治规划《土地整治重大工程研究》,2010年  4. 参加《采煤损毁区土地整理、生态保育与扶贫开发模式综合研究》,2010年  5. 参加《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程》编制,2009年  6. 参加《延吉经济技术开发区集约利用评价研究》,2009年  7. 参加《开发区集约利用评价信息系统》系统开发,2009年  8. 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三明市土地利用规划与耕地保护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开发,2008年  9. 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三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08年)  10. 参加《土地利用规划用途分类方法和技术研究》—规划用地分类方案试点研究2008年  11. 参加《济南京杭大运河发展战略研究》,2007年  12. 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将乐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07年)  13. 参加《朝阳市城市发展战略研究(2006-2020年)》,2007年  14. 参加《北京市都市农业空间布局研究》,2006年  15. 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泰宁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06年)  16. 作为课题技术组核心成员,承担《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5-2020年)》(2005年)。  17. 作为课题技术组核心成员,承担《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5-2020年)大纲》(2005年)。  18. 作为课题技术负责人,承担《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实施评价》(2004年)。  19. 作为课题技术组核心成员,承担《海口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5-2020年)》,(2005年)。  20. 作为课题技术负责人,完成《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用地项目指标研究》(2004年)  21. 参加《引导北京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规划策略与调控措施》,2004年;  22. 参加 “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2003-2020年)”的专题: ①北京城市功能定位与发展目标研究,②北京市房地产市场发展与开发区空间结构整合的协调关系研究,2003年;  23. 作为课题技术负责人,完成《北京市土地开发整理战略研究(2001-2010年)》,2003年;  24. 作为课题技术负责人,完成《密云县土地开发整理规划(2001-2010年)》,2003年  25. 参加《亦庄新城城市功能定位及发展策略研究(2004-2020年)》,2005年。  主要科研论文:  黄大全,杨胜天,刘慧平,刘宝元,地理学综合创新野外实习设计与实践,区域地理论丛-地理学野外实践教学专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黄大全,洪丽旋,梁进社,福建省工业用地效率分析与集约利用评价,地理学报,2009,64(4)  黄大全,滕艳丽,张华,梁进社,基于生产函数的城市经济水平影响因素差异研究,城市发展研究,2009,16(3)  黄大全,张文新,梁进社,郧文聚,三明市建设用地开发适宜性评价,农业工程学报,2008,24(supp1)  黄大全,林 坚,赵 俊,梁进社,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执行情况的评价方法,地理科学进展,2008,27(5)  张凤荣 ,赵华甫 ,黄大全 ,李 佳 ,赵婷婷,基于宜居城市建设的北京农业产业空间布局,资源科学,2008,30(2)  黄大全,林坚,毛娟,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用地指标研究,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21(5):99-102  黄大全,郑伟元,城市化与耕地保护:海外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中国土地科学,2005,19(3):38-43  黄大全,董黎明,新世纪北京建设用地扩展与控制,中国房地产,2005(5),30-34  林坚,黄大全,土地利用规划:地理学发展的重要应用领域-兼论《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5-2020年)》修编思路,2005全球华人地理学家大会论文摘要集,2005年8月  董黎明,黄大全,中国大都市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构思,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高密度地区土地可持续利用规划与决策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中国北京友谊宾馆,2004年5月  黄大全,王晓川,北京城市蔓延的控制与引导,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中国香港,2004年12月  黄大全,新世纪大都市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方法和理论探讨,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澳门,2003年12月  主要科研著作:  黄大全,北京郊区土地利用演变及动力机制研究,地质出版社,2010年  林坚,董黎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思考与探索,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参加编写
  • 蒋玲梅
  • 北师大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硕导介绍:蒋玲梅  蒋玲梅老师简历  职务: 副教授  二级学科: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学历: 博士  Email: jiang@bnu.edu.cn  通讯地址: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邮政编码:1000875  电话:86-10-58809966 传真:86-10-58805274  研究领域:  微波遥感模型,积雪参数、土壤水份反演等  讲授课程:  科学计算语言编程实现  教育经历:  1996.9-2000.7 学士 南京气象学院农业气象专业  2000.9-2005.7 博士 北京师范大学资环系遥感与GIS专业  工作经历:  2003.12-2005. 1 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访问学者  2006. 2-2006. 8 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访问学者  2005. 8-至今 北京师范大学  获奖情况:  2000年获北京师范大学“京师杯”三等奖;  2001年获北京师范大学遥感与GIS研究中心基础研究基金首届“李谦奖”;  2002年获北京师范大学遥感与GIS研究中心基础研究基金“李谦奖”二等奖;  2002年获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专业奖学金;  2003年获北京师范大学“励耘奖学助学基金优秀学生奖”二等奖  主持与参加的主要科研项目:  参与负责“风云三号卫星微波成像仪陆表温度、地表土壤水分和干旱指数反演算法及原型软件包研发”,2006-2007  参与负责“风云三号卫星微波成像仪雪深、雪水当量反演算法及原型软件包研发”,2006-2007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分辨率混合象元雪填图算法研究”,2006-2009  参与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项目)“地球表面时空多变要素的定量遥感理论及应用” 之第八课题“被动微波遥感研究及定量遥感在水文、气象模式中的应用” (G2000077900);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青藏高原近20年土壤水分及雪水当量的参数反演研究” (90302008);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冻结地表土壤参数的微波遥感研究”(40271080);  参与美国NASA项目,‘Muli-Resolution Snow Products for the Hydrologic Sciences’,July 1, 2003 to June 30, 2008, PI: Jeff Dozier, Co-PIs: J. Frew, T. Painter, and J. Shi.  论文发表情况:  L. M. Jiang, J. Shi, S. Tjuatja, J. Dozier, K. S. Chen, and L.X. Zhang, A parameterized multiple-scattering model for microwave emission from dry snow, 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 2006 (in press).  J. Shi, L. M. Jiang, L. X. Zhang, K. S. Chen, J. P Wigneron, A. Chanzy and T. Jackson, Physical Based Estimation of Bare Surface Soil Moisture with the Passive Radiometers, 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44(11): 3145-3153, Nov, 2006.  施建成,蒋玲梅,张立新,“多频率多极化地表辐射参数化模型”,遥感学报,10(4), pp 502-514.  蒋玲梅,施建成,张立新,“积雪辐射模型验证”,遥感学报,10(4), pp. 515-522.  J. Shi, L. M. Jiang, L. X. Zhang, K. S. Chen, J. P Wigneron, and A. Chanzy,, A Parameterized multi –frequency - polarization surface emission model, IEEE Trans. Geosci. Remote Sens., 2005, vol. 43, no. 12, pp 2831-2841.  L. M. Jiang, J. Shi, K.S. Chen and L. X. Zhang, A new semi-empirical surface emission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 insoil moisture estimation, July 25-29, Korea, IGARSS05.  L. M. Jiang, J. Shi and L.X. Zhang, A parameterized emission model for dry snow cover, July 25-29, Korea, IGARSS05.  L. Jiang, J Shi, S. Tjuatja, and K.S Chen, "A comparison of dry snow emission model with field observations", Proceedings of IGRASS'04, IEEE No. 04CH37612C, 2004.  L. Jiang, J Shi, S. Tjuatja, and K.S Chen “Study of snow water equivelance inversion technique with simulating model”, Proceedings of SPIE, Vol. 5654, pp. 157-166, Honolulu, Nov, 2004.  Lingmei JIANG, J Shi, Kaiguang Zhao, Lixin Zhang, Evaluate Subsurface Effects on AMSR-E's Snow Depth Retrieval, IGARSS, 2003  K. G. Zhao, J. C. Shi, L. X. Zhang, L. M. Jiang ,Z. J. Zhang, J. Qin,Y. J. Yao, J. C. Hu, Retrieval of Bare Soil Surface Parameters From Simulated Data Using Neural Networks combined with IEM. IGARSS, 2003  Yan Guangjian, Jiang Lingmei, Wang Jindi, Chen Liangfu, Li Xiaowen, Thermal bidirectional gap probability model for row crop canopies and validation, Science in China (D), vol.46, No. 12: 1241-1249, 2003.  蒋玲梅,杨华,王锦地,李小文,Kimberly J. Schaudt, 雪地上的森林冠层混合反照率模型. 遥感学报,Nov., 2003, vol.7, No.6: 433-439  Lingmei JIANG, Hua YANG, Jindi Wang, Xiaowen LI, Modeling the Albedo of Mixed Vegetation Canopy and Snow. IGARSS, 2002.  Guangjian Yan, Hua Yang, Lingmei Jiang, Jindi Wang, Xiaowen Li, A Thermal Bidirectional Gap Model for Row Crop Canopies. IGARSS, 2002.  Hua YANG, Xiaowen LI, Feng GAO, Lingmei Jiang, Improving AMBRALS Using New GO Kernel. IGARSS, 2002.  Ziti JIAO , Xiaowen LI , Xingfa Gu , Jindi WANG, Xin Ding, Lingmei Jiang, Local Statistic-based Fusion of MIVIS VNIR and simulated TIR Images. IGARSS, 2002  阎广建, 蒋玲梅, 王锦地, 陈良富, 李小文, 2002,行播作物热辐射双向间隙率模型及验证, 中国科学(D辑)32(10):857-863,2002.  Lingmei JIANG, Hua YANG, Xiaowen LI, Xin DING,Modeling Effective Directional Emissivity of Row Crop. IGARSS, 2001.  Hongrui Zhao, Xiaowen Li, Lingmei Jiang. A Modified Douglas-Pecuker Simplification Algorithm. IGARSS, 2001.  Hua Yang, Jindi Wang, Xiaowen Li,Yueqing Xiang, Lingmei Jiang, Xin Ding. Modeling and Structural Parameters Inversion of Crop for Multiangular Remote Sensing Observations. IGARSS, 2001
  • 朱华晟
  • 北师大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硕导介绍:朱华晟  朱华晟老师简历  职称: 副教授  专业: 人文地理学  学历: 博士  研究领域:  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  园区经济与规划  科研工作经历:  近五年主持或参加的国家(部委)级科研项目  2006-200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重点项目,"中国产业集群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主要参与人之一。  2004年,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支助项目,"中国高新技术外资企业集群化动力机制与外溢效应研究",项目主持人。  2004年,国家科技部课题,国家科技部中长期科技规划 "区域科技发展研究" 之"产业集群和高新区发展专题报告",主要参与人之一。  2003-200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我国微机产业的柔性生产综合体及其创新网络机制研究",主要参与人之一。  2003年,国家科技部课题,"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区发展模式与发展趋势研究",主要参与人之一。  200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学部主任应急课题,"我国乡镇企业集群的竞争力研究",主要参与人之一。  近五年主持或参与的其他科研项目  2005-2006年, "辽宁省国土规划(2006-2030年)",主要参与人之一。  2005-2006年, "滕州市城市规划(2006-2020)",专题研究主要参与人之一。  2004年, "中关村科技园区产业链与产业联盟研究",主要参与人之一。  2004年,"山东省昌邑市城市规划(2005-2020年)",专题研究主持人。  2004年,"绵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主要参与人之一。  2004年, "石家庄市高新区2005-2010年产业规划",专题研究主持人。  2004年,"南宁市青年企业家高新民营工业园产业发展战略规划(2004-2010年)",项目负责人之一。  2003年,"重庆市万州区城市规划",产业专题研究主持人。  2003年,"广东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2004-2006年战略规划",业务体系专项规划负责人。  2003年,"辽宁通信公司2003-2005年发展战略规划",产业与区域经济专题研究负责人。  2003年,"邯郸市高新区规划(2003-2010)",产业专题研究主持人。  2003年,"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及其国际竞争力研究",参与人之一。  2002年,"加快提升宁波市工业园区发展水平的政策研究",主要参与人之一。  2002年,"长沙市经济开发区发展战略",专题研究主持人。  主要教学课程:  本科生:经济学基础  研究生:人文地理学专业英语  主要著作与参与译著  厉以宁主编(本人为副主编),中国高新区论坛(一)-地位作用与开发经验(国家科技部、北大"211工程"二期项目支助),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3(科技部科技攻关资助项目),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核心成员之一。  朱华晟著,浙江产业群:产业网络、成长轨迹与发展动力(国家"十五"重点图书),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年。  王缉慈等著,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核心成员之一。  布鲁斯·米切尔[加拿大]著,蔡运龙等译,资源与环境管理,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  主要学术论文  第一作者,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生态动力缺陷与改进思路:以广西现代中医药产业为例,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第4期,第40-44页  第二作者,浙江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基于企业家的视角,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第4期,第86-93页。  第三作者,西方城市蔓延研究综述,外国经济与管理,2005年第10期,第49-56页。  第一作者,政府-企业互动与产业集群空间结构演进:以浙江省为例,中国软科学,2005年第1期,第107-113页。  独立作者,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地区合作模式探讨,《中国高新区论坛(一)-地位作用与开发经验》,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  独立作者,基于FDI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与动力机制,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第3期,第106-112页。  独立作者,浙江传统产业集群的社会网络机制研究,经济经纬,2004年第3期,第42-45页。  独立作者,美国硅谷住宅供给短缺的成因与对策,财经问题研究,2004年第8期,第42-45页。  独立作者,世界三大高科技园区的最新发展态势与启示,中国高新区,2004年第9期,第68-72页。  独立作者,地方产业集群战略中的政府功能:以浙江嵊州领带产业集群为例,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4年第10期,第35-39页。  独立作者,产业集群发展中的企业家功能,浙江经济,2004年第20期,第41-43页。  独立作者,集群系统:浙江服装产业的竞争优势之源,浙江经济,2003年第4期,第38-39页。  第一作者,论产业群内地方联系的影响因素,经济地理,2002年第4期,第385-389页。  独立作者,论乡镇企业的社区性及其影响,学术研究,2001年第6期,第46-49页。  第一作者,大唐袜业产业区分析-我国"意大利式产业区"产生和发展的一个实例,中外科技信息,2001年第11期,第25-29页。  第二作者,产业的柔性集聚及其区域竞争力,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年第10期,第25-30页。  第一作者,产业的柔性集聚及其区域竞争力实证研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年第11期,第70-74页。  第一作者,论柔性生产与产业集聚,世界地理研究,2001年第4期,第39-46页。  独立作者,关于中小企业集群化的几点思考,改革与战略,2000年第2期,第64-67页。  第一作者,港澳台商在东莞投资的动机与特点,国土开发与整治,2000年第3期,第10-14页。  第一作者,外商投资对东莞区域经济的影响及其战略思考,人文地理,2001年第4期,第49-52页。  独立作者,庙岛群岛海水养殖业持续发展研究,地域研究与开发,2000年第4期,第26-29页。  第三作者,大连海洋农业的演进与发展前景,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0年第4期,第13-18页。  Jici Wang, Huasheng Zhu, Xin Tong, Industrial Districts in a Transitional Economy: The Case of Datang Sock and Stocking Industry in Zhejiang, China. Proximity, in Distance and Diversity- Issues on Economic Interaction and Local Development, 2005.
