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资讯 社保 办事指南 车主关注 旅游 交通 教育 专业 办理指南

北京大学

[切换城市]
北京站> 北京教育> 北京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信息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英文名: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Beijing 简称:“地大”,“CUGB” 所在地:北京 院校代码:11415 类型:文科类/理科类/理工类/工科类/公立大学/211/考研院校/研

211工程教育部直属院校研究生院校研究型大学国防生卓越计划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师资怎么样,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师资好不好

截至2014年10月,学校有教职工13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800多人,高级职称教师400多人,博士生导师200多名,中国科学院院士11名,千人计划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长江学者4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4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25人,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2人。我校现有专任教师中1人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2人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4人获霍英东基金会"青年教师奖", 28人获"中国地质学会青年地质科技奖"
教师杰出人才 
千人计划
董海良、胡晓农、成秋明、Santosh Madhava Warrier
教育部长江学者
尹安、沈 旸、郑有业、朱弟成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王成善、史晓颖、张招崇、李海龙、成秋明、朱弟成、韩贵琳、王赟、姚俊
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
马鸿文、邓军、姜在兴、张招崇、马鸿文
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优秀人才
马鸿文、王成善、史晓颖、邓军、张世红、张招崇、姚长利、王瑜、唐书恒、谭捍东、陈家玮、施光海、郭华明、于翔、李金洪、朱弟成、杨立强、王庆飞、武雄、杨天水、姚艳斌、王旭升、刘艳改、李红谊、夏志国、杨峻玲、吴三忙、欧强、蒋小伟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郭华明、吴怀春、蒋小伟
教学名师
全国先进工作者
王成善
全国优秀教师
王成善
北京市优秀教师
孟小红
王根厚
杨 进
翟裕生
张秀荣
夏柏如
何明跃
茹克叶
王成善
颜丹平
袁 春
廖立兵
张招崇
刘家军
全国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
邓 军
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颜丹平
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马鸿文
颜丹平
王根厚
陈建强
李胜荣
姜在兴
樊太亮
薛春纪
白志民
许 虹
于炳松
北京市人民教师提名奖
王成善

  • 周伟
  • 甘肃会宁人,工学博士,副教授。  2007年毕业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获“资源产业经济”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土地利用工程和土地信息技术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重点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兼中国遥感应用协会理事。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科技部“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1项,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3项,国家863计划子课题2项,国土资源部、省国土资源部门及企事业单位委托的国土规划专题研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复垦方案及矿业用地改革实施方案的编制等项目30余项,在《农业工程学报》、《中国土地科学》、《地理科学进展》等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EI收录8篇,参编教材及专著10余部,参与7项国土资源行业标准制定,获省部级奖励1项,校级奖励4项。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土地利用工程、土地信息技术等方向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  教育经历  2004年7月-2007年6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资源产业经济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1998年7月-2001年6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土地资源管理,攻读硕士学位;  1994年9月-1998年6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环境区划与管理专业, 获理学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  ? 2001年7月-2004年6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讲师;  ? 2007年12月- 至今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  社会兼职  ?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会员;  ? 中国遥感协会理事。  代表性著作  期刊论文  [1]. 周伟,白中科,曹银贵. 我国矿业用地现状及其节约集约利用途径[J]. 资源与产业,2012,04:41-46.  [2]. 周伟,曹银贵,王世云,陈思.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就业情况分析[J]. 中国电力教育,2012,25:127-128+130.  [3]. 周伟,师学义,田毅. 土地资源管理特色专业培养方案修订与优化[J]. 高等农业教育,2012,06:31-34.  [4]. 周伟,曹银贵,袁春,王静,乔陆印. 兰州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J]. 中国土地科学,2011,03:63-69.  [5]. 周伟,曹银贵,袁春,钱铭杰,乔陆印. 区域城乡建设用地统筹效益灰色关联度差异分析[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1:129-134.  [6]. 周伟,曹银贵.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见习基地的建设——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为例[J]. 中国地质教育,2011,04:74-77.  [7]. 周伟,曹银贵,王静,袁春,乔陆印. 村庄整治规划中迁村并点适宜性评价与判别研究[J]. 中国土地科学,2011,11:61-66.  [8]. 周伟,袁春,付梅臣,吴克宁,白中科,师学义,郑新奇. 土地资源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的实践[J]. 中国地质教育,2012,02:38-43.  [9]. 周伟,钟星,袁春. 1:10000比例尺土地利用景观指数的粒度效应分析[J]. 中国土地科学,2010,11:20-26.  [10]. [10]周伟,曹银贵,王静,袁春. 三峡库区近30a农村居民点格局变化与特征分析[J]. 农业工程学报,2011,04:294-300+401.  [11]. 周伟. 胜坨油田坨123断块沙四段微型构造研究[J]. 内江科技,2011,08:123+136.  [12]. 周伟,曹银贵,乔陆印. 2000-2007年中国东部地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分析[J]. 地理科学进展,2011,09:1187-1192.  [13]. 周伟,曹银贵,王静. 彭州市熙玉村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的景观特征[J]. 农业工程学报,2011,10:316-321.  [14]. 周伟,曹银贵,王静,袁春,乔陆印. 基于GIS和DEA的三峡库区城镇建设用地变化与效益评价[J]. 地理科学进展,2010,11:1420-1426.  [15]. Zhou, Wei; Yuan, Tao; Qian, Ming-Jie; Yuan, Chun; Li, Zhi-Zhong SLand cover classification of CBERS-02 images based on object-oriented strategy - A case study in Yixing, Jiangsu Province.2009 Joint Urban Remote Sensing Event, 2009,  [16]. Wei, Zhou; Zhongke, Bai; Zhizhong, Li.Research on land use/cover change of opencast coal mining area of Pingshuo Shanxi: Proceedings of SPIE -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Optical Engineering, v 7123, 2008, Remote Sensing of the Environment: 16th National Symposium on Remote Sensing of China  [17]. Zhou Wei,Bai Zhongke. Precision Assessment of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lassification by Using CBERS Image - A Case Study in Yixing, Jiangsu Province, Proceedings of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arth Observation for Global Changes (EOGC2009), 2009,20-28.  [18]. 周伟,白中科. 平朔煤矿露井联采区生态环境演化分析[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6:494-500.  [19]. 周伟,白中科. 平朔煤矿露井联采区生态环境演化分析[A].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 2009)论文集[C].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7.  [20]. 周伟,袁春,钱江波,袁涛,姚林君. 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初探——以“地籍管理”精品课程建设为例[J]. 中国地质教育,2006,01:133-136.  [21]. 周伟,王脩珺. 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在园林绿化调查中的应用进展[J]. 中国园林,2006,12:72-76.  [22]. 周伟,袁春,周小雪. 云南省罗平县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研究[J].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6,06:527-530.  [23]. 周伟,白彬,袁春,袁涛,钱铭杰. 北京城乡结合部土地生态利用研究初探[J]. 资源与产业,2007,01:37-39.  [24]. 周伟,白中科,袁春,付慧. 东露天煤矿区采矿对土地利用和土壤侵蚀的影响预测[J]. 农业工程学报,2007,03:55-60.  [25]. 周伟,袁春,白中科,袁涛,钱铭杰. 基于QuickBird影像的郑州市城区景观格局评价[J]. 生态学杂志,2007,08:1259-1264.  [26]. 周伟,白中科,袁春,袁涛,钱铭杰. 山西平朔露天煤矿区地形演变分析[J]. 金属矿山,2008,04:80-83.  [27]. 周伟,白中科,袁春,袁涛,钱铭杰. DEM在平朔露天矿区地形演变研究中的应用[J]. 矿业研究与开发,2008,05:53-57.  [28]. 周伟,袁春,谢苗苗,袁涛. 宁波市城市热岛遥感分析[A].全国国土资源与环境遥感技术应用交流会论文文集[C].,2004:5.  [29]. 6]周伟,袁春,周小雪. 罗平县土地利用景观特征演变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1.  [30]. 周伟,余际从. 高等院校财力使用效率探析[J]. 理工高教研究,2003,01:42-45.  [31]. 周伟,袁春,张菲菲,袁涛. 北京市小城镇发展动力机制分析[J]. 资源·产业,2004,05:45-48.  [32]. 周伟,袁春,付梅臣,田毅,黄勤,付薇,袁涛.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修订与特点[J]. 中国地质教育,2004,04:78-80.  [33]. 周伟,袁春,李江风. 基于GIS的地质灾害预测——以清江流域为例[J].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2,04:79-84.  [34]. 周伟,李江风. 清江流域国土资源与可持续发展初探[J].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0,04:225-227.  教材与专著  [35]. 副主编. 《景观格局空间分析技术及应用》[M].科学出版社,2010  [36]. 副主编.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M].地质出版社,2009  [37]. 参编. 《土地复垦方案编制实务》[M]. 中国大地出版社,2011  [38]. 参编《土地管理法教程》[M].地质出版社出版,2003  [39]. 参编《航天清华一号卫星及其应用》[M].中国宇航出版社.2002  [40]. 参编《岩溶石漠化遥感监测与防护规划》[M].地质出版社.2007  [41]. 参编《遥感技术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M].地质出版社.2008  标准规范  [42]. TD/T 1031-2011. 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 [S]. 中国标准出版社,2011  [43]. 土地复垦质量控制标准[S]. 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待发)
