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资讯 社保 办事指南 车主关注 旅游 交通 教育 专业 办理指南

北京大学

[切换城市]
北京站> 北京教育> 北京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信息

中国政法大学

英文名: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简称:“法大”,“CUPL” 所在地:北京 院校代码:10053 类型:文科类/理科类/政法类/211/考研院校

211工程985工程自主招生教育部直属院校2011计划中央部直属高校
  • 中国政法大学师资怎么样, 中国政法大学师资好不好

截止2015年9月,学校有教师951人,其中教学科研岗位教师864人,辅导员87人;教学科研岗位教师中教授296人,博士生导师192人、硕士生导师806人,有博士或硕士学位的比例达89.58%。 中国政法大学拥有江平 、陈光中、张晋藩 、应松年等一批久富盛名的法学大家、数十位在国内外 法学研究和法学教育领域具有广泛影响的中青年法学家、大批学术骨干和青年才俊 。其中,中国法学会副会长1人,法学二级学会会长8人,副会长20人,全国性法学学术团体中理事以上115人,全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7人 ,由他们组成了法律史、诉讼法、法治政府、中德法比较、中美法比较等15个学术创新团队。
终身教授---江平,陈光中,张晋藩,李德顺,应松年

  • 田为民
  • 个人情况  1964年6月出生,男,汉族,九三学社社员,教授,硕士生导师,1992年毕业]于英国Coventry大学,1994年毕业于英国WARWICK大学,获得法学硕士学位,2006年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主要研究领域为政治学理论、比较政治制度。 主要讲授课程:外国政府与政治、比较政党制度、比较内阁制度。社会兼职:中国政治学会理事、北京市政治学行政学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科研情况2006年12月22日科研成果
  • 张辰龙
  • 个人情况1964年3月出生,男,汉族,中共党员,副研究员,1996年7月获得北京大学法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政治学理论 主要教授课程:西方政治思想史。科研情况论文类1、《古代人的自由与政治自由再比较》,《洪范评论》第3卷第2辑2006年6月。2、《交往权力与制约性权力:立宪代议制民主的动力机制初探》,《中国转型期问题的政治学探索》,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6月。3、A Debate Between Liberalism and Nationalism, NEW ASIA, Vol.9, No.3( Spring 2002).4、《在自由与民主之间保持张力》,《公共论丛》第五辑,北京三联书店1998年11月。5、《‘一国两制’与香港的宪政民主》,《二十一世纪》(香港),1998年8月号。6、The Logic of Chinese Economic Reform and the Future of Hong Kong, NEW ASIA,Vol.4, No.2(Summer 1997).7、《关于生产力本质的探讨》,《社会科学》(上海)1994年第8期。教材类《当代西方政治学新辞典》,合编, 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出版科研项目1、中国社会科学院2001年至2003年度院级重大课题《政治参与的维度》,课题主持人。2、中国社会科学院2000年至2003年度院级重大课题《基层民主建设研究》,课题组主要成员。3、中国社会科学院1997年至1999年度院重点课题《基层人民代表选举研究》,课题组主要成员。4、中国社会科学院1997年至1998年度所级重点课题《“一国两制”与香港的民主发展》,课题主持人。5、福特基金会资助的《中国村民自治研究》,课题组成员。6、共和协会资助的《中国农民的政治参与》,课题组成员。7、中国欧盟高等教育合作项目1997年至1998年度《欧盟成员国地方政府比较研究》,课题组主要成员。
  • 卢春龙
  • 卢春龙,男,江苏人,汉族,博士,1976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1998年7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并获国际政治学专业学士学位,2001年7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并获国际政治学专业硕士学位,2007年5月毕业于美国老领地大学(Old Dominion University)并获国际研究专业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有:政治学理论、政治参与与公民文化、政治心理学、政治学研究方法。主要研究课题有: 中国社会阶层研究、公民政治参与的心理研究、公民政治文化的探究、多变量之间的路径研究。 2007年9月作为中国政法大学引进人才到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工作并被聘任为副教授。科研情况:主要代表英文作品:1、2008. “Popular Support for Economic Internationalism in Mainland China: A Six-Cities Public Opinion Survey,”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29 (4): 391-409.2、2007. “Popular Support for Grassroots Self-government in Urban China: Findings from a Beijing Survey,” Modern China 33 (4): 505-528 (co-author wih Jie Chen, second author).3、2007. “Social Capital in Urban China: Attitudinal and Behavioral Effects on Grassroots Self-Government,” Social Science Quarterly 88 (2): 422–442 (co-author wih Jie Chen, second author).4、2007. “China’s Middle East Policy since the Post-Mao Reform,” in Jack Covarrubias and Tom Lansford, eds., Strategic Interests in the Middle East: Opposition and Support for US Foreign Policy (Aldershot: Ashgate Publishing, September 2007).5、2005. “Middle Class and Democracy: Structural Linkage,”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Modern Sociology, 31 (2): 157-178.主要代表中文作品:1、“社会信任与我国城市社区治理,”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2、“经济全球化中的中国:比较视野下的事实与态度,”载《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发展报告2007》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与张小劲合著)。3、“中国城市居民对经济国际主义的支持,”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07年第9期,北京(与田野合著,第一作者)。4、评詹姆斯·马奇和乔汉·奥尔森:《重新发现制度:政治的组织基础》(纽约:自由出版社, 1989), 载《中国书评》2005年第二辑.5、“转型中国的环境保护,”载《 “转型中的中国政治与政治学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4辑》 第二辑, 2002年, 北京。6、“试析美国的利益集团及其产生发展的原因,” 载《新视野》, 2000年第5期, 北京 (与苗晨波合著,第一作者) 。科研项目: 2009年,支持中国政法大学校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社会资本与我国的政府治理”。2008年—2009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新的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研究”。2008年—2009年,主持中国政法大学校级教改项目“《政治学的定量研究方法》课程研究”。2008年—2009年,主持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获奖情况: 2006--2007年, 获美国老领地大学(Old Dominion University)博士论文奖学金(Dissertation Fellowship)。2004年, 获中国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颁发的2003年度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首批中国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