  • 王志强
  • 北师大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硕导介绍:王志强  王志强老师简历  职务: 副教授  二级学科: 自然地理学  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址: 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19号  邮编: 100875  TEl: 010-58807455-1534 Email: wangzhiqiang@bnu.edu.cn  研究方向:土壤侵蚀与土地生产力  教育情况:  2003-2005: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博士后  2000-2003: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博士  1990-1993:中国科学院、水利部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硕士  1986-1990:宁夏大学地理系  工作经历:  2005—今: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院、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2009—2010:美国农业部土壤侵蚀实验室、普渡大学农学院访问学者  1995-2000: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  1993-1995:河北省水利科学研究所  讲授课程:  本科生实习课程:《城市生态学》、《土壤野外实习》  研究生课程:《自然地理实验方法》、《水土流失监测与评价》  发表文章:  1. WANG Zhiqiang, LIU Baouan, ZHANG Yan. Soil moisture of different vegetation types on the Loess Plateau,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09, 19 (6): 707-718  2. WANG ZhiQiang, LIU BaoYuan , LIU Gang, ZHANG YongXuan. Soil water depletion depth by planted vegetation on the Loess Plateau. Sci China Ser D-Earth Sci, 2009, 52 (6): 835-842  3. WANG ZhiQiang, LIU BaoYuan, WANG XuYan, GAO Xiao Fei, LIU Gang. Erosion effect on the productivity of black soil in Northeast China . Sci China Ser D-Earth Sci, 2009, 52 (7): 1005-1021  4. 王志强, 刘宝元, 刘刚, 张永萱. 黄土丘陵区人工林草植被耗水深度研究. 中国科学 D辑: 地球科学, 2009, 39(9): 1297-1303  5. 张永宣,张光辉,王志强.黄土剖面土壤颗粒组成对含水量的影响.水土保持通报, 2009,29(6): 78-82  6. 王志强, 刘宝元, 张岩. 不同植被类型对厚层黄土剖面水分含量的影响. 地理学报,2008, 63 (7): 703-713  7. YanZhang, BaoyuanLiu, ZhiqiangWang, QingkeZhu. Evaluation of CLIGEN for storm generation on the semiarid Loess Plateau in China . Catena, 2008, 73:1-9  8. 刘宝元, 阎百兴, 沈波, 王志强, 魏欣. 东北黑土区农地水土流失现状与综合治理对策.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8, 6 (1): 1-8  9. 王志强, 刘宝元, 王旭艳, 韩艳锋. 黄土丘陵半干旱区人工林迹地土壤水分回复研究. 农业工程学报, 2007, 23 (11): 77-83  10. 王志强, 刘宝元, 海春兴. 土壤厚度对天然草地植被盖度和生物量的影响. 水土保持学报, 2007, 21 (4): 164-167  11. 王志强, 刘宝元, 王晓兰.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天然锦鸡儿灌丛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地理研究, 2005, 24 (1): 113-120  12. 王志强, 王晓兰, 刘宝元. 宁南山区不同放牧强度对天然草地土壤水分的影响.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5, 19(2): 52-55  13. 徐春达, 刘宝元, 王志强, 付金生, 叶芝菡. 从土壤适宜性分析陕北黄土高原种植油松的可行性.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40 (1): 129-132  14. 刘刚, 王志强, 王晓岚. 吴旗县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干层特征分析. 水土保持研究, 2004, 11(1): 126-129  15. 王志强, 刘宝元, 路炳军.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土壤干层水分恢复研究. 生态学报, 2003, 23(9): 1943-1950  16. 王志强, 刘宝元, 海春兴, 付金生. 晋西北黄土丘陵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水分分析.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2, 16(4): 53-58  17. 王志强, 刘宝元, 徐春达, 付金生. 连续干旱条件下黄土高原几种人工林存活能力分析. 水土保持学报, 2002, 16(4): 25-29  18. 王志强, 海春兴, 付金生. 黄土高原土壤退化机制与预防措施.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31(2): 158-162  19. 海春兴, 马礼, 王志强. 河北坝上各种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风蚀比较研究.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2, 12: 102-104  20. 王志强. 河北农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及对策. 经济论坛, 2000, 227(1): 34  21. 王志强, 任焕茹. 开拓农村市场的关键: 提高农民购买力. 河北综合经济. 1998, 53(7): 20-21  22. 王志强, 孙世芳. 河北平原农业在全省农业中的地位及贡献. 经济论坛, 1997, 161(11): 28-29  23. 王志强. 河北平原粮食增长的区域差异. 河北综合经济. 1997, 42(8): 23-24  24. 王志强. 河北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农业两个根本性转变. 河北综合经济. 1997, 44(10): 25-26  25. 江忠善, 王志强, 刘志.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评价黄土丘陵区小流域土壤侵蚀的研究. 水土保持研究, 1996, 3(2): 84-97  26. 江忠善, 王志强, 刘志. 黄土丘陵区小流域土壤侵蚀空间变化定量研究.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1996, 2(1): 1-9  27. 陈忠祥, 王志强. 西吉县吊庄移民的效益分析. 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 49(4): 34-38
  • 张立强
  • 北师大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硕导介绍:张立强  张立强老师简历  2004.7:在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获博士学位,导师:徐冠华院士、杨崇俊研究员  2004.8—2006.6:讲师  2006.7—2010.6:副教授;分党委委员;遥感党支部书记;06级本科生班主任  2010.7— :教授、博士生导师  二级学科: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学历: 博士  主讲:  · GIS软件分析,计算机图形学  奖励:  · 2007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 2008年,测绘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获奖人)  · 2009年,北京市优秀人才;为新基金项目创新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2)  软件著作权登记:  LDCGIS三维地形与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登记号:2008SR17411  国家发明专利:  · 一种3DGIS中多分辨率自适应注记的方法,申请号: 200910076427.9(待授权)  · 网络环境下超大规模空间数据的三维可视化方法,申请号:200710119077.0  · 大规模矢量地图数据渐进传输和动态重建方法,申请号:200710178439.3  论 文:  SCI 收录  1. Liqiang Zhang*, Chongjun Yang, Donglin Liu, Yingchao Ren, Xiaoping Rui. A web-mapping system for real-time visualizing the global terrain. Computers & Geosciences, 2005, 31(3): 445-454.  2. Zhang Liqiang*, Yang Chongjun, Liu Donglin, Cheng Qimin, Rui Xiaoping.Effective Techniques for Interactive Rendering of Global Terrain Surfaces. IEEE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Letters, 2005, 2(2) , 215-219.  3. ZHANG Liqiang*, ZHANG Yan, YANG Chongjun,LIU Suhong,REN Yingchao,RUI Xiaoping .Effective solutions to a global 3D visual system in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Science in China Ser.D Earth Sciences, 2005, 48(11): 2032-2039.  4. Liqiang ZHANG*, Chongjun Yang, et al., Visualization of large spatial data in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Computers & Geosciences, 2007, 33(9):1130-1139.  5. ZHANG Liqiang*, TAN Yumin, et al. A methodology for 3D modeling and visualization of geological objects, Sci China Ser D-Earth Sci, 2009, 52(7): 1022-1029.  6. Liqiang Zhang*, Zhifeng Guo, et al., Approaches to Web-based visualization in 3DGIS.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F: Information Sciences, 2009, 52(9):1588-1579.  7. DENG Hao, ZHANG Liqiang*, et al., Fast and dynamic generating linear octrees for geologic bodies under hardware acceleration.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 Earth Sciences, 2010, 53(1): 113-119.  8. Chen Chen, Liqiang Zhang*, et al., Adaptive multi-resolution labeling of complex spatial objects in 3D terrain environmen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 2010, 24(6): 949–964.  9. Liqiang Zhang*, Zhizhong Kang, Jonathan Li, Ling Yang. Web-based terrain and vector maps visualization for Wenchuan Earthquak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Earth Observation and Geoinformation, doi:10.1016/j.jag.2010.01.001.  10. Ling Yang, Liqiang Zhang*, et al., An efficient rendering method for large vector data on large terrain models. Science in China (Information Sciences), 2010, 53(6):1122-1129.  11. Ling Yang, Liqiang Zhang*, Jingtao Ma, Zhizhong Kang, Lixin Zhang, Jonathan Li. Efficient Simplification and View-Dependent Rendering of Large Vector Maps on 3D Landscapes. IEEE Computer Graphics and Applications, doi.ieeecomputersociety.org/10.1109/MCG.2010.63.  12. Yanhui Wang, Liqiang Zhang*, Jingtao Ma, Liu Liu, Lixin Zhang, Dongqin You. Combining the EHI-NRM and ICA for complex high-rise building evacuation planning. Accepted in IEEE Computer Graphics and Applications, doi.ieeecomputersociety.org/10.1109/MCG.2010.44.  13. Ling Yang, Liqiang Zhang*, Jingtao Ma, Jinghan Xie, Liu Liu. Interactive visualization of multi-resolution urban building models considering spatial cognition. Accepted i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  14. Kang Zhizhong, Zhang Liqiang, et al., An Automatic Mosaicking Method for Building Facade Texture Mapping using a monocular close-range image sequence, ISPRS Journal of Photogrammetry and Remote Sensing, 2010, 65(3): 282-293.  