  • 白中科
  •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土地科学技术学院长。长期从事工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环境影响评价领域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讲本科生《土地整理与复垦》、研究生《土地综合整治》等课程。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大项目培育基金等项目30余项,主编、副主编、参编专著教材15部。公开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三大检索20余篇。获省部级教学科研奖9项。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代表性的荣誉称号3项。  联系方式:010-82322182(办);Email:baizk@cugb.edu.cn  通讯地 址:北京海淀区学院路29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院  邮 编:100083  教育经历  ? 1981年9月-1985年7月,山西农业大学林学专业四年制本科,获农学学士学位;  ? 1989年9月-1993年7月,山西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土壤学方向硕士研究生,获农学硕士学位;  ? 1995年1月-1998年1月,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农业环境保护学博士研究生,获农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 1985.07-1993.07,山西农业大学林学院水土保持教研室工作,晋升讲师。  ? 1993.08-2004.10,山西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土壤学教研室工作,破格晋升副教授、教授,并被聘为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 2004.11-至今,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工作。  学术服务与社会兼职  编委:  《农业工程学报》、《生态学杂志》编委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特邀编委  ? 现任学术兼职:  中国土地学会土地整理与复垦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水土保持学会规划设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土地利用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土地利用、整理、保护分技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土地学会理事、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理事  中国土壤学会土壤遥感与信息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委员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研究员  ? 曾任学术及社会兼职:  山西省土壤学重点建设学科带头人  山西省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山西省职称评定委员会委员  山西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副院长  山西农业大学生态园林中心副主任  山西农业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  专著、教材、规程  ??专著:  主编《土地复垦认知与传承》(中国大地出版社,2012)  主编《矿区岩土侵蚀控制与分水利用》(中国大地出版社,2012)  主编《工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0)  主编《露天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科学出版社,2000)  副主编《土地复垦潜力调查评价与实证》(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参编《全国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实施方案纲要研究》(地质出版社,2008)  参编《工矿区水土保持》(科学出版社,1996)  参编《矿区土地复垦技术与管理》(农业出版社,1993)  ??教材:  副主编“十五”规划教材《土地整理概论》(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副主编“十五”规划教材《绿色食品概论》(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副主编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土壤学》(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参编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地质地貌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参编“十五”规划教材《水土保持学》(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规程:  主要起草人《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中国标准出版社,2011)  代表性论文  ??教学法论文(第一作者):  2004-山西矿区土地复垦科学研究与试验示范18年回顾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5-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产学研基地的构建 《中国地质教育》  2006-试论大学课堂教学与毕业论文(设计)中的创新思维 《中国地质教育》  2008-认知复垦从事复垦传承复垦:与导师赵景逵先生对话 《中国土地》  2012-产学研基地是培养研究生的重要平台 《地大60年校庆研究生培养》  ??科研论文(第一作者与通讯作者):  1998-露天矿排土场人为加速侵蚀及分类研究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1999-试论矿区生态重建 《自然资源学报》  1999-大型露天煤矿生态系统受损研究 《生态学报》  2001-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效益演变与配置研究 《自然资源学报》  2001-大型露天煤矿土地复垦规划案例研究 《水土保持学报》  2003-黄土区大型露天煤矿废弃地植被恢复过程中的植被动态 《生态学报》  2003-及时重建矿区生存空间避免出现人口大迁移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4-黄土区大型露天矿排土场水土流失评价 《煤炭学报》  2006-黄土区大型排土场植被根系的抗蚀抗冲性研究 《水土保持学报》  2006-基于节地的露天矿排土场设计 《农业工程学报》,EI  2006-论矿区土壤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  2006-采煤沉陷对土壤侵蚀与土地利用的影响预测 《农业工程学报》,EI  2007-安太堡露天煤矿排土场土壤种子库 《生态学杂志》  2007-大型露天煤矿区土地扰动的时空变化 《应用生态学报》  2008-基于RS和GIS技术的露天矿区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农业工程学报》,EI  2008-露天煤矿不同恢复植被大型土壤动物群落比较 &, ;nbs, p; 《生态环境》  2008-露天矿区农用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的方法与应用 《农业工程学报》,EI  2008-工矿生产中节约用地理念与耕地保护 《农业工程学报》,EI  2008-地下权和地上权:采矿土地的产权析分 《中国土地科学》  2010-黄土区大型露天煤矿煤矸石自燃对复垦土壤质量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EI  2010-基于专业序列的中国多层次土地复垦标准体系 《农业工程学报》,EI  2011-大型露天煤矿地表扰动的温度分异效应 《煤炭学报》,EI  2011-不同复垦模式及复垦年限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煤炭学报》,EI  2011-复垦土壤重金属污染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农业工程学报》,EI  2012-草原区露天煤矿排土场复垦土壤质量演替规律与模型 《农业工程学报》,EI  2011-Impacts of Coal Mining on the Aboveground Vegetation and Soil Qunlity:A Case Study of QinXin Coal Mine in Shanxi Province China,Clean-Soil,Air,Water,SCI  代表性项目  ??科技部  国家“八五”重点科技攻关课题“安太堡露天煤矿废弃地复垦系统工程研究与开发示范”(1991~1995)  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课题“平朔露天矿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与试验示范” (1996~2000)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课题“煤炭露、井联采沉陷区土地复垦与农业生态再塑技术开发及应用” (2007~2009)  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课题“露井联采矿区生态风险评价及生态重建技术与治理对策研究” (2012~2014)  ??国家自然基金委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黄土区大型露天采煤废弃地生境再造与群落重组研究”(2001-20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黄土区大型露天采煤废弃地再造土壤与重组群落初期演变阶段的过程揭示”(2005-2007)  ??教育部  教育部重大项目培育资金“生态脆弱矿区重建生态系统的土地开发利用调控机理与优化模式”(2007-2009)  教育部重点科技项目“黄土高原采煤废弃地生态重建与可持续发展”(2001-2003)  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基地项目“土地整治与测绘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 (2012~2014)  ??国土资源部/国家环境保护部  ?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专项“典型矿区破坏土地生态复垦技术开发与示范” (2009-2012)  ?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专项“土地复垦标准体系研究与复垦技术标准修订”(2008-2012)  ?环境保护部公益性行业专项“草原区煤田开发环境影响后评估与生态修复示范技术研究” (210~2012)  ?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专项“煤矿复垦农用地跟踪监测与评价技术研究” (2012~2014)  ?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专项“矿区土地复垦工程建设质量控制技术研究” (2012~2014)  奖励及个人荣誉称号  ??教学奖励  水土保持专业建设的实践与成效,山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第四完成人,1993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土壤学”,山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第二完成人,2004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土壤学”,林教委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第二完成人,2005  ??科研奖励  煤矸石山复垦种植与立地条件的研究,国家土地局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五完成人,1993  平朔矿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及其试验示范研究,山西省科技进步应用成果二等奖,第二完成人,2002  黄土高原采煤废弃地复垦与可持续利用,山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一完成人,2005  长治市绿色经济区建设与示范,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二完成人,2004  山西平朔东露天矿(含选煤厂及铁路)环境影响报告,煤炭行业优秀咨询成果奖一等奖,第四完成人,2007  山西省平朔矿区农业生态产业工程实施方案,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优秀工程咨询二等奖,第三完成人2010  ??个人荣誉称号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5  “山西省青年科学家奖”提名奖与“青年科研专家”称号,2010  中国国土经济学建设与发展30周年先进理事奖,国土经济学会,2011