  • 陈忠云
  • 个人情况1959年3月出生,男,汉族,群众,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5年3月毕业于日本京都立命馆大学,1997年3月获得日本神户大学国际学硕士学位,2003年3月获得日本神户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以新制度主义理论来分析现代中国变革的问题。主要讲授课程:政治学研究方法。科研情况科研成果(1)著作类:(2)论文类:1 1998年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私有企业主利益集团的考察] 刊登在『嵐山』杂志日本関西地区中国人留学生聯誼会,中国改革開放20周年記念特集編集委員会,1998年19期pp72-892 2002年A [互助组的各利益主体的利益冲突的考察 ] 刊登在『現代中国研究』杂志 第10号 現代中国研究会pp30-493 2005年 [初级合作社的各利益主体的利益冲突的考察 ] 刊登在『政治経済史学』杂志 第463号 横滨 政治経済史学会 pp1-384 2002年B [高级合作社的各利益主体的利益冲突的考察 ] 刊登在『政治経済史学』杂志 第428号 横滨 政治経済史学会 pp13-475 2002年C [人民公社的各利益主体的利益冲突的考察[前期] ] 刊登在『政経研究』杂志 第78号 东京 財団法人政治経済研究所 pp73-88 6 2003年[人民公社的各利益主体的利益冲突的考察[后期]] 刊登在『政経研究』杂志 第80号 东京 財団法人政治経済研究所 pp84-97上述的论文中,第5论文被日本『社会?劳动关系文献月録』(日本法政大学大原社会問題研究所雑誌 No.532/2003.3 第91頁) 推荐第5和第6的两篇论文被《中国向何处去-----在日本的中国学者的中国研究》 (『中国はどこに向かうのか-----在日の中国人学者による中国研究』財団法人政治経済研究所 2004年4月出版)一书收录
  • 梁旭
  • 个人情况1971年10出生,男,汉族,讲师,1995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1998年6月获得中国政法大学政治学硕士学位,1998年留校任教,2003—2004年赴新疆石河子大学支教。主要研究领域:政治学。主要教授课程:政治学原理、市政学。科研情况著作类1、《依法治国方略〉,专著,人民出版社2004年出版2、《节约型社会建设与政府决策选择》,专著,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获奖情况2004年度校优秀教师学术活动2004年参加中国法制论坛年会
  • 张春林
  • 个人情况 1975年12月出生,女,汉族,河北张家口人。中共党员,博士,副教授。2006年7月毕业于南开大学哲学系 ,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8月到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工作。2010年9月——2011年9月,到美国亚利桑那大学东亚系做访问学者。主要教学和研究领域:中国近现代政治哲学、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主要讲授课程:中国近现代政治哲学、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潮、中国政治思想史。 科研情况 学术著作 专著:《殷海光政治哲学思想研究》,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版(22万字) 学术论文(独著) 1.《行走的观念——中国近代民权观念新解析》,《社会科学论坛》,2012年第12期 2.《殷海光人生哲学思想简析》,《大陆赴台知识分子研究:殷海光夏道平纪念会论文合集》,何卓恩、张斌峰、夏明主编,九州出版社2011年10月出版 3.《殷海光与夏道平自由主义思想之比较分析》,《大陆赴台知识分子研究:殷海光夏道平纪念会论文合集》,何卓恩、张斌峰、夏明主编,九州出版社2011年10月出版 4.《新儒家政治哲学及对现代民主政治建设的启示意义——以张君劢政治哲学为例》,《江汉论坛》,2009年第10期 5.《以“自由”为价值导向,人格完善与制度建设双向推进》,《社会科学论坛》,2009年第11期 6.《民族主义与自由主义的融合——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再解读》,《理论与改革》,2009年第2期 7.《略论20世纪以来中国自由主义者思维方式的转变——以殷海光为个案》,《中西政治思想与政治文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8月版 8.《殷海光与夏道平自由主义思想之比较》,《理论与探索》,2008年第6期 9.《殷海光自由主义思想理论特质简析》,《社会科学论坛》,2008年第4期 10.《走近思想家走进20世纪自由思想史》,《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第1 期 11.《殷海光文化思想中的自由主义理念》,《江汉论坛》,2005年第7期 12.《殷海光思维方法简析》,《湖北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 13.《胡宏心性关系思想简析》,《中州学刊》,2005年第6期 14.《邓小平理论特色析要》,《北国论坛》,2005年第3期 15.《胡宏“仁学”思想简析》,《河北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 16.《殷海光文化思想特色析要》,《北国论坛》,2004年第2期 17.《理智与直觉的辩证统一━━贺麟哲学思维方法简析》,《四川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项目情况 1.中国政法大学教改项目“《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潮》课程体系改革和教学模式设计”2012-2013年,(主持) 2.中国政法大学教改项目“《中国政治思想史》课程教学设计”,2008-2009年,(主持) 3.中国政法大学政管院青年项目“殷海光自由主义思想的理论特质及其意义分析”,2008-2009年,(主持) 4.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项目“政治哲学研究”(A类项目),2007-2011年,(参与) 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大陆赴台学人与台湾光复后的文化重建”,2006-2008年,(参与) 6.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项目“近代中国民族主义与自由主义关系研究”,2007-2010年,(参与) 7.中国政法大学青年教师学术创新团队研究项目“政治文明与政治发展”,2011-2013年,(参与) 获奖情况 1.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先进工作者(2006年) 2.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优秀共产党员(2007年) 3.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优秀实习指导教师(2010年)
  • 尹钛