15. Zhizhong Kang, Jonathan Li, Liqiang Zhang, Qile Zhao and Sisi Zlatanova. Automatic Registration of Terrestrial Laser Scanning Point Clouds using Panoramic Reflectance Images. Sensors, 2009, 9: 2621-2646.  16. Liu Liu, Liqiang Zhang*, et al. An improved LOS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visibility analysis of 3D complex landscapes. Science in China (Information Sciences) (in press).  17. Liqiang Zhang*, Liang Zhang, Yingchao Ren, Zhifeng Guo. Transmission and visualization of large geographical maps, ISPRS Journal of Photogrammetry and Remote Sensing (in press).  其它  1. 芮小平、张立强等,基于弹性网的多维信息可视化研究,系统仿真学报,2010,22(2), 415-420.  2. 杨玲,张立强,何子琳,陈晨,一种大规模矢量地图数据实时简化的方法,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2009, 14(6),1007-1011(应邀投稿)。  3. 张立强,杨崇俊等. Internet 环境下海量地形数据发布和三维显示的技术研究.同济大学学报, 32(12),2004, 1671-1676.  4. 张立强,杨崇俊.用多进制小波和二叉树实现大规模地形的实时漫游.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报, 17(3),2005,425-430.  5. Zhang, Liqiang,Yang, Chongjun; Dong, Peng; Liu, Donglin. Key Algorithms Study on Global Terrain Visualization.International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Symposium, v 6, 2003, p 3928-3930.  6. Zhang, Liqiang,Yang, Chong-Jun, Liu, Dong-Lin. 多进制小波实现地形的多分辨率简化.系统仿真学报, 16(9), 2004, p1970.  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大数据量空间信息实时传输和三维可视化的技术与方法,项目批准号:60972128,2010.1-2012.12,负责人。  2. 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重点项目:多源遥感数据综合集成、模拟与产品服务系统,2007-2010,主要参加人。  3. 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自由探索项目:灾害性天气短时临近相似预报的方法,2009-2011,负责人。  4. 北京市优秀人才项目:基于3DGIS的北京市大型复杂场所智能应急反应技术2010.1-2011.12,负责人。  5. 中石化长江燃料有限公司:加油站综合信息展示平台,2009-2011,负责人。  6. 教育部直属高校聘请外国专家重点项目,2009.5-2010.1,负责人。  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多视角大视角高光谱探测与成像研究。项目批准号:60736007,2008.1-2011.12,第二负责人。  8. 国家海洋局开放研究基金:基于中间件技术的极地数据渐进传输技术的研究。项目批准号:KP2007007,2008.1-2010.12,负责人。  9.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基于3DGIS复杂建筑群智能应急反应的关键技术研究。2008.1-2010.12,负责人。  10. “十一五”863计划专题:“分布式海量多源空间信息的可视化研究”,课题编号:2006AA12Z220,2006.12-2008.12,项目负责人。  11. “十一五”863计划重点项目:“国家统计遥感业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2007.3-2010.12,子课题负责人。  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三维数字城市模型的提取和网络可视化的研究”,项目批准号:60502008,2006.1-2008.12,项目负责人。  1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交流项目:“基于LiDAR数据和正射影像提取三维建筑模型、道路和数字地面模型的关键技术研究”,课题编号:60610087,2006.6-2006.12,项目负责人。  14. 现代工程测量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面向空间索引的细节层次模型”,2006.2-2008.2,项目负责人。  15. 地理空间信息工程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基金:“三维网络数据模型的研究” 2006.8-2008.8,项目负责人。  16. 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基于3DGIS应急反应系统的网络模型研究”,项目编号:WKL(06)0304, 2007.1-2008.12,项目负责人。  17. 黑龙江测绘局科研基金,2006.12-2007.12,项目负责人。  18. 北京师范大学短期合作讲学研究项目,2006.6-2006.12,项目负责人。  LDCGIS-三维地形和城市地理信息系统  在863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的资助下,我们自主研发了LDCGIS软件。  软件用途  为测绘、交通、城建等相关部门的空间分析和决策提供服务,解决三维城市几何目标的管理、快速传输和可视化等问题。  主要功能  (1)能读入和显示GIS和遥感格式的空间数据;(2)在LDCGIS中,三维场景能够保存和输出;(3)基于L系统三维植被的快速可视化;(4)添加、删除、保存图层;(5)支持按规定路线三维场景漫游以及灵活的指南针、鼠标和键盘操作;(6)三维几何实体(如植被、交通工具和建筑等)的添加、编辑、删除和修改;(7)雨、雪、雾等天气的模拟;(8)阴影(地形、植被和建筑)模拟;(9)鹰眼图;(10)三维字体自适应标注;(11)多分辨率矢量数据的动态无缝叠加;(12)大规模三维地形和纹理数据的快速显示;(13)视景体和多分辨率模型的动态控制;(14)帧速率图;(15)高程图例;(16)空间三维坐标查询;(17)建筑等实体双向查询;(18)矢量数据查询;(19)距离、表面积量算和纵断面量算;(20)可视域分析;(21)水淹分析;(22)最短路径分析;(23)应急状态下,基于三维场景的救援与疏散方案的模拟与分析;(24)基于导航的山区路径区域自适应形变;(25)最小可视路径分析。  技术特色  (1)层次多分辨率空间数据模型的构建;  (2)视相关的基于GPU超大规模多分辨率动态渲染技术;  (3)应急状态下,基于三维场景的救援与疏散方案的模拟与分析;  (4)基于导航的山区路径区域自适应形变;  (5)随需低延迟流技术和Peer-to-Peer技术。  编程语言  微软.NET下的Visual C++8.0和OPENGL 2.0  运行环境  运行于Win32, Linux, and Mac OS X. FreeBSD and Irix等平台。
  • 刘锐
  • 锐老师简历  职务: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二级学科: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学历: 博士 (美国)  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邮编 100875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联系方式:  E-mail:reiliu@bnu.edu.cn  Phone: 010-58807216  科研领域:  · 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集成与应用  · 环境地理信息系统  · 土地资源监测与评价  · 生态地理学  · 综合生态系统管理  · 低碳经济与技术  主要教学课程:  · 地理信息系统集成原理及方法(博士生)  ·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 (硕士生)  · 数字地面模型 (本科生)  · 高级GIS专题(本科生)  教育经历:  1994  地理信息科学博士,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环境及森林学院,锡拉丘斯大学  1990  资源管理硕士,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环境及森林学院  1982  土壤科学学士,西南农业大学  科研工作经历:  · 2004-现在,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海外引进教授,北京  · 2003-2004,美国环境资源管理公司(ERM) 环境管理项目高级顾问,北京  · 2002-2003,美国保护国际(CI)中国项目资深主任、高级环境科学家,美国华盛顿  · 1999-2002,美国保护国际(CI)地理信息系统及遥感中心主任,高级地理科学家,美国华盛顿  · 1993-1999,美国弗吉尼亚州政府林业部林业资源信息管理处处长,高级研究员,美国夏洛茨威尔  · 1994-1998,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环境系GIS及遥感兼职教授及博士导师,美国夏洛茨威尔  · 1996-1999,美国弗吉尼亚皮特蒙特学院GIS及遥感兼职教授,美国夏洛茨威尔  · 1991-1993,美国纽约州环保局副研究员,美国锡拉丘斯  · 1988-1991,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助理研究员,美国锡拉丘斯  · 1987-1988,中国农业部土地管理局土壤监测信息系统项目主管,北京  · 1985-1987,中国农业部农业规划设计院土地利用研究室助理研究员,北京  · 1982-1985,中国农业部农业规划设计院土地利用研究室研究助理,北京  部分获奖项目:  · 1993,获美国航空摄影与遥感协会纽约州分会研究生年度最佳论文奖,美国  · 1988 – 1990,获两年世界银行/日本政府"发展中国家优秀科技人员奖",此项奖是奖励从第三世界国家选拔的优秀科技人员赴英、美国家攻读高等学位,奖金总额为30,000美元,美国  · 1988,获中国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土壤监测信息系统研究,中国  · 1987,获中国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京、津、唐地区国土规划研究,中国  社会任职:  · 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学会资源环境培训中心主任,2010-现在  · 国土资源部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顾问专家,2006-现在  · 国家林业局/ GEF/亚洲开发银行土地退化监测及评价项目咨询专家,2005-现在  · 国家林业局/世界银行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项目咨询专家,2005-2010  · 国际中国环境基金会副主席,美国华盛顿,2003-2010  · 国际中国环境基金会董事长,美国华盛顿,2001-2003  · 国际中国地理信息科学协会理事,美国,1996-1997  · 美国弗吉尼亚州土地信息系统及制图协会技术委员会主席,美国,1997  · 中国农业部农业规划院高级顾问及客座研究员,1995-现在  · 香港中文大学科学项目基金海外评审员,1999  · 中国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客座教授,2003-现在  · 中国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客座教授,1995-现在  · 中国北京林业大学客座教授,2004-2007  · 美国自然保护协会会员,1999-现在  · 美国航空及遥感协会会员,1995-现在  · 美国林业工程师协会会员,1997-现在  主持及参与的主要科研项目:  · 2010,主持科技部2011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基于无人机平台的环境应急监测系统研究与应用”,中科宇图资源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  · 2010,主持“基于低碳发展视角的中国水电开发战略研究”课题,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北京师范大学,中科宇图资源环境科学研究院。  · 2009,参与“湛江市生态市规划”,湛江市政府,中科院地理与资源研究所,中科宇图资源环境科学研究院。  · 2009-2010,负责“赣江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与质量目标管理技术示范”水专项子课题,中科宇图天下科技有限公司,中科宇图资源环境科学研究院。  · 2007-2009,担任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农业部作物野生植物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项目首席技术顾问,负责中国8省作物野生近缘植物保护点设计项目的技术指导工作,北京师范大学。  · 2005-2009年,作为国家林业局/中国-全球环境基金(GEF)干旱生态系统土地退化防治伙伴关系土地退化监测和评价项目咨询专家组组长,负责我国西北6省《综合生态系统管理信息中心建设》项目咨询工作,北京师范大学。  · 2006-2009年,担任世界银行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项目国际咨询专家,负责我国7省13个自然保护区的林业可持续项目规划与设计咨询工作,北京师范大学  · 2003-2004,担任美国环境资源管理公司(ERM) 环境管理项目高级顾问,负责世界银行攀枝花市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设计咨询;  · 2000-2002年,作为美国保护国际中国项目主任,主持与四川省合作的“中国西南横断山生物多样性保护走廊战略评估与规划”,关键生态系统合作基金(由GEF、WB、CI、McArthur Foundation组成)/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联盟(CI)资助。  · 2002年,作为保护国际中国项目主任,主持由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联盟、世界自然基金会、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和四川省计委在成都举办的"长江上游生物多样性优先区选择国际研讨会"。项目资金: $80,000, 来源:关键生态系统合作基金/世界自然基金会;  · 2000-2002年,作为美国保护国际GIS及遥感中心主任,主持并参与“基于Internet的全球生物多样性数据仓库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由国际应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心(CABS)资助。  · 1994-1998年,作为美国保护国际GIS及遥感中心主任,主持并参与“弗吉尼亚州费尔法克斯市城市规划GIS数据设计及大型数据库开发项目”。  · 2001年,作为美国保护国际GIS及遥感中心主任,参与弗吉尼亚州交通部"交通网络GIS的需求评估与系统设计"项目。项目资金由弗吉尼亚州交通部资助;  · 1999-2001年,作为美国保护国际GIS及遥感中心主任,参与美国联邦环保总署“基于因特网的环境资源数据仓库的设计与开发”项目。这是一个企业范围网络GIS应用项目。项目资金来源:美国联邦环保总署。  · 1993-1996年,作为弗吉尼亚州林业部资源信息管理处处长,主持“弗吉尼亚州林业土地资源评价”项目,并编写评价报告。项目资金由弗吉尼亚州林业部资助。  · 1998-1999年,作为弗吉尼亚州林业部资源信息处处长,主持弗吉尼亚州林业部“应用卫星及GIS技术进行弗吉尼亚州森林斑块破碎度的调查”。 项目资金由弗吉尼亚州林业部资助。  · 1997年,作为弗吉尼亚州林业部资源信息处处长,主持并参与弗吉尼亚科技大学及弗吉尼亚州林业部“人口变化对于林业土地资源特性的影响”项目。项目资金由美国林业总局资助。  · 1993-1996年,作为弗吉尼亚州林业部资源信息处项目主管,主持美国林业总局“应用GIS 技术与森林调查分析(FIA)数据相结合,进行弗吉尼亚州林业土地评价”项目。项目资金由美国林业总局资助。  · 1994-1996年,作为弗吉尼亚州林业部资源信息处项目主管,主持美国林业总局"建立弗吉尼亚的森林病虫害空间模型"项目。项目资金由美国林业总局资助。  · 1995-1996年,作为弗吉尼亚州林业部资源信息处项目主管,参与美国联邦环保总署“奇丝碧海湾林地缓冲带调查”项目。项目资金由美国联邦环保总署资助。  · 1987-1988年,作为中国农业部土地管理局项目主管,主持中国土壤监测信息系统项目的研究,项目资金:中国农业部土地管理局;  · 1984-1986,作为中国农业部农业工程院土地利用室工程师,参与中国农业土地质量评价方法研究课题,项目资金:中国农业部农业工程院;  · 1985,作为中国农业部农业工程院土地利用室工程师,主持并参与青海才达木盆地干旱土地资源调查项目研究,项目资金:中国农业部。