  • 袁春 【女】
  • 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地籍管理和土地法学领域教学与科研工作,发表论文近90篇。主持“区域土地集约用地模式研究”、“区域土地安全保障与调控信息服务系统数据构建与系统集成研究”等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5项,主持“湖北省鹤峰县、宣恩县、咸丰县二调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三峡地区的土地动态变化进行卫星数据动态处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理论总结与应用研究”等科研应用项目28项。主编《新编土地管理法教程》、《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教材2部、参编《土地资源学》、《土地行政管理》、《地籍管理实习指导书》等教材3部。历任土地科学技术学院实验室主任、城市生态与土地研究中心副主任、遥感地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土地利用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土地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遥感应用协会理事。2005年以来,先后荣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优秀共产党员、十佳教师、师德先进个人、教学成果优秀一等奖、北京市教育总工会教育创新标兵,北京市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和奖项。  联系方式: 010-82321878;yuanchun@cugb.edu.cn  地 址:北京海淀区学院路29号土地科学技术院,邮编100083  教育经历  1971年02月-1974年06月, 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农田水利专业,本科  工作经历  1974年07月-1978年11月,华中农业大学,园林系,助教  1978年12月-1993年03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基础课部 ,讲师、副教授  1993年04月-2004年 06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地质系,副教授、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  2004年07月-至今,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代表性著作  科研论文  村庄整治规划中迁村并点适宜性评价与判别研究 中国土地科学 2011/11  区域城乡建设用地统筹效益灰色关联度差异分析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1/01  兰州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中国土地科学 2011/03  三峡库区近30a农村居民点格局变化与特征分析 农业工程学报 2011/04  泉台旅游空间发展:核心-边缘视角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1/01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生态服务价值研究 水土保持通报 2010/04  三峡库区30a间土地利用景观特征的粒度效应 农业工程学报 2010/06  基于主成分分析与层次分析的三峡库区耕地集约利用对比 农业工程学报 2010/04  非线性混合像元分解的可视化分析与评价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2010/01  不同发展阶段的煤炭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 地球学报 2010/01  三峡库区耕地城镇化及城镇扩展测度 农业工程学报 2009/06  基于城市分类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土壤 2009/02  基于RS与GIS的水土流失监测方法实证研究 中国水土保持 2009/02  DEM在平朔露天矿区地形演变研究中的应用 矿业研究与开发 2008/05  1997~2005年区域城市土地集约度变化与影响因子分析 地理科学进展 2008/03  中国耕地变化的驱动因子及其省域差异分析 中国土地科学 2008/02  基于QuickBird影像的郑州市城区景观格局评价 生态学杂志 2007/08  东露天煤矿区采矿对土地利用和土壤侵蚀的影响预测 农业工程学报 2007/03  科研论文  土地资源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的实践 中国地质教育 2012/02  基于主题活动的“土地法学”课程教学模式初探 中国地质教育 2012/01  项目教学法在课间实习中的应用研究 中国地质教育 2011/01  我国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专业人才需求研究 中国地质教育 2010/01  土地资源管理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建设重点 中国地质教育 2009/02  “地籍管理”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探讨 中国地质教育 2008/04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 中国地质教育 2007/01  “地籍管理”中城乡地籍一体化管理教学的探讨 中国地质教育 2007/01  试论大学课堂教学与毕业论文(设计)中的创新思维 中国地质教育 2006/04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产学研基地的构建 中国地质教育 2005/03  结合土地更新调查工作组织教学实习 中国地质教育 2005/03  非测量专业《测量学》教学改革的探讨 中国地质教育 2003/01  代表性项目  科研项目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区域土地节约集约用地模式研究》,负责人,2008~2010年  国土资源部《区域土地安全保障与调控信息服务系统数据构建与系统集成研究》,负责人,2008~2009年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理论总结与应用研究》,负责人,2008~2009年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北京市城乡过渡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负责人,2004~2006年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西宁市土地利用规划图件编制》,负责人,2009年~2010年  湖北省国土资源厅《鹤峰县、宣恩县、咸丰县二调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负责人,2009~2011年  湖北省国土资源厅《鹤峰县、宣恩县、咸丰县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数据库建设》,负责人,2006~2008年  恩施州国土资源局《恩施州土地资源》,负责人,2011~2012年  恩施州国土资源局《恩施州第二次土地调查报告》,负责人,2011年~2012年  国土资源部《生态脆弱矿区复垦土地生物多样性重组与保护技术开发与示范》,参与人,2010~2012年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西部地区土地整理节水工程技术与土地改良剂研制》,参与人,2009~2011年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中巴资源卫星土地资源宏观监测应用研究》,参与人,2008~2009年  中煤能源公司《平朔矿区生态经济重建设及产业链延伸的规划设计与实施管理》,参与人,2007~2008年  青海省国土资源厅《青海省海西州及所辖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参与人,2009~2010年  朔州市国土资源局《朔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参与人,2009~2011年  三河市国土资源局《三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参与人,2010年~2011年  蒲县国土资源局《蒲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参与人,2010~2012年  教改项目  教育部教改项目:“土地资源管理”教育部第四批特色专业建设  北京市教委教改项目:《地籍管理》高等学校市级精品课程建设  北京市教委教改项目:“土地资源管理”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改项目:平台-模块式土地资源管理本科教学计划修订研究  感兴趣研究领域  地籍学  土地法学  土地调查与动态监测
  • 赵中秋
  • 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在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重点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利用工程创新团队骨干研究人员。在Ecological Engineering、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Journal of Plant Nutrition等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SCI收录10余篇,教学法论文1篇。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和教育部科学技术重点项目等10余项。主讲土壤环境学、土地生态学、环境影响评价等课程。  联系方式:010-82323490;zhongqiuzhao@163.com  地址:北京海淀区学院路29号土地科学技术院,邮编100083  感兴趣的研究方向  ??污染土地修复技术  ??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  ?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教育经历  ? 2001年7月-2004年6月,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  ??1998年7月-2001年6月,厦门大学植物生态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  ? 1994年7月-1998年6月,河南师范大学生物学专业, 获理学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  ? 2004年7月-2006年6月,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博士后研究;  ? 2006年7月-2006年11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讲师;  ? 2006年12月-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 2011年9月-2012年9月,法国里尔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地理环境实验室访问学者。  学术服务与兼职  ?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toremediation、Chemosphere等期刊审稿人;  ? 《环境科学与技术》杂志编委;  ?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评审专家;  ? 世界水土保持协会(WASWC)、国际侵蚀控制协会(IECA)会员。  代表性著作  期刊论文  [1]. Zhao Z. Q., Z. K. Bai, Z. Zhang, D. G. Guo, J. C. Li, Z. G. Xu and Z. G. Pan. Population structure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s patterns of 17 years old plantation in a reclaimed spoil of Pingshuo opencast mine, China. Ecological Engineering, 2012, 44, 147-151(SCI)  [2]. Zhao ZQ, Xi MZ, Jiang GY, Liu XN, Bai ZK, Huang YZ. Effects of IDSA, EDDS and EDTA on Heavy Metals Accumulation in Hydroponically Grown Maize (Zea mays, L).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10, 181: 455-459 (SCI)  [3]. Zhao ZQ, Cai YL, Fu MC, Bai ZK. Response of the soils of different land use types to drought: Eco-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lants grown on the soils by pot experiment. Ecological Engineering, 2008, 34(3): 215-222 (SCI)  [4]. Zhao ZQ, Zhu YG, Kneer R, Smith SE, Smith FA. Effect of Zn on Cd Toxicity-induced Oxidative Stress in Winter Wheat Seedlings. Journal of Plant Nutrition, 2005, 28(11): 1947-1959 (SCI)  [5]. Zhao ZQ, Zhu YG, Smith SE, Smith FA. Cadmium Uptake by Winter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Seedlings in Response to Interactions Between Phosphorus and Zinc Supply in Soils. Journal of Plant Nutrition. 