  • 个人情况1976年7月出生,男,汉族,博士,讲师。1999年7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获哲学学士学位,2001年9月至2007年7月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获政治学(中国政治专业)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有: 中国近现代政治史、政治思想史、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主要研究课题有华北地区民间组织研究。科研情况:专著类:1、《与人大代表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合著),人民出版社,2004年8月版,撰写主要章节约十万字2、参与撰写景跃进教授、张小劲教授主编的《政治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版论文类:1、《合作组织的效率:1952-1957年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的评价》一文,载于《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2年8月第四期,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心《政治学》2002年第六期转载,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2年第六期摘录。2、《中国政治转型问题研究热点述评》,八千字,载于《浙江社会科学》(核心期刊)2003年第二期,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教育部委办)2003年第三期全文转载3、《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评<大河移民上访的故事>》,五千字,载香港《二十一世纪》杂志,2005年6月号。另有全文版本九千字刊于该杂志网络版2005年6月号。科研项目:参与张鸣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北方地区农村民间组织的发生、发展与对地方社会治理的影响》课题研究。撰写其中第一章“农村‘民间组织’的概念与研究现状综述”约两万字。学术活动:2002年5月参加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转型中的中国政治与政治学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收入会议论文集。2004年4月参加由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主办的“第三届全国高等学校‘政治科学类’研究生学术研讨会”,提交并宣读论文。2007年9月参加天津师范大学主办的“二十世纪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的争论”研讨会,提交并宣读论文。
  • 马建川
  • 个人情况1962年11月出生,男,汉族,教授,硕士生导师,1983年7月毕业于西北政法学院,现任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公共事业管理教研室主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公共行政、组织理论与管理、公共事业管理。主要讲授课程:公共行政专题研究、组织理论与管理专题研究、公共组织理论等。公共行政原理为校精品课程。社会兼职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理事、平谷区人民检察院专家监督咨询委员会委员。科研情况科研成果近年来发表专著《行政学原理》,《劳动合同》,译著《人员管理》,教材《管理学》、《中国行政管理学》、《公共行政管理学》等。科研项目1、参与2004国家社科基金十五规划重点项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社会矛盾调节机制研究”,主持子课题“社会利益整合机制研究”2、参与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重点科研项目“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研究3、2003校教改项目“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育体系研究”4、2005校教改项目“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教学体系改革研究学术活动曾赴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台湾政治大学等访问。
  • 张永理
  • 个人情况1970年7月出生,男,汉族,2004年7月毕业于清华大学政治学系,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教研情况主要教授课程与研究领域为:社会保障学、公共危机管理、社区治理等。科研情况一、出版著作:1、《当代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封建残余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04。(独著)2、《封建主义及其当代影响研究——从社会生活的角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独著)3、《社会保障研究的起源与发展(1931-2007)——基于NLC和CNKI数据库的文献分析》,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独著)4、《大城市应急法制建设探索——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解读》,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合著,第二作者)5、《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恢复重建政策体系研究》,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合著,第二作者)二、发表论文:1、《黄仁宇之大历史观析论》,《江西社会科学》2001年第10期。2、《全球化语境中的儒学困境及其未来》,《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3期。3、《百年诞辰后的早年毛泽东思想研究述评(1994-2002)》,《毛泽东思想研究》2002年第6期。4、《解决当前我国再就业问题的对策建议》,《北京社科信息》2003年第3期。5、《当前中国社会保险研究述评》,《中国社会发展战略》2006年第2期。6、《重病急难与社会救助》,《人民法院报》2006年7月14日。7、《突发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暸望新闻周刊》2007年第48期。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保障问题研究的主要特点》,《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9、《中国大陆工伤保险研究的起源与发展》,《公共管理高层论坛(南京大学)》2008年第6期。10、《无缝隙与整合式——奥运安保体制与机制研究》,《中国应急管理》2008年第7期。11、《救灾物资回收管理与利用中的几个问题》,《中国社会报》2008年9月1日。12、《政府在残疾人心理救助中应发挥主导作用》,《中国社会报》2008年9月1日。13、《制定应案是提升基层应急管理水平的重要基础》,《中国社会报》2009年2月16日。14、《当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中存在的问题》,《中国社会报》2009年3月23日。14、《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员的选择与培训》,《中国社会报》2009年5月25日。三、课题研究:1、课题参与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理论与实践》(张桂琳教授主持),2002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课题参与人:《法治背景下的社会预警机制和应急管理体系研究》(马怀德教授主持),2006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3、课题参与人:《中国行政管理现状调查与行政改革研究》(石亚军教授主持),2007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4、子课题负责人:《北京市突发公共事件恢复重建机制研究》(李程伟教授主持),2007年北京市政府委托项目。5、子课题负责人:《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地方立法研究》(李程伟教授主持),2008年北京市政府委托项目。6、课题负责人:《推广“以产引人” “以业控人”经验研究》,2009年北京市计生委委托项目。