  • 刘绍民
  • 刘绍民老师简历  职务: 教授  二级学科: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学历: 博士  通讯地址: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邮政编码:1000875  联系电话: 58802240  E-mail: smliu@bnu.edu.cn  研究领域:  多尺度地表通量的观测与应用,包括  多尺度地表通量的测量技术与方法  通量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方法  地表通量的尺度效应与尺度转换  区域地表通量的遥感估算与验证  地表通量的模拟与数据同化  学术任职:  中国农学会农业气象分会常务理事  中国林学会林业气象分会常务理事  《高原气象》编委  教育经历:  博士  2001年在中国农业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系获理学博士学位  硕士  1991年于南京气象学院应用气象系获理学硕士学位  学士  1988年于南京气象学院应用气象系获理学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03.6-现在 在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工作  2001.6-2003.6 在北京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系做博士后  1991.7-1998.8 在新疆气象科学研究所工作  奖励与知识产权情况:  参加的《流域供水管理信息系统及实时供水调控研究》课题获1999年度新疆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980640-6)。  参加的《新疆主要农作物与牧草生长发育动态模拟及应用》课题获1996年度中国气象局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962303)。  参加的《草地、小麦和土壤水分的卫星遥感监测与服务系统-遥感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研究》课题获1995年度新疆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950618-9)。  国家发明专利 ”一种大尺度水热通量观测系统”,申请号:2010101189578.  讲授课程:  大气物理学(研究生)  地表水热平衡(本科生)  主持与参加的科研项目:  主持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30911130504)《基于遥感和数据同化方法的海河流域水文通量预测研究--SP2:不同尺度蒸散量和土壤水分的观测研究》(2010-20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71194)《地表水热通量的时空尺度扩展研究》(2010-2012)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经费项目(GYHY200706046)《大尺度水热通量观测系统的研制与应用研究》(2007-2011)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课题(2007AA12Z175)《非均匀下垫面条件下区域蒸散量遥感监测与验证的关键技术研究》(2007-2010)  全球环境基金(GEF)海河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管理项目(TF053183)《遥感监测ET地面独立验证》课题(2007-200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671128)《非均匀下垫面上卫星像元尺度地表通量的研究》(2007-2009)  全球环境基金(GEF)海河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管理项目(TF053183)《北京市SEBAL模型的地面验证与参数优化》课题(2004-2008)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地球表面时空多变要素的定量遥感理论及应用》第八课题(G2000077908)《被动微波遥感研究及定量遥感在水文、气象模式中的应用》(2002-20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201038)《非均匀下垫面区域蒸发(散)量遥感估算机理与模型研究》(2003-2005)  参加项目  欧盟第七框架项目“长期观测结合卫星遥感与数值模拟研究青藏高原水文气象过程及亚洲季风系统”(CEOP-AEGIS)之第一课题(Grant no. 212921,2009-2012)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陆表生态环境要素主被动遥感协同反演理论与方法》第一课题(2007CB714401)《生态环境定量遥感综合试验与示范》(2007-2011)  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研究计划(IRT0409)《定量遥感在多圈层相互作用研究中的应用》(2005-2007)  北京师范大学 “985工程”地球表层过程与综合减灾科技创新平台-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团队(2004-2008)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2004DFA06300)《地表参数反演与四维同化遥感数据产品》项目(2004-2007)  主要论著:  近期主要论文:  Tongren Xu, Shunlin Liang, Shaomin Liu*, Xiufang Zhu, Xin Tao. Estimating turbulent fluxes through assimilation of geostationary operational environmental satellites data using ensemble Kalman filter.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atmospheres. In Review.  Shaomin Liu*, Ziwei Xu, Weizhen Wang, Jie Bai, Jiemin Wang. Measurements of Energy and Water Vapor Fluxes over Different Surfaces in the Heihe River Basin, China, Hydrology and Earth System Sciences,In review.  Guanghui Huang, Shaomin Liu*, Shunlin Liang, Estimation of net surface shortwave radiation from MODIS data,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 in press  Tongren Xu, Shaomin Liu*, Shunlin Liang, Qin Jun, Improving predictions of Water and Heat fluxes by Assimilating MODIS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Products into Common Land Model, Journal of Hydrometeorology, in press  Shaomin Liu*, Jie Bai, Jia zhenzhen, Li Jia, Huizhen Zhou, Li Lu. Estimation of evapotranspiration in the Mu Us Sandland of China. Hydrology and Earth System Sciences,2010,14:573-584  Jia Z.Z, S.M. Liu, and Z.W. Xu. Validation of remotely sensed evapotranspiration: a case study. Proceedings of the 2010 IEEE International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Symposium. 2010, 2119-2122.  Ziwei Xu, Shaomin Liu, Weizhen Wang, Jie Bai, Jiemin Wang. Evapotranspiration measurements over different surfaces in the Heihe river basin, China. Biohydrology of Farmland under Desertification Management, SPA & Water Press, Japan. 2010, 86-106.  刘绍民,李小文,施生锦,等. 大尺度地表水热通量的观测、分析与应用. 地球科学进展. 2010,25 (11): 1113-1127.  施生锦,黄彬香,刘绍民,等. 大尺度水热通量观测系统的研制. 地球科学进展. 2010,25 (11): 1128-1138.  徐自为,黄勇彬,刘绍民. 大孔径闪烁仪观测方法的研究. 地球科学进展. 2010,25 (11): 1139-1147.  白洁,刘绍民,丁晓萍,等. 大孔径闪烁仪观测数据的处理方法研究. 地球科学进展. 2010,25 (11): 1148-1165  蔡旭辉,朱明佳,刘绍民,等. 大孔径闪烁仪的通量印痕分析与应用. 地球科学进展. 2010,25 (11): 1166-1174.  白洁,刘绍民,丁晓萍. 海河流域不同下垫面上大孔径闪烁仪观测显热通量的时空特征分析. 地球科学进展. 2010,25 (11): 1187-1198.  李远,孙睿,刘绍民,等. 大孔径闪烁仪观测数据在陆面模式验证中的应用初探. 地球科学进展. 2010,25 (11): 1237-1247.  贾贞贞,刘绍民,毛德发,等. 基于地面观测的遥感监测蒸散量验证方法研究. 地球科学进展. 2010,25 (11): 1248-1260.  卢俐,刘绍民,徐自为,等. 大孔径闪烁仪和涡动相关仪观测显热通量之间的尺度关系. 地球科学进展. 2010,25 (11): 1273-1282.  LU Li, LIU Shaomin*, XU Ziwei, YANG Kun, CAI Xuhui, JIA Li, and WANG Jiemi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arameterization of aerodynamic roughness length over heterogeneous surfaces,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09,26(1):180-190  L. Jia, G. Xi, S. Liu, C. Huang, Y. Yan, and G. Liu. Regional estimation of daily to annual evapotranspiration with MODIS data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wetland,Hydrology and Earth System Sciences, 2009,13: 1775-1787  Xin Li, Xiaowen Li, Zengyuan Li,Mingguo Ma ,Jian Wang, Qing Xiao, Qiang Liu, Tao Che, Erxue Chen, Guangjian Yan, Zeyong Hu, Lixin Zhang, Rongzhong Chu, Peixi Su, Qinhuo Liu, Shaomin Liu, Jindi Wang, Zheng Niu, Yan Chen, Rui Jin, Weizhen Wang, Youhua Ran, Xiaozhou Xin, and Huazhong Ren,Watershed Allied Telemetry Experimental Research,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2009,114 (D22),103, doi:10.1029/2008JD011590  Ziwei Xu, Shaomin Liu, Minggang Hu. Measurements of evapotranspiration by eddy covariance system in the Hai River Basin.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f HAI Basin Integrated Water and Environment Management, Beijing. 2009, 191-199.  徐同仁, 刘绍民, 秦军, 梁顺林,同化MODIS温度产品估算地表水热通量 ,遥感学报, 2009,13(6):999-1009  卢俐,刘绍民,徐自为,王介民,李小文. 不同下垫面上大孔径闪烁仪观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应用气象学报. 2009,20(2):171-178  徐自为,刘绍民,徐同仁,王介民.涡动相关仪观测蒸散量的插补方法比较.地球科学进展, 2009,24(4):372-382  双喜,刘绍民,徐自为,王维真.黑河流域观测通量的空间代表性研究.地球科学进展,2009,24(7):724-733  宫丽娟,刘绍民,双喜,蔡旭辉,徐自为.涡动相关仪和大孔径闪烁仪观测通量的空间代表性研究.高原气象. 2009,28 (2): 246-257  王介民,王维真,刘绍民,马明国,李新.近地层能量平衡闭合问题-综述及个例分析.地球科学进展,2009,24(7):705-713  王维真,徐自为,刘绍民,李新,马明国,王介民.黑河流域不同下垫面水热通量特征分析.