2005, 28(9): 1569-1580 (SCI)  [6]. Zhao ZQ, Zhu YG, Li HY, Smith SE, Smith FA. Effects of Forms and Rates of Potassium Fertilizers on Cadmium Uptake by Two Cultivars of Spring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2003, 29: 973-978 (SCI)  [7]. Zhao ZQ, Zheng HL, Zhu YG. Changes of Plasma Membrane ATPase Activity, Membrane Potential and Transmembrane Proton Gradient in Kandelia candel and Avicennia marina seedlings with Various Salinitie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China, 2004, 16(5): 742-745 (SCI)  [8]. Zhao ZQ, Zhu YG, Cai YL. Effects of zinc on cadmium uptake by spring wheat (Triticum aestivem, L.): long-time hydroponic study and short-time 109Cd tracing study.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IENCE, 2005, 6A(7): 643-648 (EI)  [9]. Zhao ZQ, Cai YL, Zhu YG, Kneer R. Cadmium-induced oxidative stress and protection by L-Galactono-1, 4-lactone in winter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Journal of Plant Nutrition and Soil Science, 2005, 168(6): 759-763 (SCI).  [10]. 赵中秋, 席梅竹, 降光宇等. 冬氨酸二丁二酸醚(AES)诱导黑麦草提取污染土壤重金属的效应. 环境化学, 2010, 29(3): 407-411  [11]. 赵中秋, 蔡运龙, 白中科, 付梅臣.典型喀斯特地区土壤退化机理探讨: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水分性能比较. 生态环境, 2008,16(6): 393-396  [12]. 赵中秋, 席梅竹. 重金属镉对植物的氧化胁迫机理研究进展.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7, 26(S1): 47-51  [13]. 赵中秋, 蔡运龙, 白中科, 付梅臣. 典型喀斯特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水分性能对植物生长及其生态特征的影响. 水土保持研究, 2007,14(6):37-40  [14]. 赵中秋, 后立胜, 蔡运龙. 西南喀斯特地区土壤退化过程与机理探讨. 地学前缘, 2006, 13(3): 185-189  [15]. 赵中秋, 朱永官, 蔡运龙. 镉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迁移转化及其影响因素. 生态环境, 2005, 14(2): 282-286  会议论文  [1]. Zhao Zhongqiu, Bai Zhongke. Courses Construction of “Land Ecology” in the Subject Knowledge System of Land Science. Wuhan, China, 2012 (ISTP)  [2]. Zhao Zhongqiu, Bai Zhongke. Ecosystem Restoration and Land Reclamation in Opencast Coal Mine Land in Loess Plateau in China: Soil Quality Development in Reclaimed Spoils, The 4th EAFES International Congress, Sangju, Korea, 2010  教材与专著  [1]. 副主编. 土壤污染与防治. 中国林业出版社(待出版)  [2]. 副主编. 环境生态学. 中国林业出版社(待出版)  [3]. 参著. Phytotechnologies: Remediation of Environmental Contaminants. CRC Press, USA, 2012  [4]. 参著. Oxidative Stress in Plants: Causes, Consequences and Tolerance. IK International, New Delhi, India. 2011  [5]. 参编. 土地生态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待出版)  [6]. 参著. 中国主要环境问题与对策. 河海大学出版社, 2008  [7]. 参著. 土地生态学——生态文明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  标准规范  [1]. TD/T 1031-2011. 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 [S]. 中国标准出版社,2011  代表性科研项目  [1].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纳米级磷矿粉固定污染土壤重金属(Pb、Zn、Cd、Cu)的根际微环境过程”(20807039),2009.1-2011.12;  [2]. 主持教育部科学技术重点项目“可降解螯合剂-VA菌根-植物联合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效应”(109036),2009.1-2010.12;  [3]. 主持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科学技术基金“新型生物可降解螯合剂诱导植物修复研究”(200702),2007.7-2009.6;  [4]. 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贵州某铅锌矿区土壤环境质量与农产品安全和人体健康风险研究”(2005037286),2005.3-2006.3  [5]. 参加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典型矿区破坏土地生态复垦技术开发与示范”(200911015),2010.1-2012.12。负责生态脆弱矿区复垦土地土壤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价;  [6]. 参加国家科技支持计划子课题:“西部生态脆弱区保质生态型土地整理技术应用研究”(2008BAB38B07),2009.1-2011.12。负责土壤改良研究;  [7]. 参加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土地复垦标准体系研究与复垦技术标准修订研究”(2008111110),2009-2011。
  • 师学义
  • 师学义,男,中共党员,1960年12月3日出生,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工程  工作经历:  工作时间 工作单位 职称  1948年7月—1992年8月 山西农业大学土化系 助教  1992年9月—1998年8月 山西农业大学土化系 讲师  1998年9月—2002年8月 山西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副教授  2002年8月—现在 山西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教授  学术兼职: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土地利用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  山西省土地学会理事  山西省国土资源厅专家组成员  山西省水利厅专家组成员  山西省农业厅专家组成员  Email:shixueyi@eyou.con
  • 王金满
  • 男,生于1979年6月,内蒙古赤峰人,工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在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重点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利用工程创新团队骨干研究人员。在农业工程学报、煤炭学报、土壤学报等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三大检索收录10篇,教学法论文3篇。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环境保护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和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等项目10余项。主讲农田水利学、土地整理与复垦、水土保持学和工矿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等课程。  联系方式:010-82322135;wangjinman2002@163.com  地址:北京海淀区学院路29号土地科学技术院,邮编100083  研究方向  § 矿区损毁土地土壤重构机理  § 矿区岩土侵蚀控制与生态水文过程  § 矿区水土资源调控与生态恢复  § 退化土地改良与地力提升  教育经历  § 2003年7月-2006年6月,中国农业大学农业水土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 2001年7月-2003年6月,中国农业大学农业水土工程专业,攻读硕士学位(提前攻博);  § 1997年7月-2001年6月,内蒙古农业大学农业水利工程专业, 获工学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  § 2006年7月-2008年11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讲师;  § 2008年12月-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 吴克宁
  •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土地科学技术学院分党委书记,从事土地资源管理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全国土地资源管理专业面向21世纪教材的编委,主编、参编的教材12部,主讲的《土地资源学》获北京市精品课程。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基础和支撑计划、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等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委;获省部级奖5项。中国土地科学丛书编委,出版著作10余部,在中国土地科学、农业工程学报、土壤学报等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曾荣获中国土地青年科技奖。  联系方式:010-82322151;knwu@sohu.com  地址:北京海淀区学院路29号土地科学技术院,邮编100083  教育经历  1979年9月-1983年7月,河北农业大学农学系土壤农业化学专业四年制本科,获学士学位,任系体育部长;  1987年9月-1989年12月,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土壤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获硕士学位;  1991年9月-1994年7月,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土壤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获博士学位,任博士部部长,研究生会副主席。  工作经历  1983年7月-1985年10月,河北经贸大学(原河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农经系任教;  1985年10月-2004年8月,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资源环境系教授,硕士生导师,先后任土地管理教研室主任、系主任、副院长;  2004年5月-今,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分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曾任原土地科学技术系副主任兼土地管理教研室主任。  学术兼职  中国土地学会理事、学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土地规划分会委员  中国土壤学会理事、土壤发生分类与土壤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土壤学会副理事长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土地利用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地理学会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专业委员会委员  国际景观生态协会中国分会理事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土地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  全国高等院校土地资源管理院长(系主任)联席会常务理事  教育部公共管理教学指导委员会土地资源管理学科组成员  国土资源部农用地质量与监控重点实验室研究员  全国国土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土地规划、调查、评价分技术委员会委员  科研项目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区域土地集约利用与节地关键技术研究》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工矿区受损农田修复和精细化整理技术集成与示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城市化过程对土壤质量影响的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土壤功能的表征指标与区域空间变异研究 》  国家科技基础性课题《我国土系调查与《中国土系志》编制 》  国土资源部公益项目《全国统一的按等级折算技术体系与方法研究》  国土资源部公益项目《耕地等级变化监测指标研究及耕地等级监测技术中部地区示范》  国土资源大调查土地资源监测调查工程项目《我国中部农用地分等成果国家级汇总建库》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  研究领域  农用地的质量与监控  土地评价与利用规划  土壤地理与土壤发生与分类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  土地整治  土壤功能  土地政策  教材  土地评价 1996年 中国大地出版社 副主编  区域土壤地理学(北方本) 1996年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参编  不动产估价 1999年 中国林业出版社 合编  土地资源学教程 1999年 海洋出版社 参编  土地管理概论 2000年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参编  土地信息系统 2001年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参编  土地评价(修订版)高等教育规划教材 2002年 中国大地出版社 副主编  土壤地理学 面向21世纪教材 2002年 中国农业出版社. 