  • 詹承豫
  • 一、个人情况:詹承豫,男,1978年2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副教授。1998年7月毕业于重庆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003年7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获管理学硕士学位;2008年1月毕业于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专业,获公共管理专业博士学位。2009年9月至今,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博士后流动站(法治政府研究院)行政法学专业博士后研究;2011年1月至今,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Harvard Kennedy School)访问学者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公共政策、危机管理、风险管理与食品安全监管,主要讲授课程有:公共危机管理、公共风险管理、公共管理导论、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等。二、科研情况(一)学术著作[1]《公共危机管理》(教材),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参编。[2] 《法制背景下的社会预警机制和应急管理体系研究》,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参编。[3]《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博弈与协调》,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年版,独著。[4]《地方层面突发事件应对的法律规制》,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年版,合著。[5]《行政部岗位绩效考核与实施细则》,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年版,主编。[6]《公共危机案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典型分析》,研究出版社2009年版,参编。[7] “大城市应急法制建设研究——对《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的解读”,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合著第一作者。[8]《汶川地震社会管理政策研究》,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合著。[9]《能力提升--司局级干部读本(财政干部岗位培训教材)》,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参编。[10]《从这里出发:娱乐管理的99个故事》,北京赛迪电子出版社2004年版,主编。[11]《信息技术、系统与服务的外包》,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第二译者。(二)学术论文[1] “食品安全监管社会参与机制研究”,《山东社会科学》,2011年第5期,第一作者。[2] “动态情景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完善路径研究”,《行政法学研究》,2011年第1期,独著。[3] “北京市突发事件应对体系的发展回顾与趋势研究”,《北京社会科学》,2010年第5期,第一作者。[4] “中国应急管理体系完善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基于‘情景-冲击-脆弱性’的分析框架”,《政治学研究》,2009年第5期,独著。[5] “对进一步完善应急法制建设的建议”,《中国行政管理内刊》2009年11月,第一作者。[6] “中国食品安全风险治理架构研究”,《标准科学》,2009年第7期,独著。(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农业经济研究》2009年第11期全文转载)[7] “非常规突发事件应对与应急法的重构”,《中国行政管理》,2009年第7期,第二作者。(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宪法学、行政法学》2009年第11期全文转载)[8]“让脆弱的城市坚强起来——以北京市为例探讨城市突发事件应对与综合减灾的趋势”,《中国减灾》,2009年第7期,独著。[9]“防人感染猪流感疫情,重在用足法律制度”,《法制日报》,2009年4月29日。[10]“食品风险治理架构尚需继续完善”,《法制日报》,2009年3月6日。[11]《以效果为导向,让省直管县体制改革更有意义》,《中国社会报》,2009年2月16日。[12]“15个部门为何管不住疯狂的三鹿——关于尽快建立健全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思考”,《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1月8日。[13] “地震巨灾后抗震救灾的阶段划分及主要任务研究”,《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第5 期,独著。(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D01《公共行政》2009年第1期全文转载)[14]“突发事件应对的地方立法创新:对北京范本的解读”,《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04期,第二作者。[15]“当前应格外重视群体性事件防控体系建设”,《中国行政管理内刊》2008年10月,独著。[16]“当前‘三鹿奶粉’事件应对的若干建议”,《中国行政管理内刊》2008年9月,独著。[17]“夯实基础:加强大城市的预防与应急准备工作”,《中国社会报》,2008年9月4日。[18]加强中小学防灾教育应力争实现“三化”,《中国社会报》,2008年7月7日。[19]“雪灾的经济影响机制及其应对研究”,《中国应急管理》,2008年第4期,独著。(转载于《领导干部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实用指南与案例分析》,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出版,2008年8月)[20]“重大突发事件经济影响应急监测指标体系研究”,《集团经济研究》2007年第19期,独著。[21]“转型期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五大矛盾分析”,《学术交流》,2007年第10期,独著。。[22] “转危为安:应急预案的作用逻辑”,《中国行政管理》,2007年第5期,第一作者(三)研究报告[1]“走出协调困境,向使能型转化——关于食品安全委员会权能设置问题的研究报告”,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提交,2010年9月,执笔人。[2]“关于乌鲁木齐‘7•5’事件处置中几个法律问题的建议”,(中央政法委副书记孟建柱,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马凯分别给予批示),2009年7月12日,主要执笔人。[3]“《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修订建议方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要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兆国、国务委员马凯给予批示,2009年1月5日,主要执笔人。