地球科学进展,2009,24(7):714-723  Yang,K., T.Koike, H.Ishikawa, J.Kim, Xin Li, Huizhi,Liu, Shaomin liu, Yaoming Ma, Jieming, wang. Turbulent flux transfer over bare soil surfaces: characteristics and parameterization. Journal of Applied Meteorology and Climatology, 2008,47(1):276-290  Jie Bai, Shaomin Liu, Defa Mao. Area-averaged evapotranspiration fluxes measured from Large Aperture Scintillometer in the Hai River Basin. River Basin Research and Planning Approach -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f HAI Basin Integrated Water and Environment Management, 2008 Beijing. 331-340  奚歌, 刘绍民, 贾立.黄河三角洲湿地蒸散量与典型植被生态需水的遥感研究.生态学报,2008,28(11):5356-5369  张雪红,刘绍民,何蓓蓓.基于包络线消除法的油菜氮素营养高光谱评价.农业工程学报,2008,24(10):151-155  周会珍,刘绍民,白洁,毛德发.毛乌素沙地土壤水分的遥感监测. 农业工程学报,2008,24(10):134-140  白 洁,刘绍民,扈 光.针对TM/ETM+数据的地表温度遥感反演与验证.农业工程学报,2008,24(9):148-154  彭谷亮,刘绍民,蔡旭辉,卢俐,徐自为. 非均匀下垫面湍流通量观测的印痕分析.大气科学,2008,32(5),1064-1070  徐自为,刘绍民,宫丽娟,王介民,李小文. 涡动相关仪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评价研究. 地球科学进展,2008,23(4):357-370  Shaomin Liu*, Guang Hu, Li Lu,Defa Mao. Estimation of Regional Evapotranspiration by TM/ETM+ Data over Heterogeneous Surfaces. Photogrammetric Engineering and Remote Sensing, 2007,73(10), 1169-1178  Shaomin Liu*, L.Lu, D.Mao and L.Jia. Evaluating parameterizations of aerodynamic resistance to heat transfer using field measurements. Hydrology and Earth System Sciences, 2007,11(2):769-783  Jia Li, Xi Ge, Liu Shaomin, Huang Chong, Liu Gaohuan, Song Shixia, Lian Yu. Estimation of daily to annual regional evapotranspiration with MODIS data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wetland. Proceedings of the 3rd International Yellow River Forum, October 2007,65-76  刘绍民,卢俐,毛德发,胡明罡.空气动力学阻抗的测量研究.应用气象学报,2007,18(2):247-250  张雪红,刘绍民,何蓓蓓.不同氮素水平下油菜高光谱特征分析.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3(3):245-249  彭谷亮,蔡旭晖,刘绍民. 大孔径闪烁仪湍流通量印痕模型的建立与应用.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43(6):822-827  Shaomin Liu*, Rui Sun, Zhongping Sun, Xiaowen Li, Changming Liu.Evaluation of Three Complementary Relationship Approaches for Evapotranspiration over The Yellow River Basin.Hydrological Processes,2006,20(11):2347-2361  Qin Jun, Yan Guangjian, Liu Shaomin, Liang Shunlin, Wang Jindi, Zhang Hao, Li Xiaowen. Application of ensemble kalman filter to geophysical parameters retrieval in remote sensing: a case study of kernel-drive BRDF model inversion.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2006, 49 (6): 632-640  Han Lijuan, Wang Pengxin, Yanghua, Liu Shaomin,Wang jingdi. Study on NDVI-Ts space by combining LAI and evapotranspiration.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2006,49(7):747-754  张雪,赵峰,刘绍民,王锦地,辛羽飞,毛德发.冬小麦红边参数各向异性特征分析.农业工程学报,2006,22(6):7-11  周会珍,刘绍民,于小飞,张劲松,周择福,毛乌素沙地蒸散量的遥感研究. 地理科学进展,2006,25(4):79-87  注:*为通讯作者  专著:  1、在《地球科学进展》杂志上,编辑2010年第11期“大尺度地表水热通量的观测、分析与应用”专辑。  2、王锦地,张立新,柳钦火等,中国典型地物波谱知识库,科学出版社,2009(编写第三章)。  3、李小文,刘素红,遥感原理与应用,科学出版社,2008(编写第十一章)。
  • 柏延臣
  • 柏延臣老师简历  职务: 副教授  二级学科: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学历: 博士  办公电话:58802062 Email: boyc@bnu.edu.cn  教育情况:  2004年8月获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博士后  博士后:  2002.9-2004.8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博士后  博士:  1999.9- 2002.7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博士学位  硕士:  1996.9- 1999.7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获硕士学位  学士:  1992.9-1996.7 兰州大学地理科学系自然地理专业获学士学位  学术任职:  IEEE Member (No.90406171)  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理论与方法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图像图形学会会员  Internationa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 中国科学(D),地理学报,遥感学报,冰川冻土,地理研究等刊物审稿人  主持与参加的主要科研项目:  科研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遥感分类中的尺度效应机理与多尺度遥感数据分类方法研究”(项目编号40871161)(2009-2011年),主持  欧盟FP7项目子课题“青藏高原积雪水资源遥感监测”(2008-2012),主持  国家973计划项目子课题“多传感器SST数据产品评价与融合”(2006-2011年),主持  国家973计划项目子课题“遥感信息尺度效应与多尺度信息比较和评价”(2007-2012年),主持  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 “国家统计遥感业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子课题(2007-2010)  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玉米作物精准作业系统构建与应用示范”子课题,(2006-2010),共同主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遥感分类专题信息的不确定性评价关键问题研究"(项目编号40301033)(2004.1- 2006.12),主持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像元尺度的遥感分类不确定性评价与可视化研究"(项目编号2003033111),主持  出版物:  柏延臣 王劲峰 (2003)遥感信息不确定性研究:分类与尺度效应模型。 地质出版社
  • 符素华
  • 符素华老师简历  职务: 副教授  二级学科: 自然地理学  学历: 博士  Email: suhua@bnu.edu.cn  联系电话: 010-58807454-1623  研究领域:  土壤侵蚀机理  土壤侵蚀模型预报与水土资源管理  教育情况:  2003.7-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工作  2001.7-2003.6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博士后,  研究方向为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  1998.9—2001.7 在北京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攻读博士学位,  研究方向为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  1995.9—1998.7 在西安理工大学水资源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  研究方向为水资源管理与利用。  1991.9—1995.7 就读于西安理工大学水电学院给水排水专业  主持与参加的主要科研项目:  主持973子课题“小流域分布式土壤侵蚀模型研究”(项目号:2007CB407204-08)(2007.1-2011.12)  主持国家自然基金“粗骨土壤中砾石对降雨入渗及土壤侵蚀的影响”(项目号:40201031)(2003.1-2005.12)  主持北京市自然基金“北京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对水资源量影响研究”(项目号:8072016)(2007.1-2009.12)  主持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土壤入渗参数测定和模拟”(2008.12-2009.12)  主持校青年基金“雨量和雨型对径流与砾石覆盖关系”(2004.1-2005.12)  主持北京市优秀人才项目“北京山区坡面径流估算方法及其应用”(20061D0503100311)(2007.1-2008.12)  参与北京市科技项目“北京市土壤侵蚀模型及其应用研究”(2001.12-2005.12)参与北京市科技项目“北京市水土流失调查方法”(2004.1-2007.12)  参加北京市科技项目子项目“北京山区小流域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示范研究 ”的资料收集与模型建立部分的工作。  参与世行贷款项目“新疆塔里木盆地灌溉与环保(二期)工程项目 ”的子项目“和田地区水土开发灌溉工程”的资料收集、数据处理分析与模型调试工作。  参加国家自然基金课题“黄土高原降雨侵蚀过程研究模拟”。  参加“八.五”重点攻关课题“窟野河流域降雨产沙模型研究及水沙变化趋势”的研究。本人承担了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工作。  参与欧盟合作课题“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Planning on the Loess Plateau in Northern China”中的野外试验观测与资料收集工作。  参与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项目“中国水蚀预报模型”中北京山区土壤可蚀性与降雨侵蚀力部分的资料收集与分析工作  发表论文情况:  主要在《自然科学进展》、《地球科学进展》、《地理科学》、《地理研究》、《水土保持学报》等期刊上发表多篇文章。  符素华,刘宝元,路炳军,袁爱萍,王楠. 2009. 官厅水库上游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水减沙效益。中国水土保持科学,7(2):18-23  Suhua Fu ,Xin Wei and Guanghui Zhang. Estimation of peak flows from small watersheds o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 Hydrological Processes, 2008.22: 4233-4238  Guanghui Zhang, S H Fu, F W Fang , Hidefumi Imura, and X C Zhang. Potential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runoff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of China. Transactions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s. 2007,50(3): 911-918  叶芝菡,刘宝元,符素华,曾宪勤. 土壤侵蚀过程中的养分富集率研究综述。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9,7(1)124-127  曾宪勤,刘宝元,刘英娜,符素华,刘和平,赵玉明. 北方石质山区坡面土壤厚度分布特征——以北京市密云县为例。 地理研究,2008,27(6):1281-1289  曹龙熹,符素华. 基于DEM的坡长计算方法比较分析. 水土保持通报,2007, 27(5):58-62  徐丽,谢云,符素华,刘宝元,路炳军,袁爱萍. 北京地区降雨侵蚀力简易计算方法研究. 水土保持研究,2007,14(6):433-467  路炳军,刘洪鹄,符素华,章文波,袁爱萍. 照相法结合数字图像技术计算植被覆盖度精度研究. 水土保持通报,2007,27(1):78-80  毕小刚,段淑怀,李永贵,刘宝元,符素华,叶芝菡,袁爱萍,路炳军. 北京山区土壤流失方程探讨.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6, 4(4):6-13  路炳军,段淑怀,袁爱萍,符素华,柳立兵. 官厅水库上游地区植被覆盖对面源污染影响的定量研究. 资源科学, 2006,28(5):196-201  符素华. 土壤中砾石存在对入渗影响研究进展. 水土保持学报,2005, 19(1):171-175  叶芝菡,刘宝元,路炳军,曾宪勤,符素华. 径流小区集流桶含沙量全深剖面采样器的研制与试验. 泥沙研究,2005,(4):24-30  符素华,付金生,王晓岚,等. 径流小区集流桶含沙量测量方法研究. 水土保持通报,2003,23(6):39-41  叶芝菡,刘宝元,章文波,符素华,徐春达. 北京市降雨侵蚀力及其空间分布,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3,1(1):16-20  符素华,刘宝元,吴敬东等.北京地区坡面径流计算模型的比较研究,地理科学,2002,22(5): 604-609  符素华,段淑怀,吴敬东, 刘宝元.北京山区次降雨侵蚀力,水土保持学报,2002,16(1):37-39  符素华,段淑怀, 李永贵,刘汉柱,吴敬东,刘宝元.