参编  土地利用规划学 面向21世纪教材 2002年 中国农业出版社 副主编  土地资源学 面向21世纪教材 2003年 中国农业出版社 副主编  土地整理概论 面向21世纪教材 2007年 中国农业出版社 参编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英语 2008年 中国农业出版社 副主编  土地利用规划学(第7版) 2008年 中国农业出版社 参编  土地保护学 2011年 中国农业出版社 参编  代表性著作  土地科学导论 1996年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副主编  北亚热带淋溶土系统分类 1997年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主编  土地保护学 2006年 科学出版社 第一副主编  土地科学词汇 2012年 科学出版社 第二主编  中国土壤地理 2012年 科学出版社 参编  代表性论文  试论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理论依据 1997年中国土地科学第1期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土族划分的典型研究 ,中国农大学报 1998年第5期  北亚热带湿润淋溶土的土属划分研究,土壤学报1998年第3 期  试论土地保护学,中国土地科学 2003年第3期,  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探讨,中国土地科学 2005年第4 期  农用地分等成果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的应用,中国土地科学2005专刊  城市化对郑州市土壤功能演变的影响, 土壤学报2007 年第44卷第1期  基于农用地分等的城区扩展用地空间布局优化研究,中国土地科学 2007年第6期  基于标准样地国家级汇总的耕地质量动态监测点构架研究,农业工程学报2008第24卷第10期  基于分等成果的农用地综合生产能力,农业工程学报,第24 卷第11 期  全国统一的耕地占补平衡按等级折算系数研究,资源与产业,2012第4期  Basic Farmland Plan Based on Farmland Gradation,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2, 13(6)
  • 胡业翠 【女】
  • 博士/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土地资源评价与规划,土地利用与生态过程、GIS&RS应用等方面的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在Pedosphere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Engineering、农业工程学报、中国土地科学、地理科学进展、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三大检索收录1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基金及其他省部级课题20余项,获省部级奖励3项。  联系方式:010-82322135;huyc@163.com  地址:北京海淀区学院路29号土地科学技术院,邮编100083  教育经历  ? 1996年9月-2000年7月,山东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四年制本科,获管理学学士学位;  ? 2000年9月-2003年7月,山东农业大学土壤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获农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基于适宜性评价的山东省土地资源空间分析及其优化配置研究;  ? 2003年9月-2006年7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人文地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获理学博士学位,毕业论文:广西喀斯特山区贫困化与石漠化作用机理及调控模式研究;  工作经历  ? 2006年7月-2008年7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博士后,出站报告:中国城市群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与社会经济条件研究;  ? 2008年7月-现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 2012年9月-2013年10月,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rlotte,访问学者;  代表性著作  期刊论文:  ? 中国土地整治新增耕地面积的区域差异.农业工程学报,2012.(EI)  ? 中国土地整治资金效益及空间分异.中国土地科学,2012.(CSCD)  ? The Dynamic Monitoring of Rocky Desertification in Guangxi Based on NDVI Serial Images. ICEE 2011.(EI)  ? 土地利用的地形起伏度规律研究—以温州都市圈为例.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1. (CSCD)  ?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标时空分配.农业工程学报,2010.(EI)  ? 广西喀斯特石漠化与贫困化空间相关性及互动效应研究.资源产业,2009.(CSCD)  ? Spatial-temporal Variance of Reclamation S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Character in Opencast Mine Region.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Engineering,2009.(CSCD)  ? The Relief Degree of Land Surface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in Urban Agglomerations of China.2009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and Information,2009.(EI)  ? 广西喀斯特山区土地石漠化:态势、成因与治理.农业工程学报, 2008.(EI)  ? 广西喀斯特山区贫困化综合评价及空间分布特征.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CSCD)  ? Accurate Quantification of Grassland Cover Density in Alpine Meadow Soil Based on Remote Sensing and GPS, PEDOSPHERE.2005,15(6):778-783.(SCI)  ? Land Use Change and Its Eco-environmental Effects in Transitional Agro-pastoral Region. IGARSS 2005.(EI)  ? Accurate Quantification of Grassland Cover Density in Alpine Meadow Soil Based on Remote Sensing and GPS. PEDOSPHERE ,2005.(SCI)  ? 山东省土地适宜性空间分析及其优化配置研究.农业工程学报,2005.(EI)  ? 东南沿海山地城市土地资源综合开发模式探讨.山地学报,2005.(CSCD)  ? 基于GIS技术的中国农田磷素养分收支平衡研究.资源科学,2008.(CSCD)  ?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相关分析.地理科学进展, 2004.(CSCD)  ? 经济快速发展地区耕地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分析,地理科学进展, 2004.(CSCD)  ? 基于GIS技术的中国农田钾素养分收支平衡研究 ,土壤,2009.(CSCD)  ? 基于GIS技术的中国农田氮素养分收支平衡研究.农业工程学报,2007 .(EI)  ? 黄土丘陵沟壑区农村特色生态经济模式探讨.自然资源学报,2006.(CSCD)  ? 广西喀斯特山区土地石漠化与扶贫开发探析.山地学报,2006.(CSCD)  ? 陕北榆林市耕地变化的驱动机制及其情景分析.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CSCD)  参与著作编写:  ? 《土地资源开发与区域协调发展》,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 《农牧交错区土地退化机制与优化配置》,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 《土地资源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 《景观空间格局空间分析技术及其应用》,科学出版社,2010  参与规程标准编制:  ?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TD/T 1019-2010)  ?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数据库标准》(TD/T 1020-2010)  代表性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西南喀斯特生态移民区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互动效应及调控机制研究》,项目负责人;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贫困化胁迫下农户适应性行为及其对土地石漠化的影响研究》,项目负责人;  ? 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课题《典型城-镇-村节地布局优化调控技术与示范》,课题负责人;  ?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广西喀斯特山区贫困化与石漠化互动效应与模式研究》,项目负责人;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城乡建设用地时空演化与优化布局模式研究》,项目负责人;  ? 国土资源部《建设用地供需平衡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负责人;  ? 国土资源部《全国土地整治规划专题——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潜力研究》,项目负责人;  ? 山东淄博、曲阜、莘县等等国土资源局《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项目负责人;  ? 四川达州市国土资源局《达州市土地整治规划(2011-2020)编制》,项目负责人;  ? 中国博士后科研基金《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机理及运作模式研究》,项目负责人;  ? 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中国多目标国土空间规划支撑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参与人;  ? 国土资源部《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数据库标准编制》,项目参与人;  ? 国土资源部《济南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项目参与人;  ? 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北京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标准及评价研究》,项目参与人;  感兴趣研究领域  ? 土地利用、评价与规划  ? 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响应  ?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模型与方法  ? 统筹城乡发展与农村土地综合整治  ? GIS&RS在土地资源相关领域应用研究
  • 李慧勤