[4]《关于修改<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调研报告》,国务委员、国务院秘书长马凯给予批示,2008年10月27日,主要执笔人。[5]《关于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体制及若干问题的研究报告》,《抗震救灾专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国务委员马凯给予批示,2008年7月,主要执笔人。三、科研项目(一)主持项目[1]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突发事件应急准备体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2010-2012)。[2]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信息中心委托课题:“涉及民族方面突发事件信息组织报送模式研究”(2010-2011)[3] 200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中国食品安全风险治理体制机制研究”。(项目编号:09YJC810046)[4]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教育部青年课题:“校园突发暴力事件预防和应急机制研究——基于‘情景-预案-应对’的框架”(项目编号:EFA090430)。[5]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一等资助:“中国食品安全风险治理架构研究” (2009-2011)。[6] 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委托课题:“国外大城市安全生产管理研究”(2008-2009)。(二)参与项目[1]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完善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研究”,主要参与者(2011-2013)。[2]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创新与地方政府合作研究”,子课题负责人(2010-2012)。[3] 北京市应急指挥中心课题:“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应急体系发展规划编制支撑研究”,子课题负责人(2010-2011)。[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项目: 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法制保障系统,子课题负责人(2009-2011,项目编号:90924028)。[5] 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地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子课题负责人(2009-2011)。[6] 2006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建立健全社会预警机制和应急管理体系:转型期中国风险治理框架建构与实证分析”,主要参与者(项目编号:06&ZD013)。[7] 2006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法治背景下的社会预警机制和应急管理体系研究”,主要参与者(项目编号:06&ZD022)。[8] 国家林业局委托课题:“我国林业生物灾害防治应对气候变化的公共政策研究”,子课题负责人(2009-2011)。[9] 北京市应急指挥中心课题:“北京市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研究” ,子课题负责人(2009-2011)。[10] 北京市应急指挥中心课题:“大城市突发事件应对体系建设——城市管理丛书•北京卷”,子课题负责人(2008-2009)。[11] 北京市应急指挥中心课题:“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立法项目”,子课题负责人(2007-2008)。[12] 北京市应急指挥中心课题:“北京市突发公共事件恢复与重建机制研究” 子课题负责人(2007-2008)。四、获奖情况[1] 《关于修改完善<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建议》研究报告,获北京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10年(第三作者)。[2] 中国政法大学第七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三等奖,2009年。五、学术交流2011年1月—至今,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ASH中心(Harvard Kennedy School,ASH center for Democratic Governance and Innovation),Rajawali Foundation Institute for Asia项目组进行为期一年的访问学者研究。
  • 胡叔宝
  • 个人情况胡叔宝,男,汉族,副教授,1989年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系,获工学学士学位,1994年获得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硕士学位,2002年7月获得北京大学法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新儒家、现象学。主要讲授课程:中西哲学会通、新儒家基础、公共管理学。科研情况著作类1、《契约政府的契约规则》(独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5月2、《西方政府论》(独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8月3、《政治文明:理论与实践发展分析》(合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9月论文类1、《洛克与卢梭的契约政府理论比较》,《北京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2、《罗尔斯的契约政府理论》,《齐鲁学刊》,2002年第3期3、《内在自由的求证》,《哲学研究》,2005年第10期4、《民主制度的考量标准探讨》,《科学社会主义》,2006年第2期5、《从自然状态到原初状态》,《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6、《布坎南契约规则理论的困境及其分析》,《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7、《府际关系的公共选择理论分析》,《山西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科研项目1、《政治文明研究》(子项目负责人),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003-2006年2、《北京市地方政府的府际关系研究》(参与),北京市社科规划重点项目,2001- 2005年3、《当代中国政府管理与发展的基础理论研究》(子项目负责人),教育部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001—2005年
  • 吕芳