北京山区土地利用对土壤侵蚀的影响,自然科学进展,2002,12(1):108-112  符素华,刘宝元. 土壤侵蚀量预报模型研究进展,地球科学进展,2002,17(1):78-84  Fu Suhua, Liu Baoyuan and Duan Suhuai. The effect of soil erosion on rock fragment content in Beijing hilly area. Proceedings of 12th ISCO conference,Vol.II Process of soil Erosion and Its Environment Effect.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 2002, 5  符素华,段淑怀,刘宝元. 北京密云石匣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对土壤粗化的影响,地理研究,2001,20(6):697-702  符素华,张卫国,刘宝元等.北京山区小流域土壤侵蚀模型,水土保持研究,2001,8(4):114-120.  符素华,吴敬东,段淑怀,李永贵,刘宝元.北京密云石匣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对土壤侵蚀的影响研究,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2001,15(2): 21-24  符素华,张素丽. 国外主要土壤侵蚀模型介绍分析,地域研究与开发,2001,20(5):13-17.  李占斌,符素华,鲁克新.秃尾河流域暴雨洪水产沙特性的研究,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2001,15(2): 88-91.  罗利芳,张科利,符素华.径流曲线数法在黄土高原地表径流量计算中的应用,水土保持通报,2002,22(3):58-61.  李双才,孔亚平,符素华.北京山区植被盖度季节变化规律预报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8(2)。  章文波,符素华,刘宝元.目估法测量植被覆盖度的精度分析,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1,3:402-408.  李占斌,符素华.窟野河流域暴雨侵蚀产沙研究,西安理工大学学报,1997.1。  李占斌,符素华等.流域降雨侵蚀产沙过程水沙传递关系研究,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1997,3(4)。  李占斌,符素华.干旱半干旱地区雨水利用实验研究,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1998,4(5)。  李占斌,符素华,谢建仓,阮本青。窟野河流域暴雨侵蚀产沙研究,水利学报,1998,S1:18-21。  方岚,符素华,刘宝元. 2005. 前期含水量对北京山区土壤可蚀性K值的影响. 中国科技在线
  • 朱青
  • 朱青老师简历  职务: 副教授  二级学科: 人文地理学  学历: 博士  研究领域:  城市规划与开发  城市土地利用  旅游规划  教育情况:  2001年3月获横滨国立大学大学院工学研究规划建设专业工学博士学位  博士: 2001.3 横滨国立大学大学院工学研究规划建设专业工学博士学位  硕士: 1998.3 横滨国立大学大学院工学研究规划建设专业工学硕士学位  学士: 1983.7 南京大学地理系区域与城市规划专业理学学士学位  科研工作经历:  2001年9月至今,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任教  1992年至2001年在日本工作和学习  1985年至1992年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工作  1983年1985年在交通部干部管理学院任教  主要教学课程:  本科生城市规划概论  研究生城市地理讲座  参加学术团体:  1990年加入中国行政区划学会  1998年加入日本住宅学会  2000年加入日本都市计画学会  2001年加入日本不动产学会  主持与参加的主要科研项目:  黄河口湿地生态旅游示范区总体规划 (横向课题)2001年10月-2001年12月  沁水县湘峪旅游区总体规划(横向课题) 2001年11月-2002年7月  黄冈市水文化旅游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横向课题) 2002年2月-2002年7月  产业依存关系中的北京“基本部分”及其时空演变(国家自然科学基委)2003年  密云县城镇体系规划——北京市首规委密云分局(横向课题) 主持人 2003年  北京和世界城市的距离有多远——北京统计局 (横向课题) 主持人 2004年  海淀区北部地区发展战略研究(横向课题) 2004年  北京市产业结构调整与布局研究-----北京市委政策研究室 2004年  经济发达地区城乡协调发展研究-----以宁波为例 2005年  滕州市城镇体系规划——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5年10月  辽宁省国土规划——辽宁省国土厅 横向课题 2006年1月  三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横向课题) 2007年1月  日照高新技术开发区规划(横向课题) 2007年3月  宁夏沿黄城市带发展战略规划专题研究 2008年7月  发表论文情况:  A study on the Formulation of Compound Built-up Area by Large-scale Land Use Conversion 日本《都市住宅学》1998年 Autumn No.23.  中国留学生眼中的日本城市《日中建筑住宅情报》1998.15  A study on the Mechanism about Land Use Conversion For Re-development in the Beijing City Center Ward日本《都市计画》都市计画别册 2001.No.36 .p181  东京都区部にぉける大规模土地利用转换と制度运用に关する考察 横滨国立大学大学院工科研究部 建筑学科(1997)p121  以人为本创建中国精品小城镇 《小城镇建设》2002.1 p13  湘峪“三都古城”古建筑的保护与开发 《小城镇建设》2003.2 p74  信息熵在产业结构演变研究中的应用 《城市发展研究》2005.4 p20-25 刘春霞 朱青  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研究评述《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10第5期P21-24 薛娟娟 朱青  北京是零售商业空间分布研究《商业研究》2006 第14期(总第346期)薛娟娟 朱青  山东南部地区的半城市化现象以及问题探讨-以滕州市为例 《城市规划》2006.9 p42-47 朱青 赵瑾 姜兆瑞 李红军  基于距离的北京制造业空间集聚 《地理学报》2006 第61卷 第12期 P1247-1258 刘春霞 朱青 李月臣  城乡建设用地利用区域差异评价 《国土资源导刊》2008年第5卷 第3期p16-18 朱春晓 朱青
  • 杜克平
  • 杜克平老师简历  职称:博士后  二级学科: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学历: 博士  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邮编 100875  北京师范大学 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中心 生地楼347  E-mail: kpdu@bnu.edu.cn  Phone: 010-5880-6902  研究领域:  海洋光学  海色遥感  海洋辐射传递方程数值模拟  教育经历:  博士  中国海洋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1999/09-2003/07  硕士  中国海洋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海洋遥感研究所,教育部海洋遥感重点实验室 1996/09-1999/07  学士  中国海洋大学工程学院 1992/09-1996/07  访问学者  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 Florida)海洋学院  获奖情况  第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山东省一等奖,全国鼓励奖  第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山东省一等奖  1999年获"海信杯"山东省首届大学生电脑大赛应用软件比赛组一等奖  1996年获中国海洋大学"优秀毕业生"  获奖教学经历  中国海生物光学计算平台  中国海海色卫星遥感反演算法研究及神经元网络反演浅海水深  水下灵巧潜器(ROV)及水下无人自治机器人(UUV)多通道图像海底分类系统  辐射传递方程的数值计算软件HYDROLIGHT移植到UNIX/Linux平台(SUN Solaris, SGI IRIX, COMPAQ/DEC TRU64及Redhat Linux)  光学测量仪器HyperTSRB、AC9和Hydroscatter 6的数据处理算法软件改进  主持及参加的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0401043)(2005-2007)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03-2005)  海洋遥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访问研究基金(2003-2005)  国家863计划《我国典型地物标准波谱数据库》(02AA130010)2003-2004)  国家863-708军口项目  美国NASA SIMBIOS PI一期研究计划《Validation and Merging of Ocean Color Multisensor Data in the Eastern China Seas》  美国NASA SIMBIOS PI二期研究计划《Retrieval, Validation, Intercomparison and Merge of Ocean Color Multi-sensor Data in the Eastern China Seas》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传感器资料在东中国海海色参数反演和数据融合》  国家863计划818-06-03海洋光学遥感信息应用技术研究《海水层辐射校准技术》  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项目《东海关键海洋通量过程的研究》(JGOFS-CHINA)  山东省龙口市公安局海上雷达监控系统  CAD中标准件库的开发  学术兼职:  美国地球物理学会(1999 - 现在)  发表论文:  Du, K.P., Z.P. Lee, M.X. He, Z.S. Liu, and K.L. Carder. Angular variation of remote-sensing reflectance and the influence of particle phase functions. Science in China(in review), 2004  Lee, Z.P., K.P. Du, and R. Arnone. A semi-analytical model for the diffuse attenuation coefficient of downwelling irradiance between two geometric depths. JGR Oceans(submitted), 2004.(SCI源刊)  Lee, Z.P., K.L. Carder , and K.P. Du. Effects of molecular and particle scatterings on model parameters for remote-sensing reflectance. Applied Optics, 43(25), 4957~4964, 2004(SCI源刊)  Du, K. P., Z. P. Lee, M. X. He and D. H. Xie, A semi-analytical data processing method for the Satlantic Hyper-TSRB, paper presented at IGARSS'04, 2004a. (EI)  Du, K. P., Z. P. Lee, M. X. He and F. Zhao, Effects of Raman scattering and CDOM fluorescence to the multi-band Quasi-Analytical Algorithm(QAA), paper presented at IGARSS'04, 2004b. (EI)  Hou, W., K.L. Carder, D.K. Costello, K. Du, and Z. Liu. Using Unmanned Underwater Vehicles as Research Platforms in Coastal Ocean Studies.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English Edition), 2003.  Du, K.P., M.X. He, and Z.P. Lee. A New Data Processing Method for the Satlantic Hyper-TSRB, Proc. SPIE. Santa Fe, NM: Ocean Optics XVI, 2002  He, M.X., Z.-S. Liu, K.P. Du, and Z.P. Lee. Simulation on channel selection of new ocean color sensors for China Seas, Proc. SPIE. Santa Fe, NM: Ocean Optics XVI, 2002.  Hou, W., K.L. Carder, K. Du, D.C. English, and D.K. Costello. Large-scale bottom classification using multi-channel imagery from an unmanned underwater vehicle(UUV). Limnology and Oceanography, 2002. (SCI源刊)  Lee, Z.P., K.L. Carder , and K.P. Du. Influence of particle scattering on the model parameter of remote-sensing reflectance, Proc. SPIE. Santa Fe, NM: Ocean Optics XVI, 2002.  Lee, Z.P., K.L. Carder, and K.P. Du. Remote-sensing reflectance and inherent optical properties for optically deep waters: a revisit. Applied Optics, 2002. (SCI源刊)  杜克平,刘金涛,陈卫标,杨波. 海上雷达安全监控数据处理系统. 微计算机应用, 2000, 21(1): 54~56.  He, M.-X., Z.-S. Liu, K.-P. Du, L.-P. Li, R. Chen, K.L. Carder, and Z.-P. Lee. Retrieval of Chlorophyll from remote-sensing reflectance in the China seas. Applied Optics, 2000, 39(15): 2467~2474. (SCI源刊)  Du, K., Y. Xu, J. Liu, Z. Liu, and D. Wang. Data Processing System of Marine Radar for the Monitor of Security in Aquatic Farm, Proc. PORSEC'98 . Qingdao, China: PORSEC'98, 1998. 785~788.  石湘,杜克平. 在AutoCAD下用VB程序实现数据库数据的查询与传递. 微计算机应用, 1997, 18(3 ): 158~160.