  • 1983年9月-1987年7月就读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获学士学位。  1987年7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任教至今。  1994-1995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进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研究生课程班;  1999-2001年中国人民大学思政研究所进修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教师进修班。  2007年2月—2008年1月清华大学人文社科学院访问学者  2004年度学校“师德标兵”荣誉称号;  2004-2005年度北京市德育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二、科研成果  发表论文:  先后主持、参与部级、市级、校级科研项目15项,在国内专业学术刊物独立发表论文37篇,参与出版教材和著作等20部。其中,获奖论文5篇。  1、创新、创新思维、创新思维培养:《创新思维与地球科学前沿》,大地出版社2002出版 ;  2、高校心理咨询的几个问题 :《中国地质教育》2001年2期;  3、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中国教育研究与实践杂志》2003年第12期 ;  4、地学哲学与城市化建设《地学哲学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004年11月 ;  5、关于地学哲学的再思考:《地学哲学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004年11月 ;  6、我国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理性思考:《中国矿业》2004年第12期;  7、坚持科学发展观,以科学的人地观指导人与土地的和谐发展:《地球科学认识论方法论》2004;  8、坚持科学发展精神,努力建设以人为本的哲学教学新模式:《以人为本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专著,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出版 ;  9、和学生做朋友与学生一起成长:《务实的思维》,刘志方主编,中国大地出版社,2005年3月出版 ;  10、建国以来高校德育工作的回顾与思考:《非智力素质教育探析》,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0年 ;  11、互联网环境下高校两课教学的哲学思考《中国地质教育》2004年第1期 ;  12、西南联大成功教育给当前创新教育的启示,(第一作者),《中国地质教育》2005年第2期 ;  13、矿产资源规划应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一作者)《中国矿业》2005年第8期 ;  14、国外创新教育对我们的启示(第一作者)《中国地质教育》2005第年3期 ;  15、关于我校教师教学科研情况的调查报告(独立),选入北京市教育工会优秀调研报告二等奖并收入《实践 思考 升华》,中国工人出版社,2005年5月;  16、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对策《国土资源报》,2005年5月第八版 ;  17、商业性矿产勘察的作用,《国土资源报》2005年7月第八版 ;  18、北京高职教育现状研究,(第二作者),《现代高等教育》杂志,世界华文核心期刊,2005年7月 ;  19 现代公共文明建设初探  第二作者中文刊名 学理论:2011,12  20中国的礼文化与公共文明 。  21、关于世界一流大学共同特征的研究,中国校外教育,2010-10,ISSN1004-8502,13-14,全国综合教育类核心期刊,第二作者,  22、北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共享研究,广西教育2010第1期C刊,ISSN0450-9889,19-21,第一作者。  23、北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共享研究,广西教育2010第10期C刊,ISSN0450-9889,19-21,第一作者。  24、加强网络游戏管理,引导青年健康发展,中国校外教育,2010-12,ISSN1004-8502,13-14,全国综合教育类核心期刊,第二作者。  25、用百年老店的理念提升民族凝聚力,学理论,2009年12期,ISSN1002-2589,246-248,第二作者,黑龙江社会科学类十佳期刊。  26、现代启发式教学的内涵与实施,中国高等教育,2008年第10期(,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ISSN1002-4417,CN11-1200/G4,21-23,第一作者。  27、我国关于世界一流大学研究的理论反思,现代教育研究2008年2月,总78期,世界华文传播媒体协会教育类核心期刊, ISSN1681-3901,41-43,独立完成。  28、关于邓小平发展观的哲学思考,中国地质教育2008年1期,总65期, ISSN 1006-9372  科研项目:  1、1999-2000年参加原部级科研《研究生德育研究》;  2、1999-2000年参加原部级科研《大学生非智力素质教育探索》;  3、2000-2001年主持校教改项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研究》 ;  4、2001-2002年参加校教改项目《两课考试改革研究》 ;  5、2002-2003年主持校内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和对策研究》 ;  6、2002-2003年参与校《有关“两课”教学“实践” 环节的研究》;  7、2003-2004年主持市级科研《北京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调查与研究》子课题 ;  8、2003-2004年参与校内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土地伦理价值研究》;  9、2004-2005年参与市级《北京高校大学生就业策略观研究》 ;  10、2003-2004年主持“我校教师教学科研情况的调查研究”校内课题。  11、关于董事会试点企业深化党的领导体制改革研究。国资委课题,参与。2006-2007  12、主持:校级项目:关于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的内涵目标发展模式研究2008-2009  13、主持校级项目:高等教育启发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2007-2009  14、主持共青团中央规划课题:海外志愿服务研究2008-2009  15、负责人:校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精品课程建设2008-2011
  • 刘增惠 【女】
  • 男,1959年6月生,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学士学位。1982年8月至1984年4月在原兵器部208所任宣传干事。1984年4月调入原地矿部管理干部学院,现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思想政治教育学院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科技哲学。  二、科研成果  专著:  (1)《道家文化面面观》,齐鲁书社2000年版。  (2)《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及实践研究》,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论文  (1)《马克思的自然价值观》,载《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1  (2)《自然界—人的精神的无机界》,载《学术界》2007.2  (3)《论“人的自然化”不是马克思的论题》,载《理论月刊》2008.8  (4)《马克思的人学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载《理论月刊》2006.12  (5)《研究生教育教学中问题思维的培养》,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9  (6)《试论自然辩证法课程的教育功能》,载《佳木斯教育学院报》2011.4
  • 王巍
  • 女,1975年4月出生,黑龙江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1997.09-2000.07,黑龙江大学哲学系,获哲学硕士学位  2000.09-2003.07,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  2004.01-2005.12,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做博士后  2011.09-2012.07,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访问学者  研究领域主要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技术哲学领域进行研究,重点研究方向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生态哲学,生物学哲学,生命伦理学等。贵州省贵阳市政府科技顾问、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会员、北京市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会员、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地学哲学委员会理事。  二、科研成果  发表论文:  1、控制自然观念与当代启示,《北方论丛》,2000.2  2、20世纪重要人文社科成就,《北京日报》,2001.1.1  3、生物技术时代的来临,《教育教学研究》,2002.3  4、走近生物技术世纪,《自然辩证法通讯》,2003.2  5、技术:人的本质构成,《学术交流》,2003.2  6、试论古希腊罗马的自由政治哲学,《华侨大学学报》,2003.4  7、生物技术世纪的新型自然观,《北方论丛》,2004.1  8、生物技术与人的发展,《北方论丛》,2006.1  9、生物技术时代的进化新思维,《黑龙江社会科学》,2007.3  10、人类中心主义与技术化生存,《燕山大学学报》,2007.3  专著:  1、 《生物技术与人的发展》,北京出版社,2006年  2、 《西方管理名著赏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3、 《现代科学技术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研究(第3部),人民出版社,2011年  科研项目:  1、 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研究,联校教育与社会科学应用研究基金2004年  2、 生命伦理问题研究,中国地质大学人文经管学院青年基金项目2006年  3、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教育,中国地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学科建设项目2007年  4、 以高校党建工作促进和谐校园建设研究,中国地质大学党建研究基金项目2008年,主持人  5、 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11年  6、 虚拟与人的实践方式革命, 国家社科基金2002年,第三负责人  7、 虚拟与人的存在方式:数字化时代的哲学思考,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2003年,第三负责人  8、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坚持、发展和创新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004年,主要参与者  9、 关于董事会试点企业深化党的领导体制改革研究,国资委软科学研究课题2008年,排名第四  10、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主题转换与新发展,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2009年,第三负责人  11、 近些年西方学者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经济学文本的研究及评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11年,第二负责人  三、获奖情况  1、 两次获北京高教学会哲学研究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2、 获内蒙古少年儿童出版社优秀论文一等奖  3、 获中国高校党建研究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 申健
  • 申健,男,1964年生于山东。博士研究生学历,教授,研究方向为党的制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电子邮箱:Shenjian828@sina.com。  参加培训:  1. 2010年,暑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备课会。  2. 2009年,暑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备课会。  3. 2008年9月1日—27日,中组部、中宣部、中央党校、教育部、总政五部委联合举办的第24期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五部委组织。  二、科研成果  发表论文:  1、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认识转变,《理论学刊》(核心期刊)2006年第3期,ISSN1002—3909(CN37—1059/D)。(该文为《中国共产党》(报刊复印资料)2006年6月全文转载)。  2、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的几个基本视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核心期刊)2006年增刊1。  3、从“四个统一”角度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核心期刊)2008年增刊1。  4、简论党代会代表结构之改善 改革与开放,2009年第5期。高原、 申健、 王申强。  5、论科学发展观的多维内在统一,载于高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汇编《特色强优势,科学谋发展》,人民出版社2010年4月。  著作:  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案例选析,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年1月,主编。  科研项目:  1、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科技人才政策研究,主持,2010年。  2、党和国家领导人科技思想研究,主持,2006年。  3、加强和改进我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研究,参加,2010年。  4、执政伦理基本问题研究,参加,2010年。  5、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观与中国现代化研究,参加,2009年。  6、十六大以来科技工作文献研究,主持,2009年。  7、社会转型中公民社会心理安全与社会风险预警研究,参加,2009年。  8、航天三院党建管理体系研究,参加,2009年。  9、首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集体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研究,参加,2009年。  10、关于董事会试点企业深化党的领导体制改革研究,参加,2008年。  11、中国藏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研究-以格咱乡为例,参加,2006年。  三、获奖情况  1、北京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学案例,2009年,市教工委宣教处。  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优秀共产党员,2009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3、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2008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思想政治教育学院。  4、2008年度人文经管学院优秀党员标兵,2008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人文经管学院。  5、2007年度人文经管学院优秀共产党员,2007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人文经管学院。