  • 个人情况1974年3月出生,女,汉族,中共党员,副教授,1997年7月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行政管理专业,2000年7月获得中国政法大学政治学硕士学位,2003年7月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宪法与行政法学博士学位,2006年7月完成清华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发展中国家政治、宪政理论、第三部门,主要讲授课程:《比较宪法》、《公民社会与第三部门》、《宪政原理》。科研情况科研成果著作类:《全球背景下的中国民主建设》(参与),重庆出版社,2005年4月版。论文类:1、《关于辽宁省海城市车三道村的调查报告》,2002年12月发表于《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学报》(核心)2、《权利合法性的概念及历史演变》,2003年1月发表于《江淮论坛》(核心)3、《美国的可置信承诺:对逃避公债的实体性和程序性制约》(译),2003年1月发表于《新制度经济学前沿》4、《经济理性:个人学习和结构互动》(译),2003年1月发表于《新制度经济学前沿》5、《经济、社会、政治和规范诸因素的相互关系与经济意义》(译),2003年1月发表于《新制度经济学前沿》6、《“断裂状”社会的形成及其政治影响》,2003 年8月发表于《拉丁美洲研究》(核心)7、《三农问题:路在何方》,2003年9月发表于《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学报》(核心)8、《政党与政治稳定》,2004年1月发表于《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学报》(核心)9、《资源禀赋、阶级结构与阿根廷的衰落》,2004年2月发表于《大国》第2期10、《责任倒查与政府职能》,2004年11月发表于《人民日报》11、《美国总统的行政协定权》,2005年4月发表于《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学报》(核心)12、《认同政治与国家的衰落》,2005年5月发表于《世界经济与政治》(核心)13、《认同与台湾问题》,发表于2006年5月《清华公管评论》第4期教材类:《中国政治制度史纲要》(参与),教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出版。科研项目1、2006年5月获得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青年项目资助:《全球化背景下的台湾问题研究:国家认同与台海和平》。2、2004年2月获得中国政法大学校级青年项目资助:《利益集团与政治秩序》。学术活动2006年初应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之邀到台湾进行短期学术访问。
  • 翟校义
  • 个人情况1969年2月出生,男,汉族,中共党员,副教授,199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获法学学士学位,199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政治学硕士学位,现任行政管理研究所副所长。主要研究领域为行政学理论、政策分析、行政歧视。主要教授课程为公共行政原理、政策科学、政策分析。曾起草或参与起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第三次会议常委会工作报告及其他会议文件。(1994年7月----1996年5月)。起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第八次、第九次、第十次、第十一次、第十二次常委会讲话。(1994年7月----1996年5月)。参与起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政协会议上的部分讲话。科研情况科研成果著作类:1、《公共行政原理》,专著,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11月出版论文类:1、《公共行政中的公平》 2002年发表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第2期2、《行政组织的内部制度及其效力外部化问题》 2002年4月发表于《中国行政管理》(核心)3、《社会变革中的行政歧视与反歧视》 2005年3月发表于《中国行政管理(新华文摘转发)》(核心)4、《社会变革中的行政歧视与反歧视》 2005年3月发表于《中国行政管理》(核心)5、《当今中国社会中的行政歧视及其根源》 2005年9月发表于《政治学研究》(权威)6、《论宪政约束下的电子政府模式》 2005年10月发表于《北京行政学院学报》(核心)7、《电子政府的治理范式研究》 2006年发表于《电子政务》第2期科研项目2004年6月承担国务院信息办“我国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醒目子课题“政府信息资源化战略与电子政府治理范式研究”获奖情况2002年度校优秀教师
  • 李程伟
  • 李程伟,男,1965年9月生,籍贯为山东省沂南县,汉族,中共党员,教授,现任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分党委书记兼副院长,院学术委员会委员。1997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现政府管理学院)政治学理论专业,获法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地方治理与危机管理”。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理事,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理事,北京市宣武区人民政府工作顾问。科研成果著作类:《社会利益结构:政治控制研究的生态学视角》,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出版。《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恢复重建政策体系研究》(二人合著,第一作者),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年6月出版。《地方层面突发事件应对的法律规制》(主编,主要作者之一),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年6月出版。《公共危机管理:理论与实践探索》(主编,主要作者之一),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2月出版。《行业协会发展理论与实践》(编委,主要作者之一),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2月出版。论文类:“从灾害频发看公共应急法制”,载《法制日报(周末版)》2009年2月14日。“资源动员与服务传递——试析红十字会组织在危机管理中的作用”,载《中国行政管理》2008年第4期。“角色分化与治理转型——北京市海淀区公共服务委员会改革的意义”,载《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近年来地方层面公共危机治理的研究”,载《学习时报》2008年7月14日第6版。“突发事件应对的地方立法创新:对北京范本的解读”,载《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突发事件应对逻辑解析”,载《新视野》2008年第6期。“公共管理专业质量建设的几点思考”,载《高等教育论丛》2007年第4期(2007年4月)(总第256期)。“社区危机管理机制的建设:对北京市的政策建议”,载北京市2008环境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主编:《现代城市运行管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8月版。“试论建立首都大人口管理体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载论坛文集编委会编:《和谐·创新·发展——首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版。“政府社会建设能力的提升:机制创新对策分析”,载《新视野》2006年第1期。“高校应急管理机制建设研究报告”,载《中国行政管理》2006年第10期。“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公共管理学视角的解读”,载《中国行政管理》2005年第5期。“大城市突发事件管理:对京沪穗邕应急模式的分析”,载《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社区层面社会政策资源动员机制的创新——北京市崇文区东花市南里社区公共服务协会案例分析”,载《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公共卫生体制建设的行政学分析”,载《新视野》2004年第1期。“北京防治非典型肺炎应急预案的行政学评析”,载《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公共政策研究中的复杂性思维及其意义”,载《新政策(中国行政管理专刊)》2003年第1期。