  • 朱良
  • 教育经历:  1980 — 1984 北师大地理系 自然地理 理学学士。  1984 — 1987 北师大地理系 地图与遥感 理学硕士。  2007 — 至今 北师大地理学院 课程与教学论 在职博士。  研究领域:  多媒体网络教学技术、环境制图、计算机地图制图、城市人口与环境。  职业经历:  1987 — 1988 北京昌平县南口中学任教(讲师团),讲授《计算机基础》。  1988 — 至今 北师大地遥学院讲授《地图学》;《计算机地图制图》与《多媒体地理教育技术》课程。  1999 — 2003 香港浸会大学、香港大学地理系访问学者,负责计算机网络教学软件的研究与开发。  1999 — 至今 土地估价师 (中国国土资源部)  2004 — 至今 北京师范大学 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副院长  2005 — 至今 中国地理学会 地图学与GIS专业委员会委员  2005 — 至今 中国测绘学会理事  项目课题:  86-87 沱江水环境容量机助制图系统  88-90 2000年中国环境预测机助制图  90-91 陕西佳县经济发展系统研究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1)  95-97 土地评估基准地价机助制图  97-99 九五攻关《中国自然地理CAI》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99-00 九五攻关《中小学环境教育》(北师大音像出版社 2001)  99-01 网络教学《中国自然环境背景》 (与香港浸会大学合作项目)  00-01 网络教学《珠江三角洲与香港》 (与香港浸会大学合作项目)  01-02 《中国人文地理多媒体资源库》 (与香港浸会大学合作项目)  01-02 地理信息实验室及资源中心 (与香港浸会大学合作项目)  01-02 多媒体网络课程《中国古地图》 (与香港浸会大学合作项目)  01-02 多媒体网络课程《中国区域地理》 (与香港大学合作项目)  02-03 《中国区域研究多媒体信息资源网》 (与香港大学合作项目)  02-03 《虚拟野外实习网》 (理科基地)  03-05 新世纪国家地理课程标准教材研究与编写 (教育部)  子项目(1): 多媒体辅助教学资源系统设计研究  子项目(2):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地理 选修模块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03-04 21世纪课程教材《新编地图学教程》电子教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05-0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新时期北京城市边缘区空间结构优化重组与再开发(宋金平 梁本凡 朱良等) (国家基金委)  06-07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院工业所网络信息平台建设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院)  06-09 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现阶段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的重大问题与对策研究",参加子课题--《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地图集》编制 (教育部)  07-08 主持校级教改项目:人文地理实习网 (北师大教务处)  07-09 理科基地-科研能力建设项目:  主持子项目-《增强本科生地理空间信息图形表达能力训练》 (国家基金委)  08-09 校级教改项目:师范生课程系列建设(王民 朱良) (北师大教务处)  08-09 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李巍 杨胜天 朱良等) (辽宁省环保局)  08-10 理科基地-野外实践能力建设项目:主持子项目-《地理学实习网建设》 (国家基金委)  论文编著  县级经济发展系列图编制 《陕西佳县经济发展系统研究》 海洋出版社 1990.9  区域制图的新方法 《三川河流域水土保持信息系统》测绘出版社 1990.10  地理专题制图系统 《AUTOCAD应用与开发》 1991.4  机助制图技术 在环境制图中的应用 《环境制图》第十二章 测绘出版社 1996  大学地理系教材建设与教学方式改革 1999跨世纪《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1999  (赵济 王敬爱 朱良)  中国自然地理CAI多媒体教学软件 3CD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中小学环境教育多媒体教学软件 3CD 北师大音像出版社 2001  基于多媒体技术的中国自然灾害教育软件 《灾害学》 2003 Vol.18(2)P63-67  (王瑛 朱良 王敬爱)  中国大城市人口居住郊区化现状与对策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3 Vol.39(3)P417-421  (张文新 朱良)  北京城市郊区化对郊区生态环境的影响与对策 《环境保护》 2004 Vol.315 (1) P30-32  (朱良 张文新 )  中国自然地理CAI的交互环境设计 《高等理科教育》 2004 Vol.53 (1) P97-100  (朱良 王瑛 王敬爱)  近十年来中国人口迁移研究及其评价 《人文地理》 2004 Vol.19 No.2 P88-92  (张文新 朱良)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新编地图学教程》电子教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朱良)  环境教育软件及其多媒体设计 《学科教育》 2004 (4) P16-19  (朱良 王瑛 王敬爱)  地理课程教材更新问题探讨 2005年全球华人地理学家大会论文摘要集 22-7  (赵济 朱良)  教育部审定新课标实验教材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中国地图出版社 2005.6  (王民 朱良 田忠)  俄罗斯中学地理教科书的图像系统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8(3)P58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 2008(6) 全文转载  (王俊友 朱良)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 国家级规划教材《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  (毛赞猷 朱良 周占鳌 韩雪培)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中俄地理教科书图像的比较研究 《地理教育》2009(3)P60  (朱良 周盈科 王俊友 )  网络辅助下的野外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地理教育》2009(6)P69  (李新莲 朱良 邹金伟 )  乡土地理教学中心理地图的构建方法探讨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9(7)P22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 2009(11) 全文转载  (邹金伟 朱良 闻振平 )  我国中学地图册使用现状及优化策略 (杜娟、朱良、邹金伟 ) 2009  ——获中国地图出版社"用图册 促教学"全国大型征文比赛一等奖  所获奖项: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2  (陕西佳县经济发展系统研究)  北京市普通高校教学成果一等奖 1997  (地理信息系统课程体系建设)  北京师范大学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8  (人文地理学本科教学创新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周尚意
  • 周尚意老师简历  职称:北京师范大学地理与遥感学院教授 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所所长  主要研究领域:文化地理学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t: 86-10-58807455 ext 1627 (office)  f: 86-10-58806955  email: twizsy@163.com  教育经历  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博士  北京大学国际经济学硕士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学士  著作  1. 周尚意、刘卫东、柴彦威 主编. 地理学评论(第二辑)[C].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0 .ISBN 978-7-100-07377-6  2. 刘卫东、柴彦威、周尚意 主编. 地理学评论(第一辑)[C].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9.ISBN 978-7-100-06735-5  3. 王恩涌、胡兆量、周尚意、赫维仁、刘岩. 中国文化地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ISBN 978-7-03-021053-1  4. 周尚意、徐亮. 奥运北京[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 ISBN 978-7-5639-1745-7  5. 赵荣、王恩涌、刘继生、张小林、周尚意等,人文地理学(十五国家规划教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ISBN 7-04-017797-8  (國立花蓮教育大學“通論地理下”,授課教師:黃雯娟 指定的第一本中文教材。http://www.nhlue.edu.tw/~native2/bfiles/01/952/4.doc)  6. 周尚意、孔翔、朱竑,文化地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 ISBN 7-04-014461-1  周尚意、孔翔、朱竑,文化地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7 ISBN 978-7-04-014461-1  7. 周尚意、孔翔 著,文化与地方发展,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ISBN 7-03-008150-1  8. 周尚意 著,锦绣中华——中华名山,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广西金海湾音像出版社,1998.  9. 周尚意、底艳 著,画说中华文化形象,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7.  10. 周尚意等编世界地图册,北京:星球地图出版社,1998.  11. 周尚意、赵世瑜 著,天地生民:中国古代关于人地关系的认识,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1994.(获1995年华东地区优秀图书一等奖)  12. 周尚意、石玉、安韬 著,信仰的坐标,海口:海南人民出版社,1993.  13. 赵世瑜、周尚意 著,中国文化地理概说,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1.(获1992年晋版优秀图书二等奖)  14. 蔡运龙 主编.中国地理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C].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周尚意 撰写 第四章 中国文化的多样性)  15. 中国地理学会.把握资源环境变化,谋划和谐社会.载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编.学科发展蓝皮书(2005卷)[C].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周尚意作为第七撰写人.)  16. 赵济主编,中国地理(周尚意 著 第5章:文化地理部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17. 王铮等主编,走向县域可持续发展,(周尚意 为第5章、第8章、第12章、第18章,以及附“环境总体规划”的执笔人).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9.  18. 中国自然灾害图集美国灾害部分。(获国家民政部科技一等奖),北京:科学出版社出版,1992.  教材  1.周尚意 主编. 人文地理学野外方法(“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ISBN 978-7-04-027483-7.  2.周尚意,孔翔,朱竑,文化地理学(高校学校人文地理系列教材之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ISBN 7-04-014461-1  3.周尚意 副主编 地理-八年级上(教育部实验教材),北京:地图出版社,2004.6. ISBN 7-5031-3413-5/K·1803  4.周尚意 副主编 地理-八年级下(教育部实验教材),北京:地图出版社,2004.12.ISBN 7-5031-3414-3/K·1803  5.周尚意 参编 历史与社会-7年级上(教育部实验教材),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6.周尚意 参编 历史与社会-7年级上(教育部实验教材教参),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7.周尚意 主编 历史与社会-7年级下(教育部实验教材),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二版)ISBN 7-5320-8149-4  8.周尚意 主编 历史与社会-7年级下(教育部实验教材),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三版)ISBN 7-5320-8149-4/G·8213  9.周尚意 主编 历史与社会-7年级下(教育部实验教材教参),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一版). ISBN 7-5320-8715-8  10.周尚意 主编 历史与社会-7年级下(教育部实验教材教参),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二版). ISBN 7-5320-8715-8  11.周尚意 主编 历史与社会-7年级下(教育部实验教材教参),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三版). ISBN 7-5320-8715-8/G·8688  12.周尚意 著 地理(全国高中教材——文化地理部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3.周尚意 著 地理(全国高中教材参考——文化地理部分),北京: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4.周尚意 主编 地理-七年级上(教育部实验教材),北京:商务印书馆、星球地图出版社,2005.6 ISBN 7-100-04530-4/G.697  15.周尚意 主编 地理-七年级下(教育部实验教材),北京:商务印书馆、星球地图出版社,2006 ISBN 7-100-04531-4/G.698  16.周尚意 主编 地理-八年级上(教育部实验教材),北京:商务印书馆、星球地图出版社,2006 ISBN 7-100-04532-0/G.699  17.周尚意 主编 地理-八年级下(教育部实验教材),北京:商务印书馆、星球地图出版社,2005 ISBN 7-100-04533-9/G.700  18.周尚意 主编 新地理同步练习,北京:商务印书馆、星球地图出版社,ISBN 7-100-04650-5/G.713  译作  1. 福格尔森 著,周尚意、志丞、吴莉萍 译. 下城:1880-1950年间的衰落[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  2. Richard Peet 著,周尚意等 译.现代地理学思想[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10. ISBN 9787100048538 / 7100048532  3. Tuan, Yi-fu 著,志丞、左一鸥译,周尚意校. 人文主义地理学之我见[J].地理科学进展.2006(2):1-8.  4. Tuan, Yi-fu 著,周尚意,张春梅 译,逃避主义[M].台北:立绪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6.4 ISBN 986-7416-42-2  (为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系“社會心理學課程大綱”指定的全文阅读教材,主讲教師:李明璁。sociology.ntu.edu.tw/ntusocial/test/syllabus/951/syllabus7.pdf)  5. Tuan, Yi-fu 著,周尚意,张春梅 译,逃避主义[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9 ISBN 7-5434-5685-0/K.271  6. Alexandria, Virginia 编著,周尚意译,先知的土地——伊斯兰世界[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1. ISBN/CIP: 780603714-4  7. (为輔仁大學全人教育課程中心「歷史與文化」課程綱要中“世界史—世界古文明”的教材之一,王惟貞 主讲,http://www.hec.fju.edu.tw/school_1/language/history/ 952%BE%FA%A5v%BBP%A4%E5%A4%C6/23%A4%FD%B1%A9%ADs--%A5@%AC%C9%A5j%A4%E5%A9%FA.doc)  8. 雷德尔 著, 赵世瑜、赵世玲、周尚意译,欧洲家庭史[M].北京:华夏出版社出版,1987. ISBN K500.3/3  9. 克林顿 著 郭世成等译,将人民置于首位[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ISBN:7-303-02638-X  10. D.鲍德曼 著,周尚意 译.八十年代英国中学地理教学[J] , 地理科学进展.1985 (4):58-62,接33。  论文  1. 周尚意,鲍昕,肖梦竺..北京城区老年人设施分布的特点及实践意义[C]. 载刘川生、史秋秋、宋贵伦 主编.2009-2010年北京文化发展报告[C]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90-103  2. 周尚意,吴莉萍,苑伟超. 景观表征权力与地方文化演替的关系——以北京前门-大栅栏商业区景观改造为例[J].人文地理. Vol.25. No.5,2010(5):1-5.  3. 周尚意,苑伟超,吴莉萍.文化表征权力转移与北京老商业区文化演替[C].张妙弟主编,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北京:同心出版社.2010:228-246.  4. 周尚意,张晶.德国养老院空间分布影响因素之分析.载 中国老年学学会主编,持续增长的需求:老年长期照护服务[C].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357-378.  5. 周尚意,任森厚,唐晓峰,王恩涌.文化地理学的教学与科研[C].区域地理论丛(2009专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2,120-129.  6. 周尚意,程连生,冯嘉萍,朱华晟. 苏州-上海人文地理学实习基地建设历程及教学特色.区域地理论丛(2010专辑)[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32-35.  7. 周尚意,程连生,冯嘉萍,张文新.北京人文地理实习基地建设历程及特色.区域地理论丛[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36-38.  8. 周尚意.第五届人文地理学学术沙龙在北京召开[J].地理科学进展,2010,(02):2.  9. 周尚意.