  • 刘海燕 【女】
  • 刘海燕,女,1964年10月生,博士。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思想政治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硕士生导师(心理安全与情绪调节,思想政治教育)。民进海淀区区委委员,民进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支部主任,思想政治教育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应用心理学所所长。中国心理学会学校心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教管理研究会理事。《World Medical & Health Policy》杂志编委。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访问学者,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访问学者,美国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长期从事社会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先后承担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北京市等省部级课题15项,国际合作项目 3 项。在专业核心刊物发表论文50多篇,出版了《人才心理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学术专著 6 部。先后获北京市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题类优秀成果二等奖一项,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 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  研究兴趣:(1)安全心理与情绪调节;(2)学生心理健康教育;(3)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4)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5)学习动机与学业情绪;  二、科研成果  发表论文:  1、青少年道德情绪判断与归因特点研究,心理学探新,2011(2),第二  2、基地研修: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新途径,北京教育(德育版),2011(9),第一  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需求的调查与思考,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9),CSSCI,第一,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4、《情绪管理》课程与大学生情绪困扰的疏导,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CSSCI,第一  5、以人为本视角下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CSSCI,第二,  6、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实践教学初探,湖北社会科学,2010,12期,中文核心,第二  7、大学生创新教学“倒金字塔”新模式探索,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10年1期,第二  8、理工科高校大学生英语学习心理障碍与教育对策,大学英语,2010(3) 中文核心,第三  9、Chracteristic of Cognitive Emotion Regulation Strategies of Chinese adolescents,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Psychological Sciences and Computer Science (PPSCS 2010), ,第一,  10、Characteristic of Psychological Safety Events of Chinese Urban Residents,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Psychological Sciences and Computer Science (PPSCS 2010), ISTP,第二  11、Academic Emotions and Its Teaching Strategies in CAI.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computer science. IEEE computer society.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ducation and Computer Science (ECS 2009) EI  12、PBL教学模式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年8期,第二  13、城乡青少年恐惧内容的比较,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09 年2期,第一  14、焦虑、班级成就目标知觉对个人成就目标定向影响,中国特殊教育,2009年8期,CSSCI,第一  15、近3年来地质类高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特点,中国地质教育,2009年4期,第二  16、青少年恐惧的内容和结构,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22(6),CSCD,第一,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17、课堂成就目标定向、学习任务难度、学业水平对元认知监控策略运用的影响,心理科学2007(2),CSSCI,第一  18、治疗情绪障碍的元认知疗法,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5),CSCD,第二  19、农村儿童青少年恐惧内容特点,中国特殊教育(10),中文核心,第一  20、美国的综合性学校健康教育,基础教育参考,2007(7),第二  21、思政课情感教学模式探析,中国教育报,2007年9月22日,第3版(综合)  22、近十年来情绪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心理科学,2004(3),CSSCI,第一,  23、认知动机理论的新进展,心理科学,2003(6),第一,  24、成就目标的一种新分类—四分法,心理科学进展,CSSCI,2003(3)第一,  2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研究,心理学探新,2003(1), 第一  26、学科教学策略对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影响,心理学探新,2005(1),第一  27、学龄期青少年感情发展特点,中国临床康复,2006(6),第一  28、高师特困生心理健康状况探析,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4),第一  29、电话心理咨询的特点研究,健康心理学杂志,1999(2),独立  30、多媒体教学与批判性思维培养,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9),第二  31、当代中青年农民人格特质的调查研究 心理科学 ,2000(1), 第一  32、大学生恐惧图片评价忽视情绪调节脑机制fMRI研究,生物物理学报,2005(21)  33、情绪线索和认知任务调节表情面孔加工的ERP研究,生物物理学报,2006(22)  34、脑的可塑性研究探析,首都师大学报,2006(1),独立,高等学校文科文摘摘录  35、条件性恐惧的脑回路研究概述,首都师大学报,中文核心,2004(4),独立  36、高师院校学生学习状况调查与对策研究,山东师大学报,中文核心,2002(4)  37、情绪与身体健康的非线性动力关系,山东师大学报,中文核心,2006(1)  38、中学青年教师价值观的调查与比较研究,山东师大学报, 中文核心,2003(6)  39、高师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验研究,国际中华神经精神医学杂志,2002(3),  40、《情绪历史学概述》,沈阳大学学报,2005(2) ,  41、影响经济不发达地区中小学教师工作积极性诸因素分析,心理发展与教育,1995(2),  42、科技人员发展环境优化模式探讨,中国科技论坛,1995年(4),  43、心理辅导与素质教育,山东教育科研,1996(4),  44、素质教育几个基本理论问题的思考,山东教育科研,1998(4),  45、学习类型的理论研究简介,心理学动态,1998(2),  46、认知风格理论模型的发展 心理学动态 2000(2)  47、学习类型与个别化学习指导,山东师大学报,1999年第2期  三、获奖情况  1、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与对策研究,2011年获北京市教工委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题类优秀成果二等奖  2、教育心理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2005年获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一  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与试点研究,2001年获山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第一  4、山东省中小学生素质发展目标研究,1999年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第四  5、学生心理健康教育,1998年获山东省教委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第二
  • 王燕晓 【女】
  • 女,河北沽源人,1969.6出生,中共党员,副教授,博士,中国地质大学德育教研室主任。  1987年9月—1991年7月,在河北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读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  1991年7月—1994年7月,在天津南开大学马列研究所读硕士研究生,获法学硕士学位。  1994年7月至今,在中国地质大学从事教学工作。  1999年——2003年,在中国人民大学读博士,获法学博士学位。  二、科研成果  发表论文:  1.《大学生休闲状况调查与休闲教育思考--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为例》,《中国地质教育》2010.3  2.《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三个关键问题》,《北京教育(德育)》2010. 7-8  3.《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课课堂管理,夯实品德培养基础》,《清华大学学报》2010.1  4.《浅析新时期的社会稳定观》,人民论坛2010.7  5.《“通讲专题教学模式”探析——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北京教育(德育)》2009.11  6.《中国社会转型期德育无效性问题研究》,《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8.6.  7.《洪堡关于国家与教育关系的思想研究》,《现代大学教育》2008.4  8.《讨论式教学与填鸭式教学的经济学分析》,《经济研究导刊》2008.17  9.《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首都意识”研究》,《求实》2009.I  10.《小原国芳的道德教学革新论》,《山西教育》2009.2  11.《政策引导:尚待开垦的处女地》,《中国社会导刊》2008.3  12.《“形势与政策”课改革的探索》,教育部中宣部评定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优秀论文2008.3  13.《农村文化生活:走不出贫乏?》,《中国社会导刊》2008.12  14.《关于大学思想品德考试的思考》,《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07.3  15.