“地方公共卫生安全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载《新政策(中国行政管理专刊)》2003年第2期。“北京市社区商业服务的发展:难点与对策”,载《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被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商贸经济》2002年第11期转载)。“北京市的流动人口:成绩、问题及对策”,载《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0年第5期。“政治思维方式的创新:一个政治学学科建设所不能忽视的方面”,载《政治学研究》1999年第1期。“社会利益结构:一个研究政治发展的新视角”,载《新视野》1998年第2期(被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政治学》1998年第3期转载)。“领域取向与广度化发展:一种新的政治学观”,载《政治学研究》1997年第2期。“政治与市场:横断科学视角的思考”,载《兰州大学学报》1997年第3期(被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政治学》1997年第5期转载)。“制度变迁与社会发展”,载《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1997年第4期。教材类:《社区服务导论》(二人编著,第一作者),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5年12月出版。《行政学基础教程》(编著),华文出版社1999年2月出版。科研项目:“北京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研究”,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课题编号为06BaKD0025),主持人。“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地方立法草案研究”,北京市政府2008年委托课题,主持人。“北京市社区危机管理机制建设研究”,北京市政府2007年委托课题,主持人。“北京市突发公共事件恢复重建机制建设研究”,北京市应急指挥中心2007年委托课题。“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重大项目,子课题负责人。“法治背景下的社会预警机制和应急管理体系研究”,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重大项目(06&ZD022),子课题2“我国社会预警和应急管理的组织体系及运行机制”的主持人。“高校危机管理机制建设研究”,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度课题,项目编号为:06ZXF02,主持人。“北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研究”,北京市人民政府2003年度课题,课题组副组长。“北京市行业协会发展研究”,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重点项目(项目编号:02BJBJG091),子课题责任人。“北京市就业服务体系研究”,北京市社科“十五”规划重点项目(项目编号:02BJCJG083),子课题“北京市职业培训服务体系研究”的责任人。“北京市外来人口管理调查报告”,北京市人民政府2000年重点课题,课题主要执笔人。获奖情况:2001年入选北京市新世纪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大城市突发事件管理:对京沪穗邕应急模式的分析”,载《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获国家行政学院学报优秀论文奖(2006年5月评)。“北京市外来人口管理调查报告”(北京市人民政府2000年重点课题,主要执笔人)被评为“全国人口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国家计生委2002年6月评)。“北京市行业协会发展研究”被评为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2005年6月评)。
  • 商磊
  • 个人情况:1964年4月出生,女,汉族,中共党员,教授,硕士生导师。1987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获政治学学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获政治学硕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心理学、社会学。商磊教授2002年获得中国政法大学最受欢迎的青年教师称号,2004年、2006年、2009年三次获得中国政法大学优秀教师称号,2006年获得北京市师德标兵称号,2010年获得中国政法大学育人标兵称号。科研情况:科研成果著作类:1、《爱与成长》,专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出版2、《组织与人格》,专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出版论文类:1、《兰急速网吧纵火案的社会学分析》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2期2、《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动力系统量表的编制及其信效度指标》 《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年第4卷第2期教材类:1、《管理心理学教学大纲》 《社会学教学大纲》
  • 梅燕京
  • 个人情况1960年9月出生,女,汉族,中共党员,副教授,1982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获哲学学士学位,现任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分党委委员、行政管理研究所党支部书记。主要研究领域为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主要教授课程为《国家公务员制度》、《管理学原理》、《公共关系学》《行政管理学》。科研情况科研成果著作类:《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专著 华文出版社1999年5月论文类:1、《我国社会发展的关键——农民问题》 2005年1月发表于《农业经济》(核心)2、《我国农业发展的出路——产业化》 2005年4月发表于《教育经济与管理》3、《公共微机管理的组织体系》 2005年12月发表于《危机管理》(中国政法大学)4、《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社会保险》 2006年7月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教材类:《管理学》合著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2月出版
  • 李 环
  • 个人情况1969年3月出生,汉族,群众,副教授,1989年7月毕业于兰州大学,1992年7月获兰州大学硕士学位,2003年7月获英国卡迪夫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现在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研究所就职。科研成果(1)著作类:《国家与劳动力市场的关系》,专著,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2月20号出版。(2)论文类:《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服务业女性工作前景》,2004年4月发表于《中国人民大学报》(核心)《论国家在反工作歧视中的作用》,2006年3月发表于《国家行政学院学报》(核心)(3)教材类:科研项目2005年主持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劳动力市场平等问题研究”2005年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西方平等机会的历史与立法及对中国的启示”2005年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教育与培训制度七国比较”