建构主义理论与人文地理学实习教材探研. 载大学地球科学课程报告论坛组委会编, 大学地球科学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28-31.  10. 周尚意、唐立、赵婧. 对中产阶级化艺术区域休闲区重叠的积极评价[C].载 庞学铨 主编. 休闲评论.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85-94.  11. 周尚意,纪李梅.北京老城商业空间演替过程研究——以1996到2006年内城南北剖线变化为例[J].地理科学.2009 vol.29. No.4. 493-499.  12. 戴俊骋,周尚意.基于三角模型的中国城市动漫产业竞争力评价[J].经济地理.2009. vol. 29. No.10. 1612-1618.  13. 吴莉萍,周尚意.城市化对乡村社区地方感的影响分析----以北京三个乡村社区为例[J].北京社会科学.2009(2):30-35.  14. 周尚意.解读北京文化地标景观[J].前线.2009(3):59-60.  15. 周尚意,黄茜,戴俊骋. 国际化与本土化:中国高校文化地理学课程与教学[C].大学地球科学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9-34.  16. 周尚意.地标是城市的精神[N].北京青年报.2009.2.5.C2.  17. 周尚意,左一鸥、吴倩.KFC在北京城区的空间扩散模型[J].地理学报.2008.vol.63. No.12:1311-1317  18. 吴莉萍、周尚意.北京城市化过程中的乡村认同. 载 刘川生、宋贵伦 主编.2007-2008北京文化发展报告[C]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pp.202-216  19. 周尚意、朱华晟.人文地理学本科教学创新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总219期,2008.11:55-59.  20. 周尚意.挖掘文化资源,强化地方记忆.载于北京市西城社科联合会编.以文化育文明[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8.pp.91-120.  21. Zhou, Shangyi. Distinctive Royal Architecture and Garden[C].in Fu Hua and Fan Yingbo ed. Cultural History of Xicheng District in Beijing.Beijing: Beijing Yanshan Publishing House.2008.pp. 96-148.  22. Chai Yanwei, Zhou Shangyi, Zhang Yan, Wu Liping. Chapter 4. Urban, Cultural, Tourist and Historical Geographies, in Cai Yunlong ed. Recent Progress of Geography in China: A Perspective in the 21st Century[C].Beijing: Commercial Press.2008.8. pp 148-212.  23. 周尚意.洞庭东山[J].国家人文地理.2008.vol.9.p12.  24. 周尚意, 朱阿兴,邱维理,刘峰,戴俊骋. 基于GIS的农用地连片性分析及其在基本农田保护规划中的应用[J]. 农业工程学报.vol.24.2008(7):72-77.  25. Zhou, Shangyi. Liang Xu. The 2008 Olympic Park and the Cultural Context of the City of Beijing[J].Geographische Rundschau. Vol.3. No.3.2008:60-65.  26. 周尚意、伍国凤、杨荔阳.人文地理学野外调查路线设计原则及方法探究[C].载 大学地球科学课程报告论坛组委会编. 大学地球科学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354-361.  27. 周尚意、沈小平.北京美术产业对地方文化的嵌入性程度分析[J].人文地理. Vol.23. No.2. 2008(4):26-32.  28. 郧文聚,周尚意,朱阿兴,连片集中保护优质耕地[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3.21第五版  29. 唐晓峰,周尚意,李蕾蕾.“超有机体”与文化地理学研究[J].地理研究. Vol. 27. No.2 2008(3):431-438.  30. Chai Yanwei, Zhou Shangyi, Cai Yunlong, et al. Recent Progress of Human Geography in China[J]. Japanese Journal of Human Geography. vol.59. No.6,2007. 2-22.  31. 周尚意.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实现山地住宅规划的精准化[J].今日国土.2007(1):30.  32. 周尚意.社会文化地理学中小区域研究的意义[J].世界地理研究.vol.16, No.4 2007(4):41-46.  33. 周尚意. 特色鲜明的皇家建筑与园林.载 傅华主编.北京西城文化史[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pp92-110.  34. 赵世瑜、周尚意、吴莉萍.北京地名文化保护. 载 刘川生、宋贵伦 主编.2006北京文化发展报告[C]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pp.307-325  35. 周尚意、左一鸥.在京外来餐饮业的扩散分析. 载 刘川生 主编.文化发展报告[C]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pp.395-411.  36. Zhou, Shangyi and Werner Breitung. The 798 Art District in Beijing, China: Production and Reproduction of Culture in a Global City[J].Geographische Rundschau 2007. Vol.3(4):56-62.  37. 周尚意、赵婧.旅游社区“他向-我向”发展的探讨——以北京什刹海社区为研究个案[C].载 潘立勇、傅建祥主编,人文旅游(第四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pp.161-167.  38. 周尚意、吴莉萍.地域文化、地方性知识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下)[J].地理教育.总201期. 2007(5):4-5.  39. 周尚意、吴莉萍.地域文化、地方性知识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上)[J].地理教育.总159期. 2007(3):4-5.  40. 柴彦威、周尚意、吴莉萍、张艳. 人文地理学科的现状与展望.载中国科学技术学会主编.地理科学学科发展报告(2006-2007)[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pp111-147.
  • 张文新
  • 张文新老师简历  职务: 教授  二级学科: 人文地理学  学历: 博士  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邮编 100875  北京师范大学 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E-mail: wzhang@bnu.edu.cn  Phone: 010-58807454-1536(O)  研究领域:  · 城市与区域规划  · 土地评价与土地利用规划  · 人口迁移与城市化  · 城市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教育及工作经历:  2007.6—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教授  2000.7—2007.6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副教授  1999.9—2004.6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在职博士,获理学博士学位  2001.6—2002.3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地理系与城市规划系合作研究  1999.3--1999.10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地理系与城市规划系访问学者  1998.9--1999.2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地理系访问学者  1992.7—2000.7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资源与环境科学系)助教,讲师  1989.9--1992.7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经济地理学专业研究生,获理学硕士学位  1985.9—1989.7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地理学专业本科,获理学学士学位  教学经历:  目前主讲课程:  城市地理学(本科生)  城市土地利用理论与实践(研究生)  曾主讲课程:  中国经济地理,人口地理学,城市经济学,经济学基础  科研经历:  主持与参加的科研课题:  ·国际土地利用规划实施比较研究, 国土资源部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委托, 2008, 主持。  ·<<北京土地>>编写,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委托, 2008, 参加,负责土地管理篇编写。  ·河南省永城市发展战略规划, 河南省永城市政府委托, 2008, 参加,负责永城市生态环境发展战略研究。  ·江西省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经济特点与产业体系研究,江西省发改委委托,江西省社会经济发展重大研究课题,2008,合作主持。  ·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跟踪调查及相关技术研究,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委托,2008,主持。  ·北京市外商直接投资区位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国家理科基地能力提高项目(批准号:J0630532)子课题(D18),2007-2010,主持。  ·新增建设用地供应和利用监管,国土资源部中国土地矿产法律事务中心委托,2007,主持。  ·广东省土地可持续利用战略与人地关系协调对策,广东省国土规划专题研究之一,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委托,2007,主持。  ·福建省三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福建省三明市国土资源局委托,2007,参加。  ·北京市大兴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大兴分局委托,2007,参加。  ·北京市丰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北京市国土资源局丰台分局委托,2006,主持。  ·辽宁省国土规划,国土资源部国土规划试点,2006,参加,负责国土资源评价。  ·京津冀都市圈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区域规划试点项目专题研究之一,2005,参加,负责产业布局规划。  ·经济发达地区城乡协调发展途径与机制研究, 建设部软科学研究课题,2005,参加。  ·北京市人口郊区化与基础设施分布的协调机制研究,北京师范大学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005,主持。  ·四川省双流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综合试点,2005,主持。  ·四川省成都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与说明编制,国土资源部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试点之一,2005,主持。  ·四川省郫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国土资源部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试点之一,2004,主持。  ·科技进步对北京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北京统计局招标项目,2004,主持。  ·北京市海淀新区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北京市海淀区政府委托,2004,参加。  ·中国小城镇建设投融资体制研究,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家开发银行委托,2003,主持。  ·中国城镇建设市场化融资研究,建设部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委托,2003,主持。  ·密云县城镇体系规划,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密云分局委托,2003,参加。  ·相互依存的北京基本部分群及其时空演变模式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3—2005,参加。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房地产信息管理系统研究,建设部房地产与住宅研究会委托,2002,主持。  ·辽宁省复州城镇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与规划,国务院小城镇发展研究中心委托,2000,参加。  ·北京市大兴县金星乡经济发展战略研究,1998,参加。  ·中国城市投资环境熟化类型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995—1998,参加。  ·辽宁省瓦房店市长兴岛开发区经济发展规划,1997,参加。  ·辽宁省瓦房店市太阳乡社会经济发展规划,1997,参加。  ·河北省中捷友谊农场2010年发展规划 ,1996,参加。  ·山西省朔州市国土开发规划,1994,参加。  ·山西省阳泉市国土开发规划,1993,参加。  ·重庆市沙坪坝区土地定级估价研究, 1993,参加。  ·北京城乡结合部空间结构动态分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992—1993,参加。
  • 张科利
  • 张科利老师简历  生于1962年1月。日本农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教授。  地址:北京市新外大街19号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邮编:100875  电子信箱:keli@bnu.edu.cn  主要专业领域和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的专业领域为土壤与环境、土壤侵蚀及水土保持。主要研究方向为水土保持、土壤侵蚀机理及土壤侵蚀预报模型等。  主要学习工作经历及出国进修情况:  1981年~1985年 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系,本科  1985年~1988年 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硕士  1988年~1992年 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1992年~1993年 日本宫崎大学农学部,研究生  1993年~1996年 日本鹿儿岛大学大学院,博士  1996年3月~1996年8月 日本宫崎大学农学部,特别研究员  1996年9月~1998年6月 清华大学水利系,博士后  1998年至今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教授  发表学术论文:  从1988年以来,用中、日、英文在《科学通报》、《Soils & Tillage Research》, 《Transportations research Part D》、《Journal of Arid Environments》、《CATENA》、《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科学通报》、《水土保持学报》、《泥沙研究》、《土壤学报》、《地理学报》、《生态学报》、《自然资源学报》、《地理研究》、《水土保持通报》、《自然科学进展》,以及日本《农业土木工程学会论文集》、《土壤の物理性》等十余种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参与编写《中国水土保持》、《中国的荒漠化及其防治》、《土壤侵蚀预报模型》、《土壤地理学》等专著4部。  获奖情况:  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1等奖(B07-1-017-004):  多年冻土地区公路生态环境保护与评价技术研究,2007,交通部  北京市教育成果(高等教育)2等奖:  面向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土壤地理学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2004,北京市人民政府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第四届理事会批准的先进工作者,2004年,中国自然资源学会  北京师范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成果1等奖:土壤地理学立体教材建设,2004,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优秀科技成果奖(证书号:2002-85-01),2002年,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科研管理组织奖二等奖,2001年,北京师范大学  社会兼职:  中国土壤学会土壤侵蚀专业委员会委员  交通部交通科学研究院客座教授  宝鸡文理学院兼职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土壤与环境实验室主任
详细地址
  • 详细地址:
    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19号
  • 电话:
    %u0030%u0031%u0030-%u0036%u0032%u0032%u0030%u0038%u0031%u0035%u0036
相关推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师资好不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师资怎么样 西南林业大学师资好不好,西南林业大学师资怎么样 四川师范大学师资好不好,四川师范大学师资怎么样 重庆交通大学师资好不好,重庆交通大学师资怎么样 云南大学师资好不好,云南大学师资怎么样
相关专题
[查看更多]
其他地区 热门标签 常见问题

本文内容和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公开信息,如有侵犯您的版权或著作权请速与我们联系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或给我们发邮件(1078189145@qq.com)), 我们承诺核实后工作时间1小时内删除;2、本文内容、观点以及数据是根据网站大数据算法得来,仅代表本站观点,我们不保证其绝对真实和数据可靠,仅做参考,勿引用做其他用途, 否则因此产生的一切损失和法律后果本站概不承担。3、本文排序、排版、内容组成、设计的知识产权(版权)为城帮网city12580.com所有;转载、引用本文数据内容、排序结果请注明来源“城帮网”, 且要有来源链接指向本文。全文转发或抓取、抄袭本文内容,我们将提起法律诉讼保障本网站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