《加强诚信教育,构建和谐社会》,《中国地质教育》2007.12  专著:  1.《梁启超》,中国华侨出版社,1996年4月。  2.《毛泽东的全面教育思想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3月。  科研项目:  1.大学生休闲参与与品德培养的相关性问题研究,2011年中央基本科研专项基金课题。  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可多维立体教学模式研究,2011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改课题。  3.休闲教育与大学生品德培养问题研究,2010年北京市教工委支持课题  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体系研究, 2010年校教改课题  5.中国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研究(1957-1962), 2009教育部青年基金课题  6.首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集体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研究, 2009年北京市教工委支持课题  7.以艰苦朴素、求真务实为特色的地大文化传承模式研究,2008年校基金  8.十六大以来科技工作文献研究  9.大学生闲暇生活与品德培养研究,2009年校思想政治教育基金课题  10.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理论与实践探索,2006年校教改课题  11.“首都意识”的内涵及高校德育实现途径研究  12.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理论与实践探索,2007年校教改课题  13.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理论与实践探索,2008年校教改课题  14.提高德育实效性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007年校基金  三、获奖情况  2002年获校“‘十佳’优秀教师”称号;  2003年获校“‘十佳’优秀教师”称号;  2004年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师德优秀标兵称号;  2004年获北京市先进德育工作者;  2005年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学优秀三等奖 ;  2008年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学优秀二等奖;  2008年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人文经管学院优秀共产党员 ;  2009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学优秀三等奖 ;  2009年获清华大学、北京市教委优秀访问学者 ;  2009年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人文经管学院优秀共产党员标兵;  2010年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育人标兵 称号;  2010年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学优秀一等奖 。
  • 王果胜
  • 王果胜,男,汉族,1964年1月出生,安徽石台人,中共党员。1987年6月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博士,教授。校党委常委、副校长。  1983年9月至1987年6月,在成都地质学院学习。1987年6月至1993年1月,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矿系团总支书记、党总支青年委员。1993年1月至1995年6月,任地矿系构造地质研究室党支部书记。期间:1992年9月至1995年12月,在地矿系在职硕士研究生学习。1995年6月至1996年6月,任地矿系副主任、党总支副书记。1996年6月至2000年9月,任教务处副处长。2000年9月至2009年12月,任教务处处长。期间:2000年9月至2003年12月,在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在职博士研究生学习。2009年12月至2010年5月,任教务处处长、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院长。2010年5月至2010年9月,任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院长。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党委常委、副校长,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院长。2011年9月至今,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党委常委、副校长。
  • 焦建亭
  • 副教授 1984年9月 1988年7月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本科  1987年7月 1993年8月 河北保定师专任教  1993年9月 1996年6月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硕士  1996年7月 2003年8月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人文学院任教  2003年9月 至今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学工处德育教研室任教  二、获奖情况  多次被评为“十佳优秀教师”
  • 胡建中
  • 职称:副教授  研究领域:地质学;矿业工程;工业通用技术及设备;  研究方向:沉积学、区域地质调查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所在院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 王瑜
  • 1966年1月10日生。博士,教授,博士导师。1988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地质系,1991年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获构造地质学硕士学位,1994年于中国地质科学院获构造地质学博士学位,1994-1996年期间在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从事固体地球物理方向的博士后研究工作,1997年被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聘为副研究员。2001年被评为研究员,2001年底调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任教,2002年转为教授。  近几年来所从事的专业为构造地质学、构造-热年代学、Ar/Ar测年。负责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大型仪器MM-5400质谱仪工作。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与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从事的主要研究领域为:造山带造山作用过程的研究;中新生代构造作用特征及年代学的研究;同位素年代学中的Ar-Ar年代学及实验室研究和测年;中新生代的热年代学及其过程;第四纪中国火山活动的构造地质背景的研究;同时还涉及有关的盆地构造研究。  1995年以来,独立出版专著二本(地质出版社〕,参与出版专著二本(石油出版社、地震出版社)。有关的学术论文(或会议论文及摘要)三十余篇,主要发表在GSA Bulletin, Terra Nova,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  Tectonics, Journal of Structural Geology, Geological Society of London, Special Publication,  GSA Map and Chart Series,地质学报等。  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中国地质大学地学实验中心,100083  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逸夫实验楼一层0110室  办公室:没有  电话(phone):010-82321028  传真(fax):010-82321983  Email: wangy@cugb.edu.cn or wangyu196601@sohu.com
  • 袁万明
  • 袁万明,男,生于1956年,教授,博士生导师。  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制度后于河北地质学院大学本科学习,1982年毕业留校任教至1997年;1989年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获硕士学位,岩石学专业;1997年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获博士学位,岩石-矿物-矿床专业;继之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并留所工作,直到2006年调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作至今。  研究方向:①岩浆-构造-成矿;②裂变径迹年代学及其地质应用。在多个矿(集)区开展后备资源的研究预测,实地找矿效果较好。  负责举办2012年“第13届国际热年代学学术会议(13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rmochronology)”; 曾负责承办“第九届全国固体径迹学术会”;负责主办“国际裂变径迹热年代学研讨会”;负责承办中国地质学会2011年会“裂变径迹年代学及其地质应用”专题讨论会,并获评为优秀分会场承办单位;曾多次出国访问和接待外宾来访;外国研究生首次在我校联合培养。  承担和完成40余项科研项目,其中负责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5项,负责完成中国科学院创新项目和院长基金项目各1项,作为第二负责人承担中国科学院重要方向性项目1项,作为第2负责人完成为企业找矿靶区预测项目2项,参加国家“973”项目3项,参加国家科技攻关项目1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学术会议论文数十篇,其中SCI论文约40篇,其中第一作者30篇。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并获多项科技奖励。  现任国际裂变径迹和热年代学(International Fission Track Dating and Thermochronology)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物理学会固体核径迹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质学会同位素专业委员会委员。
  • 莫宣学
  • 莫宣学,1938年12月出生,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博士生导师。  1960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地质系,留校任教。1981-83年在美国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访问学者。1986-1990,任中国地质大学副教授;1990-现在, 任中国地质大学教授。1993-2000年任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院长、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校长。在学术机构任职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六、七、十届学科评审专家组成员(1996-2006期间)、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学术委员会副主席(1996)。中国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学会地球内部化学与火山学委员会副主任(200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1997-2005)、《高校地质学报》副主编(1995-)、《岩石学报》副主编(1999-2001)及编委(2002-)、《Himalaya Geology》编委(1999-)、IGCP430 Steering Committee Executive Member。
详细地址
  • 详细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 电话:
    %u0030%u0031%u0030-%u0038%u0032%u0033%u0032%u0033%u0036%u0038%u0038
相关推荐
新疆师范大学师资好不好,新疆师范大学师资怎么样 云南艺术学院师资好不好,云南艺术学院师资怎么样 贵州师范大学师资好不好,贵州师范大学师资怎么样 兰州交通大学师资好不好,兰州交通大学师资怎么样 广西民族大学师资好不好,广西民族大学师资怎么样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师资好不好,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师资怎么样
相关专题
[查看更多]
其他地区 热门标签 常见问题

本文内容和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公开信息,如有侵犯您的版权或著作权请速与我们联系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或给我们发邮件(1078189145@qq.com)), 我们承诺核实后工作时间1小时内删除;2、本文内容、观点以及数据是根据网站大数据算法得来,仅代表本站观点,我们不保证其绝对真实和数据可靠,仅做参考,勿引用做其他用途, 否则因此产生的一切损失和法律后果本站概不承担。3、本文排序、排版、内容组成、设计的知识产权(版权)为城帮网city12580.com所有;转载、引用本文数据内容、排序结果请注明来源“城帮网”, 且要有来源链接指向本文。全文转发或抓取、抄袭本文内容,我们将提起法律诉讼保障本网站权益。