  • 王明杰
  • 个人情况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博士后。研究领域:人才资源开发理论与方法,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与技术,现代政府管理及政府信息化等。科研情况著作类:1、《人才强国战略思想研究》(专著)中国人事出版社2006年5月出版;2、《电子政务行政与社会管理》(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年10月出版;3、《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与中国现代化》(副主编)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6月出版;4、 参与撰写《中国政府人力资源开发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出版;5、 参与撰写《人员测评与选拔》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2月出版等。论文类:迄今已在《中国行政管理》、《中国人才》、《理论前沿》、《中国人事报》、《求索》、《开发研究》及《人事政策法规》等报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多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或新华文摘转载、摘目。主要有:《党政领导人才素质测评与选拔机制研究述要》载《理论前沿》2007.3;《论章士钊的新闻人才观》载《船山学刊》2007.1;《建立健全党的利益代表机制的理论思考》载《理论前沿》2007.8;《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研究综述》载《中国行政管理》2006.8;《论领导人才品德素质与执政能力建设》载《理论前沿》2006.13;《协调与相容: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尺度》载《开发研究》2006.6;《我国历史上领导人才开发战略研究》载《船山学刊》2006. 2;《发达国家人才战略的比较》载《中国行政管理》2005.8;《论公平与效率的互补关系》载《唯实》2005.12;《发达国家人才战略的比较》载国家人事部《人事政策法规》2006.1;《论中国公务员的职业道德建设》载《中国人才》2003.11;《论江泽民的人才资源思想》载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管理科学》2003.5并被《新华文摘》2003.7摘目;《经济全球化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载《中国行政管理》2001.9等。科研项目1、主持2006年国家社科基金资助课题《党政领导人才素质测评与选拔机制研究》2、主持2004年“第三十五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课题《中国党政领导人才开发战略问题研究》3、主持2002年湖南省社科基金立项课题《建国后党的人力资源思想研究》4、参与北京大学肖鸣政教授主持的2004年国家社科基金资助课题《党政领导人才标准与开发战略研究》5、参与北京大学肖鸣政教授主持的《“十一五”期间北京市人才战略研究》等。联系方式:zfdxmj@126.com
  • 王冬芳
  • 个人情况女,1977年2月生,汉族,中共党员。1999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获管理学硕士学位。2006年1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获管理学博士学位。2006年3月,就职于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所,担任政策科学、行政监察学、公文写作与处理、公共行政学经典导读等课程的教学任务。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政策与政府治理、政府管制、反腐败研究等。科研情况主要成果:参与翻译《新有效公共管理者》、《公共管理导论(第三版)》,参与编写《公共管理法律基础》。2003年,《北京行政学院学报》发表《推动行政发展的新方案》;2005年,《档案学通讯》与他人合作发表《也谈开展现行文件开放利用服务的模式选择》等文章。
  • 王丽莉
  • 个人情况1975年6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讲师,2006年6月获的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现在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研究所就职。主要研究领域为政府管理理论与实践。主要讲授课程:管理学原理、公务员制度、管理心理学等 。科研情况科研成果著作类:参与编写《变革中的中国公共政策》,1998年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论文类:1、“廉价政府:内涵、建设措施及其评估系统”发表于 2004年第1期《中州学刊》(CSSCI检索),《河南日报》2004年6月18日理论版转载。2、“新公共服务评析——一种对新公共管理的替代”发表于2004年第3期《理论与改革》(CSSCI检索)3、“新公共服务:对新公共管理的批判与超越”发表于2004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学报》(CSSCI检索)4、“新公共管理的内在矛盾分析”发表于2004年第6期《社会科学研究》(CSSCI检索)后被人大复印刊《公共行政》2005年第1期全文转载。5、“服务型政府的实现路径”发表于2005年第6期《理论探讨》(CSSCI检索)6、“浅淡入世后政府对国有企业的管理”发表于2003年第6期《改革与理论》(中文核心)7、“入世后廉价政府建立过程中应把握的重点”发表于2003年第9期《决策与探索》(中文核心)科研项目1、参与2003年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项目“海外科技人才回流规律、动因与引进策略研究”。2、参与2004年国家社会科学重点基金项目“权力制约和反腐倡廉的理论与制度研究”。学术活动参加2003年中国行政管理学年会,论文“中国行政改革的路径选择”入选优秀论文,并收录《中国政府管理创新》论文集。
详细地址
  • 详细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 | 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27号
  • 电话:
    %u0030%u0031%u0030-%u0035%u0038%u0039%u0030%u0039%u0031%u0032%u0032/%u0030%u0031%u0030-%u0036%u0039%u0037%u0034%u0033%u0039%u0032%u0034
  • 邮编:
    海淀校区:100088 昌平校区:102249
相关推荐
西安体育学院师资好不好,西安体育学院师资怎么样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师资好不好,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师资怎么样 云南艺术学院师资好不好,云南艺术学院师资怎么样 青海大学师资好不好,青海大学师资怎么样 新疆师范大学师资好不好,新疆师范大学师资怎么样 西藏藏医学院师资好不好,西藏藏医学院师资怎么样
相关专题
[查看更多]
其他地区 热门标签 常见问题

本文内容和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公开信息,如有侵犯您的版权或著作权请速与我们联系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或给我们发邮件(1078189145@qq.com)), 我们承诺核实后工作时间1小时内删除;2、本文内容、观点以及数据是根据网站大数据算法得来,仅代表本站观点,我们不保证其绝对真实和数据可靠,仅做参考,勿引用做其他用途, 否则因此产生的一切损失和法律后果本站概不承担。3、本文排序、排版、内容组成、设计的知识产权(版权)为城帮网city12580.com所有;转载、引用本文数据内容、排序结果请注明来源“城帮网”, 且要有来源链接指向本文。全文转发或抓取、抄袭本文内容,我们将提起法律诉讼保障本网站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